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艸茸茸皃。茸之言茙也。召南毛傳曰:襛猶戎戎也。韓詩:何彼茙矣。左氏傳:狐裘尨茸。卽詩之狐裘蒙戎。從艸耳聲。今本作聰省聲,此淺人所肊改。此形聲之取雙聲不取疊韻者。而容切。九部?;N文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艸部
萑zhuī
注解:艸多皃。此從鍇本廁此。鉉本以萑廁蓷篆后,非也,詳蓷下。從艸隹聲。職追切。十五部?;N文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艸部
葏jiān
注解:艸皃。集韻一先曰。詩葏葏者莪。李舟說。從艸津聲。子僊切。古音十二部?;N文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艸部
□cóng
注解:艸叢生皃。叢,聚也。槩言之?!鮿t專謂艸,今人但知用業(yè)字而已。爾雅釋魚音義引說文:□,艸眾生也。從艸叢聲。此形聲包會意。徂紅切。九部?;N文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艸部
草zào
注解:草斗,櫟實也。一曰象斗。木部:栩,□也。其皁一曰樣。又曰:□,栩也。又曰:樣,栩實也。按此言櫟者,卽栩也。陸璣云:栩今柞櫟也。徐州人謂櫟為杼?;蛑^之栩,其子為皁,或言皁斗。其殼為汁,可以染皁。今京洛及河內多言杼汁,或云橡斗。按草斗之字俗作皁,作皂,于六書不可通。象斗字當從木部作樣,俗作橡。從艸早聲。自□切。古音在三部。周禮大司徒:其植物宜早物。假借早晚字為之?;N文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艸部
菆zōup47下
注解:麻蒸也。此不與上文蒸字類廁者,以篆籒別之。西征賦曰:感市閭之菆井。東方朔七諌曰:菎蕗雜于黀蒸。王逸注枲翮曰:黀一作菆。按枲翮,枲莖也。麻部出黀字云麻□也,鍇本無之,俗添之耳。從艸取聲。側鳩切。三部。籒文作□。一曰蓐也。此別一義。蓐見下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艸部
蓄xù
注解:積也。從艸畜聲。丑六切。三部?;N文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艸部
萅chūn
注解:推也。此于雙聲求之。鄉(xiāng)飲酒義曰:東方者春,春之為言蠢也。尚書大傳曰:春,出也,萬物之出也。從日艸屯,日艸屯者,得時艸生也。屯字象艸木之初生。屯亦聲。會意兼形聲。此七字依韻會,今二徐本皆亂以鍇語。昌純切。十三部?;N文作?。文四百四十五 重三十一按鉉本文四百四十五,鍇本少莒蓩蒢□蓨萃六字,則為四百三十九。今仍鉉本,惟復審定□□□三字確是誤體,□去,是為四百四十二。其列字之次第,類聚羣分,皆有意義。雖少為后人所亂,而大致可稽,如荃之非香艸,于上下文得之也。重三十一,鍇少蕿字,今亦仍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艸部
蓐rù
注解:陳艸復生也。從艸辱聲。而蜀切。三部。一曰蔟也。此別一義。艸部曰:蔟,行蠶蓐也。蓐訓陳艸復生,引伸為薦席之蓐,故蠶蔟亦呼蓐。凡蓐之屬皆從蓐?!?,籒文蓐,從茻。此不與艸部五十三文為類而別立蓐部者,以有薅字從蓐故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蓐部
薅hāo
注解:拔田艸也。大徐作拔去田艸。眾經音義作除田艸。經典釋文、玉篇、五經文字作拔田艸。惟系傳舊本作披,不誤。披者,迫地削去之也。木部曰:槈,薅器也。從蓐,好省聲。呼毛切。古音在三部。□,籒文薅省。茠,薅或從休。古好聲、休聲同在三部?!对姟吩唬骸皵捿鞭ぁ!敝茼炍?,今詩作以薅。文二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蓐部
茻mǎng
注解:眾艸也。按經傳艸莽字當用此。從四屮。凡茻之屬皆從茻,讀若與岡同。謂其讀若與岡之讀若同也。模朗切。十部?!甲ⅰ綄W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茻部
莫mùp48上
注解:日且冥也。且冥者,將冥也。木部曰:杳者,冥也。夕部曰:夕,莫也。引伸之義為有無之無。從日在茻中,會意。茻亦聲。此于雙聲求之。莫故切,又慕各切。五部?!甲ⅰ健?,□,□,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茻部
莽mǎng
注解:南昌謂犬善逐兔艸中為莽。從犬茻,此字犬在茻中,故偁南昌方言,說其會意之恉也。引伸為鹵莽。茻亦聲。謀朗切。十部。古音讀如模上聲。在五部。取諸雙聲也?!甲ⅰ街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茻部
葬zàng
注解:臧也。見檀弓。從死在茻中。一,其中所□薦之。薦各本作薦,今正。薦,艸席也,有藉義,故凡藉于下者用此字。《易》曰:“古者葬,厚衣之以薪。”此引易□辭,說從死在茻中之意也。上古厚衣以薪,故其字上下皆艸。茻亦聲。此于疊韻得之。則浪切。十部?!甲ⅰ健?,□,□,□,□古文。
文四此部不與五十三文同類者,彼小篆從艸,此小篆有從茻也。
十四部 文六百七十二 重八十 凡萬六百三十九字此第一篇部文、重文、解說字之都數也,每篇末識之,以得十四篇數,識于敘目之后云。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說凡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是也。自二徐每篇分上下,乃移之冠篇首,非是。小徐書轉寫尤舛誤,今復其舊云。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茻部
小xiǎop48下
注解:物之微也。從八,丨見而分之。八,別也。象分別之形,故解從八為分之。丨才見而輒分之,會意也。凡□物分之則小。私兆切。二部。凡小之屬皆從小。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小部
少shǎo
注解:不多也。不多則小,故古少小互訓通用。從小丿聲。丿,右戾也。房密、匹蔑二切。又于小切。按:上二切近是。少之形聲,葢于古雙聲求之。書沼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小部
尐jié
注解:少也。方言曰:尐,杪,小也。孟子:力不能勝一尐雛。趙注尐為小,與方言同。孫宣公音義得之。作匹者,非。髟部曰:□,束髪尐小也。廣韻十六□曰:□尐,小也。方言懱爵,注言懱□也。懱□卽□尐。從小乀聲。乀,左戾也。讀若輟。子結切。十五部。今俗語說小,往往言子結切之音。文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小部
八bā
注解:別也。此以雙聲□韻說其義。今江浙俗語以物與人謂之八,與人則分別矣。象分別相背之形。凡八之屬皆從八。博拔切。古音在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分fēn
注解:別也。從八刀。會意。刀□分別物也。此釋從刀之意也。甫文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尒ěr
注解:□之必然也?!?,今作詞。說文字體本作□。尒之言如此也。后世多以爾字為之。凡曰果爾、不爾、云爾、莞爾、鏗爾、卓爾、鼎鼎爾、猶猶爾、聊復爾耳、故人心尙爾皆訓如此。亦有單訓此者,如公羊焉爾之為于此,孟子然而無乎爾,則亦有乎爾是也。語助有用耳者,與爾絶殊,三國志云生女耳是也。耳之言而已也。近人爾耳不分,如論語女得人焉爾乎,唐石經訛為焉耳。詩陳風箋梅之樹善惡自爾,宋本訛為善惡自耳。皆是也。古書尒字,淺人多改為爾。如手部引《論語》鏗尒,考工記揱尒,小徐本不誤,是也。從丨八,八象氣之分散。從丨八,與小同異。入聲。今本無此二字。上文作從入丨八,此依韻會所引小徐本訂正。入聲在七部,而尒在十一、十六部閑者,于雙聲求之也。兒氏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曾zēnɡp49上
注解:□之舒也。曰部曰:朁,曾也。詩:朁不畏明,胡朁莫懲。毛鄭皆曰:朁,曾也。按曾之言乃也。詩曾是不意,曾是在位,曾是在服,曾是莫聽,論語曾是以為孝乎,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孟子爾何曾比予于管仲,皆訓為乃則合語氣。趙注孟子曰:何曾猶何乃也。是也。是以朁訓為曾。朁不畏明者,乃不畏明也?;寿┱撜Z疏曰:曾猶嘗也。嘗是以為孝乎,絕非語氣。葢曾字古訓乃,子登切。后世用為曾經之義,讀才登切。此今義今音,非古義古音也。至如曾祖、曾孫,取益層絫之意,則曾層皆可讀矣。從八,從曰。從八者,亦象氣之分散。□聲?!跽撸瑖韫盼?。囪在九部,此合韻之理也。昨棱切。六部。昨當為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尚shànɡ
注解:曾也。尚之□亦舒,故釋尚為曾。曾,重也。尚,上也。皆積絫加高之意。義亦相通也。庶幾也。釋言曰:庶幾,尚也。從八亦象氣之分散。向聲。時亮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suì
注解:從意也。從,相聽也?!跽?,聽從之意。司部曰:□者,意內而言外也。凡全書說解,或言□,或言意,義或錯見。言從意,則知□者從□也。言□之必然,則知尒者必然意也。隨從字當作□。后世皆以遂為□矣。從八有所從則有所背,故從八。豕聲。豕在十六部,□、遂在十五部,合韻冣近也。徐醉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詹zhān
注解:多言也。莊子曰:小言詹詹。從言,從八。多故可分。從厃。此當作厃聲。淺人所改也。廠部曰:屋梠,秦謂之楣,齊謂之厃。木部曰:屋櫋聯泰謂之楣,齊謂之檐,楚謂之梠。厃與檐同字同音。詹,厃聲。職廉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介jiè
注解:畫也。畫部曰:畫,畍也。按畍也當是本作介也。介與畫互訓。田部畍字葢后人增之耳。介、畍古今字。分介則必有閑,故介又訓閑。禮擯介,左傳介人之寵,皆其引伸之義也。一則云介特,兩則云閑介。從人從八。人各守其所分也。此依韻會所引。古拜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bié
注解:分也。此卽今之兆字也。廣韻兆,治小切,引說文分也。此可證孫愐以前□卽兆矣。又云:□,灼□坼也。出文字指歸。文字指歸者曹憲所作。此可證孫愐以前十部無兆、□字矣。顧野王玉篇八部有□,兵列切。卜部之后出兆部。又云:□同兆。此可證顧氏始不謂□卽兆字矣。虞翻說尙書分北三苗云:北,古別字。不知其所本。要與重八之□無涉,豈□馮始牽合而岐誤與。治說文者乃于卜部增□為小篆,兆為古文。于□下增之云:八,別也,亦聲,兵列切。以證其非兆字。而說文之面目全非矣?!鯊闹匕苏?,分之甚也。龜兆其一也。凡言朕兆者如舟之縫,如龜之坼。從重八。此下□八別也亦聲五字。會意。治小切。二部。楚金云:或本音兆。按此相承古說也。《孝經說》曰:孝經說者,孝經緯也。后鄭注經引緯亦曰某經說。鄭志。荅張逸曰:當為注時,時在文網中。嫌引秘書。故諸所牽圖讖皆謂之說。故上下有別。此引緯說字形重八之意也。上別下別則二八矣。集韻改為上下有□,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公ɡōnɡp49下
注解:平分也。從八厶。八厶背私也。今本從八從厶。凡此等從字皆淺人所增。八猶背也。鄭注堯典分北三苗云:北猶別也。證以韋昭吳語注云:北,古之背字。然則許鄭之語正互相發(fā)明,分別之乃相僢背,其義相因相足。故許不云八,背也,而云猶背。鄭不云北,別也,而云猶別。凡古訓故之言猶者視此。古紅切。九部。韓非曰:背厶為公。五蠹篇。倉頡之作書也,自環(huán)者謂之私,背私者謂之公。自環(huán)為厶,六書之指事也。八厶為公,六書之會意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必bì
注解:分極也。極猶凖也。木部棟極二字互訓。橦字下云:帳極也。凡高處謂之極,立表為分判之凖,故云分極。引伸為□之必然。從八弋。樹臬而分也。弋,今字作杙。八亦聲。八,各本誤弋,今正。古八與必同讀也。卑吉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余yú
注解:語之舒也。語,匡謬正俗引作□。左氏傳: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此正□之舒。虧部曰:虧,于也。象氣之舒虧。然則余虧異字而同音義。釋詁云:余,我也。余身也。孫炎曰:余,舒遲之身也。然則余之引伸訓為我。詩書用予不用余。左傳用余不用予。曲禮下篇:朝諸矦分職授政任功,曰:予一人。注云:覲禮曰伯父寔來,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凡言古今字者,主謂同音,而古用彼今用此異字。若禮經古文用余一人,禮記用予一人。余、予本異字異義,非謂予、余本卽一字也。顏師古匡謬正俗不逹斯恉,且又以予上聲、余平聲為分別,又不知古音平上不甚區(qū)分,重悂貤繆。儀禮漢讀考糾之詳矣。從八,象氣之分散。舍省聲。以諸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yú
注解:二余也。讀與余同。五部。按易困九四來徐徐,子夏作荼荼,王肅作余余,皆舒意也。許言□之形,未言其義,舉此以補之。文十二當云十三?!≈匾话创硕终`衍?!踔袅x同余。非卽余字也。惟□從二余。則說文之例當別余為一部。上篇蓐薅不入艸部是也。容有省倂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釆biànp50上
