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漢書卷五十七 杜欒劉李劉謝列傳第四十七

白話后漢書 作者:南朝宋·范曄


  (杜根、欒巴、劉陶、李云、劉瑜、謝弼)

  ◆杜根傳,杜根字伯堅,潁川郡定陵縣人。父親杜安,字伯夷,年輕時有志氣,有節(jié)操,年十三入太學(xué),號為奇童。京師的達官貴人、皇親國戚都羨慕他的名聲,有的寫信給他,杜安不拆開看,都收藏在夾壁里。后來因罪逮捕貴戚賓客,杜安打開夾壁,拿出書來,印封還是原來的一個樣,終于沒有遭到禍害,當(dāng)時的人非常尊敬他。位至巴郡太守,很有政聲。杜根天性方正篤實,急性子。

  永初元年(107),推舉為孝廉,任郎中。當(dāng)時和熹鄧后臨朝聽政,權(quán)柄在外戚手中。杜根認為安帝年紀大了,應(yīng)該親理政事,于是與同時郎上書直諫。太后大怒,逮捕了杜根等人,使用縑袋裝著,就在殿上打死。執(zhí)法的人因杜根有名氣,悄悄地告訴打殺的人,不要太用力,后來用車子拉出城外,杜根蘇醒過來。太后使人檢驗尸體,杜根假死,三天,眼睛中生了蛆,因此得以逃跑,在宜城山中一家酒店里打雜。共十五年,酒家知道他是個好人,待他很恭敬。等到鄧氏誅殺,皇上左右的人都說杜根等人盡忠。帝說杜根已經(jīng)死了,于是下詔布告天下,要錄用他的子孫。杜根剛回到鄉(xiāng)里,征召到公車,授侍御史。先是,平原郡吏成詡世也諫太后歸政,獲罪,這時與杜根同被征召,選為尚書郎,二人都見任用。有人問杜根說“:以前遇禍,天下的人都同情你的忠義,你的朋友又不少,為什么要自苦到這個樣子?”杜根說“:在民間輾轉(zhuǎn),不可能不露蹤跡,偶然被發(fā)覺,災(zāi)禍就要降臨親友,所以我沒有這樣做?!表樀蹠r,稍升濟陰太守。罷官歸家,年七十八逝世。翊世傳翊世字季明,年輕時好學(xué),熟悉道術(shù)。延光時,中常侍樊豐,帝乳母王圣共同誹謗皇太子、把皇太子廢為濟陰王。成翊世連連上書申辯,又說樊豐、王圣誣陷皇太子,欺罔皇上的情狀。帝不聽他的,樊豐等人于是用重罪陷害他,下獄當(dāng)處死,有詔只免去他的官,放歸本郡。等到濟陰王立,即順帝,司空張皓辟舉他。張皓因成翊世前為太子的廢黜申辯,薦他為議郎。成翊世自己認為他的功勞不大,不好意思接受這個職位,自己請求回去。三公頻頻征辟,不應(yīng)。

  尚書仆射虞翊最器重成翊世,想招他共參朝政,于是上書推薦他,征授議郎。后來尚書令左雄、仆射郭虔再舉他為尚書。在朝廷不茍言笑,百官敬愛他。

  ◆欒巴傳,欒巴字叔元,魏郡內(nèi)黃縣人。好道術(shù)。順帝時,為宦官,供職掖庭。補黃門令,做官不是他的志愿。性情樸實正直,學(xué)習(xí)儒家的經(jīng)典,雖然屬于中官,不與諸常侍交往。后來陽氣通暢,身體恢復(fù)原形,報告皇上,請求退出宦官,被選任郎中,四遷桂陽太守。因桂陽郡位于南方邊陲地區(qū),不熟經(jīng)典,于是為吏人定婚姻喪紀的禮儀,興立學(xué)校,獎勵進步。雖干吏小官,都讓學(xué)習(xí),考試優(yōu)劣,根據(jù)各人的能力提拔或授官。政事清明,在職七年,因病請求回家。荊州刺史李固推薦欒巴的政績,征召授議郎,署理光祿大夫,與杜喬、周舉等八人巡視州郡。欒巴使徐州回,再遷豫章太守。郡里多山川鬼怪,山野小人?;ㄥX祈禱。欒巴本有道術(shù),能夠驅(qū)使鬼神,于是把那些房堂的祭祀徹底毀壞,翦滅奸巫,妖怪就自然消除了。

