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陳亦言楊曜宗
蔡元龔炯
劉嵩郭居賢宙
倪維哲朱鐸
邱重溫良
林頗蔡存遠
梁懷仁莊一俊
陳良楚朱梧
陳鷗江一鯉
于宗亮朱汶
趙建郁李杜
林云程史繼佃
王三陽郭隆詹秉詹、憲詹、登詹
郭偉何喬遷
莊履豐溫顯
鄭元麟何九轉(zhuǎn)
秦鍾震黃居中
黃志清謝勵鄘
韋際明鄭之鉉
黃景昉周廷鑨
蔣熺鄭字明
曾異撰楊元錫
吳韓起何九云
陳鍾琠林如源
何開規(guī)
國朝
何琪枝諸葛倬
蔡嗣襄黃蔫
黃日祚陳常夏
許學衡何龍文
黃中球趙岱劉璽
黃志瑍黃虞稷
丁屺蔡仕岳
周澎吳方皋
蔡震升丁煒
郭之樭七人合傳黃覲光
富中琰何琦
世拱顯六才子合傳
李丹桂萬際昌
謝鞏楊廷勷
蘇纘颋郭應元
富允諧陳石鍾
潘鼎珪施世騋
陳紹芳黃朝陽
鄧啟元黃夢琳
陳一策王元芳
莊麟方翀
明
陳亦言字汝納??炭嗔W,詩賦尤工。與蕭子玉、趙應嘉、趙仕寬、邵石田輩相往還,講論吟詠為樂。
楊曜宗字世顯,工書法,善詩歌古文。洪武丁卯以明經(jīng)薦授晉江訓導,升嘉魚教諭。陳情養(yǎng)母,母沒,服闋,擢韓府紀善,遷左右長史。輔獻、恭二王,翼導匡沃逾三十年。以禮見重。年七十余致仕。曜宗文溫潤典則,詩清暢麗密,學者稱復齋先生。著有《桐月山房稿》。子輿范。
蔡元四歲稱神童,通誦五經(jīng)。元監(jiān)郡偰玉立驛致京師,順帝奇之,命侍皇太子讀書,名動館閣。時年方十三、四,授翰林院編修。明初給驛諧京對策稱旨,仍舊官。居數(shù)歲,歸省,寓居安溪。洪武十三年,安邑修建學宮,元為記。
龔炯字延璋,刻志為學,詩文當時稱尚。書翰遒勁端嚴,得歐陽率更筆意。洪武中。應薦,以親老乞終養(yǎng)。
劉嵩字子中,詩文清新奇古,不俟思索,人謂其有謫仙才。值元季不仕,以詩酒自娛,家無宿儲,處之泰然。洪武初,以賢良方正薦授賓州判,卒于官。著有《中齋集》。
郭居賢洪武丁卯鄉(xiāng)薦,授淦川臨武教諭。其詩平淡古雅,慷慨雄渾,南昌胡儼題其圖,稱為“勝國逸才,明朝奇士”。年三十二卒。有《淦川遺稿》。弟宙亦有文名,精楷書,貢春官,興修《永樂大典》,欽賜翰杯庶吉士。元孫楠。
倪維哲永樂癸未甲申聯(lián)第進士,成祖命解縉選英敏者二十八人,為翰林院庶吉士,讀書文淵閣,以應列宿,維哲與焉。維哲工書法,有文學,才猷敏練,散館授刑部主事,尋升郎中,卒。
朱鐸字允學,十歲能詩,語皆超絕。永樂丙戌聯(lián)第進士,授戶部主事。簡亢寡合,退而家居,以經(jīng)史自娛。請文者戶踵常接,郡中名跡石刻,多出其手。卒年九十。
邱重字德厚。以文學被推,授禮部主事。從楊文敏榮纂修《永樂大典》。時稱良史才,仕終南刑部郎中。
溫良字元善。學問該洽,書法尤精。正統(tǒng)丁卯經(jīng)魁,讀書國子監(jiān)。土木之變,朝議南遷,良疏言直守北京,并陳攢運通州糧草入實京師等五事,不報。閣臣選文學士,累蔫為中書舍人,直文淵閣,典制誥、充經(jīng)筵講官,預修《宋元綱鑑》、《大明一統(tǒng)志》、《英宗實錄》。奔父喪,歸,卒。著有《敬齋集玉署稿》、《易經(jīng)講義》。弟恭,元孫顯。
林頗字思正。成化丙午舉人,以母老授瀧水教諭。九載,赴部試第一,推升岳州教授,纂修《湖廣通志》、《武廟實錄》。人謂有班、馬遺音。蒞任九載,四疏乞休,抵家年已古稀,猶集英俊子弟講解經(jīng)史,行誼皆為鄉(xiāng)間所重。卒年八十七。著有《春秋節(jié)要》十二卷,《發(fā)蒙破意》二十卷。
蔡存遠字思毅,文莊第四子。嘉靖丙戌進士,歷任吉安、松江二府推官,擢太仆寺丞。生平筆錄有《宋鑑摘要》、《胡傳摘文批》、《續(xù)程文批點論則》及《進呈易經(jīng)蒙引表》。自著有《周易正說》
梁懷仁字宅之,宋文靖克家裔孫。生抱異質(zhì),人稱神童。周歲識字,三歲誦書,四歲善草書吟詩,經(jīng)傳子史無不能讀。嘉靖乙酉,年十六,與鄉(xiāng)試,己丑進士,奉命歸娶。其文章翰墨,人視如玙璠結(jié)彩,片言只字,爭取珍藏之。授南京驗封主事。卒年二十三。著有《國朝功臣年表》等書。
莊一俊字君斐。嘉靖已丑進士,授戶部主事,調(diào)吏部,擢驗封司員外。與唐荊川、任忠齋、王酉室諸君頡頏,文辭稱同調(diào),歷官浙江參議,嘗陟清源絕頂,酒劇興發(fā),睨青衣行酒者發(fā)鬒長可筆也,令背立,而捉發(fā)濡墨汁,大書“清源洞”三字。旁署曰“天臺學道山人”,作龍攫螭走狀,至今懸洞門。一俊文慕韓愈,詩好李、杜,其不撓不羈,斗酒百篇類李白,故人咸呼為謫仙,自號亦曰初仙。嘗有詩曰:“一春中酒非關(guān)病,半日無詩便覺哀。”寄興遠矣。著有文集、詩集若干卷。子望槐、望棟,孫履豐、履朋。
陳良楚工詩善畫,嘗游吳越,米萬鍾、鍾惺皆招致入社,有詩集行世。
朱梧字子琴。嘉靖丁酉鄉(xiāng)薦。嫻于文學,尤長于詩。就職博士,遷孝感令,罷歸,寄居于祖都憲祠堂,結(jié)為詩社,嘯詠往來,絕無窮愁抑塞之態(tài)。其詩輿山人陳鷗、江一鯉、于宗亮、朱汶詩匯刻,王參政慎中序之曰“五子詩集”。而黃尚書鳳翔、詹侍郎仰庇與梧同社,尤推許焉。
陳鷗號忘機,王慎中序其詩謂五子詩社者,鷗其一也。既無所用于時,而一力于此,叫呼唱和,以為極歡,旁觀者皆笑為狂謬,甚或加指斥,五子獨喜自得,不顧也。
江一鯉號草塘,家本武胄,倜儻跌宕,豪氣逼人,盡傾一座。既與朱汶、于宗亮等為詩社,格調(diào)清越,音節(jié)鏘然,面無矯舉匡拂之意。
于宗亮跌宕自豪,嗜酒不羈,與江一鯉友善,工為詩,名與之埒。
朱汶號碧潭。從父薄游,歷覽名勝,退學詩躭酒自放,屋壁戶牖,題墨皆滿,貧不自謀。一日,郡守出,教求所謂朱詩人碧潭者,以禮致之,造廬訪之,泉人乃知有朱詩人。
趙建郁字本學,宋宗室裔,為蔡文莊高弟。所著有《周易學庸說》、《杜詩注》、《參同契釋》,且謂升平日久,世罕知兵,因即《易》演為《陣法》,匯集《韜鈐內(nèi)外篇》凡七冊,《解引孫子書》凡三冊。稿就封識,以俟其人。俞大猷從受學焉。
李杜字思質(zhì)。從王慎中游,為文一稟矩矱。性復跌宕,喜談兵,俞大猷器之。揚譽于司馬譚綸禮為記室。嘗為大猷作集序,稱其“言學莫非兵,言兵莫非《易》”,人謂知言。