注解:辨別也。象獸指爪分別也。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跡,知文理之可相別異也,遂造晝契,釆字取獸指爪分別之形。凡釆之屬皆從釆。讀若辨。蒲莧切。十四部?!酰盼尼??;菔蠗澰疲簩瑫秸缕街龋阶纸援斪鳌?,與古文平相似而誤。按此肊測不可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釆部
番fán
注解:獸足謂之番。從釆,田象其掌。下象掌,上象指爪,是為象形。許意先有釆字,乃后從釆而象其形,則非獨體之象形,而為合體之象形也。附袁切。十四部?!?,番或從足,從煩。此形聲也?!?,古文番。按九歌:□芳椒兮成堂。王注:布香椒于堂上也。□,一作播。丁度、洪興祖皆云:□,古播字。按播以番為聲。此屈賦假番為播也。〖注〗□,亦古文番。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釆部
宷shěn
注解:悉也,知宷諦也。諦,廣韻引作諟。古同部假借也。從宀釆。鍇曰:宀,覆也。釆,別也。能包覆而□別之也。按此與、核字從襾敫同意。式荏切。七部。審,篆文宷從番。然則宷,古文籒文也。不先篆文者,從部首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釆部
悉xī
注解:詳盡也。從心釆。會意。息七切。十二部?!酰盼南?。此亦會意。從心囧。囧者,窻牖麗廔闿明也。。〖注〗□、怸,亦古文悉。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釆部
釋shì
注解:解也。廣韻曰:舍也,解也,散也,消也,廢也,服也。按其實一解字足以包之。從釆。釆,取其分別。從睪聲??脊び浺詽蔀獒?,史記以醳為釋。皆同聲假借也。古音在五部。音轉則廣韻在二十二昔,施只切是也。徐鉉所引唐韻賞職切。文五 重五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釆部
半bàn
注解:物中分也。從八,從牛。牛為物大,可□分也。故取牛會意。凡半之屬皆從半。博幔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半部
胖pàn
注解:半體也。各本半體肉也,今依□應訂。周官經臘人注曰:鄭大夫云:胖,讀為判。杜子春讀胖為版。又云:膴、胖,皆謂夾脊肉。又云:禮家以胖為半體,元謂胖宜如脯而腥。胖之言片也,析肉意也。按許用禮家說。一曰廣肉。此別一義胖之言般也。般,大也。大學:心廣體胖。其引伸之義也。從肉半,半亦聲。普半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半部
叛pànp50下
注解:半反也。反,覆也。反者叛之全,叛者反之半。以半反釋叛,如以是少釋尟。從半反,半亦聲。按各本云:半也。從半反聲。轉寫者多奪字耳。薄半切。十四部。古多假畔為叛。文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半部
牛niú
注解:事也,理也。事也者,謂能事其事也。牛任耕。理也者,謂其文理可分析也。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卻,道大窾。牛、事、理三字同在古音第一部,此與羊,祥也;馬,怒也;武也,一例。自淺人不知此義,乃改之云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與吳字下□增之曰姓也,亦郡也,同一紕繆。象角頭三、封尾之形也。角頭三者,謂上三岐者象兩角與頭,為三也。牛角與頭而三,馬足與尾而五。封者,謂中畫象封也。封者,肩甲墳起之處。字亦作犎。尾者,謂直畫下垂像□也。羊、豕、馬、象皆像其四足。牛略之者,可思而得也。語求切。古音讀如疑。凡牛之屬皆從牛。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牡mǔ
注解:畜父也。從牛土聲。按土聲、求之□韻雙聲,皆非是。葢當是從土,取土為水牡之意。或曰:土當作士,士者,夫也。之韻、尤韻合音冣近。從士則為會意兼形聲。莫厚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犅ɡānɡ
注解:特也。今本作特牛也,依詩正義訂。公羊傳曰:魯祭周公,何以為牲。周公用白牡,魯公用骍犅,羣公不毛。何休云:骍犅赤脊。按說文岡訓山脊,故何謂犅為牛脊。但毛詩只作剛,許說犅同特。與何異。從牛岡聲。亦可云從剛省。會意。古郎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特tè
注解:特牛也。鉉本云:樸特,牛父也。按天問:許說犅同特,焉得夫樸牛。洪氏引說文:特牛,牛父也。言其樸特。皆與鍇本異。葢言其樸特,乃注說文者語,鉉本改竄上移耳。王逸、張揖皆云:樸,大也。玉篇□訓特牛。廣韻□訓牛未□。此因古有樸特之語而制□字。特本訓牡,陽數奇,引伸之為凡單獨之偁。一與一為耦,故實維我特,求爾新特,毛云:特,匹也。從牛寺聲。徒得切。一部。亦作犆。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牝pìn
注解:畜母也。從牛。匕聲。毗忍切。古音在十五部。經典舊音多云扶死反,是也?!兑住吩唬骸靶箨蚺?,吉?!彪x卦辭也。牝為凡畜母之偁,而牝牛冣吉,故其字從牛也。按鍇本無牝篆,自是奪去耳。麀字下曰:從牝省。則非無牝字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犢dúp51上
注解:牛子也。見釋嘼。從牛,賣聲。徒谷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bèi
注解:二歲牛?!踝忠姞栄裴屝螅sw長也。許君則曰:二歲牛。按犙字從參,故為三歲牛。牭字從四,故為四歲牛。則□字從貳,當為二歲牛矣。而謂□為籒文牭字。二、四旣不同數,且四之籒文作亖,則牭之籒文當作〈牜亖〉。凡此乖剌,當由轉寫脫繆。如鼎部鼏、馬部□、□,衣部袗□,今皆奪其一,其明譣也。宜易之曰:□,牛體長也。□,二歲牛。犙,三歲牛。牭。四歲牛?!礌珌仭担N文牭。則可讀矣。而非可無征尃輒也。從牛巿聲。博葢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犙sān
注解:三歲牛。從牛參聲。穌含切。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牭sì
注解:四歲牛。從牛四,四亦聲。息利切。十五部?!酰N文牭從貳。按鍇本此下有仁至反三字,與十三篇二字反語同。是朱翱不謂□卽牭字,而謂□乃二歲牛之正字也。疑鍇本本不誤,后人用鉉本改之,未刪朱氏切音耳。龍龕手鑒引玉篇直利反。顧野王亦不云籒文牭。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犗jiè
注解:騬牛也。馬部曰:騬,犗馬也。謂今之騸馬。從牛害聲。古拜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牻mánɡ
注解:白黑雜毛牛。古謂雜色不純?yōu)閷?,亦作駹。古文假作龍,亦作蒙。周易說卦傳、毛詩小戎、周禮牧人、巾車玉人皆可證也。牻訓為白黑雜毛,然則凡謂雜色不純亦可用牻字。從牛尨聲。此以形聲包會意。莫江切。古音在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liánɡ
注解:牻牛也。從牛京聲。呂張切。十部?!洞呵飩鳌吩唬骸盃健?。”閔二年傳,本作尨涼。葢許引之證此二字所以從尨從京也。京者,涼之省也。牻、□同義,如尨涼一理相似,傳寫誤為春秋傳曰牻□。殊不可通。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犡lì
牛白脊也。從牛厲聲。洛帶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tú
注解:黃?;⑽?。從牛余聲。讀若涂。涂當作涂。同都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犖luò
注解:駁牛也。馬色不純曰駁。駁、犖同部□韻。廣雅牛屬。郭□,丁犖,桓譚新論作郭椒,丁櫟。□、椒,犖、櫟皆同韻也。從牛,勞省聲。呂角切。古音讀如遼,在二部。天官書:此其犖犖大者。謂寥甚少者也。又卓犖,超絶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lièp51下
注解:牛白脊也。牛惟脊白,是亦駁屬。廣韻曰:□出字林。不言出說文,何也。從牛寽聲。力輟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pēnɡ
注解:牛駁如星。駁文似星點。從牛平聲。普耕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犥piāo
注解:牛黃白色。黃馬發(fā)白色曰驃。票麃同聲。然則犥者,黃牛發(fā)白色也。內則鳥皫色,亦謂發(fā)白色。從牛麃聲。補嬌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犉rún
注解:黃牛黑唇也。釋畜云:“黑唇犉。”毛傳云:“黃牛黑唇曰犉?!睜栄挪谎渣S牛者,牛以黃為正色。凡不言何色皆謂黃牛也。從牛□聲。如勻切。十三部?!对姟吩唬骸熬攀錉??!币娦⊙?。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yuè
注解:白牛也。白部曰:□,鳥之白也。此同聲同義。從牛隺聲。五角切。古音在二部。讀如堯。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jiānɡ
注解:牛長脊也。廣韻:□,牛長脊。一曰白脊牛。按一曰五字疑亦出《說文》,今佚。從牛畺聲。居良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tāo
注解:牛徐行也。俗謂舒遟曰□□。從牛?!趼暋Wx若滔。土刀切。二部。按舀聲字,周時在尤幽部,漢時已讀入蕭豪部,故許云□讀若滔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犫chōu
注解:牛息聲。心部曰:息,喘也。從牛讎聲。赤周切。三部。按今本皆作犨,雔聲。而經典釋文,唐石經作犫玉篇韻皆作犫,云:犨同。五經文字且云:犫作犨,訛。葢唐以前所據說文無不從言者。凡形聲多兼會意。讎從言。故牛息聲之字從之。鍇、鉉本皆誤也。今正。一曰:牛名。此別一義。廣韻,手鑒皆云白色牛。晉大夫卻犫,不知取何義也。初學記名作鳴。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牟móu
注解:牛鳴也。從牛。厶象其聲氣從口出。此合體象形。與□同意。韓愈詩曰:“椎肥牛呼牟?!睏P宗元賦曰:牟然而鳴,黃鍾滿脰。莫浮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chǎn
注解:畜□,畜牲也。依廣韻、手鑒訂。左傳、內則皆云:名子不以畜牲。從牛產聲。所簡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牲shēnɡ
注解:牛完全也。引伸為凡畜之偁。周禮庖人注:始養(yǎng)之曰畜,將用之曰牲。按如鼷鼠食郊牛角,則非完全。從牛生聲。所庚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牷quán
注解:牛純色。牧人注:鄭司農曰:牷,純也。按凡時事之牲用牷物,凡外祭毀事用尨。以尨與牷對舉,則牷為純色可知也。大鄭注釋牷為純也,為許所本。后鄭則訓犧為純毛,牷為體完具,與許異。禮。上脫周字。祭祀牷牲。此是引牧人祭祀之牲牷,依韻會補。從牛全聲。疾緣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牽qiānp52上
注解:引而前也。牽、引□韻。引伸之,挽牛之具曰牽,牛人牽彷是也。牲,腥曰餼,生曰牽。又凡聮貫之□曰牽。從牛,冂象引牛之縻也。玄聲??鄨郧?。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牿ɡù
注解:牛馬牢也。從牛吿聲。古屋切。三部?!吨軙吩唬骸敖裎╆雠qR。”粊誓。今惟淫舍牿牛馬。大小徐本皆無淫舍二字,今刊本□增之。此許偶遺二字,非必許所據尙書少二字也。惟大放牿牢之牛馬,故令無以擭穽傷牛馬。若牛馬在牢中,擭穽安得傷之。周易:僮牛之牿。許及九家作吿。鄭作梏。劉陸作角,不訓牢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牢láo
注解:閑也。也字今補。養(yǎng)牛馬圈也。充人注曰:牢,閑也。必有閑者,防禽獸觸嚙。牲繋于牢,故牲謂之牢,如粊誓呼牛馬為牿,禮呼牲為牽也。從牛,冬省。取其四周帀。從古文冬省也。冬取完固之意,亦取四周象形。引伸之為牢不可破。魯刀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犓chú
注解:□芻莝養(yǎng)圈牛也。今本莝誤□,脫圈字,依文□注訂。莝,斬芻也。趙岐注孟子曰:艸生曰芻,谷餋曰豢。韋注國語曰:艸食曰芻,榖食曰豢。孟子正義引說文:牛馬曰芻,犬豕曰豢。今說文無此語。經傳犓豢字,今皆作芻豢。從牛芻,芻亦聲。測愚切。古音在四部。《春秋國語》曰:“犓豢幾何。”見楚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rǎo
注解:牛柔謹也。玉篇曰:尙書□而毅字如此。按凡馴擾字當作此?!踝鳌酰瑥V雅:□,柔也,善也。從牛夒聲。而沼切。古音在三部。按此以貪獸之夒為聲。爾雅注犪牛,以有角之夔為聲。陸德明誤為一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bèi
