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范,字仲疇,張柔之第九子。善于騎馬使槍,又頗能寫詩做歌。二十歲時,兄弘略任順天路總管,去壽陽行都報告一年內(nèi)本路戶口、田地和賦稅征收等政事,弘范代行兄之職務,吏民都佩服他辦事果斷,有條有理。蒙古軍在所過之地肆意殺掠,弘范對他們施以杖刑,使入順天的蒙古軍士不敢違法亂紀。
中統(tǒng)初年(1260),授弘范為御用局總管。三年,改為行軍總管,隨從親王合必赤討伐李王..于濟南。弘范扎營城西,王..遣軍出城襲擊蒙古軍各營,唯獨不攻擊弘范。弘范說:“我扎營在險地、李王..是向我示弱,但又以為我無警惕,必以奇兵來襲擊?!庇谑撬L壘,內(nèi)伏甲兵,外圍壕溝,開東門等待李王..軍到來,夜間又令士卒把壕溝加深加寬,而不讓李王..知道。第二天,李王..果然來攻,其軍士陷入壕中,跨過壕溝者,沖入壘門又為伏兵所殺,這次戰(zhàn)斗收兩降將。處決李王..后,朝廷認為李王..有軍政大權,故能為亂,決定將一些大藩臣子弟中有為官者罷其官,弘范是其中之一。
至元元年(1264),弘范入侍衛(wèi)親軍,世祖念弘范在濟南平定李王..之亂有功,授為順天路管民總管,佩金虎符。二年,調(diào)為大名太守。這年大水災,人民房屋被漂沒,官府租稅無處征收,弘范決定免征。朝廷要治他以專斷獨行之罪,弘范辯解說“:臣以為朝廷將賦稅儲于小倉不如儲于大倉?!笔雷鎲査埃捍嗽捲踔v?”他說“:今年水災無收成,若強迫百姓交納租稅,國家倉庫是充實了,而人民死亡幾盡,明年租稅從哪里出?不若賑濟百姓,使他們不逃離家鄉(xiāng),則每年都有收獲,這豈不是陛下的大倉庫嗎?”世祖說“:你識大體,不問罪?!?br />
六年,調(diào)集諸道兵圍攻宋之襄陽,授弘范益都、淄萊等路萬戶,復令佩金虎符。朝廷認為益都兵是李王..所教練的士卒,勇悍難以駕御,故命弘范統(tǒng)領。攻襄陽之蒙古大軍,一部分由弘范率領戍守鹿門堡,以截斷宋軍運糧之道,且阻擊由郢州來的援軍。弘范建議說“:國家取得襄陽是長久的事,所以珍惜百姓生命,不進行戰(zhàn)斗,讓守城的宋軍自斃。以往,夏貴乘江水上漲送衣糧入城,我軍坐視不阻止他們。襄陽南接江陵、歸州、峽州,商販、旅客、士卒來往不絕,襄陽宋軍能有自斃之時嗎?應該在萬山建城堡以阻斷襄陽與西邊的聯(lián)系,在灌子灘設立柵寨以絕其與東部的聯(lián)系,這樣可望使襄陽守軍迅速自斃?!睅浉杉{了他的建議,調(diào)弘范兵千人去戍守萬山。
萬山城堡建成后,宋軍突然到來,將佐們都認為眾寡不敵,應入城堡自守。弘范厲聲道:“我與諸君在此何事,敵人來而我們竟不應戰(zhàn)嗎?有敢言退守者斬!”他立即穿上鎧甲,跨上戰(zhàn)馬,遣偏將李庭為前鋒,其他將率隨其后,自率二百騎兵為長陣。宋軍步兵騎兵輪番進攻,弘范按兵不動,敵再進,弘范再退。弘范見敵氣勢已衰,便擊鼓進攻,前后奮擊,宋軍敗潰。
八年,在逼進襄陽的地方構筑一字城。先攻破樊城的外城。九年,弘范在攻樊城的戰(zhàn)斗中,手臂為箭射中。他包扎好傷口見主帥說“:襄、樊互為唇齒,故難以攻破。若截攔江道,阻斷援軍,水陸夾攻,樊城必破,樊城破則襄陽無所依恃?!敝鲙浲馑囊庖?。第二天,弘范再率銳卒進攻,首先攻克樊城。襄陽攻下后,弘范隨同宋降將呂文煥赴京朝見世祖,賜錦衣、白金、寶鞍,其他將校也各有獎賞。