  開始的時候,百姓有些害怕,后來都安寧了。調(diào)沛國相,他所到的地方,都有政績,征授尚書。遇帝逝世,營筑憲陵。陵的左右兩邊偶有小人的陵墓,主修的人想把它毀掉,欒巴連連上書苦諫。這時梁太后臨朝聽政,下詔責(zé)問欒巴說:“大行皇帝逝世有幾天了,選擇陵園,必須節(jié)省,墓地才二十頃,欒巴卻說什么為主的人壞人冢墓。既然不是事實,應(yīng)寢不報下,欒巴卻愚而好自用,又上奏誹謗朝廷,膽大妄為,此風(fēng)更不可長。”欒巴獲罪下獄,當(dāng)?shù)肿?,不準做官,遣送還家。

  過了二十余年,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輔政,征召授議郎。陳蕃、竇武被殺,欒巴因為是他們的同黨,復(fù)謫為永昌太守。以功自劾,托病不行,上書極諫,申訴陳蕃、竇武的冤案。帝發(fā)怒,下詔痛責(zé),逮捕交廷尉。欒巴自殺,兒子欒賀,官至云中太守。

  ◆劉陶傳,劉陶字子奇,一名偉,潁川郡潁陰縣人,濟北貞王劉勃之后。劉陶為人平易,不注重小節(jié)。所交朋友,一定是志同道合的,各人的嗜好不同,雖富貴也不求合;感情趣味如果相同,貧賤也不能改變其意。同宗劉愷,因有雅德著名,他獨看得起劉陶。當(dāng)時大將軍梁冀專權(quán),桓帝沒有兒子,連年饑荒,災(zāi)異常有發(fā)生。劉陶這時在太學(xué)游學(xué),上疏說:“我聽說人如果沒有天地,就不能生活,天地沒有人,就無所謂靈。所以皇帝沒有人不立,人沒有皇帝就不得安寧。天和帝,帝和人,就像頭與足一樣,是相互依存才得行走的。我想皇上年壯德高,如日中天,繼承常存的慶典,遵循不變的制度,眼不看戰(zhàn)爭的事,耳不聽兵車的聲音,天災(zāi)沒有肌膚之痛,地震、日食也無損于圣體。所以藐視三光的變異,老天爺發(fā)怒也置之不理。我想高祖自布衣起兵,收拾暴秦的弊政,消滅各種稱王稱霸的勢力,集合離散的百姓,救死扶傷,才成帝業(yè),功勞很大??!很辛苦??!福澤流遺皇位,到了陛下。陛下既不能為祖宗的典則增加光采,反而忽視高祖取天下的勤勞,利器隨便借人,國家權(quán)力旁落,使一般刑余的小人,殘虐百姓,為害國家,不管遠近,都受了他們的侵害。所以上天降下災(zāi)異,警戒皇上,皇上還不醒悟,使虎豹紛紛到..場里打洞,豺狼在春囿中‘養(yǎng)兒育女’,這難道是唐堯虞舜治理國家,愛惜百姓的意思嗎?又,現(xiàn)在牧守長吏,上下貪財,好比大豬長蛇,像蠶吃桑葉一樣,吞噬國家的財富;錢是平反冤獄的靈魂,貧困的人只能作饑寒的鬼。高門獲殺身之禍,富戶受妖叛之罪;死了的在墳?zāi)估锖某羁鄳n傷,遍于天下;這些是我常為之嘆息不已的。并且,秦朝將亡的時候,正直不阿進行勸諫的人,往往遭到殺害,而那些阿諛諂媚的人,往往受到獎勵,好的言語,忠臣不敢說,國家的命運,出于害人者的口。

