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之七十一

八閩通志 作者:明·黃仲昭


人物

興化府

名臣

〔宋〕

潘慎修字成德。莆田人。南唐禮部尚書承祐之子。少以父任仕南唐為水部郎中,開寶末,副李從鎰入貢求援兵1,捷書至邸,吏促從鎰入賀,慎修曰:“國且亡,當待罪,何賀也?”太祖嘉其得體。后歸宋,歷太常博士、直秘閣,景德初,以老求外任,真宗愛其儒雅,不聽,擢諫議大夫、翰林侍讀學士。初,寇準數毀慎修,及準守鄧,有告其不法者,詔慎修驗治,乃密疏準材堪將相,所坐皆詿誤,不足罪,時稱長者。子汝土,直集賢院。

陳靖字道卿。莆田人。父仁璧,仕閩為奉禮郎,閩滅,赴陳洪進2,辟從事,遷泉州別駕。開寶中,勸洪進納士,為通誠款于朝,太祖嘉其忠,擢膳部員外郎、泉州錄事參軍。靖初以林居裔聚眾游佯,負險倡亂,密告轉運使楊克讓討之,授泉州德化縣尉,參議軍事。至道初,為太常博士,會議均田法,靖請“檢荒地及逃戶田而官籍之,募人耕種,數歲而后授之”,命為京西勸農使。會郡議不協,罷。真宗立,復上其議,亦不果行。歷江南轉運使,乞省李氏橫賦十七事,詔為罷其尤者。平生建劃尤詳于民事,嘗取所陳表章,目曰《勸農奏議錄》,上之。官至左諫議大夫,以秘書監(jiān)致仕。熙寧初,諫官以其奏議上聞,詔藏之中書,復宣索所著《經國集》。特贈左仆射。

李欣字公愉。曾祖丹,唐宗室,咸通中令莆田,卒,因家焉。祖崇為校書郎,朱全忠既篡唐,崇棄官歸。欣太平興國末第進士。為階州推官,自知州以下皆坐買馬得罪,欣獨免,由是以清慎知名。后知儀州,忽一日傳寇至,民將避去,欣笑曰:“狂寇敢犯我耶?”已而果渭州兵討虜還耳,移知福州,士民相與祠之。歷兩廣、京西轉運使。始仁宗為太子,欣處師儒之職,及即位,賜璽書褒問,除衛(wèi)尉卿,遷諫議大夫。

方慎言字應之。莆田人。咸平中第進士。仁宗朝為殿中侍御史。丁謂貶,命籍其錄,得士大夫書悉焚之,不以聞。知泉州,大發(fā)倉廩以代民3,鰥寡孤獨倍加賑恤,又奏蠲其丁稅,全活者眾,至有育子以方兒為名者。為兩浙轉運使,錢塘江決數十里,疊石筑堤,外加滉柱以殺潮勢,得璽書褒獎。入為右諫議大夫,俄出知廣州。弟慎從,景德中登第,歷宰六縣有政聲,尋知潮、嘉、潭三州,官至都官郎中。

方偕字齊古。莆田人。祥符中第進士。中丞杜衍薦充推直官。澧州逃卒傭民家,一日誣告民事摩駝神,歲殺十二人以祭,逮者三百人,久系不決,偕令卒疏所殺主名,按驗皆無狀,卒以誣論。遷侍御史。南京鴻慶官災,引漢罷原廟故事,請勿復修。鄜延帥劾其副趙振不救塞門寨之陷,遣偕按問,為言眾寡不敵狀,振得減死。出安撫江南三司,歲出乳香、綿綺下州郡配民,奏罷之。入為三司判官,尋兼御史知雜事,糾大臣不才者數人,擢天章閣待制、江淮發(fā)運使,終光祿卿。

蔡隱字君謨。仙游人,后居莆田。天圣中第進士甲科。慶歷中,知諫院兼修起居注,與歐陽修、余靖、王素號“四諫”。政事有急者,至一夕三上疏,權幸畏斂,裨益為多。以親老知福州,遂為福建路轉運使。復古五塘以溉民田,奏減閩人五代時丁口稅之半。復修起居注。唐介以直言貶春州,獨論其忠。知制浩兼判流內銓,呂景初,吳中復、馬遵坐論事徙他宮,封還詞頭不草制。其后屢有除授,非當者必皆封還之。遷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再知福州,以經術教人,禮遇周希孟、陳襄、鄭穆、陳烈,仍薦于朝。徙知泉州,皆有惠政。召為翰林學士、三司使,除端明殿學士,知杭州。丁母憂卒,淳熙中謚“忠惠”。有文集三十六卷。

余象仙游人。慶歷中第進士,為光祿丞。當仁宗時,王安石已有盛名,象言安石議論詭辯,名實眩耀,雖為一時之文人,終為異日之巨蠹。出通判宜州,至官,又疏論安石若果用,必有紛更之失。英宗立召見,除屯田員外郎,尋出通判宣州。州人詣闕,乞象領州事,英宗以問司馬光、呂公著,對曰:“余象乃陛下之汲黯,內則面折庭爭,外則臥治,社稷臣也?!惫俳K禮部郎中。

黃隱字從善,初名降。莆田人。第進士甲科。元豐中,侍御史召對,神宗問以學術,時尊尚王氏,而隱以司馬光對,不稱旨,元祐初,守國子司業(yè),力排王氏新法,取《三經》板火之,為呂陶等所攻,出守泗州。歷監(jiān)司郡守凡七任,坐尊司馬氏學,入元祐黨籍。靖康初,追贈直龍圖閣。

陳侗莆田人。絳之子。嘉祐中,與弟睦相繼第進士。英宗命輔臣韓琦等舉館職,侗兄弟頂焉。富弼知汝州,辟侗從事。后弼執(zhí)政,召試除館閣??薄v知陜州、湖州,遷衛(wèi)尉少卿。熙寧中,以秘閣校理除浙西提刑,召為監(jiān)察御史。會欲改官制,令即秘閣校讎《六典》,除起居舍人。使高麗還,除糾察在京刑獄,兼知審官東院,轉文館修撰,判尚書刑部官行制,進鴻臚卿,出知潭州、廣州,官至寶文閣待制。

朱綬4字君貺。仙游人。治平中第進士甲科。元祐中召對,言治道以正心誠意、知人安民為先。鄒浩貶,以贐金特厚,追一官?;兆诹?,除諫議大夫、給事中,時范純禮、劉安世、呂希純、張舜民屏黜,馬涓送吏部,江公望出補郡,悉為論列。除寶文閣待制,知真定府,俄落職,入元祐黨籍。子宗,字成德,與同縣葉確皆蔡京里姻,相與策其必敗,朱嘗詣其門。紹興中,除大理少卿,出為福建轉運副使。召對陳便宜十事。孫元飛,字彥實,仕宦三十年不營一金之產,惟喜積書。官至福州通判。朱熹為記其歸樂之堂。

傅楫字元通。仙游人。治平中第進士。哲宗朝為太常博士,定北郊之議。遷端王府翊善,坐贐鄒浩金免官。徽宗立,擢監(jiān)察御史,論內侍劉瑗,不報。除起居郎、中書舍人。徽宗以舊學多所咨訪,每以遵祖宗法度、安靜自然為獻,曾布由是忌之。建中靖國初,見時事更張,曰:“禍其始此乎?”首引去,以龍圖閣待制知亳州。從子希龍,以不附二蔡入邪等,仕終漳浦令。

陳大卞字仲循。仙游人。治平中進士,為威武軍僉判。與章惇舊,惇當國,屢招不往。以有事明堂得封二親,拜且泣曰:“吾不能與時俯仰,邑勉從事,為吾親耳。”遂致仕。子顯仁,徙居莆田,踵世科,嘗上其父所著萬言書。官至大名府少尹。

陳次升字當時。仙游人。熙寧間第進士。紹圣中,除殿中侍御史。論章惇、蔡卞奸惡,及請修德求言以應天變。時方編元祐章疏,次升力爭之,又論卞客周穜,惇、卞益惡之,遷左司諫。宣仁有追廢之議,力辯其誣;呂升卿察訪嶺南,又諫止之。既而為卞等所擠,坐謫。徽宗立,召為侍御史,首論惇、卞、曾布、蔡京之惡,皆罷黜。遷右諫議大夫,獻體道、稽古、修身、仁民、崇儉、節(jié)用六事,除給事中,以寶文閣待制知永昌府。崇寧初,入元祐黨籍。劉安世稱其有功于元祐諸臣。

王回字景深。仙游人。熙寧間第進士。元符中,為睦親府講書,與鄒浩友善?;屎髣⑹狭ⅲ茖⒄撝?,以告回,回曰:“事寧有大于此者?移孝為忠,亦大夫人素志也?!奔昂颇线w,斂交游錢與治裝,往來經理,且慰安其母,事聞,逮詣詔獄,居之晏如,御史詰之,對曰:“實嘗與議,不敢欺也?!币蛘b浩所上章幾二千言,獄上,除名停廢。徽宗立,召復元官,未拜而卒。蔡京為相,列名黨籍。

方會字子元。莆田人。嶠之從孫。熙寧中第進士,徽宗時帥越州,上其所撰《水戰(zhàn)法》。在越凡五年,越人安其平易之政。政和中召還,入對,除給事中兼編修《國朝會要》。遷工部侍郎,以寶謨閣待制試太子詹事,提舉醴泉觀,編修《六家謚法》。書成,加太中大夫。

鄭濟字與梁。莆田人。元豐中第進士?;兆跁r權吏部員外郎,有選人合改官,吏沮革不行,濟引元豐法請與改秩,而不識其面。蔡京客石預欲薦以臺職,辭。積四年,遷衛(wèi)尉少卿,已而竟為京黨所擠,出補外。

陳高字可中。闡之從子。仙游人。少游湖學,元符中第進士,召試除太學錄,祭酒龔原、司業(yè)傅楫薦其潛心經術,尤深于《易》,遷博士。政和中,始建醫(yī)學,除太醫(yī)學司業(yè)。累上封事,以切直忤卿相蔡京,慨然力請休致。