林云程字登卿。嘉靖乙丑進士,自少留意詞賦,既紆組綬,交游諸名公間,率以風雅讓之,好蓄法書名畫,俱能窮其源委,而筆翰大有名于人間。知通州,調(diào)宿州,雨遷南北曹郎,出為九州知府,轉(zhuǎn)汝寧,以繼母艱歸,遂不復仕。家居厚德古意,為鄉(xiāng)邦??呶迨嗄?,壽九十六。著有《業(yè)蘭館史編抄》、《蘭窗雜記》等書。
史繼佃字世稷。長于詩,沈英咀華,眾體畢具。年五十四卒。著有絕句一卷、古風二卷、律詩三卷,并雜文。
王三陽字著開。萬歷庚辰進士,授潁上令,擢工部都水司主事,以詿誤謫靈川,后歸里。為詩茹古醖今,著有《擬古閩聲樂府》,《都水吟》等集。
郭隆詹字廷任。十五歲為諸生,淹貫經(jīng)史,才學穎贍,所著有《捫虱齋稿》。弟秉詹,字廷執(zhí),為郡諸生,以詩文名,尤工書法,真草篆隸皆精詣。登山泛水,較金石,刻古書,繕寫注疏,臨摹鉤填,若將終身。著有《霞嶼漁唱》、《郭氏說詩》等集。憲詹,字廷思,研窮書史,留意聲律。蠅頭小楷以及署書,俱臻其妙。著有《顛草詩集》。登詹,字廷先,性瀟散,工詩善酒。好居茂林修竹間,為方外游。所至行歌獨酌,灑如也。嘗自贊其畫像曰:“干名何懶耶?趣時何疏耶?茂林修竹何處非吾耶?吾何人也?”蓋將以竹為君而臣之者。一門昆弟,文壇擅美,皆本隆詹之教云。
郭偉字洙源,石湖人。髫歲以文學名,與李廷機諸人為紫宮會。年二十四,受聘于三山余泗泉。始纂《鰲頭龍翔集注》等書共八種。繼而流寓金陵,撰著《崇正錄》諸集,凡三十七部,梓而行之,一時紙貴。其《四書金丹》,陳仁錫序之,最后成集注全書,太史項煜為之序。晚歸家卒。年七十余,四方學徒會葬者數(shù)百人。
何喬遷字齊孝,號屏臺。工古文辭,矩矱歐、曾,萬歷丙子經(jīng)魁,授建陽教諭。倡明理學,扁其堂曰“宗朱卻贄賑貧”。著《潭陽文獻》,梓于學齋,擢國子學正,司成委校二十一史,進大理寺評事,讞疑釋寃,卒于京。甲寅祀鄉(xiāng)賢。潭陽以公與鄧以誥同祀,稱二賢祠??滴醺珈虢柮?。
莊履豐字中熙。萬歷丁丑進士,選庶常,授翰林編修。朱相國尚為諸生,邸舍相鄰,見其文奇之,曰:“瑩如秋月,清如寒潭,館閣中人也。”遂與定交。越年癸未,朱殿試第一人,服其鑑。丙戌,分校禮闈,所取皆名士,同郡何喬遠、黃汝良與焉。重修《會典》成,韓修撰,尋題注起居,充經(jīng)筵官。丁外艱,卒。履豐天性至孝,才具敏贍,每有撰述,不勞草創(chuàng),而雋氣揚舉,巧思勃發(fā)。既能斂才就格,又未嘗以格掩才。著有《梅谷集》,黃汝良為之序。弟履朋亦有雋聲。
溫顯字公宣,號純庵。萬歷庚辰進士,授戶部主事。時肥鄉(xiāng)張公霸州二公相繼為大司農(nóng),以顯才學,推為部本科,具國計疏,灑灑數(shù)千言,陳可否利害甚悉。遷員外署郎中,掌太倉庫,出監(jiān)江西漕兌。丁外艱,奔歸,踰年卒,年四十八。顯端嚴,寡言笑。讀書過目成誦,每有撰著,窮極高渺,氣格在秦漢間。著有文集,何喬遠序之。
鄭元麟字翀極。少好學書,尤工詩。契先天太極宗旨,自擇穴葬父,廬墓三年。嘗游旰江,陟麻姑攬勝,益藩三世皆延為上客,強之仕,力辭旋里。晚年改卜父墳,仍廬其側(cè)。閉戶窮經(jīng),著有近體詩若干首。
何九轉(zhuǎn)字翁悌,喬遠長子。十歲隨父京師,父命七題,日未西已就。命之詩,應口而就。有“馬蹴蘆溝月,颿飛彭蠡云”之句。十九入邑庠。家藏書數(shù)千軸,盡讀之。手撮其要,為《砭慵錄》。氣岸落落,不可一世。與人交,傾肺腑。至滑稽亦曲盡韻致。小楷精遒,學晉人草體,閑放淋漓,兼肖蘇、米。三十而卒。其弟九云,搜其著作,刻之曰《繩庵遺稿》。
秦鍾震字伯起。萬歷甲辰聯(lián)第進士。博極群書,工古文謫,清逸流麗,有才子之目。歷官知府,以目疾歸,歌詠自娛。性狷介,少而喜排諧譏諷,才藻橫溢,聞?wù)呓^倒。卒年八十余。著有《樗吟》。亦多成于游戲。
黃居中字明立,十歲能文。萬歷乙酉鄉(xiāng)薦,授上海教諭,遷南京國子監(jiān)丞,遂家金陵,后遷黃平知州。博通經(jīng)籍,工書法,為詩秀骨玲瓏,老氣無敵。藏書至六萬余卷“性耿介不茍。著有《千頃齋集》、《文廟禮樂》等志,積數(shù)十卷,學者稱海鶴先生。子虞龍、虞稷。
黃志清字以度。萬歷辛卯解元,乙未進士,選翰林庶吉士,授編修。沈酣經(jīng)史,殫精《易》義,通天文、地輿、日歷、術(shù)數(shù)等書,年三十六卒于京,遺書數(shù)篋而已。
謝勵鄘字念之,治《春秋》有聲,以余力為詩文,放曠于詩酒間。其詩味腴穿芳,仰追古人。著有《霞語集詩草》。
韋際明字圣俞。天啟辛酉副榜,授欽州判,以失御史意掛冠。事白,升粵省布政司理問,竟棄歸。唐王時,起中書科舍人,轉(zhuǎn)戶部主事,以病告歸。著有《駢語燕游詩集》、《粵吟洞游記》等書。
鄭之鉉字道圭。少奇穎,游何喬遠門,見而器之曰:“一代美才也?!辈W工文,與吳韓起齊名。天啟壬戌進士,選庶常第一,檢討纂修《神宗實錄》。時魏閹竊柄,之鉉浩然而歸。崇禎初起原官,擢右春坊右贊善,冊封岷藩。事竣,嘗以主試,出“女為君子儒”題,試士惎之者謂陰刺宜興相周延儒,幾罹大禍,中間多方以解,念母馳歸,卒年六十八。著有《五云居四書翼解》、《易經(jīng)翼解》等書。
黃景昉字大穉。好古能文,七歲作顧鴻雁麋鹿,時藝即“博贍陸離”。天啟乙丑進士,選庶常。時鬧焰方熾,乃假歸。戊辰授編修,纂《熹宗實錄》,歷官庶子,直日講。崇禎十一年上御經(jīng)筵,問用人之道,景昉言近日考選不公等事,尋進少詹事。十五年六月,由詹事輿蔣德璟、吳甡并相,明年并加太子少保、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未幾引歸。計在閣十閱月,以癸未九月出都,甲申都城陷。唐王時召入直,未幾,復告歸,家居十余年,以著述為事。有《館閣舊事》、《讀史唯疑》、《明史唯疑》、《宦夢錄》、《經(jīng)史要論》、《經(jīng)史匯對》、《古今明堂記》等書。
周廷鑨字元立。天啟乙丑聯(lián)第進士。年甫二十,初授鎮(zhèn)江府推官,兩校棘闈,署丹陽縣事,以卓異擢吏部驗封司主事,轉(zhuǎn)考功稽勛二司員外,晉文選郎中。鑑空衡平,清慎如一。有陳啟新者,以武舉妄陳政務(wù),驟膺帝眷,添注吏垣,議廢科目,廷鑨疏駁其謬,事得寢,引疾乞歸。唐王入閩起用,知時事不可為,仍告歸。廷鑨工詩文,儒雅風流,菁華霞舉。為詩殫美極妍,年六十六卒于家,著有《兩都三余篇》諸書。