  任趙高為車府令,閆樂就得以在咸陽與趙高同謀殺害胡亥。權(quán)柄自己不能掌握也不知道,威力自己不能行使也不管,成功與失敗的形勢,古今一樣,請皇上遠看強秦的所以覆滅,近看哀帝、平帝時的變亂,得與失是明擺著的,為禍為福。清楚可見?!拔矣致犝f危世不是仁者不能扶,亂世不是智者不能救。所以武丁用傅說,就消除了鼎耳雉鳴的災(zāi)禍,位得安寧;周宣王用仲山甫,以解夷王、厲王的荒亂。前冀州刺史南陽朱穆,前烏桓校尉我同郡人李膺,都是正直清廉,品德純貞。朱穆從前在冀州,執(zhí)法公平,摧破奸黨,掃清全境。李膺為牧守,以身作則,治軍作戰(zhàn),威名遠揚北方。他們真是中興優(yōu)秀的輔佐人才,是國家的柱石。應(yīng)當(dāng)要他返回朝廷,輔助王室,上同七曜,光明普照,下鎮(zhèn)萬國,天下太平。我敢于在拒諫的當(dāng)朝,說這么一些不合時宜的話,如同冰霜見了太陽,一定要被消滅的。我先是悲天下的可悲,現(xiàn)在天下當(dāng)悲我的愚蠢啊!”書送上去,皇帝沒有采納。當(dāng)時有人上書說因為貨輕錢薄,所以國家貧困,應(yīng)當(dāng)改鑄大錢。這事皇帝下詔四府百官及太學(xué)討論。劉陶上議說:“先圣先王奉天造事,與百姓同行同止。建功立業(yè),大家都高興地去干;興師動眾,軍士都樂于聽命。例如興建靈臺,百姓就如兒子一樣都來參加,周武王振旅,戰(zhàn)士就如鳧得水藻一樣喜悅。都是一舉一動,合于時宜,順于人道。我敬讀鑄錢詔知道,皇上為了統(tǒng)一輕重的意見,訪到平民百姓,不遺貧賤。“大抵現(xiàn)在可憂的事,不在于錢,而在于百姓餓肚子。生民養(yǎng)育的原則,是先要使他們有飯吃,然后才談到有錢用。先王觀天象,育萬物,教百姓按時勞動,男的努力種田,女的不下機杼。這樣君臣之道得以行,王路的教化得以通。這樣說來,糧食為國家之寶,是百姓最貴重的東西。近年以來,好好的莊稼,被蝗蟲吃得干干凈凈。紡織不能滿足公私的需求。所急的是一日兩餐,所害怕的是國家的勞役無已,難道還談得上什么錢貨的厚薄,銖兩的輕重嗎!即使現(xiàn)在沙礫化為黃金,瓦石變?yōu)楸搴椭瘢傩湛柿藳]有喝的,饑了沒有吃的,雖有三王的純德,唐虞的文明,還不能擔(dān)保國家內(nèi)部不發(fā)生亂子??!百姓可以百年沒有錢貨,不可一天沒有飯吃。所以糧食是最急需的。談?wù)撳X貨的人,不知道農(nóng)業(yè)是根本,老是說鑄錢最方便。

  有的甚至想趁機詐騙,謀取國家的財利。國家的財利被謀取得差不多了,他們更加放肆爭奪,于是造鑄錢貨的事發(fā)生了。大概一萬個人鑄錢,一個人奪取,還不能供給,何況現(xiàn)在是一個人鑄錢,一萬個人奪取呢!雖把陰陽作炭,萬物當(dāng)銅,用不吃飯的百姓,使用肚子不餓的官吏,還是不能滿足這種無止境的貪求的。要想使老百姓豐衣足食,關(guān)鍵在于停止勞役,禁止剝奪。這樣百姓不勞苦而自會豐足?;噬鲜サ?,同情海內(nèi)百姓的憂愁悲痛,感于天下的財用乏竭,想鑄錢統(tǒng)一貨幣,解決這種困難,這好比養(yǎng)魚于滾燙的鍋中,棲鳥于燃燒的樹上。水與木,本是魚和鳥生活的地方,用的不是時候,一定要至焦?fàn)€。請皇上對百姓減輕一點剝削,鑄錢的事以后再說。聽聽百姓的歌謠,采訪路人的所悲,看日、月的被食,星辰的錯行,山川的崩塌。天下的人心,國家的大事,在這里都可以看得分明,沒有任何迷惑的地方了?!拔以?jīng)讀《詩》,讀到鴻雁于野的篇章,敘述百姓的勞苦,實在可憐極了。百堵墻壁,要同時筑起,不顧百姓死活,我喟然長嘆,不忍卒讀。最近聽見征夫饑餓勞苦的叫聲,比鴻雁之歌,更加凄慘。是以追想到從前魯國漆室邑的女兒,靠著柱子哭,大概也是看到魯國征役太重,百姓生活太苦,國家有復(fù)亡的危險嗎?我看了《詩經(jīng)》上‘白駒’詩,憂恐..徨,不能睡覺?,F(xiàn)在廣闊的土地得不到耕種,百姓沒有飯吃。一群害人精,削尖腦殼往上鉆,拿了國家的權(quán)位,橫行天下。烏鴉強奪求飽,肌膚骨頭也都吞下,沒有個滿足。真怕役夫、窮匠,突然興起于勞作之中,卷起袖子,扔掉斧子,登高一呼,愁苦怨恨的百姓,響應(yīng)云集,八方分崩離析,國家魚爛,雖有一尺見方那樣大的錢,也不能救。國家的危險,有如舉起函牛那樣大的鼎,掛在纖細枯槁的木尖。這是詩人懷念國家,不禁流淚的原因。

