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赫蒂·伯格的猶太視角與張功慤的繪畫心性

回顧一周的藝術人物,在柏林,猶太人博物館產生了新館長赫蒂伯格,她表示將“始終從猶太人視角來看待這一切”;在上海,80多歲的畫家陳家泠五聯屏彩墨作品《貴美靜安》昨天正式發(fā)布,描繪并“感恩”五年來生活點

回顧一周的藝術人物,在柏林,猶太人博物館產生了新館長赫蒂·伯格,她表示將“始終從猶太人視角來看待這一切”;在上海,80多歲的畫家陳家泠五聯屏彩墨作品《貴美靜安》昨天正式發(fā)布,描繪并“感恩”五年來生活點滴。

中國現代藝術早期實踐者、中國美術學院1948屆校友、畫家張功慤先生辭世,享年96歲。伊朗裔美國藝術家西亞·阿瑪賈尼也走完一生,以81歲高齡辭世。張功慤不善言辭,畫畫是他表達心性的唯一載體;后者主張藝術回到普通人中間,他借助藝術不斷碰撞現實問題,始終忠于自己的哲學。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道并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柏林 |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新任館長赫蒂·伯格

接下燙手山芋,將博物館視為“辯論場”

赫蒂·伯格

赫蒂·伯格

據《紐約時報》報道,近日,隨著柏林猶太人博物館(Jewish Museum Berlin)的重新開放,其新任館長赫蒂·伯格(Hetty Berg)的觀點與計劃引發(fā)了關注。此前,該博物館受到了“過去政治化,喪失了解釋猶太歷史的核心”的大量指責,前任館長隨后便宣布卸任,伯格便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了新任館長。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

“這是一個過于超現實的開頭,”伯格說道,她與博物館的團隊進行了積極溝通,“我們的核心人物是呈現過去與現代的猶太人生活,”伯格在博物館重新開放前一次采訪中說道,“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著手那些正在德國社會內部發(fā)生的復雜而具有活力的討論,并且始終從猶太人視角來看待這一切?!?/p>

不同于前任館長,伯格本人是猶太人,曾在阿姆斯特丹猶太歷史博物館(Jewish Historical Museum in Amsterdam)工作了30年,并參與了阿姆斯特丹猶太文化區(qū)的創(chuàng)建。在阿姆斯特丹,伯格擔任了各種策展與行政工作。“我清楚地知道,博物館的運作是從內而外的,一切從收藏、展覽、項目與經營開始?!?/p>

伯格對于柏林猶太人博物館的意義同樣有清晰的觀點,“這座博物館面向所有對于猶太歷史和文化感興趣的人,”她說道,“它的受眾是猶太人與非猶太人?!痹谒磥恚軌驅崿F這一任務的唯一方式就是堅持它作為文化機構的獨立性,通過臨時展覽與相應的項目來構建對于爭議議題的討論。

“我認為當下的問題在于,一切都是非黑即白,”伯格說道,在她看來,關鍵在于,對立的觀點需要被共同呈現,以鼓勵觀眾去質疑他們自己的預設?!霸谶@里,我們的目的不是呈現已有的觀點和立場,”伯格說道。(文/錢雪兒)

上海 | 畫家陳家泠

五聯屏彩墨作品《貴美靜安》發(fā)布

陳家泠

陳家泠

2015年,老畫家陳家泠在作畫時不小心摔成了股骨骨折,對于老人而言,不啻于一場磨難。為了離主治的華山醫(yī)院近一點,一個月后的7月28日,在朋友們的安排下,陳家泠搬進了貴都大酒店養(yǎng)病。

到2020年,陳家泠已經入住貴都整整五年,于是,他藝術生涯當中的第一次現代城市題材的嘗試之作,就是以貴都大酒店為視覺原點的五聯屏彩墨作品《貴美靜安》。這也是陳家泠首次將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描繪亭臺樓閣的“界畫”手法,運用到鋼筋水泥建筑中。8月30日,《貴美靜安》的發(fā)布儀式在貴都舉行,活動以“感恩——陳家泠五年貴都”點出老人心中之情。