注解:《易》曰:“犕牛乘馬?!贝巳懪c革部之鞁同義。鞁,車駕具也。故玉篇云:犕,服也,以鞍裝馬也。從牛,□聲。□辭今作服。古音□聲、□聲同在第一部,故服犕皆扶逼反。以車駕牛馬之字當作犕,作服者假借耳。左傳:王使伯服如鄭請滑,史記:鄭世家作伯犕。后漢書皇甫嵩傳:義眞犕未乎。北史魏收嘲陽休之,義眞服未。正作服字。此皆通用之證也。今韻犕,平秘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lí
注解:耕也。《山海經》曰:后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郭傳:始用牛犂也。按耒部耕訓□,是□耕二字互訓,皆謂田器。今人分別,誤也。仲尼弟子列傳:冉耕,字伯牛。司馬耕,字子牛?!墩撜Z》:司馬牛??鬃⒃唬核嗡抉R犂也。此可證司馬牛名耕,一名犂也。葢其始人耕者謂之耕,牛耕者謂之犂。其后互名之。從牛黎聲。郞奚切。十五部。俗省作犂。《論語》:犂牛之子?;首ⅲ籂酪糌傌?,雜文也。張參曰:犂,洛西反。《論語》借以為力之反,張謂借犂為貍文也。犂貍異部而相借,如《爾雅》釋騋牝為驪牝。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fèip52下
注解:兩壁耕也。壁當作辟。辟是旁側之語。莊卄一年左傳:鄭伯享王于闕西辟。服□云:西辟,西偏也?!醣俑^一田中兩牛耕,一從東往,一從西來也。此耕字自人牛言之。與木部六叉犂自器言之不同。從牛非聲。此形聲包會意,非從飛下翄取其相背。非尾切。十五部。廣韻入去聲。一曰覆耕穜也。此別一義。未聞。讀若匪。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tāo
注解:牛羊無子也。從?!趼暋Wx若糗糧之糗。糗糧見粊誓。徒刀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抵dǐ
注解:觸也。角部曰:觸,抵也。亦作抵抵。從牛氐聲。都禮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wèi
注解:牛踶□也。廣韻曰:踶□,牛展足。按展足二字乃□字之誤?!跬櫋W悴吭唬痕y者,躛也?!跖c〈衛(wèi)下足〉互訓。踶□猶踐蹋也。從牛衛(wèi)聲。于歲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qiǎn
注解:牛很不從牽也。從牛臤。臤者,堅也。故從牛臤。會意。臤亦聲。吃善切。古音在十二部。一曰大皃。別一義。讀若賢。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牼kēnɡ
注解:牛厀下骨也。牛脛也。脛者,骹也。從牛巠聲??谇o切。十一部?!洞呵飩鳌罚骸八嗡抉R牼字牛?!卑础吨倌岬茏恿袀鳌罚核嗡抉R耕字牛?!蹲髠鳌贰醢哪?,兩書司馬牛,不偁其名。許云:司馬牼,豈卽司馬耕與。外此昭卄年、卄一年宋有華牼,孟子書有宋牼,皆不傳其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jìn
注解:牛舌病也。廣韻作牛舌下病。舌病則噤閉不成聲。亦作□。從牛今聲。巨禁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犀xī
注解:徼外牛。各本有南字,今依韻會。楚語曰:巴浦之犀、牦、兕、象,其可盡乎。后漢章帝紀:蠻夷獻生犀、白雉。一角在鼻,一角在頂。《爾雅》、《山海經》郭注、劉欣期交州記皆云有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頟上,一在鼻上,鼻上角短小。按晉語:角犀豐盈。孟子注:頟角犀厥地。戰(zhàn)國策:眉目準頞權衡,犀角偃月。此皆謂人自鼻至頂豐滿。如相書所云伏犀貫頂也。佀豕。見釋獸。劉欣期云:其毛如豕,頭如馬。郭璞云:形似水牛,豬頭。說各不同也。從牛尾聲。先稽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牣rènp53上
注解:牣,此復字□之未□者。滿也。見大雅毛傳。從牛刃聲。而震切。古音在十三部。《詩》曰:“于牣魚躍?!庇谌缱?。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物wù
注解:萬物也。牛為大物。牛為物之大者,故物從牛,與半同意。天地之數,起于牽牛。戴先生原象曰:周人以□、牽牛為紀首,命曰星紀。自周而上,日月之行不起于□、牽牛也。按許說物從牛之故,又廣其義如此。故從牛。勿聲。文弗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犧xī
注解:宗廟之牲也。魯頌:享以骍犧。《毛傳》:犧,純也。曲禮:天子以犧牛。鄭云:犧,純毛也。牧人:祭祀□其犧牲。鄭云:犧牲,毛羽完具也。偽孔注微子云:色純曰犧,體完曰牷。杜注左傳又云:牷,純色完全也。說犧皆與許異。從牛羲聲。許羈切。古音在十七部。賈侍中說他皆偁名,獨賈逵偁官者,尊其師也。此非古字。魯頌毛傳曰:犧尊有沙羽飾也。明堂位注曰:犧尊以沙羽為畫飾。鄭注,荅張逸曰:刻畫鳳皇之象于尊,其形娑娑然,故曰沙。按沙、娑、羲古音三字同在十七部。犧牲、犧尊,葢本只假羲為之,漢人乃加牛旁。故賈云非古字。許廁諸部末。文四十五 鍇四十四。重一此部列字次第大致井井可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牦límáo
注解:西南夷長髦牛也。今四川雅州府淸溪縣大相嶺之外有地名旄牛,產旄牛。而淸溪縣南抵寧遠府,西抵打箭爐,古西南夷之地,皆產旄牛。如郭樸注《山海經》所云:背、厀及胡、尾皆有長毛者。小角,其體純黑,土俗用為菜,其尾臘之可為拂子。云長髦者,謂背、厀、胡、尾皆有長毛。下文牦字乃專謂尾也。此牛名牦牛,音如貍。楚語:巴浦之犀牦。上林賦:□旄貘牦。以其長髦也。故《史記□西南夷傳》謂之髦牛,以其尾名牦也。故周禮樂師注謂之牦牛,以牦可飾旄也。故禮注、爾雅注、北山經、上林賦注、漢書西南夷傳皆謂之旄牛。牦、髦、旄三字音同,因之讀牦如毛,非也。據上林賦則旄、牦異物。中山經:荊山多牦牛。郭曰:旄牛屬。從牛□聲。里之切。一部。按牦切里之,牦切莫交。徐用唐韻不誤,而俗本誤易之。凡牦之屬皆從牦。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牦部
牦máop53下
注解:牦牛尾也。凡經云干旄、建旄,設旄、右秉白旄,羽旄、齒革干戚羽旄,今字或有誤作毛者,古注皆云旄牛尾也。旄牛卽牦牛。牦牛之尾名牦。以牦為幢曰旄,因之呼牦為旄。凡云注旄干首者是也。呼牦牛為旄牛。凡云旄牛尾者是也。從牦省,從毛。莫交切。二部。按周禮樂師音義:牦,舊音毛。但許不言毛亦聲。而左傳晏牦,外傳作晏萊。后漢書魏郡輿人歌:岑煕狗吠不驚,足下生牦。與災時茲三字韻,則是牦省亦聲,在弟一部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牦部
斄lái
注解:強曲毛也。也依廣韻補??伞躞缙鹨隆s缤?,裝衣也?!锻趺鳌罚阂躁笱b衣。師古曰:毛之強曲者曰牦,以裝褚衣,今其張起也。按此牦皆斄之誤。劉屈牦亦當本作屈斄,屈斄謂強曲毛也。從牦省,來聲。洛哀切。舊音力之切。一部?!酰盼臄潦?。文三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牦部
吿ɡào
注解:牛觸人,角箸橫木,所□吿人也。從口從牛。如許說則吿卽楅衡也,于牛之角寓人之口為會意。然牛與人口非一體,??跒槲?,未見吿義,且字形中無木,則吿意未□。且如所云是未嘗用口,是吿可不用口也,何以為一切吿字見義哉。愚謂此許因童牛之吿而曲為之說,非字意,故木部楅下不與此為轉注。此字當入口部。從口牛聲。??扇肼曌x玉也。廣韻:吿上曰吿,發(fā)下曰誥。古沃切。三部。音轉古到切。又汪氏龍曰:此因嚳字,故立吿部。愚謂誠然,嚳從吿斆亦教也,教之故急急吿之,吿亦聲。然則當立斆部,嚳屬焉,不當有吿部。《易》曰:“僮牛之吿。”大畜爻辭。僮牛,僮昏之牛也。吿,九家同,王弼作牿。凡吿之屬皆從吿。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吿部
嚳kù
注解:急吿之甚也。急吿猶吿急也。吿急之甚,謂急而又急也。釋□應說嚳與酷音義皆同。按白虎通云:謂之帝嚳者何也。嚳者,極也,教令竆極也。竆極,卽急吿引伸之義。從吿,學省聲。苦沃切。三部。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吿部
口kǒup54上
注解:人所□言食也。言語、飮食者,口之□大端。舌下亦曰:口,所以言、別味也?!额T象傳》曰:君子以愼言語,節(jié)飮食。象形。苦厚切。四部。凡口之屬皆從口。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噭jiào
注解:口也??谒妆居灪?。今正。史、漢貨殖傳皆云:馬蹄噭千。徐廣曰:噭,馬八髎也。小顏云:噭,口也。蹄與口□千則為馬二百也。按以口釋噭,此必本說文。說文以口建首,下噭、噣、喙、吻字皆與口字轉注相接,此全書之例也。通俗文、□倉皆曰:尻骨謂之八髎,惟《史記》噭字從口,故徐以八髎釋之。尻亦得謂之口也。各本史記作躈,乃誤字耳。噭與竅音義相同,俗本說文作吼者,葢或識孔字于口字之旁,因誤并為一字。從口敫聲。徐廣苦吊反。小顏江吊、口釣二反。唐韻古吊切。二部。一曰噭,呼也。此別一義,呼當作嘑,字之誤也。嘑,號也。曲禮毋噭應。鄭曰:噭,號呼之聲也。呼亦當作嘑,俗寫通用耳。昭卄五年公羊傳曰:昭公于是噭然而哭。注:噭然,哭聲皃。釋文皆古吊反。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噣zhòu
注解:喙也。曹風:不濡其咮。毛曰:咮,喙也。玉篇引不濡其噣。咮、噣二同,朱聲、蜀聲同部也。亦假借作注,爾雅咮星,《史記》、《考工記》注作注是也。亦作啄,詩韓奕傳:厄,烏噣也。厄同軛。烏噣,釋名、小爾雅作烏啄。從口蜀聲。陟救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喙huì
注解:口也。說卦傳:為黔喙。左傳:□目而豭喙。叚借為困極之義。廣韻引昆夷□矣,今詩作喙矣。郭注方言引外傳余病□矣,今外傳作余病喙。郭云:江東呼極為□,亦作□。從口彖聲。許穢切。十五部。彖聲在十四部,合韻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吻wěn
注解:口邊也。曲禮注云:口旁曰咡?!稄V雅》云:咡謂之吻??脊び洠轰J喙,決吻。鄭曰:吻,口腃也。釋名曰:吻,免也。抆也,卷也。從口勿聲。武粉切。十三部。勿聲在十五部,合韻也?!?,吻或從肉從昏?;杪曇?。凡昏,皆從氏,不從民。字亦作□,作脗,皆□之俗也。凡言脗,合當用此。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嚨lónɡ
注解:喉也。釋鳥曰:亢,鳥嚨。郭曰:謂喉嚨。從口龍聲。盧紅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hóu
注解:咽也。從口矦聲。乎鉤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噲kuài
注解:咽也。噲者,會也。聲氣所會也。從口會聲?;蜃x若快??鄩?。十五部。小雅:噲噲其正。箋云:噲噲猶快快也。謂同音假借。盧氏文弨云:淮南精神訓:噲然得臥。宋書樂志:吳□吹曲,我皇多噲事。皆與快同。一曰噲,嚵也。此別一義。噲亦復舉字也。凡一曰之下多復舉本字。俗本作嚵噲也,非集韻作一曰嚵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吞tūnp54下
注解:咽也。今人以呑吐對舉。據此則咽□本名吞。俗云□吞是也。猶之□本名咽。平聲。今人以為下□字。一見切。從口天聲。土根切。古音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咽yān
注解:嗌也。咽者,因也。言食因于是以上下也。從口因聲。烏前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嗌yì
注解:咽也。嗌者,扼也。扼要之處也。咽、嗌雙聲。漢書:昌邑王嗌痛。《爾雅》注云:江東名咽為嗌。從口益聲。伊昔切。十六部。□,籒文嗌,上象口,下象頸脈理也。此象形字,與亢略同。漢百官公□表曰:□作朕虞。劭曰:□,伯益也。師古日:□,古益字也。按此假借?;N文嗌為益。如九歌假借古文番為播也。趙宋時古文尙書益作□,此本諸漢表耳?!鹩职捶惭皂楊I頸亢胡者,自外言之。言嚨□噲呑咽嗌者,自內言之。故皆從口,自口而入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喗y(tǒng)ǔn
注解:大口也。從口軍聲。牛殞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哆chǐ
注解:張口也。小雅:哆兮侈兮。毛曰:哆,大皃。從口多聲。釋玄應□引說文殆可切。此本音隠。唐韻丁可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呱ɡū
注解:小兒嗁聲,咎繇謨:啟呱呱而泣。從口瓜聲。古乎切。五部?!对姟吩唬骸昂箴⑦梢印!薄洞笱拧?。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啾jiū
注解:小兒聲也。倉頡篇:啾,眾聲也。三年問,啁噍之頃。此假噍為啾也。從口秋聲。卽由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喤huánɡ
注解:小兒聲。啾謂小兒小聲,喤謂小兒大聲也。如離騷鳴玉鑾之啾啾,詩錘□喤喤,喤喤厥聲,則泛謂小聲大聲。從口皇聲。乎光切。十部。《詩》曰:“其泣喤喤。”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咺xuǎn
