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五 咽喉論(一)
[卷第三十五] 咽喉論
夫咽喉者。生于肺胃之氣也。咽者也??湛裳饰?。又謂之嗌。主通利水谷。胃氣之道路。故為胃之系。咽重十兩。廣二寸半。至胃長一尺六寸也。喉嚨者??仗撘病Q云渲锌仗???纱邕觳〔簧?。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閉塞不通諸方
夫咽喉者。氣之流行。通于上下。五臟六腑。呼吸之道路。若臟腑充實。脾肺壅滯。風(fēng)邪熱
治咽喉閉塞不通。疼痛。飲食不得。宜服川升麻散方。
川升麻(半兩)絡(luò)石(一兩)當歸(半兩)射干(半兩)犀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治咽喉閉塞不通。含化射干丸方。
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豆豉(半兩)芎(半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半棗大。每日四五度。以新綿裹一丸。含咽津。
治咽喉閉塞不通。含咽犀角丸方。
犀角屑(半兩)羚羊角屑(半兩)川升麻(半兩)生干地黃(半兩)黃(半兩銼)甘草(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楝實大。每日四五度。以薄綿裹一丸咽津。
又方。
牛蒡子(半兩)馬牙硝(半兩)甘草(半兩生銼)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半棗大。日四五度。以新綿裹一丸含咽津。
治咽喉閉塞疼痛。宜服龍腦散方。
龍腦(一分)石膏(二兩細研水飛)滑石(半兩)朱砂(一分)硼砂(一分)上件藥。都細研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diào)下半錢。綿裹含咽津亦得。
治咽喉閉塞。附子散方。
附子(一顆炮裂去皮臍切四片涂蜜炙令微黃)馬藺子(一兩)牛蒡子(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diào)下一錢。日四五服。
治咽喉閉塞。津液不通。宜服升麻丸方。
川升麻(半兩)馬藺子(一分)白礬(一分)馬牙硝(一分)玄參(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楝子大。用薄綿裹常含一丸咽津。
治咽喉閉塞腫悶。宜點皂莢煎方。
皂莢(七枚不者)四字古錢(二十文)麻根(一大握)天劍根(一握洗凈)白藺刺根(上件藥。先以皂莢捶碎。以水二升。浸一宿。熟濾過。以煎諸草根及古錢。至一升。濾去頻
治咽喉閉不通。蛇蛻皮散方。
蛇蛻皮(一分)白梅肉(一分微炒)牛蒡子(半兩)甘草(一分生用)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綿裹一錢。湯浸少時。含咽津。
又方。
硼砂馬牙硝(等分)上件藥。細研令勻。用銅箸頭。于水中蘸令濕。藥末。點于咽喉中。
又方。
射干(二兩)當歸(一兩)上件藥。細銼。以水一(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滓。細含咽之。
又方。
馬藺花(一兩)蔓荊子(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暖水調(diào)下一錢。
又方。
赤馬糞汁(一合)生姜汁(一合)童子小便(一合)上件藥。相和。攪令勻。徐徐灌入喉中。即立通。
治咽喉閉塞不通。須臾欲死。宜服此方。
上取馬藺根汁飲之。若無煎。刷汁亦得。
又方。
馬藺子(四十九粒)上搗羅為末。以水調(diào)服之。立愈。
又方。
上取紅藍花。搗絞取汁一升。漸漸服。以瘥為度。如冬月無濕花??山烧?。濃絞取汁。如
又方。
硝石(一兩)上研令細。以綿裹如棗核大。塞鼻中?;甲筮吶疫叀S乙嗳缰?。重者須臾即膿血出。輕者
又方。
上以葛根燒為灰。細研。每服以水調(diào)下二錢。
治咽喉閉塞及噎。湯水下難。宜服此方。
牛涎一大盞。入鹽少許。攪和頓服。立瘥。
治咽喉閉塞。不通甚者。宜用此方。
巴豆(一枚去大皮)上鉆中心。綿裹。令有出氣處。納于鼻中。隨時左右。時時吸氣令入喉中。立效。
又方。
芥子(三兩)上搗。細羅為散。以水蜜調(diào)為膏。涂于外喉下之。干即易之。
又方。
上取無子皮半兩。含之。微微咽汁。即立瘥。
治咽喉閉塞腫痛。水米不通方。
上取蝸牛蟲一枚。綿裹。水浸。含之。須臾便通。
又方。
上取蛇蛻皮一條。瓶子內(nèi)。緩火燒令煙出。即以筆管引煙入喉中。熏之。瘥。
又方。
蛇蛻皮一寸。裹白梅肉。含咽津。
又方。
馬勃。濃煎汁灌之。即通。
又方。
白礬如棋子大。含之。須臾便通。
治咽喉閉塞。喘息不通。須臾欲絕方。
上以地龍一條。爛研。納雞子白相和。攪令勻。便瀉入口。即通。
又方。
上以豬牙皂莢三挺。涂酥炙令黃。搗羅為末。每服。以蜜水調(diào)下半錢。
又方。
蠐螬二枚。研絞取汁。點于喉中。即開。
治喉閉垂命不辨人方。
上以銅黃如杏核大。以熟湯研化灌之。立愈。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腫痛諸方
夫咽喉者。為脾胃之候。氣所上下。脾胃有熱。則熱氣上沖。致咽喉腫痛。夫生腫痛者。皆熱氣上沖。咽喉亦能腫痛。若不早治。即漸至閉塞也。
治咽喉腫痛結(jié)毒。氣沖其胸心。宜服桔梗散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犀角屑(一兩)羚羊角屑(一兩)赤芍藥(一兩)川升麻(二兩)梔子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腫痛。熱毒瓦斯在于胸心。及一切風(fēng)熱。宜服絡(luò)石散方。
絡(luò)石(一兩半)木通〔二(一)兩銼〕川升麻(一兩)射干(一兩)犀角屑(一兩)玄參(一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青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咽喉腫痛。諸惡氣結(jié)塞。宜服五香散方。
沉香(一兩)木香(一兩)雞舌香(一兩)薰陸香(一兩)麝香(三分細研)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麝香研令勻。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腫痛。風(fēng)熱上攻胸膈。心神煩熱。宜服鉛霜散方。
鉛霜(一分細研)磁藥(一兩細研)馬牙硝(一兩細研)龍腦(一分細研)羚羊角屑〔二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冷水調(diào)下一錢。
治咽喉腫痛。熱毒在肺脾。上焦壅滯。心神煩悶。宜服含化升麻丸方。
川升麻(一分)川大黃(一分銼微炒)玄參(一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射干(一分)馬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蠟和丸。如杏核大。每服以綿裹一丸。含咽津。日五六服。
治咽喉腫痛。祛熱毒。利胸膈。地黃煎方。
生地黃(一斤研取汁)白蜜(五兩)馬牙硝(三兩細研)上件藥。先將地黃汁蜜。入于石鍋內(nèi)。慢火熬成膏。去卻火。次下馬牙硝。攪令勻。用瓷合
治咽喉腫痛。立效龍腦丸方。
龍腦(一分)白藥(一兩搗羅為末)上件藥。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常含一丸咽津。
治咽喉腫痛。咽物不得方。
蛇蛻皮(一條燒令煙盡)馬勃(一分)上件藥。細研為散。以綿裹一錢。含咽津。
治咽喉卒腫。不下食方。
白頸地龍(二七枚)上爛搗涂于喉外。以帛系之。
又方。
上取牛蒡子搗碎。以綿裹二錢。熱水浸過。含咽津立瘥。
又方。
上取地龍一條。著鹽淹。令化為水。取蜜少許。調(diào)勻服之。
又方。
上取鯇魚膽。滴入喉中。如喉嚨痛。以膽涂喉嚨外腫痛處。極妙。
又方。
上取馬牙硝細研。以竹筒子。吹入喉中。立瘥。
[卷第三十五] 治喉痹諸方
夫喉痹者。為喉里腫塞痹痛。水漿不得入也。人陰陽之氣出于肺。循喉嚨而上下也。風(fēng)毒客陰
治喉痹。心胸氣悶。咽喉妨塞不通。宜服木通散方。
木通(二兩銼)赤茯苓(二兩)羚羊角屑(一兩半)川升麻(一兩半)馬藺根(一兩)川大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喉痹氣隔。胸滿咽腫。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射干(一兩半)馬藺根(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馬牙硝(一兩半)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喉痹腫痛。飲食不下。宜服此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生用)上件藥。都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滓。分為二服。服后有膿出。即消。
治喉痹咽喉腫痛。上焦風(fēng)熱。痰唾不利。宜服此方。
川升麻(一兩半)射干(三分)白藥(三分)絡(luò)石(一兩)白礬灰(半兩)甘草(一兩生銼)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同研令勻。每服。以新綿裹二錢。含咽津。立通。
又方。
烏蛇皮(一分燒灰)白梅(一分微炒)甘草(一分生銼)桂心(半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新綿裹二錢。含咽津。立通。
又方。
白礬灰(一兩)白附子(一兩炮裂)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涂在舌上。勿咽津。有涎即吐之。
又方。
白僵蠶(一分微炒)玄參(一分)白礬灰(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鯇魚膽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以冷姜湯下十丸。日三四服。
治喉痹氣悶。白礬散方。
白礬(半兩)砂(半兩)馬牙硝(半兩)上件藥。于瓷合子內(nèi)盛。用鹽泥固濟。候干。以炭火令通赤。取出。細研。用紙兩重勻攤喉內(nèi)
治喉痹氣欲絕。馬牙硝散方。
馬牙硝硝石硼砂(以上各半兩)上件藥。以瓷瓶子納盛。用鹽泥固濟。候干。以慢火成汁。良久。取出。候冷。于地坑子每服
治喉痹腫熱痛悶。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馬藺子(二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蜜水調(diào)下一錢。
治喉痹熱毒瓦斯盛。痛腫不已。宜點硝石散方。
硝石白礬砒霜(以上各半兩)上件藥。同細研。于瓷盒中盛。鹽泥固濟。候干。炭火中燒令通赤。取出。向地坑中三日。
治喉痹立效方。
蝸牛(七枚)白梅(三枚取肉)上件藥。同爛研。綿裹如棗核大。含咽津即通。
又方。
上取地龍一條。細研。用白梅去核。以皮裹之。重著薄綿再裹。含咽津立效。
又方。
白僵蠶(微炒)上件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生姜汁。調(diào)下二錢。
又方。
上取鹽麩子。搗羅為末。以赤糖和丸。如半棗大。含咽津。
又方。
上以附子炮裂。去皮臍。涂蜜炙干。復(fù)涂之復(fù)炙。至數(shù)遍。令蜜通徹。放冷含之。微微咽津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不利諸方
夫臟腑冷熱不調(diào)。氣行上下。哽澀結(jié)搏于喉間。吞吐不利?;蚝蜊铡9恃屎聿焕?。
治心胸氣澀。咽喉噎塞。妨悶不利。宜服木通散方。
木通(一兩銼)赤茯苓(一兩)羚羊角屑(一兩)川升麻(一兩半)馬藺花(半兩)前胡(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毒瓦斯所攻。氣息不利。心胸?zé)?。宜服犀角散方?br />
犀角屑(一兩)川升麻(一兩)木通〔三(一)兩銼〕射干(一兩)前胡(一兩半去蘆頭)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更入樸硝
治脾肺壅毒。咽喉不利。腫痛煩熱。宜服生干地黃散方。
生干地黃(一兩半)雞蘇苗(三分)赤茯苓(三分)射干(三分)犀角屑(三分)麥門冬(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脾肺壅熱。咽喉不利。宜服通津液。利咽喉。龍腦丸方。
龍腦(一錢細研)牛黃(一錢細研)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赤茯苓(一兩)羚羊角屑(半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十
治咽喉風(fēng)熱不利。疼痛。咽干舌澀。宜服射干煎方。
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犀角屑(一兩)當歸(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上件藥。搗羅為末。以豬脂半斤。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入白蜜四兩。攪令勻。以瓷合盛
