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
2018年9月,我從孔夫子舊書網拍得《大方廣佛華嚴經》破舊刻本一冊,含卷七十七至卷八十。字體為寫刻,每半頁十行,行二十字,細黑口,左右雙邊,版框高17.2厘米,寬12.5厘米(圖一)。
圖二
此書最初引起我注意的地方是書后的幾行刊記:“道光壬辰八月書此經八十卷及《普賢行愿品》四十卷,乙未閏六月畢,苾芻祖定謹識。五戒優(yōu)婆夷法名師壽集施資敬刻二部共一百二十卷。金陵吳長喜學圃鐫。”(圖二)“祖定謹識”四字的左側還刻有陰文方印“祖定”和陽文方印“禿居士”。由于以前讀過欽嘉枚給龔自珍(1792-1841)的“學佛第一導師”、文字音韻學者江沅(1767-1838)所作《入佛問答》(民國三年秋七月揚州藏經院刻本)寫的跋,其中提到江沅“晚同覺阿出家,法名祖定,字了因,又自號禿居士”,所以我立刻聯想到刊記的作者“苾芻(比丘)祖定”必是江沅。此外我還看過朱綬寫的江沅傳(冠于道光庚子秋月染香精舍刻本《江先生詩古文詞遺集》卷首),里面提到:“道光辛卯,先生年六十五,受菩薩戒于常州天寧寺,乃衣僧衣,居浮屠氏舍??ぶ杏锌虄鹊湔?,先生為之??笔謱憽度A嚴》《法華》《棱嚴》諸經登版,三年而畢,復歸于家,自號禿居士?!蹦敲催@本與《普賢行愿品》寫刻于道光壬辰(道光十二年,1832)八月至乙未(道光十五年,1835)閏六月約三年間的《華嚴經》,定與江沅于道光辛卯(道光十一年,1831)受菩薩戒衣僧服居僧舍后所手寫登版之《華嚴經》有關。
圖三
孔網的這個殘本是《華嚴經》的唐實叉難陀譯本,因全書有八十卷,故又稱《八十華嚴》。與此《八十華嚴》同時書寫的《普賢行愿品》,是唐般若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愿品》,因全書有四十卷,也稱《四十華嚴》。在查尋這部《四十華嚴》的收藏情況時,我想到以前曾在《蘇州圖書館藏古籍善本提要》中看到過江沅批校的明善隨注、慧善繼述的《成唯識論隨疏》刻本(圖三),那么《提要》里會不會也收有這部書而被我當時忽略掉了呢?重讀之下,我發(fā)現《提要》果然著錄了一部《四十華嚴》,只是沒有提到江沅或其他人的名字,只說其為道光十四年宜園刻本。但從所刊卷一首頁的書影來看,其字體和版式與江刻《八十華嚴》完全相同,應該就是刊記所提《四十華嚴》無疑(圖四)。道光十四年為甲午(1834),正好在《八十華嚴》刊記所記壬辰和乙未之間。順便提一句,吳樹虛輯、江了因(即江沅)手訂之《因明入正理論后記》(沈海波《新發(fā)現的清代因明學文獻》,《中華讀書報》2019年6月5日)也是在前一年(道光十三年,1833)刻于宜園。
圖四
集施資刻《八十華嚴》和《四十華嚴》的法名“師壽”的女居士(五戒優(yōu)婆夷),也有蹤跡可尋。友人徐華勇在知道我買書之事后,立刻在胡珽(1822-1861)述《凈土圣賢錄續(xù)編》卷四檢索到“陸安人”的傳記一條,下面就節(jié)引其中所包含的重要史料:
陸安人,名岫梅,蘇州元和人。歸理問君吳昌濂,舉一子,殤。年二十而寡,悲痛不已,得咯血疾。有以《龍舒凈土文》攜示者,遂回向佛乘……道光十四年,鐵君定公校大乘經數十種,設局刊印,五年始畢,延其事。既從定公受三歸五戒,定公名之曰師壽……四旬生日,又于師林寺供佛飯僧。親友祝嘏者,以所刊《法華》、《華嚴》等經施贈……面西趺坐結印而逝,年四十一,時在道光二十八年。(朱兆杓撰《陸安人傳》,胡珽目擊)
西史氏曰:余之歸心佛乘也,自安人之刊經始。而安人之聞凈土法門,則自先君子勸誘始。善哉,因緣之迭相化導也。迨先君子既歿,而安人行善益勤……
從傳中出現的“鐵君定公”(江沅字“鐵君”,“定公”是對“祖定”的尊稱)于道光十四年“校大乘經數十種,設局開印”,以及傳主從“定公”受三皈五戒并得法號“師壽”等事來看,這位陸安人陸岫梅(明清時六品官之妻封“安人”,其夫吳昌濂任布政司理問,屬從六品,所以陸氏得封“安人”)正是施資刻印《八十華嚴》和《四十華嚴》的“法名師壽”的“五戒優(yōu)婆夷”。
圖五