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顏伐宋,弘范率左部諸軍沿漢江東取郢州,南攻武磯堡。蒙古軍渡江,弘范為前鋒。宋相賈似道督兵在蕪湖抵抗,殿帥孫虎臣占據(jù)丁家洲。弘范轉(zhuǎn)戰(zhàn)前進,諸軍隨后,宋軍潰敗,弘范長驅(qū)直抵建康。十二年五月,世祖遣使告誡丞相毋輕貪進,天氣炎熱,應稍稍休整,待命前進。弘范認為:“圣恩待士卒誠厚,然應緩應急,不可預測。今敵氣勢已衰,我正因乘破竹之勢連續(xù)進攻,舍此無他策略。豈應遲緩而讓敵人的計劃得逞?”丞相認為很對,便立即回朝,對皇帝面奏江南形勢,并得到繼續(xù)進軍的旨令。
至元十二年,大軍進至瓜洲,分兵建立柵寨,占據(jù)要害之地。宋揚州都統(tǒng)姜才所統(tǒng)領的軍隊,強悍善戰(zhàn),以二萬人出攻揚子橋。弘范輔助都元帥阿術抵御,與宋軍隔水列陣。弘范領十三騎渡水攻擊,敵陣堅固不為所動,弘范退卻。敵軍一人躍馬揮刀,直向弘范撲來,弘范回馬迎刺,手起刀落,殺敵軍于馬下,尾隨者潰亂。弘范揮軍進擊,追至城門,斬首萬余級,敵人自相踐踏,溺死于河中者過半數(shù)。宋將張世杰、孫虎臣等,率水軍于焦山與蒙軍決戰(zhàn),弘范率領一軍從旁橫擊,戰(zhàn)敗宋軍,追至..山之東,奪戰(zhàn)艦八十艘,俘虜數(shù)千人。上報其功于朝廷,改任弘范為亳州萬戶,后賜名拔都。
弘范隨同中書左丞董文炳由海道與丞相伯顏會師臨安。大軍進至臨安近郊,宋皇帝上表投降,對元朝皇帝以伯侄相稱。弘范奉命入城。列舉宋朝大臣之罪,都俯首屈服。十三年,臺州抗元,弘范領兵討平,只誅其為首者。十四年,班師北還,授弘范為鎮(zhèn)國上將軍、江東道宣慰使。
十五年,宋張世杰在海上立廣王趙籨為帝,閩、廣皆起兵響應。使弘范去討平,授蒙古漢軍都元帥。臨行之時弘范向世祖奏道:“漢人素來不統(tǒng)領蒙古軍,請委任蒙古臣中可信賴者為首帥?!笔雷嬲f“:你知道你父親與察罕的事嗎?在攻破安豐之后,你父親建議留兵戍守,察罕不聽。大軍南行,安豐復為宋人占有,以致蒙軍進退失據(jù),你父親深深悔恨。這完全是由于委任未賦與專職之權所致,難道使你也要有像你父親那樣的悔恨嗎?今將此重任交付與你,你能以你父親之心為心,那就要嘉獎你?!泵尜n他錦衣、玉帶,弘范不受,要求賜予劍甲。帝命拿出武庫的劍甲來,任他挑選,并鄭重對他說“:這劍就是你的副帥,有不聽令者,用此劍來處置他。”行將啟程,弘范又奏薦李恒為其副帥,得到批準。
到揚州,以水陸二萬官兵分道南征。其弟弘正為先鋒,弘范告誡他說:“選你為先鋒,并非是徇私情,軍法嚴明,我不敢以私損公,你要盡力而為?!焙胝趹?zhàn)斗中所向皆克。進攻三江寨,該寨居高臨下,難以靠近。弘范下令將校軍官下馬做飯,好像長期對峙下去,寨上宋軍弓箭手疑惑不敢動,其他寨也猜測不到是怎么回事。弘范忽然揮軍進攻,連拔數(shù)寨。又回軍攻擊三江,盡拔所有山寨。至漳州,大軍扎營于東門,遣別將攻南門、西門,乘虛破北門,攻下漳州,接著攻克鮑浦寨,從此沿??たh相繼投降。俘獲宋丞相文天祥于五坡嶺,要他行跪拜禮。天祥不屈,弘范待之以禮,送至京師。又俘宋禮部侍郎鄧光薦,命其子張王圭拜光薦為師。
