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李師江《絲路古船》:少年、海洋與文學

少年船仔與父親老歐出海,遇到海難,為海盜池木鄉(xiāng)所救,卻意外地卷入一場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的盜撈行動中;文物販子練丹青,陰差陽錯得到幾塊元代青花瓷的碎片,而后順藤摸瓜,經(jīng)友人李云淡鉤沉史籍,獲知碗礁一帶有

少年船仔與父親老歐出海,遇到海難,為海盜池木鄉(xiāng)所救,卻意外地卷入一場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的盜撈行動中;文物販子練丹青,陰差陽錯得到幾塊元代青花瓷的碎片,而后順藤摸瓜,經(jīng)友人李云淡鉤沉史籍,獲知碗礁一帶有一艘滿載金銀與元代青花瓷的沉船,遂召喚“獄友”池木鄉(xiāng)組成團伙密謀盜撈;元末明初之際,閩人陳秋生赴安南經(jīng)商。在得知故鄉(xiāng)饑荒時,陳秋生冒著巨大的風險,囑其子將紅薯藤帶回故鄉(xiāng),拯救鄉(xiāng)民。明宣德三年,陳氏攜家眷、金銀、元青花瓷返鄉(xiāng),不料遭遇海盜,陳氏毅然決定沉船……

近期,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著名作家李師江長篇小說《絲路古船》。書中以一艘沉掉的絲路古船為主要線索,打撈出眾多人物的內(nèi)心隱秘,也呈現(xiàn)著大海和與大海有關的塵煙往事的遼闊、質(zhì)樸、神秘。

值《絲路古船》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邀請編劇阿美,詩人、導演尹麗川,同作者李師江一起對談,分享創(chuàng)作幕后的隱秘,共話文學與海洋的神秘。泉州籍作家蔡崇達則以線上連線的形式參與了分享與討論。

《絲路古船》分享會現(xiàn)場


聚焦“海洋精神”

《絲路古船》的故事發(fā)生在泉州,李師江自稱通過歷史資料了解到元代泉州港的盛況后非常震驚,于是便以一艘沉沒的“絲路古船”作為引子,演化出一個海上盜寶傳奇,以及警方打擊盜寶團伙的刑偵故事,表達自己對歷史與現(xiàn)實的諸多理解。“古今中外的很多人物、故事以及福建海邊的風情結(jié)合起來,所以它是我的一部集大成的(作品),雖然容量不是很大,但是能夠把我對歷史、對現(xiàn)在的所有東西融為一體?!?/p>

《絲路古船》無疑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但怎么通過精彩的故事,恰如其分地把泉州港的歷史面貌、海上絲路的輝煌呈現(xiàn)出來,李師江顯然頗下了一些功夫,大膽使用了富有節(jié)奏感的盜寶、刑偵外殼,“我想通過一個反盜撈的事件,通過海下的考古線,一步一步把古代的面貌慢慢呈現(xiàn)出來”。

《絲路古船》書封


談到小說最重要的元素,李師江坦言是人物,“人物的精神是小說最核心的。我寫了海洋之子,船仔可以代表海洋的精神,海洋精神在他身上就是非常自由、非常執(zhí)著,其實有很綿密的執(zhí)著力量的代言”,“他有一個自由的天性,而且他在經(jīng)歷這么多的故事之后,他的天性并沒有被扼殺掉”,“他保持了孤獨的完整性,他必須一個人生活。孤獨也代表他的自由,不用受到任何羈絆”。

李師江通過船仔這個人物,“寄托著我在現(xiàn)實中做不到的一些東西,他做到了,他用一種完整的孤獨性來保持他天性中那個很美好的部分,就是關于自由、不想在欺騙的世界里生活等等的理想主義的東西”。而船仔這個人物有其原型,是作者的一位朋友,“他的故事比我小說中的故事更慘烈,但是他的那種很執(zhí)著的、同歸于盡的東西會觸動我,我想寫一個故事來紀念這個朋友”。

