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下

小兒推拿廣意 作者:


  [卷下\附方] 初生門
  開乳方初生小兒對晝。先以甘草煎汁。進一二匙以下胎毒。然后進乳。

  洗三方用苦楝皮煎水洗之??擅獐徑晗x虱之患。

  延生第一方小兒臍帶落時。將瓦焙干為末。每一分發(fā)飛過朱砂五厘。以生地黃宣黃連當歸身煎濃汁一二蜆殼。和前末抹兒口中。或乳頭上。一日服完。次日大便下污濁之物。終身可無痘疹瘡毒之患。真延生第一妙方也。

  [卷下\附方] 胎毒門

  紅褐散初生小兒臍帶落后。風水侵臍。以致濕爛。

  紅色絨褐不拘多少。燈上燒灰為細末。敷于臍上。外以太乙膏貼之。

  龍骨散龍骨不拘多少。入炭火內(nèi)令通紅。取出冷定。研為細末。敷于臍上。外以膏藥貼之。

  蝎梢散治百日內(nèi)撮口臍風及胎風。

  蝎梢(四十九個)僵蠶(四十九個)片腦(少許)麝香(少許)先將薄荷葉包扎蝎蠶在內(nèi)。炒薄荷葉干為度。共研細入腦麝再研勻。用紫雄雞肝煎湯調(diào)下。

  按臍風撮口。若兩眉青色。臉赤腹脹者。不可治也。

  大連翹飲治胎中受熱。生下遍體赤色。大小便不利。及重舌木舌。鵝口瘡瘍等癥。

  柴胡防風荊芥連翹黃芩山梔木通滑石車前瞿麥蟬蛻赤芍甘草五福化毒丹治胎熱。目閉頰赤。鵝口瘡瘍。重舌木舌。喉痹垂癰。游風丹毒。二便悶結(jié)。

  玄參(三兩)桔梗(三兩)甘草(七錢)牙硝(五錢)青黛(一兩)人參(七錢)茯苓(一兩五錢)末之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朱砂為衣。薄荷湯下。

  瘡疹后余毒上攻??邶X臭爛。生地黃汁化下。

  小兒上有白點。如粟米狀。名曰鵝口。以青布醮苦茶刮去惡血。不至落下喉中。即以釜墨涂之。又以甘草黃連汁。和朱砂末生蜜飲之解毒。

  水雄散治小兒鵝口馬牙。重舌木舌。

  雄黃(一錢)硼砂(一錢)甘草末(五分)冰片(一分)為末擦口內(nèi)。

  鉤藤湯治初生小兒啼哭。而手足拳縮。身彎如蝦者。盤腸也。

  鉤藤鉤(一錢)枳殼(五分)延胡索(五分)甘草(二分)上用水半鐘。煎至二分。不拘時服。

  [卷下\附方] 驚風門

  至圣寶命丹治胎驚搐搦痰盛。及一切急慢驚風。

  天南星(炮)僵蠶(炒去絲嘴)防風(各五錢)全蝎(三十個去毒酒洗焙)白附子(炮)天麻(煨)蟬蛻(各四錢)雄黃(一錢)麝香(少許)上為末密丸一錢重。朱砂金箔為衣。薄荷燈心湯化下。

  抱龍丸治傷風瘟疫。身熱昏睡。氣粗風熱。痰實壅嗽。驚風潮搐。及蟲毒中暑。沐浴驚悸之后。并宜預(yù)服。

  牛膽南星(四兩)天竺黃(二兩)朱砂雄黃(各五錢)麝香(另研一錢)上研極細。加麝再研勻。以甘草膏和為丸。皂莢子大。薄荷湯下。

  黃連安魂丸外物驚者。元氣本不病。此方治之。

  黃連(酒炒一錢五分)朱砂(細研)生地黃當歸(各一錢)甘草(炙五分)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津下。

  參蘇飲解驚風煩悶。痰熱作搐。咳嗽氣逆。脾胃不和。

  人參紫蘇前胡干葛半夏赤茯苓(各七錢五分)枳殼橘紅桔梗甘草(各五錢)上銼碎。每服二錢。水一鐘。煎七分。無時溫服。

  木通散小兒心肝有熱驚悸。用此藥瀉肝風。降心火。利驚熱。

  羌活山梔子(各二錢)大黃(煨)木通赤茯苓甘草(各一錢)上銼碎。每服二錢。入紫蘇葉二片。水一鐘。煎五分。不拘時服。

  加味導赤散利小便。去心熱。定驚悸。止搐搦。

  生地黃(上)木通(上)防風(中)甘草(中)山梔子(中)薄荷葉(下)麥冬(中)入燈心竹葉同煎。

  通關(guān)散治小兒驚風搐搦。關(guān)竅不通。牙關(guān)緊急。

  南星(炮)僵蠶(炒各一錢)麝香(一字)牙皂角(二定略燒存性為末)赤足蜈蚣(一條炙)上為末。以手點姜汁。蘸藥少許擦牙?;蛴梦镆稳胨巸扇c。涎自出??谧蚤_。

  天麻防風丸治驚風身熱。氣喘多睡。驚悸手足搐搦。

  天麻防風人參(各一錢)甘草朱砂(水飛)雄黃(各二錢五分)蝎尾(炒)僵蠶(炒各五錢)牛黃麝香(各一錢)上為末。煉蜜丸。櫻桃大。朱砂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下。

  鎮(zhèn)肝丸治急驚風。目直上視。抽搐昏亂。不省人事。是肝經(jīng)風熱也。

  天竺黃生地黃當歸竹葉草龍膽小川芎大黃(煨)羌活防風(各二錢五分)上為細末。煉蜜丸。如芡實子大。每服二丸。砂糖水化下。

  珍珠丸治驚風痰熱壅盛。及吊腸鎖肚撮口絕效。

  南星(炮)天麻(煨)白附子(炮各一錢)膩粉(五分)巴霜(一字)蕪荑(炒去殼)全蝎(面炒)滑石(水飛各一錢五分)上為末。糊丸。粟米大。一歲五七丸。二歲十丸。大小加減。薄荷湯點茶清送下。

  定志丸治驚風已退。神志未定。以此調(diào)之。

  琥珀茯神遠志肉(姜制焙)人參白附子(炮)天麻天門冬甘草(炙)棗仁(炒)上為末。煉蜜丸。皂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一丸。燈心薄荷湯下。

  保生錠通治急慢驚風。痰涎壅塞??谘弁嵝?。四肢搐搦。天驚惕。并睡中驚跳。夜啼驚哭。及跌撲驚恐。并宜服之。

  代赭石(醋七次)蛇含石(醋七次各二兩)僵蠶膽南星鉤藤鉤白茯神(各一兩)全蝎天麻枳實(各五錢)白附子(炮)薄荷葉(各四錢)天竺黃(六錢)朱砂(五錢)雄黃(三錢)冰片(一錢)麝香(四分)上為末。水煮糯米糊和成錠。每錠重五分。薄荷湯化服。慢驚棗湯化服。夜啼不安燈心湯下。