注解:朝鮮謂兒泣不止曰咺。方言:咺,痛也。凡哀泣而不止曰咺。朝鮮洌水之閑少兒泣而不止曰咺。從口亙聲。此依韻會。況晚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唴qiànɡ
注解:秦晉謂兒泣不止曰唴。方言:自□而西秦晉之閑。凡大人少兒泣而不止謂之唴,哭極音絶亦謂之唴。平原謂啼極無聲謂之唴哴。從口羌聲。丘尚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咷táo
注解:楚謂兒泣不止曰噭咷。方言:楚謂之噭咷。按噭字見上。從口兆聲。徒刀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喑yīnp55上
注解: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方言:齊宋之閑謂之喑,或謂之惄。按喑之言瘖也,謂啼極無聲。從口音聲。于今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yì
注解:小兒有知也?!洞笱拧罚嚎酸酸?。毛曰:岐,知意也。嶷,識也。按此由俗人不識□字。蒙上岐字改從山旁耳。高注淮南曰:軫□之□,讀如克岐克□之□。太□作懝。釋文懝牛力切。又音擬。擬然有所識別也。從口疑聲。魚力切。一部?!对姟吩唬骸翱酸恕??!?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咳hái
注解:小兒□也。內則云。孩而名之。為作小兒□而名之也。從口亥聲。戶來切。一部。孩,古文咳從子。內則孟子皆作此字。按亥部有古文亥,則右當作古文亥。而亦從亥者,亥亦古文也,于史趙之言知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嗛xián
注解:口有所銜也。夏小正曰:田鼠者,嗛鼠也。爾雅鼸鼠,古本亦作嗛。故孫叔然云:嗛者,頰裹也。廣韻曰:嗛,蝯藏食處也。嗛鼠食積于頰,人食似之,故頰車?;蛟积E車假借為銜字,如佞幸傳大后由此嗛韓嫣是也。亦假借為歉字,商銘嗛嗛之食,嗛嗛之德是也。亦假借為謙字,如子夏周易、漢藝文志謙卦作嗛是也。志云:合于易之嗛嗛,一嗛而四益。轉寫下句從言,遂滋異說。從口兼聲。戶監(jiān)切。古音葢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咀jǔ
注解:含味也。含而味之。凡湯酒膏藥舊方皆云□咀。廣韻九麌云:□咀,嚼也。按□卽哺字。古父甫通用,后人不知為一字矣。含味之上似當有哺咀二字。從口且聲。慈呂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啜chuò
注解:嘗也?!睹献印罚和金J啜也。從口叕聲。昌說切。十五部。一曰喙也。此別一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jí
注解:噍也。也當作兒。從口集聲。讀若集。雧省作集。子入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嚌jì
注解:嘗也。見儀禮。從口齊聲。在詣切。十五部?!吨軙吩唬骸按蟆跏芡绹潯!鳖櫭?。儀禮多言嚌肺啐酒,據周書則酒至齒亦云嚌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噍jiào
注解:嚙也。少儀:侍食于君子,小飯而亟之,□噍。按□噍句絶,所謂亟之也。從口焦聲。才肖切。二部。古讀平聲,如嚼復嚼,今年尙可后年饒是也。嚼,噍或從爵。古焦爵同部同音,唐韻乃分噍切才□,嚼切才爵矣。今北音去聲。南音入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吮shǔn
注解:欶也。欠部云:欶,吮也。從口允聲。徂沇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shuìp55下
注解:小□也。士冠禮注曰:古文啐為呼。按呼與啐音義皆隔,必是誤字。當是古文啐為□之誤,如古文酳作□,今禮□皆誤酌也。從口率聲。讀若□。所劣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嚵chán
注解:小□也。從口毚聲。士或切。八部。一曰喙也。此別一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簭shì
注解:啖也,喙也。喙上當有一曰二字。各本作噬,今正。說文有簭無筮,則筮者□變,不當為用諧聲。周禮梓人:攫殺援簭。正作簭,從□聲而省吅也。又周禮卜筮字皆作簭,此則假借也。從口□聲。時制切。十五部。按詩噬肯適我,毛曰:噬,逮也。此謂噬為逮之假借也。釋言作遾,方言亦作噬?!甲ⅰ胶徸鳌跸驴凇?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啖dàn
注解:食也。從口臽聲。徒濫切。八部。讀與含同。與今音異。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嘰jī
注解:小食也。大人賦曰:嘰瓊華。按皀部有旣字,云小食也。嘰與旣音義皆同而各字。玉藻進禨少儀注曰巳沐飮曰禨皆當作此嘰。從口幾聲。居衣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bó
注解:噍皃。按釋□應書三引說文皆云:□,噍皃也。廣韻十九鐸卄六緝皆云:□,噍皃。釋行均書同。說文古本當先□字,云□,噍皃也。次□字,云□也。今□字□字廁□處,無□之語,葢口部脫誤多矣。從口尃聲。補各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含hán
注解:嗛也。從口今聲。胡男切。古音在七部。禮樂志:吟青黃。以吟為含。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哺bǔ
注解:哺咀也。哺咀葢□韻字。釋□應引許淮南注曰:哺,口中嚼食也。又引字林:哺咀,食也。凡含物以飼曰哺。爾雅:生哺□。從口甫聲。薄故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味wèi
注解:滋味也。滋言多也。從口未聲。無沸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嚛hù
注解:食辛嚛也。嚛謂辛螫?;鸩恳軙何缎炼粺?。呂覽本味:味辛而不烈。嚛與熮烈同義。玉篇云:伊尹曰:酸而不嚛。此古伊尹書之僅存者。酸疑當作辛。辛而不嚛,卽本味之辛而不烈也。從口樂聲?;鹞智小9乓粼诙?。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zhuó
注解:口滿食。從口窡聲。丁滑切。十五部?!甲ⅰ秸f文字頭作〔口窡〕。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噫ǎi
注解:飽出息也。各本作飽食,今依玉篇、眾經音義訂。息,鼻息也。內則:在父母舅姑之所,不敢噦噫。莊子:大塊噫氣,其名曰風。靈樞經曰:五藏氣心主噫。按噫字亦作餩,見廣雅。玉篇、廣韻于北、烏克二反。高注淮南書曰:垓讀如人飮食太多,以思下垓之垓。以思下垓之垓,乃以息上餩之餩之誤。高注多言心中滿該,亦謂此也。從口意聲。于介切。古音在一部?!墩撜Z》:子曰:噫,天喪予。鄭氏毛詩:噫此皇父。噫厥哲婦。皆為有所痛傷之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啴tānp56上
注解:喘息也。《小雅傳》曰:啴啴,喘息也。馬勞則喘息。一曰喜也。樂記:其樂心感者,其聲啴以緩。注:啴,寛綽皃。從口單聲。他干切。十四部?!对姟吩唬骸皢畣橊R。”證前一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唾tuò
注解:口液也。曲禮:讓食不唾。內則:不敢唾洟。從口□聲。湯臥切。十七部。涶,唾或從水。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咦yí
注解:南陽謂大呼曰咦。呼,外息也。大呼,大息也。從口夷聲。以之切。古音在六脂。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呬xì
注解:東夷謂息為呬。方言:呬,息也。東齊曰呬。釋詁郭注亦云:今東齊謂息為呬。疑許襲方言。東夷當作東齊,字之誤也。從口四聲。虛器切。十五部。按大雅:民之攸墍,毛曰:墍,息也。墍不訓息。此正謂墍卽呬之假借。《爾雅》:呬,息也。某氏引詩:民之攸呬。葢三家詩作呬,毛詩作墍。說文□部有□字,鼻部有齂字,皆臥息也。亦皆虛器切。凡古休息與鼻息同義。《詩》曰:犬夷呬矣?!洞笱拧罚夯煲尿D矣,維其喙矣。合二句為一句,舉日部引東方昌矣相似?;熳魅棺鲄?,葢亦用三家詩。馬部引昆夷駾矣,則毛詩也。毛云:喙,困也。方言:□、喙、呬,息也。按人之安寧與困極皆驗諸息。故假樂、綿之呬,不嫌異義同偁。喙與呬,不嫌異字同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喘chuǎn
注解:疾息也。此分別言之。息下曰:喘也。渾言之也。從口端聲。昌沇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呼hū
注解:外息也。外息,出其息也。從口乎聲。荒烏切。五部。今人用此為號嘑、□召字,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吸xī
注解:內息也。內息,納其息也。從口及聲。許及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噓xū
注解:吹也。從口虛聲。朽居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吹chuī
注解:噓也。從口欠??谇穭t氣出。會意。昌垂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喟kuì
注解:大息也。《論語》:□云喟然嘆曰:謂大息而吟嘆也。何晏云:喟然,嘆聲也。殊非是。從口胃聲。丘貴切。十五部。嘳,喟或從貴。胃貴聲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啍tūn
注解:口氣也。從口□聲。他昆切。十三部?!对姟吩唬骸按筌噯攩敗!蓖躏L。毛云:啍啍,重遟之皃。按啍言口氣之緩,故引伸以為重遟之皃?!甲ⅰ健酢?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嚏tìp56下
注解:悟解氣也。悟解氣者,欠字下云張口氣悟是也。悟,覺也。解,散也。通俗文曰:張口運氣謂之欠□。鄭注《周易》百果艸木皆甲坼曰:皆,讀為人倦解之解。郭注方言蛤解曰:解,讀解悟聲之解。皆是許意。嚏與欠異音同義。玉裁按:許說嚏義非是,不必曲侚。嚏之見于月令、內則者各一。鄭氏終風箋曰:疐讀當為不敢嚏咳之嚏。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遺語也。月令:民多鼽嚏。謂鼻塞而妨嚏。說文噴下一曰□鼻,而釋嚏為欠,直以其字從口不從鼻故耳。殊不思內則旣云不敢嚏。又云不敢欠,其為二事憭然。素問說五氣所病,腎為欠為嚏,亦分二事。倘云嚏卽是欠,則內則、素問皆不可通矣。故嚏解當改云歕鼻也為安??谂c鼻同時氣出,此字之所以從口也。至若詩愿言則疐,毛傳云:疐,跲也。釋文疐作疌,跲作劫,自是古字通叚。觀狼跋傳疐,跲也,而其疐本又作疌??勺C。崔靈恩集注乃改劫為□。訓以今俗人體倦則伸,志倦則□,音丘據反。是葢以附合許之嚏解,而不知許自解嚏,非解毛之疐也。改疐為嚏,自鄭君始。許在鄭前,安得從鄭易毛。各本有詩曰愿言則嚏六字,休寧汪氏龍以為后人妄增者,是也。今□。學者可以知毛、許于詩本無□說。唐石經作嚏者,乃從鄭,非從毛。從口疐聲。都計切。古音在十二部?!对姟吩唬骸霸秆詣t嚏?!倍加嬊?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zhì
注解:野人之言。《論語》曰:質勝文則野。此字會意兼形聲。從口質聲。之日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唫jìn
注解:口急也。從口金聲。巨錦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噤jìn
注解:口閉也。史淮陰矦傳: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此假吟為噤也,吟噤義相似。從口禁聲。巨禁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名mínɡ
注解:自命也。祭統(tǒng)曰:夫鼎有銘。銘者,自名也。此許所本也。周禮小祝故書作銘,今書或作名。士喪禮古文作銘,今文皆為名。按死者之銘,以緇長半幅,緽末長終幅,廣三寸,書名于末曰:某氏某之柩。此正所謂自名。其作器刻銘,亦謂稱先祖之德,著己名于下,皆只云名已足,不必加金旁。故許君于金部不□銘字,從周官今書、禮今文也。許意凡經傳銘字皆當作名矣。鄭君注經乃釋銘為刻。劉煕乃云:銘,名也。記名其功也。呂忱乃云:銘,題勒也。不用許說。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冥,幽也。故□口自名。故從夕口會意。武并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吾wú
注解:我自偁也。偁各本作稱,誤。釋詁曰:吾,我也。從口五聲。五乎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哲zhép57上