蔣熺字晦之,相國德璟次子。生而穎異。三歲誦唐詩數(shù)十首,四歲遍讀四書,以次讀詩三百篇,六歲善屬對,七歲仿《毛詩》作四言古,八歲能文,九歲作武王,周公誅紂諸論,多翻古案,欲自定一史。十歲從父北征,過景輒詠。至都,而神童之名滿長安。十四歲入泮,益發(fā)憤搜研,手無停揮,歿年方十九。有遺集五卷,名《童真子集》。
鄭字明字寅臺。立身為學,不樂仕進。著有《羲易說》等十余種行世。前輩葉文忠及林素庵皆重之。歿年八十四。
曾異撰字弗人。母張氏,以遺腹生異撰,日夜紡績,口授詩書大義。異撰家貧而性介甚,長吏知其賢,有欲為地者,不屑也。為詩有奇氣,不步常跡,古文辭亦跌宕,制義不遵繩尺。浮沉諸生二十年。崇禎己卯,領(lǐng)鄉(xiāng)蔫,出福州司理方士亮之門。癸未,再赴會試,還遂卒。著有《紡授室詩》,詩文集膾炙海內(nèi)。李世熊序之。
楊元錫字康侯。崇禎甲戌聯(lián)第進士。年甫十六,授中書舍人。素工書法,凡制勅經(jīng)其手,珍若拱璧。歷官至文選郎中,五載銓衡,一塵不染,品望推重朝端。甲申之變,歸,閉戶養(yǎng)疴,足不踰戶。年五十三卒。
吳韓起字宣伯。為文古雅深雋,海內(nèi)傳誦,稱青岳先生。崇禎庚辰進士,授當涂令,有惠政。擢禮部主事,卒于官。著有《四書易經(jīng)說》。
何九云字舅悌,喬遠子。崇禎癸未進士,選庶常,授編修。未浹旬而甲申變作,以死自誓。侍者曰:“司空未葬,子道猶虧?!蹦嗣銖娔蠚w,葬父畢,杜門不出,匾其軒曰“東湖閑史”,自附于龔生、范子之后。未幾卒。著有《荷□存稿》。
陳鍾琠字石丈。善詩歌古文辭,工琴射畫事。博覽群書,凡律歷、河漕、鹽篋、兵屯靡不洞悉。尤潛心經(jīng)學,好稱說宋陳同甫及鄧潛谷,郝仲輿二公。崇禎間拔貢,為學使者葛寅亮所知?,_游浙中,卒于其家。寅亮為經(jīng)紀其喪,遣人護歸。著有《密庵初集》、《定山集》、《霍圃集》、《紫墖詩》。
林如源少孤力學。即所居馬鞍山旁構(gòu)別業(yè),名曰“五因”,謂因山、因水、因樹、因石、因先人游盤之地也。讀書其中,自十三經(jīng)、二十一史以迨諸子百家,博聞強記,老至不知。著有《五因閑鈔綱目集》諸書,人稱五因先生。何開規(guī)字懋轍。工詩詞古文,著有《東皋子詩文集》,門人莊延裕為之序。崇禎壬午副榜,艱于嗣息,以胞侄維登為子。嘗云:“能讀吾書者,是吾子也?!焙缶S登與子思睿同領(lǐng)康熙癸酉鄉(xiāng)薦,思睿成進士,皆其家學也。
國朝
何琪枝字士豸,幼隨父客三山,入福州府庠。值播遷,試不及除名。督學孔公臨泉,琪枝以名附福泮籍,居晉江,投牒,許補試,愛其古藻繽紛,曰:“不如是,幾失佳士?!辩髦槲拈F經(jīng)鑄籍,尤長于詩。所著有《玉子集》。
諸葛倬字士年。為諸生,篤學。取《左氏春秋》及漢、晉諸史,蠅頭小楷,手自抄錄,綴以論斷,援據(jù)辨博。工行楷,八分,只字片紙,人爭寶之。為詩成一家言。有集二十卷藏于家。子璐,著有《淮上詩集》;晃,亦能詩。
蔡嗣襄字君亮。崇禎已卯舉人。入清朝,授香山教諭,調(diào)澄邁,歷羅田知縣。工詩文,鄙六朝之縟麗,境以幽而愈曲,詞以折而愈新。所著有《讀易堂集》、《秋思集》、《南征草》、《汗漫篇》。
黃薦字愈適。工詩文,為曾異撰所推許,嘗游京師吳越,諸名公縉紳俱相推重。順治三年,以人材薦辟,授廣東樂昌教諭。著有《南皋文集》、詩集《越吟》、《吳游紀行草詩可》諸書。子錫度。
黃日祚字世隆。順治己丑進士,授兵部主事,轉(zhuǎn)督補員外郎,督學河南,掛議歸。年八十五卒。日祚博學警敏,時文之外,尤長于詩古文辭。書法宗文征明、趙孟頫。所著詩有《北游吟》,《豫游吟》,備載其《邇園集》中。
陳常夏號江園,本姓郜,福全人。家貧篤學。順治辛丑會元,出為米脂令。辭歸,僑居漳之龍溪。蕭然一室,左經(jīng)右史,怡然自得,負笈從游者如云。卒,學者稱為“鐵山先生”。著有《課兒家乘》、《江園詩文集》。
許學衡字征若。十歲能文。順治間副榜。少力學制義。宗震川、荊川詩歌、古文,矯然在三唐以前。赴京就試,挾所著《朽者集》呈相國李光地,嘆曰:“是非時賢所及?!笨倯椢涵h(huán)溪序之云:“忠孝之性,形于筆墨,一唱三嘆,真文也?!眹L仿庾信《哀江南賦》作《哀閩賦》,悲歌沉痛,曲盡形容之筆。
何龍文字信周??滴跫河辖庠?,戊辰會魁,選庶吉士。未第時,耿逆倡亂,羅致數(shù)次,不少屈。逐跡荒山,貧苦自勵。事平,乞就教職,授長泰教諭,升汀州教授。修《汀郡志》,詳析條貫。既館選,擬假歸營葬,旋膺劇疾,伏枕作詩二絕,以君恩未報,雙親未葬為恨。卒年五十。龍文為文雄渾博大,悉歸于經(jīng)史大家,即論詩余一道,亦謂蘇子瞻勝柳喬柳卿也。工顏柳書,點畫不茍。著有《春星草堂集》。
黃中球字子寶。康熙辛亥歲貢,授延平訓導,與修閩省《通志》。督學趙雷文索其近所著述,以詩說進,擊節(jié)曰:“風雅之道,不在茲乎?”序而傳之。丁內(nèi)艱,起補上杭教諭,致仕歸,囊無余貲,年八十五卒于家。著有《藏山待》諸書。
趙岱、劉璽工詩能文,與陳允錫相友善。
黃志瑍字曾祖,鳳翔曾孫,袠孕子??滴豕锍筮M土。綜覽群經(jīng),尤工書法,補內(nèi)閣選文中書舍人。推升典籍,以疾假歸,不復出。著有《留耕堂文集》、《得閑堂詩草》。子道泰。
黃虞稷字俞邰。七歲能詩,有神童之稱。稍長,工帖括,才思飚發(fā),原本經(jīng)術(shù)。十六,入江寧庠,父居中購書八萬余卷,虞稷與同志??讨T書,汲汲表章父兄之遺文,廣搜博覽,探精抉要。康熙十七年,舉博學鴻詞,羅繼峯薦至京。丁內(nèi)艱,未及與試。嗣充《一統(tǒng)志》纂修官。告竣。辛未七月買舟歸江寧,四日卒,于家。虞稷天性孝友,持已矜廉而勇于義。著有《我貴軒朝爽閣蟬窠集》、《楷園雜志》諸集。
丁屺字季常,家貧好學,惰性傲兀。為詩節(jié)促音悲,經(jīng)營數(shù)日乃就,要以不類時手為期。生平服膺《陳白云集》,故其所作亦多相近。
蔡仕岳字論疇??滴醺昱e人,任龍溪、清流教諭,以卓異薦升贛榆知縣,尋罷官。仕岳少負奇姿,書過目成誦,以故沉酣群籍,淹貫百家。著《古文直道編》、《灰余稿》,辨論經(jīng)史,上及天文、歷象,皆得共精奧,孫子未勷為之序。
周澎字文濤。博學工古文詩賦。靖海將軍施瑯延之幕中,刻不能離,翰墨盡出其手。著有《移亭集》。
