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洪福源傳(附洪俊奇等傳)

白話元史 作者:明·宋濂等


  洪福源,其先祖本為中國人。唐朝遣才子八人至高麗,其中一人姓洪。從此,洪氏子孫成為高麗的貴族,所居之地名為“唐城”。福源父親洪大宣,以都領(lǐng)之職鎮(zhèn)守麟州,福源為神騎都領(lǐng),因此住家于麟州。太祖十一年(1216),女真、契丹九萬人竄入高麗。十二年九月占據(jù)江東。十三年十二月,太祖命哈赤吉、扎剌領(lǐng)兵追討,洪大宣降歸于蒙古,并與哈赤吉共同擊敗女真、契丹,招降其元帥趙沖。

  太宗三年(1231)九月,命撒禮塔領(lǐng)兵討高麗,福源率領(lǐng)先歸附之州縣百姓與撒禮塔合力進攻那些尚未歸附者,又與阿兒禿等進至王京。高麗王..遣其弟淮安公請求納降。太宗設(shè)置王京及州縣達魯花赤七十二人來鎮(zhèn)守。四年六月,高麗又反叛蒙古,殺所置達魯花赤,把蒙古人都趕上江華島,福源招集北部四十余城遺民等待蒙古軍到來。八月,太宗再遣撒禮塔領(lǐng)兵征討,福源率所部全體將士合攻,進至王京處仁城,撒禮塔中箭身亡,副將帖哥領(lǐng)兵回國,留福源屯守。

  五年十月,高麗全力攻打西京,屠殺居民,劫掠大宣以東。福源將所招集北部百姓全部投奔我國,居于遼陽、沈陽之間,太宗嘉獎其忠義。六年五月,特賜金符,任命福源為管領(lǐng)歸附高麗軍民長官,仍令他招討本國尚未歸附人民。又降旨告誡高麗百姓,若有將王..及原發(fā)難之人逮捕來朝者,與洪福源同在東京居住,待遇優(yōu)厚,并加任用;若大兵來攻,抗拒者死,投誠者生;來歸附的高麗民,令福源統(tǒng)領(lǐng)。

  七年,太宗命唐古拔都兒與福源進討高麗,攻克龍岡、咸從二縣及鳳、海、洞三州山城和慈州,又奪取金山、龜、信、昌、朔等州。十一年二月,福源入朝,太宗賜以鎧甲、弓矢、彩緞、金銀器、金鞍勒等。太宗皇后四年(1245),定宗命阿母罕領(lǐng)兵與福源共同攻克威州平虜城。憲宗元年(1251),改授虎符,仍為先后歸附高麗軍民長官。三年,隨諸王耶虎攻克禾山、東州、春州、三角山、楊根、天龍等城。四年,與扎剌臺合兵攻克光州、安城、忠州、玄風、珍原、甲向、玉果等城。

  憲宗八年(1258),福源遣其子茶丘加入扎剌臺軍。這時,高麗族子王纟享來蒙古朝為人質(zhì),他陰謀統(tǒng)轄高麗已歸順元朝的人民,因而向憲宗誣告福源,致使福源被殺,年五十三歲。后贈嘉議大夫,沈陽侯。有子七人,俊奇、君祥二人最知名。

  洪俊奇小名茶丘,福源之次子。幼從軍,以驍勇聞名,世祖以小名叫他。中統(tǒng)二年(1261)秋,茶丘為父雪冤,世祖憐憫他,令他帶原賜虎符,承襲父職,管領(lǐng)歸附高麗軍民。

