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青春有回聲,上海的“40后”作家還在“乘風破浪”

上海文學一度占據了中國文學的半壁江山,至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40后”作家作為新生力量為上海文學的內容和形式帶來新的變化。今年,《上海文學名家文庫40后卷》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推出。這套叢書收錄了

上海文學一度占據了中國文學的半壁江山,至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40后”作家作為新生力量為上海文學的內容和形式帶來新的變化。

今年,《上海文學名家文庫·40后卷》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推出。這套叢書收錄了11位極具代表性的上?!?0后”作家——葉辛、宗福先、竹林、王紀人、張重光、王曉玉、谷白、羅達成、彭瑞高、王小鷹、殷慧芬的最新自選集。就作品體裁而言,這套書包括小說 、散文、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影視劇本等,內容題材從石庫門中的人情糾葛到體育賽場上的拼搏對峙,不一而足。

會議由一部充滿時代氣息的視頻“青春的回聲”拉開序幕。視頻素材來源:上海東方電視臺(03:12)

11月25日,“青春的回聲——40年代作家叢書研討會”在上海作協舉行,會議由上海作協副主席、創(chuàng)聯室主任薛舒主持。待現場播放了充滿時代氣息的視頻“青春的回聲”后,在場年紀最大的王紀人笑言:“青春只有回聲了嗎?起碼在座的各位還在寫作,只是寫多寫少而已。我們還是乘風破浪的‘40后’作家們?!?/p>

11月25日,由上海市作家協會主辦的“青春的回聲——40年代作家叢書研討會”在上海作協舉行。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圖

11月25日,由上海市作家協會主辦的“青春的回聲——40年代作家叢書研討會”在上海作協舉行。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圖

“其實我們這套書還是有歷史局限的。為什么呢?因為我們還沉浸在時代當中?!比~辛表示,“但歷史是會說話的?!倍鯐杂裣M虾8咝?梢跃蜕虾N膶W史展開更深入的研究,她相信這套書能給后人研究提供了一份作品基礎。

原中國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也是“40后”。他感慨自己與這批作家一起經歷了無數風雨,共同見證了很多快樂與痛苦的時刻。此番見面最好的感受是大家還活著,還保持著聯系,還共享著回憶。

“他們的作品,保留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代風云和吶喊?!泵珪r安說,今天人們既要看到“后浪”的洶涌澎湃,也要看到“前浪”的洶涌澎湃,而且這波“前浪”至今還在發(fā)表作品,還在唱著 “青春,青春”。

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楊揚一直在想該如何概括這樣一群“40后”作家?他們出生于1940年代,最早的如谷白、張重光等從1970年代開始發(fā)表作品。他們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和成長,他們的人生經歷與現在的年輕人是完全不同的。

“這代人尤其關注現實。在他們的書寫中,現實感、責任感從未缺席?!睏顡P舉例戲劇界的第一聲“驚雷”——宗福先的《于無聲處》,“這部作品把文學和社會承擔結合在一起,形式是戲劇,但影響超越了戲劇?!?/p>

《上海文學名家文庫·40后卷》

《上海文學名家文庫·40后卷》

復旦大學教授陳思和表示,翻開這一套叢書,其實也是回顧一代人曾經走過的路?!皬男聲r期文學發(fā)展的角度來說,上海這批作家做出了重大貢獻。”他說,像宗福先的《于無聲處》,代表了民心和民情,讓人們看到文學走到了政治前面,走到了社會生活的前面,“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因為中國大多數文學都是跟潮的。像這樣頂著潮流走在前頭的,只在上海發(fā)生?!?/p>

又比如,竹林的《生活的路》開風氣之先,在文學的范疇里討論了女性的問題、城鄉(xiāng)文化差異的問題,先進文化和落后文化之間的問題。陳思和直言這部作品寫得非常好,到今天依然不過時。還有葉辛的《孽債》,把上海和邊遠地區(qū)結合起來,講了上山下鄉(xiāng)以后發(fā)生的禍及后代的故事。這個故事后來被拍成電視劇,家喻戶曉。

“整體而言,上海‘40后’作家的創(chuàng)作多次走在思想解放的前列。有的得到了認可,得以發(fā)揚,也有一些反而被邊緣化了。但不管怎么說,這批作家對當代文學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p>

此外,他想到這批上海作家也受到了上海都市風格、都市金融、都市文化等方面的影響。“像谷白、宗福先、殷慧芬等人,形成了一個都市工業(yè)經濟文化多元的創(chuàng)作群體。這個群體還沒有被很好地挖掘。用現在比較時髦的說法,這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文學遺產,這個遺產可能是這之前沒有的,以后也不會有了?!?/p>

他不說這批上海作家的作用是“承上啟下”,“但他們在一個歷史階段身處生活一線、文學前沿,他們的精神財富值得一代代后人繼承下去?!?/p>

在青年批評家李偉長看來,在回望文學史時,我們其實也在回望上海文脈的構成,回望一代代作家的時間、勇氣和無限探索,“老一代作家的勇氣、對現實生活的關切、相互溫暖的情感,在今天依然無比珍貴?!?/p>

上海作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馬文運說,這一批“40后”上海作家無論文字還是言語都保留著當年的激情,洋溢著青春的氣息,而且許多人還新作不斷。“這讓我們對上海文學的發(fā)展有了更多的期許,同時對自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