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丕揚,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的進士,授職為行人,升任御史。歷任京郊、淮、揚地區(qū)巡按,糾正過失雷厲風行。隆慶年間,升任大理丞。因為曾經(jīng)彈劾高拱,高拱的門生給事中程文誣陷并彈劾孫丕揚,他被罷官等候審查。高拱被罷免后,事情弄明白了,他又官復原職。
萬歷元年(1573)他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各府。因為嚴格治政,屬官都惴惴不安。巡視關隘,增設了三百多所敵樓,修筑了一萬多丈的邊防墻。論功績,歷任右副都御史?;鹿亳T保的家在京城,張居正吩咐替他修建住宅,孫丕揚拒不理睬。知道馮、張兩人會發(fā)怒,萬歷五年春天他稱病回鄉(xiāng)了。
當年冬天考核京官,言官們迎合張居正而彈劾他。詔令他起用官職時,調至南京聽用。巡按陜西的御史,知道馮保等人不滿,暗中示意西安知府羅織他的罪名。知府派小吏答復御史,不料小吏被老虎吃了,等到再做答復,而張居正已經(jīng)死亡,事情才作罷。他出任應天府尹。受任為大理寺卿,升任戶部右侍郎。
萬歷十五年(1587),河北發(fā)生大饑荒。孫丕揚的家鄉(xiāng)和鄰縣蒲城、同官的人采石為食。孫丕揚很傷感,送了幾升石頭給皇上,趁勢勸諫:“現(xiàn)在全國困于加派,窮困的并非只有吃石粉的百姓。應該放寬賦稅節(jié)儉開支,罷除額外的征派和諸類不急的事務,損害官方而有益于下民,培育蒼生的性命?!鄙褡诒凰脑捀袆?,很有些減裁、罷除。
不久,他由左侍郎升任南京右都御史,稱病回鄉(xiāng),又召回任命為刑部尚書。孫丕揚認為監(jiān)獄中滯留囚徒過多,是因為公文傳遞的牽制。提議在刑部、大理寺各設簿籍,凡是獄案上報刑部,第二天就詳細報告大理寺,大理寺審核批準后的次日就反饋到刑部,從此囚徒就沒有長期被關押的了。不久他上奏:“五年一次的刑事?lián)嵝魟偼?,恐怕有冤獄沒有地方投訴。請敕令全國的巡撫巡按官,在春氣暖和時令監(jiān)司巡視州縣,審查囚徒,按察使則審查省會的囚徒。對死罪有疑以及流徙之下可以赦免的人,由撫按官送交朝廷,希望不要超過夏天。罪輕的人馬上遣送,罪重的人仍然聽候刑部裁決,每年如此?!鄙褡诖饛屯?,以后,他逐條陳述了減少刑罰的三十二件事?;实鄯Q好,下優(yōu)詔褒獎,從此刑獄大為減少。有宮中小內臣殺了人,逃避到皇宮。孫丕揚上奏要求逮捕,終于將其發(fā)配邊關。后改任左都御史,他陳述三條臺規(guī),請求專管印璽、重視巡查、長期巡城,定為命令。而后,他又稱:“鄉(xiāng)里百姓的疾苦只有郡邑官員才能解決,郡邑的吏治只有撫按監(jiān)司才能清正。撫安監(jiān)司的風化,只有部院能夠整治。請求訂立條約頒布全國,獎勵清廉抑制貪贓,共同遵循官箴?!鄙褡诙枷聝?yōu)詔答復可行。
