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譯字正義,滎陽開封人。
祖父鄭瓊,魏國的太常。
父親鄭道邕,北周的司空。
鄭譯很有學(xué)問,又通曉音樂,善于騎射。
鄭譯的堂祖父、開府鄭文寬,娶魏國的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就是北周太祖元皇后的妹妹。
平陽公主沒有兒子,周太祖就讓鄭譯過繼給她家。
因此,鄭譯小時(shí)就被周太祖親近,總讓他與太祖諸子玩耍。
十幾歲時(shí),鄭譯曾到相府司錄李長宗處,長宗當(dāng)眾與鄭譯嬉戲。
鄭譯老著臉對長宗說:“明公您的地位、聲望都不輕了,人們都看著您,您卻這樣玩耍嬉戲,這不是喪德嗎?”長宗很奇異。
鄭文寬后來生了兩個(gè)兒子,鄭譯又回到了自己家里。
北周武帝時(shí),鄭譯開始當(dāng)給事中士,后任銀青光祿大夫,轉(zhuǎn)任左侍上士。
他與儀同劉日方總在皇上身邊。
鄭譯那時(shí)死了妻子,周武帝令鄭譯娶梁國的安固公主。
武帝親總?cè)f機(jī)后,以鄭譯為御正下大夫,繼而轉(zhuǎn)任太子宮尹。
當(dāng)時(shí)太子大多失德,內(nèi)史中大夫?yàn)跬柢壋裎涞蹚U掉太子而另立秦王,因此太子心里總是不安。
此后武帝下詔,讓太子西征吐谷渾,太子于是私下里對鄭譯說:“秦王是皇上的愛子,烏丸軌是皇上的寵臣。
我這次出征,怎能免除公子扶蘇被廢、被殺的事呢?”鄭譯說:“愿殿下弘揚(yáng)仁孝,不失為子之道而已,不要為別的事?lián)?。”太子以為然?br />
破賊以后,鄭譯因功勞最大,賜開國子爵,食邑三百戶。
后來因他與皇太子過于親近,武帝大怒,削職為民。
太子又召他去,鄭譯仍像過去那樣與太子親近。
他因此對太子說:“殿下何時(shí)可得天下?”太子高興,而更加親近他。
武帝去世后,太子繼位,這就是周宣帝。
宣帝越級提拔鄭譯當(dāng)開府、內(nèi)史下大夫,封他為歸昌縣公,食邑一千戶,委他以朝政。
不久他升任內(nèi)史上大夫,晉爵為沛國公,食邑五千戶,又封他兒子鄭善愿為歸昌公,鄭元琮為永安縣男,又讓他監(jiān)修國史。
鄭譯很專權(quán)。
當(dāng)時(shí)宣帝巡幸東京,鄭譯擅自將官府的建材據(jù)為己有,建造私人的府第。
因此他又被削職為民。
劉日方多次對宣帝說,勸重新起用他。
宣帝又召他,待他如初。
下詔讓他兼管內(nèi)史事。
起初,高祖楊堅(jiān)與鄭譯有同學(xué)之誼,鄭譯又素知高祖相貌堂堂,與他傾心交好。
到這時(shí),高祖被宣帝忌恨,心里不安,曾在深巷子里私下對鄭譯說:“我早想出京去輔佐藩王,這是你很清楚的。
我冒昧地把這托付給你,請稍稍給我留點(diǎn)意。”鄭譯說:“憑著你的功德、威望,天下歸心。
你想多福,我怎敢忘記?有機(jī)會我會馬上說的?!碑?dāng)時(shí),將要派鄭譯南征,鄭譯請派元帥。
宣帝說:“你的意思怎樣?”鄭譯回答說:“若定江南,不是貴戚大臣不能鎮(zhèn)住。
可讓隋公楊堅(jiān)去,暫且讓他當(dāng)壽陽總管,以監(jiān)督軍事?!毙勐爮牧怂脑挕?br />
于是下詔以高祖為揚(yáng)州總管,鄭譯發(fā)兵,與楊堅(jiān)相會于壽陽,以討伐陳國。
他們走了一些日子了,宣帝病了,于是與御正下大夫劉日方商議,帶隋公回京受托。
繼而鄭譯宣詔:文武百官都受高祖節(jié)度。