至元十六年正月初二日,弘范由潮陽港駛船入海,至甲子門,捕獲宋軍斥候軍將領劉青、顧凱,因知宋廣王趙籨之所在。十三日,至崖山,宋軍千余艘戰(zhàn)艦停泊在海中,艦上建立起..望臺和防御的高臺,看起來堅固難攻。崖山東西對峙,北邊水淺,大船非乘潮而不可進。弘范令水軍由山之東向南入大洋,這樣可逼近敵艦。又出奇兵截斷敵軍汲取淡水的通道,燒掉敵人的宮室。世杰有外甥在弘范軍中,三次使他去勸降,世杰不肯。正月二十六日,李恒自廣州來,弘范授他戰(zhàn)艦二只,防守北面。
二月初四日,將發(fā)起進攻,有人提出先用炮轟,弘范則認為,火起則敵艦散,不如近戰(zhàn)。第二天,軍分四路,東南北各一路,弘范自領一軍與各路軍相距一里多遠,下令:“宋艦必乘潮東逃,火速進攻,不要讓他們跑掉。各路軍聽我奏樂就出戰(zhàn),違令者斬!”先指揮北面一軍乘潮進攻,沒有成功,李恒等順潮而退。弘范作樂,宋將以為是在設宴,不加警惕。弘范水軍勇往直前,其他水軍繼之于后。在接近敵艦時,弓箭炮火交相發(fā)射,頃刻破敵七艦,宋軍大敗。宋臣抱其主趙籨跳海而死,獲其符璽印章。世杰先逃,李恒追到大洋沒追上,世杰逃向交趾,船為大風所壞,淹死于海陵港,其余將吏皆降。嶺海平定后,弘范在崖山南面,刻石記功而還。
十月,弘范入朝,世祖在內(nèi)殿賜宴慰勞。不久,弘范病發(fā),帝命御醫(yī)診視,醫(yī)治無效而卒,年四十三歲。贈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謚武烈。至大四年(1311),加贈推忠效節(jié)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齊國公,改謚忠武。延..六年(1319),加保大功臣,加封淮陽王,又改謚獻武。
中統(tǒng)初年(1260),授弘范為御用局總管。三年,改為行軍總管,隨從親王合必赤討伐李王..于濟南。弘范扎營城西,王..遣軍出城襲擊蒙古軍各營,唯獨不攻擊弘范。弘范說:“我扎營在險地、李王..是向我示弱,但又以為我無警惕,必以奇兵來襲擊?!庇谑撬L壘,內(nèi)伏甲兵,外圍壕溝,開東門等待李王..軍到來,夜間又令士卒把壕溝加深加寬,而不讓李王..知道。第二天,李王..果然來攻,其軍士陷入壕中,跨過壕溝者,沖入壘門又為伏兵所殺,這次戰(zhàn)斗收兩降將。處決李王..后,朝廷認為李王..有軍政大權,故能為亂,決定將一些大藩臣子弟中有為官者罷其官,弘范是其中之一。
至元元年(1264),弘范入侍衛(wèi)親軍,世祖念弘范在濟南平定李王..之亂有功,授為順天路管民總管,佩金虎符。二年,調(diào)為大名太守。這年大水災,人民房屋被漂沒,官府租稅無處征收,弘范決定免征。朝廷要治他以專斷獨行之罪,弘范辯解說“:臣以為朝廷將賦稅儲于小倉不如儲于大倉?!笔雷鎲査埃捍嗽捲踔v?”他說“:今年水災無收成,若強迫百姓交納租稅,國家倉庫是充實了,而人民死亡幾盡,明年租稅從哪里出?不若賑濟百姓,使他們不逃離家鄉(xiāng),則每年都有收獲,這豈不是陛下的大倉庫嗎?”世祖說“:你識大體,不問罪?!?br />
