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善思名讠巽,同州朝邑人,以表字聞名于世。父嚴延,與河?xùn)|裴玄證、隴西李真、蔡靜等人都通儒術(shù),通曉圖讖。善思繼承了嚴延的學(xué)術(shù)。褚遂良、上官儀等驚異其才能。高宗封泰山,善思參加銷聲幽藪科考試得中,派任襄陽尉。因上人去世,住在墓邊,就此隱居十年。武后時升為監(jiān)察御史,兼右拾遺內(nèi)供奉,多次談天下大事。當時正遇酷吏構(gòu)陷大案,派善思為詳審使,平冤救活了八百多人,使一千多家免受牽連。長壽年間,考察囚司刑寺,將不稱職者罷黜了上百人。
來俊臣等人忌恨他,誣他犯罪,被流放到交趾,五年后回來。這時李淳風(fēng)已死,各占候者的占卜都不靈驗,于是詔聘善思為著作郎兼太史令。圣歷二年(699),火星竄入輿鬼五星之間,武后問他吉兇,他答“:大臣承當此兇?!边@年王及善去世。
長安年間熒惑星入月,土星沖犯天關(guān)星。
善思說“:天象主亂臣伏罪,但有下臣謀犯上的征兆。”一年多后,張柬之等起兵誅殺張易之二人。升善思為給事中。
武后崩,將合葬乾陵。善思進諫:“尊者先葬,卑者不可入。如今若開啟乾陵,是以卑動尊,是風(fēng)水所忌。何況墓門石砌,又熔鐵錮縫,非攻鑿不能開。神道幽靜,此舉會驚動褻瀆了神主。假若從旁邊打隧道進去,則往日葬時神位已定,今若更改為害更深。以當日修筑乾陵,國有大難,改姓建國二十多年。如今再修,又將生難。合葬非古制,何況有諸多不安,哪有什么依循憑據(jù)?漢代皇后另筑陵墓,魏、晉始合葬。漢國運四百年,魏、晉國統(tǒng)均不長,此亦證驗?,F(xiàn)在如另擇吉地,靠近乾陵,取從葬之義。若神道有知,則無處不可通達;若死者無知,合葬又有何益?山川精氣,上為眾星,葬得其所,則神安而后裔昌盛;若葬得不宜,則神不安而后裔陰損。望能割棄私情而使社稷長久。”中宗不采納。
神龍年間,武后喪除服。太常要求演習(xí)音樂,以供郊祭饗廟所需?;实鄄辉S。善思上奏“:樂,是無形之力,可以感動天地,調(diào)和五行;漢、魏的喪禮,以日代月。因為若三年不行禮,禮必會廢;三年不習(xí)樂,樂必會崩。禮,是陰;樂,是陽。
樂崩則陽遭偃伏,禮廢則陰有差錯。所以變通以應(yīng)時,是孝道的極至。安人神,是公;表哀戚,是私。為王者不應(yīng)以私害公。請批準太常的奏請?!被实弁?。升善思為禮部侍郎。又上表說皇后擅政,為國事?lián)鷳n,求為汝州刺史。他曾對姚崇說“:韋氏禍即將平定,相王(李旦)住處有華蓋紫色,必登帝位,公要善加護衛(wèi)?!钡筋W诶畹┑腔?,崇將此話告訴皇帝,委任善思為右散騎常侍。
當初,譙王重福貶均州,經(jīng)過汝州,善思其時為刺史。及譙王謀反,任善思為偽禮部尚書。重福事敗,判善思關(guān)通罪,當死。吏部尚書宋瞡、戶部郎中李邕設(shè)法為之減罪,給事中韓思復(fù)再三請免,于是流放靜州。當初,善思為御史,中書舍人劉允濟遭酷吏誣陷,將處死,善思竭力申辯其冤屈,得免死。戶部尚書王本立見到他,說:“以前祁奚拼死救叔向,嚴公您也有此心?!焙髞硪姷皆蕽?,善思未說自己為之出力的事。思復(fù)為善思說情,也不自居恩德。時人稱之為長者所得回報。后遇赦回來。開元十六年(728)謝世。兒子名向,乾元年間任鳳翔尹。他家三代均享年八十五歲。
來俊臣等人忌恨他,誣他犯罪,被流放到交趾,五年后回來。這時李淳風(fēng)已死,各占候者的占卜都不靈驗,于是詔聘善思為著作郎兼太史令。圣歷二年(699),火星竄入輿鬼五星之間,武后問他吉兇,他答“:大臣承當此兇?!边@年王及善去世。
長安年間熒惑星入月,土星沖犯天關(guān)星。
善思說“:天象主亂臣伏罪,但有下臣謀犯上的征兆。”一年多后,張柬之等起兵誅殺張易之二人。升善思為給事中。
武后崩,將合葬乾陵。善思進諫:“尊者先葬,卑者不可入。如今若開啟乾陵,是以卑動尊,是風(fēng)水所忌。何況墓門石砌,又熔鐵錮縫,非攻鑿不能開。神道幽靜,此舉會驚動褻瀆了神主。假若從旁邊打隧道進去,則往日葬時神位已定,今若更改為害更深。以當日修筑乾陵,國有大難,改姓建國二十多年。如今再修,又將生難。合葬非古制,何況有諸多不安,哪有什么依循憑據(jù)?漢代皇后另筑陵墓,魏、晉始合葬。漢國運四百年,魏、晉國統(tǒng)均不長,此亦證驗?,F(xiàn)在如另擇吉地,靠近乾陵,取從葬之義。若神道有知,則無處不可通達;若死者無知,合葬又有何益?山川精氣,上為眾星,葬得其所,則神安而后裔昌盛;若葬得不宜,則神不安而后裔陰損。望能割棄私情而使社稷長久。”中宗不采納。
神龍年間,武后喪除服。太常要求演習(xí)音樂,以供郊祭饗廟所需?;实鄄辉S。善思上奏“:樂,是無形之力,可以感動天地,調(diào)和五行;漢、魏的喪禮,以日代月。因為若三年不行禮,禮必會廢;三年不習(xí)樂,樂必會崩。禮,是陰;樂,是陽。
樂崩則陽遭偃伏,禮廢則陰有差錯。所以變通以應(yīng)時,是孝道的極至。安人神,是公;表哀戚,是私。為王者不應(yīng)以私害公。請批準太常的奏請?!被实弁?。升善思為禮部侍郎。又上表說皇后擅政,為國事?lián)鷳n,求為汝州刺史。他曾對姚崇說“:韋氏禍即將平定,相王(李旦)住處有華蓋紫色,必登帝位,公要善加護衛(wèi)?!钡筋W诶畹┑腔?,崇將此話告訴皇帝,委任善思為右散騎常侍。
當初,譙王重福貶均州,經(jīng)過汝州,善思其時為刺史。及譙王謀反,任善思為偽禮部尚書。重福事敗,判善思關(guān)通罪,當死。吏部尚書宋瞡、戶部郎中李邕設(shè)法為之減罪,給事中韓思復(fù)再三請免,于是流放靜州。當初,善思為御史,中書舍人劉允濟遭酷吏誣陷,將處死,善思竭力申辯其冤屈,得免死。戶部尚書王本立見到他,說:“以前祁奚拼死救叔向,嚴公您也有此心?!焙髞硪姷皆蕽?,善思未說自己為之出力的事。思復(fù)為善思說情,也不自居恩德。時人稱之為長者所得回報。后遇赦回來。開元十六年(728)謝世。兒子名向,乾元年間任鳳翔尹。他家三代均享年八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