林震字時敷。仲之之從子。自號介翁。崇寧初,第進士甲科,自京畿提舉學事召為國子司業(yè),歷左掖后省,以攻京、卞,諫燕云,左遷文館,出守九郡,甫至輒徙,間關道途以卒。官至秘書監(jiān)。著《禮問》三十卷、《易問》五卷、《易傳》十卷。

蔡樞字子應。襄曾孫。政和中第進士,歷京西提舉司主管文字,御吏常安民謫居陳,時多以黨籍為忌,獨以師禮尊事之。樞與父傳皆年四十余掛冠,時人榜其堂曰“世隱”。宣和中收復燕云,本兵者欲起樞幕職,貽書止之,曰:“此非久安之道?!绷o不赴。嘗到京,時族父京當國,求善訓子弟者,樞以張觷薦,楊時得召用基此。官終于職方郎中。

林之平字國衡。莆田人。崇寧中登第。歷監(jiān)察御史。高宗幸臨安,以長江守御之策遍詢群臣,議者悉陳招募海舟為不虞之備,遂詔之平為福建廣南招募使。之平歷閩廣募六百余艘,由溫臺赴行在,適移蹕永嘉,海道支費無闕,之平有力焉。時朝議福建行鈔鹽榷酷之法5,之平請罷之。召赴行在,除右司員外郎,論功轉官,再遷左司郎中。

陳彥文睦之子。居蘇州。以職事登對稱旨。崇寧中賜進士出身、戶部侍郎、顯謨閣直學士,知慶、洪、楚、江四州。在江州視事甫十日,盜張遇犯城,彥文擊走之。建炎初,除江淮制置使,詔入都堂議事。

方廷實字公美。莆田人。父監(jiān),紹圣中登第,提舉廣東學事。廷實第政和乙未進士。紹興中為御史,極論和戎不便。尋充三京淮北宣諭使,至西京先朝陵寢,見諸陵多發(fā)掘,泰陵至暴露,解衣覆之。比還,秦檜使謂之曰:“見上幸毋及他事?!奔皩?,俱以所見言,高宗為涕下沾襟。檜怒,劾其奉使無狀,出為福建提刑。至官,首上書贖胡銓之罪,檜益銜之。徙廣東提刑,劾檜黨愈急,請老未報,卒。

宋棐字材成。莆田人。曾祖堂,天圣中登第,為秘書??薄挼谡鸵椅催M士。紹圣中為金部郎中,扈從幸建康,請詔中外臣僚采訪勇力權略之士以備采擇,從之。因留總領大軍錢糧,秦檜獨相予祠。已而展轉外庸凡二十年。召為太府少卿,徙太常。自南渡后,典故多出有司省記,至恤章文諱不錄屬,太后韋氏崩,斟酌一出棐手。擢權禮部侍郎兼侍講,除敷文閣待制,奉祠。棐和易寬通,臨事屹然不可回奪。卒贈宣奉大夫。子煜,淳熙中歷知循、賓、惠三州,皆有惠政,終直徽猷閣。

林霆字時隱。震之從弟。政相中第進士。博學深象數。靖康初,三上書,請代諸父沖之使虜,不報,還里不復仕。紹興中,秦檜以霆有庠序之舊,召為敕令所刪定官,謂曰:“公何忍以二帝置萬里外易一相位乎?”檜怒,方議遠竄而檜死,得通判衢州,改湖州。未幾掛冠去,當世高之。

陳膏莆田人,政和中第進士。初為汾州教授,佐守臣張克戩捍金人。后知惠州,單騎造會袁賊壘,諭降之。鄞僧王法恩謀逆事覺,或請屠城,膏方為御史,力論多殺非圣世事,脅從者都悉寬宥。官至太府少卿,徙居明州。

陳吉老字子州。仙游人。紹興中為京東提刑,入對陳練將卒、廣儲蓄、修城堡、紓民力、嚴策應五事,除知楊州兼主管安撫司公事,與韓世忠戮力恢復,秦檜主和議,吉老累疏爭辯,請斥逐之。未幾卒于官,特贈奉直大夫。

王晞亮字季明。莆田人。紹興初特賜同進士出身。先是,秦檜與晞亮同為學官,素知其行藝,及當國,除敕令所刪定官,權太學博士。已而察其不附己,外除福建帥參。久之造朝,宿憾未已,差通判汀州,流落二十余年而檜死,始以國子博士召,除吏部郎官,奏乞優(yōu)取經義之士,以十分為率,詞賦人才不得過三分。累遷工部侍郎兼國子祭酒,除給事中,以定奪朝士公案忤權貴補外。曾孫太沖,擢世科,理宗朝為宗正丞。輪對言:“陛下何不以太平責宰相,以讜言責臺諫侍從,以富強責主兵財者。”次言:“君子屢招而不至,得無有發(fā)后漢魏仲英之嘆者乎?”除考功郎中。

葉颙字子昂。仙游人。賓之曾孫6。紹興二年登第,歷知常州。高宗幸建康,召對舟次,颙言:“恢復莫先于將相,故相張浚久謫無恙,是天留以相陛下也。”累遷吏部侍郎,嘗編七司條例為一書。乾道初除參知政事,明年拜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樞密使,首薦汪應辰、王十朋、劉珙、陳良瀚、周操,陳之茂、王佐、王秬、芮曄、林光朝等可備執(zhí)政、侍從、臺諫、給舍之選。又言龍大淵,曾覿竊弄威福。凡進賢退不肖,惟知任怨,不市私恩。會冬至郊雷,颙引漢故事請罷,以左正奉大夫奉祠,訃聞7,特除觀文殿學士致仕,卒謚“正簡”。為人簡易清介,與物若無忤,至處大事毅然不可奪。自初仕至相,服食僮妾田宅不改其舊云。

陳俊卿字應求。莆田人。中進士第二人。歷殿中侍御史,劾奏韓仲通、劉寶、湯思退、楊存中罷之,乞召用張浚,斬內侍張去為,請減大禮浮費及冗官妄費。隆興初,參贊張浚都督既歸,力詆錢端禮國足之說,奏出曾覿、龍大淵于外,薦劉珙可用。乾道四年拜相,專以惜名器抑僥幸為事。又極論近習弄權納賄鬻賣將帥之弊云。允文建議朝陵寢,俊卿以大事須萬全,俟一、二年吾力稍完乃可,不可迎合以誤國事。求去,除觀文殿大學士,判福州。既而允文遣使終不得要領,曾覿亦召還??∏浜笃鹋薪蹈?,過闕入對,從容言曾覿、王抃招權納賄,士大夫公然趨赴,恐壞紀綱,廢法度,敗風俗,累圣德,孝宗嘉納之。以少師魏國公致仕,卒謚“正獻”??∏淞⒅疽灰韵日転榉ǎ祆浞Q其始終全德,無可指議云。

黃公度字師憲。滔八世孫,靜之子。紹興戊午進士第一,召為秘書省正字,坐與趙鼎往來,又嘗貽書臺官譏詆時政,為秦檜所不悅,被論予祠。久之,通判肇慶府,攝南恩州事,增學廩,廣賢才,學者用勸。南恩自唐貞觀置郡,至是始有登第者。邦人祠之。檜死,召對,乞攬乾綱,厚風俗。高宗嘉納之,因詢以嶺外弊事,除考功員外郎。未幾卒,年才四十八。子沃,朝請大夫,知邵州。

宋藻字去華。棐從子。紹興中,以布衣上“十君論”,召對補官。尋擢第。既而憂虜諭盟,上時議二十篇。及虜殺其酋而遁,朝命王詔討追襲之,藻恐昧利深入,為虜所掩,詣行闕奏陳,即日議班師。擢知江陰軍。乾道初,召對,乞令戎帥各以其兵分屯淮郡,以寬東南民力。除浙東提舉,勞績上聞,復應召對,凡四進,敷陳移時,孝宗褒其勁直。坐劾溫州守臣,忤當路,奉祠歸。講學里社,著《群經滯穗》百篇。

龔茂良字實之。莆田人。紹興中第進士。隆興初,為吏部郎官,言本朝御敵,景德之勝本于能斷,靖康之禍由于致疑。除監(jiān)察御史,江浙大水,應詔言:“水至陰,其占為女寵、為僻佞、為小人?!边w右正言。內侍梁珂以罪逐,茂良言曾覿、龍大淵害政甚珂百倍。珂死得旨贈謚,茂良請施之趙鼎、韓世忠,而論覿、大淵不已。徙太常少卿,補外。淳熙初,以首參行相事逾再歲,抑濫恩,獎廉退,薦朱熹操行耿介,奏錢良臣侵盜大軍錢糧。既而曾覿直省官當道不避8,茂良撻之,覿遂用其黨謝廓然入臺論罷之,尋謫英州。廓然死,復通奉大夫。周必大為相,為資政殿學士,謚“莊敏”。子晸,用蔭補官,史彌遠當國,修先世故怨,屏不用,晸亦安于退處,最后除知汀州,不赴。

劉夙字賓之。莆田人。紹興辛未南省第二人。孝宗朝召試館職,極論薦舉之弊,皆由大臣為惠而不為政所致。除著作佐郎,上封事曰:“陛下與曾覿、龍大淵輩觴詠唱酬,字而不明,罷宰相、易大將,待其言而后決,嚴法守,裁僥幸,當自宮掖近侍始?!闭埻猓睅泤ⅲ鹬橹荨W嘣撌婷窳?,罷貢獻,辨君子小人。曾覿道衢謁夙,不納。徙知溫州,尋奉祠卒。

劉朔字復之,夙之弟。紹興庚辰南省第一人。孝宗初立,召對曰:“陛下何不延納憤激敢言之士,而聽訐直難堪之言?”因以自考察成敗得失,且及曾覿、龍大淵罪狀。出知福清縣,尋奉祠,再召入對,時虞允文方贊恢復,朔言宜選兵蓄財以待其變。免試除正字,出為福建帥參,道卒。子起晦,字建翁,登第歷貴溪令,召為秘書省正字,蔚有時望,識者謂其材行不忝其父云。