  “我是東野狂夫,暗昧不明大義,今就所問,對答如上。自己知道一定要獲罪,為天下的人所恥笑?!钡劢K于不鑄錢。

  后來劉陶舉孝廉,任為順陽長??h里大奸巨猾不少,劉陶到任,宣言招募吏民中勇猛有氣力,能夠不怕死的,不管是不是亡命之徒,或者隱藏的壞人,于是剽捷劍客之流過宴等十多人,都來應(yīng)募。劉陶譴責(zé)他們以前的罪過,要看他們今后的表現(xiàn),使他們各個結(jié)納他們的相好,得數(shù)百人,都全副武裝,等待命令。于是查辦那些奸猾不法分子,捉拿歸案,有如神明。因病免官,吏民思念他,做了一首歌“:郁郁不樂,思我陶君,何時再來,安此下民。”劉陶熟悉《尚書》、《春秋》,為這兩本書作了注解。推重夏侯建、夏侯勝、歐陽和伯三家《尚書》及古文,改正文字七百多處,名曰《中文尚書》。沒有好久,授侍御史。靈帝久聞其名,幾次召見他。當(dāng)時巨麓張角假托大道,妖惑百姓,劉陶與奉車都尉樂松、議郎袁貢聯(lián)名上疏說“:先圣先王用天下人的耳目去看去聽,所以沒有看不見聽不到的事物。現(xiàn)在張角的黨羽,不可勝數(shù)。以前司徒楊賜請得詔書,切責(zé)州郡,保護遣送流民,因楊賜不在位,沒有對張角黨羽進行逮捕。雖然是遇上赦令,但他們還是沒有解散。四方暗里說,張角等人潛入京師,打聽朝廷政事,禽獸為心,互相呼應(yīng)。州郡害怕,不想報告朝廷。只是你告我,我告你,不肯公之于文字。應(yīng)該明確下詔,有捉拿到張角的,獎賞為國士。如有看到張角不捉拿的,與張角同罪?!钡凼冀K不醒悟,正下詔劉陶編次《春秋》條例。第二年,張角作亂,天下騷動,帝追想劉陶的話,封劉陶為中陵鄉(xiāng)侯,三遷尚書令。因為他所舉薦的人將為尚書,不好與他同列,請求放在編制以外,做個閑散人員。任為侍中。因為多次痛切勸諫,權(quán)臣怕他,調(diào)為京兆尹。

