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晗
在溽(rù)暑中讀《二千年間》(蒲韌著),對于我是一帖清涼散。
恰恰在戰(zhàn)爭爆發(fā)前一年和亡友張蔭麟先生計劃寫三本書,討論了多少次,也征求了許多朋友的意見。擬好了每本書的內(nèi)容和目錄,并且也寫好了大部份的草稿。戰(zhàn)事一起,蔭麟倉卒南下,稍后幾天,我也由安南入滇,全部稿件都隨北平淪陷了。
到昆明后,搜輯已發(fā)表在報章雜志上的論文十多篇,雇人抄錄。次年春蔭麟從廣東來,把這部份稿子整理出版,標為《中國史綱》。打算有一天能重回北平清華園,再發(fā)憤共同完成過去的計劃,不料蔭麟又病歿遵義!接著幾年來的不安定和意外的變化,這類太高太美的理想,連做夢都不敢想到。其實,就是大膽夢想一下,即使寫成了,還不是替禁毀書添一新名目,多替出版人找麻煩!何況,壓根兒也不會有這樣不識時務的出版家膽敢接受!在一個什么都是國定的國家。
一個美麗的夢,十年戰(zhàn)爭把它毀滅了。
夢中的第二本書就是蒲韌先生這本《二千年間》。
十年前,我們在想,為什么這個歷史古國,有過司馬遷、班固,有過司馬光、李燾、李心傳,有過劉子玄、鄭漁仲、章實齋的國度,有過幾百千種史學名著,使后人享用不盡的國度,今天的青年人,會對過去的歷史如此無知、淡漠?
理由是很多的,其中之一是學校所用的歷史教科書應負大部分責任。
我和蔭麟都是吃過教科書的苦頭的。
先進小學,小學歷史教本從神農(nóng)黃帝三代一直下來到宋元明清,一筆流水賬,滿紙人名、地名、年代和戰(zhàn)爭。五千年的史實縮在一冊或兩冊小書里,一面凹凸不平的小鏡子里。
一個七八歲到十一二歲的孩子,即使他稟賦特強,胃口好,也無論如何消化不了這一套無血肉無靈魂的骷髏(kūlóu)。
中學了,十三四歲到二十歲左右的青年,能力大一點了,給他一面中號的鏡子,依然是壞鏡子,全走脫了相貌。還是那一套,還是從五千年前說起,一朝代以后又一朝代,還是更多的人名、地名、年代和戰(zhàn)爭。份量多一些,武則天、楊貴妃及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之類全上了舞臺,當然也會有楊國忠、嚴嵩、和珅一類人物。
更細的流水賬,更壞的鏡子。
到大學了,二十多歲越發(fā)吃得消,厚厚的幾大本,依然是這一套,更大的一個分光鏡。除了歷史大事以外,還加進了這時代的文化思想咧,更新的還有社會經(jīng)濟咧,疆域表、職官表咧,之類之類。只是,一代一代都是橫切面,都是一橛一橛,正如一棵樹被硬截斷了,再也接不上氣,通史其名,不通史其實。
血多了,肉也有,可惜是行尸走肉,沒有靈魂。
當然,也不能一筆抹煞,有本把是有一個所謂靈魂在的,一個戈培爾式的陰靈!
小鏡子之后是中號,再是大號,簡筆流水賬之后是細筆,是工筆。
青年人的腦子被擠疲了,背脊也倒了,對所謂本國歷史產(chǎn)生了本能的反對感,由畏懼而厭惡而麻痹,完全不感興趣。
硬要使孩子使青年讀一本不可讀的書,記憶一大串甚至成倉成庫的名詞,這是虐待,這是苦刑。
如此,又何怪乎青年人對本國歷史無知、淡漠?
