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自量力的寧王朱宸濠

大明朝的另類歷史 作者:梅毅


  早在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大太監(jiān)劉瑾就在收受寧王朱宸濠重寶之后,矯詔恢復這位王爺在江西一帶的屯田護衛(wèi),使之擁有了自己的一支武裝。

  寧王一系是皇室近親,第一代寧王朱權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太祖諸子中,“燕王善謀(朱棣),寧王善戰(zhàn)(朱權)”,兩個人都不是省油的燈,但寧王本來的封地在喜封口以外的大寧,朱棣起兵篡奪時,設計挾制了這位十七弟。稱帝后,朱棣便把這位善戰(zhàn)的弟弟改封于江西,讓他遠離邊陲,無法再發(fā)展。同時,朱棣對藩王進行了嚴格的限制,特別嚴禁他們擁有武裝力量,以免他們有樣學樣,仿效自己昔日之舉重新上演“靖難”篡奪大戲。天順年間,當時的寧王多有不法之事,連護衛(wèi)親軍也被削奪,改為南昌左衛(wèi)。

  由于劉瑾收賄后“通融”,寧王朱宸濠得以把南昌左衛(wèi)軍又變回為自己王府的護衛(wèi)軍,終于得到一只象樣的武裝。高興沒多久,三年后,劉瑾倒臺使他所有昔日作為皆被逆轉,兵部又把寧王護衛(wèi)改為南昌左衛(wèi)。如此倒騰,寧王朱宸濠異心更熾。轉年,他就把其生母葬于西山的青嵐,這是一塊所謂的“龍興”風水寶地,明廷曾嚴令禁止在此建墳。

  古人迷信,寧王自不例外。有算卦先生李日芳常講南昌城東南有天子氣,于是寧王在當地建“陽春書院”,實際是把這地方當“離宮”,以應“天子氣”。又有術士李自然為騙錢,三番五次說天降神諭,寧王有“天子”命。這些“鼓勵”和“上天”轉達的暗示,都使得寧王朱宸濠摩拳擦掌,非要整出個名堂來不可。

  大臣陸完任江西按察司時,巡撫地方,寧王日夜延其至王宮,好吃好喝大元寶,奉承說:“陸先生他日必為京中公卿大臣!”陸完心中暗喜。宣德九年,陸完果然被召回北京任兵部尚書,投桃報李,替寧王找關系打通關節(jié),通過錢寧的努力,終于又重新?lián)碛辛恕白o衛(wèi)屯田”的權力,為日后起事奠定豐厚的人員組織基礎。

  不過,寧王非是那種城府極深的巨滑之人,離“天子”之位還一萬八千里,他就開始自稱“國主”,以護衛(wèi)為“侍衛(wèi)”,把王爺令旨改稱“圣旨”,給時人留下諸多把柄。同時,他派手下人在江西招募大盜楊清等百余人入王府為自己效力,號稱“把勢”。鄱陽湖上打家劫舍為生的賊頭楊子喬聽聞此事,也立刻積極投靠寧王,在水面陸地肆行劫掠,幫助寧王訓練手下。打仗干活的人有了,舉人劉養(yǎng)正這種“文膽”也被招入王府。劉舉人通曉古今,見寧王當日,就大講特講昔日宋太祖“陳橋兵變”之事。寧王朱宸濠大喜,自認為劉舉人很懂事,以宋太祖喻已,將在世間“拔亂反正”。

  宣德十年(1515年),感覺超好的寧王一日因江西都指揮戴宣因事惹怒他,他竟然擅自命手下人用大棍把戴宣當場擊死。這事可鬧大了,明朝的王爺再牛逼,也不能擅自殺掉朝廷委派的地方官員,時任江西按察司副使的胡世寧馬上奏了他一本,“(朱)宸濠頗懼,委過近屬以自解”。畢竟朝中有錢寧等人幫襯,寧王本人不僅沒事,他還反誣胡世寧“離間皇親”,使得當時已升任福建按察使的胡世寧被逮入錦衣獄,拷掠幾死。

  由于明武宗荒淫,一直沒有兒子,寧王聞之心動,便準備無數銀金財寶送與北京的錢寧等人,希望自己的長子能入京到太廟進香,實際上是想勸使武宗皇帝立自己兒子為皇儲。廷議上,大臣多有反對,明武宗自己也沒拿這事當事,不了了之。