蔡洸字子平。徙居雩川。父伸,中大夫。南渡初,戚方降而復叛,伸單騎往招安之,一州賴以全活。洸事親孝,曾祖襄未易名,請于朝,得賜謚。所得俸每以賑親族之貧者,去朝之日,囊無余資。仕至戶部尚書、徽猷閣學士。從子戡,居毘陵,乾道中登第,歷事光宗、寧宗,終寶謨閣直學士。

陳居仁字安行。膏之子。紹興中第進士,孝宗朝輪對,言:“立國須定規(guī)模,陛下銳意恢復,繼乃通和,和、戰(zhàn)、守三省迄今未定,孰為規(guī)模耶?”又言:“文武并用,長久之術,陛下獎進武臣,恐復有偏勝之患?!背鲋罩?。孝宗稱其治行為天下第一,拜起居郎,擢中書舍人。泛恩濫賞,封繳無所避,因論:“君人之道貴在執(zhí)要,今陛下親細故而忽遠猷,事末節(jié)而忘大體,愿舉綱要以御臣下,省思慮以頤精神?!惫僦廖娜A閣直學士,謚“文懿”。

姚宗之字元仲。興化縣人。紹興中第進士。孝宗朝除國子學錄,輪對,言:“大將而下有偏裨,準備將之屬豈無人才可膺主帥之任?乞驟加拔擢,如古人拔卒為將?!睆闹?。遷太常博士兼吏部郎官,請禁授例陳乞之弊,一遵祖宗成法。張栻嘗稱其議論剴切,有古爭臣風。

薛元鼎字叔云。興化人。紹興末,第進士。乾道中為太學正,請以周南仲配享武成王廟,下禮官議,從之。淳熙初,由國子司業(yè)提舉浙東,奏開運河,公私便之。拜起居郎,擢給事中。一日直前奏事,孝宗以直諒多聞褒之。未幾遭母喪卒,有詩文講義二十卷。

傅淇字元瞻。佇之子。紹興末第進士。孝宗朝干辦諸司糧科院,召對稱旨,擢監(jiān)察御史。時方崇將,武臣幸進為多,淇疏論之。除太府少卿,輪對乞擇端頤誠慤之士以備官僚,又言川、廣守臣不可輕畀。改宗正少卿,出為浙東提刑,加直龍圖聞。

陳讜字正仲。豐之子。隆興初第進士。慶元中為殿中侍御史,久之坐論事忤陳自強意,從太常少卿補外,召為兵部侍郎。開禧中,貽書權臣,極陳用兵利害,不見聽。除敷文閣待制奉祠,尋乞致仕。讜問學該貫,詩文不為險語而雅有典則,工書法,大字尤精,自少至老士林推重,惟攻偽學為世所少云。

黃艾字伯耆。莆田人。乾道中進士第二人,光宗朝以名儒充嘉王贊讀,輪對言:“今日以天下之大,百官之眾,商量一經界三年而不成,使更有大于此者將若之何?”光宗從其請。寧宗擢左司諫,權工部侍郎,兼侍講,時朱熹罷經筵,艾因講問逐熹之驟,寧宗曰:“始除熹經筵耳,今乃事事欲聞。”艾悃請再三,不聽。除中書舍人,改刑部侍郎。

陳士楚字英仲。莆田人。早從林光朝游。乾道中登第,淳熙末召為國子監(jiān)簿。光宗立,除司封郎兼嘉王府直講,遷軍器少監(jiān),出使江東。寧宗朝歷起居舍人,明年除侍講。嘗講《周書 無逸》篇,喻小人在朝君子在野之意,上嘉納之。未幾卒。

鄭僑字惠叔。樵從子。乾道五年進士第一。高宗崩,孝宗在德壽宮欲行終喪之禮,群臣表請還內,僑曰:“喪不離次,禮也?!鄙鲜桡ш?,孝宗為泣下。使金,金主疾篤,欲令于閣門投進國書,僑以敵國禮使爭,迄全儀物以歸。慶元初,參知政事,進知樞密院事。偽學禁興,朱熹罷黜,凡四入札奏留,不報。高文虎之子作《右道學圖》,以僑為首。未幾除知福州,陛辭,請平國論而無偏聽,嚴邊防而無輕信。以觀文殿學士致仕,卒,贈太師,謚“忠惠”。

黃黼隱之曾孫9。乾道間進士。歷給事中,改殿中侍御史。慶元初,韓侂胄攻偽學愈急,黼上言:“治道在黜首惡而任其賢,使才者不失其職,而不才者無所憾,故仁宗嘗曰:‘朕不欲留人過失于心,此皇極之遭也。’”除起居郎,兼權兵部郎中,竟罷之。名入黨禁。終部侍郎10。

劉彌正字建翁。夙之子。淳熙中第進士。嘉泰末,入為諸司糧科院。時韓侂胄為相,兵禍有萌,召使議鐵錢,實欲付以邊事,彌正行兩淮久而后歸,言:“無故而先發(fā),天理不順;無預而輕舉,人謀不從。”嘉定初為考功郎,定朱熹謚曰“文”。終吏部侍郎。

傅誠字至叔,仙游人。淇之從孫。嘗從朱文公游。淳熙中登第,由青陽令召提轄文思院,充江淮督府幕官。時參政張巖為都督,著述皆出于誠手。嘉定初,除國子博士,遷太常博士,輪對深憂國勢不振,力勸寧宗奮起治功,言甚鯁切。一日登對,忽卒于殿下。從弟諴,字交叔,繼誠登第,召監(jiān)六部門,改宗正寺簿。奉命淮西安集流移,還朝除淮西漕,召為司封郎中,遷尚左郎中。

方信孺字孚若。莆田人。父崧卿,第進士,仕至京西運判。家藏書四萬卷,皆手自校讎,嘗訂正韓文,朱文公考異多本之。信孺有雋才,開禧中,韓侂胄挑虜南寇,信孺年未三十,以選使軍前,議和垂成矣,虜有所邀索,皆峻拒之。虜怒,欲留信孺,信孺曰:“留于此死,辱命亦死,不若死于此?!奔斑€朝,言:“敵所欲者五事:割兩淮一,增歲幣二,犒軍三,索歸正等人四,其五不敢言?!眮腚性偃龁?,信孺徐曰:“欲得太師頭耳?!眮腚写笈瑠Z官謫臨江軍。后王柟自北歸,請錄信孺功。詔自便。官至直寶謨閣。

鄭寅字子敬。僑之子。歷知吉州,召對,昌言濟王冤狀,指斥權臣,坐罷。端平初,召為左司郎中兼權樞密副都承旨,首請為濟王立廟。又言“三邊無備,宿患未除。正紀剛,抑僥幸,裁溢賞,汰冗兵以張國勢”。出知漳州,除直寶章閣致仕。寅靜重博洽,多識典故。李燔、真德秀、陳宓皆與為友。燔嘗薦海內名士十二人于朝,寅其一云。

陳卓字立道。居仁子。紹熙初第進士。丞相吳潛以故欲見,卓謝不往,潛器之。在詞掖草褫叛臣李全爵及大廟災罪己詔,詞極警切。端平初,僉書樞密院事,以資政殿學士奉祠,卒。平生不營產業(yè),葬事不能具,潛貽書制置使以助。謚“請敏”。

余崇龜字景望。仙游人。兄元一從朱文公游,與崇龜同第進士,終池州通判。崇龜開禧中為郎,不附韓侂胄,請外,知江州。歲旱,舉家疏食為民祈禱,已而果應。遷樞密檢詳文字。侂胄敗,宰相言自權臣專政,朝士中獨崇龜中立不倚,即日除監(jiān)察院史,終兵部侍郎。

丁伯桂字元暉。莆田人。嘉泰中第進士。紹定初,史彌遠擅國,留提轄雜賣場積六歲,遷宗學博士,論事戇直無所附麗。端平中,與李宗勉同除監(jiān)察御史。居言路二年,鯁論劘切。遷中書舍人,韓休除節(jié),伯桂封還詞頭。嘉熙中,拜給事中,方論駁余天錫召命而卒。贈通議大夫。同縣陳煒,字光仲,淳祐中為監(jiān)察御史,首論“不才執(zhí)政”。有令換疏者,煒答以“頭可斷,疏不可換”。除太府少卿,不拜而行,召奏事力辭,除廣東轉運判官。

方大琮字德潤。莆田人。慎從八世孫11。開禧初第進士。為人清明和粹,端厚靜重,平居言君不出口12,至與君相爭是非,雖賁育不能奪。端平中,除右正言,以濟王冤為第一義,謂必明綱常則天道好還,可以永天命,定國勢。后除起居舍人,擢直舍人院。奏對論駁每申及之,竟坐此罷,予祠。起為福建運判。移鎮(zhèn)廣州,治廣凡六年,廣人愛之如慈父。就加寶章閣直學士,卒。廣人詣闕上其治狀,特贈寶謨閣學士,謚“忠惠”。

王邁字實之。仙游人,號曜軒。從真德秀游。嘉定丁丑進士甲科。端平中,為秘書省正字,史嵩之將復相,極言嵩之奸險刻薄不可用。輪對,論“君不可欺天,臣不可欺君,厚權臣而薄同氣,此欺天之大者”,理宗為動容。出通判漳州。禋祀雷雨,應詔上言:“曲蘗致疾,妖冶伐性,隱刺覆絕,攸熺尊寵,此天與寧考之所以怒也。陛下方冊免三公,遙相崔與之,恐與之不至,政柄他有所屬?!庇谑茄怨倮畲笸?、蔣峴希意論之。補外,徙知邵武軍??涸纾瑧t驛奏七事,以撤龍翔宮立濟王后為先。終朝請郎,特贈司農少卿。

