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平是我國杰出的漫畫家,他的名字常與“三毛”相連,影響了幾代讀者,被譽為“三毛之父”。2020年11月10日,是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的日子,這一天,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 “回眸——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開幕。
展覽除了首次展出中華藝術宮館藏《三毛從軍記》的60幅原作,還展出先生國畫、剪紙、時裝設計、戰(zhàn)地速寫、彩塑、小說插圖等作品400余件,通過這些作品,讀出了張樂平的藝術人生。
張樂平與孩子們在一起
1910年11月10日,張樂平生于浙江海鹽縣,展覽以張樂平先生的年譜開始講述,細讀年譜幾乎每個時期張樂平都在發(fā)表作品,直至去世的一年,依舊在發(fā)表為少兒創(chuàng)作的作品。回溯其繪畫的歷史,1923年,少年張樂平創(chuàng)作了平生第一張漫畫《一豕負五千元》,諷刺軍閥賄選。此后,張樂平15歲來到上海當過學徒、進過私立美術學校,在印刷廠當過練習生,在維羅廣告公司繪制廣告畫和加工來稿,1931年還與葉淺予合作畫《明光麻紗》的時裝設計書。
1937年淞滬抗戰(zhàn)后,張樂平參加救亡漫畫宣傳隊離開上海北上抗日,輾轉滬、蘇、鄂、皖、浙、湘等諸地,繪制大量漫畫、宣傳畫、壁畫、戰(zhàn)地速寫,以畫筆為武器,犀利地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野心與殘暴。
抗戰(zhàn)勝利回到上海,張樂平根據(jù)北上抗日的所見所聞,創(chuàng)作了《三毛從軍記》,1946年在上?!渡陥蟆钒l(fā)表,引起轟動。
展覽現(xiàn)場
三毛誕生從何而來,誕生何時
“在《三毛從軍記》引起轟動后,1947年,父親應《大公報》之約開始創(chuàng)作的《三毛流浪記》,刊登以后,許多讀者以為三毛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的人,還寄來小衣服、小書包,甚至還有小朋友寄來自己的早飯錢,希望三毛可以吃一頓飽飯?!睆垬菲街訌埼寇姼嬖V澎湃新聞。
張樂平四子張慰軍(右)和策展人朱國榮
三毛是否有原型?他的形象誕生于何時?據(jù)張慰軍回憶,其實父親張樂平自己也并不記得自己到底何時開始畫三毛,直至張樂平去世后,家屬在上海圖書館的幫助下找到了最早的三毛——1935年7月28日,在《圖畫晨報》刊登的這么一個頭頂三根毛的兒童,他生活在上海弄堂普通家庭之中,是一個活潑可愛、好勝心強、會耍些小聰明、也有些調皮的小男孩。但抗戰(zhàn)的全面爆發(fā),打破了社會的安定生活,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演變?yōu)橐粋€心系民族安危的小人物。
《三毛從軍記》
在中華藝術宮的展覽中,60幅館藏《三毛從軍記》原作一起呈現(xiàn),一個個以四格漫畫為主的三毛故事,讓70多年后的讀者忍俊不禁,同時它們既記錄了國民黨政府抗日的一面,也揭露了國民黨軍隊腐敗的一面。
《三毛從軍記》
在藝術層面上,原作能看到張樂平對于人物造型、背景等修改的痕跡,比如一根繩索如何纏繞、在作為陷阱打中敵人時又如何瞬間松開。同時在畫面中,也能看到張樂平對于畫面疏密、黑白灰關系的藝術化表現(xiàn)。
《三毛從軍記》
《三毛從軍記》
《三毛從軍記》
而對于國民黨軍隊腐敗的諷刺在畫面中被描繪得舉重若輕,比如在一只吹出老鼠的軍號中,似乎能讀出很多的故事。
《三毛從軍記》
在三毛的創(chuàng)作中,張樂平的創(chuàng)作宗旨是,盡量不用文字,他當時希望每個中國人乃至兒童都可以看懂三毛,而三毛誕生85年以后,當下的兒童乃至全世界范圍內的人,依舊可以讀懂三毛,很大的原因也是因為其無字,全憑畫家用畫筆表達。
此后的《三毛流浪記》,則表達了三毛解甲之后成了流浪兒,在舊上海遭受的種種欺凌和壓迫。在《三毛流浪記》的形象確是有緣起的。據(jù)張慰軍說,1947年張樂平住在今天金陵路一帶,當時張樂平已有三個孩子,但因為經濟狀況的問題,妻兒住在老家。在一個雪夜,父親在回家路上看見三個被凍得瑟瑟發(fā)抖的流浪兒,正圍著一個小鐵罐吹火取暖,這讓同樣有三個孩子的張樂平感觸良多,當晚他徹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出門發(fā)現(xiàn)兩個流浪兒童已被活活凍死,正被卷著席子帶走,由此,張樂平開始創(chuàng)作《三毛流浪記》。此時的“三毛”,是當時社會窮苦百姓生活的真實縮影,也被認為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一員。也就有了前文提及的公眾捐款捐物。
