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從青年牧民到藝術從業(yè)者

十多年前,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境內(nèi)不少青年在高原草甸上工口放?;虿伤帲虻靥幤?,多生活在貧困之中。2010年,“壤巴拉非遺傳習所”在當?shù)亟ⅲ瑥奶瓶妓嚨膫魇跀U展到繪畫、音樂、雕刻、醫(yī)藥等多項技藝的傳

十多年前,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境內(nèi)不少青年在高原草甸上工口放?;虿伤帲虻靥幤?,多生活在貧困之中。2010年,“壤巴拉非遺傳習所”在當?shù)亟ⅲ瑥奶瓶妓嚨膫魇跀U展到繪畫、音樂、雕刻、醫(yī)藥等多項技藝的傳授,讓當?shù)氐哪撩袂嗄杲邮芰私逃蔀榱思夹g與藝術的從業(yè)者,也改善了當?shù)氐慕?jīng)濟狀況。

2020年11月20日,在長江之尾的上海北外灘白玉蘭廣場,一個“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十周年成果展,展示了他們是如何從學習技藝到藝術的融合創(chuàng)新的。

非遺傳習所的建立

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壤塘縣,地處川甘青結合部,阿壩州西部。壤塘雖然在藏語里意為“財神居住的地方”,卻是該省最貧困的區(qū)域。

這里地處青藏高原的東緣,長江黃河源頭水系分界之處,雪域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四方是九寨溝、四姑娘山、若爾蓋和康定大草原,草原、森林、峻嶺、川流……豐富的地貌景觀和生態(tài)系統(tǒng)蘊養(yǎng)了悠久的人文歷史。在小小山村之中,竟然保留了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近十項,涉及音樂、繪畫、雕塑、醫(yī)藥、陶藝、造紙等不同領域,被專家譽為文化活化石。

但由于偏遠閉塞、地貌復雜多變,經(jīng)濟發(fā)展面臨諸多挑戰(zhàn)和局限。青少年拓展學業(yè)、發(fā)展事業(yè)的機會稀少,大多只能以農(nóng)牧業(yè)為營生,年輕人也無法得到好的教育和就業(yè)機會。

精微之路-覺囊唐卡傳習所紀實(短版)。 視頻來源 網(wǎng)絡(10:31)

澎湃新聞了解到,2010年,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壤塘縣的嘉陽樂住仁波切(四川省人大代表、壤塘縣政協(xié)副主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有感于當?shù)厣絽^(qū)民眾深陷貧困循環(huán),交通不便,青少年缺少發(fā)展機會、以及傳統(tǒng)文化傳承后繼無人的困境,在當?shù)乜h委縣政府的支持幫助下,創(chuàng)辦了“壤巴拉非遺傳習所”。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壤塘縣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壤塘縣


遠眺壤巴拉非遺傳習所

遠眺壤巴拉非遺傳習所


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

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

嘉陽樂住仁波切是覺囊派第47代法主,他不但潛心弘揚佛法,且致力于覺囊傳統(tǒng)佛像造像、藏紙、藏香、銀雕、藏毯等傳統(tǒng)手工技藝的恢復、保存和傳承發(fā)展。

覺囊派是藏傳佛教的重要流派之一,擁有著非常出色的唐卡藝術。覺囊派于公元13世紀時建立,創(chuàng)建人袞邦·吐吉尊追是藏傳佛教偉大人物八思巴的弟子。他獨成一派,因傳教中心在覺囊,所以被稱為覺囊派。在元代,該派寺院遍布衛(wèi)藏,盛極一時。清代逐漸式微,只在相對閉塞、偏僻的四川阿壩州的壤塘、馬爾康、阿壩三縣和青海果洛州的班瑪、久治、甘德三縣保存下來,祖寺即為壤塘藏哇寺。嘉陽樂住也是唐卡畫師。他自幼接觸唐卡,在開辦傳習所后,他開始給學員們授課。他說:在傳習所,繪畫技藝的傳授不是核心,對生命的啟發(fā)、探索與求證才是最主要的功課。審美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領悟、了解的過程。