劉克莊字潛夫。彌正之子。通古今,熟典故,最為真、洪諸君子所知。理宗朝領史職兼兩制,論建多綱常國體君身之大者。官至工部尚書,致仕加龍圖閣學士,謚“文定”。有《后村集》行世。

李丑父字艮翁。莆田人。父宗之,該博能文,仕至邵武軍通判。丑父端平初登第,遷諸王宮教授,坐忤丁大全奉祠,后除著作佐郎權禮部郎官。輪對,言苛政、戚畹、黷貨、聽言四事,次言競、侈二習,出使湖南,尋復與祠,有《亭山文集》。

吳叔告字君謀。莆田人,捐介寡合13。端平乙未進士第一。為秘書郎,輪對言:“今冰臺未來,交口談清野之效,裸獻偶霽,動色稱格天之祥14。大臣意向回隱。事機牽掣,百執(zhí)事循默者多,許國者少?!背鲋獡嶂?,以正風教,扶善良為先,俄奉祠。久之。景定中召為尚左郎官,入對言:“臣竊窺圣德,每患難變異則有悔懼,不知處安樂豐,歲歲常如彼時否?”除大理少卿。

葉大有字謙之。仙游人。颙從曾孫。紹定中省試第一,歷侍御史、右諫議大夫,除寶章閣直學士,出入館閣言路十余年,諫疏至百二十余,奏若儲嗣、紀綱、人才及根本之慮有四,又薦蔡抗可用,皆士論所歸;但其排擊程公許、黃師雍、牟子才諸人,議者不以為然。

林彬之字元質。莆田人。端平中第進士,遷監(jiān)察御史,首疏言天命、人才、民心,又乞援仁宗故事早立皇儲。釋左司諫。史嵩之經營復出,力乞扶公道,凝定力,嵩之卒不用。遂為殿中侍御史。劾京尹罷之。權工部侍郎。景定中,以先朝耆舊即家,除寶章閣待制。

方演孫字景行。大琮子。景定初,疏奏:“濟王存亡繼絕一事,及今若能行之,是彰陛下之圣,不然終為人道之歉?!陛唽?,言群臣緘默之弊。德祐初,除工部郎中。景炎移蹕福州,除司農卿。坐憂勞成疾卒。

〔國朝〕

吳源字性傳。莆田人。洪武初,由明經授興化府學教授,后以門生中書舍人林廷綱薦詣闕登對,首以得賢才、敦教化、養(yǎng)黎元為國治之本,拜四輔官,逾月以老丐歸,明年再起為國子監(jiān)司業(yè),卒于官。有文集二十卷、《莆陽名公事述三編》。

林長懋字景時。蘊之后。由鄉(xiāng)貢歷德清、南昌二縣教諭,升青州府教授。永樂中,選侍皇太孫讀書,授翰林院編修,升右春坊右中允。宣德初,出為郁林州知州,以陳言下獄者十年。正統(tǒng)初,再守郁林,疏溝渠,禁淫祀,撫下以恩,而自奉極清儉。時有都指揮陳鑒不法,長懋奏黜之。卒葬桂林縣黃江口,州人歲為增土,仍建祠祀之。

林環(huán)字崇璧。披裔孫。幼聰慧,讀書數遍即成誦,甫成童肆筆成章。永樂丙戌進士第一。除翰林院修撰,明年升侍講,預修《永樂大典》,為《書經》總裁官。兩為會試考官。十三年,扈從幸北京,進講經筵,音語洪亮,大被寵眷。卒年四十。有《綱齋集》十卷。

林文字恒簡。環(huán)族叔。宣德年進士第三。除行在翰林院編修,預修《宣宗實錄》成,升修撰。兩為會試考官。景泰中,升左春坊左諭德兼修撰,遷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講。天順初,改尚寶司卿,兼職如故,拜翰林院學士,充國志副總裁。引年請老,朝廷以其老成,特留之。憲宗皇帝即位,進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未幾致仕,卒年八十七,贈禮部左侍郎。文安靜守禮,接人無大小一以至誠,士大夫咸推為醇儒,有《澹軒文稿》。

翁世資莆田人。正統(tǒng)中第進士。歷戶部主事,升郎中,出使南畿,蠲租發(fā)粟,救活甚眾。天順初,擢工部右侍郎,時令蘇松織錦綺數萬疋,世資主議以歲歉請減半,左遷衡州府知府。成化初,升江西左布政使,就除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入為戶部左侍郎,進本部尚書,總督大倉糧儲。未幾,命掌部事,以老疾乞歸,加太子少保致仕,道卒,年六十九,贈太子少傅。世資居官四十年,勤謹和厚,豁達有為,時譽歸之。有《冰崖集》。

陳俊字時英。莆田人。登正統(tǒng)戊辰進士,為戶部主事,父喪服闋,再入戶部。嘗督兵三千采運青芻于靜海等處,時芻束歲增舊額三十五萬,兵懼多竄匿,俊為疏陳,得免輸增數,人皆感悅趨令,升員外郎。充會試同考官進郎中,會征廣南,命整備糧餉。成化初,擢南京太常少卿,召還為戶郎右侍郎。北虜寇關西,復命總督邊儲。時兵荒相仍,芻粟價翔倍蓰,俊設方略轉輸不擾而辦,竣事,轉吏部,遂遷左侍郎,九載升南京戶部尚書,改兵部參贊機務,進吏部,久之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謚“廉懿”。俊溫厚周慎,沖淡清約,雖位至冢宰,服食器用猶若寒士云。

柯潛字孟時。莆田人。景泰二年進士第一,除翰林院修撰,尋升左春坊左中允,遷司經局洗馬,皆兼修撰。天順初,改尚寶司少卿,仍兼史職,充東宮講讀官。憲宗皇帝即位,拜翰林院學士,充經筵官兼修玉牒官。三年,《英廟實錄》成,升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學士,命日侍經筵。會孝莊皇后崩,無子,內以合葬裕陵為疑,下群臣議。內閣彭時等奏宜合葬,孝莊后居左,今太后于千秋萬歲后居右,未即允。潛繼率僚屬上言:“此系綱常,時等所言,度幾從宜而不失者從之15。”閩有中貴人寵冠一時,常屬意于潛,冀其一見,欲有所引拔,潛終不為動。丁父憂,逾年母歿,既葬,起復為國子祭酒,辭不拜,尋卒。潛為人溫雅端慎,士大夫方期其柄用,及聞其卒,咸悼惜之。有《竹巖文稿》。

楊瑯字朝重。莆田人。第進士,為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拜官方閱月,會憲宗皇帝初郊還宮,外人頗傳有貢獻者希進,瑯上疏言“宜用賢修德,以永天休”,疏留中不出。繼言:“尚書王竑有大節(jié),不宜使在散地,修撰羅倫,給事中王徽等坐言事去國,愿召還以開言路。”又嘗與同官陳選敕罷大臣不才者數人。時稱瑯為“敢言御史”,風采隱然動縉紳間。出按江西、浙江二藩,靜重不苛,升山東按察司僉事,尋命提督學政。卒于官,士林惜之。

良吏

〔唐〕

林披字茂則。莆田人。目以一覽必記于心,年二十以明經擢第。天寶中,授臨汀郡曹掾,郡多山鬼淫祠,民厭苦之,著《無鬼論》。刺史樊滉奏署臨汀令,以治行遷別駕,復以御史大夫李棲筠奏,授檢校太子詹事兼蘇州別駕。子葦等八人又皆仕為刺史、司馬、長史,號“九牧林氏”。

〔宋〕

陳維德字微之。靖之孫。初任長樂縣尉,鄰邑有因斗而服毒死者,獄已成,檄維德覆驗,乃納白金釵股于喉中,良久色若傅墨,鞠之果得余毒于其家。慶歷間,舉能吏,治廣南,除知雷州。以公田歲入還官。罷采珠戶,終更無所取。改知連州,卻圭租稅,收其息以抵公帑之費。官至虞部員外郎16。

陳鑄字師回。興化縣人。天圣中登甲科??刀ǔ踔闲壑?,秩滿,以親老求通判福州,力贊守臣增學田,延宿儒,教以經術。改倅陳州,時有水患,悉力拯援,全活者眾。當路上其芳,擢知潮州,歷汝州、登州,嘗以恤刑被褒諭。官至光祿卿。

蔡高字君山。襄之弟。景祐中第進士。為長溪尉,縣媼二子漁于海而亡,媼指仇家告捕,高陰察其跡,乃宿海上七日,二尸浮而至,驗之皆殺也,遂捕仇家伏法。又有夫婦偕出。而盜殺其守舍子者,高亟召里民熱視之,指一人曰:“此殺人者也。”訊之果伏,人稱神明。遷太康簿,卒年二十八。

許稹仙游人。景祐中第進士。后以考功郎中通判德州。仁宗朝舉天下廉吏凡四十九人,稹與焉。除監(jiān)察御史,未造朝,卒。從子章,字潛通,慶歷登第知建州,除屯田郎中,能治繁劇而不問苛細,所至有聲,先后論薦之者五十二人。

方嶠字次山。莆田人。景祐初第進士。歷知循州,陰察不法吏數人流之,郡中肅然。移潮州,民喜曰:“循州方君也?!辈唤潭?。兩州皆為立祠,而潮以配韓愈。及為閩部使者,條上利病甚眾。屬汀、虔鹽寇竊發(fā),除知汀州,鉤得酋長,令捕盜,許其自新,私販屏跡。汀舊艱其守,自是遂為常調。遷江西提刑,制置汀、漳盜賊。巡檢與賊戰(zhàn)死,部卒懼失,主帥當死,遂謀為亂,嶠諜知,斬其首謀三人,余悉奏免。官至太常少卿。

薛利和字天益。興化縣人。景祐中第進士。歷知春、潮、韶三州。熙寧初,王安石方行新法,欲擢利和提舉廣東茶事。先是,廣中未榷茶,利和謂此法一立,民受無窮之苦,作詩謝之曰:“一路生靈頓平17,廟堂康濟豈無人?君侯若問茶租法,請把茶租乞與民。”峻拒不為用。孫倞,在太學二十年,不肯作新進土語。金人犯京師,倞昌言于太學,曰:“諸君平昔蒙教育,今將安之?”從倞留者僅三人。高宗朝為大理寺丞,以獄空賜璽褒獎。