  朱宸濠諸多異常,一般人不敢明說,但巡撫江西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孫燧與巡撫南贛等地的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王守仁早就心中有數。特別是孫燧,由于他本人就駐派南昌,深知大變將作,就均征賦,飭戒備,實倉儲,散鹽利,漸次削除不利于朝廷的賦稅,偵逮奸黨送獄,以削剪寧王的羽翼。雖如此,有胡世寧前車之鑒,孫燧只能暗中行事,不敢明奏朝廷寧王要造反。

  到了宣德十二年(1517年),寧王府中的官員都有幾個人上奏朱宸濠不法之事。又是通過京中的錢寧,寧王把這些人發(fā)配的發(fā)配,下獄的下獄,并因懷疑屬官周儀告密,指使賊人屠滅周儀家,殺六十多人。

  朱宸濠加緊了造反前的物質準備工作,招募巨盜數百人,四處劫掠軍民財貨物資,收買皮帳,制作皮甲,私制刀槍,趕制佛郎機(火銃)等火器,“日夜造作不息”。為了能有廣泛支撐,他派人秘密聯(lián)絡漳州、汀州以及南贛一帶的少數民族,約好起事時群起響應。這年年底,太監(jiān)畢貞被朝廷派來監(jiān)撫,此人乃錢寧一伙,到江西后與寧王臭味相投,附之為逆。寧王以進貢方物為名,派出多人馳往京城,沿途設置健步快馬,限十二日把京中之事報知自己,偵伺京城動靜。

  江西巡撫孫燧日夜憂心寧王突然造反,便以防盜為名在進賢、南康、瑞州等地修建新城,并在九江兵家重地增設防備,各設通判官,以備蒼猝。為避免寧王起兵時搶劫南昌武庫,孫燧又以討賊為名,把衛(wèi)城兵庫內的武器皆調派到外地,他笑對手下人講:“寧王造反,即使我滅不了他,他也會因為我現(xiàn)在的安排而最終為朝廷所滅?!庇捎趯O燧率兵捕盜甚急,寧王手下的巨盜不少人被殺或落網,急得這位王爺忙找到“老關系”陸完,讓他串通錢寧等人想辦法,把孫燧調走。

  孫燧見情況緊急,數次上奏朝廷,大概有七次之多,均急報寧王逆行加速,但送書人皆于中途被害。由于寧王本人是明廷皇親近宗,孫燧不敢先下手為強。

  寧王一伙人本來還有耐心,準備等明武宗哪天出游時摔死或在豹房玩樂時被虎豹咬死后再趁機舉事。但是,北京方面,太監(jiān)張忠、江彬等人與錢寧爭權,又都知道寧王與錢寧私下不法勾結的事情,就想趁揭露寧王逆謀之事把錢寧搞下去。東廠太監(jiān)張銳、大學士楊廷和先前曾收受寧王大筆金寶,但得知這位王爺實有反心,怕日后事發(fā)牽連自己,也落井下石,一起進奏朱宸濠“包藏禍心,招納亡命,反形已具”。

  明武宗見這么多人如此說,立刻派太監(jiān)賴義及駙馬崔元等人攜帶敕書往南昌,警告朱宸濠,并削其護衛(wèi)。

  由此,寧王朱宸濠只得提前造反。

  宣德十四年陰歷六月十三日,朱宸濠生日。他正在王府大擺酒宴,款待來賀生日的鎮(zhèn)撫三司官員。席間,寧王預設的京中密探飛報,朝廷已經派人來責罪,并要削除護衛(wèi)。寧王大驚,忙招劉養(yǎng)正等人密議。

  劉養(yǎng)正首先建議:“明早鎮(zhèn)撫三司官員必定依禮節(jié)來入謝,可趁此機會盡擒眾官,殺掉不與我們同心的人,然后發(fā)兵起事!”

  到了這個地步,也沒有再好的辦法,否則只能坐以待擒。于是,寧王等人連夜布置,召集平素豢養(yǎng)的賊盜吳十三等人,讓他們在廳堂左右設下伏兵。

  轉天一大早,眾官來拜謝昨日的生日宴請。剛剛起身,突然從外闖進數百帶刀兵士,把官員們團團包圍。

  眾人愕然間,寧王起身高聲宣布:“正德(指武宗)乃孝宗皇帝從民間撿來的孩子,太后有密旨,令我入朝監(jiān)國,汝等知之乎?”

  遼撫孫燧未料到事起如此蒼猝,但事至此時,他知道這位王爺是真要造反了,他獨前喝斥:“太后密旨安在?”