治上焦壅滯。風(fēng)冷傷肺。氣道痞塞。咽喉不利。宜服含化杏仁丸方。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射干〔二(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附子(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以新綿裹一丸。含咽津。以利為度。
又方。
隨所患左右。刺手小指甲。令血出。效。
治咽喉不利。腫塞。氣道不通。宜用此方。
上以生艾葉搗爛。敷腫上。隨手即消。冬月以熟艾。和水搗汁敷之亦佳。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風(fēng)毒腫痛諸方
夫咽喉者。氣液之通流。肺脾之道路。呼吸出入。水谷往來。莫不自于咽喉也。若陰陽不調(diào)
治咽喉腫痛。皆因熱在于肺脾。邪毒壅滯。心胸不利。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射干(二兩)赤芍藥(一兩)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羚羊角(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大盞。入豉半合。同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風(fēng)毒攻咽喉。腫痛。水漿不下。宜服射干散方。
射干(一兩)赤芍藥(一兩)川升麻(二兩)杏仁(一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牛蒡子(一兩)楓香(一兩)葛根(二兩銼)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甘草(二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風(fēng)毒。腫塞疼痛。牛黃散方。
牛黃(一兩微炒)龍腦(一分細研)真珠末(三分)金箔(五十片)鉛霜(一分)犀角末(上件藥。都研令細。每服。以新汲水各半盞。調(diào)下一錢。日五七服。若干含半錢。咽津亦得
治咽喉風(fēng)毒。及急喉閉腫痛。下湯飲不得。宜用龍腦丸方。
龍腦(半兩)朱砂(半兩)牛黃(半兩)砂(半兩)麝香(一錢)馬牙硝(一分)上件藥。都細研。用大羊膽一枚。取汁和丸。如梧桐子大。鋪于紙上令干。收于瓷器中。如
治咽喉風(fēng)毒腫痛。煩熱不止。四肢不利。宜服含化馬牙硝丸方。
馬牙硝(三分細研)犀角屑(一分)川升麻(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真珠末(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
治肺脾風(fēng)毒上攻。咽喉腫熱不通方。
射干〔一(二)兩〕川升麻(一兩半)木通(一兩)羚羊角屑(一兩)赤芍藥(一兩)薔薇上件藥。細銼。以綿裹。用醋一升。淹漬一宿。納地黃汁豬膏中。微火煎取。醋盡膏不鳴為
治風(fēng)毒攻咽喉。及頭面腫痛方。
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上以雞子黃拌和。搗令乳入敷之。帛裹。干即易之。日七八度瘥。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卒腫痛諸方
夫咽喉卒腫痛者。由人臟腑充實。脾肺暴熱之所致也?;蛴蟹D丹石。毒瓦斯在臟。熏蒸上焦。而又多食炙爆熱酒。沖于脾肺。致胸膈壅滯。氣道否澀。熱毒之氣。不得宣通。故令咽喉
治咽喉卒腫痛。熱毒在胸膈。宜服馬藺根散方。
馬藺根(二兩)川升麻(一兩)射干(一兩半)犀角屑〔二(一)兩〕玄參〔二(一)兩半〕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卒腫痛。絡(luò)石散方。
絡(luò)石(半兩)細辛(一分)玄參(半兩)黃藥(三分)甘草(半兩生銼)赤芍藥(半兩)川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咽喉內(nèi)卒腫痛。龍腦散方。
龍腦(一分細研)朱砂(三分細研)犀角屑(三分)真珠末(半兩研)白藥〔二(三)分〕馬牙硝(一兩細研)黃(半兩銼)甘草(半兩生銼)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diào)下二錢。
又方。
牛蒡子(半兩微炒)川升麻(半兩)甘草(一分生銼)陳橘皮(一分湯浸去白瓤焙)白藥(上件藥。搗羅為末。化赤餳汁和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以綿裹一丸。含咽津。
又方。
馬兜鈴根(一兩)甘草(一分生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上以商陸根。爛搗微炒。帛裹熨之。冷即易之。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疼痛諸方
夫咽喉者。氣之所通流。呼吸之道路。若風(fēng)邪熱氣。搏于脾肺。則經(jīng)絡(luò)痞澀不通利。邪熱攻
治咽喉毒瓦斯結(jié)塞疼痛。不下湯水。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沉香(一兩)木香(半兩)馬牙硝(一兩)雞舌香(一兩)薰陸香(半兩)研)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脾肺壅熱。咽喉疼痛。胸膈壅滯。心煩頰赤。四肢不利。宜服射干散方。
射干(二兩)川升麻(一兩)羚羊角屑(半兩)木香(半兩銼)赤芍藥(半兩)絡(luò)石(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地黃一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如人
治咽喉疼痛。喘息急悶。馬兜鈴散方。
馬兜鈴(一兩)黃(一兩銼)甘草(半兩生用銼)玄參(一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疼痛。四肢寒熱。痰涎壅滯。煩躁頭疼。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馬牙硝(一兩)白礬(一分)川升麻(三分)甘草(半兩生銼)桔梗(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疼痛。含咽丸方。
黃藥白藥栝蔞根牛蒡子馬勃(以上各一兩)玄參(一兩半)砂糖〔半(三兩)〕蜜上件藥。前六味搗羅為末。熬蜜并糖。和丸如彈丸大。不計時候。含一丸咽津。
治咽喉閉塞。胸膈熱毒所攻。疼痛。宜服此方。
射干川升麻川樸硝(以上各二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放溫。細細咽之。以咽喉
治咽喉風(fēng)熱。腫塞疼痛。宜服此方。
牛黃(一分)龍腦(一錢)石膏(一兩)馬牙硝(一兩)羚羊角屑(半兩)寒水石(半兩)上件藥。都研如粉。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diào)下一錢。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干痛諸方
夫咽喉者。氣液之往來。水谷之道路。若風(fēng)邪結(jié)熱居脾。邪蘊積在臟。不能消散。則上焦煩
治咽喉熱毒干痛。心膈煩躁。宜服此方。
犀角屑(一兩)川升麻(一兩)梔子仁(三分)藍葉(半兩)木通(一兩銼)麥門冬(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干痛。咽唾不利。宜服此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生銼)牛蒡子(一兩微炒)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熱毒上攻。干燥疼痛。宜含化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半)射干(一兩)白礬(半兩燒灰細研)絡(luò)石(一兩)甘草(三分生銼)白藥牙硝(一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前件藥令勻。于瓷盒中盛。每服一錢。以綿裹。含化咽津。
治咽喉干燥熱疼。宜服絡(luò)石煎丸方。
絡(luò)石(半兩)射干(半兩)川大黃(一分)木通(一分銼)白藥(一分)川升麻(半兩)牛(一分)黃藥上件藥。除藥汁外。搗羅為末。先以地黃汁及蜜。于銀鍋中。以慢火煎成膏。后入諸藥末。
治風(fēng)熱上攻。咽喉干痛。如欲生瘡。心胸壅悶。犀角丸方。
犀角屑(一兩)川升麻(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芩(半兩)玄參(一兩)人參(頭)杏仁(一上件藥。搗羅為散。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溫水下二十丸。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內(nèi)生瘡諸方
夫咽喉者。脾胃之候也。由脾胃間熱。其氣上沖咽喉。所以生瘡。其瘡白頭或赤根。皆由熱
治咽喉內(nèi)生瘡疼痛。宜服黃散方。
黃(半兩銼)甘草(半兩生銼)梔子仁(半兩)黃芩(三分)玄參(一兩)赤茯苓(半兩)牛蒡子(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內(nèi)生瘡?fù)傺2幌率?。宜服生干地黃散方。
生干地黃(一兩半)雞蘇苗(一兩)赤茯苓(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玄參(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咽喉腫痛。上焦實熱。口舌生瘡。宜服大青丸方。
大青(一兩)黃芩(半兩)蚤休(半兩)黃藥(半兩銼)黃連(半兩去須)薔薇根皮(一兩硝(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酸棗大。綿裹一丸。含咽津。
治咽喉內(nèi)熱毒所攻。生瘡腫痛。宜服此方。
牛蒡子(一兩微炒)干浮萍草(半兩)川升麻(半兩)玄參(半兩)黃柏(半兩銼)甘草(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常含一丸咽津。
治咽喉中生瘡腫痛。白藥丸方。
白藥黃藥玄參射干甘草桔梗(去蘆頭以上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砂糖和丸。如彈子大。以綿裹一丸。常含咽津。
治咽喉內(nèi)生瘡疼痛。宜服此方。
龍腦(二錢細研)蜜(八兩)黃丹(二兩)麝香(一錢細研)上件藥。先于銀鍋內(nèi)化蜜。用綿濾過。再于鍋中以慢火熬。次下黃丹。煎成膏。候冷熱得所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閉塞口噤諸方
夫脾肺之氣。通于咽喉。三陰三陽。筋夾于口頰。若脾肺二臟。積蓄風(fēng)熱。則經(jīng)絡(luò)不利。氣
治咽喉閉塞。疼痛口噤。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黃(半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細辛(一分)活(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之。
治心脾風(fēng)熱。咽喉閉塞口噤。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玄參(一兩)川升麻(一兩半)犀角屑(一兩)黑豆皮(一兩)去瓤)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熱毒伏在心脾。攻于咽喉。心胸脹滿??卩涿?。宜服玄參散方。
玄參(一兩)牛蒡子(一兩微炒)川升麻(一兩)木香(半兩)犀角屑(一兩)甘草(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溫灌之。
治咽喉閉塞口噤方。
皂莢針(一兩銼)楸白皮(半兩銼)芎(三分)羌活(二分)桂心(三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拗口溫溫灌之。
又方。
羌活(三兩細銼)牛蒡子(一兩杵羅為末)上件藥。先以水三大盞。煎羌活。取一大盞半。去滓。入白礬灰一分。攪令勻。每取一小盞
又方。
桂心(一兩)羌活(一兩)石膏(二兩)甘草(半兩生銼)川升麻(半兩)羚羊角屑(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又方。
右以雄雀糞細研。每服。以溫水調(diào)灌半錢。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中如有物妨悶諸方
夫咽者胃之系。喉嚨者肺氣之所通。若陰陽和平。榮衛(wèi)調(diào)適。則氣道宣暢也。若臟腑不和。亦有
治咽喉中如有物。噎塞不通。吞不能入。吐不能出。宜服木香散方。
木香(半兩)犀角屑(一兩)玄參(一兩半)羚羊角屑(一兩)桑根白皮(一兩半銼)川升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治咽喉中如有肉臠。咽之不下。吐之不出。悶亂。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射干(三分)桔梗(三分去蘆頭)木香(半兩)訶黎勒皮(一兩)紫蘇子((一兩)赤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治咽喉中如有物。妨悶噎塞。不下食。宜服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皮(三分)人參(半兩去蘆頭)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橘皮(半兩湯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咽喉中如有物。吞咽不下。宜服此方。