  到職,應(yīng)當(dāng)出修宮錢直千萬。所謂“修宮錢”,就是“買官錢”,劉陶清貧,又以花錢買官為可恥,托病不辦公。

  帝素重劉陶的才華,原宥了他的罪過,征授諫議大夫。當(dāng)時,國家的局勢,一天比一天危險,外寇內(nèi)賊,極為囂張,劉陶憂國家崩潰壞亂,又上疏說:“我聽說急事來臨,說話不能慢條斯理,痛心疾首的事,說起來不能小聲小氣。國家前有張角造亂,后遭邊章寇掠。我一聽到羽書告急的聲音,心中像火一樣焚,四體發(fā)抖。現(xiàn)在西羌雜種,擅自委派將帥,大多是段赹時的官吏,他們熟習(xí)戰(zhàn)爭,山川形勢了如指掌,變詐多端。我曾經(jīng)擔(dān)心他們出人不意,從河?xùn)|、馮翊抄襲西軍的后路,東去函谷,臨高據(jù)險?,F(xiàn)在果然已經(jīng)進攻河?xùn)|,可怕的是轉(zhuǎn)而突擊上京。這樣,南邊的道路斷絕,車騎將軍的部隊孤立無援,關(guān)東驚恐,四方動搖,命令無人來,叫人無人應(yīng),雖有田單、陳平的計策,也不起作用。我從前驛馬上奏。要馬上停止各郡賦調(diào),希望能夠安定。事情交主管部門,擱置到今天,無人問訊?,F(xiàn)在三郡的老百姓都已經(jīng)逃跑了,南走武關(guān),北去壺谷,土崩瓦解,恐怕還在后面呢?,F(xiàn)在剩下來的,還有十分之三四,軍吏士民悲愁相守,百姓有逃走退死的思想,沒有上前線戰(zhàn)斗求生的計策。西邊的敵人漸漸向前,離我軍的陣地很近了,胡人的騎兵,已經(jīng)到了各陵園。將軍張溫,精強勇敢,而領(lǐng)導(dǎo)朝夕迫促,軍隊沒有后援,假使一旦失敗,是不可挽救的。我自己知道話說多了討人厭,但還是說個不停的,是因為國家安寧,我就得到幸福,國家危亂,我就先亡了。特再陳當(dāng)今緊急要事八條,請馬上采納?!彼^八事,主要是說國家大亂,都是由于宦官?;鹿偌绷?,大家誣陷劉陶說“:從前張角的事發(fā)生,詔令、威恩并用,自此以后,各各悔改。現(xiàn)在四方安定,劉陶痛惡朝廷政治清明,專門大說特說張角妖孽,州郡沒有上報,劉陶根據(jù)什么知道的呢?我們懷疑劉陶與賊通來往。”于是逮捕劉陶,關(guān)進黃門北寺獄中,天天拷問鞭撻,劉陶自己知道必死無疑。對使者說“:朝廷以前封我為中陵鄉(xiāng)侯時怎么說的?現(xiàn)在反因此受誣陷。

  可恨的是不能與伊尹、太公同流,而與微子、箕子、比干同輩?!遍]氣而死,四海之內(nèi),沒有不悲痛的。劉陶著書數(shù)十萬言,又作《七曜論》、《匡老子》、《反韓非》、《復(fù)孟軻》及上書言當(dāng)世便事、條教、賦、奏、書、記、辯疑,共百余篇。這時司徒東海陳耽,也是無罪與劉陶同死,陳耽以忠為人稱道,歷位三司。

  光和五年(182),詔令公卿按百姓歌謠檢舉刺史、二千石為害的。當(dāng)時太尉許有或、司空張濟,看著宦官的臉色行事,收取賄賂?;鹿俚淖拥苜e客,雖然貪污卑鄙,問都不敢問一問,而虛報糾舉邊遠地區(qū)小郡清廉有惠政的刺史二十六人。官吏和百姓到京師申訴,陳耽與議郎曹操上書說“:公卿太多庇護與他們有關(guān)系的人,所謂檢舉,是放走鴟梟囚禁鸞鳳?!痹捳f得忠切,帝因此責(zé)讓許有或和張濟。由于這個,諸因謠言獲罪的,都授以議郎之官。宦官懷怨,就誣陷陳耽死于獄中。