許懋字敏修。仙游人。慶歷間登進士第。元豐中,為兩浙轉運副使。衢民坐私釀,久系不決,懋至,為明其冤,悉出之。民感恩,競詣佛寺飯僧祝壽。時甘露降于州,人謂德政所感,作《甘露頌》。遷左司郎中,除直秘閣,知福州。

陳闡字伯通。仙游人?;实v中第進士。監(jiān)建州豐國監(jiān)。廖恩作亂,闡為帥臣謀,置水口倉,立鎖港,均定八州鹽估以餌盜。后知定州,歲饑,境內有竟雜者,令疑為盜,白于州,闡曰:“一日之聚至數百人,殆以饑爭食耳,非盜也?!蓖茩z之,果然,遂校而釋之,且出粟賑貸,眾皆復業(yè)。移知萊州,郡人德而祠之。

方次彭字公述。興化縣人?;实v初第進士。歷宰六縣皆有治績。知梅州,興學校,躬教導之,梅始有登第者。秩滿,士民乞留再任凡六年。元祐初,大臣論薦得賜五品服致仕。弟公袞,元豐初以布衣條奏十事,后登科為諸王宮教授。

林伸字伸之。攢之后。第嘉祐進士。熙寧中,調永靜幕官。內侍程昉建屯田實邊之策,欲開舊河新葫蘆河于孟家口,遂為都水使者,滄、雙景、德、棣俱被其害18,伸條其利病以聞,坐褫一官,改知新會縣。邑多諸司職田,歲歉,伸放其租稅十之九,吏持不可,曰:“不過為民一沖替耳,人以為辱,我以為榮?!焙蠊粞?,恬不為意。終朝奉郎致仕。

陳覺民字達野。仙游人。熙寧初登第。元祐中,知漳州、建州、福州,所至有治行,改知泉州。時有司建言欲榷六郡酤,覺民陳五不可,且移書約他郡同其請,事遂寢。遷本路提刑,風采嚴峻,未嘗與僚屬妄交一談,人甚憚之。子宋輔,政和中進士,因論二蔡貶余姚主簿。

林豫字順之。仙游人。熙寧元年登第19。元豐初為漣水軍使,淮南賊嘯聚,設方略擒之。以蘇軾、轍論薦除知通利軍。紹圣中,虜人撤霸橋深入,除河北沿邊安撫使,改知鄜州、冀州、邢州、邵武軍,凡歷七郡,悉有遺愛,邢臺、邵武之民像而祠之。

徐確字居易。寅六世孫。元豐中登第。調永泰尉。既改官,蔡京以鄉(xiāng)舊欲留置講議司,力辭,得知象山縣。久之,召為宗正丞,使兩浙,適大水歲饑,疏通堙塞,以常平錢米賑濟,民免墊之苦。移守江州,中貴人使具舟栽花石以貢,確曰:“吾州所有,糧綱船耳。”陳瓘方謫居,確貽書蔡京,愿平前冤,少伸忠義之氣,官終刑部員外郎。

黃宣莆田人。知蔡州遂平縣。時李彥附蔡京,力助公田,脅制郡縣,有王時者乞籍遂平之租以供延福內藏,凡三奉御札專委檢校,屢為執(zhí)奏,中使到縣核實,又以身捍之,遂平以故無公田。召為太學博士。靖康初,得旨褒封,與一子官。

陳中復仁璧曾孫。熙寧間第進士,崇寧中,提舉京畿京西路茶鹽香事。時朝廷議行茶法,以中復嘗監(jiān)茶務,令悉陳利害,因欲進用之,謝曰:“吾豈以身計為榷利作俑者?!闭椭袨閺V東提刑,盜劉花三嘯聚潮、梅、循、惠四郡,又與連寇接應,中復悉平之。凡八歷外臺,所獎拔成就者多知名于世。挽詩有云:“南北建牙多故吏,東西開府半門生?!?br />
方宙初名輔宋。莆田人。嶠之子。熙寧中第進士,召對除司農丞,章惇、蔡確、蔡京交薦,將處以臺閣,輔宋恥之,力請外補,得京西提舉常平。奏乞論還程頤舊買汝州荒田。范鎮(zhèn)子百揆以非辜罷官,唐介子義問在謫籍中,皆為論奏。官至河東轉運判官。

黃穎字仲實。莆田人。從陳襄游。元祐中,舉經明行修不赴,孫莘老為中丞薦諸朝,調清溪縣尉,轉長泰縣知縣。葺學舍,晨治邑事,日中與諸生講肄經旨,逮暮而歸。又以職田谷三百余石給耕民。兼權龍溪縣尉,卒。二縣士民爭致賻,其子公坦一無所受。后公坦宣和中登第,仕至通直郎。

陳彥恭字子愿。莆田人。侗之子。居蘇州。元祐中第進士。通判鞏州,以清謹聞。除提轄河南坑冶鑄錢,蔡京黨王桓欲增監(jiān)鼓鑄,彥恭曰:“山澤之利不可竭,祖宗之額不可逾,以此病民,吾不忍也。”坐罷。后知壽春府,二帝北行,彥恭悉禁旅而西,或曰:“世亂如此,空一府無兵可乎?”曰:“陛下安在,而守臣欲留兵自衛(wèi)耶?”在郡活人以千萬計,民畫像祀之。

林迪字吉夫。興化縣人。紹圣初登第。調福州司理,古田縣上劫盜五人,迪曰:“民以年荒竊食,法不當死,縣吏文致之耳?!奔榷z具,帥疑焉,再上再卻,迪持益堅,竟從之。差知龍溪縣,平易近縣民,人咸乞留任,凡九年。蔡京、林出嘗欲因是誘迪,迪以非同族拒之。

方旬字時發(fā)。莆田人。紹圣中登第。歷經西提舉學事,坐忤權臣,通判建州,時范仙桂嘯聚,旬揭榜許脅從自首者免罪,能殺賊酋來獻者受賞,賊徒相眎曰:“此方監(jiān)州榜也,豈欺我哉?”俄有數人棄兵投軍中,悉給據使還農,其夕果殺仙桂以獻,首領一十三人皆懼自經死,余眾遂潰。后復廣東提舉。

林積仁字充美。蘊之后。紹圣中登第。歷知甌寧縣,時以四最六善課吏居第一,徙維州北??h,以治狀凡留五年,被召除廣濟河輦運,提舉江西、河東,發(fā)廩賑饑,民賴存活。以轉餉功轉中大夫,改知平陽府,旬月間皆革弊政,及移京畿提刑,民皆牽衣泣送之。靖康初,平陽父老守闕請積仁為守,再領郡符,終廣東計度轉運副使。

黃琮字子方。莆田人。元符中登第。初為長溪尉,遭父喪,邑令以千緡為賻,辭,陡步扶櫬歸。遷閩清縣令,捐俸代民輸,有“閩清清過伯夷清”之謠。移同安縣令,為福州方田指教官,人甚德之。時與陳麟、翁谷號“三循吏”。年五十以母老丐歸。傅崧卿薦,不起。母喪哀瘠不食,甘露降于繐帷三日,郡縣廉訪,琮曰:“豈敢以冥漠要人欺君耶?”

余祖奭字景召。莆田人。元符中登第。知蘭州,會地震,山崩城圮,祖奭葬死賑饑,蘭人德之,為祠。(此處文字因原稿不明故缺)身諭賊20,以功轉朝奉大夫,知南恩州。??茏咳缓7俾?1,祖奭內嚴控制,外示閑暇,賊曰:“仁厚長者,毋犯其境。”被召赴闕,指陳時病忤秦檜,奉祠。

林師說字基仲。豫之子。調嚴州司士,既而以德化令召還,道出桐廬,值盜發(fā)支邑,民遮道乞留,郡白之朝,差知建德縣,改通判徽州。時虜騎至,師說擁十余騎出城遇虜諜,曰:“吾受命主帥,以城降者賞?!睅熣f叱之曰:“吾聞國家命,不聞賊命。”斬之于市,徽民自是嬰城死守。遷知建昌府,以趙鼎薦除廣東運判,改浙東提刑,坐忤權近,奉祠。

林宋卿字朝彥。仙游人。嘗從陳瓘、楊時學,崇寧中登第,后知恭州,奏罷貴州役,請蠲削下戶軍需絹。秩滿,以治行薦,留再任,自受俸非祿令所著者一介不取,恭人祠之。南渡后,張浚建督,宋卿銜命赴督府稟議,因條《胡北兵籌王利》,又有《胡北事宜》一集、《督府集議》一集。及浚視師江上,辟宣府判官,不赴。

李德昭字子晉。莆田人。崇寧中第進士,自廣東提舉召對,留為度支郎官,建炎初差知建州。建卒三百人先屯廣州,至是聞葉儂賊平徑還,郡官疑其從敵,咸請殺之,德昭力言不可,得全活。苗傅、劉正彥之變,列郡戒嚴,韓世忠既執(zhí)正彥于浦城,德昭分兵守要沖,獲傅檻送京師。尋謝病歸,建人祠之于白鶴山。

吳公誠字君與。莆田人。大觀中登第,為古田縣尉,積階朝散大夫,清介有聞,歷官三十年始終檢飭,凡衣服布帛家人所須悉因鄉(xiāng)里市致,未嘗取之官,死之日家無余資。子廷秀,知德慶府,劇賊李全劫湖南,乘勝搗嶺外直抵晉康,廷秀率所部及募善射者拒守。賊薄城下,勁弩齊發(fā),斃其二酋,分騎追擊,郡中晏然。

