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shù)

首博山水畫展:宋代夏珪山水、元代《武夷放棹圖》等現(xiàn)身

澎湃新聞昨天從首都博物館獲悉,9月28日至12月1日,“江山如畫——12-20世紀中國山水畫藝術(shù)展”將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展覽將展出來自全國12家收藏單位的宋、元、明、清至近現(xiàn)代的山水畫精品93件,其中

澎湃新聞昨天從首都博物館獲悉,9月28日至12月1日,“江山如畫——12-20世紀中國山水畫藝術(shù)展”將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展覽將展出來自全國12家收藏單位的宋、元、明、清至近現(xiàn)代的山水畫精品93件,其中一級品文物30件(組)。重點展品包括三幅宋畫,以及故宮博物院收藏元代方從義《武夷放棹圖》、上海博物館藏沈周《江名勝圖十開冊》、南京博物院藏元代黃公望《水閣清幽圖》、吉林省博物院藏宋代《春塘禽樂圖》等。展覽由北京市文物局主辦,首都博物館承辦。澎湃新聞記者今天去首博探訪布展現(xiàn)場,帶領(lǐng)大家先睹為快。

“江山如畫”展覽在首都博物館圓廳的二至三層,淺黃色的布景淡然雅致。據(jù)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首都博物館的郭良實介紹,此次展覽的最大的看點是側(cè)重選擇“實有其景”的畫作,比如《五岳圖》《燕山八景圖》等,都是畫家對于我國江山勝景的藝術(shù)發(fā)揮。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同時,展覽也不以慣常的以時代或者以畫家群體進行劃分來布展,而是分為登山、臨水、攬勝、棲居、臥游五部分,通過展示山水畫中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跡以及人們棲息居住的自然環(huán)境,來回應(yīng)“江山如畫”的主題,讓觀眾從展覽中獲得視覺和精神的享受。“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比藗兺ㄟ^登高臨遠,澄懷觀道,靜照忘求的獨特方式,最終達到回歸自然,與造化冥合為一的精神境界。這極好地詮釋了中國人特有的審美方式與精神旨趣,深刻地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征。

宋畫山水:淡遠蒼潤

《雪堂客話圖》是宋代畫家夏珪創(chuàng)作的一幅設(shè)色書畫。此圖畫江南寒江雪景。山林房舍為皚雪覆蓋,寒氣襲人。二人于室內(nèi)對話。一漁翁劃槳沖寒而來,以打破畫面的沉寂。圖中山巒用小斧劈皴和短線條禿筆直皴,以表現(xiàn)山石方硬奇峭而又蒼潤渾融的質(zhì)感。天空和水略染淡墨,以烘托大雪的潔白和寒氣襲人的氣氛。構(gòu)圖采取邊角式局部取景法。全圖筆法蒼勁深厚、豪放典雅。曹昭《格古要論》評曰:“夏珪山水,布置、皴法與馬遠同,但其意尚蒼古而簡淡,喜用禿筆,樹葉間夾筆,樓閣不用界尺,信手畫成,突兀奇怪,氣韻尤高?!?/p>

《雪堂客畫圖》局部

宋畫《錢塘觀潮圖》,此圖“之”字構(gòu)圖,實左虛右,以怒潮一線斜出而溝通前后。前景林木蓊郁,丹楓燦如,塔寺掩映,刻畫具體而不涉繁縟。山石用小斧劈兼亂柴皴法。遠山連勾帶染,淡約空濛。中段繪浪奔潮急之勢,其畫水法與馬遠水圖相類。江上置船,船頭人頭蟻動。景分三節(jié),虛實相生。

《錢塘觀潮圖》宋代

《錢塘觀潮圖》宋代(局部)

吉林省博物院藏宋代《春塘禽樂圖》,以水流為線脈,可分出左右兩部分。右起繪一前一后兩組洲渚,洲上有數(shù)株柳樹新發(fā),有鴛鴦、燕雀、赤雉、白鵝處其間。左側(cè)有山潤從深處流出,夾岸巖壁聳立,霧鎖煙橫,樹影綽約,間有虬枝與碎竹生出。左側(cè)前景有孔雀立于芙蓉花間,形致妍麗。畫面繪禽鳥與林木處多工筆精微,唯于后景深巖云鎖處用筆粗放,粗細之間,意味興然。

《春塘禽樂圖》宋代

《春塘禽樂圖》宋代( 局部)

登山、臨水、攬勝、棲居、臥游

中原地平,偶有山陵,卓然而立,直插云天。先人以為神跡,敬山拜山。人對山的情感,就像畫家畫山的視角,或平遠,或高遠,或深遠,高低有異,遠近有別,但終究延綿不盡,難以割舍,而所謂東岱宗,中嵩岳,南岣嶁,西太華,北玄岳,那些凝鑄為地標的名山,早已成為國人關(guān)于這片土地最溫厚的印象。