注解:知也。釋言曰:哲,智也?!斗窖浴吩唬赫?,知也。古智知通用。從口□聲。按凡從折之字皆當作斤□艸。各本篆文皆作手旁,用□改篆也,今悉正之。陟列切。十五部。悊,哲或從心。韻會引說文古以此為哲字。按心部云:悊,敬也。疑敬是本義,以為哲是假借。嚞,古文哲從三吉?;蚴≈鲉?。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君jūn
注解:尊也。此羊祥也,門聞也,戶護也,發(fā)拔也之例。從尹口,尹,治也??凇醢l(fā)號。此依韻會,又補一口字。尹亦聲。舉云切。十三部?!酰盼南缶?。小徐本作?〖注〗□,亦古文君字?!酰莆浜笏凭?。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命mìnɡ
注解:使也。從口令。令者,發(fā)號也,君事也。非君而口使之,是亦令也。故曰:命者,天之令也。眉病切。古音在十二部。令亦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咨zī
注解:謀事曰咨?!蹲髠鳌吩唬涸L問于善為咨。毛傳同。從口次聲。卽夷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召zhào
注解:□也。言部曰:□,召也。從口刀聲。直少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問wèn
注解:訊也。言部曰:訊,問也。引伸為禮之聘問。從口門聲。亾運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唯wěi
注解:諾也。此渾言之。玉藻曰:父命呼,唯而不諾。析言之也。從口隹聲。以水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唱chànɡ
注解:導也。鄭風曰:唱予和女。從口昌聲。尺亮切。十部。古多以倡字為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和hè
注解:相應也。從口禾聲。古唱和字不讀去聲。戶戈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咥xì
注解:大□也。衛(wèi)風毛傳曰:咥咥然□?!吨芤住罚郝幕⑽?,不咥人。馬云:龁也。此別一義。從口至聲。許旣切。又直結切。古音在十二部?!对姟吩唬骸皢A其□矣?!?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啞è
注解:□也。馬融曰:啞啞,□聲。鄭云:樂也。從口亞聲。于革切。古音在五部。按字林云:謚□聲。呼益反。此由□言啞啞字音形皆變而云然。啞俗訓為瘖。幺下切?!兑住吩唬骸啊跹詥??!闭鹭赞o。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噱jué
注解:大□也。從口豦聲。其虐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唏xī
注解:□也。廣雅:唏唏,□也。從口□聲。依韻會訂。虛豈切。十五部。一曰哀痛不泣曰唏,《方言》:唏,痛也。凡哀而不泣曰唏。于方則楚言哀曰唏。十二諸矦年表曰:紂為象箸而箕子唏。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聽yǐn
注解:□皃也。司馬相如賦:亾是公聽然而□。從口斤聲。宜引切。古音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呭yìp57下
注解:多言也?!睹献印?、《毛傳》皆曰:泄泄猶沓沓也。曰部云:沓,語多沓沓也。言部又云:詍,多言也。引詩無然詍詍。從口世聲。余制切。十五部?!对姟吩唬骸盁o然呭呭?!贝笱沤褡餍剐埂?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jiāo
注解:聲□□也。周禮大祝注:祈□也。謂為有災變,號呼吿神以求福。□,陸音叫。從口□聲。古堯切。二部。按玉篇有□無□,□,古吊反。聲也。此以倒□之□為聲,卽□字也。廣韻引漢刑法志□首,今志作□首。地理志巨鹿郻縣,今說文作鄡縣。鄡與□疑皆淺人改作,非許書本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咄duō
注解:相謂也。謂欲相語而先驚之之□。凡言咄嗟、咄唶、咄咄怪事者皆取猝乍相驚之意。倉頡篇曰:咄,啐也。說文:啐,驚也。李善注曹植贈彪詩引說文:咄,□也。從口出聲。當□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唉āi
注解:應也?!斗窖浴罚簹G,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曰欸,或曰□。按廣雅欸□然譍也,本方言。許以唉訓應,欠部欸訓訾,與《方言》異。葢唉、欸古通用也。□應書引作譍聲也。從口矣聲。讀若塵埃。烏開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哉zāi
注解:言之閑也。釋詁:孔□哉延虛無之言閑也。許分別釋之曰:哉為言之閑。鍇云:若左傳遠哉遙遙,《論語》君子哉若人是,哉為閑隔之□。按如鍇說,則必句中乃為言之閑,豈句末者非耶。句中哉字皆可□句。凡□者之際曰閑,一者之竟亦曰閑,一之竟卽□之際也。言之閑歇多用哉字。若哉生明,初哉首基,則又訓哉為始,凡竟卽為始。從口□聲。將來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噂zǔn
注解:聚語也。《小雅》傳曰:噂猶噂噂,沓猶沓沓。從口尊聲。子損切。十三部。《詩》曰:“噂沓背憎?!比瞬坑忠妰V沓背憎。詩釋文曰:噂,說文作僔。五經文字亦云:僔,詩小雅作噂。陸、張皆不云說文有噂,則知淺人依詩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咠qì
注解:聶語也。耳部曰:聶,附耳私小語也。按聶取□耳附一耳,咠取口附耳也。從口耳。七入切。七部?!对姟吩唬骸皡齾︶??!毕锊拢壕兙凈骠?,四章:捷捷幡幡。許引當云咠咠翩翩。而云咠咠幡幡者,誤合二章為一耳。咠咠,今詩作緝緝。毛云:緝緝,口舌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呷xiā
注解:吸呷也。司馬相如賦曰:翕呷萃蔡。張揖曰:翕呷,衣起張也。海賦:猶尚呀呷,余波獨涌。李善曰:呀呷,波相呑之皃。吳都賦曰:誼嘩喤呷。廣韻:喤呷,眾聲也。從口甲聲。呼甲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嘒huìp58上
注解:小聲也?!缎⊙拧罚簡栩鑷G嘒。毛曰:嘒嘒,聲也。按商頌:嘒嘒管聲。毛曰:嘒嘒,和也。從口彗聲。呼惠切。十五部?!对姟吩唬骸皣G彼小星?!眹?,或從慧。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嘫rán
注解:語聲也?!斗窖浴罚簹G,然也。廣雅:欸□然也。按然卽嘫,應聲也。從口然聲。如延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唪běnɡ
注解:大□也。《玉篇》、《手鑒》皆作大聲。從口奉聲。讀若《詩》曰“瓜瓞菶菶”。方蠓切。九部。按今生民作瓜瓞唪唪,而玉、口二部□引皆作菶菶。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嗔tián
注解:盛氣也。門部曰:闐,盛皃。聲羲與此同。今毛詩振旅闐闐,許所據作嗔嗔。玉藻:盛氣顚實。注云:顚讀為闐。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睹献印罚禾钊还闹?。是則聲同得相假借也。古音陳。今俗以為謓恚字。從口眞聲。待年切。十二部。《詩》曰:“振旅嗔嗔?!薄缎⊙拧?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嘌piāo
注解:疾也。檜風:匪車嘌兮。毛曰:嘌嘌,無節(jié)度也。按無節(jié)度者,卽上章所云疾驅,非有道之車也。從口票聲。撫招切。二部?!对姟吩唬骸胺塑囙奄??!?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嘑hū
注解:號也。號部曰:號,嘑也。是為轉注。雞人夜嘑旦以嘂百官,此嘑字之僅存者也。若銜枚氏嘂呼嘆嗚,《大雅》式號式呼,以及諸書云叫呼者其字皆當作嘑,不當用外息之字。嘑或作謼,崔靈恩毛詩:式號式謼。從口虖聲。荒烏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喅yù
注解:音聲喅喅然。從口昱聲。余六切。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嘯xiào
注解:吹聲也。召南箋曰:嘯,蹙口而出聲也。從口肅聲。穌吊切。古音在三部。嘯,籒文嘯。從欠。欠部重出嘯字,引詩其嘯也謌。今詩惟條其嘯矣作嘯。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臺yí
注解:說也。臺說者,今之怡悅字。說文怡訓和,無悅字。今文尚書:舜讓于德不臺。見《漢書□王莽傳》、《班固□典引》。而《五帝本紀》本之作舜讓于德不臺懌。自序曰:唐堯遜位,虞舜不臺?;葜珈B,諸呂不臺。皆謂不為百姓所悅也。古文禹貢:祇臺德先。鄭注:敬悅天子之德旣先。從口□聲。與之切。一部。按湯誓、高宗彤日、西伯戡黎皆云如臺,殷本紀皆作柰何,釋詁臺予同訓我,此皆以雙聲為用,何、予、臺三字雙聲也?!甲ⅰ浇疋?。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嗂yáo
注解:喜也。從口□聲。余招切。二部。此字與□羲相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啟qǐ
注解:開也。按后人用啟字訓開,乃廢啟不行矣。啟,教也。玉篇引堯典:胤子朱啟明。釋天:明星謂之啟明。從戶口。會意??刀Y切。十五部。此字不入戶部者,以口戶為開戶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嗿tǎnp58下
注解:聲也。周頌傳曰:嗿,眾皃。按許以字從口,故釋與毛異。從口貪聲。他感切。古音在七部?!对姟吩唬骸坝袉漶@?!?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咸xián
注解:皆也,悉也。咸,皆也。見釋詁。從口從戌。會意。胡監(jiān)切。古音在七部。戌,悉也。此從戌之故,戌為悉者,同音假借之理。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呈chénɡ
注解:平也。今義云示也,見也。從口□聲。直貞切。十一部。壬之言挺也,故訓平。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右yòu
注解:助也。從口又。又者手也。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今人以左右為?又字,則又制佐佑為左右字。于救切。古音在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啻chì
注解:語時不啻也?!鯌齻}頡篇曰:不啻,多也。按不啻者,多之□也。秦誓曰:不啻若自其口出。世說新語云:王文度弟阿智,惡乃不啻。玉篇云:買賣云不啻也。可知為市井常談矣。不啻如楚人言伙頤。啻亦作翅,支聲帝聲同部也。疒部疧下曰:病不翅。孟子曰:奚翅食重。從口帝聲。施智切。十六部。一曰啻,諟也。言部曰:諟,理也。亦用諟為寀諦字。讀若鞮。疑此謂后一義之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吉jí
注解:善也。從士口。居質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周zhōu
注解:密也。密,山部曰山如堂者,引伸訓為周致也。左傳:晏子曰:淸濁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以周與疏反對。又襄二十七年:春,胥梁帶使諸喪邑者,具車徒以受地,必周。杜皆云:周,密也。按忠信為周,謂忠信之人無不周密者。從用口。善用其口則密。不密者皆由于口。職留切。三部?!?,古文周字。從古文及。及之者,周至之意。〖注〗□,亦古文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唐tánɡ
注解:大言也。引伸為大也,如說沿書者云:唐之為言蕩蕩也。見論衡。又為空也,如梵書云:福不唐捐。凡陂塘字古皆作唐,取虛而多受之意?!醪吭唬旱蹋埔?。從口庚聲。徒郞切。十部。啺,古文唐從口昜。亦形聲?!甲ⅰ健?、□,亦古文唐。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chóu
注解:誰也。從口□,又聲。□,古文疇。按此篆疑有誤。白部曰:□,□也。從白□聲。引唐書帝曰□咨。與此音義大同,但其字從口□聲足矣,不當兼從又聲。又在一部,非聲也。老部□、酉部□、巾部□皆從□聲,竹部籌、火部燾、言部诪,邑部□皆從□聲。絶無從□聲之字,可知此正當作□,為□之聲。直由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嘾dànp59上
注解:含□也。莊子曰:大甘而嘾。從口覃聲。徒感切。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噎yē
注解:飯窒也。王風:中心如噎。毛曰:謂噎憂不能息也。噎、憂雙聲。憂卽終曰號而不嚘之嚘,氣逆也。今本毛傳訛脫,惟玉篇不誤。鄭風傳:憂不能息。憂亦讀為嚘。欠部曰:欭,嚘也。欭嚘卽噎憂。劉氏臺拱說。。從口壹聲。烏結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嗢wà
