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普惠傳

白話北史 作者:唐·李延壽


  張普惠,字洪賬,常山九門人。身高八尺,相貌魁偉,對《周禮》、《儀禮》、《禮記》十分精通,還擅長于《春秋》和諸子百家的學說。太和十九年(495),任主書,兼管局監(jiān),很被孝文帝所賞識。轉任尚書都令史,任城王元澄敬重他的學問,為他吹噓以提高他的身價。元澄任雍州刺史,聘請他為府錄事參軍。不久,擔任管理馮翊郡的職務。

  元澄有喪服在身,而卻想在七月七日召集文武大臣到北園騎馬射箭,普惠奏勸元澄說:“孔子說:‘脫掉喪服,停止祭奠,是不合乎禮的要求的。’后人注解這句話說:‘這樣做,就會忘掉哀痛。’我認為,除掉喪服以后,不再參與祭奠,在喪期為五個月的小功之內,難道可以看別人騎馬射箭嗎?”元澄接受了他的建議,尋找借口,停止了七月七日召集文武大臣射獵的計劃。

  元澄轉任揚州刺史,奏請朝廷任張普惠為羽林監(jiān)領鎮(zhèn)大將軍開府主簿。普惠被元澄知遇,在元澄的兩處藩地幫助他,享有很高的聲譽?;氐骄┏呛?,仍任羽林監(jiān)。

  元澄又遭遇太妃去世的憂患,大臣們?yōu)樘⒈韫灥?,碑上準備題寫“康王元妃之碑”。元澄征詢普惠的意見,普惠回答說:“查尋朝典,只有王妃,而沒有元妃。孟子稱魯夫人為元,是想與下面的繼室聲子相區(qū)別。烈懿太妃嫁給先王,沒有聲子、仲子的嫌疑,我認為不用元字也可以區(qū)別名位。況且用氏配上姓,我認為這是對活人的稱呼,所以,《春秋》上說:夫人姜氏從齊國來;埋葬后,用謚號配上姓,所以經書上說:埋葬我們諸侯的妻子文姜。又說:送來贈給夫人成風的衣被。都是以謚號配上姓。古代的婦人都是隨著丈夫的謚號?,F(xiàn)在,烈懿太妃品德冠蓋當世,所以,特蒙褒獎和封賜,這是萬代的盛事,怎么能強調定名的重要,而不稱‘烈懿妃’呢?”元澄聽從了他的意見。

  后來,任步兵校尉,以本官的職務兼河南尹丞。宣武帝去世,他因在服喪期間與甄楷等人飲酒游樂獲罪,被免去官職。按照舊例,被免官的,三年后降一級重新起用。如果才能優(yōu)長,破格拔用的不受這種限制。熙平年間,吏部尚書李韶奏報張普惠有文學才能,按才能優(yōu)秀的舊例,任他為寧遠將軍、司空倉曹參軍。朝中議論以不降級為光榮。當時,任城王元澄任大司空,他的奏章、文告、書信,大多出于普惠之手。

  轉任諫議大夫,元澄對他說:“我并不為你擔任諫議大夫一職感到高興,卻高興地看到諫議一職得到了你這個合適的人選?!?br />
  這時,靈太后的父親胡國珍去世,朝廷贈爵為相國、太上秦公。普惠認為前代皇后的父親沒有太上的封號,所以,向朝廷上疏,陳說這樣做是不可以的。左右兩邊的大臣都很害怕,不敢附和他的話。這時,聽說胡家挖掘墓坑,發(fā)現(xiàn)地下有一塊大石頭。普惠便秘密呈上奏表,說“:已故侍中、司徒胡公,胸懷大道,內含靈氣,所以生下圣明的太后,位近國家樞機,完全勝任朝廷的重托;身居槐里,能體察道德禮儀的真諦。所以,因功高蓋世,被朝廷賞賜九種最貴重的禮物,甚至用天子車上用的旗去褒獎他。圣上對他的深恩厚德更加隆重,太后對他的孝心更加慈愛,寫在憲章里昭示天下,不也就可以了嗎?而賜給太上的封號,我認為不妥。為什么呢?《禮記》上說‘,天上沒有兩個太陽,地上沒有兩位君主,到郊廟里祭祀,不能尊崇兩位神主。’《易經》上說:‘上邊困惑,一定要反映在下邊?!M苈爮奈业慕ㄗh,停止司徒威迫天子的封號?!?br />
  太后看到奏表,親自到胡國珍家中,召集五品以上官員討論這件事。任城王元澄,太傅、清河王元懌,侍中崔光、御史中尉元匡、尚書崔亮都面有難色,普惠仍按理糾正,無所屈服。廷尉少卿袁翻說:“《周官》篇說:‘上公被封九級,上大夫被封為四級?!墧惦m然不一樣,但都同名為上,怎么說稱上的都是最尊貴的?”普惠厲聲呵斥袁翻說“:天子封為官職的有下卿、上士,何止只有大夫與公?但今天所封賜的號是太字下又加上字,兩個名號同時賜予,不能不說達到極端。那些雕蟲小技,你或許略知一二,至于事關禮儀制度的大事,哪里是你能知道的?”袁翻臉上很有些慚愧的顏色,沉默在一旁不再說話。參加討論的大臣認為靈太后正當朝理政,都順從她的志向,便奏報說“:張普惠言詞雖然不屈不撓,但不是我們所同意的。朝廷的使命已經作出,請按前面的詔命執(zhí)行?!碧笥峙稍?、賈燦宣讀命令說:“我這樣作,是孝子的心愿;你堅持陳奏,是忠臣的職責。群臣們已有定論,你不要苦苦奪去我孝敬父親的情懷。以后有什么看法,不要因此就不再說話?!?br />
  開初,普惠被太后召見,傳達詔書的人騎著快馬馳來,十分迅速,站著立即催促他快去。他的兒子們都嚇得涕淚交流,他對他們說:“我處在圣明的朝代,身負進諫的職責,如果不陳說別人難以陳說的話,進諫別人難以進諫的事,便是惟惟諾諾,喪失職責,空食俸祿。人生總有一死,但要死得其所,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然而,朝廷論理講法,你們不要擔憂?!钡鹊饺撼紓冏h論完畢,朝廷下旨慰勞,并命他回家,親友故交都慶賀他的幸運。