  寧志丸治心經(jīng)血虛。驚悸恍惚。服之安神定志。

  人參白茯苓茯神柏子仁琥珀當歸棗仁遠志(各五錢)乳香朱砂石菖蒲(各三錢)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遠棗湯送下。

  醒脾散治吐瀉日久。轉(zhuǎn)成慢驚。神昏目慢。多困有痰。

  人參白術(shù)木香白茯苓白附子(炮)天麻全蝎(炙)僵蠶(炒去絲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錢。姜一片。棗一枚。去核。煎湯調(diào)下。

  補脾益真湯治胎氣素弱。而成陰癇。氣逆涎潮。眼目直視。四肢抽掣。或因變蒸客忤。及受驚誤服涼藥所作。

  官桂當歸人參黃丁香訶子陳皮濃樸(姜制)甘草(炙)草果肉豆蔻(面包煨)茯苓白術(shù)桂枝半夏(湯泡)附子(炮各五錢)全蝎(炒)上咀。每服三錢。加全蝎一枚。水一盞半。姜一片。棗一枚。煎六分。稍熱服。服訖令揉心腹。以助藥力。候一時方與乳食??收?。加人參茯苓甘草去附子丁香肉蔻。瀉者。加丁香訶子肉。嘔吐。加丁香半夏陳皮。腹痛。加濃樸良姜??人浴<忧昂逦蹲?。去附子官桂草果肉蔻。足冷加附子丁香濃樸。惡風自汗。加黃桂枝。痰喘。加前胡枳實赤茯苓去附子丁香肉蔻草果。氣逆不下。加前胡枳實。去當歸附子肉蔻。腹脹。加濃樸丁香枳殼。

  小兒誤服涼藥?;蛴貌核U口。因此傷動脾胃。或泄瀉?;蚋姑?。或腹中響。小兒囟顱高急。頭縫青筋。時便青糞。小兒肥壯。而糞如清涕?;蛉鐑鲋P簳r時扎眼。糞便青白沫。時有干硬。以上五證。忽然嘔吐者。必成陰癇。即慢驚是也。小兒頭雖熱。眼珠青白而足冷?;蚋姑??;蚩谄茽€。或泄瀉?;驀I吐?;蚩诳??;蚰砍喽憷湔?。

  皆無根之火逆也。速服補脾益真湯。

  術(shù)附湯白術(shù)(四兩)甘草(炙二兩)附子(炮去皮臍一兩)上為末。每服三錢。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按附子溫中回陽。為慢驚之圣藥也。如元氣未脫。用之無有不效。

  聚寶丹治慢驚。

  人參茯苓琥珀天麻僵蠶全蝎(炙)防風膽星白附子(生用)烏蛇肉(酒浸焙各一錢)朱砂(五分)麝香(少許)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丸。菖蒲湯下。

  生附四君子湯治吐瀉。不思乳食。凡虛冷病。先與數(shù)服。以正胃氣。

  人參白術(shù)附子木香茯苓橘紅甘草(各等分)右為末。每服五分。姜棗湯下。

  醒脾丸治小兒慢脾風。因吐利后。虛困昏睡。欲生風癇。

  濃樸白術(shù)天麻全蝎硫黃(入豆腐中煮三五沸)防風官桂人參(各一錢)上為細末。酒浸蒸餅和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溫米飲湯化下。

  奪命散大能控風涎。不問急慢驚風。痰盛壅塞。其響如潮。藥難下咽。命在須臾。先用此藥入喉。痰即墜下。功有萬全。奪天地之造也。

  青礞石(一兩入罐子內(nèi)同焰硝一兩炭火通紅須硝盡為度候冷如金色取用)上為細末。急驚風。痰壅上。身熱如火。用生薄荷自然汁。入蜜調(diào)微溫服之。良久其藥自裹痰墜下。從大便出。

  如稠涕膠粘。乃藥之功也。次服退熱祛風截驚等藥。慢驚風亦以痰涎朝上。塞住咽喉。藥食俱不能入。醫(yī)者技窮勢迫以待其盡。但用此藥。以青州白丸子再研為末。煎如稀糊。熟蜜調(diào)下。其涎即墜入腹。次服術(shù)附等藥。

  青州白丸子治小兒驚風。大人諸風。

  半夏(生七兩)南星(生三兩)白附子(生二兩)川烏(生五錢去皮臍)上為末。以生絹袋盛。井花水擺出。如有渣滓更研。再入絹袋擺盡為度。于瓷盆中日曬夜露。至晚撇去舊水。

  別用井花水攪又曬。至來天早。再換新水攪。如此法春三夏五。秋七冬十日。去水曬干如玉片。研細糯米煮粥清。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湯下。癱風酒下。并不拘時。

  琥珀抱龍丸抱龍之義。抱者保也。龍者肝也。肝應(yīng)東方青龍木。木生火。所謂生我者父母也。肝為母。心為子。

  母安則子安。心藏神。肝藏魂。神魂既定。驚從何生。故曰抱龍丸。理小兒諸驚。四時感冒風寒。瘟疫邪熱。致煩躁不寧。痰嗽氣急。及瘡疹欲出發(fā)搐。并宜可投。

  真琥珀(一兩五錢)天竺黃(一兩)檀香(細銼)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各一兩五錢)粉草(三兩去節(jié))枳殼(去穣麩炒)枳實(去穣麩炒各一兩)朱砂(五錢先以磁石引去鐵屑次用水乳缽內(nèi)細研取浮者飛過凈器內(nèi)澄清去上余水如法制以朱砂盡曬干用)山藥(十兩)珍珠(五錢)牛黃(一錢)膽南星(一兩)金箔(四百片)上研極細末。煉蜜為丸。每丸五分重。其藥性溫平。不寒不燥。驅(qū)風化痰。鎮(zhèn)心解熱。安魂定驚。和脾健胃。添壯精神。薄荷湯下。傷風發(fā)熱。鼻塞咳嗽。蔥白湯下。痘疹見形驚跳。白湯下。因著驚發(fā)熱。睡臥不寧。燈心湯下。夏月發(fā)熱嘔吐。麥門冬湯下。因吃母發(fā)熱病乳。致身熱不寧。甘草湯下。脾胃不和。頭熱黃瘦懶食。砂仁湯下。痰涎壅盛。生姜湯下。并不拘時服。初生數(shù)日者。每丸作四次服?;蛉种??;虬胪琛?shù)歲者。每服一丸。量兒大小加減可也。

  [卷下\附方] 諸熱門

  生犀散治心經(jīng)虛熱。

  生犀角(鎊取末二錢)地骨皮赤芍藥柴胡干葛(各一兩)甘草(炙五錢)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地骨皮散治虛熱潮作。應(yīng)時而發(fā)。如潮信之不失其期也。亦治傷寒吐熱及余熱。