吳方皋字魚男。幼有殊慧,博學論文,交游皆知名士。以貢游京師,過吳門,遍覽名勝而返。好著述,文辭甚富,畫筆灑落,時愛重之。授松溪教諭。孫名帶。
蔡震升字詒青??滴醺缗e人。少負奇姿,為詩文有六朝及中晚唐致。嘗學詩于新城王阮亭,王亟稱之,曰:“此君具有天才?!标P(guān)中張云翼為泉帥,及同里施侯瑯,皆延之為上客。震升脫略自喜,人比之杜少陵。著有《夢白齋草》、《杯余集》。
丁煒字澹汝,號雁水。以人才舉授淳平教諭,改魯山丞,遷獻令。獻地僻事簡,得肆力于詩歌古文詞。擢戶部主事,歷員外郎中,出為贛南道,升湖廣按察使,因得目疾歸,越七年卒。煒詩力追唐宋諸家,濟南王阮亭亟稱之,與同時海內(nèi)十子齊名。著有《紫云詞》、《涉江間山詩文集》。
郭之樭為諸生。工詩,寓潮州。著《旅吟》,謝宸思為之序。當時諸生黃開泰、貢生林逢震、諸生黃知白,陳暉、蔡遠、丁■〈火阜〉,皆以能詩著,田運遇、董俞等甚稱異之。
黃覲光字涵伯,克纘曾孫??滴跣廖催M士,授中部令□縣,有惠政。覲光才學淹博,著有《橋山詩文集》。
富中琰字韜上,鴻基長子。自幼力學,凡山川輿圖諸書,靡不淹貫。年二十為諸生,旋食餼。奉母抵京,入成均教習,三年期滿,以親老不就職。居京六載,名籍一時。如黃櫟園、翁鐵庵、韓慕廬、陳說巖、吳銅川諸公,皆以古人相推許。丁艱,服除,謁銓得大姚令。報最,擢遼陽州牧。以病告歸。著有《梟羹集》、《燕游草》等編。晚年又著韻書,析四聲于毫杪,辨五音之精微,識者賞之。子允讓,著有《理氣漫言》、《事行卑論》二書。孫介祺、世標、介齡。
何琦字禮康。少讀書,搜奇探奧,有不可一世之概。既長,隨族兄秉忠仕四川昭化令,縱觀三峽,胸臆開拓。為詩力追靖節(jié),文詞光怪陸離。每游名山大川,輒有題詠。足跡所經(jīng),公卿大夫爭器重之。
世拱顯康熙癸巳科舉人。安溪李公坡纂輯《十三經(jīng)注疏》,多與拱顯互相參訂。自諸生及舉于鄉(xiāng),文名日噪。生平言方行矩,足未嘗履公庭。觀風整俗使劉公師恕贈以“積學砥行”之額,授永定教諭,以老辭歸,壽八十三。著有《四書管窺》、《詩經(jīng)輯要》及詩文集。
六才子鄭希文,字子俊,拔貢生;黃俊,字子千,惠安諸生;李某,字子壽,林某,字子政,宋澤溥,字子泉,俱邑諸生;黃道泰,字子寅,陽山令。六子俱以才學名。
李丹桂字月階??滴跷熳优e人,授建陽教諭,繼補浦城,以老告歸,年七十九卒。丹桂學問宏博,文詞警拔,巡撫張伯行延主鰲峰書院教席,參校二程理學諸書,贈以“琢月仙才”之額。
萬際昌字爾登。例貢生,提督正色次子。夙慧過人,七歲時,父偶試之對,曰:“塞外無雁影”,即應聲答曰:“關(guān)中有鳳鳴”。父奇之,延名貴宿學咸聚于水菉。遍讀群書,尤長于詩歌。著有《瀾亭集》、《紫映樓詩草》。子希韓。
謝鞏字爾固??滴醺影呜暋m儻自喜,博極群書。詩賦古文皆工妙,尤精于臨池書法,秀逸遒勁。畫事縱橫變化,蒼峭之中眾山欲響,諸水可波。著有詩文集若干卷。
楊廷勷原名廷選,字青仲。康熙甲午解元,辛丑進士,選庶常,授編修,充四朝國史館纂修官。監(jiān)督直隸賑濟,分修八旗志書。廷勷雅好經(jīng)籍,披吟不輟。既假歸,未幾卒。所作詩賦遺稿,超然挺拔。子應葵。
蘇纘颋字元容。居貧著書,尤留心郡中典故。有《晚香堂詩稿》、《尺牘合璧》、《歷史世系編年》諸書。
郭應元字景仁??滴跣脸筮M士,授邵武教授。以先墳未葬,乞歸,未幾卒,年六十六。應元自為諸生,腹中積書能舉其詞者,尚數(shù)千卷。以時文教人,必原本先輩,故游其門皆有軌范。嘗選評黃景昉、吳青岳,鄭太白三先生制義,指點親切,如開生面。與江左儲六雅、江右馮夔揚交尤篤。張同江嘗云:“郭君古文超邁李習之,詩則大歷以上?!彼小端臅狻贰ⅰ对娢募芳啊抖怕山狻?。
富允諧字信和。貢生。少好學,遐搜博覽,靡不綜貫。專肆力于古文飼出入韓、柳諸大家。尤工于詩,早歲學西昆體,思致精麗,上掩溫、李。三十以后,則氣格高古,一空作者。書法祖述二王,規(guī)撫鍾、衛(wèi),結(jié)構(gòu)精絕,彷佛陳奕禧手筆。年七十一卒。所著有《投知草》諸集。
陳石鍾字非蘊??滴豕镉细卑?,銓閩清教諭。石鍾操行狷介,學師古人,矯矯然厭薄俗士。年七十八告歸,卒,所著詩文集十余本。子知濬。
潘鼎珪字子登。天才明敏,下筆千言。嘗游交趾,著《安南紀游》,石門吳青壇見而重之,為梓入《說鈴》前集。嶺南三大家,其中陳元孝尤號知交,托鼎珪為序其文集。所著詩文二十余卷,卒年八十。
施世騋字文迦,瑯第五子。少有才思,能為詩歌。嘗捐千金修晉江文廟,士林稱之,立祠學旁。著有《東園詩集》。
陳紹芳字德侯。雍正甲辰進士,授肥鄉(xiāng)令。勤慎奉職,以不能脂韋罷官。其帖括試草,自成名家,不落窠臼。尤工詩、詞、古文、顏柳書法。旁及岐黃青囊之學,靡不該貫。
黃朝陽字景梧,雍正癸卯舉人、授長壽令,旋假歸,不復出。朝陽于經(jīng)籍史傳,靡不洞穿奧蘊。精古文辭,其所作古詩置之陶集。若出一手。丁圯孤介鮮合,獨朝陽與善,頗有王、裴聯(lián)吟氣味。
鄧啟元字幼季,御史孕槐侄,以父熾贅居安溪,遂家焉。幼聰穎,博通經(jīng)學,人稱神童。十三歲以背誦十三經(jīng)入德化庠。壬寅拔貢赴京,京師縉紳咸知其名。雍正甲辰順天舉人,丁未會魁殿試,榜眼及第。授編修,嘗與閣部方苞纂修三禮。壬子典試湖北,回京卒,年三十四。
黃夢琳字球卿,徽孕孫,裴子。與人交至誠。少得吳喬詩法,著有《雪舟詩集》及《詩學正宗》二本。
陳一策字爾忱,少聰敏。為諸生,尋入成均,種學績文吳士玉,制藝透辟精純。詩歌、古文詞博贍淵雅,根柢宏深,具有法度。后薦舉博學鴻詞,年七十六卒。著有《翠屏山人詩文全集》。
王元芳字鼎汝,兵科命岳曾孫。為諸生,肆力經(jīng)史子集,古文詩賦卓然名家。乾隆丙辰,督學周學健薦舉博學鴻詞,惜不遇而歸。竟卒。
莊麟善草書,工詩,尤講究等韻之學。析六書之毫芒,正閩音之訛舛,學者宗焉。著有《非園詩集》。
方翀字羽公。以優(yōu)貢薦舉博學鴻詞,乾隆甲子舉人。家酷貧,清介自守。屢膺肺病,病中手不停披,口不絕吟。經(jīng)史諸子,靡所不窺。長于詩歌古文詞,書法尤蒼古秀逸。教授生徒多知名士。與修縣志,未竣事而歿。臨歿,猶題句于幾曰:“無聊藥帳曾評字,省事余鈔且閉緘。”計作詩萬余首,所著《四書考》、《談經(jīng)拾瀋》、《說夢行秘集》、《不已言集》百余本藏于家,卒年六十九。