對癥的辦法是適合讀者的年齡和興趣,寫三套內(nèi)容不同,而又可以互相配合的、可讀的補充歷史讀物。
如此,則第一免得浪費讀者的精力,讀十幾年歷史還是那一套老調。第二方面多一些,不必在某一套說盡了一切,而又說不到家。第三有一個中心的看法,像一根繩子可以串攏散錢,使讀者可以充分明白歷史內(nèi)容,同時也了解歷史的發(fā)展法則。
開頭的一套以人為主,故事式的寫法,選擇每一時代的代表性的人物,例如孔子、秦始皇、唐玄奘、孫中山等人物,附帶的烘托這時代的大事。
第二套是縱剖面的,以事為主,大者如政權,如軍隊,如教育,如人民生活,小者如衣食住行,要源源本本具體說出了每一所涉及的事物的衍變、發(fā)展,是人的生活的歷史,進步的歷史。
第三套是橫剖面的,以時為主。從橫的方面去看這一時代,去看這一時代的各方面。該注意的是,這橫剖面并不依據(jù)舊的王朝起迄來劃分,而是依據(jù)歷史發(fā)展的具體階段。例如鴉片戰(zhàn)爭是一個歷史計程碑,秦始皇推翻世卿政權,建立封建專制政權又是一個明顯的界石。計程碑不是孤立的,后面有路,前面還有更長的路。
第三套只印出了第一冊。一二兩套原稿淪陷了。
十年前的理想,十年后在昆明讀到了剪伯贊先生的《中國史綱》第一冊,不但完全符合我們第三套的要求,而且更向前進了一步。也讀到了許立群先生的《中國史話》,近似我們的第一套。最近讀到了《二千年間》,完完全全是我們所設想的第二套,而且,這十年戰(zhàn)爭的一方面,摧毀了我們的計劃,另一方面卻使蒲韌先生綜結了經(jīng)驗,向前邁進了一大段,比我們十年前的夢想更成熟,更精煉,更有積極的意義。
這本書分為九章,每章分四至五節(jié)。
第一章"二千年的鳥瞰",是總論。第二章"在萬人之上的人",說政權,從皇帝、皇室到外戚宦官。第三章"一種特殊職業(yè)--做官",暢論兩千年來官僚政治、封建專制政權的兩個輪子之一。第四章是另一個輪子,武力,標題為"又一種特殊職業(yè)--當兵"。第五章"一切寄托在土地上",誰養(yǎng)皇室、養(yǎng)官僚、養(yǎng)軍隊呢?是農(nóng)民,又出谷,又出錢,又出力??墒菆蟠鹉兀渴乔陌匐y。忍受是有限度的,到了飽和點,便爆發(fā)了農(nóng)民戰(zhàn)爭,第六章的標題是"大地的撼動"。第七章"不安靜的北方邊塞",指出了歷史上的對外戰(zhàn)爭,有的是侵略的,更多的是被侵略,不論前者后者,受苦難的總是人民。當被侵略的時代,"當胡騎踏進中原的時候",第八章的內(nèi)容是兒皇帝和貳臣,是南渡君臣輕社稷,是不死的人民力量。兒皇帝出賣了民族,人民解放了自己。
最后一章是"逃不了的滅亡命運",封建專制主義統(tǒng)治內(nèi)部所包含和外面所遭遇的各方面的困難和危機,內(nèi)在的矛盾發(fā)展,決定了滅亡的命運,"歷史又一度證明了統(tǒng)治者無論用怎樣頑強的努力來守舊不變,但客觀的形勢,人民的力量終究會變掉了它"。
最后的一節(jié)是"歷史不會回頭":"歷史的車頭轟轟隆隆地前進,把舊的時代撇在后面,產(chǎn)生了新的事物,出現(xiàn)了新的情勢,提出了新的問題,向著民主化、現(xiàn)代化的前途猛進,這是誰也違拗不了的前進的主潮。一切眼光向后看,留戀舊的時代,走著倒退的路的力量,都不能不被輾碎在歷史的車輪下面。"
這是一本有血有肉有靈魂,活生生的書。
這本書在開宗明義第一章就指出了是關于中國封建專制主義時代的歷史的一本書。作者集中全力闡明這主題,分析封建專制主義的統(tǒng)治權力及機構,這種權力所憑借的經(jīng)濟基礎,農(nóng)村,和農(nóng)村中常常發(fā)生的叛亂和騷動,以及異族入犯和侵占的現(xiàn)象。
