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主持人陳魯豫出版了新書《還是要相信》。書中對于年輕人們最關注的話題,如自律、獨居、職場生存、生育、親密關系等進行了回應,值其新書出版,魯豫和朋友楊瀾、柯藍、陳銘舉辦了一場對談。
在活動的開始,魯豫分享了她在疫情期間的思考,她寫《還是要相信》這本書的契機:《還是要相信》源于一檔名為“偶遇魯小胖”的音頻欄目,欄目里魯豫收到許多年輕人的提問??刹豢梢砸粋€人生活?社恐患者要怎么社交?兩份職業(yè),喜歡的和擅長的,選哪個?女性如何面對年齡帶來的焦慮?不堪父母催婚,要為了穩(wěn)定和不愛的人結婚嗎?從社交、職場到情感、價值、選擇,不僅是困惑你我,也是觸動時代的問題。
面對提問,魯豫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主動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故事、人生閱歷;坦誠講述與大家一樣茫然糾結的時刻,成功背后默默付出的堅韌和求索。在眾多提問回復中,她選出最有代表性的55例,反復修改、結集成這本《還是要相信》。書里沒有大道理,都是一些小故事。她說,在與提問者的一問一答中,不僅越來越打開自己,也越來越釋放自己,變得勇敢而率性,從中獲得更多前進的力量。
新書封面的英文書名“When in doubt, don't”引發(fā)不少好奇,魯豫也對此進行了回應:“有一次我看BBC做的紀錄片《女爵印象》,找了英國國寶級的女演員,包括朱迪·丹奇等四個人,他們聊以前的往事、當年的愛情等等,其中一個問題是你對年輕時候的自己說一句話,你會說什么?其中一人說,是‘When in doubt, don't.’,即:你懷疑的時候你不要懷疑,當時我特別感動。前兩天我做一個節(jié)目,他們說你想想以前的事,墻上貼著我以前的一些照片,包括當年在央視做節(jié)目的照片。我剛剛在央視實習的時候,楊瀾已經(jīng)很紅了,那時候我會覺得標準是她這樣的。那天當年的照片貼在墻上,我說第一特別可愛,第二圓臉挺好的,但這是我過了二十多年以后才認知到的,如果我當年就知道這一點的話,我會更加自如,更加享受那個時候。不是說那時候不享受,但那時候偶爾會覺得我像楊瀾那樣就好了。一定有一刻是有小小焦慮的。我用二十多年時間再回看當年,我會覺得:當你懷疑的時候你不要懷疑。”
楊瀾也覺得“本色”是一個特別好的事:“本色就是你做著毫不費力,因為你舒坦,你旁邊的人都覺得舒坦,那個最本色,誰也學不來、偷不走,你就好好珍惜這個本色。像我已經(jīng)過了天命之年,何為天命?并不是你知道命運對你有什么安排,而是你知道我要按照自己心里所想的去活著,要遵循心里的尺度,我就覺得心里挺舒暢的?!?/p>
活動現(xiàn)場
關于年齡焦慮:人生何必設限
在《還是要相信》中魯豫講到,在收到的提問中,很多是探討女性和年齡話題的,這讓原本不在乎和不受束縛的她,也不得不重新思考這些問題。
楊瀾提出一個她采訪時很多女性都會問的問題:你愿不愿意回到18歲?她說,自己18歲的時候?qū)τ谝鍪裁础⑾胍裁礃拥纳?,充滿了困惑,花了這么長時間才明白想要的生活,可不想再回到那樣一個焦慮的時代。自己現(xiàn)在仍然充滿夢想,所謂70后、80后、90后,年齡的界限并不重要,它是人為加上去的,不應該受到束縛。
柯藍說,她對外界的評價并不在意,更關注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心路歷程或者個人成長,這個更重要一點?!懊總€人都會說女演員被定義,你的皺紋、你老。怎么沒有人說男演員被定義呢?你打開招聘廣告,怎么沒有說中年人的再就業(yè)問題也是非常大的困難呢?其實這種東西,你如果愿意被定義,你就被定義了。如果根本不關心這件事情,你就會活得更自由一點?!?/p>
