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本書共分三篇:
一、推演:由占時至年命,諸式咸備,次序鱗列,惟講解則力求淺顯瀏亮,不務(wù)艱深,學(xué)者無須師承口授,自可一覽會通。
二、論斷:凡壬學(xué)所以判吉兇決休咎,種種要法,務(wù)期力避繁蕪,意賅言簡。
三、集說:皆采集古人名論,有發(fā)明課體義蘊者,有詳考壬學(xué)源流者,細(xì)心玩之,不難由淺即深,末附先賢傳畧,尤堪為后學(xué)楷模,因限篇幅,未及具載,容當(dāng)另輯專書以表章之。
歌語為演課之秘訣,初學(xué)讀者,每難索解,因分附于諸說之后,庶幾互相印證,較易了然。
月將謹(jǐn)遵《協(xié)紀(jì)辨方書》,交中氣始可更換,如正月甲子日寅時雨水當(dāng)用亥將,若在丑時前占課,仍是子將之類,姚少師廣孝超神法,陽從生數(shù),陰從成數(shù)之說,殊不足信。
涉害課最難發(fā)用,當(dāng)視所涉淺深,取為初傳,《六壬大全》所載古歌甚是,惜于復(fù)等課,柔辰剛?cè)罩f,未能掃除,其附列總鈐,不合法者,亦有十九課,《指南》、《經(jīng)緯》、《類聚》,不論所涉淺深,但論所臨孟仲,雖曰簡易,失古遠(yuǎn)矣。《尋原》輾轉(zhuǎn)鈔襲,謬誤益多?!洞庋浴仿灾浞?,而所戴之圖仍未更正,《說約》雖論所涉淺深,而專視十二宮中所藏人元,如寅宮藏甲丙戊,未宮藏乙己丁之類,畫蛇添足,尤難盡信。茲遵《課經(jīng)》、《課黔》、《輯畧》、《眎斯》,及《古今圖書集成·藝術(shù)典》等書,說明所涉淺深之次序,考訂三傳之是非,俾初學(xué)有所依據(jù),末附六十花甲子日七百二十課之三傳,備載重要名稱,以便檢查。
貴人日夜順逆之分,諸書每有異同,茲遵《尋原》及《協(xié)紀(jì)辨方書》為主,列圖設(shè)例,一一說明。
行年之法當(dāng)遵《大全》,蓋天開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故男一歲起丙寅順行,而女年取陰陽對待之義,一歲起壬申逆行,此易知簡能之理,振古如斯。后之變其說者,以男女所生各甲之丙壬起行年,殊屬無謂,茲恐學(xué)者疑慮,特列表以明之。
壬課神煞甚多,頗難記憶,茲載德煞八種為斷課所必需,如布帛栗菽,日用所不可缺者,學(xué)者果能融會貫通,自可見微知著,慎毋謂平淡無奇而忽視之。
《課經(jīng)》、《畢法》,議論精深,乃壬學(xué)之圭臬,惜卷帙浩繁,初學(xué)讀之,往往望而生畏,不能終篇。本書論斷篇,自占時、月將,至破、害、刑、沖,簡要不煩,大半取材于此。
《課經(jīng)》、《畢法》,議論精深,乃壬學(xué)之圭臬,惜卷帙浩繁,初學(xué)讀之,往往望而生畏,不能終篇。本書論斷篇,自占時、月將,至破、害、刑、沖,簡要不煩,大半取材于此。
課體吉兇,關(guān)系綦重,《課經(jīng)》、《心鏡》所載,名目繁瑣,議論淵深,初學(xué)讀之,茫無涯際,《經(jīng)緯》雖只列九十種,上自賊尅,下迄空亡,其大端已具,惜語多重復(fù),徒占篇章,茲特刪繁就簡言之。
本書薈萃諸家,注重實用,又蒙崑山張師芬敬甫審定,吳縣馮君士澂含青匡正,第恐見聞仍屬膚淺,遺漏孔多,尚望海內(nèi)外高明,多方賜教,是所企祝。
大六壬探原參考書目
《六壬心鏡》八卷,唐肅宗朝不欲子?xùn)|海徐道符撰。
《六壬一字玉連環(huán)》一卷,宋盧溪徐次賓撰。
《六壬口監(jiān)》二卷,宋徽宗朝邵彥和撰,清雍正甲辰南村評注抄本。
