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邦奇,字汝節(jié),陜西朝邑人。父親韓紹宗曾做過福建副使。邦奇考中正德三年(1508)榜進士,初任吏部主事,后升為員外郎。
正德六年冬天,京師發(fā)生地震,邦奇上書指出當時政治生活中的不足和過失,不合武宗的心意,武宗未予理睬。后來恰好給事中孫禎等上書彈劾大臣和幕僚中不稱職的人,一并提到了邦奇。在吏部已決定繼續(xù)留用的情況下,武宗竟因為以前那篇奏疏,把他貶為平陽通判。后來升為浙江僉事,管轄杭、嚴二府的事務。宸濠派遣宦官假扮作游腳僧,在杭州天竺寺聚集了一千人左右,邦奇立即就疏散了他們。宸濠的女婿托名進貢要借路過衢州,邦奇質(zhì)問說:“到北京上貢應當沿江而下,為什么要從此處借路?你回去告訴寧王,我韓僉事是不好蒙騙的?!?br />
當時宦官在浙江的共四個人,王堂當鎮(zhèn)守,晁進管織造,崔王缶管市舶,張玉管建筑。他們的爪牙四處活動,弄得民不聊生。邦奇上書請對他們加以禁止,還幾次壓制了王堂。邦奇同情宦官指派在富陽采茶、打魚的百姓,寫了一首詩歌表示感傷。王堂于是上書說邦奇阻撓給皇上的供給,寫詩歌埋怨、誹謗。武宗惱了,把邦奇逮到北京,關進了詔獄。朝中大臣上書挽救,武宗都不聽,最后邦奇被罷官為民。
嘉靖初年,起任山東參議,他請假回鄉(xiāng)去了。不久因為別人推薦,又以參議之職到山西做官,他又請假回去了。后來又起任山東副使,升為大理丞、少卿,然后以右僉都御史的名義巡撫宣府。而后入朝助理按察院的事務,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撫遼東。當時遼陽發(fā)生兵變,侍郎黃宗明說邦奇一向很有聲望,請給他見機行事的權(quán)力,讓他迅速前往平定事變。世宗當時一味采取姑息政策,沒有聽宗明的意見,而是讓邦奇與山西巡撫任洛做了對調(diào)。邦奇到山西后,把政治風氣搞得很嚴肅,官府給他提供的用品他一樣不要,自己家里每隔一天用自己的祿米換一斤肉吃。
他在山西當了四年巡撫,然后告病回鄉(xiāng)了。由于朝廷內(nèi)外不斷有人推薦,他又以右副都御史的名義出來主管河道事務。后來升任刑部右侍郎,又改當吏部左侍郎,而后擔任南京右都御史,提升兵部尚書,開始參與朝廷的軍政大事。最后退休回家了。嘉靖三十四年(1555),陜西發(fā)生大地震,邦奇在地震中喪了生。朝廷追贈他為太子少保,謚恭簡。
邦奇天性好學,從經(jīng)、史、諸子之學到天文、地理、樂律、術(shù)數(shù)、兵法,各種書籍無不深入進行鉆研,生平著述很多。他所撰寫的《志名》,尤其受人稱道。
他的弟弟邦靖,字汝度。十四歲就鄉(xiāng)試中舉,后來和邦奇一起考中進士,擔任工部主事。一次到浙江購買木料,回來后數(shù)額不足,被人彈劾,最后因為他做官清廉才免于追究責任。以后他升任員外郎,碰上乾清宮發(fā)生災禍,他很尖銳地上書批評當時政治狀況,武宗大為惱火,把他關進了詔獄。給事中李鐸等為他說了話,才罷官為民。世宗即位后,他起任山西左參議,負責防守大同。有一年發(fā)生饑荒,出現(xiàn)人吃人的現(xiàn)象,邦靖上書請打開國庫賑災,世宗不同意。他又抗言上書,寫了一千多字,世宗根本不予理睬。他于是上書請假回鄉(xiāng),不等朝廷批復就起了程,大同軍民攔路哭泣著挽留他。他回到家中病死,終年三十六歲。不久以后,邦奇也來大同當山西參議,當?shù)氐母咐相l(xiāng)親因為邦靖的緣故前往迎接他,都掉下了眼淚,邦奇也哭了。
邦奇曾經(jīng)住在草廬中,病了一年多不能起來。邦靖送藥一定親自嘗過才送,并親自給他喂水喂飯。后來邦靖病危時,邦奇日夜抱著弟弟哭泣,三個月都沒有脫下衣服睡覺。等弟弟死后,他穿喪服,吃素食,在整個喪期里都堅持不懈。所以家鄉(xiāng)的人們?yōu)樗麄兞⒘艘粔K孝悌碑。