魯豫表示她的確對年齡這個數(shù)字沒有特別大的感覺?!皫啄昵拔腋鷪F隊在紐約參加國際艾美獎,中國走紅毯的時候有很多跑娛樂新聞的記者,都是很年輕的小朋友。國外也有娛樂記者,有一個老太太,年齡真的很大,我估計有六七十歲,跑娛樂新聞的60多歲的人,我?guī)缀鯖]有見過,我當時有點愣住了。我有一個特別固定的印象,做這種娛樂節(jié)目的應該是年輕人,但她當時打破了我特別刻板的印象,她讓我明白,如果你愿意,你到60歲、70歲還是可以做別人認為是年輕人的行業(yè),沒有什么不可以?!?/p>
“你要承認變老一定不是特別愉悅的過程,沒有皺紋肯定是更好的,但是你要明白,不同的年齡你的確會遇到不同的事,風光真的是不一樣。還有一點,我們身上會有一些枷鎖,你依然掙脫不掉。我的選擇是,我在更大的自由度上去爭取、去捍衛(wèi),我想做的事情不會因為我的年紀就不去做,但這種小地方我覺得無所謂,我穿什么衣服、梳什么樣的頭發(fā)不重要,做與不做,可以放下不做。但是在大的權益方面,我是不會動搖的,我不會認為50歲不能做什么事情,這對我沒有任何障礙。還有一點,數(shù)字跟自己真的是疏離的,你會想50歲,還蠻大的年紀,不小了。再一想,我好像是這個年齡,我不小。你需要這樣一個過程?!濒斣フf道。
陳魯豫
選擇相信
現(xiàn)場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相信的力量。楊瀾說她特別喜歡《還是要相信》這個書名:“你相信,你選擇相信,這就是你的選擇?!?她說很喜歡書里的煙火氣,她在文字里看到的魯豫不端著,對生活有特別真實的觀察。
魯豫說這本書的寫作過程很有意思,因為是和年輕人的固定交流,她的寫作隨時隨地在進行,她在各種各樣的紙上記錄自己的觀點,有兩次甚至是在飛機上的嘔吐袋上寫成的。“文字是挺治愈的,人在文字當中開放度是很大的。我現(xiàn)在回過頭去看特別坦誠,因為在生活當中你未必把心敞開那么多,因為講話的時候,瞬間很多的規(guī)矩不自然地起來了。人是這樣的,你的心只能向外界敞開一個角度,那取決于跟你交流的那個人是不是讓你信任,有它決定那個角度大還是小,但就是那么多,不可能完全敞開。但是文字有一種特別神奇的力量,你在文字當中沒有辦法躲藏或者假的,你能夠看到特別真實的一種情感或者一個感覺、一個人?,F(xiàn)在回頭看,我的文字當中比生活當中勇敢些,疏離感少了一些?!?/p>
楊瀾說,其實人生充滿各種可能,有的時候我們不自覺地把自己那些可能的窗戶一扇一扇關上了。我覺得要相信,你可以把它推開的?!澳阆嘈诺牧α繒饶?,在人生特別難、特別關鍵的時候,也許拯救你的就是一些特別簡單的信念。比如你看《基督山伯爵》也是,最后一句話說,大概人類能得到最大的智慧就是等待和希望。當然今天我們也不一定說只是等待,我們也可以有所行動,但是懷抱希望,它就是很簡單的。你說為什么一定要有希望,難道這個世界不是很讓人頹喪和悲觀嗎?是,但是我如果選擇懷抱希望,希望真的也會來。所以最后還是你選擇相信什么?!?/p>
作為一個“樂觀的宿命論者”,魯豫表示自己可能某些時候有一點悲觀,但她總是會相信,自己相信的東西不會輕易動搖。“當你對生活有好奇的時候,你就會熱愛這個生活。每個人找到你愛生活的那個點,只要你還對生活有一點點好奇和渴望,那就是生活的勇氣跟支點。這個支點不需要大就是一些小的事情,但那都是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