注解:咽也。咽當作噎,聲之誤也。欠部曰:□,咽中息不利也。與嗢音義同?!踉茊爨逭撸瑔煸凇踔?,噱在口也。從口□聲。烏□切?!趼曉谑浚c十五部合音冣近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哯xiàn
注解:不歐而吐也。欠部曰:歐,吐也。渾言之。此云不歐而吐也者,析言之。歐以匈□言,吐以出口言也。有匈□不作惡而已吐出者,謂之哯。玉篇、廣韻作不顧而唾,非也。從口見聲。胡典切。古音在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吐tǔ
注解:寫也。從口土聲。他魯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噦yuē
注解:氣啎也。啎,逆也。通俗文曰:氣逆曰噦。內則曰:不敢噦噫。靈樞經說六府氣,胃為氣逆噦。從口歲聲。于月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咈fú
注解:違也。違與韋同,相背也。從口弗聲。符弗切。十五部?!吨軙吩唬喊凑f文引微子篇咈其耇長,我興受其□皆纟周書。引予顚躋,則曰商書。未知孰是誤字。洪范一篇商、周說異,微子則必是商書也。咈其耇長。玉篇引易:咈經于丘。今易作拂,葢誤。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嚘yōu
注解:語未定皃。東方朔傳曰:伊憂亞者,辭未定也。集韻云:憂或作嚘。又老子:終日號而不嗄。玉篇作不嚘,云嚘,氣逆也。太□:柔兒于號,三日不嚘。傳奕挍定老子作□,□同嚘。從口憂聲。于求切。三部。師古一矦反。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吃jī
注解:言蹇難也。從口氣聲。居乙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嗜shì
注解:喜欲之也。此依韻會本。喜當作憙。憙,悅也。經傳多假耆為嗜。從口耆聲。常利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啖dàn
注解:噍啖也。荀子王霸篇:啖啖常欲之有。注:啖啖,并呑之皃。從口炎聲。徒敢切。八部。一曰噉。韻會無此三字,云或作噉。按口部無噉字。玉篇、廣韻皆正作噉,云啖同,以犫字例之,葢說文本作噉。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哽ɡěnɡ
注解:語為舌所介也。哽介雙聲。漢書:祝哽在前。從口更聲。讀若井汲綆。古杏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嘐xiāop59下
注解:夸語也。孟子:何以謂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從口翏聲。古肴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啁zhāo
注解:啁,此復舉字未□者。嘐也。楚語:鹍雞啁哳而悲嗚。啁,大聲。哳,小聲也。從口周聲。陟交切。古音在三部。倉頡篇:啁,調也。謂相戲調也。今人啁作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哇wā
注解:諂聲也。淫哇也。王莽傳又假□為哇。從口圭聲。于佳切。古音在十六部。讀若醫(yī)。醫(yī)在第一部,相隔遠甚。疑是翳字,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è
注解:語相訶歫也。歫,今之拒字。訶歫者,訶而拒之。從口□。音愆。□,惡聲也??凇?,以口拒惡聲也。讀若櫱。五葛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吺dōu
注解:讘吺,多言也。言部曰:讘,多言也。讘吺,玉篇作□吺。從口殳聲。當矦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呧dǐ
注解:苛也??琳撸X之假借字。漢人多用荷為訶,亦用苛為訶。從口氐聲。都禮切。十五部。按言部有詆字,云訶也??诓繀嗨茝统觥<嵲g呧為一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呰zǐ
注解:苛也??烈喈斪髟X?!鯌髟X。凡言呰毀當用呰。喪服四制:呰者莫不知禮之所生也。鄭云:口毀曰呰?!鯌绱?。今禮記作訾。按少儀注□云訾,思也。從口此聲。將此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嗻zhè
注解:遮也。廣韻:嗻,多語之皃。然則遮者,謂多言遏遮人言也。從口庶聲。之夜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唊jiá
注解:妄語也。廣韻:唊唊,多言也。從口夾聲。讀若莢。古葉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嗑kè
注解:多言也。從口盍聲。讀若甲?!鯓}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嗙bēnɡ
注解:訶聲。嗙喻也。從口旁聲。補盲切。十部。司馬相如說淮南宋蔡舞嗙喻也。上林賦:巴渝宋蔡,淮南于遮。此所偁非賦文,葢凡將之一句也。劉逵引黃潤纖美宜制襌,歐陽詢引鐘磬竽笙筑坎矦,知凡將七言為句。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噧xiè
注解:高氣多言也。廣韻曰:高聲皃。又多言。從口,蠆省聲。按篆文作□。此直云□聲可矣,不當云省。訶介切。十五部。《春秋傳》曰:“噧言?!蔽匆娝?。惟公羊襄十四年經鄭公孫囆,二傳作蠆。疑噧言二字有誤,當云鄭公孫囆。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叴qiú
注解:高氣也。從口九聲。巨鳩切。三部。詩叴矛,是此叴字。臨淮有叴猶縣。見地理志。按韓子伯伐仇猶,非此縣地。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嘮chāop60上
注解:嘮呶,讙也。從口勞聲。敕交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呶náo
注解:讙聲也。從口奴聲。女交切。古音在五部。《詩》曰:“載號載呶?!币娦⊙拧C唬禾柡?,呶讙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叱chì
注解:訶也。訶,大言而怒也。從口七聲。昌栗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噴pēn
注解:咤也。從口賁聲。普□切。十三部。一曰□鼻。此別一義。許釋嚏為欠,以□鼻系之噴。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咤zhà
注解:噴也,叱怒也。此三字明叱噴咤三字互訓也。曲禮曰:毋咤食。謂當食而叱怒他事,嫌于怒食,故注云嫌薄之?;搓幊@傳曰:項王喑惡叱咤,千人皆廢。從口乇聲。陟駕切。古音在五部。亦作咤。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噊yù
注解:危也。見釋詁。從口矞聲。余律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啐cuì
注解:驚也。從口卒聲。七外切。十五部。儀禮今文以為□酒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唇zhēn
注解:驚也。后人以震字為之。從口辰聲。側鄰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吁xū
注解:驚也。從口虧聲。況于切。五部。按此篆當□,說見虧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嘵xiāo
注解:懼聲也。豳風毛傳曰:嘵嘵,懼也。從口堯聲。許幺切。二部《詩》曰:“予維音之嘵嘵?!庇衿V韻作予維音之嘵嘵,本說文也。今本說文作唯予之嘵嘵。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嘖zé
注解:大呼也。呼當作嘑。廣韻:□嘖,叫也。左傳定四年:嘖有煩言。從口責聲。士革切。十六部。謮,嘖或從言。百官公卿表:典客,太初元年更名大鴻臚。應劭曰:郊廟行禮謮九賓,鴻聲臚傳之也。今漢書訛贊。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嗷áo
注解:眾口愁也。董仲舒?zhèn)鳎簢虈炭嗖蛔?。食貨志:天下謷謷。陳湯傳:熬熬苦之。皆同音假借字也。從口敖聲。五牢切。二部。按此字五經文字、玉篇、廣韻、經典釋文皆下口上敖,本說文也。今說文作嗷,后人所□改?!对姟吩唬骸鞍Q嗷嗷。”小雅。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念diàn
注解:念吚,呻也。今本無念者,淺人以為復字而□之。無呻者,淺人所改也。今依全書通例補正。從口念聲。都見切。古音在七部。郭音坫。今切都見者,因詩作殿也?!对姟吩唬骸懊裰侥睢?。”大雅文。今作殿屎。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吚yī
注解:念吚也。釋訓:殿屎,呻也。毛傳:殿屎,呻吟也。陸氏詩、爾雅音義皆云:殿屎,說文作念吚。從口伊省聲。依詩、爾雅音義。五經文字云:屎,說文作吚。然則今本說文作□者。俗人□改也。以蟲部□字例之,亦為伊省聲。馨伊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yánp60下
注解:呻也。從口嚴聲。五銜切。八部。廣韻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呻shēn
注解:吟也。按呻者吟之舒,吟者呻之急,渾言則不別也。從口申聲。失人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吟yín
注解:呻也。從口今聲。魚音切。七部。□,吟或從音。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嗞zī
注解:嗟也。嗟言部作□,云□嗞也。與此為互訓。今本言部作咨也,淺人□改耳。謀事曰咨,音義皆殊。戰(zhàn)國策秦策五:平原令見諸公,必為言之曰:嗟嗞乎,司空馬。詩綢繆:子兮如兮,如此良人何。毛傳:子兮者,嗟茲也。茲當作嗞。古言□嗞,今人作嗟咨,非也。廣韻:嗞嗟,憂聲也。從口茲聲。子之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哤mánɡ
注解:哤異之言。齊語曰:四民者勿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哤,其事易。韋注:哤,亂也。從口尨聲。莫江切。九部。一曰雜語。漢人多用雜為集字。集語猶聚語也。讀若尨?!趿x讀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叫jiào
注解:嘑也。從口丩聲。古吊切,古音在三部。按□部嘂、言部訆皆訓大嘑,與此音同義小異。疑叫字淺人所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嘅kài
注解:嘆也。從口旣聲??嗳懬小J宀??!对姟吩唬骸皢鋰@矣?!蓖躏L。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唌xián
注解:語唌嘆也。梁鴻傳:競舉枉兮措直,咸先佞兮唌唌。注:唌音延,讒言捷急之皃。郭注爾雅:假為□字。夕連切。從口延聲。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嘆tàn
注解:吞嘆也。九經字□作呑聲也,非。按嘆嘆二字今人通用,毛詩中□體錯出,依說文則義異。嘆近于喜,嘆近于哀,故嘆訓吞嘆,吞其嘆而不能發(fā)。詳欠部。從口嘆省聲。他案切。十四部。一曰大息也。此別一義。與喟義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喝yè
注解:□也。疑當作□音也,今脫音字耳。莊子庚桑楚:終日嗥而嗌不嗄。崔譔本作不喝,云啞也。子虛賦:榜人歌聲流喝。郭璞曰:言悲嘶也。又謝□□文:喝邊簫于松霧。從口曷聲。于介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哨shào
注解:不容也。鄭注考工記曰:哨頃,小也。記投壷曰:某有枉矢哨壷。從口肖聲。才□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吪é
注解:動也。見釋詁、毛詩傳。從口化聲。五禾切。十七部?!对姟吩唬骸吧忻聼o吪?!蓖躏L。又小雅或寢或吪,今本作訛,非也。訛卽訛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噆cǎnp61上
注解:嗛也?!鯌縻曇?。嗛銜音義同。從口朁聲。子荅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吝lìn
注解:恨惜也。慳吝亦恨惜也。從口文聲。按此字葢從口文會意。凡恨惜者多文之以口,非文聲也。良刃切。十二部?!兑住吩唬骸啊跬摺!泵沙趿侈o。按辵部引以往遴,不同者,許易偁孟氏,或兼?zhèn)犓?,或孟易有或本,皆未可知也?!?,古文吝從彣?!甲ⅰ健?、□,亦古文吝?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各ɡè