  這時,中山人杜弼寫信給他說:“您深諳儒學,博學多聞,身懷奇?zhèn)ブ牛砭映?,擔任諫議的職務,是那樣忠誠,那樣正直。昨天在胡司徒的府第,當庭與胡太后諫諍,雖然詰問的話鋒接連出現(xiàn),而您從容應對,聲音洪亮。宋城的帶子才開始系上,魯門的木柝可作警戒。終于使后妃們逡巡顧忌,群僚們拱手沉默,雖然意見一時不被采用,但名聲可傳揚百代。聽說您廷諍的消息后十分暢快,所以寫了這些話?!睆埰栈菔中蕾p這封書信,常常口頭向別人提起。

  普惠認為向天下百姓征收的布帛絲絹,幅度又長又寬,而尚書還要計議上奏,再向全國征收綿和麻,恐怕民不堪命。便上疏說:“聽說尚書奏請,又要征收綿麻一類的戶稅,是遵照先皇定下的規(guī)矩。我日夜思忖,情感交集。高祖昭成帝廢除大斗,丟掉長尺,改去重秤,是因為憐愛天下百姓,減輕賦稅。知道軍隊和國家需要綿和麻,因而,既征收戶調,又讓黎民百姓都享有養(yǎng)蠶和種麻的利益。所以,絹上稅交綿八兩,布上稅交麻十五斤。百姓們能夠廢除大斗,去掉長尺,改變重秤,享受到減輕賦稅的好處,不應該再交綿麻了。所以,他們高興得載歌載舞,交納租稅;歡呼雀躍,去服勞役。朝廷堅守信用,百姓就高興輸納。但從此以后,征收調絹的尺幅卻漸漸變長變寬,百姓們的怨恨聲到處都可以聽到。目前,皇太后還沒有臨朝執(zhí)政,陛下您正在守喪,宰輔大臣不探根求源,只知道百姓們怨恨加征綿麻,不了解加寬了尺幅,增長了尺寸,加重了秤上的斤兩,加大了斗的容量。應該革去戶稅中的弊端,保留所應該保留的,卻專門又提出用綿麻代替調絹,以取悅天下的人心,我認為用不恰當的方法取悅人心,還不如不取悅呢?!?br />
  普惠又上表請求在皇帝臨朝議事的日子,要當面聽取朝臣的意見。從此以后,朝臣們一個月見一次皇帝。又由于孝明帝不親自臨朝聽政,過分地崇尚佛法,甚至到家廟祭祀祖先的事,也讓有司代替,普惠也上表規(guī)勸。

  當時,史官因日蝕相克,建議朝廷停止議事。普惠認為廢除朝政是非禮的行為,上疏表示反對。又上表議論時政的得失,一是要審定法度,使斗和尺標準化,減輕田租和戶稅的征收量,減少百姓的服役時間;二是聽取朝野的意見,明察冤獄錯案,先皇時的制度有不便于實行的,請全部改正;三是拔擢忠誠正派的人才,黜退卑鄙奸妄的小人。任用賢能不要三心二意,摒棄邪惡不要猶豫不決;四是復興衰敗的貴族世家,對于勛臣舊戚的后代,應該續(xù)用。

