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5月譯著聯合書單:生命使用手冊

《征服世界:一部歐洲擴張的全球史,1415~2015》(全3冊)[德]沃爾夫岡賴因哈德著,周新建、皇甫宜均、羅偉譯,索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征服世界:一部歐洲擴張的全球史,1415~2015》(全3冊)

[德]沃爾夫岡·賴因哈德著,周新建、皇甫宜均、羅偉譯,索·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600年的時間里歐洲人到達了世界各地,占領了世界,剝削了世界。同時他們也為我們當今世界的形成提供了眾多刺激因素和收受因素。由于歐洲的擴張不是單向的,而是世紀之久的相互作用,因此,在沃爾夫岡·萊因哈德的著作中,他發(fā)掘了全球化之前的獨特之處,描述了從古代歐洲的擴張開始直至中世紀和20世紀的殖民過程,這是世界史之前權力在時空上的擴張。

《丹尼斯·塞諾內亞研究文選》

[美]丹尼斯·塞諾著,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民族史教研室譯,九色鹿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丹尼斯·塞諾(1916~2011)是20世紀后半期歐美內亞語言與歷史研究的泰斗級學者,其影響至今不衰。本書在塞諾自己推薦的以英文撰寫的內亞史論文中選出20篇予以漢譯,可以稍稍反映他在內亞史領域研究的廣度與深度。書后還附有塞諾自己編訂的論著目錄。

《我的兩個祖國》

[美]埃德溫·O.賴肖爾著,劉克申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賴肖爾,出生于東京,求學哈佛,戰(zhàn)后出任美國駐日大使。美國“知日派”元老,與費正清一同奠定哈佛東亞研究。賴肖爾一生與日本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把日本視為他的第二個祖國。在這部自傳里,賴肖爾描繪了孩提時代在日本的生活和后來在歐洲、中國、日本的游學經歷以及哈佛的求學生活。作為學者,賴肖爾一生致力于日本和東亞研究,是哈佛日本研究的草創(chuàng)者,也是哈佛東亞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作為外交家,賴肖爾經歷過二次大戰(zhàn),戰(zhàn)后他出使日本,當時正值冷戰(zhàn)時期,國際形勢動蕩不安、波詭云譎,作為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和見證人,賴肖爾的這部自傳為歷史留下了他的證言。

《莫扎特:黃金年代》

[美]H.C.羅賓斯·蘭登著,石晰颋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上海貝貝特

本書是針對莫扎特在1781至1791年間的一本傳記,這也是他人生的倒數十年。眾所周知,莫扎特的職業(yè)生涯短暫且驚艷,他于35歲去世前的十年時間里,因其杰出而多產的音樂創(chuàng)作,造就了整個西方音樂史上最令人矚目的時期之一,使當時的維也納堪稱真正的“黃金年代”。本書作為音樂學家H.C.羅賓斯·蘭登的系列莫扎特著作,曾與《1791,莫扎特的最后一年》和《莫扎特與維也納》共同獻禮莫扎特逝世200周年。

《生命使用手冊》

[法]迪杰·法桑著,邊和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薄荷實驗

本書是人類學家、哲學家迪杰·法桑教授在法蘭克福關于生命倫理的系列演講集。在社會不平等現象日益嚴重的當下,迪杰·法桑教授論述了人類生命價值的問題,對生命倫理進行了綜述和反思。本書通過在三大洲進行的研究,并與維特根斯坦、本雅明和??逻M行批判性對話,以敏銳的哲學洞察力、生動的人類學細節(jié)為基礎,以物質和經驗、生命和生活的雙重表現形式來思考生命,揭示了我們對待人的生命所涉及的道德過程,從而調和了自然主義和人文主義的方法。

《下館子:一部餐館全球史》

[美]凱蒂·羅森&埃利奧特·肖爾著,張超斌譯,好·奇|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世界上第一批餐館誕生在哪里?為什么廚師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非常短命?女性在餐館的發(fā)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餐飲業(yè)的發(fā)展與汽車為何息息相關?