  知母甘草(炙)半夏銀柴胡人參地骨皮赤茯苓(各等分)如有驚熱。加蟬蛻天麻黃芩。若加秦艽。

  名秦艽飲子。

  十味人參散治潮熱身體倦怠。

  柴胡甘草人參茯苓半夏白術(shù)黃芩當歸白芍葛根加姜三片。水煎服。

  大柴胡湯解利風熱。痰嗽腹脹。及里癥未解而潮熱。

  柴胡(四兩)黃芩白芍(各一兩半)大黃半夏(制各七錢半)枳實(七錢)甘草(一兩小方故多用)上銼劑。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煎七分。溫服無時。

  天竺黃散治小兒驚風熱。

  天竺黃川郁金山梔子僵蠶(炒去絲嘴)蟬蛻(去土)甘草(等分)上為末。每歲五分。熟水薄荷湯皆可服。不拘時。

  甘露散治小兒驚熱。通利小腸。去驚涎。清心止煩。安神穩(wěn)睡。

  寒水石(研軟而微青中有細紋者是)石膏(研各二兩)甘草末(一兩)上為末和勻。量兒大小?;蛞诲X或五分。熱月冷服。寒月熱服。用薄荷湯?;驘粜臏{(diào)服。被驚心熱不寧。睡臥不安。皆可服。小便不通快。麥門冬燈心湯調(diào)下。加朱砂名加砂甘露散。一方有赤茯苓一兩尤妙。

  四順清涼散治三焦積熱。遍身紅腫??诖缴彙s@痰潮熱。大便秘結(jié)。

  當歸赤芍藥川大黃炙甘草(各一錢五分)上為末。每服一錢。薄荷湯下。如小便不通。燈心湯下。

  梔子清肝散治三焦及足少陽經(jīng)風熱。耳內(nèi)作癢。身熱生瘡。或胸間作痛。寒熱往來。

  柴胡黑梔丹皮(各一錢)茯苓川芎芍藥當歸牛蒡(炒各七錢)甘草(三分)上水煎服。

  柴胡清肝散治肝膽三焦。風熱怒火?;蛘Ш??;蛏頍犷^發(fā)瘡毒等癥。

  柴胡(一錢五分)黃芩(炒)人參川芎(各一錢)黑梔(一錢五分)連翹甘草(各五分)桔梗(五分)上水煎服。

  滋腎丸治腎熱。

  黃柏(酒拌炒焦三錢)知母(二錢)肉桂(五分)上為末。水法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招陌诇拖?。

  牛黃涼膈丸治風壅痰實。蘊積不散。頭痛面赤。心煩潮熱。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睡臥不安。口渴唇焦。咽痛頰赤。口舌生瘡。

  牛黃(一錢)甘草(一兩)寒水石牙硝(枯)石膏(二兩)紫石英片腦麝香(各五分)膽星(七錢五分)上蜜為丸。重三分。薄荷人參湯。嚼下一丸。

  三黃丸治三焦積熱。眼目赤腫。頭項腫痛??谏嗌?。心膈煩躁。大小便秘澀。五臟實熱?;蛳迈r血。瘡癤熱毒。

  黃連黃芩大黃(煨各等分)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湯送下。

  火府丹治小兒壯熱。

  生地黃木通甘草黃芩上水煎服。

  金蓮飲子治小兒壯熱潮熱。眼赤口瘡。心煩躁悶。咽干多渴。

  防風甘草(炙)連翹柴胡山梔子(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服。

  梔子仁湯治陽毒吐熱。骨節(jié)疼痛。下后熱不退者。

  梔子仁(酒炒)赤芍大青知母(各一兩)升麻黃芩石膏(各二兩)柴胡(一兩五錢)甘草(五錢)杏仁(二兩去皮尖炒微黃)上為粗末。每服三錢。生姜三片。水煎服。

  五物人參湯治肚熱咳嗽。心腹脹滿。

  人參(去蘆)甘草(各半兩)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各一兩半)茅根(半握)上為粗末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柴苓湯治小兒溫壯伏熱來去。

  柴胡(三錢五分)麥門冬人參(去蘆)赤茯苓甘草(各二錢五分)黃芩(五錢)上銼散。每服二三錢。加小麥二十粒。竹葉三片。水煎服。

  三黃犀角散治溫壯心熱。神志不安。大腑秘結(jié)。

  大黃(酒浸蒸)黃芩黃梔子犀角屑鉤藤鉤甘草各等分。為末。每服五分。熱湯調(diào)下。量兒加減。

  地骨皮散治小兒骨蒸。寒熱往來。心膈煩悸。及傷寒后余熱未解。

  柴胡(去蘆)地骨皮(各二兩)知母甘草(炙)龜甲(醋炙黃)黃芩人參(各二錢半)赤茯苓(五錢)上銼碎。一歲二錢。水六分。姜梅各一片。煎三分。不拘時服。

  靈犀飲治骨蒸潮熱。盜汗咳嗽。少食多渴。面黃肌瘦。肚急氣粗。虛熱余熱通用。

  犀角屑胡黃連(各五錢)白茯苓人參川芎秦艽甘草地骨皮羌活柴胡桔梗(各一兩)上銼散。每服二三錢。烏梅竹葉各少許。水煎服。

  絳雪丹治小兒煩熱。

  芒硝(一兩)朱砂(一兩)上為末。飯丸芡實大。三歲一丸。砂糖水化下。

  竹葉石膏湯治小兒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四體煩熱。

  石膏(三兩)半夏(制)人參(各七錢五分)麥門冬(去心一兩)甘草(炙七錢五分)竹葉(半把)上銼碎。每服二錢。加粳米三四十粒。生姜一片。水煎服。

  龍膽丸治小兒食后多發(fā)熱。至夜則涼。此血熱癥。疳熱亦治。

  宣黃連(去毛)赤芍(各五錢)草龍膽(去苗)青皮(去穣各一錢)檳榔(一個大者)麝香(少許)上為末。豬膽汁入少面糊為丸。蘿卜子大。每二三十丸。米飲湯空心服。

  六合湯治小兒血熱。每日巳午時發(fā)熱。遇夜則涼。

  當歸大黃川芎熟地黃(等分)水煎服。

  四物二連湯治血虛勞。五心煩熱。晝則明。夜則發(fā)熱。脅肋剌痛。并一身盡熱。日晡肌熱。

  當歸身生地黃白芍藥大川芎宣黃連胡黃連各等分。水煎服。

  保和丸治脾胃不和。飲食停滯。胸脹肚痛。噯氣吞酸。身熱肚痛?;蛲禄驗a。用此去滯消食。退熱寬中。

  山楂肉(二兩)神曲麥芽陳皮半夏茯苓砂仁香附(各一兩)萊菔子連翹(各五錢)水法為丸。

  白滾湯下。

  當歸補血湯治肌熱躁熱。目赤面紅。煩渴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脈虛血虛也。若誤服白虎湯必死。宜此主之。