據陸安人傳,在她過四十歲生日的時候,“以所刊《法華》、《華嚴》等經施贈”。這句話顯示陸岫梅不僅幫助江沅刊印過《華嚴經》,還刊印過《法華經》([姚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七卷)。朱綬的江沅傳也提到手書登版諸經中有《法華》,應該就是陸岫梅施資助刊的。我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發(fā)現了這部《法華經》(索書號19269),裝成七卷七冊,其字體和版式與兩部《華嚴經》完全相同(圖五)。
圖六
在卷七之后還有四行刊記,內容十分重要:“姑蘇善女人吳門陸氏施資敬刊,苾芻祖定敬書(俗姓名江沅),金陵吳長喜謹刻(字學圃),道光壬辰嘉平胡樹聲謹識。”(圖六)“姑蘇善女人吳門陸氏”必指生于蘇州嫁入吳家的陸岫梅無疑。與《華嚴經》不同,這部《法華經》在江沅法名的下方還用雙行小字刻出了他的俗家姓名。從陸安人傳所附胡珽(即西史氏)評語來看,胡之信佛就是緣于陸的刊經活動,而陸之歸心凈土,則又是得到胡珽之父胡樹聲的勸導。有意思的是,《法華經》刊記的作者正好又是胡樹聲。與《華嚴》一樣,《法華》的刻工也是吳學圃,他是嘉慶、道光年間蘇州極為有名的刻工。江沅與其孫江元文勘定重刻的《成唯識論隨疏》,也是由吳學圃承辦的。該書的刊記以及江元文所寫《題后》都說到,重刻的《隨疏》經版放置于師林禪寺。這個師林禪寺應該就是陸岫梅過四十歲生日時于中“供佛飯僧”的師林寺,是蘇州最有名的寺院之一。
圖七
圖八
從《入佛問答》欽嘉枚跋提到的“其晉唐兩譯《華嚴》及《法華》《楞嚴》,皆楷法精妙”,可見除了《華嚴》唐譯兩種和《法華》之外,江沅應該還寫刻過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也就是所謂的《六十華嚴》。我在國圖也發(fā)現了此書一部(索書號19285),一共二函十五冊,第一函七冊,第二函八冊(圖七)。書前還有一則刊記:“道光乙未歲師林寺敬刊。”(圖八)我在孔夫子舊書網上檢索發(fā)現,2014年12月曾上拍過此書殘本一冊(http://www.kongfz.cn/16592393/),內容包含卷四十八到卷五十。后面兩卷略經裝裱后又于2019年9月重新在孔網上拍(http://www.kongfz.cn/40470474),結拍當日我因為犯瞌睡錯過了加價,事后懊悔不已。值得注意的是,晉譯《華嚴》的字體除了目錄部分(圖九)之外,正文的字體(圖十)與《法華》和唐譯兩部《華嚴》并不相同。
圖九
圖十
朱傳和欽跋都提到江沅還刻有《棱嚴》或《楞嚴》([唐]般剌密帝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萬行諸菩薩首楞嚴經》十卷)。從天津圖書館所藏一函四冊的道光十二年(1832)刊《楞嚴經》(索書號S4479)的版式以及著錄了吳學圃的名字來看,極有可能就是江沅的寫刻本??上н@部書目前還無法看到。陸安人傳說江沅“校大乘經數十種,設局刊印,五年始畢”,可見他當時刊印的佛經尚多,可能遠不止《六十華嚴》《八十華嚴》《四十華嚴》《法華》與《楞嚴》這五種。非常巧的是,正當我在網上網下調查這批江沅刻經時,中國書店2018年秋季書刊資料文物拍賣會古籍善本文獻專場上拍了清刻本《梵網經》等兩冊(編號803)。
圖十一
圖十二
圖十三
圖十四
圖十五
第一冊是《佛說梵網經》([姚秦]鳩摩羅什譯,上下二卷,圖十一、圖十二),第二冊是合訂為一冊的《佛說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唐]實叉難陀譯,一卷,圖十三)、《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軌儀經》([唐]不空譯,一卷,圖十四)和《佛說甘露經陀羅尼》([唐]實叉難陀譯,一卷,圖十五)。
圖十六
圖十七
圖十八
《梵網經》卷下最后一葉的前半頁刻有一行字“藏本訛舛甚多,茲依靈峰大師合注本”(圖十六),可見其底本用了智旭(1599-1655)《梵網經合注》的經文。后半頁還有五行刊記:“姑蘇吳門陸宜人、吳江蒯門顧安人、姑蘇蔣門蒯氏、童真顧悟應共施資刻此經及《焰口軌儀經》?!保▓D十七)刊記沒有提刻書的時間和地點,也沒有說到江沅,但是從字體和版式看,它們與江沅寫刻的《華嚴》《法華》等經顯然屬于同一批東西?!斗鹫f甘露經陀羅尼》的后面還印有三行朱文小字:“三徑堂善書局于辛亥八月移在布政司前北首西城橋西堍?!保▓D十八)中國書店大概是把這個“辛亥”當成了宣統(tǒng)三年(1911),所以把這兩本書定為“宣統(tǒng)刊本”。但是這個“辛亥”更有可能是咸豐元年(1851),指的只是三徑堂善書局(可能是收藏經版之處)遷移的時間。也就是說,這兩部書應該還都是道光刻本。