時代是從秦到清末的兩千一百年。歷史上封建專制主義的時代。
這本書沒有足夠的篇幅可以談關于文化思想上的問題,關于工業(yè)的發(fā)展也沒有專門談到。
沒有求全,因為像過去那種包羅萬象的書本只是一間雜貨鋪。
沒有往上滾雪球,雖然愈往上可寫的就愈多。也沒有往下拉,因為下一時代,我們這一時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時代。過去的統(tǒng)治者是單純的道地的地主,而今天,不止是地主,還有地主鍍金的買辦和純粹來路貨的外國大亨。地主,買辦,同時又是官僚,加上外來的統(tǒng)治力,造成今日中國的新災難,這和過去兩千年間是有其截然不同的意義的。
也沒有瑣碎的考證,因為這本書是敘述的書,是采取已定的論證而綜合敘述的書。正如蜜蜂釀蜜,是經(jīng)過消化的,融會貫通,所以可讀,也所以不可不讀。
從"無"的方面說,除偶一引用的例證以外,這本書幾乎做到了和舊式的教本恰好相反的一個地步,第一人名極少,第二地名極少,第三年號等專名更少。因為本書的主體是二千年來的人民,二千年來統(tǒng)治人民的政權,二千年來人民所受的苦難,是從人民的立場來了解歷史,而不是從少數(shù)統(tǒng)治者的事跡來曲解歷史的。
從"有"的方面來說,作者的敘述是主體的,不是平面的。例如他著重指出二千多年中,雖然一直維持著專制政體,不過在各個朝代,君主專制的程度是有強弱的。由弱趨強的過程,是官僚和軍隊兩個系統(tǒng)的形成和加強。其次作者引用宋神宗和文彥博的問答,文彥博提醒他的主子,是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不是和老百姓一起治天下。士大夫是靠剝削老百姓生活的,兩個敵對的階層,而皇帝本身又是大地主,是士大夫集團利益的代表人,由此可以明白封建專制主義的經(jīng)濟基礎,可以明白兩千年間多少次和人民有點點利益的新政,為什么不能推行的原因,可以明白為什么農(nóng)民變亂無代無之的原由,也可以明白貪污政治的根源。
地主勢力統(tǒng)治全國,其具體的表現(xiàn),就是皇帝個人的專制獨裁。那末,今天呢?
作者也指出了沒有一個朝代不勸忠教孝,愈是滿嘴仁義的大地主代表,如隋煬帝是殺父的兇手,卻建立了"孝為天經(jīng)"的天經(jīng)宮;有名的仁君唐太宗,不但逼父,而且殺兄殺弟亂倫。除開這些偽君子以外,兩千年來的皇帝大半是在精神上不健全、在智力上低能的人。兩千年來的人民,就被這樣的人--倫理道德墮落到極點的模范--所統(tǒng)治!
在論官僚政治的時候,作者也清楚地指出秦之統(tǒng)一,是官僚政治的始露頭角,代替了分權的世卿政治。不過要一直到唐代,官僚政治才達到成熟的階段??墒枪倭烹m然大部出身于布衣,卻并不代表最下層的勞動人民,而且,平民一入仕途,就立刻變質,成為地主,成為官僚了。和"平民政治"、"民主政治"完完全全不相干,勉強的說也只能說是"官主政治"!
軍隊和官僚,兩支封建專制主義的支柱,君權由上面擴張加強,皇朝憑之而建立、持續(xù)。同樣,軍隊和官僚的膨脹也招致了君權的衰弱,皇朝的崩潰,矛盾的發(fā)展,構成了過去的歷史。
這樣一種看法,是別的先出的書本所無的。而在這本書中卻以一貫的看法來剝膚理肌,清洗出被涂抹被歪曲的歷史真相。