  黃(二錢)當歸(一錢)上用水鐘半。煎五分服。

  補中益氣湯治中氣虛弱。體疲食少?;虬l(fā)熱煩渴等癥。

  人參黃(各八分)白術(shù)(土炒)甘草(炙)陳皮(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二分)當歸(三分)上姜棗水煎服。

  加味逍遙散治肝脾血虛發(fā)熱等癥。

  當歸甘草(炙)白芍(酒炒)茯苓(去皮)白術(shù)(炒)柴胡(各一錢)丹皮山梔(炒各七錢)去丹皮山梔即逍遙散。

  上水煎服。

  惺惺散治變蒸發(fā)熱??人蕴迪?。鼻塞聲重。

  人參白術(shù)甘草桔梗白茯苓天花粉細辛根白芍(各一錢)薄荷(少許)上用水姜煎服。

  柴胡散治變蒸骨熱。心煩啼叫不已。

  人參(去蘆)甘草(炙)麥門冬(去心各二錢)草龍膽(酒炒黑)防風(各一錢)柴胡(五分)上銼碎。每服一錢。水煎服。

  平和飲子治變蒸于三日后。三日進一服??擅獍俨?。百日內(nèi)宜服。

  人參(去蘆)甘草(炙各五分)白茯苓(去皮一錢)升麻(煨三分)上咀。用水煎。不拘時候服。稟受弱者。加白術(shù)一錢。肥大壯實者不用。

  參杏膏治小兒變蒸潮熱。

  人參(去蘆)杏仁(去皮尖)川升麻(制各五分)甘草(二錢)上為末。百日巳前。每服一字。用麥門冬去心煎湯。食遠服。

  [卷下\附方] 傷寒門

  沖和散治四時感冒。初起遍身拘急。寒熱交作。無汗頭疼身痛。鼻塞咳嗽。

  白芷防風陳皮羌活川芎杏仁半夏(制各一錢)紫蘇葉(五錢)甘草(七分)上為粗末。每服二三錢。加蔥頭一個。生姜一片。煎服。

  羌活散治傷風傷寒。時氣頭疼發(fā)熱。身體煩痛。痰壅咳嗽。鼻塞失音聲重。及時行下痢赤白并治。

  人參羌活赤茯苓柴胡前胡獨活桔梗枳殼川芎甘草蒼術(shù)(各等分)上銼劑。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薄荷三片。煎七分服。

  麻黃湯發(fā)熱頭痛。惡寒無汗。

  紫蘇(一錢)干葛麻黃(各八分)陳皮升麻川芎白芷赤芍藥香附甘草(各五分)姜一片。蔥白一寸。水煎服。

  桂枝湯發(fā)熱頭痛。有汗惡風。

  桂枝(七分)赤芍(一錢)甘草(五分)姜一片。水煎服。

  升麻湯治汗出未透。熱留于胃。而皮膚發(fā)斑者。及時行瘟疫。并痘疹疑似之間。皆宜服之。

  升麻葛根白芍甘草上用水一鐘。姜一片。煎服。

  小柴胡湯治寒熱往來??诟勺鲊I。

  柴胡(一錢五分)人參半夏(六分)甘草(五分)黃芩(一錢)姜三片。水煎服。

  大柴胡湯治傷寒邪熱固結(jié)。大便不通。用此利之。

  柴胡黃芩枳實赤芍半夏熟大黃各等分。水煎服。

  柴芩湯治寒熱往來。泄瀉嘔吐。

  柴胡(一錢五分)澤瀉(一錢)人參(五分)黃芩(一錢)半夏(七分)甘草(三分)白術(shù)赤茯苓豬苓(各八分)有汗加桂皮五分。加姜二片。棗二枚。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治傷寒大熱不止。煩躁口渴。喘滿蓄熱等癥。

  黃連黃芩山梔仁柴胡連翹上銼一劑。水煎服。

  白虎湯治傷寒身熱而渴。有汗不解。脈來洪數(shù)而實。里有熱乃可服。

  知母石膏甘草加粳米一撮。水煎待米熟去渣溫服。如口渴兼發(fā)赤斑。根據(jù)本方加人參。名白虎化斑湯。

  小陷胸湯治小結(jié)胸。心下痞滿而軟。按之則痛。

  黃連(三分)半夏(五分)栝蔞仁(三分)枳實(二分)上銼一劑。生姜皮一片。水煎服。

  開胸散治傷寒結(jié)胸。

  柴胡黃芩半夏枳實桔梗黃連栝蔞仁山梔仁甘草上銼一劑。生姜一片。水煎服。

  解熱下痰湯治傷寒結(jié)胸。有痰有實有氣滯??人允暤劝Y。

  紫蘇子白芥子枳實黃芩黃連黃柏栝蔞仁石膏杏仁烏梅桔梗生姜一片。水煎服。

  傷寒潮熱。痰壅咳嗽。男婦大小皆可用。

  郁金(三錢)石膏(一兩)上為末。每服一二匙。清茶送下。

  [卷下\附方] 嘔吐門

  和中清熱飲治熱吐。

  黃連(姜炒一錢)半夏(姜制一錢)茯苓(一錢五分)陳皮藿香砂仁(各七分)水煎。徐徐服之。

  溫中止吐湯治寒吐。

  白豆蔻茯苓(各一錢)半夏(五分)生姜(三片)水煎。磨沉香四分。熱服。

  香薷飲治小兒感冒暑熱。干嘔無物。

  白扁豆(姜汁炒去皮二錢)濃樸(姜汁炒四錢)黃連(炒一錢五分)香薷(八錢)上銼散水煎。不拘時候服。

  丁香丸治嘔吐不止。

  丁香半夏(生去皮各等分)上用生姜汁浸一宿。曬干為末。以生姜汁煮糊為丸。如黍米大。用姜棗湯下。

  六君子湯治虛吐不止。脈沉細有寒。

  人參白茯苓陳皮甘草半夏(各一錢)白術(shù)(一錢)上銼二劑。生姜二片。紅棗一枚。同煎服。

  定吐紫金核治小兒胃寒。嘔吐不止。

  沉香(一錢)人參白術(shù)藿香葉半夏木香丁香(各二錢五分)共為末。煮面糊為丸。如芡實大。朱砂為衣。陰干。用時以大棗一枚去核。納藥一丸于內(nèi)。濕紙包煨熟。嚼化服。

  用米飲壓之。

  麥門冬散治熱吐不止。心神煩熱。

  麥門冬淡竹茹(各五錢)甘草(炙)人參茅根陳皮(各一錢)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鐘。姜少許。煎五分。稍熱頻服。

