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來做個實驗,大家盯著君子的“君”字,不知道有什么感覺。盯一個漢字、一個詞時間長了,就會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也沒有感覺了。比如那個“君”,盯時間長了,安靜地盯一會兒,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了。這個世界很奇妙。
講三點,題目叫“君子不器”。第一點是文學和社會的關(guān)系,第二點是文學對社會的想象,第三點是關(guān)于未來社會,以及我們?nèi)绾斡游磥砩鐣?/p>
說到文學和社會的關(guān)系,特別是在AI盛行的時候,AI怪物現(xiàn)在已經(jīng)來臨了,這個問題尤為重要。從狹義上講,我認為文學不應該對社會負任何責任,不管是過去的社會還是未來的社會,文學只能對自己負責,也就是對人負責。好作家應該把自己當作一個媒介,通過自己來認識世界,通過自己的文學修煉,反映老天想跟大家說的事情。反之,人如果能對自己負責,間接也就是對社會負責,對無數(shù)個體負責。所以,作家要做的對社會的責任,就是要簡單直接、坦率地面對自己,通過自己的藝術(shù)修煉,把自己的認識完美地表達出來。管好自己,不為害人間,這是很著名的說法,我的說法是,作家如果能跟自己彼此相愛,就是為民除害。
第二點,是文學對社會的想象,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針對過去,就是常說的現(xiàn)實主義;一種是針對未來,現(xiàn)在火爆的科幻小說,比如《三體》等等。還有第三種,其實是針對現(xiàn)在,針對長久的大時間跨度下不變的人性,這里邊包括像《金瓶梅》、《史記》。
第三點,是關(guān)于未來社會,以及我們?nèi)绾斡游磥?。對于未來,一些科幻小說有些準確的預測,比如凡爾納想象登上月球,但這只是對物的預測。站在當下,人們預測未來,人工智能會以更猛的速度發(fā)展,在不遠的將來達到人機合一;在你死后,肉體會被凍起來,靈魂會被提取出來,存在某種U盤上;人類甚至可以用某種形式永生。我自己原來研究癌癥,沒想到這25年有這么快速的發(fā)展,有些預測對了,有些預測錯了,但我們完全想象不到的未來,在我的有生之年以想象不到的速度到來。
未來已來,我仍舊認為,最重要的還是人,是人的靈魂。打開一點說,我覺得我們可以用一個更開放、更淡定的心態(tài)來看待我們面臨的未來。
首先,阿法狗能干的事就讓它們?nèi)プ?,它比人類能干得好很多,無論是云計算,還是圓周率后200位,還是2A和2C之間。
其次,阿法狗能做的事,包括記圓周率,個人如果做起來真的很開心,我覺得你就繼續(xù)做吧。因為阿法狗存在,你應該更好地意識到,其實很多事只是游戲而已,不必張牙舞爪。
第三,在機器搶走我們的工作之前,很大比例的人類必須抓緊學習,學習無用,學習怎么消磨時間,學習怎么獨處。大家不要小看獨處,很多老人做不到這一點,所以退休人員抑郁癥的比例升了很多。各種各樣的協(xié)會,當然不包括寫作,主要目的是照顧老人的身心健康。大家想一想,如果不僅老人,年輕人都沒有事情一定要做,沒有必要的事情一定要早上爬起來,你如何打發(fā)時間?稍稍想一想,該怎么辦?
第四,多數(shù)人有極少數(shù)的一些天賦,少數(shù)人有很多的天賦。希望各位用好這一點點天賦,爭取幫助我們從智人的階段加速,在機器的幫助下克服機器可能存在的風險,上升到神人。這個神人,有可能是神經(jīng)病,有可能真的是很神奇的人,就看誰到最后了。
具體說怎么辦?第一,尊重你的獸性,多用用肉體。做點科普,人類最大的器官是什么?是皮膚。很多醫(yī)學畢業(yè)生不知道我們最大的器官是皮膚,觸摸是我們非常重要的接收信息的渠道。但是各位想一想,在過去一個月,有什么地方因為觸摸能讓你感到生命很神奇,收到新的信息,有新的突破?我想,在座的諸位中有這種感覺的比例應該不高。當然,這個觸摸也包括自摸,這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打開眼耳鼻舌,多層次的整體享受,享受這些機器還無法提供給自己,也無法享受的東西。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有個同事愛掏耳朵(四川有一些很有儀式感的掏耳朵方式),耳部占皮膚的比例并不高,就這么一個小小的東西,他得了中耳炎還是繼續(xù)挖。大家身上有很多寶物,但都還沒用足。
第二,尊重你的人性,多去狂喜和傷心,機器體會不了這些。人性有的時候會很糾結(jié),我覺得,在機器還體會不到人性糾結(jié)的現(xiàn)在,這種糾結(jié)就變得更加珍貴,大家不要那么早消滅它。有些基本的人性原則,在現(xiàn)在的社會環(huán)境下都變得很金貴,比如道德,道德處于首位大家都同意;比如孝順,這是摩西十誡中的第五誡。我自己捫心自問我孝順嗎?我不孝順。
最后一點是尊重你的神性,多多創(chuàng)造,文學、藝術(shù)、影視、商業(yè)模式。盡管機器號稱能創(chuàng)作,但是作出來的詩歌與頂尖的人類創(chuàng)作——包括今天在場的這些寫作的朋友的創(chuàng)作(我認識的或不認識的),就不一樣。文章和戰(zhàn)略規(guī)劃對我來說是吃飯的兩個家伙,對于人工智能,我還有完勝的把握。
機器的未來已來,人類的盡頭還未盡,不應該只把自己當作應用的器物,不應該局限于器物中某些應用。讓我們在君子不器的理念下,在未來已來的今天,活得越來越有人樣。(文/馮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