讀了這本書,雖然它盡情暴露了歷史上的黑暗面,卻不會使人悲觀。固然它并沒鼓勵人盲目樂觀。它指出從世卿政治到官僚政治,從歷史的觀點說是前進了一步。從職業(yè)軍隊到人民的軍隊又大大邁進了一步。這種種進步顯示了我們的歷史并非春水,在新的經(jīng)濟基礎的社會變革中,大地的撼動是會改變歷史、會得創(chuàng)造歷史的。
作者從歷史的研究對民族前途具有信心。
讀者從這本書的體會,也加強了前進的信心。
這本書把現(xiàn)實和歷史聯(lián)系,從歷史來說明現(xiàn)實,也從現(xiàn)實去明白歷史。
一本活的史書,經(jīng)過精密的消毒手術,健全而進步的史書。
在溽暑中,我愿意揮汗向讀者介紹、推薦這一本可讀的書。
八月十二日
在溽(rù)暑中讀《二千年間》(蒲韌著),對于我是一帖清涼散。
恰恰在戰(zhàn)爭爆發(fā)前一年和亡友張蔭麟先生計劃寫三本書,討論了多少次,也征求了許多朋友的意見。擬好了每本書的內(nèi)容和目錄,并且也寫好了大部份的草稿。戰(zhàn)事一起,蔭麟倉卒南下,稍后幾天,我也由安南入滇,全部稿件都隨北平淪陷了。
到昆明后,搜輯已發(fā)表在報章雜志上的論文十多篇,雇人抄錄。次年春蔭麟從廣東來,把這部份稿子整理出版,標為《中國史綱》。打算有一天能重回北平清華園,再發(fā)憤共同完成過去的計劃,不料蔭麟又病歿遵義!接著幾年來的不安定和意外的變化,這類太高太美的理想,連做夢都不敢想到。其實,就是大膽夢想一下,即使寫成了,還不是替禁毀書添一新名目,多替出版人找麻煩!何況,壓根兒也不會有這樣不識時務的出版家膽敢接受!在一個什么都是國定的國家。
一個美麗的夢,十年戰(zhàn)爭把它毀滅了。
夢中的第二本書就是蒲韌先生這本《二千年間》。
十年前,我們在想,為什么這個歷史古國,有過司馬遷、班固,有過司馬光、李燾、李心傳,有過劉子玄、鄭漁仲、章實齋的國度,有過幾百千種史學名著,使后人享用不盡的國度,今天的青年人,會對過去的歷史如此無知、淡漠?
理由是很多的,其中之一是學校所用的歷史教科書應負大部分責任。
我和蔭麟都是吃過教科書的苦頭的。
先進小學,小學歷史教本從神農(nóng)黃帝三代一直下來到宋元明清,一筆流水賬,滿紙人名、地名、年代和戰(zhàn)爭。五千年的史實縮在一冊或兩冊小書里,一面凹凸不平的小鏡子里。
一個七八歲到十一二歲的孩子,即使他稟賦特強,胃口好,也無論如何消化不了這一套無血肉無靈魂的骷髏(kūlóu)。
中學了,十三四歲到二十歲左右的青年,能力大一點了,給他一面中號的鏡子,依然是壞鏡子,全走脫了相貌。還是那一套,還是從五千年前說起,一朝代以后又一朝代,還是更多的人名、地名、年代和戰(zhàn)爭。份量多一些,武則天、楊貴妃及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之類全上了舞臺,當然也會有楊國忠、嚴嵩、和珅一類人物。
更細的流水賬,更壞的鏡子。
到大學了,二十多歲越發(fā)吃得消,厚厚的幾大本,依然是這一套,更大的一個分光鏡。除了歷史大事以外,還加進了這時代的文化思想咧,更新的還有社會經(jīng)濟咧,疆域表、職官表咧,之類之類。只是,一代一代都是橫切面,都是一橛一橛,正如一棵樹被硬截斷了,再也接不上氣,通史其名,不通史其實。
血多了,肉也有,可惜是行尸走肉,沒有靈魂。
當然,也不能一筆抹煞,有本把是有一個所謂靈魂在的,一個戈培爾式的陰靈!
小鏡子之后是中號,再是大號,簡筆流水賬之后是細筆,是工筆。
青年人的腦子被擠疲了,背脊也倒了,對所謂本國歷史產(chǎn)生了本能的反對感,由畏懼而厭惡而麻痹,完全不感興趣。
硬要使孩子使青年讀一本不可讀的書,記憶一大串甚至成倉成庫的名詞,這是虐待,這是苦刑。
如此,又何怪乎青年人對本國歷史無知、淡漠?