美食+菜單+廚房+廚師+侍者+餐具+老板=餐館?!安宛^史”不單單是美食的故事,“餐館”本身是映照人類商業(yè)社會及人文歷史變遷的“鏡子”,它因與人類行為的密切聯系而深刻反映了人類的社交屬性和社會屬性?!跋吗^子”的歷史是人類追求終極文明體驗的歷史。

《硯史——清初社會的工匠與士人》

[美]高彥頤著,詹鎮(zhèn)鵬譯,商務印書館文津公司

高彥頤教授傾十余年之精力,聚焦書寫用具兼文玩的硯臺,以此切入清初工匠與士人之間、性別之間、身體經驗與知識生成之間的互動等社會問題。此書通過文獻解讀、田野調查、器物鑒賞、工藝過程描述、文人酬唱題銘、市場品牌營造,對以制硯名家顧二娘及其福州贊助人為中心的個案,自下而上、由表及里地為這一物質文化研究領域辟出一條新徑。

《古羅馬二十四小時》

[英]菲利普·馬蒂塞克著,蘇前輝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低音

歡迎來到公元137年的古羅馬,與當時的羅馬人共度一天。帝國正在接近權力巔峰,擁有耀眼的財富與繁榮,城市則是文化與學問的象征。但普通的羅馬人看不到這些,他們也不太關心不斷擴張的領土、巍峨的建筑或崇高的理想。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并不容易,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挑戰(zhàn)。夜警、面包師、元老院議員、奴隸、女祭司、占星家、維斯塔貞女、學童、香料商、帝國信使、浴場侍者、角斗士……請跟隨形形色色的羅馬人,來一趟古羅馬的穿越之旅吧。

《黑金:咖啡秘史》

[美]安東尼·懷爾德著,趙軼峰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本書講述了咖啡近五百年的歷史,討論了咖啡的全球供應以及咖啡貿易對英美、第三世界國家的不同影響,包括許多有趣的話題,比如拿破侖與咖啡、革命與咖啡館、中國茶葉與咖啡的比較。作為一名咖啡貿易商兼歷史學家,本書的作者安東尼·懷爾德抽絲剝繭,揭開了過去五百多年間蒙在咖啡之上的,由煉金術、政治、科學、詩歌、奴隸制等線索編織而成的神秘面紗,將咖啡灰暗的殖民地時代的往事與其在當今世界上充當的發(fā)人深省的角色聯系起來,使圍繞著咖啡業(yè)的令人震驚的資本剝削和殖民主義運作的秘密大白于天下。

《堂吉訶德的世紀》

[日]清水憲男著,劉洋譯,浙江大學出版社|啟真館

本書以《堂吉訶德》一書為引子,從文學進入歷史,從虛構進入史實,生動地介紹了當時西班牙社會的方方面面。全書分人物、職業(yè)、飲食、疾病、動物、技藝和書籍等諸方面,各章下又細分小標題,結合史料和文學作品,介紹了當時的社會各個階層,各種職業(yè),各種飲食,諸種疾病,以及和人類密切相關的動物、技藝等等內容。

《了不起的面包:6000年神圣與日常的歷史》

[德]H.E.雅各布著,崔敏、文彤譯,廣東人民出版社

本書以面包為線索串聯人類6000年的大歷史,以生活化的視角洞悉人類的政治、宗教、民俗、戰(zhàn)爭與文明的興衰。作者搜索整理了《圣經》故事、古埃及傳說、希臘神話以及文學詩歌、戰(zhàn)爭史、農業(yè)史等各方面的大量史料,寫就一段生動的歷史,詳盡地闡述了面包——這一由酵母、水、面粉構成的食物,是怎樣引起了戰(zhàn)爭、瘟疫、政變、革命……

《九次危機:英國經濟的近50年》

[英]威廉·基根著,李同良譯,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本書作者曾長期任職英國《觀察家報》《金融時報》,并且在英格蘭銀行工作過多年。在這本書中,作者詳述了英國從20世紀60年代的英鎊貶值危機到脫歐危機的動蕩發(fā)展歷程。在講述的過程中,作者不僅穿插描述了其職業(yè)生涯中親歷的英國財經領域的各種軼事和回憶,還分析了英國脫歐是英國經濟迄今面臨的又一分水嶺的原因。

《杰克之書:他們口中的凱魯亞克》

[美]巴里·吉福德,[美]勞倫斯·李著,蔣怡譯,南京大學出版社

杰克·凱魯亞克,《在路上》的作者,“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傳記,《杰克之書》是多聲部的訪談與回憶,拼湊出凱魯亞克的肖像,還原了“垮掉的一代”眾聲喧嘩的熱鬧場面。艾倫·金斯堡、威廉·巴勒斯、馬爾科姆·考利等眾多文藝界大咖齊聚一堂接受采訪,《在路上》中的人物變身真人開口說話。他們的語言重新創(chuàng)造了凱魯亞克在馬薩諸塞州洛厄爾度過的童年、在格林威治村的歷險、躍升為文壇明星的經歷,以及他四十七歲那年在佛羅里達的悲慘結局。金斯堡讀過本書后驚呼:“這就像是《羅生門》——眾人撒謊,真相畢現!”