  ◆李云傳,李云字行祖,甘陵縣人。性好學(xué),通陰陽。起先舉為孝廉,升任白馬縣令。

  桓帝延熹二年(159),誅殺大將軍梁冀,中常侍單超等五人因誅殺梁冀有功,都封為列侯,專權(quán)選舉,又立掖庭民間女亳氏為皇后,幾個月的時間,皇后家受封的四人,賞賜巨萬。這時多次地震,各種災(zāi)害接二連三降臨。李云平素剛正不阿,憂國家危險,內(nèi)心實在不能忍了。不得已,公開上奏皇上,同時以副本送三公府。奏說“:我聽說皇后是天下的母親,德與地靈媲美?;屎蟮萌?,雨、..、燠、風(fēng)、寒‘五是’都來,不得其人,地也震動,宮殿也要動搖。近年災(zāi)異,可說是很多呀!老天的警戒,可說是無以復(fù)加呀!高祖受命,到今已有三百六十四年,君期一周,會有黃精代見(謂曹魏將興)。凡是姓陳的,姓項的,姓虞的,姓田的以及許氏,這些人不可居太尉、太傅掌握兵權(quán)。凡有措施,至關(guān)重要,不可不慎。論功行賞,應(yīng)當(dāng)名副其實。梁冀雖然掌權(quán),獨斷專行,暴虐天下,現(xiàn)在因獲罪誅殺,這好比叫一家臣把他殺了罷了,是很容易的。只是他擅封謀臣萬戶以上,高祖知道了,會不會同意?西北眾將,會不會解體?孔子說:‘帝者,諦也?!@是說做皇帝的要審察萬事萬物?,F(xiàn)在官位錯亂,小人因阿諛奉承進升高位,行賄受賄,公開進行,政治教化,一天不如一天。奏書頒發(fā),也不經(jīng)皇上審閱。難道這是皇帝不想諦嗎?”帝看了奏書,大發(fā)雷霆,命令官吏把李云逮捕,尚書都護武裝押送黃門北寺獄,使中常侍管霸與御史廷尉審訊。當(dāng)時,弘農(nóng)五官掾杜眾可憐李云因忠諫獲罪,上書愿與李云同日死。帝更加發(fā)怒,就把杜眾送廷尉。大鴻臚陳蕃上疏救李云說“:李云說話雖不知道什么應(yīng)該說,什么是不能說的,以至犯了皇上的旨意,但是他的本意是忠于皇上的。從前高祖容忍了周昌的諫諍,成帝赦免了朱云的死罪。今天殺李云,我恐怕前人譏刺紂王剖比干心的事件,又會見之于今天??!所以敢于觸犯龍麟,魯莽上言?!碧畋?,洛陽市長沐茂,郎中上官資都上疏請求救李云。帝非常惱怒,管事的人上奏認為這些人大不敬。下詔痛責(zé)陳蕃、楊秉,免去官職,送歸田里;沐茂、上官資降二級。這時帝在濯龍池,管霸上奏李云等事。管霸請求說:“李云是鄉(xiāng)野的愚儒,杜眾是郡中小小的官吏,他們由于一時的狂妄,不值得加罪。”帝對管霸說:“‘帝欲不諦’,這是什么話!常侍想原諒他們嗎?”使小黃門批準了他的奏書。李云、鄭眾都死在獄中。后來冀州刺史賈琮巡視郡部,去李云墓祭祀,刻石表彰他。史官評論說:禮有諷諫、順諫、闕諫、指諫、陷諫等五諫,諷諫第一。借物表達自己的感情,寫文章申述自己的意旨,最重要的在于意思明白,語言順暢,道理純正。為什么要急切犯上,炫耀自己沽名釣譽呀!李云是一個草野的小民不懂得“臣不密,則失身”的道理,竟敢公開上奏天子,致奏三公,置死生于不顧,難道古時候的狂士是這樣的嗎?沒有取得皇上的信任,對皇上進行諫諍,皇上就認為諫諍是誹謗自己。

  所以說話應(yīng)該懂得說話的難處??!

  ◆劉瑜傳,劉瑜字季節(jié),廣陵人。高祖父是廣陵靖王。父親劉辨,是清河太守。劉瑜年輕時喜歡經(jīng)學(xué),特別精于讠千緯、天文、歷算之術(shù),州郡以禮請他,不去。