《六壬占驗》四卷,撰人同前,清光緒庚辰午亭氏抄本。
《六壬捷錄余義》一卷,明尹希吉撰抄本。
《六壬金口訣》六卷,明萬歷二十四年丙申新安赤岸真陽子撰,揚守一校。
《六壬大全》十三卷,明古博郭載騫御青輯,清康熙甲申刊本。
《六壬指南》五卷,明廣陵陳良謨公獻(xiàn)撰,清康熙朝刊本。
《命理約言》十卷,清初相國海昌陳之遴素庵撰編,中所論與六壬相通者頗多,順治丁酉抄本。
《六壬精蘊》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抄本。
《六壬未悟書》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末署西蜀劭房徐良敬錄,程樹勛刊本。
《六壬滾盤珠》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抄本。
《六壬鬼撮甲》三卷,不著撰人名氏抄本,又有名苗公射覆鬼撮腳者刊本也。
《六壬銀河棹》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刊本。
《六壬經(jīng)緯》六卷,清京江毛志道撰,雍正乙巳刊本。
《六壬纂要》一卷,清海甯周宗林明上輯,雍正甲寅刊本。
《六壬輯略》四卷,清鴛湖戴黼美德興輯,乾隆朝抄本。
《六壬眎斯》二卷,清越循葉悔亭輯,乾隆乙未刊本。
《六壬說約》四卷,清張鋐江村撰,嘉慶庚申稿,光緒丙戌刊本。
《六壬尋原》四卷,清秀水張純照輯,嘉慶庚午刊本。
《畢法集覽》一卷,清古歙程樹勛愛函輯,嘉慶辛未稿,同治壬申刊本。
《壬學(xué)指要》十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嘉慶壬申瓊花觀道院道士吳秀山抄本。
《壬學(xué)瑣記》一卷,清陳樹勛愛函撰。
《寶日樓六壬黔》六卷,清湖橋生輯,道光甲辰抄本。
《六壬神應(yīng)經(jīng)》四卷,清桂林唐維經(jīng)秀峰輯,道光甲辰刊本。
《六壬粹言》六卷,清蛟門劉赤江慕辳輯,道光丙戌刊本。
《六壬類聚》四卷,清臨川紀(jì)大圭向辰輯刊本。
《六壬辨疑》四卷,清壽昌張官德次功撰,咸豐辛亥刊本。
《六壬摘要》六卷,清三藍(lán)李佃伯陶輯,光緒甲午刊本。
《六壬游藝錄》一卷,清德清俞越蔭甫撰刊本。
《清御纂圖書集成藝術(shù)典六壬部》第七百十五卷至七百四十七卷。
《史記》
《前漢書》
《高士傳》
《子史精華》
《四庫全書提要術(shù)數(shù)類》
《勸戒錄》
大六壬探原卷上目錄
推演篇
占時、月將、干枝、四課、三傳〔附七百二十課三傳及名稱〕、遁干、十二天將、五行生尅定名、年命。
卷下目錄
論斷篇
論占時、論月將〔直事門〕、論干枝〔外事門、內(nèi)事門〕、論四課、論三傳〔發(fā)端門、移易門、歸計門〕、論發(fā)用、論遁干、論空亡、論五行生尅定名、論十二天將〔十二枝神定名附〕、論年命〔變體門〕、論陰神〔類神之陰〕、論太歲〔月建同〕、論旺相死囚休、論德、論合、論鬼〔財、印、傷、比附〕、論墓〔長生、沐浴等附〕、論破、論害、論刑、論沖〔驛馬附〕、論應(yīng)期、論占事、論次客。
集說篇〔先賢傳畧附〕
金科玉律訣、課體綱要、論天將乘神生尅、論顯晦、論虛實、論向背、論進(jìn)退、論存亡、論男女、論老少、論新舊、論貴賤、論親疏、論左右、論高低、論勝負(fù)、論動靜、論遲速、論遠(yuǎn)近、論方所、中黃歌、釋壬貫道篇、瑣記〔十條〕、問答〔十八條〕、卜筮論、司馬季主傳、嚴(yán)君平傳、星卜家事跡〔二條〕、賣卜格言〔仿朱柏廬先生治家格言〕、占卜一斑錄〔八條〕。