圖十九
我買到的江刻《八十華嚴》,國內圖書館想來應該還有藏有全帙的,但是目前尚未檢索到。據此殘本后面所書墨筆字“信女徐門朱氏同子恭達敬送《華嚴尊經》二部,祈求吉祥如意,道光三十年正月寶倉庵源遠流通”(見前圖二;最后一字僅存上部殘畫,似是“通”字),可知是信徒在道光末年施與寺廟之物。書前首葉經題下還印有兩行紅字“普福禪寺如淵敬送”(圖十九),其時間可能在墨筆字所記送經事之前。普福禪寺和寶倉庵均為江蘇名藍。
據朱綬的江沅傳,在佛教方面除《入佛問答》外,江沅還著有《西歸見聞錄》。此書被胡珽《凈土圣賢錄續(xù)編》引用過數次,但是一直沒能見到全書。我在國圖發(fā)現一部五卷的周安士(1656-1739)著《西歸直指》刻本(索書號135011),無刊刻時間,觀其字體和紙墨,可能是同治時期刊印的(孔網也有一部:http://book.kongfz.com/217643/797970858/)。其中卷五附有《西歸見聞錄》,題“凈業(yè)學人江沅編”,當即朱綬所記之書無疑。這部《西歸直指》的卷首還有江沅所作識語一篇:
鹿城周安士先生作《西歸直指》,首列凈穢較量諸線圖,以啟人欣厭。卷一曰《凈土綱要》,卷二曰《疑問指南》,卷三曰《啟信雜說》,卷四曰《往生事略》?!毒V要》中撮舉王龍舒所輯《大彌陀經》及四十八愿等,今已先將魏譯《無量壽經》及先師所著論合刻于前,則《綱要》一卷,可以不列,故移《啟信》為卷一,《疑問指南》次之,《修持諸法》次之,《往生事略》又次之,而以近日所見聞確鑿往生數人附焉。
吳趨凈業(yè)學人江沅謹識。
由此可知,這部《西歸直指》是江沅的刪改重編本。所附“近日所見聞確鑿往生數人”,指的就是《西歸見聞錄》。此錄最早估計就是作為這個重編本的附錄出現的,可能從來就沒有獨立成書過。識語所提“先師”,就是江沅的老師、佛教大居士彭紹升(1740-1796)。金陵刻經處后來重刻《西歸直指》時,楊文會還專門寫跋批評過江沅刪改失當?!段鳉w見聞錄》有三處提到江沅開局印經之事?!杜艘刑m》:“乙未春,(潘)舊疾復發(fā),因養(yǎng)疴于善慶,予時在刻書局,聞而往視之?!薄端瓮健罚骸澳炅?,聞凈土法門,介其表弟訪余刻書局中?!薄吨茉铺铩罚骸耙蝗盏接杈种小!币蚺恕⑺味送诘拦馐迥辏?835),是書中提到的最晚的時間點,在目前看不到《西歸見聞錄》原刻本的情況下,從中多少可以推測該書乃至整部重編本《西歸直指》的編刻時間。
江沅寫刻的這批佛經,是研究清代佛教史的珍貴原始資料,似乎至今從來沒有被學術界注意過。如果不是從孔網買到了江刻《八十華嚴》的殘本,我是不可能注意到這個問題并獲得隨后這一系列的發(fā)現的。
圖二十
圖二十一
附記:
泰和嘉成2020年藝術品拍賣會古籍善本金石碑版專場(2020年10月17日)上拍了一部明版的唐李通玄(646-740)造《大方廣佛華嚴經合論》(一百二十卷,四十冊,帶圈點批注,拍品編號3051)。據卷一百一的刊記“是《經論》始刻于隆慶戊辰,萬歷改元癸酉季春方印行也,姑記之。沙門明得書”,以及卷七十的刊記“萬歷元年癸酉春徑山傳衣庵沙門明得完刻識”,可知全書始刻于隆慶二年(1568),至萬歷元年(1573)方才刻畢印行,而其主要的??呤钱敃r浙江的名僧月亭明得(1531-1588;參看陸光祖撰《月亭得禪師塔銘》)。此書卷首鈐有“彭紹升印”、“允初”、“江沅”、“子蘭”諸印(圖二十,圖二十一),若干冊的封面上還有墨筆所書簽條“華嚴合論 二林居士藏本”,可見其曾經彭紹升(字允初,號二林居士)和江沅(字子蘭)師徒二人遞藏,而“江沅”和“子蘭”二印也是現存江沅藏書上最常見的印章。這部《華嚴經合論》讓我們對彭紹升和江沅的讀書和藏書生活乃至明版華嚴宗典籍在清代的流布有了新的具體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