半夏(一兩湯浸七遍去滑)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一兩)訶黎勒皮(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咽喉中如有炙腐。半夏散方。
半夏(一兩半湯洗七遍去滑)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赤茯苓(一兩)紫蘇葉(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咽喉中如有物噎塞。射干散方。
射干(一兩)桂心(一兩)枳實(三分)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訶黎勒皮(二兩)川升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又方。
石蓮子(一分去殼微炒)人參(一分去蘆頭)杵頭糠(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中如有物妨悶?;蛟谧??;蛟谟?。名曰蠱。蓋緣積風(fēng)熱于咽喉之間。多為此疾。先須川大黃(半兩炙碎微炒)牛蒡子(一兩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咽喉中有物如彈丸。日數(shù)深遠。津液難咽。發(fā)渴疼痛。即須深針腫結(jié)處。散盡毒瓦斯。后龍腦(一分細研)川升麻(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馬牙(一兩)麝香(一分細研)鐘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研令勻。以地黃汁相和。更入煉了蜜。和丸如楝子大。不計
治咽喉中如有物。咽唾不得。宜服此方。
半夏(二七枚破如棋子大湯洗七遍去滑)上以雞子一枚。打破其頭。出卻黃白。納半夏。并入醋于殼中。令滿。微火煎。去半夏后。
[卷第三十五] 治尸咽喉癢痛諸方
夫尸咽者。謂人腹內(nèi)尸蟲上蝕于喉咽。生瘡也。此皆陰陽不和。脾肺壅滯。風(fēng)熱毒瓦斯。在于
治尸咽喉。風(fēng)熱毒瓦斯。上攻咽中癢痛。宜含化金露丸方。
朱砂(一錢)白礬(一分生用)甘草(半兩搗羅為末)鉛霜(一錢)麝香(一錢)太陰玄上件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皂莢子大。每于食后。及夜臥時。用薄綿裹一丸。含化咽
治尸咽喉。癢痛不利。朱砂丸方。
朱砂(一兩細研水飛過)川升麻(一兩)雄黃(一兩細研)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研)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
治尸咽喉癢痛。語聲不出。宜服此方。
干姜(末一錢)酒(半盞)酥(一錢)上件藥。一處調(diào)和??崭箿剡^服之。
又方。
五倍子(半兩)黃柏(半兩銼)川升麻(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射干(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四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射干(一兩)薔薇根皮(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尸咽喉內(nèi)痛。欲失聲者。宜服此方。
桂心(三兩)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蕪荑仁(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綿裹如杏仁大。含咽津。消盡更服。
治尸咽喉痛癢。如似得蠱毒方。
上常含生姜瘥。
又方。
上以青布裹麻黃。燒以竹筒引煙。熏咽喉中效。
[卷第三十五] 治馬喉痹諸方
夫馬喉痹者。謂熱毒之氣。結(jié)于喉間。腫連頰骨。微壯熱。煩滿而數(shù)吐氣。呼之為馬喉痹也
治馬喉痹。頰面腫滿。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兩)射干(三分)桔梗(三分去蘆頭)馬藺根(三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升麻(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入馬牙硝一錢。攪令勻。細細含咽。
治馬喉痹。頰腫咽痛。龍腦散方。
白龍腦(細研)牛黃(細研)犀角屑羚羊角屑馬牙硝(細研)玄參沉香朱砂(細研)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入馬牙硝一
治馬喉痹。喉中深腫連頰。壯熱。吐氣數(shù)者。宜服此方。
上以馬銜一具。以水三大盞。煎取一盞半。分為三服。
又方。
上以馬鞭草根一握。勿令見水。截去兩頭。搗絞取汁。服之。
又方。
上以氈中蒼耳子三七枚。燒灰。細研。以水調(diào)服之。
又方。
上以谷奴燒灰。以酒調(diào)服一錢。立效。
治馬喉痹。并毒瓦斯壅塞方。
桔梗(三兩去蘆頭銼)上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又方。
生姜(二斤取汁)蜜(三兩)上件藥。以微火煎令得所。每服一合。日四五服。
又方。
上取馬藺根燒灰。細研。燒桑枝瀝汁。調(diào)下一錢。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頸外腫痛諸方
夫咽喉頸外腫痛者。由風(fēng)熱毒瓦斯??陀诮?jīng)絡(luò)。肺脾壅滯。氣不宣通。風(fēng)毒上攻于咽喉。搏于
治咽喉壅塞。頸頷腫痛。宜服此方。
川升麻(一兩)漏蘆(半兩)木通(三分銼)赤芍藥(三分)桑根白皮(三分銼)川大黃(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升麻(一兩)射干(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玄參(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頸外腫痛。黃膏方。
木鱉子(十枚)土瓜根(一兩)黃連(半兩去須)黃(一兩銼)栝蔞根(二兩)黃柏(一(一錢細研)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麝香。研令勻。以生油旋調(diào)??赡[處敷之。有菜油調(diào)更佳。即再敷
又方。
山豆根沉香麝香木香黃藥川大黃上件藥。等分搗細羅為散。研入麝香令勻。以水調(diào)為膏。涂貼腫處。
治咽喉頸外腫。及咽干痛方。
生黑豆黃(一合)蜀葵心(一合)上二味。入少鹽。同搗為膏。敷腫上。日三兩度瘥。
又方。
牛蒡子(三兩搗碎)鹽〔一(二)兩〕上炒令熱。熨腫上立效。
又方。
上以皂莢炙黃焦。去皮子。搗羅為末。以水調(diào)敷之。
[卷第三十五] 治懸壅腫諸方
夫懸壅者。為音聲之關(guān)也。喉嚨者。氣之所上下也。五臟六腑。若有伏熱。上沖于咽喉。則
治懸壅腫痛。不下飲食。宜服玄參散方。
玄參(一兩)川升麻(半兩)射干(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放溫。時時含咽。
治懸壅腫痛。硼砂散方。
硼砂(半兩)馬牙硝(半兩)滑石(半兩)寒水石(半兩)龍腦〔半(三)錢〕白礬(三錢)上件藥。研令極細。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diào)下半錢。
治懸壅腫痛。咽喉不利。胸中煩熱。宜服此方。
射干(一兩)玄參(半兩)川升麻(半兩)白礬(半兩)白藥(半兩)黃藥(半兩)天竹黃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小彈子大。不計時候。以綿裹
又方。
射干(半兩)木鱉子(一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常含一丸咽津。
治懸壅腫痛。咽中生垂肉及舌腫方。
干姜(炮裂銼)半夏(湯洗七遍去滑)上件藥。等分。搗細羅為散。先開口。以鐵針刺破。血出后。用藥少許涂之。神效。若癢時
治懸壅垂長。咽中妨悶。白礬散方。
白礬(一兩燒灰)鹽花(一兩)上件藥。同細研為散。以箸頭。點在懸壅上。瘥。
治懸壅腫脹疼痛。鉛霜散方。
鉛霜(一分)甘草(一分半生半熟搗羅為末)上件藥。都研為散。每服。以綿裹半錢。含咽津。即瘥。
治懸壅卒腫方。
砂(半錢)上以綿裹。細細含咽津。即瘥。
治懸壅腫。及咽喉內(nèi)有息肉方。
上以羊蹄草煮汁。熱含冷吐。良。
治懸壅腫。卒長數(shù)寸。喉嚨內(nèi)食物不下方。
上以綿裹箸頭。鹽揩之。如此二七遍效。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腫痛語聲不出諸方
夫喉嚨者。為氣之道路。會厭者。是音聲之門戶。若風(fēng)邪熱毒。在于脾肺。則陰陽不和。氣
治咽喉腫痛。脾肺壅毒。語聲不出。宜服此方。
木通(一兩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菖蒲(三分)川升麻(三分)羚羊角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脾氣滯。風(fēng)冷所傷。咽喉腫痛。語聲不出。宜服此方。
桂心(一兩)木通(一兩銼)防風(fēng)(一兩去蘆頭)射干(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桔兩湯浸去皮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腫痛。聲嘶不出。生姜膏方。
生姜汁(一升)牛髓(三兩)麻油(二兩)酥(二兩)芎(二兩)獨活(一兩半)秦椒(上件藥。搗羅為末。納生姜汁中。煎至相淹濡。下髓酥油等。攪令勻。以慢火煎成膏。每服
又方。
生姜汁(二合)生地黃(汁五合)桂心(末半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上件藥。相和。熬令稠。每用不計時候。含杏核大咽津。
治咽喉腫痛。語聲不出。宜服菖蒲丸方。
菖蒲(二兩)孔公柏(一分細研)木通(二兩銼)皂莢(一挺長一尺者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黃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鬼箭羽湯。下二十丸。漸加
又方。
桂心(末一兩)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研如膏)上件藥。相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杏核大。常含一丸。細細咽津。
又方。
上以豉半升。以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滓。分為二服。相繼稍熱服之。令有汗出瘥。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生谷賊諸方
夫谷賊者。禾裹有短穗。而強澀者是也。誤作米而食之。則令喉裹腫結(jié)不通。致風(fēng)熱氣沖于殺人
治咽喉生谷賊腫痛方。
蕓苔(半兩赤色者)大鱉子仁(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馬牙硝(半兩)半夏(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櫻桃大。以綿裹一丸。含咽津。
治咽喉生谷賊腫痛。含化射干丸方。
射干(半兩)山柑皮(半兩)山豆根(二分)黃藥(一分)川升麻(半兩)硝石(一分)甘上件藥。搗羅為末。煉餳和丸。如櫻桃大。不計時候。綿裹一丸。含化咽津。
治咽喉生谷賊。若不急治。亦能殺人。宜含乳香丸方。
乳香(半分)砂(一分)琥珀(半兩)松脂(半兩)上件藥。搗研為末?;S蠟和丸。如雞頭實大。常含一丸咽津。以瘥為度。
又方。
上以針刺破。令黑血出后。含馬牙硝一小塊子。咽津即瘥。
又方。
上以馬牙硝細研。綿裹半錢。含化咽津。以瘥為度。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生癰諸方
夫六腑不和。血氣不調(diào)。風(fēng)邪客于喉間。為寒所折。氣壅而不散。故結(jié)而癰成也。凡結(jié)腫。
治咽喉中生癰瘡。腫痛。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玄參(三分)黃(一兩銼)黃芩(三分)絡(luò)石(三分)敗醬(三分)白蘞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入川樸硝一錢。攪令勻。
治喉中有瘡。唾血。不下食。宜服此方。
黃(一兩銼)露蜂房(半兩微炙)薔薇根(一兩銼)絡(luò)石(一兩)射干(一兩)羚羊角屑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卒生癰腫。飲食不通方。
上燒秤錘令赤。納一盞醋中令沸。沸止。飲之。
又方。
上以炊帚燒灰。細研為散。每服。以漿水調(diào)下一錢。
又方。
上以韭一把。搗熬。乘熱以熨腫上。冷復(fù)易之。以醋和涂亦佳。