傳習所學員,唐卡畫師澤木袞作品

傳習所學員,唐卡畫師澤木袞作品


傳習所學員的唐卡作品

傳習所學員的唐卡作品


傳習所學員的唐卡作品

傳習所學員的唐卡作品

在談及技藝的傳承時,他表示,“非遺是傳統(tǒng)文化,也是在千年來,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成果,也是那時候的創(chuàng)新。所以我們需要有繼承,但也更需要推動。比如,藏醫(yī)藥的文化和內(nèi)地的陰陽五行學說,以及和西域傳來的文化都有關聯(lián)。唐卡既和唐宋繪畫的線條、神韻有一定的關聯(lián),也與孔雀王朝前,古羅馬的那些雕塑文化有關聯(lián)。”

在壤巴拉非遺傳習所學習的學生

在壤巴拉非遺傳習所學習的學生


在壤巴拉非遺傳習所學習的學生

在壤巴拉非遺傳習所學習的學生

這里自古就是多元民族交匯流通的人文走廊,其音樂、繪畫、雕塑、醫(yī)學等都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在傳習所的唐卡技藝課程開辦后,也陸續(xù)出現(xiàn)了其他課程的設置。至2018年,壤塘縣結合當?shù)氐膰壹墶⑹〖壏俏镔|文化遺產(chǎn),陸續(xù)開展了繪畫、音樂、雕刻、醫(yī)藥等十五類傳習項目,成立了二十七個非遺傳習所。也讓現(xiàn)如今的近千位牧民青年接受到了相關培訓,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改善了他們家庭的貧困狀況。

前往全國多地區(qū)學藝

來非遺傳習所學習的學員們,大多為文化程度不高的貧困群眾。讓家境貧困、待業(yè)的本地青年掌握一門手藝以改善他們的生活,也是當?shù)卣某踔浴?/p>

在壤巴拉非遺傳習所學習的學生

在壤巴拉非遺傳習所學習的學生

壤巴拉非遺傳習所的負責人僧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10多年前,我們那邊無所事事的年輕人很多。后來我們開辦傳習所,從唐卡的教學開始,剛開始有60多位孩子。因為唐卡是在我們廟宇里千年傳承下來的工藝。我們的創(chuàng)辦人嘉陽樂住是非常好的唐卡老師,我們也邀請了藏地各個畫派的唐卡老師來教學,邀請其他學科的頂尖老師來教學,比如來自故宮博物院的老師教繪畫。同時,學員在這里也要學習藏文、中文、英文,還有計算機、設計等課程?!?/p>

上?!敖饾晒に嚿纭? src=

上?!敖饾晒に嚿纭?/p>


上海“金澤工藝社”

上?!敖饾晒に嚿纭?/p>

據(jù)了解,傳習所邀請各地的藝術家、學者和優(yōu)秀匠人手把手地向學員傳授知識和技能,還帶這些青年們走出大山,到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敦煌研究院等地學習,并與大學、研究所、博物院等文化機構的合作。2012年,傳習所與文化公益機構上?!敖饾晒に嚿纭遍_展了探索合作方式。2016年,“壤巴拉非遺傳習所上?;亍?正式掛牌,構建起了跨地區(qū)的學習課堂。

由于地利之便,這些藏族青少年得到上海及周邊各類專家的教導指點,分門別類地學習繪畫、醫(yī)藥、緙絲、蘇繡、裁縫、印染、陶瓷、織毯、漆器等二十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工藝。自2012年開始,先后分期分批來到上海金澤鎮(zhèn)的藏族青少年有六百多位。

2020年11月20日的成果展上,傳習所學員的藏族織毯作品展示

2020年11月20日的成果展上,傳習所學員的藏族織毯作品展示


2020年11月20日的成果展上,傳習所學員的藏族織毯作品展示

2020年11月20日的成果展上,傳習所學員的藏族織毯作品展示

對于多地區(qū)的學習,僧智表示,“如我們的藏族織毯有悠久的歷史。但我們也是很開放的,不光是學習傳統(tǒng)的,當?shù)氐氖止た椞旱膫鞒?,學員在有一定基礎后,也會到上海的基地,學習內(nèi)地的風格和工藝,將其融合。還有,緙絲也并非江南獨有,在藏地也有此工藝,如吐蕃時期、唐時期就非常發(fā)達?,F(xiàn)在,布達拉宮里面收藏的藏族的緙絲也非常精美。所以,我們當?shù)赜写斯に嚕矔诮瞎に囍薪梃b、融合?!?/p>

