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青年作家的榜單更加強化了科幻小說是年輕人的舞臺??扇缃裨撻_始為中年甚至老年作家、或為作品出版而喝彩了。
紐約客(the New Yorker)和格蘭塔(Granta)出版社推出“青年作家榜單”后,Buzzfeed新推出同類型榜單
作家出版處女作需要有一個截止年齡嗎?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可以被原諒。11月24日Buzzfeed推出名為“20本必讀40歲以下作家處女作”的榜單。在任何年齡首次出版作品都是一大成就,是值得慶祝的大事,但是“作家需要在某個年齡段之間出版處女作”讓我覺得很不自在。
不僅僅Buzzfeed 推出過“青年作家榜單”,紐約客和格蘭塔出版社也都有過。但我從沒見過哪個榜單慶祝50歲以上作家的成就。難道寫作是選美大賽或者體育競賽嗎?在我們看來,這兩者的贏家往往是年輕人,但沒有理由這個規(guī)則同樣適用于寫作領(lǐng)域。
這些榜單暗示了我們一直以來在潛意識里認為寫作是年輕人的專屬,或許腦海中還有種模糊的職業(yè)架構(gòu)——20歲比40或60歲更出色。如果寫作生涯有任何可辨認的發(fā)展軌跡,那固然好。律師擔心沒有客戶上門,足球運動員擔心到了一定年齡還未被第一只球隊錄用,這是因為這些職業(yè)有可循的年齡結(jié)構(gòu)。查爾斯·布可夫斯基(Charles Bukowski)在49歲出版處女作;而扎迪·史密斯(Zadie Smith)是在24歲首秀;福斯特(EM Forster)活到91歲,但在45歲發(fā)表封筆之作;簡·里斯(Jean Rhys)年輕時聲名大噪,1939年出版《Good Morning Midnight》后銷聲匿跡,就在大家都認為他英年早逝后,他又以廣受贊譽的《藻海無邊》(Wide Sargasso Sea)重震世界文壇:但誰能判斷他們誰好誰壞呢?因為他們都是佼佼者,所以我們不可能給出判斷。
基于年齡所評定的榜單就像跨年時讓我們吃驚的又大又圓的零,愚蠢又駭人(否則為什么不推出“37歲或42歲以下作家”榜單呢)。更嚴肅的是,局限于慶祝某個年齡段作家的成就這一行為本身就帶有歧視,雖然我確定這種偏見不是故意的。
“貴族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我們要用青春為代價才能換得”,約翰·巴思(John Barth)在《巴黎評論》(Paris Review)的采訪中引用契訶夫(Chekhov)的話:“我得通過寫作賺稿費來付學費?!蔽膶W的回饋就像是生活一樣變化不定:有些人50歲比30歲時更有話說;而其他人正好相反。但是有些作家因為白天得工作而拖慢了創(chuàng)作步伐。有些(主要是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時間被長時段照顧孩子或親屬所打斷。對于一些作家來說,寫作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夢,他們要花上幾年才能擺脫身處的不利條件。創(chuàng)意寫作的學位為年輕人開始認真對待寫作提供了一條路,但是40歲以上的作家?guī)缀鯖]有可能利用這一機會,如今就算有,考慮到身上的負債,他們也得再三斟酌。
許多面臨這些困難的作家仍會在40歲以前出版處女作,但有些可能不會,而這不應(yīng)該造成他們的成就有所下降。作品首發(fā)的作家應(yīng)該覺得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成功了:作品已經(jīng)出版了。至于年齡這一隨意設(shè)置的可跨越的障礙,任何作家都不需要面對。
當讀到一部合我胃口的新作時,我就會很激動,不管作者年輕或年邁,或處于兩者之間。最近最令我激動的作品是內(nèi)爾(Nell Zink)的處女作《紅翅旋壁雀》(The Wallcreeper),一個描述性、毒品和觀鳥的搞笑故事。內(nèi)爾生于1964年,不如慶祝一下他50歲開始的寫作生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