又方。
上以白頸地龍十四條。搗研。以涂喉外。亦治癰發(fā)喉中。
又方。
上以赤小豆一合。搗羅為末。以醋調(diào)涂之瘥。
又方。
荊木燒取瀝。稍稍咽之瘥。
又方。
薏苡仁一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頓服。
[卷第三十五] 治癭初結(jié)諸方
夫癭初結(jié)者。由人憂恚氣逆。蘊蓄所成也。久飲沙石流水。毒瓦斯不散之所致也。皆是脾肺壅
治頸卒生結(jié)囊。欲成癭。宜服木通散方。
木通(一兩銼)海藻(一兩熱洗去咸水)昆布(一兩洗去咸味)松蘿(一兩)桂心(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
治咽喉氣壅悶。漸結(jié)成癭。宜服海藻散方。
海藻(一兩洗去咸味)貝母(二兩煨微炒)土瓜根(半兩)小麥面(半兩炒微黃)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后。以溫酒調(diào)下一錢。
治癭氣初結(jié)。咽喉中壅悶。不治即漸漸腫大。宜服昆布丸方。
昆布(一兩洗去咸味)訶黎勒皮(一兩)檳榔(一兩)松蘿(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桂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溫酒下二十丸。
又方。
昆布(一兩洗去咸味)海藻(一兩洗去咸味)訶黎勒皮(一兩)枳殼(半兩麩炒去瓤)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杏核大。常含一丸咽津。
又方。
琥珀(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炮微炒)昆布(半兩洗去咸味)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后。以溫酒下二十丸。
又方。
檳榔(三兩)海藻(二兩洗去咸)昆布(三兩洗去咸水)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常含一丸咽津。
又方。
小麥〔三(一)升以三年米醋三升浸之曝干更浸候醋盡為度〕昆布(五兩洗去咸味)上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后。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如不飲酒。以水調(diào)服之。服盡即瘥。多服彌佳
[卷第三十五] 治癭氣諸方
夫癭者。由憂恚氣結(jié)所生也。亦由飲沙水。隨氣入于脈。搏頸下而為之也。初作。與癭核相沙水可割
治癭氣結(jié)腫。胸膈不利。宜服昆布散方。
昆布(一兩洗去咸味)海藻(一兩洗去咸味)松蘿(一兩)細辛(一兩)半夏(一兩湯洗七蘆頭)土瓜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后。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不得用力勞動。
治癭氣結(jié)硬腫大。諸藥無效。服之百日。必得痊瘥方。
黃牛食系(五具以猛炭火燒為灰研為末于瓷瓶內(nèi)收密蓋瓶口不得見風(fēng))海藻(五兩)昆布(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牛食系末。研令勻。每服。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日三服。以瘥為度。
治癭腫結(jié)漸大。宜服此方。
海藻(洗去咸味)海帶海蛤(細研)昆布(洗去咸味)木香(以上各一兩)金箔(五十片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夜臨臥時。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仍不得著枕臥。如是食癭即難治。
治癭氣神驗方。
琥珀(半兩)昆布(一兩洗去咸味)烏賊魚骨(一兩)桔梗(半兩去蘆頭)赤小豆(三分酒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綿裹一丸。常含咽津。
又方。
小麥(一升以醋一升浸一夜曝干)海藻(三分洗去咸味)昆布(三兩洗去咸味)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二錢。日三服。以瘥為度。
治癭氣結(jié)腫。宜服此方。
昆布(一兩洗去咸味)茵芋(半兩)馬芹子(半兩)蕪荑仁(半兩)醬(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醋浸蒸餅和丸。如小彈子大。以綿裹一丸。含咽津。日四五服。以瘥
治癭氣結(jié)腫。心胸不利。煩滿。宜服此方。
海藻(一兩洗去咸味)昆布(一兩洗去咸味)木通(一兩銼)連翹(一兩)杏仁(一兩湯浸頭)陳橘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綿裹一丸。含咽津。日三四度。
治癭氣經(jīng)久不消。神效方。
海帶(一兩)海藻(一兩洗去咸味)昆布(一兩洗去咸味)上件藥。搗羅為末。煮赤小豆并棗肉。同研為丸。如小粟子大。以綿裹每月如大盡。取二十日。
治癭氣結(jié)核。腫硬。宜服松蘿丸方。
松蘿昆布(洗去咸味)木通(銼)柳根須(逆水生者洗焙干以上各二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小彈子大。常含一丸。細細咽津。令藥味。在
又方。
海藻(二兩洗去咸味搗為末)小麥面(二合)上件藥。以好醋溶為一劑。曝干。再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后。以醋湯調(diào)下一錢。以瘥為度
又方。
昆布(一兩洗去咸味)上件藥。搗羅為散。每用一錢。以綿裹于好醋中浸過。含咽津覺藥味盡。即再含之。
治癭氣咽喉噎塞妨悶。浸酒方。
海藻(一兩洗去咸味)上細銼。以清酒四升。浸兩宿。濾去滓。每取半盞。細細含咽。不計時候。服之。以瘥為度
治癭氣令內(nèi)消方。
黃牛食系(三具干者)上納于瓷瓶子中。以瓦子蓋頭。鹽泥固濟。候干。燒令通赤。待冷取出。細研為散。每于食
又方。
上取鹿靨。以酒浸良久。炙令干。又納酒中。更炙令香。含咽汁。盡更易之。十具即愈。
[卷第三十五] 治癭氣咽喉腫塞諸方
夫癭氣咽喉腫塞者。由人憂恚之氣。在于胸膈。不能消散。搏于肺脾故也。咽門者。胃氣之成癭
治癭氣咽喉腫塞。心胸?zé)?。宜服半夏散方?br />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射干(一兩)牛蒡子(一兩微炒)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去咸味)檳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琥珀(一兩)皂莢子仁(一兩微炒)牛蒡子(一兩半生用)上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蔥白湯。調(diào)下二錢。
治癭氣胸膈壅塞。咽喉漸粗。宜服此方。
商陸(二兩)昆布(二兩洗去咸味)射干(一兩)木通(一兩銼)海藻(一兩洗去咸味)羚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
治癭氣。咽喉腫塞。妨悶。宜服此方。
木通(一兩銼)昆布(一兩洗去咸味)干姜(一分炮裂銼)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羚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二十丸。
又方。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海藻(三分洗去咸味)龍膽(三分去蘆頭)昆布(三分洗去咸)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生姜酒調(diào)下一錢。
又方。
羚羊角屑(一兩)昆布(一兩洗去咸味)桂心(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木通(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
治癭氣。胸中滿悶。咽喉腫塞。宜服此方。
昆布(三兩洗去咸味)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木通(一兩銼)海藻(一兩洗去咸味)射干子(二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癭氣。咽喉腫塞。宜服此方。
松蘿(一兩)昆布(二兩洗去咸味)海藻(二兩洗去咸味)羚羊角屑(一兩)木通(一兩銼)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
[卷第三十五] 治瘤諸方
夫瘤者。為皮肉中忽有腫起。如梅李子。漸以長大。不痛不癢。又不結(jié)強。按之柔軟。言其破。
治瘤腫悶。宜服此方。
昆布(一兩洗去咸味)黃(一兩銼)麥門冬(一兩去心)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陳橘皮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昆布(一兩洗去咸味)海藻(一兩洗去咸味)玄參(一兩)枳殼((一兩)琥珀(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后以木通湯。下二十丸。
又方。
羊靨(一兩干者)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燒銀砂鍋(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糯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溫酒下五丸。至七丸。如不
治二三十年痛。及骨瘤。肉瘤。膿瘤。血瘤。息肉。大如杯盆。久不瘥。致有癰潰。令人骨烏賊魚骨(半兩燒灰)硫黃(半兩細研)白石英粉(半兩)鐘乳粉(半兩)丹參(三分)琥(一兩)川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囊盛。勿泄氣。若瘡濕。即干敷之。若瘡干。以豬脂和敷之。日三
治肉中腫起生瘤。如梅李子大。漸漸長大。宜用此方。
芎白礬當歸川大黃黃連黃芩赤芍藥(以上各半兩)吳茱萸(一分)白蘞(一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時。以雞子黃。調(diào)涂于故帛上。隨大小貼之。
[卷第三十五] 治諸魚骨鯁諸方
治食諸魚骨鯁。久不出方。
上以皂莢末少許吹鼻中。使得嚏鯁出。多秘此方。禮云。魚去乙。謂其頤間有骨。如乙字形
治食魚骨鯁方。
上以魚網(wǎng)燒灰。細研。水調(diào)一錢服之。
又方。
上以魚鱗燒灰。細研。水調(diào)一錢服之。
治魚骨鯁在喉中。眾法不去方。
上以飴糖。丸如雞頭實大。頻吞之。立效。
又方。
上含水獺骨立出?;蜃σ嗟谩?br />
又方。
上以魚網(wǎng)覆頭。立下。
又方。
上以牛筋。水浸之。細擘。以線。系如彈子大。持筋端吞之。入喉至鯁處。徐徐引之。鯁著
又方。
上以虎糞或野狼糞燒灰。細研。以水調(diào)一錢服之。
又方。
上以鸕糞水調(diào)涂咽喉外。即出。
又方。
上以虎骨或貍骨。搗細羅為散。以水調(diào)一錢服之。
又方。
上以蘧麥為末。水調(diào)一錢服之。
又方。
上常含橘皮即下。
又方。
上以薔薇根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水調(diào)一錢服之。
又方。
上以豬膏如雞子黃大。吞之。未下更吞。
又方。
上以薤白煨令半熟。線纏薤中央。捉線子嚼吞之。薤下喉。至鯁處。牽引鯁即出。
又方。
上以鼠腦濃涂鯁上則出。亦可用鼠。更佳。
又食魚骨鯁。橫咽中。三五日不下方。
上以雁糞燒灰。細研。以水調(diào)一錢服之。
又方。
上以東流水一杯。東向坐。以手指水上書龍字訖。飲之。如不會書者。即令他人書亦得。
又方。
上以砂半錢??谥芯捉姥手?。立下。
治食諸肉骨鯁方。
上以白雄雞。左右翮大毛。各一莖。燒灰細研。以水調(diào)服之。及取所食者骨左右。及覆擲皆
又方。
上以雞足一對。燒灰細研。以溫水調(diào)服。
治食中發(fā)咽不下方。
上以亂發(fā)燒灰細研。以粥飲調(diào)一錢。服之。
[卷第三十五] 治誤吞諸物諸方
治誤吞鉤線方。
若猶在手中者。莫引之。但急以珠若薏苡子輩。穿貫著線。稍稍令推至鉤處。小小引之。
又方。
上以常思草頭一把。細銼。以水一大盞。淘十余遍飲之。
又方。
上以螻蛄。摘去身。但吞其頭數(shù)枚。勿令鯁人知。
治誤吞鉤方。
上以琥珀珠著線貫之。推令前入至鉤。又復(fù)推以牽引出矣。或水精珠亦佳。無珠諸堅實物。
治誤吞針方。
上以上好磁石。如小彈子大。含之即出。
治誤吞針。及箭鏃等方。
上但多食肥脂。納令飽。即下。
治誤吞金銀環(huán)子。及釵子方。
上以水銀半兩吞之。再服即出。
又方。
上以雁毛二七莖。燒灰細研。以水調(diào)服之。鵝毛亦得。
又方。
上曝韭令萎熟而切食一束即出。生麥葉筋縷如韭法。皆可用。但多食自下。
治誤吞錢不出方。
上煮葵菜汁。冷凍飲料之即出。
又方。
上以炭灰搗羅為末。酒調(diào)一錢服。水調(diào)亦得。
又方。
艾蒿(五兩)上以水五大盞。煎至一大盞半。去滓。分二服即下。
治誤吞珠及錢。而梗者方。
上燒弩銅牙。令赤。納酒中飲之。立下。
治誤吞諸竹木方。
上以布刀故鋸燒赤。投酒中飲之。
又方。
若是誤吞桃枝竹木。但數(shù)數(shù)多食白糖。即自消化。
又方。