六年,調(diào)集諸道兵圍攻宋之襄陽,授弘范益都、淄萊等路萬戶,復令佩金虎符。朝廷認為益都兵是李王..所教練的士卒,勇悍難以駕御,故命弘范統(tǒng)領。攻襄陽之蒙古大軍,一部分由弘范率領戍守鹿門堡,以截斷宋軍運糧之道,且阻擊由郢州來的援軍。弘范建議說“:國家取得襄陽是長久的事,所以珍惜百姓生命,不進行戰(zhàn)斗,讓守城的宋軍自斃。以往,夏貴乘江水上漲送衣糧入城,我軍坐視不阻止他們。襄陽南接江陵、歸州、峽州,商販、旅客、士卒來往不絕,襄陽宋軍能有自斃之時嗎?應該在萬山建城堡以阻斷襄陽與西邊的聯(lián)系,在灌子灘設立柵寨以絕其與東部的聯(lián)系,這樣可望使襄陽守軍迅速自斃?!睅浉杉{了他的建議,調(diào)弘范兵千人去戍守萬山。
萬山城堡建成后,宋軍突然到來,將佐們都認為眾寡不敵,應入城堡自守。弘范厲聲道:“我與諸君在此何事,敵人來而我們竟不應戰(zhàn)嗎?有敢言退守者斬!”他立即穿上鎧甲,跨上戰(zhàn)馬,遣偏將李庭為前鋒,其他將率隨其后,自率二百騎兵為長陣。宋軍步兵騎兵輪番進攻,弘范按兵不動,敵再進,弘范再退。弘范見敵氣勢已衰,便擊鼓進攻,前后奮擊,宋軍敗潰。
八年,在逼進襄陽的地方構筑一字城。先攻破樊城的外城。九年,弘范在攻樊城的戰(zhàn)斗中,手臂為箭射中。他包扎好傷口見主帥說“:襄、樊互為唇齒,故難以攻破。若截攔江道,阻斷援軍,水陸夾攻,樊城必破,樊城破則襄陽無所依恃?!敝鲙浲馑囊庖?。第二天,弘范再率銳卒進攻,首先攻克樊城。襄陽攻下后,弘范隨同宋降將呂文煥赴京朝見世祖,賜錦衣、白金、寶鞍,其他將校也各有獎賞。
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顏伐宋,弘范率左部諸軍沿漢江東取郢州,南攻武磯堡。蒙古軍渡江,弘范為前鋒。宋相賈似道督兵在蕪湖抵抗,殿帥孫虎臣占據(jù)丁家洲。弘范轉(zhuǎn)戰(zhàn)前進,諸軍隨后,宋軍潰敗,弘范長驅(qū)直抵建康。十二年五月,世祖遣使告誡丞相毋輕貪進,天氣炎熱,應稍稍休整,待命前進。弘范認為:“圣恩待士卒誠厚,然應緩應急,不可預測。今敵氣勢已衰,我正因乘破竹之勢連續(xù)進攻,舍此無他策略。豈應遲緩而讓敵人的計劃得逞?”丞相認為很對,便立即回朝,對皇帝面奏江南形勢,并得到繼續(xù)進軍的旨令。
至元十二年,大軍進至瓜洲,分兵建立柵寨,占據(jù)要害之地。宋揚州都統(tǒng)姜才所統(tǒng)領的軍隊,強悍善戰(zhàn),以二萬人出攻揚子橋。弘范輔助都元帥阿術抵御,與宋軍隔水列陣。弘范領十三騎渡水攻擊,敵陣堅固不為所動,弘范退卻。敵軍一人躍馬揮刀,直向弘范撲來,弘范回馬迎刺,手起刀落,殺敵軍于馬下,尾隨者潰亂。弘范揮軍進擊,追至城門,斬首萬余級,敵人自相踐踏,溺死于河中者過半數(shù)。宋將張世杰、孫虎臣等,率水軍于焦山與蒙軍決戰(zhàn),弘范率領一軍從旁橫擊,戰(zhàn)敗宋軍,追至..山之東,奪戰(zhàn)艦八十艘,俘虜數(shù)千人。上報其功于朝廷,改任弘范為亳州萬戶,后賜名拔都。
弘范隨同中書左丞董文炳由海道與丞相伯顏會師臨安。大軍進至臨安近郊,宋皇帝上表投降,對元朝皇帝以伯侄相稱。弘范奉命入城。列舉宋朝大臣之罪,都俯首屈服。十三年,臺州抗元,弘范領兵討平,只誅其為首者。十四年,班師北還,授弘范為鎮(zhèn)國上將軍、江東道宣慰使。