本書共分三篇:
一、推演:由占時至年命,諸式咸備,次序鱗列,惟講解則力求淺顯瀏亮,不務(wù)艱深,學(xué)者無須師承口授,自可一覽會通。
二、論斷:凡壬學(xué)所以判吉兇決休咎,種種要法,務(wù)期力避繁蕪,意賅言簡。
三、集說:皆采集古人名論,有發(fā)明課體義蘊者,有詳考壬學(xué)源流者,細(xì)心玩之,不難由淺即深,末附先賢傳畧,尤堪為后學(xué)楷模,因限篇幅,未及具載,容當(dāng)另輯專書以表章之。
歌語為演課之秘訣,初學(xué)讀者,每難索解,因分附于諸說之后,庶幾互相印證,較易了然。
月將謹(jǐn)遵《協(xié)紀(jì)辨方書》,交中氣始可更換,如正月甲子日寅時雨水當(dāng)用亥將,若在丑時前占課,仍是子將之類,姚少師廣孝超神法,陽從生數(shù),陰從成數(shù)之說,殊不足信。
涉害課最難發(fā)用,當(dāng)視所涉淺深,取為初傳,《六壬大全》所載古歌甚是,惜于復(fù)等課,柔辰剛?cè)罩f,未能掃除,其附列總鈐,不合法者,亦有十九課,《指南》、《經(jīng)緯》、《類聚》,不論所涉淺深,但論所臨孟仲,雖曰簡易,失古遠(yuǎn)矣。《尋原》輾轉(zhuǎn)鈔襲,謬誤益多?!洞庋浴仿灾浞?,而所戴之圖仍未更正,《說約》雖論所涉淺深,而專視十二宮中所藏人元,如寅宮藏甲丙戊,未宮藏乙己丁之類,畫蛇添足,尤難盡信。茲遵《課經(jīng)》、《課黔》、《輯畧》、《眎斯》,及《古今圖書集成·藝術(shù)典》等書,說明所涉淺深之次序,考訂三傳之是非,俾初學(xué)有所依據(jù),末附六十花甲子日七百二十課之三傳,備載重要名稱,以便檢查。
貴人日夜順逆之分,諸書每有異同,茲遵《尋原》及《協(xié)紀(jì)辨方書》為主,列圖設(shè)例,一一說明。
行年之法當(dāng)遵《大全》,蓋天開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故男一歲起丙寅順行,而女年取陰陽對待之義,一歲起壬申逆行,此易知簡能之理,振古如斯。后之變其說者,以男女所生各甲之丙壬起行年,殊屬無謂,茲恐學(xué)者疑慮,特列表以明之。
壬課神煞甚多,頗難記憶,茲載德煞八種為斷課所必需,如布帛栗菽,日用所不可缺者,學(xué)者果能融會貫通,自可見微知著,慎毋謂平淡無奇而忽視之。
《課經(jīng)》、《畢法》,議論精深,乃壬學(xué)之圭臬,惜卷帙浩繁,初學(xué)讀之,往往望而生畏,不能終篇。本書論斷篇,自占時、月將,至破、害、刑、沖,簡要不煩,大半取材于此。
《課經(jīng)》、《畢法》,議論精深,乃壬學(xué)之圭臬,惜卷帙浩繁,初學(xué)讀之,往往望而生畏,不能終篇。本書論斷篇,自占時、月將,至破、害、刑、沖,簡要不煩,大半取材于此。
課體吉兇,關(guān)系綦重,《課經(jīng)》、《心鏡》所載,名目繁瑣,議論淵深,初學(xué)讀之,茫無涯際,《經(jīng)緯》雖只列九十種,上自賊尅,下迄空亡,其大端已具,惜語多重復(fù),徒占篇章,茲特刪繁就簡言之。
本書薈萃諸家,注重實用,又蒙崑山張師芬敬甫審定,吳縣馮君士澂含青匡正,第恐見聞仍屬膚淺,遺漏孔多,尚望海內(nèi)外高明,多方賜教,是所企祝。
大六壬探原參考書目
《六壬心鏡》八卷,唐肅宗朝不欲子?xùn)|海徐道符撰。
《六壬一字玉連環(huán)》一卷,宋盧溪徐次賓撰。
《六壬口監(jiān)》二卷,宋徽宗朝邵彥和撰,清雍正甲辰南村評注抄本。
《六壬占驗》四卷,撰人同前,清光緒庚辰午亭氏抄本。
《六壬捷錄余義》一卷,明尹希吉撰抄本。