  消食丸治小兒乳哺不調(diào)。飲食過度。冷氣積于脾胃。宿食不消。致令嘔也。

  縮砂仁橘紅三棱(煨)莪術(shù)(煨)神曲(炒)麥芽(炒各五錢)香附子(炒一兩)上為末。面糊丸綠豆大。食后紫蘇湯下二十丸。

  泄瀉門清熱止瀉湯治熱瀉。

  白茯苓滑石(各一錢)白術(shù)(六分)澤瀉(七分)川黃連(姜炒四分)加生姜二片。煎服。

  溫脾止瀉湯治寒瀉。

  白術(shù)(土炒)白茯苓(各一錢)肉果(面裹煨五分)甘草(炙二分)肉桂(三分)加生姜二片。煎服。

  安胃醒脾湯治吐瀉兼作。脾胃俱受病。

  白術(shù)白茯苓(各一錢)滑石(水飛)砂仁(炒各七分)木香(五分)姜棗煎服。停食加枳實山楂神曲麥芽。夾驚加膽星天麻。風加防風干葛。暑加香薷扁豆。虛加人參。內(nèi)有熱加黃連??诳始訛趺啡?。吐不止加藿香。瀉不止加升麻。

  香橘餅止積瀉傷冷。

  木香青皮陳皮(各二錢五分)濃樸(姜汁炒七錢)神曲(炒)麥芽(炒各五錢)三棱(炮三錢)香附砂仁(各五錢)甘草(一錢)上為末。煉蜜丸。姜湯下。

  五苓散治小兒大便泄瀉。小便不通。

  白術(shù)茯苓豬苓澤瀉肉桂(減半)上銼劑。水煎服。

  香砂平胃散治感冒時氣。瘴癘不和。傷食停滯。泄瀉如水。心腹脹滿?;驎r作痛。小便不利。身熱口渴。

  蒼術(shù)濃樸(姜汁炒各二兩)陳皮(二兩)甘草(一兩五錢)木香砂仁(各一兩)上為末。姜棗湯下。

  藿香正氣散治感冒寒暑。霍亂轉(zhuǎn)筋吐瀉。及傷寒頭痛。憎寒壯熱。

  大腹皮(黑豆水洗凈)白茯苓紫蘇藿香蒼術(shù)半夏(各三兩)白芷濃樸陳皮(各二兩)桔梗甘草(各一兩)上為粗末。每服二錢。加姜棗。水煎溫服。

  六和湯治冒暑霍亂吐瀉。

  香薷白扁豆(姜汁炒去皮各一錢五分)赤茯苓藿香川濃樸(姜汁炒)木瓜砂仁(去殼研各七分)半夏(制)杏仁(各八分)人參(三分)甘草(五分)生姜為引。水煎服。

  玉露丸治夏月中暑熱瀉。

  白石膏(通紅一斤)白龍骨(紅一兩)枯礬(一兩)澤瀉(一兩)甘草(五錢)上為末。糯米糊為丸。每服一錢。燈心湯下。

  益元散治小兒伏熱泄瀉。小便短赤。煩躁啼哭。滿頭癤。赤游丹毒等癥。

  滑石(水飛六兩)甘草末(一兩)朱砂(五錢)上用燈心湯調(diào)服。三伏天水調(diào)服亦佳。如水瀉不止。每益元散二錢。加五倍子末七分。燈心湯下。如瀉而肚不痛。人事困倦。每益元散二錢。加白術(shù)末山藥末各一錢。燈心湯下。中暑吐瀉。每益元散二錢。加藿香三分。

  丁香一分。淅米泔調(diào)下。

  理中湯治中寒吐痢。手足厥冷。

  白術(shù)干姜人參甘草(炙)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

  上用水煎熟。加煨姜汁服之。

  四神丸治脾胃虛弱。瀉利腹痛。飲食不思。每至五更連瀉數(shù)次。

  補骨脂(四兩鹽水炒)肉豆蔻(面裹煨去油)五味子(各三兩)吳茱萸(湯泡三次炒一兩)上為末。用紅棗五六十枚。生姜六兩。用水煮熟。去姜用棗去皮核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送下。

  人參理脾丸治瀉痢日久。脾氣虛弱。食少倦怠。面色痿黃。四肢無力。元氣欲脫。

  白術(shù)(四兩)人參山藥(炒)扁豆(姜汁炒)白茯苓苡仁(炒)神曲(炒各二兩)陳皮砂仁甘草(炙各一兩)煉蜜為丸。姜棗湯下。

  參苓白術(shù)散治小兒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嘔吐泄瀉。自汗盜汗。飲食少思。中滿痞噎。此藥中和不熱。久服養(yǎng)氣育神。醒脾悅也。

  人參白術(shù)茯苓山藥甘草(各二兩)白扁豆(姜汁炒)薏苡仁蓮子砂仁桔梗(各一兩)上為末。姜棗湯下。

  久瀉不止。大法補虛消積。

  鳳髓經(jīng)云。脾中有積熱遲留。至使終年瀉不休。項軟見人多哽氣。更兼清水鼻中流。少間有似黃金色。若有垂腸更不收。形癥又看胸膈上。胸前深赤汗如油。唇赤生瘡眼脈赤。若不調(diào)脾命即休。

  七味千金散治痢下日久不瘥。

  宣黃連(八分)龍骨(煨)赤石脂()濃樸(姜汁炒)烏梅肉(各二分)阿膠(炒三分)甘草(炙一分)上為末。米湯下。

  [卷下\附方] 腹痛門

  益黃散治脾胃虛熱。腹痛下痢。

  陳皮(一兩)青皮訶子肉甘草(炙各五錢)丁香(二錢)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食前服。

  調(diào)中丸治脾胃虛寒。下痢而腹痛。

  白術(shù)(土炒)人參甘草(炒各五錢)炮干姜(四錢)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溫水化下。

  當歸散凡小兒夜啼。面青手冷。不吐乳。是臟寒腹痛也。宜此方服之。

  當歸(去蘆頭)白芍(炒)人參(各一錢)甘草(炙三分)桔梗陳皮(各一錢)上咀煎五分。時時少服愈。

  七氣散治七情相干。陰陽不升降。氣道壅滯。攻沖作痛。

  青皮陳皮桔梗蓬術(shù)官桂益智仁(各一兩)甘草半夏(制各七錢五分)香附子(一兩五錢)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姜棗湯下。不拘時服。

  三棱散治積氣肚痛。

  砂仁甘草益智仁三棱蓬術(shù)青皮(各等分)上為末。白湯下。

  使君子丸治腹內(nèi)諸蟲作痛??谕虑逅?。

  使君肉(薄切焙)檳榔酸石榴皮(洗凈銼焙)大黃(半生半熟各七錢五分)上除檳榔銼曬不過火。余三味再焙。同檳榔為末。沙糖水煮。面糊為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淡豬肉汁空心下。或雞汁亦好。

  烏梅散治腹痛。及初生嬰兒。臍下冷痛等疾。

  烏梅(去核)玄胡索粉草(半生半炙各五錢)乳香沒藥鉤藤(各三錢五分)上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八分??招母埂?br />
  莪術(shù)丸治諸般停滯。疳積發(fā)熱。瀉痢酸餿。水谷不化。肚腹疼痛。