《黑暗時代的設計:阿倫特辭典》

[美]愛德華多·斯塔索夫斯基、[意]弗吉尼亞·塔西納里編,盧川譯,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基于人們重新認識漢娜·阿倫特的吸引力,以及設計逐步向政治領域拓展的趨勢,本書創(chuàng)造性地摘選出阿倫特主要著作(《人的境況》《極權主義的起源》《黑暗時代的人們》)中的觀點及語錄,為今天的政治、設計和行動提供了一本全新的“辭典”。從“行動”“開端”和“創(chuàng)造力”,到“有死性”“誕生性”和“游戲”,再到“多余”“技術”和“暴力”,《黑暗時代的設計:阿倫特辭典》收納的56項詞條以阿倫特的文章和思想為起點,邀請全世界的設計師和設計學者通過一系列獨特的寫作,來思考如何將這些概念與當下的設計及政治實踐構想在一起。

《歐洲現代史(1878—1919):歐洲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交涉》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著,吳莉葦譯,商務印書館

歷史記述往往采用線性敘事。本書從《柏林條約》講起,至“一戰(zhàn)”后結束,仿佛以時間為線,卻構筑了獨特的平行敘事空間。由于喬治·皮博迪·古奇專擅外交史,因而本書相當于一部筆墨詳盡的“一戰(zhàn)”前夕外交風云錄。帷前的外交人物和幕后的統(tǒng)治者在歷史事件進程中的角色扮演和頻繁更迭,透露出各國在特定歷史時期的政治特征。這本“另類”的歷史,為讀者認識歐洲各國在“一戰(zhàn)”前的交涉打開了另一個面向。

《十扇窗:偉大的詩歌如何改變世界》

[美]簡·赫斯菲爾德著,楊東偉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大學問

本書是美國著名詩人簡·赫斯菲爾德的一本詩學散文集,向我們展示了偉大的詩歌是如何運作和改變世界的。書中通過十章闡釋切斯瓦夫·米沃什、艾米莉·狄金森、松尾芭蕉、辛波斯卡等詩人的創(chuàng)作,告訴我們如何讀詩、寫詩,并為我們分析一首詩為什么了不起,以及這些偉大的詩人如何運用詩歌描述和改變審美世界。對每一個詩人的經歷和詩作的特點,作者都有獨到且深入的分析和見解。

《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

[美]高彥頤著,李志生譯,江蘇人民出版社

明末清初巨大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變遷,促進了“才女文化”的繁榮。其中最突出的是坊刻的興起、讀者大眾群的出現、對情感的重新關注、女性教育的提倡、女性出游機會的增多及女子特性的重新定義等。本書要旨是改寫五四史觀對傳統(tǒng)婦女史的論述。作者指出,明末清初的江南閨秀遠不是受壓和無聲的,她們在男性支配的儒家體系中創(chuàng)造了一種豐富多彩和頗具意義的文化生存方式。作者通過儒家理想化理論、生活實踐和女性視角的交叉互動,重構了這些婦女的社交、情感和智力世界。透過婦女生活,本書提出了一種考察歷史的新方法,這種方法是以具體了解婦女是如何生活為前提的。

《好不憤怒:女性憤怒的革命力量》

[美]麗貝卡·特雷斯特著,成思譯,新星出版社

女性憤怒常常受到排斥、遮蔽和壓制,憤怒的女性常被視為歇斯底里、“瘋女人”,但是,麗貝卡斷言,女性的公平之怒始終是推動社會變革與進步的強大力量之一?!逗貌粦嵟窂膽嵟男詣e化談起,重新審視了主流文化對男性憤怒與女性憤怒的雙重標準,重新審視了2016年美國大選、MeToo運動以來美國乃至全世界女性遭受的不公平對待,以及女性力量的崛起,探討了各種各樣的女性憤怒,考察了得到的各種回應并分析其背后折射的社會心理,進而一針見血地指出,“憤怒是真實的、合理的、應該的,也是有必要的”。