萬歷二十二年(1594)他擔任吏部尚書。孫丕揚剛直不屈,眾官不敢徇私,只憂慮顯貴的太監(jiān)的拜訪。于是他創(chuàng)立抽簽法,大選特選官吏,全部聽憑他們自己抽簽,請托屬意之事無法施行,一時間選拔的人盛贊他無私,選官之事從此大變。
萬歷二十三年(1595)全面考核京城之外的官吏。九江知府沈鐵曾經(jīng)擔任衡州同知,揭發(fā)巡撫秦耀的罪行,江西提學僉事馬猶龍任刑部主事時,判定御史祝大舟收受賄賂,于是庇護祝的人憎恨??脊墒Y時馨罷黜了他,孫丕揚沒有察覺。等到蔣時馨被趙文炳彈劾,孫丕揚極力替他辯解。稱此是丁此呂的罪過,丁此呂遭逮捕。孫丕揚又極力抨擊沈思孝,因此沈思孝和員外郎岳元聲接連上奏攻擊孫丕揚。孫丕揚極力懇請離去。當年冬天,神宗因為軍政事務,貶責了兩京三十多名言官。孫丕揚仍在休假,就與九卿極力勸諫,神宗沒接納。不久,神宗厭惡大學士陳于陛進行救助,將各位言官貶到邊關。孫丕揚等人又上奏勸諫,神宗因此更加惱怒,將他們全部除名。
起初,神宗雖然很想任用孫丕揚,但不甚信任。有所舉薦,都錄用了列在第二位的候選者。多次請求啟用罷官的人,都宣告作罷。孫丕揚因為不得志,已經(jīng)有了離去的打算,因此閉門不出達半年。十三次上奏,都沒有答復。到了四月,神宗下溫詔勉勵、挽留,他才又開始辦事。主事趙學仕是大學士趙志皋的族弟,因為犯事而面臨降職,文選郎唐伯元將他定為饒州通判。不久趙學仕又因為以前的事遭攻擊,給事中劉道亨彈劾吏部趨炎附勢,言辭觸犯了孫丕揚。博士周獻臣的陳述,也對他頗有觸犯。孫丕揚懷疑劉道亨受同僚周孔教的指使,周獻臣又是周孔教的同宗,更加懷疑,又多次上奏請求退休。最后寫信給大學士張位,懇求他起草旨令同意放他回鄉(xiāng)。張位照他的話辦了。孫丕揚聽說了,又大為憤恨,稱張位排擠自己,上奏極力抨擊張位和劉道亨、周孔教、周獻臣、沈思孝。神宗得到奏疏,認為孫丕揚不正直。張位也上奏辯解,請求告退,神宗又下詔安慰、挽留,而且張位的同僚陳于陛、沈一貫也替張位開脫。孫丕揚再度被責備,批準他乘驛車離去。
此后很久,他被委任為南京吏部尚書,推辭不上任。等到吏部尚書李戴被免職,神宗為代替的人發(fā)愁,讓侍郎楊時喬負責。楊時喬多次請求選拔尚書。神宗最終思念孫丕揚廉潔、正直,萬歷三十六年(1608)九月召用他擔任原職。他屢屢推辭,神宗不同意。第二年四月才進京,他已經(jīng)七十八歲。三十八年考核京城之外的官吏,罷免與提拔都很恰當。又上奏舉薦廉吏布政使汪可受、王佐、張亻思等二十多人,詔令全部錄用。
在此之前,南北兩京的言官都攻擊李三才、王元翰,牽連到居住家鄉(xiāng)的顧憲成,稱為東林黨。祭酒湯賓尹和諭德顧天浚各自召門徒,干預時政,稱為宣黨、昆黨;因為湯賓尹是宣城人,顧天浚是昆山人。御史徐兆魁、喬應甲、劉國縉、鄭繼芳、劉光復、房壯麗,給事中王紹徽、朱一桂、姚宗人、徐紹吉、周永春等人,極力排斥東林黨人,與湯賓尹、顧天浚相互聲援,大臣大都畏懼,回避他們。到此時,鄭繼芳巡按浙江時,有人以他的名義偽造信函抨擊王紹徽、劉國縉。信中說:“欲除去福清,先要除去富平;欲除去富平,先要除去耀州兄弟?!庇址Q:“秦脈被斬斷后,我們可以實現(xiàn)抱負?!备G逯溉~向高,耀州指王國、王圖,富平就是孫丕揚。