  莪術(shù)(炮銼)三棱(炮銼)凈香附(醋浸七日慢火煮干再焙各四兩)檳榔(一兩薄銼)生牽牛末(一兩另研)青木香(去蘆)谷芽(凈洗焙干)青皮(去白各五錢)蓽澄茄丁香南木香(另研各四兩)上除檳榔丁香木香不過火。及牽牛末。余七味銼焙。仍同檳榔木香丁香為末。臨入牽牛末和勻。水煮面糊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無時。用淡姜湯或溫茶酒皆好。兒小者。丸粟米大。粒數(shù)下法如前。

  和中散和胃氣止吐瀉。定煩渴。治腹痛思食。

  人參(去蘆)白茯苓白術(shù)甘草(銼炒)干葛(銼)黃白扁豆(炒)藿香葉(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紅棗二個去核。姜二片。煎八分。食前溫服。

  小兒未能語。啼哭不能辨者。當以手候其腹。如有實硬處。即是腹痛。外治之方。研生姜取汁。暖令溫。調(diào)面成糊。

  涂紙貼臍心立定。

  [卷下\附方] 痢疾門

  大黃湯紅痢初起。腹痛后重宜之。

  大黃(三錢三歲以下者二錢弱者一錢)赤芍(一錢)當歸(一錢)檳榔黃連枳殼(各七分)水姜煎服。以利為度。

  芩殼湯白痢初起。腹痛后重。用此下之。

  大黃(二錢)黃芩枳殼蒼術(shù)陳皮(各八分)濃樸檳榔木香莪術(shù)水煎服。

  加減黃芩芍藥湯調(diào)血和氣。

  白芍(二錢)當歸黃連濃樸黃芩(各一錢五分)檳榔枳殼(各七分)木香(五分磨入)血痢。

  加生地地榆。白痢。加青皮蒼術(shù)。水煎服。

  香連丸治暑熱傷脾。停積成痢。赤白相雜。里急后重。肚腹作痛。脹滿惡心等癥。

  川黃連(二十兩用吳萸十兩同拌炒揀去吳萸)廣木香川濃樸(姜汁炒)廣陳皮陳枳殼(麩炒)山楂(去子)白芍藥(酒炒各五兩)上為末。醋糊水法為丸。

  參連散治下利日久。胃中虛熱。噤口不食。嘔穢惡心。此藥解毒清熱。開胃進食。

  人參(一錢)老蓮肉(去皮心二錢)黃連(七分)木香(五分)上為末。陳米湯化下。

  徐中垣先生家傳香連散。通治赤白痢疾。

  當歸(酒洗)蒼術(shù)(米泔水浸炒)杏仁(去皮尖)紅花(酒洗)大黃(酒蒸曬干再蒸九次為度)黃連(吳萸汁拌炒)羌活(各一兩)木香(五錢)上為末。每服一錢。白滾湯調(diào)下。胃口不開。老蓮肉去心。煎湯調(diào)下。

  便紅散治飲食不節(jié)。雜進無度。致傷脾陰。大便下血之癥。

  紅曲薏苡仁各等分。炒為末。每用一錢??招拿诇隆?br />
  [卷下\附方] 瘧疾門

  驅(qū)瘧散治瘧疾初起。寒熱往來。頭痛煩渴。胸膈脹滿等癥。

  知母羌活前胡黃芩蒼術(shù)陳皮濃樸茯苓藿香(各一錢)半夏柴胡(各一錢)甘草(三分)上研為末。每服二錢。水鐘半。姜一片。煎服。

  食瘧。腹膨食少。或時作痛。

  麥芽神曲檳榔草果柴胡蘇葉蘇梗(各一錢)加姜一片。水煎服。

  痰瘧。咳嗽喘急。

  川芎柴胡貝母知母橘紅黃芩蘇子(各一錢)水煎服。

  風瘧。頭痛骨節(jié)疼?;虮侨麣獯?。

  羌活防風蘇葉川芎柴胡白芷(等分)甘草(減半)水煎服。

  驚瘧。寒熱發(fā)搐。

  茯神遠志(去心)麥門冬(去心)柴胡半夏(姜制各一錢)甘草(二分)水煎服。

  陰瘧。至晚即發(fā)。累月不已。

  人參芍藥川芎柴胡(各一錢)甘草(炙)紅花(各三分)水煎服。

  截瘧仙棗治小兒瘧疾。三發(fā)過。以此棗截之。

  大北棗二枚去核。每個內(nèi)放蓖麻子仁三粒。臨發(fā)日五更咽下。以白滾湯送之。

  瘧久久不愈。脅下有塊。俗名瘧母。服鱉甲丸。

  鱉甲(酒炙半片)蓬術(shù)(醋煮三兩)青皮(醋煮三兩)穿山甲(土炒二兩)上為末。用醋煮當歸為膏。拌藥丸如黍米大。每服二錢。用川芎芍藥柴胡各一錢。人參五分。煎湯送下。

  [卷下\附方] 疳疾門

  茯苓丸治心疳驚疳。

  茯神琥珀黃連蘆薈赤茯苓(各三錢)遠志(姜制)菖蒲(一錢)麝香(少許)蝦?。ㄖ耍┿^藤皮(各二錢)上為末。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下。

  蘆薈丸治肝疳殺蟲。和胃止瀉。兼治脊疳。

  蘆薈(研)胡連川連蕪荑(去扇)青皮木香鶴虱(微炒)雷丸(破開白者佳赤色者殺人不用等分)麝香(少許)砂仁(減半)上為末。米糊丸。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湯下。

  清肺飲治肺疳熱。穿鼻孔。汁臭。或生肉。

  紫蘇前胡黃芩當歸連翹防風赤茯苓生地天門冬(去心)甘草(炙)桔梗(各一兩)桑皮(炒五錢)上細銼。每服二錢。水煎食后服。

  消疳肥兒丸治小兒脾疳。面黃肚大。水谷不化。大便酸臭。小便米泔。好吃泥土。茶米瓦灰之類。

  黃連神曲青皮(各一兩)麥芽(五錢)木香(二錢五分)檳榔(五錢)肉豆蔻(面裹煨三錢)使君子肉(五錢)山楂肉(一兩)上為末。煉蜜為丸。圓眼肉大。每服一丸。米湯化下。

  消食餅治小兒脾胃虛弱。時常傷食。面黃肌瘦。肚大腹脹。常服此餅。健脾消食。

  山藥(炒)白茯苓(去皮)神曲(炒)蓮子(去皮心)麥芽(炒)扁豆(炒去殼)上各為末。每服四兩。和炒面一斤。以砂糖和作餅食之。

  豬肝散治肝經(jīng)積熱。眼生白膜。怕日羞明。搖頭咬甲。肚大青筋。發(fā)豎黃瘦。名曰肝疳。

  石膏(一兩)石決明(三錢)海螵蛸(滾水泡一錢五分)辰砂(水飛一錢)共研細末。一二歲者。每次用藥五分。以公豬肝尖四兩。竹刀切開。入藥末于內(nèi)扎之。將第二次淘米水煮。肝湯俱食極效。

  九味地黃丸治腎疳。

  熟地(四兩)赤茯苓山茱萸肉川楝子當歸川芎丹皮使君子肉干山藥(各二錢)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溫酒下。