《記憶中的歷史:從個人經歷到公共演示》

[德]阿萊達·阿斯曼著,袁斯喬譯,南京大學出版社

本書為“學衡歷史與記憶譯叢”中的一本,主要探討了德國人對自己國家歷史尤其是納粹歷史的記憶、情感、態(tài)度和認識,題名中的“記憶中的歷史”是指真正存在于德國人記憶和普遍認識中的歷史,即德國人如何面對歷史,德國歷史是如何被人們談論、解讀和描述的。本書探討的不是歷史知識,而是德國人不斷變化著的歷史興趣、不同形式的歷史傾向、歷史提供的各種經歷,以及當今對于歷史的消費。本書更傾向于對民族志的解讀,研究的對象除了德國各代人、家族和城市形象中的個人歷史經驗以外,還有作為記憶承載者的歷史建筑,以及當今(寫作時的2006、2007年)的各種消費歷史記憶的商品(博物館、媒體等等)。

《牛頓手稿漂流史》

[英]莎拉·德里著,王哲然譯,原力|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艾薩克·牛頓去世后并未留下遺囑。然而,他卻留下了一堆凌亂不堪、總計800余萬字的手稿。在《牛頓手稿漂流史》中,莎拉·德里追溯了從牛頓離世至今近300年時間里,牛頓手稿所經歷的曲折歷程。本書不僅講述了一個扣人心弦的偵探故事,還探索了幾個世紀以來科學的地位變化,人們對科學善本圖書和科學家手稿興趣的滋長。它將牛頓塵封手稿背后的豐富歷史,放置于一個更為廣闊的背景中,從而讓讀者能夠重新思考科學與社會、歷史與文化、天才的復雜個性及其遺產之間的關系。

《和食全史》

[日]永山久夫著,蔡麗蓉譯,浙江大學出版社

本書從繩文時代講到平安時代,再到平成時代,呈現了一萬年來和食的演進歷史。書中有織田信長的湯漬飯、豐臣秀吉的幸福餐、德川家康的麥飯構想,從天皇貴族偏好的美味,到販夫走卒的街邊小食,皆在此華麗上桌,讓讀者從源頭理解非遺和食文化。年過八旬的作者永山久夫先生,筆下每個字都洋溢著他對和食的熱愛,認為日本人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的泉源皆來自飲食,深度解析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和食現在如此講究的文化根源。

《人口想象與十九世紀城市:巴黎、倫敦、紐約》

[愛爾蘭]尼古拉斯·戴利著,汪精玲譯,譯林出版社

在本書中,作者追蹤了19世紀人口大爆炸的文化影響。隨著擁擠的巴黎、倫敦、紐約等城市相繼經歷了類似的轉變,一套針對城市生活的、共享的敘事圖景在城市居民之間廣為流傳,包括對城市災難的幻想、關于犯罪的影視劇以及匪夷所思的公共交通故事,這一切都折射出一種所謂“他人即地獄”的想象情景。在視覺藝術中,偏向于感性的圖片開始大量出現,將城市大眾濃縮成了少數弱勢角色:報童和花童。在19世紀末,甚至出現了認為這座龐大的城市本身就是一個破壞者的原生態(tài)故事。

《貨幣縮水》

[美]歐文·費雪著,李佳楠譯,新民說|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生活成本為何居高不下?費雪在本書提出著名的交易方程式,揭示了決定物價的三大因素。本書還探討了貨幣的本質及價值支撐,破除了對貨幣的誤解;用資產負債表逐步展示銀行信用不斷擴張的過程;以辯論方式論證歷史上復本位制究竟能否讓幣值穩(wěn)定;并用交易方程式推演物價變動如何觸發(fā)經濟周期,并提出措施降低經濟危機的次數和后果;最后對導致“生活成本高昂”的近30種流行說法一一駁斥,并說明持有這些錯誤信念的后果。

《潘帕斯人》

[法]于勒·蘇佩維埃爾著,顧秋艷、張可馨譯,廣西人民出版社|大雅

本書收錄法國重要的詩人、作家蘇佩維埃爾的兩部小說:《潘帕斯人》和《偷孩子的人》?!杜伺了谷恕肥翘K佩維埃爾的第一部小說,講述潘帕斯草原農場主瓜納米魯的一個奇幻故事?!锻岛⒆拥娜恕肥瞧涞诙啃≌f,講述旅居巴黎的南美軍官比加“偷孩子”(其實是收養(yǎng)孩子)的故事。兩部小說都面對精神困境,追求靈魂深處“陽光般閃亮的”神秘新生,是兩段穿梭于現實和虛幻、追求意義和可能性的奇幻旅程。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