黃靜字至一。滔七世孫。政和中登第,任校書郎,通判澧州,力請于朝以湖外有四可罷之事,曰:博易務、茶鹽司、弓弩手、廉訪司,皆施行如章。終提舉京西路鹽事。從子泳,字永平,三歲書過目即成誦,大觀二年應童子科,明年賜五經及第。

陳可大字齊賢。仙游人。父汝器喜積善,一夕飛錢滿其室,祝曰:“愿一子光顯門閭,錢乞減半。”可大政和中登科,調漳州工曹兼右推,時龍巖上死罪強盜七人,力辯其非辜,得不死。改知長樂縣,大修陂塘,縣人立碑紀其德政。后知肇慶府,民不能欺,去郡之日唯衣衾書籍而已。官終朝請大夫。

傅佇字疑遠。楫之孫。仙游人。政和末登第。調南安縣丞,歲大饑,民棄妻孥者相屬,請出常平錢米設安養(yǎng)院,具糜粥賑之,明年歲豐,悉訪所親歸之。知晉江縣,有詔造戰(zhàn)艦,佇臨督其役,勞費視他邑減半,而事先集,張浚以聞,特減磨勘二年。官至朝奉大夫、南劍州通判。長子汶,知將樂縣,縣生子多不舉,汶令里正籍記,給以錢米,活者萬計。歷倅廣州,知貴州德慶府,所至以惠政稱。

陳鶴字聞野。莆田人。宣和中登第。為惠州僉判,親典教職,執(zhí)經承學,歲率數百人,惠之倡學自鶴始,遷廣州通判,海寇作,鶴斂兵示以無事,俄而掩襲,擒三百余人,兵官欲悉誅戮,鶴請原其脅從。歷仕幾三十年,陰德在人甚多。

林孝澤欑八世孫。宣和中登第。提舉廣東市舶,有番婦滿持瑰產以獻,為子求官得之,孝澤曰:“我為使者,豈可以一賈婦而使朝廷廢二百年互市成法?”上書力爭,固持不遣。就除轉運判官,郡縣解印綬者數十人。改知漳州,清介特甚,至不用官燭于私室。再除廣東提刑、福建轉運副使,加直秘閣。

王悅字習之。莆田人。紹興中登第。性峭直。孝宗立,召見,論不可講和,甚稱旨。除國子監(jiān)丞兼吏部員外郎。出知衢州,愷悌慈祥,視民如子。屬歲饑旱,發(fā)廩勸分以給食,竭誠禱雨,絕不茹葷,早晚一粥,凡月余日,有“乞為三日之霖,愿減十年之壽”之句,竟以是卒。眾為立祠于徐偃王廟。其喪出城,號慟之聲震于原野,闔郡送至江山。事聞,贈直龍圖閣,仍宣付史館。

薛珩字景行。興化縣人。第紹興進士,歷湖北憲司檢法官,嘗疑鼎州所上盜十余人不當死,輒以去就爭之,已而辰州果獲真盜,憲臣驚服,交章薦之。珩前后四為法官,平反全活者百余人。官至梅州守。弟璆,由特科監(jiān)廣西西南道場,有私鬻鹽六萬斤者,吏捕以告,法應受賞,璆曰:“刑數十人而易二京官,吾不忍也。”以十之一聞有司,余陰令投之水,犯者得輕坐。終南恩州推官。

丘奐字明遠。仙游人。舉遺逸,進書數十萬言,皆恢復大計,得旨赴堂察,呂頤浩與論,大奇之,奏除湖北帥司干官,改三京宣諭司干官。盜王威寇掠郡縣,奐白方廷實單騎造威寨諭降之。后入劉錡幕下,沅州降卒至,僉謂宜殺,奐言既降而殺,此一失信,何以立大事?錡感悟。入監(jiān)登聞鼓院,論事忤權臣,出知真州。

陳豐字宜中。仙游人。驥之子。紹興中第進士。初為泉州教授,以陳康伯薦召為敕令所刪定官,改太學博士,俄罷去,起知惠州。孝宗初立,詔監(jiān)司各舉循吏二人,豐居首。除知南恩州,清儉無擾,歲旱禱雨,有“愿俾微臣持損數年之壽,乞令合境普沾三日之霖”等語,雨果大至,而豐竟卒。州民哀而祠之。

林枅字子方。孝澤之子。紹興中登第。孝宗時,知信州,陛辭論:“清議者忠臣節(jié)士之所慕,而權幸讒諂之所憚也,奈何惡之?”又言:“監(jiān)司郡邑用武臣,非祖宗故事?!敝量ぃ抿湵?,斥公帑代輸物力錢,民德之。再調江西運判,發(fā)漕司錢助諸縣,歲計埋瘞疫死者至三千。改知泉州,舉行荒政,立三賢堂以祀姜公輔、秦系、歐陽詹。除本路運判。光宗初立,拜監(jiān)察御史,言:“漢宣帝自親政,舊臣張安世皆曰‘凜凜而恭、顯反用事’。魏明帝政自己出,而內倚孫資、劉毅,公卿大夫不與接者辛毗一人耳。權臣專制,務強主威,輔臣畏避形跡,言官承望風旨,愿以二臣戒?!背瓥|運副,奏鐫廣德、建平和買多取之額。以直徽猷閣帥福州,卒。

吳玨字仲玉。興化縣人。孝宗時為龍巖令,益學廩以養(yǎng)士,會有建議增諸邑轉輸者,玨力爭止之。改寧國軍僉判,有嫠婦無子,或欲沒入其資,玨曰:“利毫末以絕人將墜之緒,仁者不為也。”聽其立嗣。終通判漳州。玨天性孝友,好行善事,鄉(xiāng)評亦歸之。

許巽字少楊。仙游人。乾道中舉進士,知歸善縣。尉有捕民為盜者,賂郡守必欲成賞,巽驗非實,格不行,守不能強。歷秘書郎,知滁州,屬吏畏服不敢受賕。除提點成都路刑獄,因辭,乞除知漳州,未上,召赴行在,卒。巽居官所至以廉潔稱,人號“耐貧翁”。

傅大聲字仲廣。誠之從子。淳熙中第進士。為福清簿,辯冤囚四十余人。調廣州教授,侍從黃由舉天下教官以大聲為第一。后通判循州,適寇發(fā),上御賊數策,漕司頒于廣東十四州。遂辟知循州,始至,卻例冊錢千緡。在州四年卒,民祠之。

蘇洸字澄老。父欽,自泉之德化遷仙游,官至利州路轉運判官。洸以父任入官,知臨川縣,修治述陂,民號“蘇公陂”。通判賓州,時張栻為帥,以廉吏舉,除知雷州。秩滿,赴闕面陳三札:一乞拆納徐聞丁米以便民,二乞籍海舟以戢奸盜,三乞戒約廣西軍寨,不得差人回易。改知新州,民有《來何晚》之歌。移封州,洸首請減放丁米及經制無額之數。所至人皆德之。

葉棠字次魏。颙之孫,以祖任入官,累遷知邵武軍。陛辭,奏事乞法孝宗,上問取法何先,棠言:“孝宗治效不出仁、孝、勤、儉四字?!倍矶商┏鲋_州。紹定初,權浙東提舉,賑饑蠲稅,筑堤以防水患,臺民德之,圖像士焉。以直徽猷閣知紹興府,坐忤權要請祠,起知太平州、寧國府,再予祠,召為將作監(jiān)而歿。

朱鈞字茂洪。藻之孫。紹熙中登第。通判饒州,會楮幣更,抗章極言展收換之期,寢編籍之科。坐忤宰相貶官。后擢知嚴州,諸邑無名征斂,次第蠲損。被召總領淮東軍馬錢糧。虜入光州,疏陳攻戰(zhàn)方略,又議移沿淮諸軍進屯邊面,以為進圖中原張本。加司農少卿,改知泉州。州舊為臺、信、建昌、邵武抱納上供銀,大為民病,奏乞各從初賦,從之。創(chuàng)局講荒政,所活萬計。蠲逋賦,紓下戶,家設像尊事之。移鎮(zhèn)廣州,為治以寬平稱。方被召,卒。

陳光祖字世德。吉老之孫,以父希造死事補官。好儒識禮,德行政事皆不凡。知英德日,上供泛輸幾倍,光祖奏蠲第四戶,以寬民力。滇陽渡舟多覆溺,更創(chuàng)巨艘以濟。廖德明行部,嘆曰:“依本分,君子也?!备闹咧荩T洞首李萬雄擒之。事聞,除廣東提刑,作《欽恤編》以戒僚屬,新濂溪祠以崇教道。凡無名之征一切蠲罷,民甚便之。

宋詡字晦叔。棐曾孫。以蔭補官,知程鄉(xiāng)、歸善二縣,專意撫字,安靜無擾。端平初,通判廣州,屬摧鋒軍士作亂,帥臣曾治鳳棄城遁,詡戮力守城,且以聞于朝,得旨崔與之領帥事。詡佐與之登城,開門延敵,賊奔循州。與之薦詡知州事。始至,勞軍平寇,簡徭薄征,通商裕民,流移復業(yè),開渠建橋,美績大著。循人立生祠于學。官終直煥章閣。

劉克遜字無競??饲f弟。以父任補官,調古田令,以救荒捕盜著勞績,辟江西帥干。枰提令行,奴有告主窖鏹者,克遜曰不可以訓。累遷知邵武軍,威愛并行,除劇盜,興教化。改潮州。初,銀價平,每丁賦錢五百,后銀貴加至四倍,下教蠲之,曰“縱得罪,無恨?!币迫?,以疾奉祠??诉d一生清貧,尤工于詩,葉適、趙汝談稱之。弟克剛,為泉州錄參,真德秀薦知沙縣,后知惠州。清儉治辦,修弊起廢,卒于官。

〔元〕

林以順字子睦。積仁之后。至治初進士第。調慶元縣尹,有弟殺兄而以賄免者,以順發(fā)其獄,按法誅之。移浦江縣尹,改臺州路推官,治獄皆有善狀。??茏虩?,總管建招安之議,以順曰:“若然,恐遂以姑息亂天下?!睔v江西儒學提舉、福清州知州。時元政已失御,所在盜起,鐘三、王小五劫殺鄉(xiāng)邑,以計剪除之。尋除福州路同知,致仕,年八十一終。