  走馬牙疳方五倍子(焙)人中白枯礬緋丹(焙紫色)輕粉(少許)片腦(少許)上共研勻。敷患處。

  [卷下\附方] 痞積門

  和脾化積湯治小兒一切諸積。后備加減法。

  山楂枳實蓬術(shù)濃樸白術(shù)甘草陳皮乳積。加砂仁香附。氣積。加木香蘇梗。驚積。加茯神遠志。虛積。加白術(shù)茯苓。實積。加檳榔牽牛。表有熱。加柴胡黃芩。里有熱。加黃連木通。小便不利。加滑石澤瀉。大便不通。加大黃枳殼。寒月。加益智草豆蔻。

  消積化聚丸治五積六聚。痞癖攻痛。

  三棱白術(shù)(炒)茯苓黃連干漆(炒去盡)木香益智(炒)歸尾(酒洗)麥芽(微炒各三兩)紅花砂仁(炒)門冬枳殼(炒)穿山甲(燒灰)青皮柴胡神曲(炒各二兩)蓬術(shù)()檳榔(炙)桃仁香附(姜汁拌炒)鱉甲(醋炙各四兩)上末。蜜丸重三錢。空心陳米湯下。

  遇仙丹治一切五積六聚。食積氣積。

  白丑(取頭末四兩一半生一半熟)檳榔牙皂莪術(shù)茵陳(各五錢)上為末。醋糊為丸。每服五七分。白湯送下。

  琥珀膏大黃樸硝各一兩為末。以大蒜搗貼之。

  五色保童丸治小兒一切所傷。痰涎壅塞。胸膈不利。乳食不消。變生癖積。脅肋片硬。按之疼痛。及治一切急慢驚風。發(fā)搐痰涎壅塞。

  青丸子青黛(另研)南星(姜汁各五錢)巴霜(五分)紅丸子朱砂(水飛)半夏(姜制各五錢)巴霜(五分)黃丸子大黃(煨)郁金(各五錢)巴霜(五分)白丸子白附子(生)寒水石(各五錢)巴霜(五分)黑丸子五靈脂(炒)全蝎(炒各五錢)巴霜(五分)上前五色藥。各另研為細末。入巴霜五分。研勻面糊丸。粟米大。一歲服五丸。乳汁送下。量大小加減。或姜湯下。急驚風金銀薄荷湯。慢驚生姜全蝎湯。

  化痞阿魏膏羌活獨活赤芍穿山甲玄參官桂生地大黃白芷天麻兩頭尖(各五錢)木鱉子(十枚去殼)紅花(四錢)亂發(fā)(一團)槐柳桃枝(各三錢)上用香油二斤四兩。煎黑去渣。入發(fā)煎化。仍去渣。徐下黃丹十兩。煎軟硬得中。入芒硝阿魏蘇合香油乳香沒藥各五錢。麝香三錢。調(diào)勻即成膏矣。將帛絹攤。貼患處。內(nèi)服丸藥黃丹。須用山東者效。凡貼膏藥。先用樸硝隨患處鋪半指濃。以紙覆上。用熱熨斗熨良久。如硝耗再加熨之二時許。方貼膏藥。

  [卷下\附方] 癇癥門

  五色丸通治五癇。

  朱砂(研五錢)水銀(一分)雄黃(熬一分)鉛(三兩同水銀熬)珍珠末(研一兩)上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四丸。金銀薄荷湯下。

  散風丹治小兒風癇。先用此藥。

  牛膽南星(二錢)羌活獨活防風天麻人參川芎荊芥穗細辛(各一錢)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丸。用薄荷紫蘇湯。不拘時送下。

  獨活湯治小兒風癇。解表通里。

  獨活麻黃(去節(jié))川芎(各一錢)大黃甘草(炒各五分)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一鐘。生姜二片。煎至四分。不拘時溫服。

  牛黃丸治小兒風癇迷悶。抽掣涎潮。

  牛膽南星全蝎(焙去毒)蟬殼(各二錢五分)防風牛黃白附子(生)直僵蠶(炒去絲嘴)天麻(各一錢五分)麝香(五分)上為末。以煮棗去皮復(fù)選肉。和水銀半錢。研極細。次入藥末。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四丸。用荊芥生姜煎湯送下。不拘時服。

  七寶鎮(zhèn)心丸治小兒驚癇心熱。

  遠志(去心姜制炒)雄黃鐵粉琥珀(各二錢)朱砂(一錢)金銀箔(四片)麝香(少許)上為細末。煮棗取肉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煎去心麥冬湯化下。不拘時服。

  清心丸治小兒躁悶。項背強直。腰背反張。時發(fā)時醒。大人中風。小兒驚風。

  牛黃(一兩二錢研)麝香(研)龍腦(另研)羚羊角(末各一兩)當歸(去蘆)防風(去蘆)黃芩麥門冬(去心)白芍藥白術(shù)(各一兩半)柴胡(去苗)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黃另研)桔梗白茯苓(去皮)芎(各一兩二錢半)阿膠(銼碎末蛤粉炒)肉桂(去粗皮)大豆卷(碎炒各一兩七錢半)蒲黃(炒)人參(去蘆)神曲(炒各二兩半)甘草(炒五錢)雄黃(八錢飛另研)白蘞干姜(各七錢半)金箔(一千二百片留四百片為衣)犀角末(二兩)干山楂(十兩)大棗(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爛研成膏入藥)上除棗杏仁及牛黃麝香雄黃龍腦四味。另為細末。入前藥和勻。煉蜜與棗膏為丸。每兩作十丸。用金箔為衣。每服一丸。溫白湯化下。食后服。小兒驚癇即酌度多少。以竹葉煎湯。溫溫化下。

  [卷下\附方] 咳嗽門

  蘇陳九寶飲治小兒咳嗽聲重。自汗頭疼。

  蘇葉杏仁半夏桑白皮陳皮前胡(各一錢)甘草大腹皮薄荷桂枝(各七分)渴加花粉。汗多。

  去紫蘇。姜蔥水煎服。

  加味二陳湯咳嗽有痰。氣急而喘。

  陳皮(五分)半夏膽星枳實杏仁(各七分)栝蔞仁(三分)麻黃甘草(各二分)石膏(八分)火盛。加芩連。有汗。去麻黃。水二鐘。姜一片。煎服。

  利痰方南星玄明粉(各一兩)郁金硼砂(各三錢)白礬(五錢)上為末。臘月黑牯牛膽拌套陰干。量病輕重。淡姜湯下。

  陳孟昭先生白杏湯定喘止嗽。

  款冬(七分)杏仁(去皮尖五粒)桑皮(蜜炙七分)蘇子(炒七分)陳皮(七分)北五味(三分)麻黃(五分)甘草(三分)白果肉(七枚搗碎)加姜棗煎服。

  瀉白散治小兒肺實咳嗽。悶亂喘促??曙嬎疂{。

  桑白皮(蜜水炒一兩)地骨皮(二兩)甘草(五錢)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鐘。粳米一撮。同煎五分。食遠服。