正德六年冬天,京師發(fā)生地震,邦奇上書指出當時政治生活中的不足和過失,不合武宗的心意,武宗未予理睬。后來恰好給事中孫禎等上書彈劾大臣和幕僚中不稱職的人,一并提到了邦奇。在吏部已決定繼續(xù)留用的情況下,武宗竟因為以前那篇奏疏,把他貶為平陽通判。后來升為浙江僉事,管轄杭、嚴二府的事務。宸濠派遣宦官假扮作游腳僧,在杭州天竺寺聚集了一千人左右,邦奇立即就疏散了他們。宸濠的女婿托名進貢要借路過衢州,邦奇質(zhì)問說:“到北京上貢應當沿江而下,為什么要從此處借路?你回去告訴寧王,我韓僉事是不好蒙騙的?!?br />
當時宦官在浙江的共四個人,王堂當鎮(zhèn)守,晁進管織造,崔王缶管市舶,張玉管建筑。他們的爪牙四處活動,弄得民不聊生。邦奇上書請對他們加以禁止,還幾次壓制了王堂。邦奇同情宦官指派在富陽采茶、打魚的百姓,寫了一首詩歌表示感傷。王堂于是上書說邦奇阻撓給皇上的供給,寫詩歌埋怨、誹謗。武宗惱了,把邦奇逮到北京,關進了詔獄。朝中大臣上書挽救,武宗都不聽,最后邦奇被罷官為民。
嘉靖初年,起任山東參議,他請假回鄉(xiāng)去了。不久因為別人推薦,又以參議之職到山西做官,他又請假回去了。后來又起任山東副使,升為大理丞、少卿,然后以右僉都御史的名義巡撫宣府。而后入朝助理按察院的事務,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撫遼東。當時遼陽發(fā)生兵變,侍郎黃宗明說邦奇一向很有聲望,請給他見機行事的權(quán)力,讓他迅速前往平定事變。世宗當時一味采取姑息政策,沒有聽宗明的意見,而是讓邦奇與山西巡撫任洛做了對調(diào)。邦奇到山西后,把政治風氣搞得很嚴肅,官府給他提供的用品他一樣不要,自己家里每隔一天用自己的祿米換一斤肉吃。
他在山西當了四年巡撫,然后告病回鄉(xiāng)了。由于朝廷內(nèi)外不斷有人推薦,他又以右副都御史的名義出來主管河道事務。后來升任刑部右侍郎,又改當吏部左侍郎,而后擔任南京右都御史,提升兵部尚書,開始參與朝廷的軍政大事。最后退休回家了。嘉靖三十四年(1555),陜西發(fā)生大地震,邦奇在地震中喪了生。朝廷追贈他為太子少保,謚恭簡。
邦奇天性好學,從經(jīng)、史、諸子之學到天文、地理、樂律、術(shù)數(shù)、兵法,各種書籍無不深入進行鉆研,生平著述很多。他所撰寫的《志名》,尤其受人稱道。
他的弟弟邦靖,字汝度。十四歲就鄉(xiāng)試中舉,后來和邦奇一起考中進士,擔任工部主事。一次到浙江購買木料,回來后數(shù)額不足,被人彈劾,最后因為他做官清廉才免于追究責任。以后他升任員外郎,碰上乾清宮發(fā)生災禍,他很尖銳地上書批評當時政治狀況,武宗大為惱火,把他關進了詔獄。給事中李鐸等為他說了話,才罷官為民。世宗即位后,他起任山西左參議,負責防守大同。有一年發(fā)生饑荒,出現(xiàn)人吃人的現(xiàn)象,邦靖上書請打開國庫賑災,世宗不同意。他又抗言上書,寫了一千多字,世宗根本不予理睬。他于是上書請假回鄉(xiāng),不等朝廷批復就起了程,大同軍民攔路哭泣著挽留他。他回到家中病死,終年三十六歲。不久以后,邦奇也來大同當山西參議,當?shù)氐母咐相l(xiāng)親因為邦靖的緣故前往迎接他,都掉下了眼淚,邦奇也哭了。
邦奇曾經(jīng)住在草廬中,病了一年多不能起來。邦靖送藥一定親自嘗過才送,并親自給他喂水喂飯。后來邦靖病危時,邦奇日夜抱著弟弟哭泣,三個月都沒有脫下衣服睡覺。等弟弟死后,他穿喪服,吃素食,在整個喪期里都堅持不懈。所以家鄉(xiāng)的人們?yōu)樗麄兞⒘艘粔K孝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