若以銀釵簪撩畎。因吸氣。誤吞不出者。多食白糖。漸漸至數(shù)斤。當裹物自出。
[卷第三十五] 咽喉論
夫咽喉者。生于肺胃之氣也。咽者也??湛裳饰?。又謂之嗌。主通利水谷。胃氣之道路。故為胃之系。咽重十兩。廣二寸半。至胃長一尺六寸也。喉嚨者??仗撘病Q云渲锌仗???纱邕觳〔簧?。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閉塞不通諸方
夫咽喉者。氣之流行。通于上下。五臟六腑。呼吸之道路。若臟腑充實。脾肺壅滯。風(fēng)邪熱
治咽喉閉塞不通。疼痛。飲食不得。宜服川升麻散方。
川升麻(半兩)絡(luò)石(一兩)當歸(半兩)射干(半兩)犀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治咽喉閉塞不通。含化射干丸方。
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豆豉(半兩)芎(半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半棗大。每日四五度。以新綿裹一丸。含咽津。
治咽喉閉塞不通。含咽犀角丸方。
犀角屑(半兩)羚羊角屑(半兩)川升麻(半兩)生干地黃(半兩)黃(半兩銼)甘草(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楝實大。每日四五度。以薄綿裹一丸咽津。
又方。
牛蒡子(半兩)馬牙硝(半兩)甘草(半兩生銼)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半棗大。日四五度。以新綿裹一丸含咽津。
治咽喉閉塞疼痛。宜服龍腦散方。
龍腦(一分)石膏(二兩細研水飛)滑石(半兩)朱砂(一分)硼砂(一分)上件藥。都細研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diào)下半錢。綿裹含咽津亦得。
治咽喉閉塞。附子散方。
附子(一顆炮裂去皮臍切四片涂蜜炙令微黃)馬藺子(一兩)牛蒡子(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diào)下一錢。日四五服。
治咽喉閉塞。津液不通。宜服升麻丸方。
川升麻(半兩)馬藺子(一分)白礬(一分)馬牙硝(一分)玄參(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楝子大。用薄綿裹常含一丸咽津。
治咽喉閉塞腫悶。宜點皂莢煎方。
皂莢(七枚不者)四字古錢(二十文)麻根(一大握)天劍根(一握洗凈)白藺刺根(上件藥。先以皂莢捶碎。以水二升。浸一宿。熟濾過。以煎諸草根及古錢。至一升。濾去頻
治咽喉閉不通。蛇蛻皮散方。
蛇蛻皮(一分)白梅肉(一分微炒)牛蒡子(半兩)甘草(一分生用)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綿裹一錢。湯浸少時。含咽津。
又方。
硼砂馬牙硝(等分)上件藥。細研令勻。用銅箸頭。于水中蘸令濕。藥末。點于咽喉中。
又方。
射干(二兩)當歸(一兩)上件藥。細銼。以水一(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滓。細含咽之。
又方。
馬藺花(一兩)蔓荊子(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暖水調(diào)下一錢。
又方。
赤馬糞汁(一合)生姜汁(一合)童子小便(一合)上件藥。相和。攪令勻。徐徐灌入喉中。即立通。
治咽喉閉塞不通。須臾欲死。宜服此方。
上取馬藺根汁飲之。若無煎。刷汁亦得。
又方。
馬藺子(四十九粒)上搗羅為末。以水調(diào)服之。立愈。
又方。
上取紅藍花。搗絞取汁一升。漸漸服。以瘥為度。如冬月無濕花??山烧?。濃絞取汁。如
又方。
硝石(一兩)上研令細。以綿裹如棗核大。塞鼻中?;甲筮吶疫叀S乙嗳缰?。重者須臾即膿血出。輕者
又方。
上以葛根燒為灰。細研。每服以水調(diào)下二錢。
治咽喉閉塞及噎。湯水下難。宜服此方。
牛涎一大盞。入鹽少許。攪和頓服。立瘥。
治咽喉閉塞。不通甚者。宜用此方。
巴豆(一枚去大皮)上鉆中心。綿裹。令有出氣處。納于鼻中。隨時左右。時時吸氣令入喉中。立效。
又方。
芥子(三兩)上搗。細羅為散。以水蜜調(diào)為膏。涂于外喉下之。干即易之。
又方。
上取無子皮半兩。含之。微微咽汁。即立瘥。
治咽喉閉塞腫痛。水米不通方。
上取蝸牛蟲一枚。綿裹。水浸。含之。須臾便通。
又方。
上取蛇蛻皮一條。瓶子內(nèi)。緩火燒令煙出。即以筆管引煙入喉中。熏之。瘥。
又方。
蛇蛻皮一寸。裹白梅肉。含咽津。
又方。
馬勃。濃煎汁灌之。即通。
又方。
白礬如棋子大。含之。須臾便通。
治咽喉閉塞。喘息不通。須臾欲絕方。
上以地龍一條。爛研。納雞子白相和。攪令勻。便瀉入口。即通。
又方。
上以豬牙皂莢三挺。涂酥炙令黃。搗羅為末。每服。以蜜水調(diào)下半錢。
又方。
蠐螬二枚。研絞取汁。點于喉中。即開。
治喉閉垂命不辨人方。
上以銅黃如杏核大。以熟湯研化灌之。立愈。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腫痛諸方
夫咽喉者。為脾胃之候。氣所上下。脾胃有熱。則熱氣上沖。致咽喉腫痛。夫生腫痛者。皆熱氣上沖。咽喉亦能腫痛。若不早治。即漸至閉塞也。
治咽喉腫痛結(jié)毒。氣沖其胸心。宜服桔梗散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犀角屑(一兩)羚羊角屑(一兩)赤芍藥(一兩)川升麻(二兩)梔子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腫痛。熱毒瓦斯在于胸心。及一切風(fēng)熱。宜服絡(luò)石散方。
絡(luò)石(一兩半)木通〔二(一)兩銼〕川升麻(一兩)射干(一兩)犀角屑(一兩)玄參(一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青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咽喉腫痛。諸惡氣結(jié)塞。宜服五香散方。
沉香(一兩)木香(一兩)雞舌香(一兩)薰陸香(一兩)麝香(三分細研)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麝香研令勻。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腫痛。風(fēng)熱上攻胸膈。心神煩熱。宜服鉛霜散方。
鉛霜(一分細研)磁藥(一兩細研)馬牙硝(一兩細研)龍腦(一分細研)羚羊角屑〔二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冷水調(diào)下一錢。
治咽喉腫痛。熱毒在肺脾。上焦壅滯。心神煩悶。宜服含化升麻丸方。
川升麻(一分)川大黃(一分銼微炒)玄參(一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射干(一分)馬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蠟和丸。如杏核大。每服以綿裹一丸。含咽津。日五六服。
治咽喉腫痛。祛熱毒。利胸膈。地黃煎方。
生地黃(一斤研取汁)白蜜(五兩)馬牙硝(三兩細研)上件藥。先將地黃汁蜜。入于石鍋內(nèi)。慢火熬成膏。去卻火。次下馬牙硝。攪令勻。用瓷合
治咽喉腫痛。立效龍腦丸方。
龍腦(一分)白藥(一兩搗羅為末)上件藥。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常含一丸咽津。
治咽喉腫痛。咽物不得方。
蛇蛻皮(一條燒令煙盡)馬勃(一分)上件藥。細研為散。以綿裹一錢。含咽津。
治咽喉卒腫。不下食方。
白頸地龍(二七枚)上爛搗涂于喉外。以帛系之。
又方。
上取牛蒡子搗碎。以綿裹二錢。熱水浸過。含咽津立瘥。
又方。
上取地龍一條。著鹽淹。令化為水。取蜜少許。調(diào)勻服之。
又方。
上取鯇魚膽。滴入喉中。如喉嚨痛。以膽涂喉嚨外腫痛處。極妙。
又方。
上取馬牙硝細研。以竹筒子。吹入喉中。立瘥。
[卷第三十五] 治喉痹諸方
夫喉痹者。為喉里腫塞痹痛。水漿不得入也。人陰陽之氣出于肺。循喉嚨而上下也。風(fēng)毒客陰
治喉痹。心胸氣悶。咽喉妨塞不通。宜服木通散方。
木通(二兩銼)赤茯苓(二兩)羚羊角屑(一兩半)川升麻(一兩半)馬藺根(一兩)川大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喉痹氣隔。胸滿咽腫。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射干(一兩半)馬藺根(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馬牙硝(一兩半)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喉痹腫痛。飲食不下。宜服此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生用)上件藥。都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滓。分為二服。服后有膿出。即消。
治喉痹咽喉腫痛。上焦風(fēng)熱。痰唾不利。宜服此方。
川升麻(一兩半)射干(三分)白藥(三分)絡(luò)石(一兩)白礬灰(半兩)甘草(一兩生銼)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同研令勻。每服。以新綿裹二錢。含咽津。立通。
又方。
烏蛇皮(一分燒灰)白梅(一分微炒)甘草(一分生銼)桂心(半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新綿裹二錢。含咽津。立通。
又方。
白礬灰(一兩)白附子(一兩炮裂)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涂在舌上。勿咽津。有涎即吐之。
又方。
白僵蠶(一分微炒)玄參(一分)白礬灰(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鯇魚膽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以冷姜湯下十丸。日三四服。
治喉痹氣悶。白礬散方。
白礬(半兩)砂(半兩)馬牙硝(半兩)上件藥。于瓷合子內(nèi)盛。用鹽泥固濟。候干。以炭火令通赤。取出。細研。用紙兩重勻攤喉內(nèi)
治喉痹氣欲絕。馬牙硝散方。
馬牙硝硝石硼砂(以上各半兩)上件藥。以瓷瓶子納盛。用鹽泥固濟。候干。以慢火成汁。良久。取出。候冷。于地坑子每服
治喉痹腫熱痛悶。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馬藺子(二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蜜水調(diào)下一錢。
治喉痹熱毒瓦斯盛。痛腫不已。宜點硝石散方。
硝石白礬砒霜(以上各半兩)上件藥。同細研。于瓷盒中盛。鹽泥固濟。候干。炭火中燒令通赤。取出。向地坑中三日。
治喉痹立效方。
蝸牛(七枚)白梅(三枚取肉)上件藥。同爛研。綿裹如棗核大。含咽津即通。
又方。
上取地龍一條。細研。用白梅去核。以皮裹之。重著薄綿再裹。含咽津立效。
又方。
白僵蠶(微炒)上件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生姜汁。調(diào)下二錢。
又方。
上取鹽麩子。搗羅為末。以赤糖和丸。如半棗大。含咽津。
又方。
上以附子炮裂。去皮臍。涂蜜炙干。復(fù)涂之復(fù)炙。至數(shù)遍。令蜜通徹。放冷含之。微微咽津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不利諸方
夫臟腑冷熱不調(diào)。氣行上下。哽澀結(jié)搏于喉間。吞吐不利?;蚝蜊铡9恃屎聿焕?。
治心胸氣澀。咽喉噎塞。妨悶不利。宜服木通散方。
木通(一兩銼)赤茯苓(一兩)羚羊角屑(一兩)川升麻(一兩半)馬藺花(半兩)前胡(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毒瓦斯所攻。氣息不利。心胸?zé)?。宜服犀角散方?br />
犀角屑(一兩)川升麻(一兩)木通〔三(一)兩銼〕射干(一兩)前胡(一兩半去蘆頭)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更入樸硝
治脾肺壅毒。咽喉不利。腫痛煩熱。宜服生干地黃散方。
生干地黃(一兩半)雞蘇苗(三分)赤茯苓(三分)射干(三分)犀角屑(三分)麥門冬(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脾肺壅熱。咽喉不利。宜服通津液。利咽喉。龍腦丸方。
龍腦(一錢細研)牛黃(一錢細研)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赤茯苓(一兩)羚羊角屑(半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十
治咽喉風(fēng)熱不利。疼痛。咽干舌澀。宜服射干煎方。
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犀角屑(一兩)當歸(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上件藥。搗羅為末。以豬脂半斤。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入白蜜四兩。攪令勻。以瓷合盛
治上焦壅滯。風(fēng)冷傷肺。氣道痞塞。咽喉不利。宜服含化杏仁丸方。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射干〔二(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附子(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以新綿裹一丸。含咽津。以利為度。