對癥的辦法是適合讀者的年齡和興趣,寫三套內(nèi)容不同,而又可以互相配合的、可讀的補充歷史讀物。
如此,則第一免得浪費讀者的精力,讀十幾年歷史還是那一套老調。第二方面多一些,不必在某一套說盡了一切,而又說不到家。第三有一個中心的看法,像一根繩子可以串攏散錢,使讀者可以充分明白歷史內(nèi)容,同時也了解歷史的發(fā)展法則。
開頭的一套以人為主,故事式的寫法,選擇每一時代的代表性的人物,例如孔子、秦始皇、唐玄奘、孫中山等人物,附帶的烘托這時代的大事。
第二套是縱剖面的,以事為主,大者如政權,如軍隊,如教育,如人民生活,小者如衣食住行,要源源本本具體說出了每一所涉及的事物的衍變、發(fā)展,是人的生活的歷史,進步的歷史。
第三套是橫剖面的,以時為主。從橫的方面去看這一時代,去看這一時代的各方面。該注意的是,這橫剖面并不依據(jù)舊的王朝起迄來劃分,而是依據(jù)歷史發(fā)展的具體階段。例如鴉片戰(zhàn)爭是一個歷史計程碑,秦始皇推翻世卿政權,建立封建專制政權又是一個明顯的界石。計程碑不是孤立的,后面有路,前面還有更長的路。
第三套只印出了第一冊。一二兩套原稿淪陷了。
十年前的理想,十年后在昆明讀到了剪伯贊先生的《中國史綱》第一冊,不但完全符合我們第三套的要求,而且更向前進了一步。也讀到了許立群先生的《中國史話》,近似我們的第一套。最近讀到了《二千年間》,完完全全是我們所設想的第二套,而且,這十年戰(zhàn)爭的一方面,摧毀了我們的計劃,另一方面卻使蒲韌先生綜結了經(jīng)驗,向前邁進了一大段,比我們十年前的夢想更成熟,更精煉,更有積極的意義。
這本書分為九章,每章分四至五節(jié)。
第一章"二千年的鳥瞰",是總論。第二章"在萬人之上的人",說政權,從皇帝、皇室到外戚宦官。第三章"一種特殊職業(yè)--做官",暢論兩千年來官僚政治、封建專制政權的兩個輪子之一。第四章是另一個輪子,武力,標題為"又一種特殊職業(yè)--當兵"。第五章"一切寄托在土地上",誰養(yǎng)皇室、養(yǎng)官僚、養(yǎng)軍隊呢?是農(nóng)民,又出谷,又出錢,又出力??墒菆蟠鹉兀渴乔陌匐y。忍受是有限度的,到了飽和點,便爆發(fā)了農(nóng)民戰(zhàn)爭,第六章的標題是"大地的撼動"。第七章"不安靜的北方邊塞",指出了歷史上的對外戰(zhàn)爭,有的是侵略的,更多的是被侵略,不論前者后者,受苦難的總是人民。當被侵略的時代,"當胡騎踏進中原的時候",第八章的內(nèi)容是兒皇帝和貳臣,是南渡君臣輕社稷,是不死的人民力量。兒皇帝出賣了民族,人民解放了自己。
最后一章是"逃不了的滅亡命運",封建專制主義統(tǒng)治內(nèi)部所包含和外面所遭遇的各方面的困難和危機,內(nèi)在的矛盾發(fā)展,決定了滅亡的命運,"歷史又一度證明了統(tǒng)治者無論用怎樣頑強的努力來守舊不變,但客觀的形勢,人民的力量終究會變掉了它"。
最后的一節(jié)是"歷史不會回頭":"歷史的車頭轟轟隆隆地前進,把舊的時代撇在后面,產(chǎn)生了新的事物,出現(xiàn)了新的情勢,提出了新的問題,向著民主化、現(xiàn)代化的前途猛進,這是誰也違拗不了的前進的主潮。一切眼光向后看,留戀舊的時代,走著倒退的路的力量,都不能不被輾碎在歷史的車輪下面。"
這是一本有血有肉有靈魂,活生生的書。
這本書在開宗明義第一章就指出了是關于中國封建專制主義時代的歷史的一本書。作者集中全力闡明這主題,分析封建專制主義的統(tǒng)治權力及機構,這種權力所憑借的經(jīng)濟基礎,農(nóng)村,和農(nóng)村中常常發(fā)生的叛亂和騷動,以及異族入犯和侵占的現(xiàn)象。
時代是從秦到清末的兩千一百年。歷史上封建專制主義的時代。
這本書沒有足夠的篇幅可以談關于文化思想上的問題,關于工業(yè)的發(fā)展也沒有專門談到。
沒有求全,因為像過去那種包羅萬象的書本只是一間雜貨鋪。
