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浙博之江新館啟幕:一館兩翼,《剩山圖》定期展出

歷經四年的建設,浙江省博物館之江新館于8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其中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剩山圖)》真跡將在新館中首次常規(guī)展示,一年定期展出一個月。

歷經四年的建設,浙江省博物館之江新館于8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其中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剩山圖)》真跡將在新館中首次常規(guī)展示,一年定期展出一個月。

在未來的雙館區(qū)藍圖中,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以藝術為魂,弘揚山水共情、人文薈萃的“詩畫江南”,之江館以歷史為脈,傳承生生不息、賡續(xù)萬年的“活力浙江”。

據(jù)悉,浙江省博物館之江新館位于之江核心區(qū)文景路與碧波路交叉口,當天,包括浙江圖書館之江館、浙江省博物館之江新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浙江文學館和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務中心等“四館一中心”的之江文化中心正式啟用,這是目前全國體量最大的省級公共文化集聚群,開館后特別策劃的20余場“壓箱底”級別的精品展覽、活動,將逐一解鎖“四館一中心”碩大的文化能量場。

浙江省博物館之江新館 


開啟一館兩翼:“活力浙江”與“詩畫江南”

始建于1929年的浙江省博物館,經過90余年的發(fā)展,已成為浙江省內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同時也是第一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2009年是建館80周年。這一年對浙江省博物館來說,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先是武林館區(qū)建成對外開放,自此從西湖時代跨入運河時代。此后,浙江省博物館被評為“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qū)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水華在接受采訪時說,浙江省博物館的軟件底子很好,但它的短板也是很明顯的——展館面積小。“孤山館區(qū)和武林館區(qū)的面積加起來只有3.6萬多平方米,體現(xiàn)國際化、現(xiàn)代化的一些展陳設計沒法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于是規(guī)劃了面積有10萬平方米的之江館,希望能創(chuàng)造更好的展覽空間和服務?!?/p>

浙博之江新館


2019年2月28日,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qū)正式動工。新館位于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展陳面積32012平方米,建筑高度59.9米。之江館區(qū)為地上八層,地下二層,是之江文化中心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建筑,也是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宣傳、教育和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現(xiàn)代化公共文化空間。

浙江名人文化專題展陳


從西湖時代跨過運河時代,再邁進之江時代,浙江省博物館開啟一館兩翼。在未來的雙館區(qū)藍圖中,之江館的關鍵詞是大氣磅礴、活力浙江,以解碼浙江歷史文化基因為主;孤山館的關鍵詞是典雅精致、詩畫江南,今后以藝術專題為主。

展覽體系豐富,定期展《剩山圖》真跡

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3萬多平方米的展陳面積,具有全國最豐富的展覽體系:館內15個陳列展覽,從思想高度、學術深度、人文溫度三個層次,構建了“159”展覽體系,即1個通史基本陳列、5個浙江文化專題陳列、9個功能拓展和體驗陳列。“浙江一萬年通史展”體現(xiàn)的是思想高度;其中5個浙江專題文化展,宋韻文化館、海洋文化館、青瓷文化館、書畫文脈館、名人文化館,體現(xiàn)的是學術深度;人文溫度指的是最接地氣的9個功能體驗展,比如民俗文化館、古琴藝術館、富春山居人文數(shù)字館等,其中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剩山圖)》真跡將在富春山居人文數(shù)字館中首次常規(guī)展示,一年定期展出一個月。

“浙江一萬年”通史陳列


“浙江一萬年”通史陳列


“浙江一萬年”通史陳列


“浙江一萬年”通史陳列,以時序為脈絡,呈現(xiàn)浙江地區(qū)各個歷史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文物遺存和文明印記。一萬年上山,稻作起源;五千年良渚,文明璀璨;兩千年古越,精耕勤戰(zhàn);一千年兩宋,東南樂土;一百年紅船,辟地開天。一代代浙江人繼承弘揚歷史積淀的“浙江精神”,譜寫出中華文明發(fā)展史上絢麗的“越地篇章”。

