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遵明字子判,華陰人。自幼喪父,喜愛學習,十七歲那年,跟隨同鄉(xiāng)毛靈和等人到山東求學。到了上黨,就拜屯留王聰為師,學習《毛詩》、《尚書》、《禮記》。一年后,就辭別王聰游于燕、趙之地,拜張吾貴為師。張吾貴的學生很多。徐遵明認真學習了幾個月,就私下對朋友說:“張生名氣雖然很大,卻沒有約束限制,凡是他講解的東西,都不稱我的意。請求另拜老師。”就和平原人田猛略到范陽孫買德處。跟孫買德學了一年,徐遵明就又想離開。田猛略對徐遵明說“:你年紀輕輕從師學習,每次都不能把學業(yè)學完,這樣來學,恐后終究一無所成。”徐遵明就指著他的心口說“:我如今知道真正的老師在哪里了,它就在這里?!本偷狡皆颂七w處,居住在蠶房里,讀《孝經》、《論語》、《毛詩》、《尚書》、《三禮》。六年之中,足跡不出庭院,時而彈箏吹笛,自我娛樂。徐遵明又得知陽平館陶趙世業(yè)家有《服氏春秋》,是晉朝永喜年間的舊抄本,就前往閱讀,又經過了好幾年。于是親自撰寫《春秋義章》三十卷。這之后開始教授學生,每次到了講壇,先手持經籍義疏,然后才開始講解。學生至今仍是這樣,慢慢地就成了習俗。徐遵明在外講學二十多年,天下學子無不尊崇敬仰。特別喜好斂財,和劉獻之、張吾貴都在河北傳授弟子,收取的絲帛谷物,明碼標價,或者留下衣服財物抵押,稱為“影質”,有損于讀書人的風度。徐遵明看到鄭玄《論語序》說“書以八寸策”,誤以為是“八十宗”,因而枉加解說。其偏執(zhí)都是這個樣子。劉獻之和張吾貴比徐遵明更加過分。
徐遵明不喜歡京城,因為兗州有舊友,就遷到了朋友那里。元顥進入洛陽,任城太守李淇準備興舉義兵,徐遵明一同參與其事。夜里敵兵偷襲,徐遵明被亂兵殺害。孝武帝永熙二年(533),徐遵明的學生通直散騎侍郎李業(yè)興上表請求追封,終于沒有追贈謚號。
徐遵明不喜歡京城,因為兗州有舊友,就遷到了朋友那里。元顥進入洛陽,任城太守李淇準備興舉義兵,徐遵明一同參與其事。夜里敵兵偷襲,徐遵明被亂兵殺害。孝武帝永熙二年(533),徐遵明的學生通直散騎侍郎李業(yè)興上表請求追封,終于沒有追贈謚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