十五年,宋張世杰在海上立廣王趙籨為帝,閩、廣皆起兵響應。使弘范去討平,授蒙古漢軍都元帥。臨行之時弘范向世祖奏道:“漢人素來不統(tǒng)領蒙古軍,請委任蒙古臣中可信賴者為首帥?!笔雷嬲f“:你知道你父親與察罕的事嗎?在攻破安豐之后,你父親建議留兵戍守,察罕不聽。大軍南行,安豐復為宋人占有,以致蒙軍進退失據(jù),你父親深深悔恨。這完全是由于委任未賦與專職之權所致,難道使你也要有像你父親那樣的悔恨嗎?今將此重任交付與你,你能以你父親之心為心,那就要嘉獎你?!泵尜n他錦衣、玉帶,弘范不受,要求賜予劍甲。帝命拿出武庫的劍甲來,任他挑選,并鄭重對他說“:這劍就是你的副帥,有不聽令者,用此劍來處置他。”行將啟程,弘范又奏薦李恒為其副帥,得到批準。
到揚州,以水陸二萬官兵分道南征。其弟弘正為先鋒,弘范告誡他說:“選你為先鋒,并非是徇私情,軍法嚴明,我不敢以私損公,你要盡力而為?!焙胝趹?zhàn)斗中所向皆克。進攻三江寨,該寨居高臨下,難以靠近。弘范下令將校軍官下馬做飯,好像長期對峙下去,寨上宋軍弓箭手疑惑不敢動,其他寨也猜測不到是怎么回事。弘范忽然揮軍進攻,連拔數(shù)寨。又回軍攻擊三江,盡拔所有山寨。至漳州,大軍扎營于東門,遣別將攻南門、西門,乘虛破北門,攻下漳州,接著攻克鮑浦寨,從此沿??たh相繼投降。俘獲宋丞相文天祥于五坡嶺,要他行跪拜禮。天祥不屈,弘范待之以禮,送至京師。又俘宋禮部侍郎鄧光薦,命其子張王圭拜光薦為師。
至元十六年正月初二日,弘范由潮陽港駛船入海,至甲子門,捕獲宋軍斥候軍將領劉青、顧凱,因知宋廣王趙籨之所在。十三日,至崖山,宋軍千余艘戰(zhàn)艦停泊在海中,艦上建立起..望臺和防御的高臺,看起來堅固難攻。崖山東西對峙,北邊水淺,大船非乘潮而不可進。弘范令水軍由山之東向南入大洋,這樣可逼近敵艦。又出奇兵截斷敵軍汲取淡水的通道,燒掉敵人的宮室。世杰有外甥在弘范軍中,三次使他去勸降,世杰不肯。正月二十六日,李恒自廣州來,弘范授他戰(zhàn)艦二只,防守北面。
二月初四日,將發(fā)起進攻,有人提出先用炮轟,弘范則認為,火起則敵艦散,不如近戰(zhàn)。第二天,軍分四路,東南北各一路,弘范自領一軍與各路軍相距一里多遠,下令:“宋艦必乘潮東逃,火速進攻,不要讓他們跑掉。各路軍聽我奏樂就出戰(zhàn),違令者斬!”先指揮北面一軍乘潮進攻,沒有成功,李恒等順潮而退。弘范作樂,宋將以為是在設宴,不加警惕。弘范水軍勇往直前,其他水軍繼之于后。在接近敵艦時,弓箭炮火交相發(fā)射,頃刻破敵七艦,宋軍大敗。宋臣抱其主趙籨跳海而死,獲其符璽印章。世杰先逃,李恒追到大洋沒追上,世杰逃向交趾,船為大風所壞,淹死于海陵港,其余將吏皆降。嶺海平定后,弘范在崖山南面,刻石記功而還。
十月,弘范入朝,世祖在內(nèi)殿賜宴慰勞。不久,弘范病發(fā),帝命御醫(yī)診視,醫(yī)治無效而卒,年四十三歲。贈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謚武烈。至大四年(1311),加贈推忠效節(jié)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齊國公,改謚忠武。延..六年(1319),加保大功臣,加封淮陽王,又改謚獻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