又方。
隨所患左右。刺手小指甲。令血出。效。
治咽喉不利。腫塞。氣道不通。宜用此方。
上以生艾葉搗爛。敷腫上。隨手即消。冬月以熟艾。和水搗汁敷之亦佳。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風(fēng)毒腫痛諸方
夫咽喉者。氣液之通流。肺脾之道路。呼吸出入。水谷往來。莫不自于咽喉也。若陰陽不調(diào)
治咽喉腫痛。皆因熱在于肺脾。邪毒壅滯。心胸不利。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射干(二兩)赤芍藥(一兩)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羚羊角(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大盞。入豉半合。同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風(fēng)毒攻咽喉。腫痛。水漿不下。宜服射干散方。
射干(一兩)赤芍藥(一兩)川升麻(二兩)杏仁(一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牛蒡子(一兩)楓香(一兩)葛根(二兩銼)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甘草(二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風(fēng)毒。腫塞疼痛。牛黃散方。
牛黃(一兩微炒)龍腦(一分細研)真珠末(三分)金箔(五十片)鉛霜(一分)犀角末(上件藥。都研令細。每服。以新汲水各半盞。調(diào)下一錢。日五七服。若干含半錢。咽津亦得
治咽喉風(fēng)毒。及急喉閉腫痛。下湯飲不得。宜用龍腦丸方。
龍腦(半兩)朱砂(半兩)牛黃(半兩)砂(半兩)麝香(一錢)馬牙硝(一分)上件藥。都細研。用大羊膽一枚。取汁和丸。如梧桐子大。鋪于紙上令干。收于瓷器中。如
治咽喉風(fēng)毒腫痛。煩熱不止。四肢不利。宜服含化馬牙硝丸方。
馬牙硝(三分細研)犀角屑(一分)川升麻(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真珠末(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
治肺脾風(fēng)毒上攻。咽喉腫熱不通方。
射干〔一(二)兩〕川升麻(一兩半)木通(一兩)羚羊角屑(一兩)赤芍藥(一兩)薔薇上件藥。細銼。以綿裹。用醋一升。淹漬一宿。納地黃汁豬膏中。微火煎取。醋盡膏不鳴為
治風(fēng)毒攻咽喉。及頭面腫痛方。
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上以雞子黃拌和。搗令乳入敷之。帛裹。干即易之。日七八度瘥。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卒腫痛諸方
夫咽喉卒腫痛者。由人臟腑充實。脾肺暴熱之所致也?;蛴蟹D丹石。毒瓦斯在臟。熏蒸上焦。而又多食炙爆熱酒。沖于脾肺。致胸膈壅滯。氣道否澀。熱毒之氣。不得宣通。故令咽喉
治咽喉卒腫痛。熱毒在胸膈。宜服馬藺根散方。
馬藺根(二兩)川升麻(一兩)射干(一兩半)犀角屑〔二(一)兩〕玄參〔二(一)兩半〕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卒腫痛。絡(luò)石散方。
絡(luò)石(半兩)細辛(一分)玄參(半兩)黃藥(三分)甘草(半兩生銼)赤芍藥(半兩)川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咽喉內(nèi)卒腫痛。龍腦散方。
龍腦(一分細研)朱砂(三分細研)犀角屑(三分)真珠末(半兩研)白藥〔二(三)分〕馬牙硝(一兩細研)黃(半兩銼)甘草(半兩生銼)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diào)下二錢。
又方。
牛蒡子(半兩微炒)川升麻(半兩)甘草(一分生銼)陳橘皮(一分湯浸去白瓤焙)白藥(上件藥。搗羅為末。化赤餳汁和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以綿裹一丸。含咽津。
又方。
馬兜鈴根(一兩)甘草(一分生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上以商陸根。爛搗微炒。帛裹熨之。冷即易之。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疼痛諸方
夫咽喉者。氣之所通流。呼吸之道路。若風(fēng)邪熱氣。搏于脾肺。則經(jīng)絡(luò)痞澀不通利。邪熱攻
治咽喉毒瓦斯結(jié)塞疼痛。不下湯水。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沉香(一兩)木香(半兩)馬牙硝(一兩)雞舌香(一兩)薰陸香(半兩)研)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脾肺壅熱。咽喉疼痛。胸膈壅滯。心煩頰赤。四肢不利。宜服射干散方。
射干(二兩)川升麻(一兩)羚羊角屑(半兩)木香(半兩銼)赤芍藥(半兩)絡(luò)石(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地黃一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如人
治咽喉疼痛。喘息急悶。馬兜鈴散方。
馬兜鈴(一兩)黃(一兩銼)甘草(半兩生用銼)玄參(一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疼痛。四肢寒熱。痰涎壅滯。煩躁頭疼。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馬牙硝(一兩)白礬(一分)川升麻(三分)甘草(半兩生銼)桔梗(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疼痛。含咽丸方。
黃藥白藥栝蔞根牛蒡子馬勃(以上各一兩)玄參(一兩半)砂糖〔半(三兩)〕蜜上件藥。前六味搗羅為末。熬蜜并糖。和丸如彈丸大。不計時候。含一丸咽津。
治咽喉閉塞。胸膈熱毒所攻。疼痛。宜服此方。
射干川升麻川樸硝(以上各二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放溫。細細咽之。以咽喉
治咽喉風(fēng)熱。腫塞疼痛。宜服此方。
牛黃(一分)龍腦(一錢)石膏(一兩)馬牙硝(一兩)羚羊角屑(半兩)寒水石(半兩)上件藥。都研如粉。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diào)下一錢。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干痛諸方
夫咽喉者。氣液之往來。水谷之道路。若風(fēng)邪結(jié)熱居脾。邪蘊積在臟。不能消散。則上焦煩
治咽喉熱毒干痛。心膈煩躁。宜服此方。
犀角屑(一兩)川升麻(一兩)梔子仁(三分)藍葉(半兩)木通(一兩銼)麥門冬(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干痛。咽唾不利。宜服此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生銼)牛蒡子(一兩微炒)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熱毒上攻。干燥疼痛。宜含化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半)射干(一兩)白礬(半兩燒灰細研)絡(luò)石(一兩)甘草(三分生銼)白藥牙硝(一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前件藥令勻。于瓷盒中盛。每服一錢。以綿裹。含化咽津。
治咽喉干燥熱疼。宜服絡(luò)石煎丸方。
絡(luò)石(半兩)射干(半兩)川大黃(一分)木通(一分銼)白藥(一分)川升麻(半兩)牛(一分)黃藥上件藥。除藥汁外。搗羅為末。先以地黃汁及蜜。于銀鍋中。以慢火煎成膏。后入諸藥末。
治風(fēng)熱上攻。咽喉干痛。如欲生瘡。心胸壅悶。犀角丸方。
犀角屑(一兩)川升麻(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芩(半兩)玄參(一兩)人參(頭)杏仁(一上件藥。搗羅為散。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溫水下二十丸。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內(nèi)生瘡諸方
夫咽喉者。脾胃之候也。由脾胃間熱。其氣上沖咽喉。所以生瘡。其瘡白頭或赤根。皆由熱
治咽喉內(nèi)生瘡疼痛。宜服黃散方。
黃(半兩銼)甘草(半兩生銼)梔子仁(半兩)黃芩(三分)玄參(一兩)赤茯苓(半兩)牛蒡子(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內(nèi)生瘡?fù)傺2幌率?。宜服生干地黃散方。
生干地黃(一兩半)雞蘇苗(一兩)赤茯苓(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玄參(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咽喉腫痛。上焦實熱。口舌生瘡。宜服大青丸方。
大青(一兩)黃芩(半兩)蚤休(半兩)黃藥(半兩銼)黃連(半兩去須)薔薇根皮(一兩硝(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酸棗大。綿裹一丸。含咽津。
治咽喉內(nèi)熱毒所攻。生瘡腫痛。宜服此方。
牛蒡子(一兩微炒)干浮萍草(半兩)川升麻(半兩)玄參(半兩)黃柏(半兩銼)甘草(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常含一丸咽津。
治咽喉中生瘡腫痛。白藥丸方。
白藥黃藥玄參射干甘草桔梗(去蘆頭以上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砂糖和丸。如彈子大。以綿裹一丸。常含咽津。
治咽喉內(nèi)生瘡疼痛。宜服此方。
龍腦(二錢細研)蜜(八兩)黃丹(二兩)麝香(一錢細研)上件藥。先于銀鍋內(nèi)化蜜。用綿濾過。再于鍋中以慢火熬。次下黃丹。煎成膏。候冷熱得所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閉塞口噤諸方
夫脾肺之氣。通于咽喉。三陰三陽。筋夾于口頰。若脾肺二臟。積蓄風(fēng)熱。則經(jīng)絡(luò)不利。氣
治咽喉閉塞。疼痛口噤。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黃(半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細辛(一分)活(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之。
治心脾風(fēng)熱。咽喉閉塞口噤。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玄參(一兩)川升麻(一兩半)犀角屑(一兩)黑豆皮(一兩)去瓤)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熱毒伏在心脾。攻于咽喉。心胸脹滿??卩涿?。宜服玄參散方。
玄參(一兩)牛蒡子(一兩微炒)川升麻(一兩)木香(半兩)犀角屑(一兩)甘草(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溫灌之。
治咽喉閉塞口噤方。
皂莢針(一兩銼)楸白皮(半兩銼)芎(三分)羌活(二分)桂心(三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拗口溫溫灌之。
又方。
羌活(三兩細銼)牛蒡子(一兩杵羅為末)上件藥。先以水三大盞。煎羌活。取一大盞半。去滓。入白礬灰一分。攪令勻。每取一小盞
又方。
桂心(一兩)羌活(一兩)石膏(二兩)甘草(半兩生銼)川升麻(半兩)羚羊角屑(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又方。
右以雄雀糞細研。每服。以溫水調(diào)灌半錢。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中如有物妨悶諸方
夫咽者胃之系。喉嚨者肺氣之所通。若陰陽和平。榮衛(wèi)調(diào)適。則氣道宣暢也。若臟腑不和。亦有
治咽喉中如有物。噎塞不通。吞不能入。吐不能出。宜服木香散方。
木香(半兩)犀角屑(一兩)玄參(一兩半)羚羊角屑(一兩)桑根白皮(一兩半銼)川升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治咽喉中如有肉臠。咽之不下。吐之不出。悶亂。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射干(三分)桔梗(三分去蘆頭)木香(半兩)訶黎勒皮(一兩)紫蘇子((一兩)赤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治咽喉中如有物。妨悶噎塞。不下食。宜服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皮(三分)人參(半兩去蘆頭)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橘皮(半兩湯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咽喉中如有物。吞咽不下。宜服此方。
