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意外身亡的小學生留下的《三打白骨精》讀后感中,老師批注了“傳遞正能量”。這起悲劇還在調查中,不過,可以探討的是,哪些元素可以作為小學生作文的評價標準?而由此話題延伸出的,則是兒童的自我表達,以及該如何看待兒童習作的問題。澎湃新聞就此采訪了兒童寫作、兒童心理與兒童文學等方面的專家,他們分別是有15年教學經(jīng)驗的小學語文教師郭霄、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費俊峰、劍橋大學兒童文學碩士陳伊瀟、三明治寫作學院創(chuàng)始人李梓新。
“傳遞正能量”可以作為小學生作文的評語嗎?
在小學語文教師郭霄看來,在小學作文考試的評分標準里確實有積極健康向上的標準,“但這個標準是孩子們寫作努力的目標,不存在強加意味,”郭霄說,“孩子們在習作中都會有各自的想法,老師的責任和價值就在于,可以幫助孩子們協(xié)調想法與標準之間的關系。因此當老師依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判斷一些習作在結構、表達、立意等方面會出現(xiàn)問題時,就會去指導,幫助孩子們批改,特別是孩子們有些作文的選材可能會出現(xiàn)在考場作文中,老師們就會格外關注(得不著分)。 ”
劍橋大學兒童文學碩士陳伊瀟認為,如果對孩子有足夠的同理心和共情力,(那位)老師也許就不會寫下這樣的評語。陳伊瀟也并不想苛責任何一個老師,她認為居高臨下的教育姿態(tài)的成因很多,這背后也反映出了一些有時代性的問題?!澳莻€年代的成年人傾向于認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傾向于以教育者的姿態(tài)來看待兒童作文。而我認為老師不必要總是去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标愐翞t說。另外,負能量其實也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西游記》和《哈利·波特》系列里面“一直打來打去”,是不是也很“暴力”、很“負能量”呢?
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費俊峰認為,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積極的心態(tài)和行為確實會造成更加積極的結果,但兒童肯定會有負面感受,通過課堂作文表達出來無可厚非。而孩子能感受到社會險惡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積極快樂的時候反而寫不出什么東西的,因為光顧著快樂了,所以人對負面事物的體驗會更深刻,感受力和感染力更強?!?費俊峰說,“傳遞正能量”是一種單方面簡單化的操作,大人們以為“負能量”影響孩子的成長,但讓一個孩子不能完整地感知和覺察自己的感受,是對兒童發(fā)展不利的,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不應該以“傳遞正能量”為由否認和壓制孩子的真實表達,更不應以自己的經(jīng)驗去替代孩子感受。老師們應該相信,孩子們可以對正能量和負能量都承擔責任。
作為一名資深的心理咨詢師,費俊峰的看法是,如果一味要求表達正能量,會讓兒童以為真話還有負面情感是不能表達的,他們會壓抑下很多情緒。更糟糕的是,他們會在內心建構一個分裂的世界,情緒的完整性也受到了影響,他們不能形成在青少年期,尤其是青春期的穩(wěn)定的自我同一性,就沒法確立完整的自我。
語文課不應該是阻礙或壓制孩子的表達,反而應該用來幫助孩子豐富他們情感表達。費俊峰痛心得表示,“這樣的悲劇,是我們整個社會問題的體現(xiàn),我們不僅要反思學校的教育怎么了?也要反思我們這個社會怎么了,我們對孩子有沒有一個合理的認知和期待?”
我們應該從小學生作文中期待什么?
郭霄指出,這個事件體現(xiàn)的是現(xiàn)行的作文標準與學生個性之間的矛盾,標準必須有,否則教學就沒有了目標,不成體系。考場作文與平日的即興習作有一定的差異性。“而老師要幫學生規(guī)避掉這個風險,讓學生具備應對考試的能力,因為老師是要對學生的成績負責的?!惫稣f。
在這樣的情況下,郭霄給語文老師們提出了建議,老師們一方面可以借助日常的讀寫教學,幫助學生們提升核心素養(yǎng),增強讀寫能力。畢竟能寫出一筆好文,是過硬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讓學生理解并區(qū)分哪些文章是日常作文,可以更加自由地去表達自己的情感,抒發(fā)獨立的個性的觀點,而哪些東西是可以運用于應試的,保證符合標準,能夠得分?!斑@需要老師的引導,老師們可以教會孩子更加智慧地去應對不同的情境。當然,我們的整個社會共同愿景,還是營造出既能考查能力,又能給予孩子自由發(fā)揮空間的形式,但這是需要摸索,并要經(jīng)過實踐來檢驗的。”郭霄說。
不過,在李梓新看來,好的寫作本身就是與好詞好句、拔高思想這樣的應試標準絕緣的。“現(xiàn)實是,兒童寫作能力與體制內作文完全是兩種體系。作為一名父親,我從來不從作文這個體系中去評判我孩子的寫作能力。今天清醒的家長也可以把作文就當成一種應試教育?!崩铊餍抡f。
李梓新也并不避諱他對當前作文教育的批評。他認為真正的寫作能力并沒有在現(xiàn)行的作文教育體系中得到培養(yǎng)。李梓新也在他的公眾號中直言,“讀后感”、“看圖寫話”、“記敘文”以及根據(jù)材料展開聯(lián)想等等文體,在當今社會上已經(jīng)找不到多少對應的寫作需求了。而我們的語文教育沒有反映這些變化。從兒童寫作中期待的應該是“有沒有畫面感,有沒有創(chuàng)造力,有沒有文字的美感,有沒有對事情的思考和關懷?!崩铊餍戮唧w談道:只有保護住孩子的興趣,保護住他們對寫作的熱情和好奇心,才能保護住他們的寫作能力,不應該用壓制的方法,而應該一點一滴地啟發(fā)兒童的思維,哪怕是重造一個比喻句,想出一個天馬行空的意象等等都可以。保護好孩子們對寫作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