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戰(zhàn)之一:真定之役

大明朝的另類歷史 作者:梅毅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9月,明朝長興侯耿炳文等人率三十萬大軍進駐真定,徐兵率兵十萬駐河間,潘忠率數(shù)萬軍駐莫州,楊松率九千精兵為先鋒進扎雄縣,準備與潘忠會軍攻打燕軍。由此,明、燕兩軍的第一次大戰(zhàn):真定大戰(zhàn)揭開序幕。

  燕將張玉驍勇有謀,先行化裝對耿炳文明軍進行了一番實地偵察,回答后向燕王朱棣報告:“耿炳文所率明軍毫無紀律,自恃人多,雜亂布營。潘忠、楊松扼我軍南路,應該先吃掉這兩個人的部隊?!敝扉β勓源髳偅H自率兵至涿州。

  他在婁桑稍作修整后,引軍急渡白溝河。上岸后,他對諸將說:“今夜是中秋佳節(jié),明軍不知我軍已至,必會飲酒作樂,乘他們不備,我們必破敵軍!”

  半夜,燕軍靜悄悄趕至雄縣城下,緣城而上。城內明軍絲毫沒有準備,酒酣剛剛入睡,忽聞刀槍吶喊之聲,個個驚起。畢竟這些明軍是先鋒兵,只是思想麻痹,戰(zhàn)斗力意志力并不弱,紛紛死戰(zhàn),但最終因槍械刀器不及操持,不敵武裝到牙齒的燕兵。結果,楊松與其九千明兵全部戰(zhàn)死,其上好駿馬八千多匹也全為燕軍所獲。

  朱棣并未在雄縣城內大擺慶功宴。他預料到在莫州駐軍的明將潘忠知道雄縣有事必會提兵趕來增援,急命將領率千余人渡月樣橋,在水中埋伏。諸將問因由,朱棣講:“潘忠想不到雄縣城這么容易被我攻陷,我們半路埋伏截擊,必能活捉此將?!?br />
  潘忠聞先鋒兵受到進攻,果然率軍望雄縣殺來。剛過月樣橋,忽然望見對面遠處燕軍迎面沖來。正驚愕間,路旁火炮大作,從橋下水中亂竄出渾身是水的燕軍,舉刀朝明軍亂剁。

  潘忠想后撤,月樣橋已被燕軍所據(jù),進退失據(jù),明軍掉落橋下溺死無數(shù),潘忠本人也被燕兵生擒。

  連番勝利,朱棣自己也覺喜出望外,急詢眾將下一步該怎么辦。燕將張玉出主意:“應該直趨真定!我軍新勝氣銳,乘敵立足為穩(wěn),可一舉擊破!”眾人稱善。

  行至半路,耿炳文手下部將張保來降,告知說明軍三十萬部隊中已有十三萬先至滹沱河,分據(jù)南北兩岸。

  朱棣安撫張保,讓他回轉明營,以自己兵敗被俘、乘間逃出為借口,作為燕兵進攻時的內應。

  燕軍諸將都覺不妥,認為應該乘敵不備,忽然襲取,不應該放回張保。朱棣老謀深算,講出自己的計策:

  “明軍分據(jù)河南、北兩岸,說明他們已知道我軍正往前進,有所準備?,F(xiàn)在讓張保回答告訴我們已經(jīng)臨近,明軍必定把南岸的兵馬全部調往北岸,并力與我軍相戰(zhàn),這樣我們可一舉消滅南北兩岸十三萬明軍。如果明軍分屯南、北兩岸,我軍戰(zhàn)勝北岸明軍后,疲累喘息之際,南岸明軍忽然進攻,我們必敗無疑。而且,我們臨陣向明軍耀威,告知其雄縣、莫縣軍隊已經(jīng)被殲,他們兵將定然氣沮,可一舉滅其威氣?!?br />
  布置妥當后,燕王朱棣只率三騎至真定東門,突入明軍運糧后勤部隊,捉了兩個“舌頭”,一問,明軍果然已經(jīng)南營北移。

  朱棣率數(shù)十輕騎,邊吶喊邊沖鋒,繞出城西南,連攪明軍兩營。耿炳文聞訊,趕忙率兵出賊,燕將張玉、馬云、朱能等人率燕兵沖前奮擊,朱棣率數(shù)百奇兵循城從背后夾擊,一行人虎狼般橫貫明軍南陣。

  明軍立足未穩(wěn),一時大潰,耿炳文見已軍已敗,連忙往后撤退。退至滹沱河東,耿炳文整殘兵數(shù)萬,重新列陣與燕兵對決。

  燕將朱能舉槊大呼,率先沖入明軍陣中,燕兵也高呼狂叫,跟隨主將入陣擊殺。明軍見敵人勇猛,各自掉頭逃命,自相蹂躪,死者無算。

  耿炳文策馬逃跑,直往真定城內竄奔。剩余跑得快的明軍驚亂之間,爭門而入,又擠死踩死許多,最終只有少數(shù)明軍入城,放下沉重的城門,乘城固守。

  明將吳杰等來援,還未及至,聽說耿炳文大敗,明軍皆抱頭鼠竄。

  野戰(zhàn)可以憑籍勇氣一沖而勝,攻城卻是另外一回事。燕軍猛攻三日,真定城內明軍死守。朱棣見燕兵已疲,反正已經(jīng)旗開得勝,軍心已穩(wěn),就率軍回北平休整。

  敗訊傳回京師,建文帝大怒,說:“耿炳文老將,竟一戰(zhàn)而摧鋒,以后怎么辦!”

  黃子澄安慰建文帝:“勝敗乃兵家常事?,F(xiàn)在再調五十萬軍隊,齊圍北平,以眾擊寡,必能克敵。”

  黃子澄又建議以李景隆替換耿炳文。建文帝親自在江邊為李景隆(李景隆父親李文忠是朱元璋親外甥,所以他是建文帝表哥)送行,賜其通天犀帶,并詔令這位大將有專征殺伐之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