  至元六年(1269),高麗權(quán)臣林衍反叛我朝,十一月詔令茶丘率其軍三千人隨同國王頭輦哥討平,將江華島上所有臣民都遷回王京。十二月,太祖命茶丘率兵往鳳州等處設(shè)立屯田總管府。八年二月,入京見皇帝,賜鈔百緡。林衍余黨裴仲孫等,立高麗王礻直親屬承化侯為王,占據(jù)珍島反叛元朝。五月,茶丘奉旨同經(jīng)略使欣都進兵討平,殺承化侯,其部屬金通精率其余眾逃往耽羅。帝遣侍衛(wèi)親軍千戶王岑與茶丘商議征取之策。茶丘奏稱“:通精之黨多在王京,可令他們?nèi)フ薪?,如招而不降,再出兵征討不晚?!笔雷娌杉{了這項建議。不久,茶丘奉旨往羅州道監(jiān)造戰(zhàn)船,且招降耽羅。茶丘招來了通精之侄金永等七人,再使他們?nèi)裾f通精投誠。通精不從,除金永外,殺其余六人。十年,詔令茶丘與欣都率兵渡海擊敗了耽羅,擒獲精通,處死,其余脅從均予赦免。高麗從此平定。

  至元十一年,又命茶丘監(jiān)造戰(zhàn)船,準備東征日本。三月,授茶丘為昭勇大將軍、安撫使,仍為高麗軍民總管。三月二日,命茶丘管理高麗農(nóng)業(yè)。八月,授東征右副都元帥,與都元帥忽敦等領(lǐng)水軍二萬渡海征討日本,攻占了對馬、一岐、宜蠻等島。十四年正月,授鎮(zhèn)國上將軍、東征元帥,鎮(zhèn)戍高麗。二月,率蒙古軍、高麗軍、女真軍、漢軍隨丞相伯顏北征叛臣只魯瓦歹等。四月,至脫剌河,突然遇敵,茶丘沖鋒陷陣,伯顏以其勇敢上報朝廷,賜白金五十兩及金鞍勒、弓矢等物。

  至元十七年,授龍虎衛(wèi)上將軍、征東行省右丞。十八年,與右丞欣都率領(lǐng)水軍四萬,由高麗金州合浦向日本進發(fā)。同時,右丞范文虎等領(lǐng)兵十萬,由慶元、定海等處渡海,約定至日本一岐、平戶等島會師登陸。時值八月,未交戰(zhàn)而船為颶風所壞,只得回師。十九年十月,命茶丘于平灤黑堝兒監(jiān)造戰(zhàn)船七百艘,計劃再征日本。二十一年十一月,再授茶丘為征東行省右丞。二十三年,命他往江浙等處遣散漢人復業(yè)。

  至元二十四年,乃顏反叛朝廷,御駕親征,命茶丘率高麗軍、女真軍、漢軍扈從。突然遇乃顏騎兵萬余,而茶丘兵不滿三千,大家有些害怕。茶丘張設(shè)疑兵,乃顏兵大驚,以為官軍大隊人馬到了,紛紛投降。世祖聞知此事,厚予獎賞,回師后授茶丘為遼陽等處行尚書省右丞。二十七年,因病辭職。

  叛王哈丹等竄入高麗,侵擾高麗西京,距遼陽二千里的地方都為之騷動。中書省特起用茶丘鎮(zhèn)守遼左,帝遣..里臺孛羅兒賜金字圓符,授權(quán)茶丘自行處決一切事務(wù)。至元二十八年(1291)病卒,年四十八歲。

  洪君祥小名雙叔,洪福源之第五子。十四歲那年隨兄茶丘于上京朝見世祖,世祖很喜歡他,命劉秉忠給他看相。秉忠說他目光不凡,將來必功名顯赫,但須致力于學。世祖命選師教誨。至元三年,挑選高麗民三百人為兵,令君祥統(tǒng)領(lǐng)。隨從禿花禿烈、伯顏筑萬壽山,開通州運河。有一次,世祖在便殿看江南和海東地圖,要召一人詢問地形之險易,左丞相伯顏和樞密副使合達都薦舉君祥,君祥為世祖講得詳細明白。世祖大喜,親酌一大杯酒賜飲。并對伯顏說“:這孩子才氣遠大,會有出息。”