王國當時是保定巡撫,王圖任吏部侍郎負責翰林院,與孫丕揚都是秦地人,所以稱“秦脈”。大概是小人所設計的挑逗語言,陷害鄭繼芳等人,該信送到孫丕揚的住所,孫丕揚并不介意。遇上御史金明時為官不稱職,顧慮京官考核中受斥責,先上奏極力攻擊王圖并抨擊御史史記事、徐縉芳,稱他們是王圖的心腹。等到王圖、徐縉芳上奏辯解,金明時再度彈劾他們,并提到偽造的鄭繼芳的信。劉國縉懷疑信出自徐縉芳和李邦華、李炳恭、徐良彥、周起元之手,因此稱他們?yōu)椤拔骞怼?;當時五個人都當選御史待命。當時,人們每天攻擊,議論紛紛,神宗從沒過問,他們更是培植黨羽以求取勝,朝廷上熱鬧得很。
到了第二年三月全面考核京官,孫丕揚與侍郎蕭云舉、副都御史許弘綱負責此事,考功郎中王宗賢、吏科都給事中曹于汴、河南道御史湯兆京、協(xié)理御史喬允升做助手。前任御史康丕揚、徐大化,前任給事中鐘兆斗、陳治則、宋一韓、姚文尉,主事鄭振先、張嘉言和湯賓尹、顧天浚、劉國縉都被糾察,又以年例的名義將王紹徽、喬應甲調出京城。群情得以收斂,但是諸位不得志的人很惱恨。在考核之初的舉薦時,湯兆京稱金明時即將上奏要挾,以刺激孫丕揚。孫丕揚果然惱怒,先制止金明時到吏部考察,特意上奏彈劾他。神宗下旨追究罪過,金明時的辯解又觸犯神宗的避諱。神宗惱怒,剝奪了他的官職。他的黨徒大為嘩然。稱金明時不曾要挾湯兆京,只有彈劾王圖是事實,遭到王圖的報復。因此刑部主事秦聚奎極力攻擊孫丕揚,替湯賓尹、徐大化、劉國縉、王紹徽、喬應甲、張嘉言辯護。當時部院的考核報告還沒有下達,孫丕揚上奏催促,趁機揭發(fā)秦聚奎以前在績溪、吳江知縣任上貪婪、殘暴的罪狀。神宗傾向孫丕揚,將秦聚奎的官職也剝奪了。因此他的黨羽們更加憤怒,稱孫丕揚果真利用偽書故意貶斥王紹徽、劉國縉,況且兩人與喬應甲曾經(jīng)攻擊過李三才、王元翰,所以代他們報復,議論紛紛。許弘綱聽說后感到畏懼,多次請求下發(fā)考核的報告,也認為孫丕揚處理過分。秦的黨羽們借助他的話,更加想打倒孫丕揚。禮部主事丁元薦剛進入朝廷,顧慮考核報告最后擱置,上奏指責許弘綱,趁勢詳盡揭發(fā)了昆、宣兩黨的陰謀。因此朱一桂、鄭繼芳、周永春、徐兆魁、姚宗文爭相攻擊丁元薦,替金明時等人訴訟冤屈。幸虧葉向高調解,到五月才下發(fā)考核報告。給事中彭惟成、南京給事中高節(jié),御史王萬祚、曾成易仍然不斷攻擊。孫丕揚認為人們議論不斷,也屢次上奏請求離去,神宗下優(yōu)詔挽留。在此之前,楊時喬負責考核,貶斥了科道錢夢皋等十人,神宗下特旨留用他們。此時孫丕揚也上奏罷免他們,群情大快。
孫丕揚以白首之軀回朝視事,不舉薦賢明無以報效國家。先后推舉隱居的賢人,像沈鯉、呂坤、郭正域、丘度、蔡悉、顧憲成、趙南、鄒元標、馮從吾、于玉立、高攀龍、劉元珍、龐時雍、姜士昌、范淶、歐陽東風等人。神宗一向不錄用舊臣,全部沒有批復。孫丕揚又請求起用前任御史錢一本等十三人,前任給事中鐘羽正等十五人,也答復作罷。孫丕揚雖然年邁,神宗看重他老練清廉,對他眷念更深。然而孫丕揚不斷請求離去,上奏二十多次,得不到批準,就在第二年二月上奏之后徑直回鄉(xiāng)。葉向高聽說了,急忙上奏神宗。神宗下詔令他乘驛車,并派有司問候。不久孫丕揚上奏答謝,趁勢陳述四件時政,神宗又下優(yōu)詔答復他。他在家居住兩年后去世,享年八十三歲,贈封為太保。天啟初年,追贈謚號恭介。