半夏(一兩湯浸七遍去滑)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一兩)訶黎勒皮(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咽喉中如有炙腐。半夏散方。
半夏(一兩半湯洗七遍去滑)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赤茯苓(一兩)紫蘇葉(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咽喉中如有物噎塞。射干散方。
射干(一兩)桂心(一兩)枳實(三分)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訶黎勒皮(二兩)川升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又方。
石蓮子(一分去殼微炒)人參(一分去蘆頭)杵頭糠(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中如有物妨悶?;蛟谧??;蛟谟?。名曰蠱。蓋緣積風(fēng)熱于咽喉之間。多為此疾。先須川大黃(半兩炙碎微炒)牛蒡子(一兩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咽喉中有物如彈丸。日數(shù)深遠。津液難咽。發(fā)渴疼痛。即須深針腫結(jié)處。散盡毒瓦斯。后龍腦(一分細研)川升麻(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馬牙(一兩)麝香(一分細研)鐘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研令勻。以地黃汁相和。更入煉了蜜。和丸如楝子大。不計
治咽喉中如有物。咽唾不得。宜服此方。
半夏(二七枚破如棋子大湯洗七遍去滑)上以雞子一枚。打破其頭。出卻黃白。納半夏。并入醋于殼中。令滿。微火煎。去半夏后。
[卷第三十五] 治尸咽喉癢痛諸方
夫尸咽者。謂人腹內(nèi)尸蟲上蝕于喉咽。生瘡也。此皆陰陽不和。脾肺壅滯。風(fēng)熱毒瓦斯。在于
治尸咽喉。風(fēng)熱毒瓦斯。上攻咽中癢痛。宜含化金露丸方。
朱砂(一錢)白礬(一分生用)甘草(半兩搗羅為末)鉛霜(一錢)麝香(一錢)太陰玄上件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皂莢子大。每于食后。及夜臥時。用薄綿裹一丸。含化咽
治尸咽喉。癢痛不利。朱砂丸方。
朱砂(一兩細研水飛過)川升麻(一兩)雄黃(一兩細研)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研)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
治尸咽喉癢痛。語聲不出。宜服此方。
干姜(末一錢)酒(半盞)酥(一錢)上件藥。一處調(diào)和??崭箿剡^服之。
又方。
五倍子(半兩)黃柏(半兩銼)川升麻(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射干(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四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射干(一兩)薔薇根皮(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尸咽喉內(nèi)痛。欲失聲者。宜服此方。
桂心(三兩)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蕪荑仁(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綿裹如杏仁大。含咽津。消盡更服。
治尸咽喉痛癢。如似得蠱毒方。
上常含生姜瘥。
又方。
上以青布裹麻黃。燒以竹筒引煙。熏咽喉中效。
[卷第三十五] 治馬喉痹諸方
夫馬喉痹者。謂熱毒之氣。結(jié)于喉間。腫連頰骨。微壯熱。煩滿而數(shù)吐氣。呼之為馬喉痹也
治馬喉痹。頰面腫滿。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兩)射干(三分)桔梗(三分去蘆頭)馬藺根(三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升麻(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入馬牙硝一錢。攪令勻。細細含咽。
治馬喉痹。頰腫咽痛。龍腦散方。
白龍腦(細研)牛黃(細研)犀角屑羚羊角屑馬牙硝(細研)玄參沉香朱砂(細研)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入馬牙硝一
治馬喉痹。喉中深腫連頰。壯熱。吐氣數(shù)者。宜服此方。
上以馬銜一具。以水三大盞。煎取一盞半。分為三服。
又方。
上以馬鞭草根一握。勿令見水。截去兩頭。搗絞取汁。服之。
又方。
上以氈中蒼耳子三七枚。燒灰。細研。以水調(diào)服之。
又方。
上以谷奴燒灰。以酒調(diào)服一錢。立效。
治馬喉痹。并毒瓦斯壅塞方。
桔梗(三兩去蘆頭銼)上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又方。
生姜(二斤取汁)蜜(三兩)上件藥。以微火煎令得所。每服一合。日四五服。
又方。
上取馬藺根燒灰。細研。燒桑枝瀝汁。調(diào)下一錢。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頸外腫痛諸方
夫咽喉頸外腫痛者。由風(fēng)熱毒瓦斯??陀诮?jīng)絡(luò)。肺脾壅滯。氣不宣通。風(fēng)毒上攻于咽喉。搏于
治咽喉壅塞。頸頷腫痛。宜服此方。
川升麻(一兩)漏蘆(半兩)木通(三分銼)赤芍藥(三分)桑根白皮(三分銼)川大黃(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升麻(一兩)射干(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玄參(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頸外腫痛。黃膏方。
木鱉子(十枚)土瓜根(一兩)黃連(半兩去須)黃(一兩銼)栝蔞根(二兩)黃柏(一(一錢細研)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麝香。研令勻。以生油旋調(diào)??赡[處敷之。有菜油調(diào)更佳。即再敷
又方。
山豆根沉香麝香木香黃藥川大黃上件藥。等分搗細羅為散。研入麝香令勻。以水調(diào)為膏。涂貼腫處。
治咽喉頸外腫。及咽干痛方。
生黑豆黃(一合)蜀葵心(一合)上二味。入少鹽。同搗為膏。敷腫上。日三兩度瘥。
又方。
牛蒡子(三兩搗碎)鹽〔一(二)兩〕上炒令熱。熨腫上立效。
又方。
上以皂莢炙黃焦。去皮子。搗羅為末。以水調(diào)敷之。
[卷第三十五] 治懸壅腫諸方
夫懸壅者。為音聲之關(guān)也。喉嚨者。氣之所上下也。五臟六腑。若有伏熱。上沖于咽喉。則
治懸壅腫痛。不下飲食。宜服玄參散方。
玄參(一兩)川升麻(半兩)射干(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放溫。時時含咽。
治懸壅腫痛。硼砂散方。
硼砂(半兩)馬牙硝(半兩)滑石(半兩)寒水石(半兩)龍腦〔半(三)錢〕白礬(三錢)上件藥。研令極細。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diào)下半錢。
治懸壅腫痛。咽喉不利。胸中煩熱。宜服此方。
射干(一兩)玄參(半兩)川升麻(半兩)白礬(半兩)白藥(半兩)黃藥(半兩)天竹黃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小彈子大。不計時候。以綿裹
又方。
射干(半兩)木鱉子(一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常含一丸咽津。
治懸壅腫痛。咽中生垂肉及舌腫方。
干姜(炮裂銼)半夏(湯洗七遍去滑)上件藥。等分。搗細羅為散。先開口。以鐵針刺破。血出后。用藥少許涂之。神效。若癢時
治懸壅垂長。咽中妨悶。白礬散方。
白礬(一兩燒灰)鹽花(一兩)上件藥。同細研為散。以箸頭。點在懸壅上。瘥。
治懸壅腫脹疼痛。鉛霜散方。
鉛霜(一分)甘草(一分半生半熟搗羅為末)上件藥。都研為散。每服。以綿裹半錢。含咽津。即瘥。
治懸壅卒腫方。
砂(半錢)上以綿裹。細細含咽津。即瘥。
治懸壅腫。及咽喉內(nèi)有息肉方。
上以羊蹄草煮汁。熱含冷吐。良。
治懸壅腫。卒長數(shù)寸。喉嚨內(nèi)食物不下方。
上以綿裹箸頭。鹽揩之。如此二七遍效。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腫痛語聲不出諸方
夫喉嚨者。為氣之道路。會厭者。是音聲之門戶。若風(fēng)邪熱毒。在于脾肺。則陰陽不和。氣
治咽喉腫痛。脾肺壅毒。語聲不出。宜服此方。
木通(一兩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菖蒲(三分)川升麻(三分)羚羊角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脾氣滯。風(fēng)冷所傷。咽喉腫痛。語聲不出。宜服此方。
桂心(一兩)木通(一兩銼)防風(fēng)(一兩去蘆頭)射干(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桔兩湯浸去皮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腫痛。聲嘶不出。生姜膏方。
生姜汁(一升)牛髓(三兩)麻油(二兩)酥(二兩)芎(二兩)獨活(一兩半)秦椒(上件藥。搗羅為末。納生姜汁中。煎至相淹濡。下髓酥油等。攪令勻。以慢火煎成膏。每服
又方。
生姜汁(二合)生地黃(汁五合)桂心(末半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上件藥。相和。熬令稠。每用不計時候。含杏核大咽津。
治咽喉腫痛。語聲不出。宜服菖蒲丸方。
菖蒲(二兩)孔公柏(一分細研)木通(二兩銼)皂莢(一挺長一尺者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黃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鬼箭羽湯。下二十丸。漸加
又方。
桂心(末一兩)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研如膏)上件藥。相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杏核大。常含一丸。細細咽津。
又方。
上以豉半升。以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滓。分為二服。相繼稍熱服之。令有汗出瘥。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生谷賊諸方
夫谷賊者。禾裹有短穗。而強澀者是也。誤作米而食之。則令喉裹腫結(jié)不通。致風(fēng)熱氣沖于殺人
治咽喉生谷賊腫痛方。
蕓苔(半兩赤色者)大鱉子仁(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馬牙硝(半兩)半夏(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櫻桃大。以綿裹一丸。含咽津。
治咽喉生谷賊腫痛。含化射干丸方。
射干(半兩)山柑皮(半兩)山豆根(二分)黃藥(一分)川升麻(半兩)硝石(一分)甘上件藥。搗羅為末。煉餳和丸。如櫻桃大。不計時候。綿裹一丸。含化咽津。
治咽喉生谷賊。若不急治。亦能殺人。宜含乳香丸方。
乳香(半分)砂(一分)琥珀(半兩)松脂(半兩)上件藥。搗研為末?;S蠟和丸。如雞頭實大。常含一丸咽津。以瘥為度。
又方。
上以針刺破。令黑血出后。含馬牙硝一小塊子。咽津即瘥。
又方。
上以馬牙硝細研。綿裹半錢。含化咽津。以瘥為度。
[卷第三十五] 治咽喉生癰諸方
夫六腑不和。血氣不調(diào)。風(fēng)邪客于喉間。為寒所折。氣壅而不散。故結(jié)而癰成也。凡結(jié)腫。
治咽喉中生癰瘡。腫痛。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玄參(三分)黃(一兩銼)黃芩(三分)絡(luò)石(三分)敗醬(三分)白蘞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入川樸硝一錢。攪令勻。
治喉中有瘡。唾血。不下食。宜服此方。
黃(一兩銼)露蜂房(半兩微炙)薔薇根(一兩銼)絡(luò)石(一兩)射干(一兩)羚羊角屑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卒生癰腫。飲食不通方。
上燒秤錘令赤。納一盞醋中令沸。沸止。飲之。
又方。
上以炊帚燒灰。細研為散。每服。以漿水調(diào)下一錢。
又方。
上以韭一把。搗熬。乘熱以熨腫上。冷復(fù)易之。以醋和涂亦佳。
又方。
上以白頸地龍十四條。搗研。以涂喉外。亦治癰發(fā)喉中。
又方。
上以赤小豆一合。搗羅為末。以醋調(diào)涂之瘥。
又方。