  至元六年,林衍反叛朝廷,君祥隨頭輦哥征討。八年,戍守河南。九年,進軍淮西,攻破大凹城。十年,隨元帥孛魯罕襲擊淮東之射陽湖,俘獲男女人口及牛馬。

  十一年,君祥入朝。世祖命伯顏伐宋,朝臣們認為,宋之兵力多集中在兩淮,聞我軍欲渡江,他們必調(diào)兩淮軍來抵御。于是命右衛(wèi)指揮使禿滿歹率輕捷精兵二萬攻淮安以牽制,君祥則以蒙古漢軍都鎮(zhèn)撫之職隨行。伯顏渡江之后,帝命禿滿歹回師屯駐蕭縣。君祥奉朝廷之命至伯顏軍中,正值宋黃州制置使陳奕降元,其子為漣水軍知軍,伯顏準備派三十騎去招降,令君祥去請示朝廷。世祖說“:卿可速回,陳知府若降,你同他一起來京。”后來果然一同朝拜世祖,賜宴慰勞。君祥又隨元帥孛魯罕攻克清河。海州安撫丁順約定投降,孛魯罕令君祥去奏報朝廷,在上京遇見伯顏,便從伯顏南伐。

  伯顏克淮安,大軍進至揚州,分兵攻淮西。大軍至鎮(zhèn)江,探知有宋洪都統(tǒng)為都督府將領(lǐng),伯顏對君祥說:“此人與你同姓,可以招降。”君祥果然招來了洪都統(tǒng),并厚待他。大軍進至臨平山,離臨安只有五十里。洪都統(tǒng)來報告說“:宋丞相陳宜中、殿帥張世杰都已逃走,只有皇帝、太后、太子三宮未行,宜早做決定,使百姓得到拯救?!辈佌紦?jù)了臨安,令洪都統(tǒng)保護宋室三宮。宋降后,升君祥為武略將軍、中衛(wèi)親軍千戶。十五年,命君祥征江南民為兵?;爻魍④?、中衛(wèi)親軍副都指揮。十七年,晉升為昭勇大將軍。十九年,授樞密院判官。二十三年轉(zhuǎn)昭武大將軍、同僉樞密院事。

  二十四年,乃顏反叛,君祥隨世祖親征。途中扎營,君祥總是以兵車在皇帝營外保護,布置嚴密,受到嘉獎。凱旋回朝,加君祥輔國上將軍。他把這次親征中世祖的生活起居,纂為《東征錄》。二十八年,授遼陽行省右丞,因樞密院的挽留,仍居舊職。不久加集賢大學士,仍舊為同僉樞密院事。朝廷有人提出在東南海口辛橋地方開河,連接灤河,以便運糧至上都。君祥奉旨與中書右丞阿里去考察利害得失,回朝后極力說此議不妥,也就不再提起開河之事了。又奉旨出使高麗,還朝后改為僉書樞密院事。

  成宗即位,詔令裁減久任官員,知樞密院暗伯等奏:“君祥在樞密院十六年,為最久的官?!背勺诘溃骸熬槭冀K一心,不要調(diào)動?!贝蟮露?1298),詔令他再出使高麗,臺臣以其他事彈劾君祥,故中途把他追回,不久查明無事。三年奉命至江浙訪問民間疾苦。回京后退居于昌平之皇華山,五年絕口不論時事。

  大德九年,升為司農(nóng),不久拜為中書右丞。十年春改任江浙行省右丞。是年秋又改任遼陽行省右丞。在任遼陽行省右丞時,上書朝廷,建議新建省會,增加巡兵,設(shè)儒學提舉官、都鎮(zhèn)撫等,以興文化、修武備。這些事尚未辦成,逢武宗即位,召他為同知樞密院事,進階榮祿大夫、平章政事,商議遼陽等處行中書省事。后改為遼陽行省平章政事,很快又改商議行省事。至大二年(1309)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