  奏章送上,孝明帝和靈太后在宣光殿接見普惠,不斷向他詰問質疑。君臣對答多時,太后不高興地說:“這些煩瑣小事,都一一翻騰出來,實在惹人煩惱?!逼栈荽鸬溃骸笆ド夏B(yǎng)育天下百姓,就像慈母養(yǎng)育嬰兒?,F(xiàn)在,嬰兒就要被棄置在山壑中,將被丟放在水火中,而卻因為怕麻煩不去拯救他們,難道是嬰兒們對慈母所期望的嗎?”太后說“:天下的黎民百姓,難道有這樣艱難困苦嗎?”普惠回答說“:天下的皇親貴戚,地位沒有超過太師彭城王的,然而,他還不免受冤枉死去,那些平民百姓受的冤屈痛苦,還能有什么不會出現(xiàn)呢?”太后解釋說“:彭城王受的冤屈,我用加封他的三個兒子的辦法加以彌補,你為什么還要提起?”普惠說“:太后您加封彭城王的三個兒子,天下人沒有不對您的德行感到高興的,知道您像慈母一樣君臨天下。我所以重新陳奏這件事的原因,是請求朝廷對這類冤案都要進行甄別復議。”太后又問“:你說的復興衰敗的貴族舊戚,究竟是指的誰?”普惠答道“:過去淮南王劉安因為叛逆被處死,漢文帝還封賞他的四個兒子,這是骨肉之情不可離棄、關系親密的緣故。我見咸陽王、京兆王都是皇子皇孫,僅因一時犯罪,就自己種下禍根,永遠沉淪下僚,再也不被起用,難道不應復興衰敗的貴族舊戚嗎?”太后說“:你說的很有道理,應當讓公卿大臣們廣泛議論一下?!?br />
  任城王元澄去世,普惠因受他的恩惠,初一和十五一定去祭奠。到了除服的祭禮,不管是寒冬盛暑,刮風下雨,也必定趕去參加。因為,元澄曾嘉獎過普惠,臨終前又奏請朝廷任命普惠為尚書右丞。靈太后深深悼念元澄,看到他生前寫的奏書,便采納了他的建議。詔命頒行之后,尚書省的官員們認為普惠出身寒微,不應管轄尚書省的事,他們互相聯(lián)絡,想一起抵制他上任,事情鬧了多日才停息。

  正光二年(521),朝廷命楊鈞護送蠕蠕族首領阿那王襄回國,普惠認為送回去將留下后患,上疏極力陳說不應該這樣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意見。魏子建任益州刺史,被安上貪賊的罪名。普惠被派往益州調查,弄明情況,解除了魏子建的罪名。所以,魏子建父子十分感激他。這時,南梁西豐侯蕭正德詐稱投降,朝廷很認真地準備迎接他。普惠卻請求朝廷將蕭正德送到揚州,送還給南梁,朝廷不同意。不久,蕭正德果然又叛魏回到南梁。后來,朝廷任普惠為光祿大夫,右丞的職務仍然不變。

  仇池武興郡的氐族多次反叛,西部邊境各郡防守部隊的軍需物資很久就斷絕運輸。朝廷下詔命普惠以本官的職務再擔任持節(jié)、西道行臺,劃撥秦、岐、涇、華、雍、豳、東秦七州的兵士健兒三萬人,聽憑他的調遣,讓他負責將南秦、東益州二州交納的軍糧,分別送給各戍邊部隊。他需要的將領,也由他在關西的守將中隨意挑選,軍隊中所需的各種物資和文書,都由他自行決定。事情辦完后回到京城,朝廷賜給他絲絹和布帛一百匹。這時,朝廷又下詔命群臣訪察冤案,普惠不斷上疏陳述種種不合理的事情。

  出任東徐州刺史。淮南九個邊防區(qū)域十三個郡,因南梁過去遺留下的積弊,不同郡縣的人錯雜混居。普惠逐一清查登記,精減郡縣數量,上表奏報,朝廷下詔批準。地方官根據他的意見,治理有方,盜賊消失,百姓都安居樂業(yè)。

  普惠不喜歡經營家產,好舉薦人才,對故交舊友忠誠淳厚。冀州人侯堅少年時與他一同求學,很早就去世了,撇下兒子侯長瑜,普惠一年四季都拿出俸祿接濟他,從不間斷,還送給他吃的穿的。他任豫州刺史后,又推薦侯長瑜出來做官,并攜帶長瑜的全家到豫州,在生活上不斷幫助他們。他在豫州去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