陳亦言楊曜宗
蔡元龔炯
劉嵩郭居賢宙
倪維哲朱鐸
邱重溫良
林頗蔡存遠
梁懷仁莊一俊
陳良楚朱梧
陳鷗江一鯉
于宗亮朱汶
趙建郁李杜
林云程史繼佃
王三陽郭隆詹秉詹、憲詹、登詹
郭偉何喬遷
莊履豐溫顯
鄭元麟何九轉(zhuǎn)
秦鍾震黃居中
黃志清謝勵鄘
韋際明鄭之鉉
黃景昉周廷鑨
蔣熺鄭字明
曾異撰楊元錫
吳韓起何九云
陳鍾琠林如源
何開規(guī)
國朝
何琪枝諸葛倬
蔡嗣襄黃蔫
黃日祚陳常夏
許學衡何龍文
黃中球趙岱劉璽
黃志瑍黃虞稷
丁屺蔡仕岳
周澎吳方皋
蔡震升丁煒
郭之樭七人合傳黃覲光
富中琰何琦
世拱顯六才子合傳
李丹桂萬際昌
謝鞏楊廷勷
蘇纘颋郭應元
富允諧陳石鍾
潘鼎珪施世騋
陳紹芳黃朝陽
鄧啟元黃夢琳
陳一策王元芳
莊麟方翀
明
陳亦言字汝納??炭嗔W,詩賦尤工。與蕭子玉、趙應嘉、趙仕寬、邵石田輩相往還,講論吟詠為樂。
楊曜宗字世顯,工書法,善詩歌古文。洪武丁卯以明經(jīng)薦授晉江訓導,升嘉魚教諭。陳情養(yǎng)母,母沒,服闋,擢韓府紀善,遷左右長史。輔獻、恭二王,翼導匡沃逾三十年。以禮見重。年七十余致仕。曜宗文溫潤典則,詩清暢麗密,學者稱復齋先生。著有《桐月山房稿》。子輿范。
蔡元四歲稱神童,通誦五經(jīng)。元監(jiān)郡偰玉立驛致京師,順帝奇之,命侍皇太子讀書,名動館閣。時年方十三、四,授翰林院編修。明初給驛諧京對策稱旨,仍舊官。居數(shù)歲,歸省,寓居安溪。洪武十三年,安邑修建學宮,元為記。
龔炯字延璋,刻志為學,詩文當時稱尚。書翰遒勁端嚴,得歐陽率更筆意。洪武中。應薦,以親老乞終養(yǎng)。
劉嵩字子中,詩文清新奇古,不俟思索,人謂其有謫仙才。值元季不仕,以詩酒自娛,家無宿儲,處之泰然。洪武初,以賢良方正薦授賓州判,卒于官。著有《中齋集》。
郭居賢洪武丁卯鄉(xiāng)薦,授淦川臨武教諭。其詩平淡古雅,慷慨雄渾,南昌胡儼題其圖,稱為“勝國逸才,明朝奇士”。年三十二卒。有《淦川遺稿》。弟宙亦有文名,精楷書,貢春官,興修《永樂大典》,欽賜翰杯庶吉士。元孫楠。
倪維哲永樂癸未甲申聯(lián)第進士,成祖命解縉選英敏者二十八人,為翰林院庶吉士,讀書文淵閣,以應列宿,維哲與焉。維哲工書法,有文學,才猷敏練,散館授刑部主事,尋升郎中,卒。
朱鐸字允學,十歲能詩,語皆超絕。永樂丙戌聯(lián)第進士,授戶部主事。簡亢寡合,退而家居,以經(jīng)史自娛。請文者戶踵常接,郡中名跡石刻,多出其手。卒年九十。
邱重字德厚。以文學被推,授禮部主事。從楊文敏榮纂修《永樂大典》。時稱良史才,仕終南刑部郎中。
溫良字元善。學問該洽,書法尤精。正統(tǒng)丁卯經(jīng)魁,讀書國子監(jiān)。土木之變,朝議南遷,良疏言直守北京,并陳攢運通州糧草入實京師等五事,不報。閣臣選文學士,累蔫為中書舍人,直文淵閣,典制誥、充經(jīng)筵講官,預修《宋元綱鑑》、《大明一統(tǒng)志》、《英宗實錄》。奔父喪,歸,卒。著有《敬齋集玉署稿》、《易經(jīng)講義》。弟恭,元孫顯。
林頗字思正。成化丙午舉人,以母老授瀧水教諭。九載,赴部試第一,推升岳州教授,纂修《湖廣通志》、《武廟實錄》。人謂有班、馬遺音。蒞任九載,四疏乞休,抵家年已古稀,猶集英俊子弟講解經(jīng)史,行誼皆為鄉(xiāng)間所重。卒年八十七。著有《春秋節(jié)要》十二卷,《發(fā)蒙破意》二十卷。
蔡存遠字思毅,文莊第四子。嘉靖丙戌進士,歷任吉安、松江二府推官,擢太仆寺丞。生平筆錄有《宋鑑摘要》、《胡傳摘文批》、《續(xù)程文批點論則》及《進呈易經(jīng)蒙引表》。自著有《周易正說》
梁懷仁字宅之,宋文靖克家裔孫。生抱異質(zhì),人稱神童。周歲識字,三歲誦書,四歲善草書吟詩,經(jīng)傳子史無不能讀。嘉靖乙酉,年十六,與鄉(xiāng)試,己丑進士,奉命歸娶。其文章翰墨,人視如玙璠結(jié)彩,片言只字,爭取珍藏之。授南京驗封主事。卒年二十三。著有《國朝功臣年表》等書。
莊一俊字君斐。嘉靖已丑進士,授戶部主事,調(diào)吏部,擢驗封司員外。與唐荊川、任忠齋、王酉室諸君頡頏,文辭稱同調(diào),歷官浙江參議,嘗陟清源絕頂,酒劇興發(fā),睨青衣行酒者發(fā)鬒長可筆也,令背立,而捉發(fā)濡墨汁,大書“清源洞”三字。旁署曰“天臺學道山人”,作龍攫螭走狀,至今懸洞門。一俊文慕韓愈,詩好李、杜,其不撓不羈,斗酒百篇類李白,故人咸呼為謫仙,自號亦曰初仙。嘗有詩曰:“一春中酒非關(guān)病,半日無詩便覺哀。”寄興遠矣。著有文集、詩集若干卷。子望槐、望棟,孫履豐、履朋。
陳良楚工詩善畫,嘗游吳越,米萬鍾、鍾惺皆招致入社,有詩集行世。
朱梧字子琴。嘉靖丁酉鄉(xiāng)薦。嫻于文學,尤長于詩。就職博士,遷孝感令,罷歸,寄居于祖都憲祠堂,結(jié)為詩社,嘯詠往來,絕無窮愁抑塞之態(tài)。其詩輿山人陳鷗、江一鯉、于宗亮、朱汶詩匯刻,王參政慎中序之曰“五子詩集”。而黃尚書鳳翔、詹侍郎仰庇與梧同社,尤推許焉。
陳鷗號忘機,王慎中序其詩謂五子詩社者,鷗其一也。既無所用于時,而一力于此,叫呼唱和,以為極歡,旁觀者皆笑為狂謬,甚或加指斥,五子獨喜自得,不顧也。
江一鯉號草塘,家本武胄,倜儻跌宕,豪氣逼人,盡傾一座。既與朱汶、于宗亮等為詩社,格調(diào)清越,音節(jié)鏘然,面無矯舉匡拂之意。
于宗亮跌宕自豪,嗜酒不羈,與江一鯉友善,工為詩,名與之埒。
朱汶號碧潭。從父薄游,歷覽名勝,退學詩躭酒自放,屋壁戶牖,題墨皆滿,貧不自謀。一日,郡守出,教求所謂朱詩人碧潭者,以禮致之,造廬訪之,泉人乃知有朱詩人。
趙建郁字本學,宋宗室裔,為蔡文莊高弟。所著有《周易學庸說》、《杜詩注》、《參同契釋》,且謂升平日久,世罕知兵,因即《易》演為《陣法》,匯集《韜鈐內(nèi)外篇》凡七冊,《解引孫子書》凡三冊。稿就封識,以俟其人。俞大猷從受學焉。
李杜字思質(zhì)。從王慎中游,為文一稟矩矱。性復跌宕,喜談兵,俞大猷器之。揚譽于司馬譚綸禮為記室。嘗為大猷作集序,稱其“言學莫非兵,言兵莫非《易》”,人謂知言。
林云程字登卿。嘉靖乙丑進士,自少留意詞賦,既紆組綬,交游諸名公間,率以風雅讓之,好蓄法書名畫,俱能窮其源委,而筆翰大有名于人間。知通州,調(diào)宿州,雨遷南北曹郎,出為九州知府,轉(zhuǎn)汝寧,以繼母艱歸,遂不復仕。家居厚德古意,為鄉(xiāng)邦??呶迨嗄?,壽九十六。著有《業(yè)蘭館史編抄》、《蘭窗雜記》等書。