沒有往上滾雪球,雖然愈往上可寫的就愈多。也沒有往下拉,因為下一時代,我們這一時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時代。過去的統(tǒng)治者是單純的道地的地主,而今天,不止是地主,還有地主鍍金的買辦和純粹來路貨的外國大亨。地主,買辦,同時又是官僚,加上外來的統(tǒng)治力,造成今日中國的新災難,這和過去兩千年間是有其截然不同的意義的。
也沒有瑣碎的考證,因為這本書是敘述的書,是采取已定的論證而綜合敘述的書。正如蜜蜂釀蜜,是經(jīng)過消化的,融會貫通,所以可讀,也所以不可不讀。
從"無"的方面說,除偶一引用的例證以外,這本書幾乎做到了和舊式的教本恰好相反的一個地步,第一人名極少,第二地名極少,第三年號等專名更少。因為本書的主體是二千年來的人民,二千年來統(tǒng)治人民的政權,二千年來人民所受的苦難,是從人民的立場來了解歷史,而不是從少數(shù)統(tǒng)治者的事跡來曲解歷史的。
從"有"的方面來說,作者的敘述是主體的,不是平面的。例如他著重指出二千多年中,雖然一直維持著專制政體,不過在各個朝代,君主專制的程度是有強弱的。由弱趨強的過程,是官僚和軍隊兩個系統(tǒng)的形成和加強。其次作者引用宋神宗和文彥博的問答,文彥博提醒他的主子,是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不是和老百姓一起治天下。士大夫是靠剝削老百姓生活的,兩個敵對的階層,而皇帝本身又是大地主,是士大夫集團利益的代表人,由此可以明白封建專制主義的經(jīng)濟基礎,可以明白兩千年間多少次和人民有點點利益的新政,為什么不能推行的原因,可以明白為什么農(nóng)民變亂無代無之的原由,也可以明白貪污政治的根源。
地主勢力統(tǒng)治全國,其具體的表現(xiàn),就是皇帝個人的專制獨裁。那末,今天呢?
作者也指出了沒有一個朝代不勸忠教孝,愈是滿嘴仁義的大地主代表,如隋煬帝是殺父的兇手,卻建立了"孝為天經(jīng)"的天經(jīng)宮;有名的仁君唐太宗,不但逼父,而且殺兄殺弟亂倫。除開這些偽君子以外,兩千年來的皇帝大半是在精神上不健全、在智力上低能的人。兩千年來的人民,就被這樣的人--倫理道德墮落到極點的模范--所統(tǒng)治!
在論官僚政治的時候,作者也清楚地指出秦之統(tǒng)一,是官僚政治的始露頭角,代替了分權的世卿政治。不過要一直到唐代,官僚政治才達到成熟的階段??墒枪倭烹m然大部出身于布衣,卻并不代表最下層的勞動人民,而且,平民一入仕途,就立刻變質,成為地主,成為官僚了。和"平民政治"、"民主政治"完完全全不相干,勉強的說也只能說是"官主政治"!
軍隊和官僚,兩支封建專制主義的支柱,君權由上面擴張加強,皇朝憑之而建立、持續(xù)。同樣,軍隊和官僚的膨脹也招致了君權的衰弱,皇朝的崩潰,矛盾的發(fā)展,構成了過去的歷史。
這樣一種看法,是別的先出的書本所無的。而在這本書中卻以一貫的看法來剝膚理肌,清洗出被涂抹被歪曲的歷史真相。
讀了這本書,雖然它盡情暴露了歷史上的黑暗面,卻不會使人悲觀。固然它并沒鼓勵人盲目樂觀。它指出從世卿政治到官僚政治,從歷史的觀點說是前進了一步。從職業(yè)軍隊到人民的軍隊又大大邁進了一步。這種種進步顯示了我們的歷史并非春水,在新的經(jīng)濟基礎的社會變革中,大地的撼動是會改變歷史、會得創(chuàng)造歷史的。
作者從歷史的研究對民族前途具有信心。
讀者從這本書的體會,也加強了前進的信心。
這本書把現(xiàn)實和歷史聯(lián)系,從歷史來說明現(xiàn)實,也從現(xiàn)實去明白歷史。
一本活的史書,經(jīng)過精密的消毒手術,健全而進步的史書。
在溽暑中,我愿意揮汗向讀者介紹、推薦這一本可讀的書。
八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