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筠字貞節(jié),華州華陰縣人。精通經(jīng)義,文辭華美,考進士不中。性情高傲耿直,不愿與世俗共沉浮,往居南陽倚帝山。
天寶初年,被召到京城,請求入籍為道士,于是進嵩山投靠潘師正,研究他的道術。后又到南方游天臺山,觀東海,和當?shù)孛拷挥螉蕵?,所寫文章被傳誦到京城。玄宗遣使臣召見吳筠于大同殿,談得很高興,下旨任命為翰林院待詔,吳筠向玄宗獻《玄綱》三篇。玄宗曾向他問道術,筠答說:“道家學問最精深的,莫過于五千字的《老子》,其余的只是浪費紙張而已?!毙谟謫柹裣梢睙挿ǎ瑓求薮鸬馈埃哼@是山野之人干的事,是長年累月的修煉去祈求的,不是皇上所應關心的?!眳求廾看蜗蚧噬线M言,都是講禮教時務,用精言暗喻勸告皇上,皇上很器重他。一群佛教徒妒忌他得到皇上的賞識,而高力士素來信佛,就都在皇上面前說吳筠的壞話,吳筠也知天下將亂,懇求回嵩山。玄宗下令為他建道館。安祿山準備起兵叛變,吳筠就回到茅山。后洛陽、長安兩京陷落,江淮間盜賊蜂起,因而東行至會稽郡剡縣。大歷十三年去世,弟子們尊稱為宗元先生。
當初,吳筠為高力士厭惡而受排斥,所以在文章中痛斥佛家學說。吳筠的好朋友孔巢父、李白,詩歌水平大致相當。
天寶初年,被召到京城,請求入籍為道士,于是進嵩山投靠潘師正,研究他的道術。后又到南方游天臺山,觀東海,和當?shù)孛拷挥螉蕵?,所寫文章被傳誦到京城。玄宗遣使臣召見吳筠于大同殿,談得很高興,下旨任命為翰林院待詔,吳筠向玄宗獻《玄綱》三篇。玄宗曾向他問道術,筠答說:“道家學問最精深的,莫過于五千字的《老子》,其余的只是浪費紙張而已?!毙谟謫柹裣梢睙挿ǎ瑓求薮鸬馈埃哼@是山野之人干的事,是長年累月的修煉去祈求的,不是皇上所應關心的?!眳求廾看蜗蚧噬线M言,都是講禮教時務,用精言暗喻勸告皇上,皇上很器重他。一群佛教徒妒忌他得到皇上的賞識,而高力士素來信佛,就都在皇上面前說吳筠的壞話,吳筠也知天下將亂,懇求回嵩山。玄宗下令為他建道館。安祿山準備起兵叛變,吳筠就回到茅山。后洛陽、長安兩京陷落,江淮間盜賊蜂起,因而東行至會稽郡剡縣。大歷十三年去世,弟子們尊稱為宗元先生。
當初,吳筠為高力士厭惡而受排斥,所以在文章中痛斥佛家學說。吳筠的好朋友孔巢父、李白,詩歌水平大致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