史繼佃字世稷。長于詩,沈英咀華,眾體畢具。年五十四卒。著有絕句一卷、古風二卷、律詩三卷,并雜文。
王三陽字著開。萬歷庚辰進士,授潁上令,擢工部都水司主事,以詿誤謫靈川,后歸里。為詩茹古醖今,著有《擬古閩聲樂府》,《都水吟》等集。
郭隆詹字廷任。十五歲為諸生,淹貫經(jīng)史,才學穎贍,所著有《捫虱齋稿》。弟秉詹,字廷執(zhí),為郡諸生,以詩文名,尤工書法,真草篆隸皆精詣。登山泛水,較金石,刻古書,繕寫注疏,臨摹鉤填,若將終身。著有《霞嶼漁唱》、《郭氏說詩》等集。憲詹,字廷思,研窮書史,留意聲律。蠅頭小楷以及署書,俱臻其妙。著有《顛草詩集》。登詹,字廷先,性瀟散,工詩善酒。好居茂林修竹間,為方外游。所至行歌獨酌,灑如也。嘗自贊其畫像曰:“干名何懶耶?趣時何疏耶?茂林修竹何處非吾耶?吾何人也?”蓋將以竹為君而臣之者。一門昆弟,文壇擅美,皆本隆詹之教云。
郭偉字洙源,石湖人。髫歲以文學名,與李廷機諸人為紫宮會。年二十四,受聘于三山余泗泉。始纂《鰲頭龍翔集注》等書共八種。繼而流寓金陵,撰著《崇正錄》諸集,凡三十七部,梓而行之,一時紙貴。其《四書金丹》,陳仁錫序之,最后成集注全書,太史項煜為之序。晚歸家卒。年七十余,四方學徒會葬者數(shù)百人。
何喬遷字齊孝,號屏臺。工古文辭,矩矱歐、曾,萬歷丙子經(jīng)魁,授建陽教諭。倡明理學,扁其堂曰“宗朱卻贄賑貧”。著《潭陽文獻》,梓于學齋,擢國子學正,司成委校二十一史,進大理寺評事,讞疑釋寃,卒于京。甲寅祀鄉(xiāng)賢。潭陽以公與鄧以誥同祀,稱二賢祠??滴醺珈虢柮?。
莊履豐字中熙。萬歷丁丑進士,選庶常,授翰林編修。朱相國尚為諸生,邸舍相鄰,見其文奇之,曰:“瑩如秋月,清如寒潭,館閣中人也。”遂與定交。越年癸未,朱殿試第一人,服其鑑。丙戌,分校禮闈,所取皆名士,同郡何喬遠、黃汝良與焉。重修《會典》成,韓修撰,尋題注起居,充經(jīng)筵官。丁外艱,卒。履豐天性至孝,才具敏贍,每有撰述,不勞草創(chuàng),而雋氣揚舉,巧思勃發(fā)。既能斂才就格,又未嘗以格掩才。著有《梅谷集》,黃汝良為之序。弟履朋亦有雋聲。
溫顯字公宣,號純庵。萬歷庚辰進士,授戶部主事。時肥鄉(xiāng)張公霸州二公相繼為大司農(nóng),以顯才學,推為部本科,具國計疏,灑灑數(shù)千言,陳可否利害甚悉。遷員外署郎中,掌太倉庫,出監(jiān)江西漕兌。丁外艱,奔歸,踰年卒,年四十八。顯端嚴,寡言笑。讀書過目成誦,每有撰著,窮極高渺,氣格在秦漢間。著有文集,何喬遠序之。
鄭元麟字翀極。少好學書,尤工詩。契先天太極宗旨,自擇穴葬父,廬墓三年。嘗游旰江,陟麻姑攬勝,益藩三世皆延為上客,強之仕,力辭旋里。晚年改卜父墳,仍廬其側(cè)。閉戶窮經(jīng),著有近體詩若干首。
何九轉(zhuǎn)字翁悌,喬遠長子。十歲隨父京師,父命七題,日未西已就。命之詩,應口而就。有“馬蹴蘆溝月,颿飛彭蠡云”之句。十九入邑庠。家藏書數(shù)千軸,盡讀之。手撮其要,為《砭慵錄》。氣岸落落,不可一世。與人交,傾肺腑。至滑稽亦曲盡韻致。小楷精遒,學晉人草體,閑放淋漓,兼肖蘇、米。三十而卒。其弟九云,搜其著作,刻之曰《繩庵遺稿》。
秦鍾震字伯起。萬歷甲辰聯(lián)第進士。博極群書,工古文謫,清逸流麗,有才子之目。歷官知府,以目疾歸,歌詠自娛。性狷介,少而喜排諧譏諷,才藻橫溢,聞?wù)呓^倒。卒年八十余。著有《樗吟》。亦多成于游戲。
黃居中字明立,十歲能文。萬歷乙酉鄉(xiāng)薦,授上海教諭,遷南京國子監(jiān)丞,遂家金陵,后遷黃平知州。博通經(jīng)籍,工書法,為詩秀骨玲瓏,老氣無敵。藏書至六萬余卷“性耿介不茍。著有《千頃齋集》、《文廟禮樂》等志,積數(shù)十卷,學者稱海鶴先生。子虞龍、虞稷。
黃志清字以度。萬歷辛卯解元,乙未進士,選翰林庶吉士,授編修。沈酣經(jīng)史,殫精《易》義,通天文、地輿、日歷、術(shù)數(shù)等書,年三十六卒于京,遺書數(shù)篋而已。
謝勵鄘字念之,治《春秋》有聲,以余力為詩文,放曠于詩酒間。其詩味腴穿芳,仰追古人。著有《霞語集詩草》。
韋際明字圣俞。天啟辛酉副榜,授欽州判,以失御史意掛冠。事白,升粵省布政司理問,竟棄歸。唐王時,起中書科舍人,轉(zhuǎn)戶部主事,以病告歸。著有《駢語燕游詩集》、《粵吟洞游記》等書。
鄭之鉉字道圭。少奇穎,游何喬遠門,見而器之曰:“一代美才也?!辈W工文,與吳韓起齊名。天啟壬戌進士,選庶常第一,檢討纂修《神宗實錄》。時魏閹竊柄,之鉉浩然而歸。崇禎初起原官,擢右春坊右贊善,冊封岷藩。事竣,嘗以主試,出“女為君子儒”題,試士惎之者謂陰刺宜興相周延儒,幾罹大禍,中間多方以解,念母馳歸,卒年六十八。著有《五云居四書翼解》、《易經(jīng)翼解》等書。
黃景昉字大穉。好古能文,七歲作顧鴻雁麋鹿,時藝即“博贍陸離”。天啟乙丑進士,選庶常。時鬧焰方熾,乃假歸。戊辰授編修,纂《熹宗實錄》,歷官庶子,直日講。崇禎十一年上御經(jīng)筵,問用人之道,景昉言近日考選不公等事,尋進少詹事。十五年六月,由詹事輿蔣德璟、吳甡并相,明年并加太子少保、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未幾引歸。計在閣十閱月,以癸未九月出都,甲申都城陷。唐王時召入直,未幾,復告歸,家居十余年,以著述為事。有《館閣舊事》、《讀史唯疑》、《明史唯疑》、《宦夢錄》、《經(jīng)史要論》、《經(jīng)史匯對》、《古今明堂記》等書。
周廷鑨字元立。天啟乙丑聯(lián)第進士。年甫二十,初授鎮(zhèn)江府推官,兩校棘闈,署丹陽縣事,以卓異擢吏部驗封司主事,轉(zhuǎn)考功稽勛二司員外,晉文選郎中。鑑空衡平,清慎如一。有陳啟新者,以武舉妄陳政務(wù),驟膺帝眷,添注吏垣,議廢科目,廷鑨疏駁其謬,事得寢,引疾乞歸。唐王入閩起用,知時事不可為,仍告歸。廷鑨工詩文,儒雅風流,菁華霞舉。為詩殫美極妍,年六十六卒于家,著有《兩都三余篇》諸書。