  阿膠丸肺虛而咳嗽。嗽動汗出。大便不固。此方斂之。

  阿膠(蛤粉炒)百合(各一兩)五味子甘草(炙)款冬花(蜜水炙)烏梅肉(炙五錢)粟殼(蜜炙三錢)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五更白湯下。

  貝母散治火嗽痰嗽。多日不愈。

  貝母(去心一錢)桑白皮(一錢)五味子(十粒)甘草(五分)知母(二分)款冬花(一錢五分)杏仁(一錢去皮尖)上銼一劑。姜一片。水煎服。

  [卷下\附方] 腫脹門

  塌氣丸治飲水過多。停積于脾。故四肢浮腫。宜服此以消之。

  蘿卜子赤小豆陳皮(各一錢)木香(二分)甘草(五分)黑丑(一錢)上為末。糊丸如綠豆大。三歲者服三十丸。米飲湯下。

  推氣丸陳皮檳榔枳實黃芩黑丑蓬術(shù)青皮(各等分)上為末。煉蜜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姜湯下。

  補中行濕湯治諸般虛腫。小水不利者。

  陳皮甘草蒼術(shù)濃樸白術(shù)人參茯苓豬苓澤瀉肉桂水一鐘。姜三片。燈心十二根。煎五分。不拘時服。

  勻氣散治脾肺氣逆。喘嗽面浮。小便不利。

  桑白皮桔梗赤茯苓熟半夏陳皮甘草木通澤瀉藿香水一鐘。姜一片。燈心二十根。煎五分。不拘時服。

  榮衛(wèi)飲子治小兒氣血俱虛。四肢頭面俱浮。以至喘急者服之。

  川當歸熟干地黃川芎白芍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枳殼黃陳皮水二鐘。煎五分。不拘時服。

  [卷下\附方] 雜癥門

  眼痛者火盛也。小兒患眼腫痛。不可妄投寒涼之藥。宜拔毒膏主之。

  拔毒膏用淮地黃一兩。新汲水浸透。搗爛貼腳心涌泉穴。布包佳效。

  通天散治小兒風火赤眼。痛癢腫脹。

  牙硝(五錢)雄黃(三錢水飛)共為細末。每用少許吹鼻中。流出清水。雙目流淚即效。

  丹瘤者流也。片片如脂。游走而不定之謂也。始于胎毒。后因烘衣受熱而得。故從心腹而發(fā)于四肢者易治。從四肢而入心腹者難治。入心入腹入囊。作脹作瀉。舌干神亂者。則不可救矣。

  黃連法牛肉切成薄片曬半干。用黃連煎濃汁。將牛肉片投入黃連汁內(nèi)。泡片時。以牛肉貼丹瘤上。干再換易。數(shù)次即效。

  白玉散寒水石滑石等分為末。雞子清調(diào)敷患處。

  又方綠豆粉(二錢)伏龍肝(五錢)水粉(五錢)共為末。雞蛋清調(diào)敷。

  消毒散金銀花當歸赤芍生地牛蒡子連翹防風天花粉羌活犀角屑上用水一鐘。燈心二十根。煎五分。不拘時服。上身者加川芎桔梗。下體者加木通黃柏。

  膿耳者。少陽風熱熾盛而上升也。小兒耳中出膿臭爛?;蜃魈弁础H站貌挥?。令兒耳聾。治宜疏熱散風。外以黃連散主之。

  黃連散枯白礬龍骨()黃丹(水飛)胭脂海螵蛸(水泔浸)上為細末。加麝香少許。再研。先以紙條捻干膿水。后以藥吹入。切要避風。

  口舌生瘡者。心脾蓄熱也。舌本乎心??趯俸跗?。二經(jīng)郁熱。則口舌生瘡。各宜推類而治之。其脈左寸洪數(shù)。心經(jīng)實熱。右關(guān)沉實。脾經(jīng)實熱。治宜清涼之劑。脾虛中氣不足??诏彿鏊幉挥摺?nèi)以理中湯。外以陰陽散主之。

  冰硼散治口舌生瘡破爛。重舌木舌。

  硼砂(五錢)辰砂(一錢)冰片(一分)共為末。搽口內(nèi)。

  大連翹飲五福化毒丹(俱見胎熱門)理中湯(見泄瀉門)陰陽散川黃連干姜各等分。為末敷之。

  加味甘桔湯治小兒咽喉腫痛。風熱等毒。

  桔梗(一錢)防風荊芥薄荷葉甘草黃芩(各五分)上銼劑。水煎食后服。

  碧雪散治心肺積熱。上攻咽喉。腫痛閉塞。水漿不下。

  真青黛硼砂焰硝蒲黃甘草各等分。吹入咽喉。吐去涎痰即效。

  黃水瘡多生小兒頭面?;蚨蛎寄俊;蚩诒屈S水流至即生。以蛤粉散敷之。效甚。

  蛤粉散蛤粉石膏黃柏末(各一錢)輕粉(五分)上為末。以麻油調(diào)搽二三次。即愈。

  治小兒頭癤。膿血不止。擠去一泡。復(fù)起一泡。

  松香(四兩)銅綠(八錢)杏仁(七十五粒去皮尖)木鱉子(五個去殼)乳香(五錢)沒藥(五錢)血竭(一錢)輕粉(一錢)蓖麻子(去殼取仁一錢)同搗千余下。成膏貼之。

  治小兒頭上白禿瘡寒水石(過)少加枯礬花椒松花蛤粉共為末。麻油調(diào)敷。即效。

  治小兒脫肛先以蔥湯薰?;蛞躁惐谕赁瓜?。后用五倍子燒灰存性托上。

  治小兒諸骨喉燈心以竹筒填滿。燒灰用米湯化開調(diào)灌下。勿犯牙即效。又方以象牙末吹之妙。

  治小兒遺尿破故紙鹽水炒為末。每用一錢。滾湯調(diào)下。

  治小兒痰核五倍子煎化濾去渣。加入牛皮膠同熬成膏。敷上紙蓋之。

  瘰方肥皂子燒灰存性。為末。每服二錢。好酒調(diào)下。

  又方馬鞭草不拘多少。日日煎酒飲之?;蚣鍦S意飲之。

  治癬方蘆薈甘草枯礬飛丹共為末。米醋調(diào)敷。

  治小兒凍瘃方白芷肉桂狗骨共為末。燭油調(diào)敷。

  治漆瘡方用螃蟹一個。搗碎。搽敷神效。內(nèi)服通圣散。

  治蛇蟲蛟毒。才作服之。

  青黛雄黃各等分研細。每服二錢。新汲水調(diào)下。

  治蜘蛛咬成瘡雄黃(一錢)麝香(半分)上為末。用藍靛汁和涂瘡上。如無靛汁。以青黛五分。入水內(nèi)和涂之即效。

  治燙火傷用槐角子燒灰為末。香油調(diào)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