  寧王一楞,他沒想到孫燧會這樣質問他。呆了片刻,他揚脖高喝:“不必多言,我今欲往南京,你保駕否?”

  孫燧嗔目大罵:“天無二日,臣無二君,有太祖法制在,你是什么東西!”

  寧王朱宸濠大怒,立叱衛(wèi)士把孫巡撫捆綁。

  按察司副使許逵大呼:“孫都御史,乃國家大臣,汝等反賊,真敢擅殺大臣嗎!”同時,他扭頭頓足對孫燧說:“我早就勸君先下手,你不聽,今受制于人,后悔無及!”

  寧王派兵士擁上,把許逵也綁了,問他是否跟從自己起事。許逵大罵:“狗賊,我惟有赤心報國,怎肯從爾等為逆!”并大喝:“今日賊殺我,明日朝廷必殺爾等逆賊!”

  于是,孫燧、許逵二人,皆被寧王遣人押往南昌惠民門外斬首。二人臨刑不屈,破口大罵。城中人民聞之,無不流淚嘆息。

  一不作,二不休。寧王命人把眾官中與自己素不相偕的十多人關入大獄。

  在劉養(yǎng)正策劃下,寧王挾持了南昌當地退休的前侍郎李士寶,劫持鎮(zhèn)撫三司一些官員,“稱咨府部,傳檄遠近,革正德年號,指斥乘輿(皇帝)。”從當時理論上講,寧王造反的口實還真不少,可以稱是“清君側”,可以稱是“逐昏君”,但他本人就是大惡之人,所以號召力就不強。

  啥事未成,寧王就委任李士寶為左丞相,劉養(yǎng)正為右丞相,派幾個賊頭順流奪船,四處收兵。開始時候,叛軍還挺順利,南康、九江俱被攻陷,當地守官守將逃走。

  最早聲討寧王罪惡的,是當時正提督南贛軍務的王守仁。而他這次所以能幸免于南昌之難未與孫燧、許逵等人一起被殺,還是因為當時的兵部尚書王瓊有遠見。王瓊知道寧王早晚要反,恰值福州有三衛(wèi)軍人小規(guī)模叛亂,他就把王守仁暫時派往福州處置此事。王瓊對手下講:“福州軍人亂,本是小事,不足煩王守仁如此大才之人去平定。但他可以借此掌握一軍,又有敕書在手,以待他變(指寧王隨時可能的造反)。”

  結果,王守仁果然因外出,未被寧王在南昌宴會時逮住。

  寧王六月二十四日正式造反,六月十五日王守仁在豐城知道消息,立即往江西回趕。臨江知府歡喜無限,忙把他迎入城中商議對敵之策。

  王守仁雖為文臣,極曉兵法大略,他說:“宸濠若出上策,會直搗京師,出其不意,則社稷可危;若出中策,直趨南京,則大江南北一時會盡為其所據;如只據守江西省城,則出下策,可一舉擒滅之!”

  于是,他立即派人令在通往北京、南京的要害處設置疑兵,又偽造朝廷早就派兵嚴備的假公文,故意讓寧王的手下人拾到,造成各處皆有準備的假象。寧王朱宸濠中計,沒敢立即出兵擊襲。由此,就給了王守仁非常多的調動和喘息時間。

  王守仁與吉安知府伍文定會兵后,商議道:“兵家之道,急沖其鋒,攻其有備,皆非上計。我們現(xiàn)在假裝在各個城府自守不出,寧王不久就會集大兵自南昌出發(fā),到那時,我們再尾隨躡追。依我之計,寧王兵出,我等應該立刻發(fā)兵收復省城南昌。他聞老巢被收,肯定回救,我們恰好集結兵力在他回軍途中邀擊,此乃全勝之道。”

  時在北京的兵部尚書王瓊接到王守仁飛奏寧王造反的消息,對眾宣言道:“有王守仁在,大家不用擔憂,不久當有捷報。”

  明廷得知寧王朱宸濠反訊后,根據江彬等人的建議,很快就逮捕了錢寧、陸完等人,下獄抄家。

  偵知江西王守仁等人據城不出,寧王朱宸濠膽子愈大,僅留數千人守南昌,他自己與劉養(yǎng)正、李士寶等人率領六萬人,號稱十萬人,出江西,“聲言直取南京,載其妃媵、世子(朱)從,總一百四十余隊,分五哨出鄱陽(湖),舟田艫蔽江而下。”