《武夷放棹圖》,方從義,元代,故宮博物院藏

“登山”單元展示了元代方從義的《武夷放棹圖》、明代宋旭的《五岳圖》、清代梅清的《黃山圖冊》等古今經(jīng)典畫作。

《五岳圖》明代 宋旭 (局部)

下圖為華喦《天山積雪圖》, 畫唐人遠行邊塞詩意。圖中,天山腳下,一個身披大紅斗篷、藏掖寶劍的單身旅客,牽一匹雙峰老駝,天色灰暗,四野空曠,道路漫漫,白雪皚皚。一只孤雁橫掠空中,旅者和老駝舉首仰望,此情此景似引起了游子的萬千思緒。畫中情景交融,意境含蓄。畫面構(gòu)圖狹長,造成天高地迥的視覺效果,以襯托人物孤寂的內(nèi)心世界。

《天山積雪圖》華喦

水有清靈澄澈,潤澤萬物的特性。在山水畫史上,藝術(shù)家對長江、黃河、錢塘江、太湖、洞庭湖乃至東海等水系皆不惜筆墨對其進行描繪,留下了一幅幅、一卷卷的傳世杰作。

“臨水”單元展示宋代《錢塘江觀潮圖》、清代陳卓《萬里長江圖》、現(xiàn)代趙望云《黃河春汛圖》等古今經(jīng)典畫作。

《萬里長江圖》 清代陳卓

“名勝”一詞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歷史越久,積淀越深厚。這是人們對其寄予了美好與情感。經(jīng)由歷代文人雅士對這些勝景的吟詠贊美,人文之脈得以傳承,勝景則愈加顯示出其生命力。諸如“燕京八景”“蜀中八景”“雁蕩八景”“江左名勝”等,都是在一定歷史時期形成的景觀,承載著一個城市或地區(qū)特有的文化和歷史記憶。盡管有的景點已經(jīng)不復(fù)得見,我們尚可從繪畫中覓得其蹤跡,窺見其昔日風(fēng)采。

《木涇幽居圖》(局部),文徵明,明代,安徽博物院藏

“攬勝”單元匯集了明代謝時臣《江山勝覽圖》、仇英《赤壁圖卷》、董其昌《紀游圖冊》、楊文聰《雁蕩山八景圖冊》、清代張若澄《燕山八景圖》、唐岱《大房選勝圖冊》以及現(xiàn)代傅抱石《延安圖》等山水畫精品。

《江山勝覽圖》明代 謝時臣

《燕山八景圖》清代張若澄

《燕山八景圖》清代張若澄

《赤壁圖》(局部),仇英,明代,遼寧省博物館藏


《赤壁圖》(局部),仇英,明代,遼寧省博物館藏

君子喜近林泉而居,畫家多依此意造景,常在畫中置村舍、茅屋、樓宇、林亭、溪軒、舟車、犬馬、人跡……這種種圖像顯示出畫中人物幽居山林,遠離塵煙的情狀。棲居的意味里似乎又包含著某種出世與入世的徘徊,也仿佛暗示著古代文人出仕入隱的理想生活方式。棲居于山水間,他們會客、訪友、品茗、泛舟;他們讀書、嘯傲、鼓琴、觀泉;這一切活動發(fā)生于山水靈境之中。而置身于山水世界的人,又豈止是觀山觀水,更是借此反觀自我內(nèi)心,安頓自己的生命世界。

“棲居”單元匯集了宋代夏珪的《雪堂客話圖》、明代藍瑛的《云壑高逸圖》、文徵明《木涇幽居圖》、清代朱耷《山水通景屏》、龔賢《掛壁飛泉圖》、黃慎《桃花源圖》,近現(xiàn)代齊白石的《四季屏》等精彩畫作。

 《掛壁飛泉圖》龔賢

《清秋訪友圖》( 局部)文徵明

古人鐘情山水,卻常限于路阻或疾恙不可親至,于是納山水于卷軸間,不時展開圖卷,幽雅相對,坐在那里窮究畫面上的四方遠景,觀看天際荒遠的叢林和杳無人煙的野景,這就是“臥游”。造化萬千,取一時一景入畫。那些畫里的山水,源于畫家的個人印象,也關(guān)聯(lián)著那些在歷史里被建構(gòu)的山水程式。

“臥游”單元匯集了元代黃公望的《水閣清幽圖》、明代沈周的《林壑幽深圖》、清代龔賢的《千巖萬壑圖》等經(jīng)典畫作。

《林壑幽深圖》 明代 沈周

《江山臥游圖卷》程正揆

《巫峽秋濤圖》,袁耀,清代,首都博物館藏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