萬歷元年(1573)他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各府。因為嚴格治政,屬官都惴惴不安。巡視關隘,增設了三百多所敵樓,修筑了一萬多丈的邊防墻。論功績,歷任右副都御史?;鹿亳T保的家在京城,張居正吩咐替他修建住宅,孫丕揚拒不理睬。知道馮、張兩人會發(fā)怒,萬歷五年春天他稱病回鄉(xiāng)了。
當年冬天考核京官,言官們迎合張居正而彈劾他。詔令他起用官職時,調至南京聽用。巡按陜西的御史,知道馮保等人不滿,暗中示意西安知府羅織他的罪名。知府派小吏答復御史,不料小吏被老虎吃了,等到再做答復,而張居正已經(jīng)死亡,事情才作罷。他出任應天府尹。受任為大理寺卿,升任戶部右侍郎。
萬歷十五年(1587),河北發(fā)生大饑荒。孫丕揚的家鄉(xiāng)和鄰縣蒲城、同官的人采石為食。孫丕揚很傷感,送了幾升石頭給皇上,趁勢勸諫:“現(xiàn)在全國困于加派,窮困的并非只有吃石粉的百姓。應該放寬賦稅節(jié)儉開支,罷除額外的征派和諸類不急的事務,損害官方而有益于下民,培育蒼生的性命?!鄙褡诒凰脑捀袆?,很有些減裁、罷除。
不久,他由左侍郎升任南京右都御史,稱病回鄉(xiāng),又召回任命為刑部尚書。孫丕揚認為監(jiān)獄中滯留囚徒過多,是因為公文傳遞的牽制。提議在刑部、大理寺各設簿籍,凡是獄案上報刑部,第二天就詳細報告大理寺,大理寺審核批準后的次日就反饋到刑部,從此囚徒就沒有長期被關押的了。不久他上奏:“五年一次的刑事?lián)嵝魟偼?,恐怕有冤獄沒有地方投訴。請敕令全國的巡撫巡按官,在春氣暖和時令監(jiān)司巡視州縣,審查囚徒,按察使則審查省會的囚徒。對死罪有疑以及流徙之下可以赦免的人,由撫按官送交朝廷,希望不要超過夏天。罪輕的人馬上遣送,罪重的人仍然聽候刑部裁決,每年如此?!鄙褡诖饛屯?,以后,他逐條陳述了減少刑罰的三十二件事?;实鄯Q好,下優(yōu)詔褒獎,從此刑獄大為減少。有宮中小內臣殺了人,逃避到皇宮。孫丕揚上奏要求逮捕,終于將其發(fā)配邊關。后改任左都御史,他陳述三條臺規(guī),請求專管印璽、重視巡查、長期巡城,定為命令。而后,他又稱:“鄉(xiāng)里百姓的疾苦只有郡邑官員才能解決,郡邑的吏治只有撫按監(jiān)司才能清正。撫安監(jiān)司的風化,只有部院能夠整治。請求訂立條約頒布全國,獎勵清廉抑制貪贓,共同遵循官箴?!鄙褡诙枷聝?yōu)詔答復可行。
萬歷二十二年(1594)他擔任吏部尚書。孫丕揚剛直不屈,眾官不敢徇私,只憂慮顯貴的太監(jiān)的拜訪。于是他創(chuàng)立抽簽法,大選特選官吏,全部聽憑他們自己抽簽,請托屬意之事無法施行,一時間選拔的人盛贊他無私,選官之事從此大變。