陳家泠《貴美靜安》五聯屏彩墨

陳家泠《貴美靜安》五聯屏彩墨

《貴美靜安》繪城市建筑如繪桂林山水,玻璃幕墻上暈染出的白云倒影,令觀看者恍惚以為氤氳的山水一片,但是現代建筑鋼筋水泥的硬朗線條與起伏的天際線,提醒著觀看者面對的是匯集現代建筑各個時期符號代表的靜安區(qū)——左邊有少年先鋒隊的標志佇立在屋頂,那是中福會少年宮,意喻著未來的希望;右邊,是中蘇友好大廈的紅星閃閃,意喻著國際交流,仔細辨認,還有嘉里中心、恒隆廣場、璞麗酒店、郁郁蔥蔥綠樹懷抱中的靜安寺、靜安公園的一池春水。畫面左下角掠過的幾行飛鳥點綴了整幅畫面,也在巍然不動的高樓廣廈間引入了山水之靈,陳家泠笑言,“你曉得伐,那里原是畫畫時不小心沾上的一個墨點,硬要抹去,只怕擦壞了畫面?!钡?,可能的瑕疵,卻最終成就了一瞬間的靈光。陳家泠1937年出生,祖籍廣西,生于浙江永康。1958年入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人物科,畢業(yè)后任教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上世紀七十年代又師陸儼少,作品《魯迅先生肖像》入選華東六省一市肖像畫展。八十年代研究吸收中國古代壁畫和國外水彩畫技法,作品《粉紅色的荷花》選送美國展出。《放》、《不染》分別入選第六、七屆全國美展。1986年應邀赴西柏林高等藝術學院講學。 

近年來,陳家泠以創(chuàng)作的國畫《荷花》為原圖,設計開發(fā)的系列衍生品,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晚宴上亮相;彩色寬銀幕紀錄片《陳家泠》獲第二屆中澳電影節(jié)最佳紀錄片“金合歡獎”,該片還獲得了第11屆中美電影節(jié)年度最佳紀錄片獎“金天使獎”以及夏威夷電影節(jié)的紀錄片成就獎。2016年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上,陳家泠應邀創(chuàng)作的巨幅作品《西湖景色》。2017年9月,國家博物館舉行了“陳家泠藝術大展”。

陳家泠作品《梁家河可美了》宣紙 中國畫

陳家泠作品《梁家河可美了》宣紙 中國畫

陳家泠在七十五歲高齡的那年,還赴西藏采風寫生,長達一個多月,在四五千米的海拔上行走創(chuàng)作。他說:信徒們向著西藏的神山朝拜,五體投地,無比虔誠。我也是在朝拜,我朝拜的是藝術之神,它就是在我眼前的,這一座座高山,一片片的湖水,這幾百年的老樹,還有這燦爛開放的花。師法造化,中得心源,“我要以造化為師”,陳家泠用攝影,用速寫,用繪畫,用一個畫家的觀看,與自然對話,吸取靈感。陳家泠總說,自己是一個內心極不安分的人。這個不安分,其實是“玩”的一種天性使然,是一種永不滿足、不斷超越自己的表現。藝術離不開生活,這也是陳家泠近年來打破純藝術與各個生活領域之間壁壘的努力,讓藝術照亮普通人的生活。在那里,陳家泠的作品點綴在不同的空間里,在璀璨的水晶燈下,畫面上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靜靜綻放,水面浮翠流香,堤岸樹影婆娑;也有群山環(huán)伺,峰巒朝揖,樹木爭讓,農家小院靜臥于異色蒼蒼……這些藝術作品把一家專注于使人們從旅途勞頓中恢復精力的酒店變成了藝術酒店。(文/宗禾)

中國北京 | 八五美術新潮水墨畫家孟昌明

二十多年的異國生活,“歸來”仍是滿滿的中國鄉(xiāng)音

孟昌明

孟昌明

8月29日,“歸來——孟昌明藝術2020 ”個人藝術展在北京朗空美術館開幕。該展覽由策展人葛玉君策劃、大明藝術基金支持。展覽主要展出了孟昌明近五年創(chuàng)作的《北非》系列、《公?!废盗?、《蓮語》系列、《哦,北魏》系列、《窯變》系列等作品。

孟昌明是八五美術新潮的重要水墨畫家,上世紀九十年代出國。在國內時,孟昌明對石鼓文、漢簡、章草、書論、畫論均有研習,出國后他開始致力于西方古典文學,并在多年后開拓了一條帶著狂草的飛動與石鼓文的拙樸走進了現代主義色彩熱狂的藝術道路。孟昌明表示:“‘歸來’,是個空間概念,對我則更是一個心理概念,因為這個行為本身就是我一個將人生的一半放在中國將另外一半放在西方的藝術家,用自己的作品向自己的民族文化報到。”