《三毛流浪記》
而從不知甘苦的三毛到無依無靠的三毛,藝術形象身份的轉變,也反映出畫家的漫畫創(chuàng)作上升到為人生的高度,擔負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目前《三毛流浪記》為中國美術館的藏品,《三毛從軍記》則留在它的誕生之地上海,1991年冬,張樂平決定將《三毛從軍記》原稿捐獻給上海美術館,現(xiàn)為中華藝術宮藏品。張樂平說:“以藝術的角度上來說,我個人偏愛《三毛從軍記》,但是《三毛流浪記》這一本,更為廣大流傳?!?/p>
展覽現(xiàn)場
上海解放后,張樂平在漫畫中依然保持三毛的兒童形象,讓他在新社會的陽光雨露沐浴下健康成長。這一突破人的生理成長規(guī)律非同尋常的藝術手法,使得三毛永遠不朽。
三毛以外的張樂平
除了三毛的形象外,展覽還通過國畫、剪紙、時裝設計、戰(zhàn)地速寫、彩塑、小說插圖展示了張樂平先生多元的藝術形式和人生經歷。
張樂平剪紙藝術
時裝設計畫稿
張樂平20歲左右已經能夠熟練掌握速寫、插圖、黑白畫、拼貼畫、廣告設計、時裝設計,以及泥塑制作,其中尤以剪紙為突出。畫家秉承新興木刻的現(xiàn)實主義道路,吸取歐洲剪影藝術手法來展現(xiàn)上海這個大千世界,將剪紙變身為一種現(xiàn)代都市藝術,開創(chuàng)了海派剪紙的先河。張樂平又把布料、色紙拼貼成作品,將泥雕與紙結合做成作品,反映出張樂平對當時西方剛興起的現(xiàn)代藝術抱有相當濃厚的興趣,并且很巧妙地運用于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成為中國現(xiàn)代藝術重要開拓者之一。
展覽現(xiàn)場
抗戰(zhàn)漫畫是張樂平漫畫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箲?zhàn)全面爆發(fā)后,他發(fā)起成立上海漫畫界救亡協(xié)會,參加漫畫宣傳隊,輾轉滬、蘇、鄂、皖、浙、湘、桂、贛、閩、粵等地,創(chuàng)作出一大批漫畫作品,用夸張的手法揭露鞭笞日本侵略者的野心與殘暴,向大眾吹響了團結戰(zhàn)斗的號角。同時也畫了一批戰(zhàn)地速寫,以紀實的手法把前線戰(zhàn)士和志愿者的身影真實地記錄下來。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為后人留下了難以忘卻的抗戰(zhàn)印記。
新中國成立后,張樂平除了繼續(xù)漫畫創(chuàng)作以外,對彩墨畫的興趣日益濃厚,從人物到風景,從工筆到寫意,均有涉及,而且畫法迥異。一件用蟹殼作繪材的張正宇肖像畫似乎回到了他的青年時代。畫家晚年的繪畫創(chuàng)作基本集中于漫畫和中國畫兩個畫種上。
東郭先生(1955年)
兒童始終是張樂平一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樂此不疲的主題,不僅在漫畫、連環(huán)畫、剪紙、年畫、中國畫等不同畫種中都有兒童的身影,而且從1936年的《小孤女》到1979年的《江南小女孩》,熱情始終不減,跨度近半個世紀。兒童文學家任溶溶說過“兒童文學很好玩”。在張樂平的畫中同樣能夠感受到兒童美術帶來的快樂。畫家在表現(xiàn)新中國兒童幸福生活時,并不著筆描繪他們有學上,有書讀的無憂和快樂,而是掇取兒童們在助人為樂中顧此失彼的有趣情節(jié)來揭示他們天真活潑、真誠可愛的精神面貌,寓教于樂,寓教于善。如果說“三毛之父”是讀者給予張樂平最確切的尊稱,那么“三毛爺爺”也許是張老最樂意接受的來自兒童們的心聲。
《江南小女孩》
2016年起,位于上海五原路的張樂平故居對外開放,這是張樂平先生居住了42年的地方,自1950年6月起,他在這里繪制了大量的美術作品。他的畫室照片也被呈現(xiàn)在中華藝術宮的展覽中,通過巨大的照片仿佛依然飄著墨香。
展覽開幕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2018年,意大利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授予張樂平先生世界無字書大獎“特別榮譽獎”,這是中國畫家第一次獲得世界無字書大獎。今年,“三毛”已經85歲了,他也穿上上海進博會志愿者服裝成為進博會一景,他的勇敢堅強、內心富足,也影響了一代代中外年輕人。
注:本次展覽由中華藝術宮和上海市美術家協(xié)會共同主辦,策展人為朱國榮。展覽時間為2020年11月10日至2021年1月5日,展覽地點為中華藝術宮0米層15/16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