注解:異□也。□者意內而言外。異為意,各為言也。從口攵。陟侈切。夊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意。攵部曰:從后至也,象人□脛后有致之者。致之止之,義相反而相成也。古洛切。五部。古洛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否fǒu
注解:不也。從口不。按否字見不部,此誤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唁yàn
注解:吊生也。庸風:歸唁衛(wèi)矦。春秋:齊矦唁公于野井。谷梁傳、毛傳皆云:吊失國曰唁。此言吊生者,以吊生為唁,別于吊死為吊也。何注公羊云:吊亡國曰唁,吊死曰吊。與此相發(fā)明。今本公羊注吊死國曰吊,衍國字。從口言聲。魚變切。十四部?!对姟吩唬骸皻w唁衛(wèi)侯?!濒~變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哀āi
注解:閔也。閔,吊者在門也。引伸之凡哀皆曰閔。從口衣聲。烏開切。古音在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嗁tí
注解:號也。號各本作號,今正。號下曰:痛聲也。此可證嗁號與嘑號不同字也。號,痛聲???,哀聲。痛在內,哀形于外,此嗁與哭之別也。喪大記: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婦人哭踴。注:悲哀有□淺也,若嬰兒中路失母,能勿啼乎。按鄭用雜記語也。嗁俗作啼。士喪禮作諦。古多假諦為嗁。從口虒聲。杜兮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嗀hù
注解:歐皃。今俗語如此。從口□聲。許角切。三部?!洞呵飩鳌吩唬骸熬龑刂??!弊蟀`五年文。之,玉篇作焉。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咼kuā
注解:口戾不正也。通俗文:斜戾曰咼。從口冎聲。苦媧切。古音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jì
注解:□嗼也。三字一句。俗本□□字,非也。宀部曰:寂,無人聲也。從口叔聲。前歴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嗼mò
注解:□嗼也。按歺部云寂□,義略同。爾雅釋詁曰:嗼,定也。呂覽首時篇嗼然,高注:嗼然,無聲也。今毛詩:求民之莫。毛曰:莫,定也。又貉其德音。左傳、韓詩貉皆作莫。韓云:莫,定也。從口莫聲。莫各切。五部。玉篇亾格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ɡuā
注解:塞口也。廣雅釋詁曰:□,塞也。易巛六二:□囊無咎。□卽□字也。從口,氒*省聲。氒*卽氏部氒字,□變或作氒,或作□。凡□聲字□變皆為舌,如括刮之類。古活切。十五部?!?,古文從甘。戴先生曰:古文氒*不省,誤為從甘。按汗□、古文四聲韻云:□、〈氐下口〉皆同厥。出古尙書。〈氐下口〉卽□字不省者也。@@氒*字從氏從丿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嗾sǒup61下
注解:使犬聲。見左傳宣二年。使犬者,作之噬也。方言曰:秦晉之西鄙自冀隴而西使犬曰哨。郭晉騒。哨與嗾一聲之轉。公羊疏云:今呼犬謂之屬。從口族聲。穌奏切。三部。釋文素口反?!洞呵飩鳌吩唬骸肮辗蜷??!卑脆辗咀魅?,云取嗾也。嗾夫獒,使之噬盾也。今本釋文、正義皆訛亂,取誤為□。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吠fèi
注解:犬鳴。從口犬??谌撸瑒涌谥?。字林作□,則為形聲字。太□曰:鴟鳩在林,□彼眾經。文選注引戰(zhàn)國策作□,亦是形聲字。符廢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咆páo
注解:嗥也。廣韻曰:咆虓,熊虎聲。從口包聲。薄交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嗥háo
注解:咆也。廣韻:噑,熊虎聲。左傳曰:狐貍所居,豺狼所噑。從口皋聲。乎刀切。古音在三部。獔,譚長說嗥從犬。公羊春秋經:趙盾試其君夷獔。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喈jiē
注解:鳥鳴聲也。從口皆聲。古諧切。十五部。一曰鳳皇鳴聲喈喈。按此八字葢后人所增,鳳皇亦鳥耳。詩風雨曰:雞鳴喈喈。卷阿曰:邕邕喈喈。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哮xiāo
注解:豕驚聲也。按哮亦作豞。許角切。吳都吳賦曰:封豨□。李云:□,豨聲。呼學切。亦卽哮字,但字形有訛耳。從口孝聲。許交切,亦許角切。古音在三部?!甲ⅰ健踝衷髌H下狵。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喔wō
注解:雞聲也。從口屋聲。于角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呝è
注解:喔也。呝喔雙聲。射雉賦:良游呃喔,引之規(guī)里。廣韻卄一麥曰:呝喔,鳥聲。疑□篆文下本皆云呝喔,后人亂之耳。從口戹聲。鳥格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咮zhòu
注解:鳥口也。今人噣咮啄三字同音通用,許分別甚明,人口不曰咮。從口朱聲。章俱切。古音在四部。按廣韻十虞曰:詟咮,多言皃。四十九宥曰:咮,鳥口。然則大徐用章俱一切,誤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嚶yīnɡ
注解:鳥鳴也。小雅:鳥鳴嚶嚶。毛曰:嚶嚶,驚懼也。釋訓曰:丁丁嚶嚶,相切直也。鄭曰:嚶嚶,□鳥聲也。按詩:鳥鳴嚶嚶,出自幽谷。本不言何鳥。昔人因嚶嚶似離黃之聲,出谷遷喬亦似離黃出蟄土而登樹,故就嚶改鶯為倉庚之名。唐試士以鶯出谷命題,本毛詩也。古者倉庚名離黃,名□黃,名楚雀,名黃栗留、黃鸝留,不名黃鶯,亦無鶯字也。惟高誘注呂覽曰:含桃,鶯桃,鶯鳥所含。陸璣詩疏云:黃鸝留,幽州人謂之黃鶯。鶯字始見。要因其聲制字耳。果名,依高誘作鶯桃為是。鄭注月令作櫻桃者,乃俗人所改。詩交交桑扈,有鶯其羽。毛公云:鶑然有文章也。鶑絶非鶯。唐人耕韻鶯注:鳥羽文也。鶯注:黃鶯也。一韻中可并用。舊本唐詩黃鶯字皆如此。元明以后淺人乃謂古無鶯字,□改為鶯,而鶯失其本義,而昔人因嚶制鶯之理晦矣。玉篇:鶯,鳥有文。鶯,黃鳥也。分別亦是。而謂倉庚為黃鳥,失詩之訓。毛詩黃鳥,非倉庚也。至集韻、類篇乃皆合鶯鶯為一字,斯謂不識字。從口嬰聲。烏莖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啄zhuóp62上
注解:鳥食也。鳥咮銳,食物似琢。吳都賦說水鳥曰:雕琢蔓藻。從口豖聲。丁角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唬xiāo
注解:虎聲也。鍇本不誤。鉉本改為嗁聲。誤甚。自吠篆已下,皆言鳥獸矣。通俗文曰:虎聲謂之哮?;.斪x呼去聲,亦讀如罅字。從虎口,虎亦聲也。五部。從口虎。與吠意同,主于說口,故不入犬、虎部?!鸫讼洛|有一曰虎聲四字,鉉本此四字在從口之上,皆淺人誤增。讀若暠。說文無此字。鉉用唐韻呼訝切,玉篇呼交切,與此讀合。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呦yōu
注解:鹿鳴聲也。見小雅。從口幼聲。伊虬切。三部?!?,呦或從欠。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噳yǔ
注解:麋鹿羣口相聚皃。大雅:麀鹿噳噳。毛曰:噳噳然眾也。小雅:麀鹿麌麌。毛曰:麌麌,眾多也。按毛意麌麌卽噳噳之假借也。說文無麌。從口虞聲。魚矩切。五部。《詩》曰:“麀鹿噳噳。”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喁yónɡ
注解:魚口上見。師古、□應皆作眾口,按魚是也。淮南書:水濁則魚噞喁。劉逵注吳都賦曰:噞喁,魚在水中羣出動口皃。喁本狀魚,引伸他用。如論語素王受命讖莫不喁喁延頸歸德,淮南書羣生莫不喁喁然仰其德,司馬相如傳延頸舉踵喁喁然,皆是也。從口禺聲。魚容切。葢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局jú
注解:促也。以□韻為訓。從口在尺下復局之。尺所以指厈規(guī)榘事也??谠诔呦?,三緘其口之意。一曰博所□行棊。象形。博當作簙。簙,局戲也。六箸十二棊,簙有局以行十二棊。局之字象其形。此別一義。渠錄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yǎn
注解:山閑陷泥地。閑,玉篇作□。陷當作淊,字之誤。水部曰:淊,泥水淊淊也。從口。謂山閑。從水敗皃。謂淊泥。谷字、酋字皆從水半見?!跻鄰乃胍?,出于口也。水敗土而淊泥多,是曰□。讀若沇州之沇。按漢□沇州字已多作兗。以轉切。十四部。九州島之渥地也。毛傳曰:渥,厚也。故□沇名焉。此釋州名之意。沇為九州島之渥地,如□為山閑之渥地,其義同,其音亦同也?!酰盼摹?。按下葢從谷,上從列骨之殘□字。□象水敗也。漢人作兗字者,葢合和□沇二字為之。文一百八十 鍇一百八十二。重二十一張次立曰:重二十。補遺訡一字,共重二十一。按訡字今不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凵kǎnp62下
注解:張口也。象形。也,廣韻作皃??诜盖?。八部。凡凵之屬皆從凵。文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凵部
吅xuān
注解:驚嘑也。玉篇云:吅與讙通。按言部讙嘩二字互訓,與驚嘑義別。從二口。凡吅之屬皆從吅。讀若讙。況袁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吅部
□nínɡ
注解:亂也。從爻工交吅。疑有訛脫。寸部□,釋理也。從口從工從又從寸。工口亂也,又寸分理之。彡聲。與□同意。是則從吅從爻從工者亦亂也,從已分理之?!醪辉评恚醪辉苼y者,互見其義也。乙部曰:亂,治也。□部曰:□,治也。幺子相亂□治之。凡言亂而治在正焉,易竆則變也。莊子在宥傖囊,崔譔作戕囊,云戕囊猶搶攘。晉灼注漢書曰:搶攘,亂皃也。搶攘□韻,本在陽唐韻,轉人庚韻。攘卽□之假借。凡髪亂曰鬇鬤,艸亂曰□薴,皆搶攘同意。一曰窒□?!?,玉篇作穰,葢誤。窒□葢充塞之意,周、漢人語也。讀若穰?!趿x同讀。在十部。唐韻女庚切。□,籒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吅部
咢è
注解:嘩訟也。引伸為徒擊□曰咢。又韋賢傳:咢咢黃髪。從吅屰。屰亦聲。五各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吅部
單dānp63上
注解:大也。當為大言也,淺人□言字。如誣加言也,淺人亦□言字。爾雅、廣雅說大皆無單。引伸為雙之反對。大雅:其軍三單。毛云:三單,相襲也。鄭云:丁夫適滿三軍之數,無羨卒也。從吅□。大言故從吅。吅亦聲。都寒切。十四部。闕。當云□闕,謂□形未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吅部
喌zhōu
注解:呼雞重言之。當云喌喌,呼雞重言之也。淺人□之耳。夏小正:正月雞桴粥。粥也者,相粥之時也。案相粥之時也,一本作相粥粥呼也。粥喌古今字。雞聲喌喌,故人效其聲□之。風俗通曰:呼雞朱朱。俗說雞本朱公化而為之。今呼雞曰朱朱也。謹按。說文解字喌從二口,二口為讙,州其聲也。讀若祝。祝者,誘致禽畜和順之意。喌與朱音相似耳。今按應仲遠似當引小正為原本。從吅。從州聲。之六切。三部。讀若祝。依風俗通則祝當重,謂喌喌讀若祝祝也。左傳州吁,谷梁作祝吁。博物志云:祝雞翁善養(yǎng)雞,故呼祝祝。文六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吅部
哭kū
注解:哀聲也。從吅,從獄省聲。苦屋切。三部。按許書言省聲,多有可疑者。取一偏旁,不載全字,指為某字之省,若家之為豭省,哭之從獄省,皆不可信。獄固從□,非從犬。而取□之半,然則何不取□獨倏□之省乎。竊謂從犬之字,如狡獪狂默猝猥□狠獷狀獳狎狃犯猜猛犺□狟戾獨狩臭獘獻類猶卅字皆從犬,而移以言人,安見非哭本謂犬噑,而移以言人也。凡造字之本意有不可得者,如禿之從禾。用字之本義亦有不可知者,如家之從豕,哭之從犬。愚以為家入豕部從豕宀,哭入犬部從犬吅,皆會意,而移以言人。庶可正省聲之勉強皮傅乎??薏慨攷恐蟆7部拗畬俳詮目?。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哭部
喪sànɡ
注解:亡也。亡部曰:亡,逃也。亡非死之謂,故中庸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尙書大傳曰:王之于仁人也,死者封其墓,況于生者乎。王之于賢人也,亡者表其閭,況于在者乎。皆存亡與生死分別言之。兇禮謂之喪者,鄭禮經目錄云不忍言死而言喪。喪者,棄亡之辭。若全居于彼焉,己失之耳。是則死曰喪之義也。公子重耳自偁身喪,魯昭公自偁喪人,此喪字之本義也。凡喪失字本皆平聲,俗讀去聲,以別于死喪平聲,非古也。從哭亡。亡亦聲。此從禮記奔喪之禮釋文所引。息郞切。十部。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哭部
走zǒup63下
注解:趨也。釋名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此析言之。許渾言不別也。今俗謂走徐、趨疾者,非。從夭止。夭者,屈也。依韻會訂。夭,屈也。止部曰:止為足。從夭止者,安步則足胻較直,趨則屈多。子茍切。四部。大雅假本奏為奔走。凡走之屬皆從走?!甲ⅰ健?,《字匯補》古文走?!酰?,《說文》走從夭止。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趨qū
