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杜瑛傳

白話元史 作者:明·宋濂等



  杜瑛字文玉,祖籍霸州信安。父時日升,《金史》中有傳。金末兵亂,瑛避居于河南緱氏山中。當時一般讀書人仍以文章辭藻來謀求上進,唯瑛在此文物凋喪之時,搜集群書,精讀牢記,努力探求書中深刻含義。對古今得失,了如指掌。為了教書,他歷盡艱險,輾轉(zhuǎn)于晉、汾之間。中書粘合王圭開府于相德,瑛接受了他的聘請,在彰德安家,但拒不接受他賜與的千畝良田。有人說瑛邸宅下有藏金,家人想發(fā)掘出來,瑛屢加制止。后居此宅者果然挖到黃金百兩,這也說明瑛不貪非分之財。

  憲宗九年(1259),元世祖忽必烈南征至彰德,召瑛問計。瑛說:“漢唐以來,人君能賴以立國的,就是法、兵、食三件事而已。國無法不立,人無食不生,亂無兵不守。現(xiàn)在宋朝不重視此三事,大概將要滅亡了。能振興此三事的,大概就是您吧。您若遣荊襄之師,南下以搗其背,帝業(yè)便可定了?!笔雷媛牶蟾吲d地說:“想不到儒生中居然有這樣見地的人。”后來,瑛又舉數(shù)事曉以利害,世祖都采納了,并認為瑛賢能可用,命瑛隨行,但瑛因病而未從。

  中統(tǒng)初年(1260),忽必烈下詔書欲起用瑛,瑛以當時王文統(tǒng)當權(quán),辭不應(yīng)詔。左丞張文謙巡視河北時,上書皇上,建議任命瑛為懷孟、彰德、大名等路提舉學(xué)校官,瑛又推辭,并致書執(zhí)政說“:先王之道不明,是由于異端邪說為害。異說雖然泛濫,但天理不絕如線?,F(xiàn)在天子賢明,又能聽取意見,故賢能之士多來會聚。復(fù)興先王的禮樂教化,正在此時。至于您以官府文書約我相會,想任命我做些尋章摘句的小事,在漢唐時也是人們不屑于做的?,F(xiàn)在您因陋就簡,只想這些小事,實在可惜。凡是善始的人不一定能善終,今日執(zhí)政者不能溯流求源,不去力行先王之道,不明德正俗、育材興化以解除數(shù)百千年之禍,恐怕日后之弊將會是說也說不完的?!碑敃r有人鼓勵他出來做官,瑛說:“后世離開古代雖遠,但先王的政策措施猶可供參。做官的人,首先應(yīng)該復(fù)古。假如因襲舊弊,妄想以此來適應(yīng)先王之意,豈非難事?我又不是一個見風(fēng)使舵的人,怎能做官?!庇谑?,閉門著書,潛心研究道藝,不管處境順利還是不順利,也不論得失,其志絲毫也不動搖,終身如此。年七十時,囑子處立、處愿,死后要在自己墓前立文為“緱山杜處士”的墓碑。天歷年間(1328~1329),贈資德大夫、翰林學(xué)士、上護軍,追封魏郡公,賜謚文獻。

  所著書有《春秋地理原委》十卷、《語孟旁通》八卷、《皇極引用》八卷、《皇極疑事》四卷、《極學(xué)》十卷、《律呂律歷禮樂雜志》三十卷、文集十卷等。瑛在聲律與歷法方面,多有先儒所未及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