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樸,字延寧,國舅少父房之族。父蕭勞古,因為擅長做文,成為圣宗的詩友。蕭樸幼時便顯得像個練達持重的人。成年之后,博學多智。
開泰初,補為牌印郎君,任南院承旨,暫管轉(zhuǎn)運事,不久改任南面林牙?;噬弦哉聠査?,蕭樸詳細地陳說百姓之疾苦,國家用度之充盈與短少,皇上高興地說“:我得到德才兼?zhèn)涞娜肆?!”提升為左夷離畢。當時蕭合卓任樞密使,蕭樸知部署院事,因為飲酒曠廢公事,出貶為興國軍節(jié)度使,不久召任為南面林牙。太平三年(1023),任守太子太傅。次年(1024),拜為北府宰相,遷任北院樞密使。當時太平已久,皇上留心于筆墨,開始制作譜牒以區(qū)分嫡出庶出,因此因爭論嫡庶而訴訟之事紛起。蕭樸有為政之才,能窺知皇上之心意,陳奏總是合乎皇上之意,朝廷大政議事大多由他來決斷。封為蘭陵郡王,進位為恒王,加中書令。及至大延琳叛亂,詔令蕭樸安撫東京,可以不必請示而便宜行事。
興宗即位,皇太后攝政,國家大事一律托付其弟蕭孝先。正逢仁德皇后因為馮家奴誣陷而被殺害,蕭樸多次上奏陳說其冤枉,皇太后沒有答復。蕭樸每當想到此事,往往為之嘔血。重熙初年,改封為韓王,拜為東京留守。及至遷太后于慶州,蕭樸徙封為楚王,升任南院樞密使。四年(1035),封為魏王。不久逝世,終年五十歲,贈封齊王。子蕭鐸剌,國舅詳穩(wěn)。
開泰初,補為牌印郎君,任南院承旨,暫管轉(zhuǎn)運事,不久改任南面林牙?;噬弦哉聠査?,蕭樸詳細地陳說百姓之疾苦,國家用度之充盈與短少,皇上高興地說“:我得到德才兼?zhèn)涞娜肆?!”提升為左夷離畢。當時蕭合卓任樞密使,蕭樸知部署院事,因為飲酒曠廢公事,出貶為興國軍節(jié)度使,不久召任為南面林牙。太平三年(1023),任守太子太傅。次年(1024),拜為北府宰相,遷任北院樞密使。當時太平已久,皇上留心于筆墨,開始制作譜牒以區(qū)分嫡出庶出,因此因爭論嫡庶而訴訟之事紛起。蕭樸有為政之才,能窺知皇上之心意,陳奏總是合乎皇上之意,朝廷大政議事大多由他來決斷。封為蘭陵郡王,進位為恒王,加中書令。及至大延琳叛亂,詔令蕭樸安撫東京,可以不必請示而便宜行事。
興宗即位,皇太后攝政,國家大事一律托付其弟蕭孝先。正逢仁德皇后因為馮家奴誣陷而被殺害,蕭樸多次上奏陳說其冤枉,皇太后沒有答復。蕭樸每當想到此事,往往為之嘔血。重熙初年,改封為韓王,拜為東京留守。及至遷太后于慶州,蕭樸徙封為楚王,升任南院樞密使。四年(1035),封為魏王。不久逝世,終年五十歲,贈封齊王。子蕭鐸剌,國舅詳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