〔國朝〕

林士敏名懋,以字行。莆田人。枅五世孫。父善同,字舜與,少好學,工詞賦,元末領鄉(xiāng)薦,署泉山書院山長。國初例起赴京師,以祖母年老辭,既而復起之,竟卒于道。士敏洪武中由鄉(xiāng)貢入太學,逾年署大理寺少卿,除刑部郎中,以陳言謫南州州吏。永樂初,起為南康府知府,一意損己厚人,衣服至給取于家。改淮安府,清介愈甚,坐不防水患,貶南寧府鏌鎁巡檢22,辟為常州府宜興縣教諭。有《芹邊集》、《匡廬小稿》。

林時字學敏。宋都廂深之之后。永樂中,由進士除陜西按察司僉事。初,戎衛(wèi)未有學,時以為言,朝廷從之,于是天下皆設衛(wèi)學。遷貴州按察司副使,持節(jié)兩部,風力廉介,為時所稱。

方鯉字庭訓。大琮七世孫。永樂間登進士第。為監(jiān)察御史,風采凜然。升彰德府知府,改紹興府,皆以嚴明蒞郡,號“良二千石”。正統(tǒng)中致仕,行義尤為鄉(xiāng)邦所敬服。

佘耀字叔炫。永樂中第進士。除賢縣知縣23。九載。少師楊士奇薦其賢,移檄即家,命馳傳詣闕。升吉安府通判,掌太和縣事,調饒州府通判,卒。耀勤敏廉介,歷官郡縣,所至有聲。

何誠興化縣人。正統(tǒng)間由太學生任鳳陽府虹縣知縣。廉正愷悌,不尚威嚴。每詣村落,教民筑堵植桑,民以賴其利。后以疾卒,囊橐蕭然,虹人共買棺殮之。妻南京人,舁其柩以父家即葬24。虹人思之,遷柩還葬于縣之山川壇右,復建祠祀焉。

道學

〔宋〕

林光朝字謙之。莆田人。壯歲聞吳中陸子靜學出于尹焞,因往從之游。自是專心踐履之學,言動必以禮。南渡后,以洛學倡東南者自光朝始。平生未常著書。惟口授學者,使之心通理解。其言曰:“道之全體存乎太虛,《六經》既發(fā)明之,后世句解固已支離,若復增加,道愈遠矣?!庇衷唬骸叭沼檬歉?,言語文學是注腳?!甭∨d初擢第,乾道召對論近習,出知永??h,大臣論薦不已,召試館職,遷著作佐郎。張說除樞密,獨不往賀。淳熙中為中書舍人,謝廓然由曾覿得賜出身入臺,光朝封還除目不草制,改工部侍郎,卒謚“文節(jié)”,學者稱“艾軒先生”。門人黃芻,字季野,志行高古,同游士自劉夙、劉朔、林亦之而下皆推讓焉。一第而夭,竟止懷安縣丞。

黃士毅字子洪。莆田人,號壺山。徙居吳。幼知嗜學為向上事業(yè)。方慶元詆誹道學,士毅徒步趨閩,師朱文公,命日觀一書,夜叩所見,告以靜坐勿雜,喚醒勿昏。居數月,投以《大學章句》,終其身從事于斯。著述甚富,類注《儀禮》、撰次文公《書說》七卷、文集一百五十卷,又因語錄成言,分門序次為《語類》一百三十八卷。嘗言:“孔、孟之道至周、程而復明,至朱子而大明。”識者以為知言。

陳宓字師復。號復齋??∏渲?。少從其兄守定同游朱文公之門,已而友潘柄、黃干諸賢。以父任補官,嘉定中監(jiān)進奏院,輪對,言:“宮闈儀刑有未正,朝廷權柄而有所分,政令刑賞多舛逆?!庇盅裕骸叭酥髦沦F乎明,大臣之心貴乎公,臺諫之言貴乎直?!毖a外歷南康軍、南劍州,所至每為民立久遠之圖。除直秘閣奉祠。理宗初,李燔、真德秀皆薦宓宜在言地,最后三學生又請起之,歿已閱月矣。端平更化用言者,追贈直龍圖閣。宓嘗為《朱墨銘》,謂朱屬陽,墨屬陰,以驗理欲分寸之多寡。與干及燔同入廬山,盤旋玉淵、三峽間,俯仰文公舊跡。家居作仰止堂,像文公于中,又筑滄州草堂與諸生講學。干暮年論當世志道之士:真德秀、季道傳及宓三人而已。所著《論語注義問答》、《春秋三傳抄讀》、《通鑒綱目唐史贅疣稿》。

儒林

〔梁〕〔陳〕

鄭露字恩叟。莆田人。梁、陳時卜居南山,與群從、莊淑構書堂于其間,號“南湖三先生”。郡人業(yè)儒自露始。(按:宋葉適志鄭耕老墓,劉克莊志鄭浚甫墓,及國朝方時舉《人物志 鄭濟傳》俱稱露為太府卿。又按《方輿勝覽》及《莆陽舊志》皆以露為梁、陳時人,而鄭氏子孫又謂露實生于隋季,至唐官至太府卿。蓋其祖昭自梁時入莆,已尚詩、書,至露而始著,故推本言梁時也。)

〔唐〕

林蘊字復夢。披之子。貞元中明經及第,復應賢良方正科,為四川節(jié)度推官。劉辟叛,蘊切諫,辟令以刃磨其頸,脅之使服,蘊叱曰:“死即死,我頸豈頑奴砥石邪?”辟知不可屈,釋之,斥為唐昌尉。李吉甫、李絳、武元衡為相,貽書諷以六事,皆當時極弊。滄景程權辟掌書記,權上版籍而軍中挾權拒命,蘊為陳大義,權乃得去。遷禮部員外郎,終邵州刺史。

〔宋〕

黃君俞字廷僉。莆田人。問之子。試開封府第一,已而四黜于禮部,以大臣論薦,召試舍人院,除國子監(jiān)直講,改館閣???,有《尚書詩周禮春秋關言》及《泉書》十卷。

方元寀字道輔。莆田人。嶠從子。少與程頤同游潤學,書問往復至數十紙,有曰:“足下非混俗之流。其志道之士?!庇衷唬骸袄戏蚺聢?zhí)筆,非吾故人不復作此書。”仕終宣義郎、威武軍節(jié)度推官。

鄭厚字景韋。興化縣人。文辭高古奧博,議論自成一家。紹興五年禮部奏賦第一,調廣西提舉司干辦公事,言者以厚少年著書,若李覯于孟氏之書有所不合,以是不調者十年。遷昭信軍節(jié)度推官,終湘鄉(xiāng)縣令。晚歲削去彖象文言大傳為存古《易》,學者稱“湘鄉(xiāng)先生”。厚名重當時,廖剛且欲薦之,既又以其不主和議而止。厚嘗論“貶不可懲,勝不可狃”,識者以為名言。

鄭樵字漁仲。厚之從弟,隱居夾漈山,博學強記,搜奇訪古。遇藏書家必借留讀盡乃去,過目不忘。為經旨、禮樂、天文、地理、蟲魚、草木、方書之學,皆有辯論。紹興中,以薦召對,授樞密院編修官。金人犯邊,樵策其酋必斃,已而果然。所著書凡五十八種千余卷,又有《通志》二百卷。

方翥字次云。元寀之孫。從兄略為廣東轉運副使,作萬卷樓儲書千二百笥,語翥曰:“次云才性,不出戶十年,可移吾書入肝膈矣?!濒慵鹊?,不涉仕途凡十八年,盡讀之。敬事鹽官施廷先,而與陸子靜、林光朝為友。朱熹過莆謁翥,甚禮敬之。官至秘書省正字。仙游陳昭度與光朝、翥友善,自號“西軒子”,為藤州教授,以致知謹獨教學者,終長樂令。

黃補字季全,號吾軒。滔之后。紹興中,從父官游惠州,得永嘉陳鵬飛師友之。已而以其學教授于鄉(xiāng),及門者數百人。時林光朝講學城南,補在城東,幾與齊名。官至高要縣尉。有《九經解》、《論語人物志》。

鄭耕老字榖叔。紹興中第進士。調明州教授,為諸生講說,恒在科舉之外。學舍經女真焚蕩,乃更營。從臣以通經術薦,召對因言25:“太祖嘗謂趙普曰:‘天下何物最大?’曰:‘道理最大?!览頌榇?,則必不以私意而失公中?!毙⒆谟H擢國子監(jiān)主簿。有《周易洪范中庸解》。

蔣雝字元肅。仙游人。號樸齋。紹興中登進士第,為泉州教授。嘗撰《時政十議》,王十朋見之嘆曰:“經世之文也?!贝疚踔兄ㄖ?,作三賢堂,以勵多士也。

蘇權字元中。侍父洸官賓州,因學于張栻。淳熙中登第。歷梧州推官,調福州教授,改秩,知余干縣,終辰州守。有《春秋解》三卷。子國臺,從潘柄講學。

方壬字若水。元寀曾孫。淳熙中游太學,往返建安必參謁朱熹,至必留月余。擢第為漳州長泰簿。時熹為守,辟壬主學,條上講說、課試、差補等十事,熹令諸邑仿之。每見民間疾苦,悉別白為熹言之。后熹召還,出《大學章句》俾刊示學者。

方士繇字伯謨。莆田人。會曾孫。父豐之,仕至監(jiān)方國鎮(zhèn),朱熹稱其詩豪壯。士繇少孤,依母家邵武呂氏,已而徙居崇安,從熹游。聰明絕人,持以謙厚,嘗累試場屋不利,棄舉子業(yè),專以講學授徒為事,六經皆通,尤長于《易》。紹熙間,熹之門人有至行在者,公卿延致惟恐后。士繇在遠聞之,曰:“異時必為學者禍?!蔽磶?,偽禁果作26。又嘗勸熹少著書,以熹教人讀《集注》為未然。其憂深思遠類此。所為詩尤溫潤,有《遠庵集》。