荊木燒取瀝。稍稍咽之瘥。
又方。
薏苡仁一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頓服。
[卷第三十五] 治癭初結(jié)諸方
夫癭初結(jié)者。由人憂恚氣逆。蘊蓄所成也。久飲沙石流水。毒瓦斯不散之所致也。皆是脾肺壅
治頸卒生結(jié)囊。欲成癭。宜服木通散方。
木通(一兩銼)海藻(一兩熱洗去咸水)昆布(一兩洗去咸味)松蘿(一兩)桂心(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
治咽喉氣壅悶。漸結(jié)成癭。宜服海藻散方。
海藻(一兩洗去咸味)貝母(二兩煨微炒)土瓜根(半兩)小麥面(半兩炒微黃)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后。以溫酒調(diào)下一錢。
治癭氣初結(jié)。咽喉中壅悶。不治即漸漸腫大。宜服昆布丸方。
昆布(一兩洗去咸味)訶黎勒皮(一兩)檳榔(一兩)松蘿(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桂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溫酒下二十丸。
又方。
昆布(一兩洗去咸味)海藻(一兩洗去咸味)訶黎勒皮(一兩)枳殼(半兩麩炒去瓤)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杏核大。常含一丸咽津。
又方。
琥珀(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炮微炒)昆布(半兩洗去咸味)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后。以溫酒下二十丸。
又方。
檳榔(三兩)海藻(二兩洗去咸)昆布(三兩洗去咸水)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常含一丸咽津。
又方。
小麥〔三(一)升以三年米醋三升浸之曝干更浸候醋盡為度〕昆布(五兩洗去咸味)上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后。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如不飲酒。以水調(diào)服之。服盡即瘥。多服彌佳
[卷第三十五] 治癭氣諸方
夫癭者。由憂恚氣結(jié)所生也。亦由飲沙水。隨氣入于脈。搏頸下而為之也。初作。與癭核相沙水可割
治癭氣結(jié)腫。胸膈不利。宜服昆布散方。
昆布(一兩洗去咸味)海藻(一兩洗去咸味)松蘿(一兩)細辛(一兩)半夏(一兩湯洗七蘆頭)土瓜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后。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不得用力勞動。
治癭氣結(jié)硬腫大。諸藥無效。服之百日。必得痊瘥方。
黃牛食系(五具以猛炭火燒為灰研為末于瓷瓶內(nèi)收密蓋瓶口不得見風(fēng))海藻(五兩)昆布(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牛食系末。研令勻。每服。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日三服。以瘥為度。
治癭腫結(jié)漸大。宜服此方。
海藻(洗去咸味)海帶海蛤(細研)昆布(洗去咸味)木香(以上各一兩)金箔(五十片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夜臨臥時。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仍不得著枕臥。如是食癭即難治。
治癭氣神驗方。
琥珀(半兩)昆布(一兩洗去咸味)烏賊魚骨(一兩)桔梗(半兩去蘆頭)赤小豆(三分酒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綿裹一丸。常含咽津。
又方。
小麥(一升以醋一升浸一夜曝干)海藻(三分洗去咸味)昆布(三兩洗去咸味)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二錢。日三服。以瘥為度。
治癭氣結(jié)腫。宜服此方。
昆布(一兩洗去咸味)茵芋(半兩)馬芹子(半兩)蕪荑仁(半兩)醬(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醋浸蒸餅和丸。如小彈子大。以綿裹一丸。含咽津。日四五服。以瘥
治癭氣結(jié)腫。心胸不利。煩滿。宜服此方。
海藻(一兩洗去咸味)昆布(一兩洗去咸味)木通(一兩銼)連翹(一兩)杏仁(一兩湯浸頭)陳橘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綿裹一丸。含咽津。日三四度。
治癭氣經(jīng)久不消。神效方。
海帶(一兩)海藻(一兩洗去咸味)昆布(一兩洗去咸味)上件藥。搗羅為末。煮赤小豆并棗肉。同研為丸。如小粟子大。以綿裹每月如大盡。取二十日。
治癭氣結(jié)核。腫硬。宜服松蘿丸方。
松蘿昆布(洗去咸味)木通(銼)柳根須(逆水生者洗焙干以上各二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小彈子大。常含一丸。細細咽津。令藥味。在
又方。
海藻(二兩洗去咸味搗為末)小麥面(二合)上件藥。以好醋溶為一劑。曝干。再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后。以醋湯調(diào)下一錢。以瘥為度
又方。
昆布(一兩洗去咸味)上件藥。搗羅為散。每用一錢。以綿裹于好醋中浸過。含咽津覺藥味盡。即再含之。
治癭氣咽喉噎塞妨悶。浸酒方。
海藻(一兩洗去咸味)上細銼。以清酒四升。浸兩宿。濾去滓。每取半盞。細細含咽。不計時候。服之。以瘥為度
治癭氣令內(nèi)消方。
黃牛食系(三具干者)上納于瓷瓶子中。以瓦子蓋頭。鹽泥固濟。候干。燒令通赤。待冷取出。細研為散。每于食
又方。
上取鹿靨。以酒浸良久。炙令干。又納酒中。更炙令香。含咽汁。盡更易之。十具即愈。
[卷第三十五] 治癭氣咽喉腫塞諸方
夫癭氣咽喉腫塞者。由人憂恚之氣。在于胸膈。不能消散。搏于肺脾故也。咽門者。胃氣之成癭
治癭氣咽喉腫塞。心胸?zé)?。宜服半夏散方?br />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射干(一兩)牛蒡子(一兩微炒)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去咸味)檳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琥珀(一兩)皂莢子仁(一兩微炒)牛蒡子(一兩半生用)上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蔥白湯。調(diào)下二錢。
治癭氣胸膈壅塞。咽喉漸粗。宜服此方。
商陸(二兩)昆布(二兩洗去咸味)射干(一兩)木通(一兩銼)海藻(一兩洗去咸味)羚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
治癭氣。咽喉腫塞。妨悶。宜服此方。
木通(一兩銼)昆布(一兩洗去咸味)干姜(一分炮裂銼)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羚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二十丸。
又方。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海藻(三分洗去咸味)龍膽(三分去蘆頭)昆布(三分洗去咸)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生姜酒調(diào)下一錢。
又方。
羚羊角屑(一兩)昆布(一兩洗去咸味)桂心(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木通(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
治癭氣。胸中滿悶。咽喉腫塞。宜服此方。
昆布(三兩洗去咸味)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木通(一兩銼)海藻(一兩洗去咸味)射干子(二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癭氣。咽喉腫塞。宜服此方。
松蘿(一兩)昆布(二兩洗去咸味)海藻(二兩洗去咸味)羚羊角屑(一兩)木通(一兩銼)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
[卷第三十五] 治瘤諸方
夫瘤者。為皮肉中忽有腫起。如梅李子。漸以長大。不痛不癢。又不結(jié)強。按之柔軟。言其破。
治瘤腫悶。宜服此方。
昆布(一兩洗去咸味)黃(一兩銼)麥門冬(一兩去心)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陳橘皮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昆布(一兩洗去咸味)海藻(一兩洗去咸味)玄參(一兩)枳殼((一兩)琥珀(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后以木通湯。下二十丸。
又方。
羊靨(一兩干者)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燒銀砂鍋(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糯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溫酒下五丸。至七丸。如不
治二三十年痛。及骨瘤。肉瘤。膿瘤。血瘤。息肉。大如杯盆。久不瘥。致有癰潰。令人骨烏賊魚骨(半兩燒灰)硫黃(半兩細研)白石英粉(半兩)鐘乳粉(半兩)丹參(三分)琥(一兩)川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囊盛。勿泄氣。若瘡濕。即干敷之。若瘡干。以豬脂和敷之。日三
治肉中腫起生瘤。如梅李子大。漸漸長大。宜用此方。
芎白礬當歸川大黃黃連黃芩赤芍藥(以上各半兩)吳茱萸(一分)白蘞(一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時。以雞子黃。調(diào)涂于故帛上。隨大小貼之。
[卷第三十五] 治諸魚骨鯁諸方
治食諸魚骨鯁。久不出方。
上以皂莢末少許吹鼻中。使得嚏鯁出。多秘此方。禮云。魚去乙。謂其頤間有骨。如乙字形
治食魚骨鯁方。
上以魚網(wǎng)燒灰。細研。水調(diào)一錢服之。
又方。
上以魚鱗燒灰。細研。水調(diào)一錢服之。
治魚骨鯁在喉中。眾法不去方。
上以飴糖。丸如雞頭實大。頻吞之。立效。
又方。
上含水獺骨立出?;蜃σ嗟谩?br />
又方。
上以魚網(wǎng)覆頭。立下。
又方。
上以牛筋。水浸之。細擘。以線。系如彈子大。持筋端吞之。入喉至鯁處。徐徐引之。鯁著
又方。
上以虎糞或野狼糞燒灰。細研。以水調(diào)一錢服之。
又方。
上以鸕糞水調(diào)涂咽喉外。即出。
又方。
上以虎骨或貍骨。搗細羅為散。以水調(diào)一錢服之。
又方。
上以蘧麥為末。水調(diào)一錢服之。
又方。
上常含橘皮即下。
又方。
上以薔薇根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水調(diào)一錢服之。
又方。
上以豬膏如雞子黃大。吞之。未下更吞。
又方。
上以薤白煨令半熟。線纏薤中央。捉線子嚼吞之。薤下喉。至鯁處。牽引鯁即出。
又方。
上以鼠腦濃涂鯁上則出。亦可用鼠。更佳。
又食魚骨鯁。橫咽中。三五日不下方。
上以雁糞燒灰。細研。以水調(diào)一錢服之。
又方。
上以東流水一杯。東向坐。以手指水上書龍字訖。飲之。如不會書者。即令他人書亦得。
又方。
上以砂半錢??谥芯捉姥手?。立下。
治食諸肉骨鯁方。
上以白雄雞。左右翮大毛。各一莖。燒灰細研。以水調(diào)服之。及取所食者骨左右。及覆擲皆
又方。
上以雞足一對。燒灰細研。以溫水調(diào)服。
治食中發(fā)咽不下方。
上以亂發(fā)燒灰細研。以粥飲調(diào)一錢。服之。
[卷第三十五] 治誤吞諸物諸方
治誤吞鉤線方。
若猶在手中者。莫引之。但急以珠若薏苡子輩。穿貫著線。稍稍令推至鉤處。小小引之。
又方。
上以常思草頭一把。細銼。以水一大盞。淘十余遍飲之。
又方。
上以螻蛄。摘去身。但吞其頭數(shù)枚。勿令鯁人知。
治誤吞鉤方。
上以琥珀珠著線貫之。推令前入至鉤。又復(fù)推以牽引出矣。或水精珠亦佳。無珠諸堅實物。
治誤吞針方。
上以上好磁石。如小彈子大。含之即出。
治誤吞針。及箭鏃等方。
上但多食肥脂。納令飽。即下。
治誤吞金銀環(huán)子。及釵子方。
上以水銀半兩吞之。再服即出。
又方。
上以雁毛二七莖。燒灰細研。以水調(diào)服之。鵝毛亦得。
又方。
上曝韭令萎熟而切食一束即出。生麥葉筋縷如韭法。皆可用。但多食自下。
治誤吞錢不出方。
上煮葵菜汁。冷凍飲料之即出。
又方。
上以炭灰搗羅為末。酒調(diào)一錢服。水調(diào)亦得。
又方。
艾蒿(五兩)上以水五大盞。煎至一大盞半。去滓。分二服即下。
治誤吞珠及錢。而梗者方。
上燒弩銅牙。令赤。納酒中飲之。立下。
治誤吞諸竹木方。
上以布刀故鋸燒赤。投酒中飲之。
又方。
若是誤吞桃枝竹木。但數(shù)數(shù)多食白糖。即自消化。
又方。
若以銀釵簪撩畎。因吸氣。誤吞不出者。多食白糖。漸漸至數(shù)斤。當裹物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