《絲路古船》書影


探討人的自我精神秩序

而關于泉州,關于閩南文化,蔡崇達思考頗深,“泉州的文化特質(zhì),它是傳統(tǒng)中國文化的一些碎片的儲藏地,一代代的人帶著傳統(tǒng)的精神秩序,逃到當時所謂的中原文化的海角天涯,躲到這些地方儲存起來。從平原和耕地文明構(gòu)建出來的特別秩序的東西,被擺在這么一個入???,面對無序的大海進行更激烈的矛盾、沖突、融合等等”。“他們沖擊沖撞出來現(xiàn)在閩南的樣子。它一次次受到無序的沖擊之后會更加強化秩序性的東西,控制力的東西;另一方面它又會表達出更寬容、更包容、更生長性的東西……這就是泉州文化展現(xiàn)出來的比較豐富的樣貌”。

蔡崇達敏銳地發(fā)現(xiàn),李師江的寫作“一直有一個特別少年性的,一個新鮮的靈魂,一個無比真摯的純粹的靈魂,跟當下的所有秩序如何相處的故事”,“這個秩序無論是《絲路古船》里面主人公的父親,還是這些厚重的歷史,以及社會秩序等等,他跟這樣的靈魂,跟已經(jīng)既有的發(fā)生的碰撞、沖撞”。

蔡崇達認為《絲路古船》故事很精致,又有動人心弦的設計,還充滿多重的矛盾與沖突,“師江這次用那么小的切口,非??旃?jié)奏的扣人心弦的寫作方式,其實是為了抵達里面那些很厚重的、很有歷史感,甚至某種意義上探討倫理、探討人的自我精神秩序等等很多東西,這在我看來是非常準確的年輕人閱讀的需求點。一方面盡可能厚重、本質(zhì),另一方面又要有能力舉重若輕,我覺得這本書師江做得很好”。

泉州籍作家蔡崇達以線上連線的形式參與了分享與討論


對神秘性、對浪漫、對人生追問

阿美認為,李師江筆下的海極具魅力,“他描述的那種景觀以及大海既充滿危險又非常神秘,又有魅力,它很包容,它是養(yǎng)育你的,但它同時又是你無法掌握的,好像隨時埋伏各種風險和危險。那個海是很有魅力的描寫對象,海上發(fā)生的故事對我來說也是充滿吸引力的”。

詩人、導演尹麗川談到《絲路古船》,稱李師江“用了一個類型化的形式,但同時寫的又是人性,沒有減損人性的東西”,沒有失去人性的表達和探究。就《絲路古船》對人性上的塑造,尹麗川重點提出書中的主人公船仔,認為這個人物特點鮮明,同時又非常有畫面感,這“已經(jīng)是劇本了,我腦海里就有個人物出場,到一個懸念戛然而止又開始引入另一個人物”。

尹麗川提到,中國文化以農(nóng)耕文明為主流,以中原為中心,而海洋歷來被看作是邊緣地區(qū)。在文學領域或者影視作品上,當代中國書寫海洋的作品都特別少。我們的文明基因追求安穩(wěn)。作為對比,西方文化對海洋的關注度比我們要高,“西方幾百年前就有冒險的傳統(tǒng),海洋象征著未知,也象征著征服、冒險等等,因此還改變了世界”。

而李師江擅長寫海洋生活,他有大多數(shù)寫作者不具備的豐富的經(jīng)驗,“生活在大海邊上的人的性格,或者他觀察到的東西,我覺得這可能真的是一個寶藏”。“在海邊生活的人,每天凝視大海產(chǎn)生的這種化學反應,塑造的人格,它對我來說是很新鮮的,包括他說對自由的向往,或者對神秘性、對浪漫、對人生追問、連接到宇宙等等,在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里這是一個不太被提及的文化。所以李師江有福了,掌握了一個寶藏,因為他有這種經(jīng)驗”。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