  延熹八年(165),太尉楊秉舉他為賢良方正,到京師,就上書說:我自想東國鄙陋,因為是劉氏的后裔,被免除徭役,不給卒伍。已故太尉楊秉知道我讀了一些典籍,承他看得起,推舉我為賢良方正,真正希望我能為國家做點貢獻。楊秉的為國才略,沒有得到施展,不幸死得太早了。我在鄉(xiāng)下,聽說了一些歌謠,驕傲的臣子,殘暴害民,到處一片呼嗟嘆息之聲,最為辛酸難聞,使人不禁淚下。我高興的是受到引薦,回答皇上所問,當(dāng)本著一片忠心,盡情傾訴,不敢欺罔。誠心誠意請皇上以片刻的時間,看看古往今天的事實。人為什么要憂愁嘆息,天為什么要動變?大抵諸侯的職位,上法二十八宿,為天子守四方,天象閃耀,這是關(guān)于國家盛衰的大事?,F(xiàn)在宦官邪孽,紛紛裂土封侯,還爭著立后代,繼承爵位,有的求子于疏遠的親屬,有的就在街上買兒子,這是違背開國承家的原則的。古時候天子一娶九女,娣女至有序,不得混亂,河圖授嗣,正在九房。現(xiàn)在美女令色,充積后宮,都要大大地供給她們珍寶玩飾,不勞而食,宮廷為之空虛,勞散精神,發(fā)生各種疾病。國家受到消耗,身體遭到損傷。天地的特點,陰陽正紀,陰陽隔絕不通,就要發(fā)生水災(zāi)或旱災(zāi)。《詩經(jīng)》上說:“五日為期,六日不詹?!本褪羌s了五天回來的,六天還沒有回。這是婦女思念丈夫的歌,孔子記錄下來了。何況這些宮女自幼至長,藏在深宮,她們的怨曠之情,自可想見。又,常侍、黃門,這些宦官,也多娶妻妾,怨毒之氣,結(jié)成妖怪罪孽。道路的行人說,官吏搶掠人家閨女,娶了就不要了,大家為此驚恐。誰不知道?決不會無緣無故發(fā)生這種流言的。鄒衍不過一個匹夫,杞氏不過一個匹婦,鄒衍盡忠含冤,杞氏伏夫尸而哭,致有五月飛霜,七日城崩的現(xiàn)象,何況是這么一大群人恣嗟怨恨,難道會沒有感應(yīng)嗎?從前秦始皇建筑阿房宮,國內(nèi)犯罪的人多。

  現(xiàn)在王侯的第宅增多,十分奇巧,開山挖石頭,不管農(nóng)忙不農(nóng)忙,用嚴酷的刑法強迫他們,國家的法令威脅他們。百姓本來無罪,可以隨便加罪;百姓本來有田土的,可以隨便搶奪。州郡官府,各自審訊犯人,奸情賄賂,都是官吏生財之道。百姓的愁怨郁結(jié)不得發(fā)抒,于是起來參加賊黨,官府因此動用武裝,討征他們。貧困的老百姓,甚至有賣掉自己的腦袋來索要報酬獎賞的,父兄互相替代殘害身體,夫妻相看分離。窮困如彼,迫害又如此,難道不痛心嗎?又,皇上如北辰那樣尊貴,國家之主,但是隨便走到一些左右人的家庭里,進入宦官的房室,賓客因此在市里買東買西,道路為之喧嘩,強暴放縱,到了極點?,F(xiàn)在三公在位,都是一些學(xué)識淵博,德行修養(yǎng)很高的人,而他們只是自己正身,對于皇上沒有什么幫助,不是他們沒有知識能力,他們是害怕死罪呢。我想皇上設(shè)置七臣,有三公及前疑、后承、左輔、右弼。為的是廣開諫諍之路,以及開放東序金滕史官的書,遵循堯舜禹湯文武使天下興隆太平的方法,罷黜那些諂媚作惡的壞人,拋棄鄭衛(wèi)靡靡淫亂之聲,這樣,自然政獲和平,人民普沾教化了。我誠懇陳情,說的話沒有值得皇上采擇的地方,只怕因此觸忤皇上,不勝惶恐。帝逝世,大將軍竇武想大殺宦官,引用劉瑜為侍中,又用侍中尹勛為尚書令,共同謀劃。等到竇武失敗,劉瑜、尹勛都被殺,事載在《竇武傳》。

  尹勛字伯元,河南人。叔祖父尹睦曾任太尉,尹睦的孫子尹頌曾任司徒。尹勛為人剛正強毅。年輕時讀書,每讀到忠臣義士的事,常常廢書仰天嘆息。自己認為操行不合于當(dāng)時,不受州郡公府的禮命?;傅蹠r,因有道德被征召,四遷尚書令。延熹中期,殺大將軍梁冀,帝召尹勛部署各職位,很有才能,封宜陽鄉(xiāng)侯。仆射霍..、尚書張敬、歐陽參、李偉、虞放、周永,都封亭侯。尹勛后來升至九卿,因病免官,授為侍中。八年,中常侍具瑗、左忄官等有罪免官,撤了他們的封邑,因罷黜了尹勛的爵位。劉瑜被殺以后,宦官把他的全部上書,統(tǒng)統(tǒng)燒了,認為是錯誤的言論。劉瑜的兒子劉琬,傳劉瑜的學(xué)業(yè),懂得占卜的事,能夠指明災(zāi)異的原因。舉為方正,不應(yīng)。