孟昌明《五牛圖》2018年作品

孟昌明《五牛圖》2018年作品


孟昌明《蓮語》2015年作品

孟昌明《蓮語》2015年作品

策展人葛玉君說:“我們通過對孟昌明作品的研讀,會發(fā)現他的創(chuàng)作中有幾種類型的線,其一是我們傳統(tǒng)意義上的強調筆墨性,強調書寫性的線條;其二則是所謂的表現性的線條,更加強調一種情緒式的表達;其三,孟昌明自己說,他非常喜歡馬蒂斯和畢加索的繪畫,尤其是馬蒂斯和畢加索繪畫中對線的運用,我們會看到,孟昌明很多創(chuàng)作是直接對馬蒂斯、畢加索包括莫迪里阿尼創(chuàng)作的‘挪用’,或者稱之為一種‘再構’,進而對兩種文化元素展開微妙的比較。在我個人看來,既包含著對傳統(tǒng)筆墨線條的‘去魅化’的過程,也內含著對表現性線條的一種‘復魅化’的過程?!保ㄎ?高丹)

紐約 | 伊朗裔美國藝術家西亞·阿瑪賈尼

81歲逝世,其“公共藝術宣言”曾轟動一時

伊朗裔美國藝術家西亞·阿瑪賈尼

伊朗裔美國藝術家西亞·阿瑪賈尼

伊朗裔美國藝術家西亞·阿瑪賈尼(Siah Armajani)于近日逝世,享年81歲。這一消息由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最先公布,2018年,該博物館與其他機構合作組織了阿瑪賈尼的大型回顧展。

據《The Art Newspaper》報道,阿瑪賈尼以運用建筑語言與圖像來完成觀念藝術實踐而著名。他曾在德黑蘭大學學習哲學,后因政治原因于1960年離開伊朗,前往美國。

1988年,阿瑪賈尼被委任設計艾琳·希克森·惠特尼大橋(Irene Hixon Whitney Bridge),這座長達375英尺的鋼結構建筑連接著明尼阿波利斯雕塑花園和該市的洛林公園街區(qū)。1996年,他設計了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的火炬。除此之外,他曾憑借關于公共雕塑的宣言而引發(fā)轟動。在這一名為《美國民主語境下的公共雕塑》宣言中,他寫道,“公共雕塑是對文化歷史的探索,它要求雕塑與其社會及空間背景之間形成結構統(tǒng)一。它應該開放的、可用的,大眾的……我們所進入的公共雕塑不該是空間意義上的四面圍墻,而應是展開活動的工具?!贝送?,他的宣言還譴責了藝術只需要吸引并滿足專業(yè)觀眾的觀點,“藝術的道德倫理維度幾乎已經消失,只有與非專業(yè)藝術觀眾建立關系,這種維度才會回歸藝術?!?/p>

在阿瑪賈尼多產的藝術生涯中,他熟練地將自己對于東方詩學、西方哲學及建筑歷史與全球政治的興趣糅合在一起,以此來揭露并回答那些未曾探索過的問題,與此同時始終忠于自己的哲學。

“藝術概念有它的核心,你活得越久,就越明白這些基礎是不可撼動的?!卑斮Z尼說。(文/錢雪兒)

上海 | 中國美術學院1948屆學生、畫家張功慤

96歲逝世,畫畫是他表達心性的唯一載體

張功慤(1924-2020)

張功慤(1924-2020)

中國美術學院校友會日前發(fā)布公眾號消息,中國美術學院1948屆校友、著名畫家張功慤先生于2020年8月2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6歲。

1924年10月出生于上海。曾求學于蘇州美專上海分校,在顏文樑等老師的指導下,接受具有巴黎美專風范的油畫訓練。1945年于重慶磐溪考入國立藝專(今中國美術學院)三年制西畫科,1946年隨學校復員至杭州,任方干民教室室長,1947年轉入吳大羽教室。1948年畢業(yè)。畢業(yè)后,張功慤回到上海,生活、學習在吳大羽先生身邊,前后四十余年,直至恩師去世。張功慤為人樸實、自律甚嚴,且不善言辭,畫畫是其表達心性的唯一載體。

2019年7月23日,張功慤題寫“母校萬歲”

2019年7月23日,張功慤題寫“母校萬歲”

上世紀五十年代,張功慤開始個體藝術創(chuàng)作,他的作品始終充滿著自由奔放、不受約束的現代藝術氣質。

美術圈對張功慤的評價,最多的詞匯是“大器晚成”。而其老師之一的丁天缺也形容其“青出于藍勝于藍”。張功慤的藝術探索分別在60年代和80年代經歷了兩次轉變,其一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被藝術評論家石建邦劃分為“對景抒情式”、抽象水墨以及“真實情感”三大類。

張功慤 《花》 布面油畫?1940年代

張功慤 《花》 布面油畫?1940年代

張功慤盡管作品的外在形式看似是西方的架構,但其蘊含的意象表現卻充溢著東方精神,主張“藝術應該表達自己的內心真實、主觀感悟和內在激情,要透過表象把握到對事物與眾不同的認識和感受”。張功慤也是國內僅有的從學生時代起就不間斷,堅持現代藝術畫風的畫家。(文/畹町)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