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1月24日,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海論壇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屆大會主題是全球視野下的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大會探討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和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更深層次上理解古代中國、認識現代中國、把握未來中國,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做貢獻的中國”。世界中國學的前景如何?
到底什么是世界中國學?我們通過“十問十答”系列梳理了關于“世界中國學”的這些小知識。本系列短文共10篇。
為什么要研究世界中國學?
第三屆世界中國學論壇
王賡武出席第三屆世界中國學論壇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一“世界之變”、“時代之變”和“歷史之變”的過程中,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關注中國,中國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關注世界。
海外中國敘事既是世界各國認識和理解中國的產物,又深刻影響了世界各國對中國的認識和理解,但海外中國敘事的這種“異質性”與中國本土經驗之間往往存在著差異,其問題的根源在于“中國缺席”。
因此,我們必須對海外中國敘事做出基于學理的批判性反思,以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花大力氣徹底摸清海外中國敘事的歷史、現狀及其背后的生成邏輯。以此為基礎,在中外互鑒中破除本土中國敘事和海外中國敘事各自為政、各守防地的格局,構建一套更具解釋力和籠罩力的世界中國學敘事,變“外國學”為“中外互鑒之學”。
(王健,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中國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