江南秘色


書畫文脈專題陳列


海洋文化專題陳列


5個浙江文化專題陳列,從青瓷文化、海洋文化、宋韻文化、書畫文脈和名人文化出發(fā),解碼浙江獨特的文化基因;9個功能拓展和體驗陳列,既具有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的特點,又兼?zhèn)淇萍几泻腕w驗感。

“浙江一萬年——浙江歷史文化陳列”序廳將浙江萬年百件大事記以“之”字形依次展開


之江館區(qū)特色亮點云集,本次陳列布展在“浙江一萬年——浙江歷史文化陳列”序廳將浙江萬年百件大事記以“之”字形依次展開,讓觀眾可以直觀地感受浙江一萬年歷史文化的高光亮點。

“宋韻”展廳


“宋韻”展廳中的四面亭將過溪亭、風波亭、放鶴亭、清照亭融為一體,分別展示《蘇東坡屐笠圖》《岳飛書“還我河山”》《林和靖孤山放鶴圖》及清刻本《金石錄》等實物,歷經千年,閃耀至今。

“麗人行——中國古代女性圖像數(shù)字體驗展”


“麗人行——中國古代女性圖像數(shù)字體驗展”依托成熟科技手段,打造具有聲光電多功能體驗感的數(shù)字展覽,讓觀眾沉浸式體驗中國古代女性的生活儀態(tài)和精神世界。

“山水之間——富春山居圖人文數(shù)字陳列”


“山水之間——富春山居圖人文數(shù)字陳列”


“山水之間——富春山居圖人文數(shù)字陳列”以《剩山圖》真跡陳列與沉浸式數(shù)字交感劇場為核心內容,全面介紹黃公望的生平事跡與繪畫履歷,《富春山居圖》的歷史地位、藝術價值,以及后世仿品以及對后人的影響。同時,還設置共書山水觀眾數(shù)字體驗項目?!妒I綀D》在該展廳中將首次常規(guī)對外展示,每年定期展出一個月。

“太古之音——古琴藝術陳列”文人琴房


唐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


“古琴藝術陳列”的尾聲部分特辟“文人琴房”,也是之江館區(qū)陳列展覽體系的壓軸好戲,館方會經常邀請知名古琴演奏師來這里表演,也可以應用多媒體數(shù)字技術給觀眾提供高度沉浸的體驗。讓觀眾可以坐下來,恢復參觀展覽消耗的體力,輕松愉悅地享受古琴藝術帶來的視聽大餐,最后從而得到精神上的洗禮。

人文探索體驗館


人文探索館的LOGO頂燈


“黑科技”云集,打造沉浸式觀展

為了讓參觀博物館的觀眾有更加舒適的觀展體驗,讓文物煥發(fā)光彩,之江館區(qū)此次“黑科技”滿滿。

博物館吸引觀眾的最大亮點一定是展品陳列。為了確保觀眾能夠清晰、完整地觀賞到展品,之江新館所有展廳都運用了一種“黑科技”——低反射玻璃。低反射玻璃擁有極高的清晰度,減少了光線干擾,大大拉近了觀眾與文物的距離。

“伊人紅妝——寧紹平原的傳統(tǒng)婚俗與嫁妝”萬工轎


除此之外,面向觀眾,新館將推出中英日韓阿多語種“云上浙博”語音導覽小程序,觀眾無需掃碼,走近展品即可獲取語音講解,展品最高定位精度可達0.5米,該小程序將先后上線微信版本和支付寶版本,浙博也是國內首家推出支付寶語音定位導覽小程序的博物館。

針對團隊講解,新館還特別準備了骨傳導耳機,相信能為觀眾朋友們帶來更好的觀展體驗。同時,我們還將在國慶期間上線智能AI客服,以滿足全國各地觀眾朋友們的咨詢需求。

展陳海報


在新技術使用上,新館結合當前技術實際水平和已有的工作經驗,通過3D數(shù)字空間建模、數(shù)字孿生、實時云渲染等技術,圍繞“浙江一萬年”打造線上孿生展廳,為互聯(lián)網觀眾開啟“云游覽”互動體驗,統(tǒng)一觀眾線上、線下的參觀路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體驗和全天候文化服務,提高博物館的親和力。

(本文資料由浙江省博物館提供,部分內容綜合自潮新聞等相關報道)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