萬歷二十三年(1595)全面考核京城之外的官吏。九江知府沈鐵曾經(jīng)擔任衡州同知,揭發(fā)巡撫秦耀的罪行,江西提學僉事馬猶龍任刑部主事時,判定御史祝大舟收受賄賂,于是庇護祝的人憎恨??脊墒Y時馨罷黜了他,孫丕揚沒有察覺。等到蔣時馨被趙文炳彈劾,孫丕揚極力替他辯解。稱此是丁此呂的罪過,丁此呂遭逮捕。孫丕揚又極力抨擊沈思孝,因此沈思孝和員外郎岳元聲接連上奏攻擊孫丕揚。孫丕揚極力懇請離去。當年冬天,神宗因為軍政事務,貶責了兩京三十多名言官。孫丕揚仍在休假,就與九卿極力勸諫,神宗沒接納。不久,神宗厭惡大學士陳于陛進行救助,將各位言官貶到邊關。孫丕揚等人又上奏勸諫,神宗因此更加惱怒,將他們全部除名。
起初,神宗雖然很想任用孫丕揚,但不甚信任。有所舉薦,都錄用了列在第二位的候選者。多次請求啟用罷官的人,都宣告作罷。孫丕揚因為不得志,已經(jīng)有了離去的打算,因此閉門不出達半年。十三次上奏,都沒有答復。到了四月,神宗下溫詔勉勵、挽留,他才又開始辦事。主事趙學仕是大學士趙志皋的族弟,因為犯事而面臨降職,文選郎唐伯元將他定為饒州通判。不久趙學仕又因為以前的事遭攻擊,給事中劉道亨彈劾吏部趨炎附勢,言辭觸犯了孫丕揚。博士周獻臣的陳述,也對他頗有觸犯。孫丕揚懷疑劉道亨受同僚周孔教的指使,周獻臣又是周孔教的同宗,更加懷疑,又多次上奏請求退休。最后寫信給大學士張位,懇求他起草旨令同意放他回鄉(xiāng)。張位照他的話辦了。孫丕揚聽說了,又大為憤恨,稱張位排擠自己,上奏極力抨擊張位和劉道亨、周孔教、周獻臣、沈思孝。神宗得到奏疏,認為孫丕揚不正直。張位也上奏辯解,請求告退,神宗又下詔安慰、挽留,而且張位的同僚陳于陛、沈一貫也替張位開脫。孫丕揚再度被責備,批準他乘驛車離去。
此后很久,他被委任為南京吏部尚書,推辭不上任。等到吏部尚書李戴被免職,神宗為代替的人發(fā)愁,讓侍郎楊時喬負責。楊時喬多次請求選拔尚書。神宗最終思念孫丕揚廉潔、正直,萬歷三十六年(1608)九月召用他擔任原職。他屢屢推辭,神宗不同意。第二年四月才進京,他已經(jīng)七十八歲。三十八年考核京城之外的官吏,罷免與提拔都很恰當。又上奏舉薦廉吏布政使汪可受、王佐、張亻思等二十多人,詔令全部錄用。
在此之前,南北兩京的言官都攻擊李三才、王元翰,牽連到居住家鄉(xiāng)的顧憲成,稱為東林黨。祭酒湯賓尹和諭德顧天浚各自召門徒,干預時政,稱為宣黨、昆黨;因為湯賓尹是宣城人,顧天浚是昆山人。御史徐兆魁、喬應甲、劉國縉、鄭繼芳、劉光復、房壯麗,給事中王紹徽、朱一桂、姚宗人、徐紹吉、周永春等人,極力排斥東林黨人,與湯賓尹、顧天浚相互聲援,大臣大都畏懼,回避他們。到此時,鄭繼芳巡按浙江時,有人以他的名義偽造信函抨擊王紹徽、劉國縉。信中說:“欲除去福清,先要除去富平;欲除去富平,先要除去耀州兄弟?!庇址Q:“秦脈被斬斷后,我們可以實現(xiàn)抱負?!备G逯溉~向高,耀州指王國、王圖,富平就是孫丕揚。王國當時是保定巡撫,王圖任吏部侍郎負責翰林院,與孫丕揚都是秦地人,所以稱“秦脈”。大概是小人所設計的挑逗語言,陷害鄭繼芳等人,該信送到孫丕揚的住所,孫丕揚并不介意。遇上御史金明時為官不稱職,顧慮京官考核中受斥責,先上奏極力攻擊王圖并抨擊御史史記事、徐縉芳,稱他們是王圖的心腹。等到王圖、徐縉芳上奏辯解,金明時再度彈劾他們,并提到偽造的鄭繼芳的信。劉國縉懷疑信出自徐縉芳和李邦華、李炳恭、徐良彥、周起元之手,因此稱他們?yōu)椤拔骞怼?;當時五個人都當選御史待命。當時,人們每天攻擊,議論紛紛,神宗從沒過問,他們更是培植黨羽以求取勝,朝廷上熱鬧得很。