蔣熺字晦之,相國德璟次子。生而穎異。三歲誦唐詩數(shù)十首,四歲遍讀四書,以次讀詩三百篇,六歲善屬對,七歲仿《毛詩》作四言古,八歲能文,九歲作武王,周公誅紂諸論,多翻古案,欲自定一史。十歲從父北征,過景輒詠。至都,而神童之名滿長安。十四歲入泮,益發(fā)憤搜研,手無停揮,歿年方十九。有遺集五卷,名《童真子集》。
鄭字明字寅臺。立身為學,不樂仕進。著有《羲易說》等十余種行世。前輩葉文忠及林素庵皆重之。歿年八十四。
曾異撰字弗人。母張氏,以遺腹生異撰,日夜紡績,口授詩書大義。異撰家貧而性介甚,長吏知其賢,有欲為地者,不屑也。為詩有奇氣,不步常跡,古文辭亦跌宕,制義不遵繩尺。浮沉諸生二十年。崇禎己卯,領(lǐng)鄉(xiāng)蔫,出福州司理方士亮之門。癸未,再赴會試,還遂卒。著有《紡授室詩》,詩文集膾炙海內(nèi)。李世熊序之。
楊元錫字康侯。崇禎甲戌聯(lián)第進士。年甫十六,授中書舍人。素工書法,凡制勅經(jīng)其手,珍若拱璧。歷官至文選郎中,五載銓衡,一塵不染,品望推重朝端。甲申之變,歸,閉戶養(yǎng)疴,足不踰戶。年五十三卒。
吳韓起字宣伯。為文古雅深雋,海內(nèi)傳誦,稱青岳先生。崇禎庚辰進士,授當涂令,有惠政。擢禮部主事,卒于官。著有《四書易經(jīng)說》。
何九云字舅悌,喬遠子。崇禎癸未進士,選庶常,授編修。未浹旬而甲申變作,以死自誓。侍者曰:“司空未葬,子道猶虧?!蹦嗣銖娔蠚w,葬父畢,杜門不出,匾其軒曰“東湖閑史”,自附于龔生、范子之后。未幾卒。著有《荷□存稿》。
陳鍾琠字石丈。善詩歌古文辭,工琴射畫事。博覽群書,凡律歷、河漕、鹽篋、兵屯靡不洞悉。尤潛心經(jīng)學,好稱說宋陳同甫及鄧潛谷,郝仲輿二公。崇禎間拔貢,為學使者葛寅亮所知?,_游浙中,卒于其家。寅亮為經(jīng)紀其喪,遣人護歸。著有《密庵初集》、《定山集》、《霍圃集》、《紫墖詩》。
林如源少孤力學。即所居馬鞍山旁構(gòu)別業(yè),名曰“五因”,謂因山、因水、因樹、因石、因先人游盤之地也。讀書其中,自十三經(jīng)、二十一史以迨諸子百家,博聞強記,老至不知。著有《五因閑鈔綱目集》諸書,人稱五因先生。何開規(guī)字懋轍。工詩詞古文,著有《東皋子詩文集》,門人莊延裕為之序。崇禎壬午副榜,艱于嗣息,以胞侄維登為子。嘗云:“能讀吾書者,是吾子也?!焙缶S登與子思睿同領(lǐng)康熙癸酉鄉(xiāng)薦,思睿成進士,皆其家學也。
國朝
何琪枝字士豸,幼隨父客三山,入福州府庠。值播遷,試不及除名。督學孔公臨泉,琪枝以名附福泮籍,居晉江,投牒,許補試,愛其古藻繽紛,曰:“不如是,幾失佳士?!辩髦槲拈F經(jīng)鑄籍,尤長于詩。所著有《玉子集》。
諸葛倬字士年。為諸生,篤學。取《左氏春秋》及漢、晉諸史,蠅頭小楷,手自抄錄,綴以論斷,援據(jù)辨博。工行楷,八分,只字片紙,人爭寶之。為詩成一家言。有集二十卷藏于家。子璐,著有《淮上詩集》;晃,亦能詩。
蔡嗣襄字君亮。崇禎已卯舉人。入清朝,授香山教諭,調(diào)澄邁,歷羅田知縣。工詩文,鄙六朝之縟麗,境以幽而愈曲,詞以折而愈新。所著有《讀易堂集》、《秋思集》、《南征草》、《汗漫篇》。
黃薦字愈適。工詩文,為曾異撰所推許,嘗游京師吳越,諸名公縉紳俱相推重。順治三年,以人材薦辟,授廣東樂昌教諭。著有《南皋文集》、詩集《越吟》、《吳游紀行草詩可》諸書。子錫度。
黃日祚字世隆。順治己丑進士,授兵部主事,轉(zhuǎn)督補員外郎,督學河南,掛議歸。年八十五卒。日祚博學警敏,時文之外,尤長于詩古文辭。書法宗文征明、趙孟頫。所著詩有《北游吟》,《豫游吟》,備載其《邇園集》中。
陳常夏號江園,本姓郜,福全人。家貧篤學。順治辛丑會元,出為米脂令。辭歸,僑居漳之龍溪。蕭然一室,左經(jīng)右史,怡然自得,負笈從游者如云。卒,學者稱為“鐵山先生”。著有《課兒家乘》、《江園詩文集》。
許學衡字征若。十歲能文。順治間副榜。少力學制義。宗震川、荊川詩歌、古文,矯然在三唐以前。赴京就試,挾所著《朽者集》呈相國李光地,嘆曰:“是非時賢所及?!笨倯椢涵h(huán)溪序之云:“忠孝之性,形于筆墨,一唱三嘆,真文也?!眹L仿庾信《哀江南賦》作《哀閩賦》,悲歌沉痛,曲盡形容之筆。
何龍文字信周??滴跫河辖庠?,戊辰會魁,選庶吉士。未第時,耿逆倡亂,羅致數(shù)次,不少屈。逐跡荒山,貧苦自勵。事平,乞就教職,授長泰教諭,升汀州教授。修《汀郡志》,詳析條貫。既館選,擬假歸營葬,旋膺劇疾,伏枕作詩二絕,以君恩未報,雙親未葬為恨。卒年五十。龍文為文雄渾博大,悉歸于經(jīng)史大家,即論詩余一道,亦謂蘇子瞻勝柳喬柳卿也。工顏柳書,點畫不茍。著有《春星草堂集》。
黃中球字子寶。康熙辛亥歲貢,授延平訓導,與修閩省《通志》。督學趙雷文索其近所著述,以詩說進,擊節(jié)曰:“風雅之道,不在茲乎?”序而傳之。丁內(nèi)艱,起補上杭教諭,致仕歸,囊無余貲,年八十五卒于家。著有《藏山待》諸書。
趙岱、劉璽工詩能文,與陳允錫相友善。
黃志瑍字曾祖,鳳翔曾孫,袠孕子??滴豕锍筮M土。綜覽群經(jīng),尤工書法,補內(nèi)閣選文中書舍人。推升典籍,以疾假歸,不復出。著有《留耕堂文集》、《得閑堂詩草》。子道泰。
黃虞稷字俞邰。七歲能詩,有神童之稱。稍長,工帖括,才思飚發(fā),原本經(jīng)術(shù)。十六,入江寧庠,父居中購書八萬余卷,虞稷與同志??讨T書,汲汲表章父兄之遺文,廣搜博覽,探精抉要。康熙十七年,舉博學鴻詞,羅繼峯薦至京。丁內(nèi)艱,未及與試。嗣充《一統(tǒng)志》纂修官。告竣。辛未七月買舟歸江寧,四日卒,于家。虞稷天性孝友,持已矜廉而勇于義。著有《我貴軒朝爽閣蟬窠集》、《楷園雜志》諸集。
丁屺字季常,家貧好學,惰性傲兀。為詩節(jié)促音悲,經(jīng)營數(shù)日乃就,要以不類時手為期。生平服膺《陳白云集》,故其所作亦多相近。
蔡仕岳字論疇??滴醺昱e人,任龍溪、清流教諭,以卓異薦升贛榆知縣,尋罷官。仕岳少負奇姿,書過目成誦,以故沉酣群籍,淹貫百家。著《古文直道編》、《灰余稿》,辨論經(jīng)史,上及天文、歷象,皆得共精奧,孫子未勷為之序。
周澎字文濤。博學工古文詩賦。靖海將軍施瑯延之幕中,刻不能離,翰墨盡出其手。著有《移亭集》。
吳方皋字魚男。幼有殊慧,博學論文,交游皆知名士。以貢游京師,過吳門,遍覽名勝而返。好著述,文辭甚富,畫筆灑落,時愛重之。授松溪教諭。孫名帶。