  造反大軍,先攻安慶。安慶城里,守臣守將勇武,寧王朱宸濠數日不能攻克。

  王守仁得知寧王出南昌的消息,知道一切皆在預料之中,便與伍文定在臨江樟樹鎮(zhèn)會兵。“于是知府戴德孺引兵自臨江,徐璉引兵自袁州,邢洵引兵自贛州,通判胡堯元引兵自瑞州,通判談儲等人,各以其兵至。”六月十八日,大家齊集豐城,商議如何出兵事宜。

  聽說王守仁欲攻南昌,不少人有疑意:“寧王一直謀劃造反,南昌留備必嚴,恐怕難以一日攻撥。今寧王攻安慶,日久不克,兵疲意沮,不如以大兵逼之于江中,與安慶守軍夾攻之,必敗敵人。寧王一敗,南昌不攻自破……”

  王守仁搖頭,說出自己的意見:“不然。我軍如舍南昌不攻,與寧王必定相持于江上。安慶守軍僅能自保,不可能抽兵增援我們。此時,寧王南昌守軍可以乘間斷絕我們的糧道,而南康、九江賊軍又可合勢出擊,我們腹背受敵,肯定要吃大虧。寧王集所有精銳之兵齊攻安慶,南昌防御必薄。加上我軍新集氣銳,南昌定可一攻而克。寧王聞我軍攻南昌,必會自安慶解圍,還兵救其老巢。待其回軍,我方已克南昌,寧王聞之必然奪氣,首尾牽制,必為我擒!”

  果然,七月二十一日,大軍齊集南昌城下,王守仁下達死命令:“一鼓附城,二鼓登城,三鼓不登者誅,四鼓不登者斬其隊將!”于是,號令一下,士兵蟻附秉城。城上雖設守御,皆聞風倒戈,城門多有不閉者,打兵遂入。

  南昌如此堅城,由于寧王暴虐,人民不附,守將怯懦,幾乎沒怎么招集,就被王守仁大軍攻陷。入城后,王守仁安撫士民,籍封府庫,城中遂安。

  當時的朱宸濠正因安慶久攻不下而著急上火,親自督兵填濠塹,豎云梯,期在必克。聽聞王守仁帥兵攻南昌,寧王大恐。李士寶等人多謀,勸寧王舍安慶不攻,徑攻南京。如果登帝位,自然占據了名義上的優(yōu)勢,可使江西等地自服。寧王短視小人,惦記老窩的金銀財寶,沒有聽從李士寶建議,馬上要回援南昌。他從安慶撤圍,立刻派二萬精兵先發(fā),他自率四萬軍隨后繼之。

  聽聞寧王朱宸濠大軍還攻江西,明軍內部有人建議:“寧王兵盛,憑其憤怒,乘眾而來。我方援軍未集,勢不能支,不如堅壁自守,以待四方之援?!?br />
  王守仁自有其獨特見解?!皩幫醣﹄m強,但以威劫眾,所至焚掠,不得民心。雖兵馬勢眾,但寧王部伍從未遇旗鼓相當之軍與之相戰(zhàn)。其部將本來想待其稱帝以取富貴,今其進取不能,巢穴又失,沮喪退歸,眾心已離。我軍以銳卒乘勝擊之,彼將不戰(zhàn)自潰!”

  果不其然,七月二十三日,王守仁率諸將在樵舍迎擊寧王朱宸濠叛軍,敗其前鋒。轉天,黃家渡一戰(zhàn),又大敗叛軍,“追奔十余里,擒斬二十余級,溺水死者萬計。賊氣大沮,退保八字腦?!?br />
  至此,寧王的先遣軍,已經完全被消滅。

  寧王本人乘舟夜泊,泊地名為“黃石磯”。他問從人當地何名,南人“黃”、“王”二音不分,對曰“黃石磯”,寧王聽成“王失機”,大怒,立身揮劍,把答話人腦袋砍掉。叛軍見兵敗,軍心已經潰散,逃兵日多。

  事已至此,硬著頭皮也要死撐到底。寧王朱宸濠大賞將士,獎當先者千金,受傷者五百金,并招南康、九江賊兵前來江合,并力合戰(zhàn)。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叛軍拼死前沖,殺掉官軍數百人,戰(zhàn)陣不穩(wěn)。吉安知府伍文定雖是文臣,提劍監(jiān)軍,急斬先退者數人以徇。他身先士卒,站立炮銃之間,大火焚其須髯,伍文定堅守不動。見伍知府如此,眾軍勇氣倍增,殊死抵拒,兵勢復振。

