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陳幼學傳

白話明史 作者:清·張廷玉 等


  陳幼學,字志行,常州府無錫人。萬歷十七年(1589)進士,授確山知縣。幼學在確山政務以惠民為本。為此他積粟一萬二千石備荒。開墾荒地八百余頃,給貧民耕牛五百余頭,核實黃河退水灘地一百三十余頃,分給無地農民。村中婦女不能紡織者,授紡車八百余輛。建屋一千二百余間分給貧民居住。建官署八十間,供六曹吏役食宿。將節(jié)省下來的公費銀六百余兩,代貧困百姓交納賦稅。此外,還栽種桑榆等樹三萬八千余株,開河渠一百九十八條。

  布政使劉渾成之弟劉燦成助妾殺妻,幼學將他法辦。行太仆卿陳光日文家人犯法,幼學立即將其逮捕懲處。汝寧知府丘度怕因此招禍,建議撫按調他至中牟。中牟縣秋收時節(jié)遇到蝗災,幼學發(fā)動群眾捕捉蝗蟲達一千三百余石,消滅了蟲災。中牟縣舊系土城,城墻低且多已損壞。幼學用以工代賑之法,發(fā)給饑民口糧,讓他們修筑城垣,竣工后饑民還不知是服了力役。他鼓勵百姓在縣南荒地開墾,得肥沃田地數(shù)百頃,全數(shù)分給農民??h內有一大澤,積水占去肥沃土地二十余里,幼學督率群眾疏導河流五十七道,開渠一百三十九條,將積水引入小清河,百姓大獲其利。大莊許多地方常被水淹,幼學組織民眾筑堤十三道,擋住流水。他還給貧民發(fā)放耕牛、種子,給貧婦紡織工具,政績卓著。但由于他不結納權貴,在考核政績時,掌道御史卻要貶斥他的政績,其子不服,辯論道“:兒自中州來,都說中牟縣的政績無與倫比,今為何要排在最后?”經(jīng)過力爭,御史才不得不將其列為頭等。

  不久,幼學升為刑部主事,宦官采摘御園果實時,怒殺園夫之母,棄尸河中。幼學如實奏報,將肇事宦官依法處置。嘉興人袁黃妄自批刪《四書》、《書經(jīng)集注》,名為《刪正》,刊行于世。幼學予以駁正,并上疏直言不諱地列論其謬誤。幼學的上疏雖被廷臣扣留,但《刪正》的刻板全被燒毀。幼學曾以員外郎之職對畿輔罪犯審慎用刑,將案情不明而又值得同情的三百余人全部釋放。其后晉升為郎中。

  幼學調任湖州知府,一到任便捕殺豪強惡奴。士人之子施敏、某富豪家奴楊升,橫行郡中。幼學將施敏下獄,施敏買通權貴,囑咐巡撫親自審理,幼學不允,即刻將施敏用棍杖擊斃。施敏供詞中株連到故尚書潘季馴之子潘廷圭,幼學將此案情告訴御史,上章彈劾,將廷圭逮捕入獄。其他奸豪論罪處死者數(shù)十人。唯獨楊升畏罪潛逃。幼學想到,若自己離開湖州,楊升必再來逞兇,終于將他逮捕處死。從此一郡太平。湖州陰雨連月,禾苗盡死,幼學施行救荒措施,被賑饑民達三十四萬余人。御史準備向朝廷舉薦他,收集其政績,推官閻世科列舉了三十六事,上報朝廷。朝廷下詔加官為按察副使,仍管湖州政事。

  以后,幼學以副使職總督九江兵備,這時他已七十高齡,其母尚在,故請求辭官歸家奉養(yǎng)母親。母親去世后他不肯出來任職。天啟三年(1623),朝廷起用他為光祿少卿,又改為太常少卿,他都未赴任。四年逝世,享年八十四歲。中牟縣、湖州均建祠紀念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