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偉字猷道,河南洛陽人。
是魏國昭成帝的后代。
曾祖父元忠,任尚書左仆射,封城陽王。
祖父元盛,任通直散騎常侍,封城陽公。
父親元順,任左衛(wèi)將軍,跟隨魏孝武帝西遷,授中書監(jiān)、雍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封濮陽王。
元偉自幼好學,風度文雅。
二十歲時,授員外散騎侍郎。
侍從有功,賜爵高陽縣伯。
大統(tǒng)初年,授伏波將軍、度支郎中,兼任太子舍人。
十一年(545),升任太子庶子,兼任兵部郎中。
隨即被任命為東南道行臺右丞。
十六年,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由于是魏氏宗室,晉封南安郡王,食邑五百戶。
十七年,授幽州都督府長史。
尉遲迥討伐蜀地時,讓元偉擔任司錄。
書奏文告,都出于元偉之手。
蜀地平定后,由于有功,食邑增加五百戶。
設置六官后,授師氏下大夫,爵位按成例降低,改封淮南縣公。
孝閔帝登基,授晉公宇文護府司錄。
世宗初年,授師氏中大夫。
詔命在麟趾殿校勘經(jīng)籍。
隨即授隴右總管府長史,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銜。
保定二年(562),升任成州刺史。
元偉施政清靜,百姓心悅誠服,有三千多名流亡百姓恢復生業(yè)。
天和元年(566),入朝任匠師中大夫,轉(zhuǎn)任司宗中大夫。
六年,任命他為隨州刺史。
元偉以母親年老推辭,沒有接受任命,仍任司宗。
不久,因母親去世而離職。
建德二年(573),恢復司宗職務,轉(zhuǎn)任司會中大夫,兼任民部中大夫,升小司寇。
四年,任使團團長,出使齊國。
當年秋天,高祖親自東征,元偉被齊人囚禁。
六年,齊國平定后,元偉才獲得自由。
高祖由于他久被囚禁,加授上開府。
大象二年(580),授襄州刺史,升大將軍。
元偉性格溫柔,喜歡空靈清靜。
在家不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
十分喜好文學,政務余暇,手不釋卷。
謹慎小心,不得罪人。
當時人因此而稱贊他。
最初從鄴城回來時,庾信贈詩道:“虢國亡而美玉返,齊國平而寶鼎歸?!蔽娜藢λ绱送浦?。
后來因病去世。
太祖天性寬和仁厚,極少猜忌。
元氏的宗室親戚,全部保全,委任內(nèi)外,遍布各種職務。
孝閔帝登基,這種狀況并沒有改變。
明帝、武帝繼承帝位,也恪遵先帝的遺志。
雖然上天厭棄魏室,朝代已改,但元氏枝葉榮茂,足可超越前代。
由于典籍散逸,史實大多湮沒無聞。
如今記錄其姓名官職可以查知的,附在后面。
柱國大將軍、太傅、大司徒、廣陵王元欣;柱國大將軍、特進、尚書令、少師、義陽王元子孝;尚書仆射、馮翊王元季海;七兵尚書、陳郡王元玄;大將軍、淮安王元育;大將軍、梁王元儉;大將軍、尚書令、少保、小司徒、廣平郡公元贊;大將軍、納言、小司空、荊州總管、安昌郡公元則;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少師、韓國公元羅;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魯郡公元正;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中書監(jiān)、洵州刺史、宜都郡公元顏子;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鄯州刺史、安樂縣公元壽;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武衛(wèi)將軍、遂州刺史、房陵縣公元審。
是魏國昭成帝的后代。
曾祖父元忠,任尚書左仆射,封城陽王。
祖父元盛,任通直散騎常侍,封城陽公。
父親元順,任左衛(wèi)將軍,跟隨魏孝武帝西遷,授中書監(jiān)、雍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封濮陽王。
元偉自幼好學,風度文雅。
二十歲時,授員外散騎侍郎。
侍從有功,賜爵高陽縣伯。
大統(tǒng)初年,授伏波將軍、度支郎中,兼任太子舍人。
十一年(545),升任太子庶子,兼任兵部郎中。
隨即被任命為東南道行臺右丞。
十六年,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由于是魏氏宗室,晉封南安郡王,食邑五百戶。
十七年,授幽州都督府長史。
尉遲迥討伐蜀地時,讓元偉擔任司錄。
書奏文告,都出于元偉之手。
蜀地平定后,由于有功,食邑增加五百戶。
設置六官后,授師氏下大夫,爵位按成例降低,改封淮南縣公。
孝閔帝登基,授晉公宇文護府司錄。
世宗初年,授師氏中大夫。
詔命在麟趾殿校勘經(jīng)籍。
隨即授隴右總管府長史,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銜。
保定二年(562),升任成州刺史。
元偉施政清靜,百姓心悅誠服,有三千多名流亡百姓恢復生業(yè)。
天和元年(566),入朝任匠師中大夫,轉(zhuǎn)任司宗中大夫。
六年,任命他為隨州刺史。
元偉以母親年老推辭,沒有接受任命,仍任司宗。
不久,因母親去世而離職。
建德二年(573),恢復司宗職務,轉(zhuǎn)任司會中大夫,兼任民部中大夫,升小司寇。
四年,任使團團長,出使齊國。
當年秋天,高祖親自東征,元偉被齊人囚禁。
六年,齊國平定后,元偉才獲得自由。
高祖由于他久被囚禁,加授上開府。
大象二年(580),授襄州刺史,升大將軍。
元偉性格溫柔,喜歡空靈清靜。
在家不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
十分喜好文學,政務余暇,手不釋卷。
謹慎小心,不得罪人。
當時人因此而稱贊他。
最初從鄴城回來時,庾信贈詩道:“虢國亡而美玉返,齊國平而寶鼎歸?!蔽娜藢λ绱送浦?。
后來因病去世。
太祖天性寬和仁厚,極少猜忌。
元氏的宗室親戚,全部保全,委任內(nèi)外,遍布各種職務。
孝閔帝登基,這種狀況并沒有改變。
明帝、武帝繼承帝位,也恪遵先帝的遺志。
雖然上天厭棄魏室,朝代已改,但元氏枝葉榮茂,足可超越前代。
由于典籍散逸,史實大多湮沒無聞。
如今記錄其姓名官職可以查知的,附在后面。
柱國大將軍、太傅、大司徒、廣陵王元欣;柱國大將軍、特進、尚書令、少師、義陽王元子孝;尚書仆射、馮翊王元季海;七兵尚書、陳郡王元玄;大將軍、淮安王元育;大將軍、梁王元儉;大將軍、尚書令、少保、小司徒、廣平郡公元贊;大將軍、納言、小司空、荊州總管、安昌郡公元則;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少師、韓國公元羅;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魯郡公元正;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中書監(jiān)、洵州刺史、宜都郡公元顏子;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鄯州刺史、安樂縣公元壽;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武衛(wèi)將軍、遂州刺史、房陵縣公元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