蔡震升字詒青??滴醺缗e人。少負奇姿,為詩文有六朝及中晚唐致。嘗學詩于新城王阮亭,王亟稱之,曰:“此君具有天才?!标P(guān)中張云翼為泉帥,及同里施侯瑯,皆延之為上客。震升脫略自喜,人比之杜少陵。著有《夢白齋草》、《杯余集》。
丁煒字澹汝,號雁水。以人才舉授淳平教諭,改魯山丞,遷獻令。獻地僻事簡,得肆力于詩歌古文詞。擢戶部主事,歷員外郎中,出為贛南道,升湖廣按察使,因得目疾歸,越七年卒。煒詩力追唐宋諸家,濟南王阮亭亟稱之,與同時海內(nèi)十子齊名。著有《紫云詞》、《涉江間山詩文集》。
郭之樭為諸生。工詩,寓潮州。著《旅吟》,謝宸思為之序。當時諸生黃開泰、貢生林逢震、諸生黃知白,陳暉、蔡遠、丁■〈火阜〉,皆以能詩著,田運遇、董俞等甚稱異之。
黃覲光字涵伯,克纘曾孫??滴跣廖催M士,授中部令□縣,有惠政。覲光才學淹博,著有《橋山詩文集》。
富中琰字韜上,鴻基長子。自幼力學,凡山川輿圖諸書,靡不淹貫。年二十為諸生,旋食餼。奉母抵京,入成均教習,三年期滿,以親老不就職。居京六載,名籍一時。如黃櫟園、翁鐵庵、韓慕廬、陳說巖、吳銅川諸公,皆以古人相推許。丁艱,服除,謁銓得大姚令。報最,擢遼陽州牧。以病告歸。著有《梟羹集》、《燕游草》等編。晚年又著韻書,析四聲于毫杪,辨五音之精微,識者賞之。子允讓,著有《理氣漫言》、《事行卑論》二書。孫介祺、世標、介齡。
何琦字禮康。少讀書,搜奇探奧,有不可一世之概。既長,隨族兄秉忠仕四川昭化令,縱觀三峽,胸臆開拓。為詩力追靖節(jié),文詞光怪陸離。每游名山大川,輒有題詠。足跡所經(jīng),公卿大夫爭器重之。
世拱顯康熙癸巳科舉人。安溪李公坡纂輯《十三經(jīng)注疏》,多與拱顯互相參訂。自諸生及舉于鄉(xiāng),文名日噪。生平言方行矩,足未嘗履公庭。觀風整俗使劉公師恕贈以“積學砥行”之額,授永定教諭,以老辭歸,壽八十三。著有《四書管窺》、《詩經(jīng)輯要》及詩文集。
六才子鄭希文,字子俊,拔貢生;黃俊,字子千,惠安諸生;李某,字子壽,林某,字子政,宋澤溥,字子泉,俱邑諸生;黃道泰,字子寅,陽山令。六子俱以才學名。
李丹桂字月階??滴跷熳优e人,授建陽教諭,繼補浦城,以老告歸,年七十九卒。丹桂學問宏博,文詞警拔,巡撫張伯行延主鰲峰書院教席,參校二程理學諸書,贈以“琢月仙才”之額。
萬際昌字爾登。例貢生,提督正色次子。夙慧過人,七歲時,父偶試之對,曰:“塞外無雁影”,即應聲答曰:“關(guān)中有鳳鳴”。父奇之,延名貴宿學咸聚于水菉。遍讀群書,尤長于詩歌。著有《瀾亭集》、《紫映樓詩草》。子希韓。
謝鞏字爾固??滴醺影呜暋m儻自喜,博極群書。詩賦古文皆工妙,尤精于臨池書法,秀逸遒勁。畫事縱橫變化,蒼峭之中眾山欲響,諸水可波。著有詩文集若干卷。
楊廷勷原名廷選,字青仲。康熙甲午解元,辛丑進士,選庶常,授編修,充四朝國史館纂修官。監(jiān)督直隸賑濟,分修八旗志書。廷勷雅好經(jīng)籍,披吟不輟。既假歸,未幾卒。所作詩賦遺稿,超然挺拔。子應葵。
蘇纘颋字元容。居貧著書,尤留心郡中典故。有《晚香堂詩稿》、《尺牘合璧》、《歷史世系編年》諸書。
郭應元字景仁??滴跣脸筮M士,授邵武教授。以先墳未葬,乞歸,未幾卒,年六十六。應元自為諸生,腹中積書能舉其詞者,尚數(shù)千卷。以時文教人,必原本先輩,故游其門皆有軌范。嘗選評黃景昉、吳青岳,鄭太白三先生制義,指點親切,如開生面。與江左儲六雅、江右馮夔揚交尤篤。張同江嘗云:“郭君古文超邁李習之,詩則大歷以上?!彼小端臅狻贰ⅰ对娢募芳啊抖怕山狻?。
富允諧字信和。貢生。少好學,遐搜博覽,靡不綜貫。專肆力于古文飼出入韓、柳諸大家。尤工于詩,早歲學西昆體,思致精麗,上掩溫、李。三十以后,則氣格高古,一空作者。書法祖述二王,規(guī)撫鍾、衛(wèi),結(jié)構(gòu)精絕,彷佛陳奕禧手筆。年七十一卒。所著有《投知草》諸集。
陳石鍾字非蘊??滴豕镉细卑?,銓閩清教諭。石鍾操行狷介,學師古人,矯矯然厭薄俗士。年七十八告歸,卒,所著詩文集十余本。子知濬。
潘鼎珪字子登。天才明敏,下筆千言。嘗游交趾,著《安南紀游》,石門吳青壇見而重之,為梓入《說鈴》前集。嶺南三大家,其中陳元孝尤號知交,托鼎珪為序其文集。所著詩文二十余卷,卒年八十。
施世騋字文迦,瑯第五子。少有才思,能為詩歌。嘗捐千金修晉江文廟,士林稱之,立祠學旁。著有《東園詩集》。
陳紹芳字德侯。雍正甲辰進士,授肥鄉(xiāng)令。勤慎奉職,以不能脂韋罷官。其帖括試草,自成名家,不落窠臼。尤工詩、詞、古文、顏柳書法。旁及岐黃青囊之學,靡不該貫。
黃朝陽字景梧,雍正癸卯舉人、授長壽令,旋假歸,不復出。朝陽于經(jīng)籍史傳,靡不洞穿奧蘊。精古文辭,其所作古詩置之陶集。若出一手。丁圯孤介鮮合,獨朝陽與善,頗有王、裴聯(lián)吟氣味。
鄧啟元字幼季,御史孕槐侄,以父熾贅居安溪,遂家焉。幼聰穎,博通經(jīng)學,人稱神童。十三歲以背誦十三經(jīng)入德化庠。壬寅拔貢赴京,京師縉紳咸知其名。雍正甲辰順天舉人,丁未會魁殿試,榜眼及第。授編修,嘗與閣部方苞纂修三禮。壬子典試湖北,回京卒,年三十四。
黃夢琳字球卿,徽孕孫,裴子。與人交至誠。少得吳喬詩法,著有《雪舟詩集》及《詩學正宗》二本。
陳一策字爾忱,少聰敏。為諸生,尋入成均,種學績文吳士玉,制藝透辟精純。詩歌、古文詞博贍淵雅,根柢宏深,具有法度。后薦舉博學鴻詞,年七十六卒。著有《翠屏山人詩文全集》。
王元芳字鼎汝,兵科命岳曾孫。為諸生,肆力經(jīng)史子集,古文詩賦卓然名家。乾隆丙辰,督學周學健薦舉博學鴻詞,惜不遇而歸。竟卒。
莊麟善草書,工詩,尤講究等韻之學。析六書之毫芒,正閩音之訛舛,學者宗焉。著有《非園詩集》。
方翀字羽公。以優(yōu)貢薦舉博學鴻詞,乾隆甲子舉人。家酷貧,清介自守。屢膺肺病,病中手不停披,口不絕吟。經(jīng)史諸子,靡所不窺。長于詩歌古文詞,書法尤蒼古秀逸。教授生徒多知名士。與修縣志,未竣事而歿。臨歿,猶題句于幾曰:“無聊藥帳曾評字,省事余鈔且閉緘。”計作詩萬余首,所著《四書考》、《談經(jīng)拾瀋》、《說夢行秘集》、《不已言集》百余本藏于家,卒年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