如今,不少藏族青年在學得技藝后陸續(xù)返回四川阿壩壤塘,成為當?shù)厮囆g與文創(chuàng)產(chǎn)業(yè)的中堅力量。

當然,也有留在上海開拓的學員。唐卡畫師英州彭措和妻子丹真初于9年前一起進入傳習所學習,并在2、3年前畢業(yè)后來到上海,目前供職于上海青浦金澤工藝社。英州彭措告訴記者:“18歲那年,由舅舅將其送入傳習所學習。當時家庭條件不好,現(xiàn)在畢業(yè)了,也可以往家里寄點錢,比以前的條件好了?!?/p>

唐卡畫師英州彭措的作品《財寶天王與八駿財神》

唐卡畫師英州彭措的作品《財寶天王與八駿財神》

談及唐卡創(chuàng)作,他表示,“關于藏傳佛教的知識,小時候父母、老師都會教。進學校后學習技法、同時也會有老師從別的方面講解佛教知識?,F(xiàn)在,我們都是一個人完成小幅尺寸(1米內(nèi))的作品,大幅尺寸更多的是多人合作的模式。”同時,英州彭措也表示,在學習期間,也會看中國畫,尤其是宋畫,“宋畫對我很有啟發(fā),它與唐卡有許多共通點。”

成果展示與多元發(fā)展

現(xiàn)如今,這批成長起來的青少年,成為脫貧攻堅戰(zhàn)的生力軍,也成為了承載當?shù)厮囆g技藝、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新鮮血液。他們的作品也先后在劉海粟美術館、上海朵云軒藝術中心、博鰲論壇峰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舉辦展覽和交流,獲得各界的贊譽。

2018年,上海朵云沙龍現(xiàn)場

2018年,上海朵云沙龍現(xiàn)場

2020年11月20日,在長江之尾的上海北外灘白玉蘭廣場36樓,舉辦了“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十周年成果展。在展廳現(xiàn)場,十余位來自“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的年輕人,帶來他們最新的藝術作品和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包括唐卡、佛雕、緙絲、織毯等。在展品中,觀眾可以從中看到藏地本土特色,也有融合了江南文化特色的產(chǎn)物。

成果展示現(xiàn)場(01:00)

據(jù)悉,在白玉蘭廣場的展示中,他們將會把帶來的成果所得收入捐給慈善機構,去幫助需要的人。從在高原草甸上放?;虿伤?,生活在貧困之中的青年,到如今憑借著技藝成為優(yōu)秀的藝術家和匠人,歷經(jīng)了10年。

2020年,上海白玉蘭廣場的成果展示現(xiàn)場

2020年,上海白玉蘭廣場的成果展示現(xiàn)場


十余位來自“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的年輕人

十余位來自“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的年輕人

僧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第一期近60位學成畢業(yè)的唐卡傳習學員,已成為獨立的畫師。作為稀缺的文創(chuàng)人員,他們與故宮博物院故宮藏品唐卡復制研發(fā)項目簽訂了合同,并開始接受社會訂單,有著不錯的收入?!八麄兌际亲约旱睦习?。他們能各自獨立發(fā)展,也會選擇留在傳習所,那里是十年一起成長、學習的地方,他們是一個團體?!?/p>

當然,他們的作用不只是藝術品和文創(chuàng),還會有更多的可能。記者了解到,傳習所的故事將拍攝為紀錄片《傳習之路》,一部講述了中國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故事。這是由國家廣電總局重點支持的中外合作影視項目,于2019年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發(fā)布啟動。在11月20日的成果展上舉辦了開機儀式。

傳習所學員作品

傳習所學員作品


傳習所學員作品

傳習所學員作品


傳習所學員作品

傳習所學員作品


傳習所學員作品

傳習所學員作品

此外,曾拍攝電影《冬至》的導演謝東燊如今正在拍攝動畫《格薩爾王》。格薩爾王在藏族的傳說里是蓮花生大師的化身,一生戎馬,揚善懲惡,弘揚佛法,傳播文化,成為藏族人民引以為自豪的曠世英雄。在電影制作中,傳習所的一些學員將擔任電影的人物造型設計、美術概念設計等,在影視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承擔重要責任。

新的傳習所教學樓

新的傳習所教學樓


嘉陽樂住老師在非遺傳習所講解唐卡

嘉陽樂住老師在非遺傳習所講解唐卡

嘉陽樂住表示,“我們所傳承的是人類共同的,只有交流,我們才可以相互分享,互相讀懂彼此,欣賞彼此?!?/p>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