到了第二年三月全面考核京官,孫丕揚與侍郎蕭云舉、副都御史許弘綱負責此事,考功郎中王宗賢、吏科都給事中曹于汴、河南道御史湯兆京、協(xié)理御史喬允升做助手。前任御史康丕揚、徐大化,前任給事中鐘兆斗、陳治則、宋一韓、姚文尉,主事鄭振先、張嘉言和湯賓尹、顧天浚、劉國縉都被糾察,又以年例的名義將王紹徽、喬應甲調出京城。群情得以收斂,但是諸位不得志的人很惱恨。在考核之初的舉薦時,湯兆京稱金明時即將上奏要挾,以刺激孫丕揚。孫丕揚果然惱怒,先制止金明時到吏部考察,特意上奏彈劾他。神宗下旨追究罪過,金明時的辯解又觸犯神宗的避諱。神宗惱怒,剝奪了他的官職。他的黨徒大為嘩然。稱金明時不曾要挾湯兆京,只有彈劾王圖是事實,遭到王圖的報復。因此刑部主事秦聚奎極力攻擊孫丕揚,替湯賓尹、徐大化、劉國縉、王紹徽、喬應甲、張嘉言辯護。當時部院的考核報告還沒有下達,孫丕揚上奏催促,趁機揭發(fā)秦聚奎以前在績溪、吳江知縣任上貪婪、殘暴的罪狀。神宗傾向孫丕揚,將秦聚奎的官職也剝奪了。因此他的黨羽們更加憤怒,稱孫丕揚果真利用偽書故意貶斥王紹徽、劉國縉,況且兩人與喬應甲曾經(jīng)攻擊過李三才、王元翰,所以代他們報復,議論紛紛。許弘綱聽說后感到畏懼,多次請求下發(fā)考核的報告,也認為孫丕揚處理過分。秦的黨羽們借助他的話,更加想打倒孫丕揚。禮部主事丁元薦剛進入朝廷,顧慮考核報告最后擱置,上奏指責許弘綱,趁勢詳盡揭發(fā)了昆、宣兩黨的陰謀。因此朱一桂、鄭繼芳、周永春、徐兆魁、姚宗文爭相攻擊丁元薦,替金明時等人訴訟冤屈。幸虧葉向高調解,到五月才下發(fā)考核報告。給事中彭惟成、南京給事中高節(jié),御史王萬祚、曾成易仍然不斷攻擊。孫丕揚認為人們議論不斷,也屢次上奏請求離去,神宗下優(yōu)詔挽留。在此之前,楊時喬負責考核,貶斥了科道錢夢皋等十人,神宗下特旨留用他們。此時孫丕揚也上奏罷免他們,群情大快。
孫丕揚以白首之軀回朝視事,不舉薦賢明無以報效國家。先后推舉隱居的賢人,像沈鯉、呂坤、郭正域、丘度、蔡悉、顧憲成、趙南、鄒元標、馮從吾、于玉立、高攀龍、劉元珍、龐時雍、姜士昌、范淶、歐陽東風等人。神宗一向不錄用舊臣,全部沒有批復。孫丕揚又請求起用前任御史錢一本等十三人,前任給事中鐘羽正等十五人,也答復作罷。孫丕揚雖然年邁,神宗看重他老練清廉,對他眷念更深。然而孫丕揚不斷請求離去,上奏二十多次,得不到批準,就在第二年二月上奏之后徑直回鄉(xiāng)。葉向高聽說了,急忙上奏神宗。神宗下詔令他乘驛車,并派有司問候。不久孫丕揚上奏答謝,趁勢陳述四件時政,神宗又下優(yōu)詔答復他。他在家居住兩年后去世,享年八十三歲,贈封為太保。天啟初年,追贈謚號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