當(dāng)時(shí),御正中大夫顏之儀與宦官商議,引大將軍宇文仲輔政。
宇文仲已到宣帝寶座跟前,鄭譯知道了,馬上率領(lǐng)開府楊惠及劉日方、皇甫績、柳裘一起入宮。
宇文仲與顏之儀見了鄭譯等人,很驚愕,猶豫一會,想出宮去,高祖因便抓了他們。
于是假傳圣旨,又以鄭譯為內(nèi)史上大夫。
次日,高祖為丞相,授鄭譯為柱國、相府長史、治內(nèi)史上大夫事。
高祖為大冢宰后,總理萬機(jī),以鄭譯兼任天官都府司會,總管六府諸事。
鄭譯出入于高祖臥室之內(nèi),高祖對鄭譯,言無不從,賞賜的玉帛不計(jì)其數(shù)。
鄭譯每次出入,都帶著甲士。
授鄭譯之子鄭元王壽為儀同。
當(dāng)時(shí),尉遲迥、王謙、司馬消難等人造反作亂,高祖對鄭譯更加親近、禮遇。
繼而升他為上柱國,恕他十次死罪。
鄭譯生性淺薄,不管政務(wù),但貪贓求貨。
高祖悄悄地疏遠(yuǎn)了他,但因他有定策之功,不忍心廢掉他、放逐他。
于是悄悄地告訴他的下級不要把什么事告訴鄭譯。
鄭譯還坐在大廳上聽事,卻沒什么事要他處理。
鄭譯害怕了,叩頭請求免職,高祖寬解他,以禮待他。
高祖受禪后,鄭譯以上柱國和公爵的身份,回到他的府第,高祖給他的賞賜很多。
又把他的兒子鄭元王壽的爵位升為城皋郡公,食邑二千戶;鄭元王旬為永安男爵。
又追贈鄭譯的父親和亡兄兩個(gè)人都當(dāng)刺史。
鄭譯因被疏遠(yuǎn),悄悄地叫來道士章醮,以祈求福份幫助。
他的奴婢上告鄭譯搞旁門左道。
皇上對鄭譯說:“我沒有對不起你,你這么做,是什么意思?”鄭譯無話回答。
鄭譯又與他的母親分居,被司法部門彈劾,因此被削職為民。
皇上下詔書說:“鄭譯的好計(jì)謀,我再也聽不到了。
他買獄賣官,沸沸揚(yáng)揚(yáng),灌滿了我的耳朵。
如留他在世上,他又是不道之臣;如果殺了他,他又是不孝之鬼。
殺他、留他都不好,應(yīng)該賜他一本《孝經(jīng)》,讓他熟讀。”讓他與他母親一起居住。
不久,有詔書讓鄭譯參加撰寫法律,又授他開府、隆州刺史。
他請求回京治病,有詔書調(diào)他回京,皇上在禮泉宮見他。
皇上賜宴,與他一起喝酒,很高興,因此對鄭譯說:“貶退你已很久了,我心里很掛念、憐憫你?!庇谑腔謴?fù)他沛國公的爵位和上柱國的官職。
皇上對侍臣們說:“鄭譯與我同生共死,在我遭到曲折和危難的時(shí)候,他幫我說話。
想到這些,我哪天忘記過?”鄭譯因此持酒敬皇上。
皇上命內(nèi)史令李德林立即起草詔書,高赹開玩笑對鄭譯說:“筆干了?!编嵶g回答說:“我出為刺史,拄著拐杖回來,沒得到一個(gè)錢,用什么給你潤筆?”皇上大笑。
不久,有詔讓鄭譯參加討論音樂之事。
鄭譯以為,北周七聲廢缺,從大隋受命以來,應(yīng)該用新的禮樂,另外修定七始,名叫《樂府聲調(diào)》,總共八篇。
上奏皇上,皇上贊揚(yáng)了他。
不久鄭譯升任岐州刺史,在任一年多,又奉詔回京到太常制定音樂。
他前后所論音樂之事,都記在《音律志》里。
皇上慰勞鄭譯說:“律令是你定的,音樂又是你校正的。
禮、樂、律、令,你定了三種,的確值得贊美呀!”于是回到岐州任上去。
開皇十一年(591),因病在官任上去世,時(shí)年五十二歲。
皇上派使者去吊唁他。
謚號叫“達(dá)”。
他兒子鄭元王壽繼承爵位。
煬帝剛即位,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全部廢除。
但因鄭譯是佐命開國的元?jiǎng)祝性t追改封鄭譯為莘公,讓元王壽襲爵。