《六壬金口訣》六卷,明萬歷二十四年丙申新安赤岸真陽子撰,揚守一校。
《六壬大全》十三卷,明古博郭載騫御青輯,清康熙甲申刊本。
《六壬指南》五卷,明廣陵陳良謨公獻(xiàn)撰,清康熙朝刊本。
《命理約言》十卷,清初相國海昌陳之遴素庵撰編,中所論與六壬相通者頗多,順治丁酉抄本。
《六壬精蘊》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抄本。
《六壬未悟書》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末署西蜀劭房徐良敬錄,程樹勛刊本。
《六壬滾盤珠》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抄本。
《六壬鬼撮甲》三卷,不著撰人名氏抄本,又有名苗公射覆鬼撮腳者刊本也。
《六壬銀河棹》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刊本。
《六壬經(jīng)緯》六卷,清京江毛志道撰,雍正乙巳刊本。
《六壬纂要》一卷,清海甯周宗林明上輯,雍正甲寅刊本。
《六壬輯略》四卷,清鴛湖戴黼美德興輯,乾隆朝抄本。
《六壬眎斯》二卷,清越循葉悔亭輯,乾隆乙未刊本。
《六壬說約》四卷,清張鋐江村撰,嘉慶庚申稿,光緒丙戌刊本。
《六壬尋原》四卷,清秀水張純照輯,嘉慶庚午刊本。
《畢法集覽》一卷,清古歙程樹勛愛函輯,嘉慶辛未稿,同治壬申刊本。
《壬學(xué)指要》十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嘉慶壬申瓊花觀道院道士吳秀山抄本。
《壬學(xué)瑣記》一卷,清陳樹勛愛函撰。
《寶日樓六壬黔》六卷,清湖橋生輯,道光甲辰抄本。
《六壬神應(yīng)經(jīng)》四卷,清桂林唐維經(jīng)秀峰輯,道光甲辰刊本。
《六壬粹言》六卷,清蛟門劉赤江慕辳輯,道光丙戌刊本。
《六壬類聚》四卷,清臨川紀(jì)大圭向辰輯刊本。
《六壬辨疑》四卷,清壽昌張官德次功撰,咸豐辛亥刊本。
《六壬摘要》六卷,清三藍(lán)李佃伯陶輯,光緒甲午刊本。
《六壬游藝錄》一卷,清德清俞越蔭甫撰刊本。
《清御纂圖書集成藝術(shù)典六壬部》第七百十五卷至七百四十七卷。
《史記》
《前漢書》
《高士傳》
《子史精華》
《四庫全書提要術(shù)數(shù)類》
《勸戒錄》
大六壬探原卷上目錄
推演篇
占時、月將、干枝、四課、三傳〔附七百二十課三傳及名稱〕、遁干、十二天將、五行生尅定名、年命。
卷下目錄
論斷篇
論占時、論月將〔直事門〕、論干枝〔外事門、內(nèi)事門〕、論四課、論三傳〔發(fā)端門、移易門、歸計門〕、論發(fā)用、論遁干、論空亡、論五行生尅定名、論十二天將〔十二枝神定名附〕、論年命〔變體門〕、論陰神〔類神之陰〕、論太歲〔月建同〕、論旺相死囚休、論德、論合、論鬼〔財、印、傷、比附〕、論墓〔長生、沐浴等附〕、論破、論害、論刑、論沖〔驛馬附〕、論應(yīng)期、論占事、論次客。
集說篇〔先賢傳畧附〕
金科玉律訣、課體綱要、論天將乘神生尅、論顯晦、論虛實、論向背、論進(jìn)退、論存亡、論男女、論老少、論新舊、論貴賤、論親疏、論左右、論高低、論勝負(fù)、論動靜、論遲速、論遠(yuǎn)近、論方所、中黃歌、釋壬貫道篇、瑣記〔十條〕、問答〔十八條〕、卜筮論、司馬季主傳、嚴(yán)君平傳、星卜家事跡〔二條〕、賣卜格言〔仿朱柏廬先生治家格言〕、占卜一斑錄〔八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