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在2021年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浮世萬象——百幅浮世繪藝術珍品展”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開幕。展覽集中展示了日本江戶和明治時期的浮世繪原版文物級別古畫,展出的100套作品全部來自日本浮世繪三大私人收藏家族之一的淺井家族?!案∈廊f象”全景式呈現了浮世繪這種日本代表性藝術形式和文化象征的精彩魅力。
在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恢復與重塑”之下,在中國首次展出日本民間傳說中具有魔幻色彩的神靈鬼怪等故事,在新冠疫情下,為百姓健康祈福并期盼世界和平。
浮世繪興起于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稱德川幕府時代),是一種以版畫為主的藝術類型,字面譯文為“虛浮世界的繪畫”。它以世俗生活為主要表現對象,體現了普通民眾的文化與審美趨向。浮世繪作為日本的大眾藝術,從莫奈、梵高等這些歐洲印象派大師的時代至今一直受到世界各國人士的廣泛青睞。
井上探景《雪月花之內——淺草金龍山之圖》
2021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恢復與重塑”,“浮世萬象——百幅浮世繪藝術珍品展”在中國首次展出日本民間傳說中具有魔幻色彩的神靈鬼怪以及神兵天將戰(zhàn)勝病魔妖怪而使百姓恢復健康的故事。在全球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的背景下,展覽希望通過這些內容表達對健康生活與和平世界的美好期盼。同時也是對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恢復與重塑”的呼應演繹。
展覽策劃了“城”、“季”、“娛”、“信”四個板塊,描繪了日本江戶時代的市民生活、山川景物、戲劇人物、民間傳說,全景式呈現了浮世繪這種日本代表性藝術形式和文化象征的精彩魅力。
歌川芳虎《東京日本橋風景》
歌川芳虎的《東京日本橋風景》描繪了江戶末期到明治初期,日本橋橋頭人群熙攘的場景。法令告示牌于橋左側高豎,牌下設有用于防火的儲水木桶。除了人力車與馬車,自行車也穿梭其中,更有西洋男子騎馬從畫右側前來。畫中的許多細節(jié)展現了西洋文化的逐步融入,是一幅展示江戶城風俗變遷的珍貴浮世繪。
楊洲周延的《江戶砂子年中行事 端午之圖》是一幅由明治時期的浮世繪畫師楊洲周延所描繪的江戶時代末期到明治初期端午節(jié)時熱鬧的景象。
楊洲周延《江戶砂子年中行事 端午之圖》
奈良時代,中國端午節(jié)的習俗傳入日本,并被賦予了新的文化,演變成菖蒲節(jié)、男孩節(jié)。在日語中,“菖蒲”與“尚武”一詞的發(fā)音相同,且菖蒲的葉子形狀與劍的形狀相似,因此我們可以從圖左側看到眾男孩手持菖蒲制作的劍進行競賽,意在祈愿男孩身體健康。所以端午節(jié)也逐漸成為了祈愿男孩身體健康的一個節(jié)日???、武蔵坊弁慶的人偶等裝飾也開始流行起來。畫里可以看到右上方有一個很大的鯉魚旗,據說是從江戶時代關東地區(qū)開始形成的風俗。原本端午節(jié)和兒童節(jié)是兩個不同的節(jié)日,明治維新后,端午節(jié)演變?yōu)榻裉烊毡镜膬和?jié)。
歌川國芳《相馬的古內里》
歌川國芳的《相馬的古內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繪了鎮(zhèn)壓反叛的大宅光國與平將門之女瀧夜叉姬和手下荒井丸以及召喚出來的妖物“餓者骷髏”作戰(zhàn)的畫面。五月姬改名瀧夜叉姬后返回關東,在相馬城再次發(fā)動了叛亂。朝廷派遣了大宅光國和山城光成率軍前往鎮(zhèn)壓,但瀧夜叉姬使用妖術應戰(zhàn),迫使朝廷軍隊陷入了苦境。大宅光國等人最后用陰陽術打敗了瀧夜叉姬。據說瀧夜叉姬在臨終時說:“這次可以心平氣和地去父親身邊了?!?/p>
展品中的七成作品為大幅三聯畫,歷史背景內容豐富。無論在畫師構成、還是畫作內容上,展覽均構建了一個相對更為完整的展出體系,而這種完整性也就更趨近展示歷史中真實的浮世萬象。更為重要的是,展覽將藝術回歸人文,探討作為市民藝術的浮世繪作品,為何會被后世冠以“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之譽。展覽特別選取了與中國文化有關的作品,比如描繪“五節(jié)句”習俗的畫作中可以看到諸多中國文化元素,折射出中日兩國源遠流長的交往歷史。
月岡芳年《無題(宮本無三四于左壁狐退治)》
楊齋延一《小野小町詠哥之圖》
楊洲周延《江戶砂子年中行事 端午之圖》
和此前國內諸多的浮世繪展覽不同,策展人采用世博會的獨特視角進行了一次藝術解讀,展覽通過浮世繪呈現了日本版畫與中國版畫技藝和傳統(tǒng)文化的交融互鑒,籍由日本參展1867年巴黎世博會、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等機緣,浮世繪走進歐洲大眾視野并對歐洲美術界產生重大影響,自身亦吸收外來文化而豐富其敘事表現的世界性,為東西方文化的傳播交流和互促共榮發(fā)揮了獨特的作用。細心的觀眾可以看到浮世繪名作中出現的中國樂器,也能看到后期對歐洲產生諸多重大影響的作品。受此次展覽巧妙融合了世博館展覽體系三個特色維度,藉浮世萬象而:觀城市生活,覽大千世界,賞世博精髓。
楊齋延一《佳人雪見之清樂》
除了展出百幅珍品外,此次世博館還聯合中央美院青年師生創(chuàng)作了精彩的“動態(tài)版浮世萬象”,結合當代審美意趣、社會風俗以及熱點元素,選取喜多川歌磨、鈴木春信、鳥居清長、東洲齋寫樂、歌川廣重等浮世繪名家作品,進行內容再創(chuàng)作和動畫設計,年輕的觀眾會有不一樣的有趣體驗。在藝術跨時代的交融中,努力做好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為中國青年一代提供展現的舞臺。
世博會博物館館長劉繡華表示,浮世繪在今天依然表現出極強的藝術生命力,我們通過展示這種在中日兩國均較受歡迎的藝術形式,為2022年中日邦交正?;?0周年以及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進行預熱,切實發(fā)揮世博會博物館民間外交的平臺功能。
葛飾北齋《富岳三十六景 凱風快晴》
在開幕活動現場,世博會博物館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分別向中央美術學院(中法)藝術與設計管理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和上海黃浦區(qū)中華路第三小學3家合作院校頒發(fā)感謝信和參展證書;向合作企業(yè)“小紅書”頒發(fā)“浮世體驗官”證書。
展覽將持續(xù)至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