  明軍銃炮齊發(fā),寧王朱宸濠所乘指揮大舟也挨炮著火,賊眾大潰。不得已,寧王率殘兵退保樵舍,聯(lián)舟為方陣,準備做垂死掙扎。

  正當賊王賊將為如何處理敗將爭執(zhí)不下之時,官軍已經發(fā)動火攻,大軍四集,爭相進擊,賊軍終于四散而逃,大勢去矣。

  時至此刻,寧王朱宸濠萬念俱灰,與嬪妃泣別,成百絕色佳人知道造反被抓沒什么好結果,皆赴水自殺。至于寧王本人、其世子,以及李士寶、劉養(yǎng)正等數百賊頭,皆被生俘。此戰(zhàn),叛軍溺水淹死的就有三萬多,“棄其衣甲器仗財物,與浮尸積聚,橫亙若洲?!彼蠎?zhàn)場真是“壯觀”得很。

  官軍把朱宸濠一行人押上囚車返南昌,軍民聚觀,歡呼之聲震動天地。

  入城后,王守仁閱視俘虜,寧王老著臉還哀呼:“王先生,我欲盡削護衛(wèi),還能當個庶民老百姓嗎?”

  王守仁心中冷笑,臉上不動聲色,回答道:“自有國法處置你?!?br />
  這邊寧王已被活捉,京城內的明武宗高興得心急火燎,借“親征”之名南巡,以盡游玩之樂。

  大軍剛行至良鄉(xiāng),王守仁捷報已至,并表示要獻俘闕下。明武宗連發(fā)數檄止之,如果寧王被送來北京,他就不能“南巡”游樂了。

  陰歷九月間,明武宗至南京,王守仁又欲到南京獻俘,仍不被允。江彬、張忠等人深知皇上愛玩的心性,想讓王守仁把寧王一行人放歸鄱陽湖,以使明武宗能親自率軍與其“交戰(zhàn)”,而后再奏凱論功。

  王守仁不得已,連夜過玉山,押解寧王一行叛將取道浙江以進。這時候,大太監(jiān)張永在杭州正等著王守仁,準備讓他縱俘鄱陽湖,以使皇帝能親自“打獵”。

  王守仁見張永,苦求道:“江西之民,久受寧王荼毒,今經大亂,又繼以旱災,加之供京軍糧餉,困苦已極。如再有苦壓,一定會嘯聚山谷為亂。如果此時放寧王入湖,兵連禍結,何時有個結局?。 ?br />
  張永即是昔日誅除劉瑾的首謀太監(jiān)。聽王守仁一席話,也深以為然,緩言道:“我此行杭州,因為群?。ㄖ附虻溶娙耍┰诰齻?,不得已侯你于此,非為掩功而來。但皇上之意可順不可逆,群小若乘其怒激之,大事不好?!?br />
  王守仁聽此言,稍稍心定,便把寧王一行賊人轉交張永,連夜返回江西。老王學乖,再上奏疏,稱“奉威武大將軍方略討平叛亂”,即把大功歸于武宗皇帝及其左右。

  張永回南京后,見武宗皇帝,極言王守仁忠臣,良可信賴。本來,江彬等人事先已經在武宗皇帝前進讒言,講王守仁本來依附寧王朱宸濠,后來見其不能成功,才反手一擊擊擒寧王。經張永大公公一番釋疑解惑,武宗皇帝終于相信王守仁是“好人”。于是,他下詔命王守仁巡撫江西,并擢升吉安知府伍文定為江西按察司使。

  年底,寧王一行俘囚檻車至南京。武宗皇帝想自以為功,就與江彬等諸近侍戎服騎馬,大列隊伍,出城數十里,列俘于前,作凱旋狀。

  寧王朱宸濠被囚一年后,正德十五年(1520年)年底才被賜死,并被焚尸揚灰。寧王之亂,終于塵埃落定。

  王守仁方面,平寧王之亂,立下如此殊勛,但終武宗之世一直未敘功。明世宗入統(tǒng),很想招王守仁入朝,并下詔封其為“新建伯”。但是,王守仁與兵部尚書王瓊關系好,閣臣楊廷和與王瓊不睦,不少大臣嫉妒王守仁功勞,皆以“國哀未畢,不宜舉宴行賞”為名,阻止他入京。雖然稍后任命他“南京兵部尚書”這樣一個虛銜,“然不予鐵券,歲祿亦不給。”憂恨之下,王守仁拒不上任,病辭歸家。未幾,其父病死,因丁父憂,他只能閑居于鄉(xiāng),郁郁數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