  ◆謝弼傳,謝弼字輔宣,東郡武陽縣人。中正方直,為鄉(xiāng)邑宗仰敬重。建寧二年(169),詔舉有道之士,謝弼與東海陳敦、玄菟公孫度,都經(jīng)過考試,授郎中。這時,有青蛇出現(xiàn)前殿,大風(fēng)吹折樹木,詔令公卿以下百官,陳述政事的所失。謝弼上密奏說:我聽說和氣是由于有德而來,妖異是因為政事失措而生。老天爺發(fā)出警告,皇上就要想想自己的過錯;政教有虧失,就應(yīng)該懲處奸臣。蛇是陰氣生的,與龍同類,龍有鱗,是甲兵的符驗?!而櫡秱鳌氛f:“厥極弱,時則有蛇龍之孽。”是說皇帝暗弱,就會有蛇龍怪異出現(xiàn)。又,熒惑星守亢星,徘徊不去,像有左右近臣陰謀作亂,不知皇上平日在宮中閑處與工作時,誰是您最親信的人呢。應(yīng)當(dāng)趕快斥退,消除老天的警告。我又聽說“惟虺惟蛇,女子之祥”。我想皇太后定策深宮,援立皇上,《書》說:“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竇氏的誅殺,難道罪可牽涉到太后嗎?把她幽禁宮中,愁苦上感天心,如果因病而死,皇上有何面目見天下之人呢!從前周襄王不能敬侍他的母親,戎狄因而侵犯。孝和皇帝不絕竇后的恩情,歷代贊美不絕。禮為人后的為人的子,現(xiàn)在認桓帝為父,難道可以不認太后為母嗎?《援神契》說:“天子行孝,四夷和平?!爆F(xiàn)在邊境一天一天地小了,戰(zhàn)事連續(xù)不斷,如果不講孝道,用什么來挽救呢!請皇上仰慕虞舜以孝治天下的教化,俯思《凱風(fēng)》慰母之心。我又聽說國家設(shè)置爵賞,以報答有功德的人。開國承家,小人勿用?,F(xiàn)在功臣久居在外,沒有獲得封官升級,阿母因為私寵的原故,竟享受大封。大風(fēng),下冰雹,也是由于這個。又已故太傅陳蕃,輔佐皇上,勤勞報國,白天晚上工作,一點也不懈怠。而竟被一群壞人陷害,橫遭殺戮,濫殺無辜,殘酷已極,天下為之震動。

  陳蕃的學(xué)生、舊部下,也都或被禁錮,或被謫徙。陳蕃已經(jīng)死了,百身莫贖!應(yīng)該把他的家屬遷回原籍,解除禁網(wǎng)。宰相臺輔是國家的重器,國家的命脈所關(guān)?,F(xiàn)在四公,只有司空劉寵不同流合污,潔身自好,其余的都是一些尸位素餐致寇之徒。他們不勝任,一定要壞事??梢砸驗?zāi)異的發(fā)生,都加以撤職或斥退。征召先前司空王暢,長樂少府李膺,共理政事,這樣,庶幾災(zāi)變可以消除,國祚永寧。我是山野的老百姓,不知道國家的法典,皇上讓“無有所隱”,就是說不要有什么顧慮。豈敢不暢所欲言,忘記諱忌?乞皇上懲辦我的罪過?;噬献笥业娜?,厭惡他說的這些話,把他派出任廣陵府丞。后來去官歸家。中常侍曹節(jié)的侄兒曹紹為東郡太守,恨了謝弼。于是假借別的事,把他逮捕拷打?qū)弳?,死在監(jiān)獄里,當(dāng)時人們哀悼他的死。初平二年(191),司隸校尉趙謙申訴謝弼忠節(jié),請求報他的怨魂,于是逮捕曹紹殺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