鄭可學字子上。莆田人。濟從曾孫。號持齋。從學朱熹,以稟性卞急,力于懲忿上做工夫,久之,最稱得熹精要,面命問答,率前賢所未發(fā)之旨,四方來學者,熹多使質正焉。熹知漳州,延置西塾,其后刪定《大學》一編,曰:“此書欲付托得人,惟子上足以當之?!鼻昂笕畲髮Γ硪蕴乜普{衡州司戶。著《春秋博議》十卷、《三朝北盟與□》一卷、《師說》十卷。初,可學在臨安,欲往見陸子靜,或云:“吾友方學不可見,歸必學參禪?!笨蓪W以此遂止。朱熹頗是之。

方耒字耕道。莆田人。元寀曾孫。少孤貧苦學。游建安,參謁朱熹。乾道中登第,為善化尉。因見張栻,栻深喜之,謂世之可與共生死同禍福者,耒一人耳。后栻帥荊南,奏耒及游九言為屬,曰:“是二人,能攻臣過失?!睔v仕,著廉直聲。終連江令。

黃鐘字器之。興化縣人。號定齋。從陳昭度游。乾道中登第,待次德化尉,講學授徒,里人服其教。調漳州錄事參軍。平生喜著述,有《周禮集解》、《荀楊續(xù)注》、《杜詩注》、《釋史要》諸書。

方大壯字履之。適侄孫。少好學,不踐場屋,專心求道。朱熹至莆,大壯舉所學就正焉,得其親傳面命之懿,日與同志話明。自號“履齋”,熹為書其匾。子大東,孫澄、孫會、孫公權,玄孫德至,連四世登科。

鄭鼎新字仲實。仙游人。從黃干、楊復游。嘉定中登第,知晉江縣,為守臣真德秀所敬禮。邑人像而祠之。著《禮學舉要》、《禮學從宜》二書。

陳沂字伯澡。光祖之子,篤志紫陽之學,以父命從北溪陳淳游,而又遍參當世名儒碩士。嘗名其書室曰“貫齋”。淳為之記。官至新州推官。著《大學論語說》、《讀易記》等書。

謝升賢字景芳。仙游人。號恕齋。與陳沂為友。端平中登第,官至循州興寧令。漕使方大琮、提刑楊大異皆薦升賢宜充師儒之選。有《太極圖西銘中庸大學解》刻于濂泉書院。

陳均字平甫??∏鋸膶O。安貧力學,以累舉當奉入對,不就。參稽宋史及司馬氏《稽古錄》、徐氏《國紀》、李氏《續(xù)通鑒長篇》諸書,用朱子綱目義例提要備言輯成《宋編年舉要》、《備要》二書,起太祖建隆庚申,迄寧宗嘉定甲申,凡八十八卷。端平初,時宰言于朝,下福州取其書,賜迪功郎,不受。

劉彌邵字壽翁。夙之子。中歲棄科舉,務向上,事業(yè)行義為鄉(xiāng)先生。家貧食于學,晚舍去,并學俸卻之??な貤顥澕磳W創(chuàng)尊德堂以處彌邵,僅一至。后棟使本道,又論薦于朝,未報,卒。有《易稿》、《漢考》、《讀書日記》諸書。學者稱“習靜先生”。

方之泰字嚴仲。壬之孫。紹定中第進士。歷英德府教授,課試略如中州,士習一變。方大琮為閩漕,辟幕府,與洪天錫、徐明叔號“三賢幕”。遷知長溪縣,以邑前輩楊楫、楊復及師儒黃干并祠焉。汰庠序冗職,增弟子員。民間訴米價重,取例錢盡蠲之。終袁州通判。嘗裒拾其外祖林光朝遺稿為二十卷。

黃績字德遠。滔之后。初游淮浙,遍參諸老,已而從陳宓、潘柄游。及宓、柄卒,率同門友筑東湖書堂,而請?zhí)镉诠凫胫?。讀約聚講如宓、柄規(guī)約,由是學者皆就正于績。郡守推入尊德堂以繼劉彌邵,又辟充涵江書院山長??円浴蔼毑粦帧泵S。所著有《四書遺說》、《近思錄義類》。

黃仲元字善甫??冎?。咸淳中登第。陸秀夫薦充溢王府撰述官,除武學諭、太常博士兼閩廣宣撫司機宜,改國子主簿兼福建招捕司參議官,皆不赴。宋亡,改其名字曰“淵天叟”,又改其“四如”之號,而以“韻鄉(xiāng)贅翁彥安”為稱。窮居稽古,深入理奧,率以向上自處,不忝其父。年八十二卒。有《四書講稿》、《經史辨疑》、《四如文稿》。

方澄孫字蒙仲。大壯之孫。淳祐六年廷對萬言,終始欲聚君子以續(xù)國氣脈,明公論以強國精神。又請立涪陵后,錮秦檜子孫,竄史嵩之以謝天下。擢甲科,賈似道嘗以“語妙天下”薦之,及似道相,澄孫獨祈以外庸自效,出知邵武軍,方以秘書郎召,卒。有《通鑒表》、《微洞齋集》、《和劉克莊梅花百詠》。

鄭獻翁字帝臣。伯玉之后。從黃績游。咸淳初登第,仕至漳州推官。元既改物,與黃仲元諸人俱以宿儒為郡人模范。

方公權字立道。學有淵源,尤粹于理。咸淳中登第。歷廣州教授,至太常寺簿。于是宋社既屋,莆城方罷屠戳,而故官或變衣冠求見唆都,公權以大義責之。其著述甚富,時稱“石巖先生”。

〔元〕

陳旅字眾仲。莆田人。父子脩、兄震皆名儒。旅資稟穎異,從溫陵傅定保游,為文純潔高古。初為閩海儒學官,馬祖常使閩奇之,勉游京師。既至,虞集見其文,嘆曰:“此所謂我老將休,付子斯文者?!毖尤腽^中,日以道義問學相講習,自謂得旅之助為多。仕終國子監(jiān)丞,有《安雅堂集》行于世。

〔國朝〕

林圭字信玉。莆田人。洪武初,以明經薦為莆田縣學訓導,升寧國縣教諭,凡六典文衡。致仕家居,講學明理,啟迪后進,經義辭章為莆郡首稱。卒年九十。

黃壽生字行中。滔十五世孫。永樂中,以太學生試應天府第一,登辛卯進士,改翰林庶吉士,預修五經、四書、《性理大全》,書成授檢討。九載將滿,考試禮闈,得疾卒。壽生自幼莊重,篤孝友,敦行義,勤問學,經史百氏多所通貫,尤邃《詩經》,一時從游之士多取高第,為時聞人,而莆之業(yè)是經者,壽生實其初祖也。學者因其所居稱為“東里先生”。后以子子嘉恩贈束鹿知縣。有《東里文集》。

陳用字時顯,莆田人。永樂中第進士,為翰林庶吉士,預修五經、四書、《性理大全》,書成授檢討。丁外艱起,復留南京。宣德間升修撰,正統(tǒng)初升侍講,掌院事二十余年。丁內艱歸,卒。同縣陳道潛、黃約仲俱與用同時被選預纂修之列,道潛第庚辰進士,授禮科給事中,改夷陵州判官,永樂中召除監(jiān)察御史,滿九載以老致仕。約仲初以楷書選,大臣有以工詩薦之者,擢翰林典籍,遷檢討,出為汀州教授。有《靜齋集》四卷。

楊慈字則惠。莆田人。幼穎敏,下筆數千言立就,其文豐贍典則,直欲追蹤古作者。永樂戊子鄉(xiāng)試第一,登辛卯進士,改庶吉士。慈體貌豐偉,志氣軒昂,恒以科第文辭為儒者未事。抱負甚大,未及用而卒,年甫三十。有文集五卷。

陳中字舜用,大卞之后。永樂辛丑會試第一。資性簡率,文思豐贍。宣德初,自南京戶部主事召赴行在,與修太宗、仁宗兩朝實錄,書成升本部員外郎。年五十七以母老致仕,卒年八十三。有文集行世。

方字源深。莆田人。正統(tǒng)間,年五十余始第進士。授行人司行人,未六十,懇求致仕歸。性介烈,抱經固窮,以講授為業(yè),未嘗輕入城府。晚年尤邃《禮》學,動止語默不少茍。嘗著《家禮旁附》行于業(yè)。自號“柳東耕老”,學者因稱為“柳東先生”。卒年八十二。

校注

1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求緩兵”。

2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仕陳洪進”。

3萬歷《興化府志 列傳》作“以貸民”。

4萬歷《興化府志 列傳》作“朱紱”。

5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行鈔鹽榷酤之法”。

6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賓之玄孫”。

7按弘治、萬歷《興化府志》本傳均無“訃聞”二字。

8乾隆《莆田縣志 人物》作“俾直省官賈光祖等當道不避”。

9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五世孫”。

10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終權刑部侍郎”。

11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慎從七世孫”。

12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平居抑畏,言不出口”。

13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性狷介,少和寡合”。

14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今虜冰合未來,交口談清野之效;裸享偶霽,動色稱格天之祥”。

15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時等所言,庶幾從宜而不失者?!?br />
16萬歷《興化府志 列傳》作“以虞部郎中致仕卒”。

17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一路生靈陟頓貧”。

18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欲閉舊河,開新葫蘆河于孟家口,滄、景、德、棣四州俱受其害”。

19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熙寧九年登第”。

20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蘭人德之。代還,主管福建轉運使文字。時建卒葉儂叛,祖奭挺身諭賊”。

21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卓全高聚眾為暴”。

22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時部臣……以不防水患劾之,貶南寧府鎮(zhèn)鎁巡檢”。

23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除進賢縣知縣”。此漏一“進”字。

24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欲即父家葬之”。

25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召對,奏言”。

26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學禁果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