祖父鄭瓊,魏國的太常。
父親鄭道邕,北周的司空。
鄭譯很有學(xué)問,又通曉音樂,善于騎射。
鄭譯的堂祖父、開府鄭文寬,娶魏國的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就是北周太祖元皇后的妹妹。
平陽公主沒有兒子,周太祖就讓鄭譯過繼給她家。
因此,鄭譯小時(shí)就被周太祖親近,總讓他與太祖諸子玩耍。
十幾歲時(shí),鄭譯曾到相府司錄李長宗處,長宗當(dāng)眾與鄭譯嬉戲。
鄭譯老著臉對長宗說:“明公您的地位、聲望都不輕了,人們都看著您,您卻這樣玩耍嬉戲,這不是喪德嗎?”長宗很奇異。
鄭文寬后來生了兩個(gè)兒子,鄭譯又回到了自己家里。
北周武帝時(shí),鄭譯開始當(dāng)給事中士,后任銀青光祿大夫,轉(zhuǎn)任左侍上士。
他與儀同劉日方總在皇上身邊。
鄭譯那時(shí)死了妻子,周武帝令鄭譯娶梁國的安固公主。
武帝親總?cè)f機(jī)后,以鄭譯為御正下大夫,繼而轉(zhuǎn)任太子宮尹。
當(dāng)時(shí)太子大多失德,內(nèi)史中大夫?yàn)跬柢壋裎涞蹚U掉太子而另立秦王,因此太子心里總是不安。
此后武帝下詔,讓太子西征吐谷渾,太子于是私下里對鄭譯說:“秦王是皇上的愛子,烏丸軌是皇上的寵臣。
我這次出征,怎能免除公子扶蘇被廢、被殺的事呢?”鄭譯說:“愿殿下弘揚(yáng)仁孝,不失為子之道而已,不要為別的事?lián)?。”太子以為然?br />
破賊以后,鄭譯因功勞最大,賜開國子爵,食邑三百戶。
后來因他與皇太子過于親近,武帝大怒,削職為民。
太子又召他去,鄭譯仍像過去那樣與太子親近。
他因此對太子說:“殿下何時(shí)可得天下?”太子高興,而更加親近他。
武帝去世后,太子繼位,這就是周宣帝。
宣帝越級提拔鄭譯當(dāng)開府、內(nèi)史下大夫,封他為歸昌縣公,食邑一千戶,委他以朝政。
不久他升任內(nèi)史上大夫,晉爵為沛國公,食邑五千戶,又封他兒子鄭善愿為歸昌公,鄭元琮為永安縣男,又讓他監(jiān)修國史。
鄭譯很專權(quán)。
當(dāng)時(shí)宣帝巡幸東京,鄭譯擅自將官府的建材據(jù)為己有,建造私人的府第。
因此他又被削職為民。
劉日方多次對宣帝說,勸重新起用他。
宣帝又召他,待他如初。
下詔讓他兼管內(nèi)史事。
起初,高祖楊堅(jiān)與鄭譯有同學(xué)之誼,鄭譯又素知高祖相貌堂堂,與他傾心交好。
到這時(shí),高祖被宣帝忌恨,心里不安,曾在深巷子里私下對鄭譯說:“我早想出京去輔佐藩王,這是你很清楚的。
我冒昧地把這托付給你,請稍稍給我留點(diǎn)意。”鄭譯說:“憑著你的功德、威望,天下歸心。
你想多福,我怎敢忘記?有機(jī)會我會馬上說的?!碑?dāng)時(shí),將要派鄭譯南征,鄭譯請派元帥。
宣帝說:“你的意思怎樣?”鄭譯回答說:“若定江南,不是貴戚大臣不能鎮(zhèn)住。
可讓隋公楊堅(jiān)去,暫且讓他當(dāng)壽陽總管,以監(jiān)督軍事?!毙勐爮牧怂脑挕?br />
于是下詔以高祖為揚(yáng)州總管,鄭譯發(fā)兵,與楊堅(jiān)相會于壽陽,以討伐陳國。
他們走了一些日子了,宣帝病了,于是與御正下大夫劉日方商議,帶隋公回京受托。
繼而鄭譯宣詔:文武百官都受高祖節(jié)度。
當(dāng)時(shí),御正中大夫顏之儀與宦官商議,引大將軍宇文仲輔政。
宇文仲已到宣帝寶座跟前,鄭譯知道了,馬上率領(lǐng)開府楊惠及劉日方、皇甫績、柳裘一起入宮。
宇文仲與顏之儀見了鄭譯等人,很驚愕,猶豫一會,想出宮去,高祖因便抓了他們。
于是假傳圣旨,又以鄭譯為內(nèi)史上大夫。
次日,高祖為丞相,授鄭譯為柱國、相府長史、治內(nèi)史上大夫事。
高祖為大冢宰后,總理萬機(jī),以鄭譯兼任天官都府司會,總管六府諸事。
鄭譯出入于高祖臥室之內(nèi),高祖對鄭譯,言無不從,賞賜的玉帛不計(jì)其數(shù)。
鄭譯每次出入,都帶著甲士。
授鄭譯之子鄭元王壽為儀同。
當(dāng)時(shí),尉遲迥、王謙、司馬消難等人造反作亂,高祖對鄭譯更加親近、禮遇。
繼而升他為上柱國,恕他十次死罪。
鄭譯生性淺薄,不管政務(wù),但貪贓求貨。
高祖悄悄地疏遠(yuǎn)了他,但因他有定策之功,不忍心廢掉他、放逐他。
于是悄悄地告訴他的下級不要把什么事告訴鄭譯。
鄭譯還坐在大廳上聽事,卻沒什么事要他處理。
鄭譯害怕了,叩頭請求免職,高祖寬解他,以禮待他。
高祖受禪后,鄭譯以上柱國和公爵的身份,回到他的府第,高祖給他的賞賜很多。
又把他的兒子鄭元王壽的爵位升為城皋郡公,食邑二千戶;鄭元王旬為永安男爵。
又追贈鄭譯的父親和亡兄兩個(gè)人都當(dāng)刺史。
鄭譯因被疏遠(yuǎn),悄悄地叫來道士章醮,以祈求福份幫助。
他的奴婢上告鄭譯搞旁門左道。
皇上對鄭譯說:“我沒有對不起你,你這么做,是什么意思?”鄭譯無話回答。
鄭譯又與他的母親分居,被司法部門彈劾,因此被削職為民。
皇上下詔書說:“鄭譯的好計(jì)謀,我再也聽不到了。
他買獄賣官,沸沸揚(yáng)揚(yáng),灌滿了我的耳朵。
如留他在世上,他又是不道之臣;如果殺了他,他又是不孝之鬼。
殺他、留他都不好,應(yīng)該賜他一本《孝經(jīng)》,讓他熟讀。”讓他與他母親一起居住。
不久,有詔書讓鄭譯參加撰寫法律,又授他開府、隆州刺史。
他請求回京治病,有詔書調(diào)他回京,皇上在禮泉宮見他。
皇上賜宴,與他一起喝酒,很高興,因此對鄭譯說:“貶退你已很久了,我心里很掛念、憐憫你?!庇谑腔謴?fù)他沛國公的爵位和上柱國的官職。
皇上對侍臣們說:“鄭譯與我同生共死,在我遭到曲折和危難的時(shí)候,他幫我說話。
想到這些,我哪天忘記過?”鄭譯因此持酒敬皇上。
皇上命內(nèi)史令李德林立即起草詔書,高赹開玩笑對鄭譯說:“筆干了?!编嵶g回答說:“我出為刺史,拄著拐杖回來,沒得到一個(gè)錢,用什么給你潤筆?”皇上大笑。
不久,有詔讓鄭譯參加討論音樂之事。
鄭譯以為,北周七聲廢缺,從大隋受命以來,應(yīng)該用新的禮樂,另外修定七始,名叫《樂府聲調(diào)》,總共八篇。
上奏皇上,皇上贊揚(yáng)了他。
不久鄭譯升任岐州刺史,在任一年多,又奉詔回京到太常制定音樂。
他前后所論音樂之事,都記在《音律志》里。
皇上慰勞鄭譯說:“律令是你定的,音樂又是你校正的。
禮、樂、律、令,你定了三種,的確值得贊美呀!”于是回到岐州任上去。
開皇十一年(591),因病在官任上去世,時(shí)年五十二歲。
皇上派使者去吊唁他。
謚號叫“達(dá)”。
他兒子鄭元王壽繼承爵位。
煬帝剛即位,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全部廢除。
但因鄭譯是佐命開國的元?jiǎng)祝性t追改封鄭譯為莘公,讓元王壽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