注解:走也。曲禮注曰:行而張足曰趨。按張足過于布武。大雅:左右趣之。毛曰:趣,趨也。此謂假借趣為趨也。從走芻聲。七逾切。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赴fù
注解:趨也。聘禮:赴者未至。士喪禮:赴曰君之臣某死。注皆云:今文赴作訃。按古文訃吿字只作赴者,取急疾之意。今文從言,急疾意轉隠矣。故言部不收訃字者,從古文不從今文也。凡許于禮經從今文則不收古文字,如口部有名,金部無銘是也。從古文則不收今文字,如赴是也。雜記作訃不作赴者,禮記多用今文禮也。左傳作赴者,左丘明述春秋傳以古文,故與古文禮同也。從走卜聲。芳遇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趣qù
注解:疾也。大雅:來朝趣馬。箋云:言其辟惡早且疾也。玉篇所引如是,獨為不誤。早釋來朝,疾釋趣馬也。又濟濟辟王,左右趣之。箋云:左右之諸臣皆促疾于事。周禮趣馬,大鄭曰:趣馬,趣養(yǎng)馬者也。按趣養(yǎng)馬,謂督促養(yǎng)馬。古音七口反,音轉乃有淸須、七句二反。后人言歸趣旨趣者,乃引伸之義。輒讀為七句,以別于七茍,非古義古音也。從走取聲。七句切。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超chāo
注解:跳也。跳一曰躍也。躍,迅也。迅,疾也。然則超與趣同義。從走召聲。敕宵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趫qiāo
注解:善緣木走之士也。依二京賦注、眾經音義訂。吳都賦曰:趫材悍壯,此焉比廬。成公綏洛禊賦曰:趫才逸態(tài),習水善浮。按張注列子說符篇異伎云僑人,郭注山海經長股國言有喬國,今伎家僑人象此。僑人今俗謂之踹僑,僑卽趫字。去囂切。從走喬聲去囂切。二部。。讀若王子蹻。王子蹻,葢卽王子喬,周靈王太子晉也。又有王喬者,蜀武陽人也。淮南齊俗訓:王喬,赤誦子。誦同松。師古注王褒傳僑松云王僑,赤松子。凡辭賦言喬松者皆謂王喬,非王子喬。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赳jiūp64上
注解:輕勁有才力也。周南傳曰:赳赳,武皃。釋訓曰:洸洸赳赳,武也。詩音義引爾雅武作勇。從走丩聲。居黝切。三部。讀若鐈。喬聲在二部,合韻冣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qí
注解:緣大木也。與蚑音義略同。一曰行皃。此別一義。小雅:鹿斯之奔,維足伎伎。玉篇作□。從走支聲。巨之切。之當作支。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趮zào
注解:疾也。考工記:羽豐則遟,羽殺則趮。鄭云:趮,□掉也。按今字作躁。從走喿聲。則到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趯yuè
注解:躍也。召南傳曰:趯趯,躍也。足部曰:躍,迅也。從走翟聲。以灼切。古音在二部。平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ué
注解:跖也?!酰鹨?。足部曰:楚人謂跳躍曰跖。從走厥聲。居月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越y(tǒng)uè
注解:度也。與辵部□字音義同。周頌:對越在天。箋云:越,于也。此假借越為粵也。尙書有越無粵。大誥、文矦之命越字,魏三體石經作粵。說文引粵三日丁亥,今召誥作越三日丁巳。從走戉聲。王伐切。十五部?!甲ⅰ健酢ⅰ?,古文越。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趁chèn
注解:□也。從走□聲。讀若塵。丑忍切。十三部。按趁當平聲,同馬部駗。張人切。今人趁逐字作此。反語為丑刃,非古義古音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zhān
注解:趁也。按趁□卽屯六二屯如亶如。馬融云:難行不進之皃。亶俗本作邅。葉林宗抄宋版釋文、呂祖謙音訓皆作亶。馬部作駗驙。駗驙,馬載重難也。皆雙聲□韻。疑□篆下本皆作趁□也。從走亶聲。張連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趞què
注解:趬趞也。從走昔聲。七雀切。古音在五部。一曰行皃。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趬qiāo
注解:行輕皃。今俗語輕趬,當用此字。從走堯聲。牽遙切。二部。一曰趬,舉足也。今俗語謂舉足正如此。按趬趞雙聲字。疑篆當先趬后趞。趬下曰:趬趞行輕皃。一曰趬舉足也。從走堯馨。趞下云:趬趞也。從走昔聲。今本葢淺人所亂。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xián
注解:急走也。從走弦聲。形聲包會意。從弦有急意也。胡田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趀cī
注解:倉卒也。倉俗從卄,誤。夬九四:其行次且。次鄭作趀。論語:造次必于是。造次,馬云急遽也,鄭云倉卒也。然則次者,趀之假借字。錢氏大昕說。從走□聲。讀若資。取私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piāop64下
注解:輕行也。從走票聲。撫招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qǐn
注解:行皃。從走臤聲。讀若菣。棄忍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趥qiū
注解:行皃。從走酋聲。千牛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zhú
注解:行皃。篇、韻皆曰:小兒行。從走蜀聲。讀若燭。之欲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iànɡ
注解:行皃。從走匠聲。讀若匠。疾亮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xún
注解:走皃。走疾于行。從走叡聲。讀若紃。詳遵切。十三部。按此字今篆作□,說云□聲。溝□字讀若郝,部分絶遠,依廣韻十八諄作□,則與玉部璇□字同一諧聲取韻。詳遵與似沿分十三十四部,而冣近也。玉篇亦作□,祀傳切。今改正。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ié
注解:走意。廣韻走皃。從走薊聲。讀若髽結之結。結者,今之髻字。鄭注經少牢饋食、追師、弁師、雜記用紒字,從禮今文也。許造說文髟部四用結字,此一用結字,從禮古文也。士冠禮采衣紒注云:古文紒為結。許不從今文,故纟部無紒?!酰拧跚?。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yǔn
注解:走意。廣韻走皃。從走囷聲。丘忿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趖suō
注解:走意?;ㄩe詞曰:荳蔲花閑趖晩日。今京師人謂日跌為晌午趖。從走坐聲。蘇和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xiàn
注解:走意。石□詩:□□□□。從走憲聲。許建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biān
注解:走意。從走臱聲。布賢切。十二部。按鍇本作臱省聲,而其篆文不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zhí
注解:走也。從走□聲。讀若《詩》“威儀秩秩”。此偁假樂威儀抑抑,德音秩秩,誤合二句為一。如東方昌矣,昆夷呬矣亦然也。秩秩,李仁甫本作祑祑。少牢饋食禮注曰:古文替為秩。秩或為□與□,讀如秩相似。直質切。十一十二部合韻冣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yòu
注解:走也。篇、韻皆作走皃。從走有聲。讀若又。于救切。古音在一部。〖注〗各本作于救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wǔ
注解:走輕也。從走烏聲。讀若鄔。安古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qú
注解:走顧皃。從走瞿聲。此形聲包會意。瞿,鷹隼之視也。記曰:見似目瞿。讀若劬。其俱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qiān
注解:走皃。從走,寒省聲。今本寒作蹇,誤。篇、韻皆丘言、虛言二切。鉉云九輦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cāi
注解:疑之等□而去也。等,讀若□。等□韻字,濡滯之皃,疑之故等□而去。等在之止韻,音變入哈海韻,音轉入拯等韻。從走才聲。倉才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cǐp65上
注解:淺渡也。從走此聲。雌氏切。十五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赹qiónɡ
注解:獨行也。唐風:獨行煢煢。毛曰:煢煢,無所依也。熒聲勻聲合音冣近,故煢赹同義。從走勻聲。讀若煢。渠營切。十一部。勻聲古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yú
注解:安行也。廣韻九魚:□□,安行皃。按欠部歟,安氣也。心部□,趣步□也。馬部□,馬行徐而疾也。論語曰:與與如也。漢書:長倩懙懙。從走與聲。余呂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起qǐ
注解:能立也。起本發(fā)步之偁,引伸之訓為立,又引伸之為凡始事,凡與作之偁。從走巳聲。五經文字云從辰巳之巳。是。字鑒從戊己之己,非也。墟里切。十五部?!酰盼钠?。從辵?!甲ⅰ健?、□,亦古文起。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hái
注解:留意也。從走里聲。讀若小兒咳??龋癖咀骱?,誤。許用小篆也。戶來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xiònɡ
注解:行也。廣韻一送曰:□□,疲行皃。大人賦說螭虬: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張揖曰:赳螑,申頸低卬也。按赳螑猶□□。從走臭聲。香仲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趛yǐn
注解:低頭疾行也。從走金聲。牛錦切。七部?!甲ⅰ筋z,低頭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趌jí
注解:趌□,怒走也。從走吉聲。去吉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ié
注解:趌□也。凡異部□韻,必部分相近。從走曷聲。居謁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xuān
注解:疾也。齊風:子之還兮。毛曰:還,便捷之皃。按毛以還為□之假借也?;蛎?、許所據詩本作□。從走睘聲。讀若讙。況袁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í
注解:直行也。從走乞聲。魚訖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yì
注解:趨進□如也。有但引經文不釋字義者,如此及詞之□矣,絬衣長短右袂是也。又色艴如也。又足躩如也。從走翼聲。與職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赽jué
注解:踶也。足部曰:踶,躗也。按踶,蹋也。從走,夬聲。各本作決省聲,非。古穴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趩chì
注解:行聲也。石□詩:其來趩趩。從走異聲。讀若敕。丑亦切。一部。一曰不行皃。按趩字鍇本在部末,疑□趩本一字而二之,如水部之潩瀷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趆dī
注解:趨也。玉篇:走皃。廣韻:趨走皃。從走氐聲。都禮切。十五部。篇、韻皆去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趍chí
注解:趍趙,二字句。攵也。攵,行遟曳攵攵也。楚危切。各本皆訛久。玉篇、廣韻不誤。趍趙雙聲字,與歭□、□箸、蹢躅字皆為雙聲轉語。從走多聲。直離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趙zhàop65下
注解:趍趙也。從走肖聲。治小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赾qǐn
注解:行難也。廣雅:赾,難也。按今靳固字當作此赾字。從走斤聲。讀若堇。丘堇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ú
注解:走意也。從走夐聲。讀若繘。居聿切。十五部。夐古音在十四部,合音冣近,故觼□亦同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趠chuò
注解:遠也。辵部曰:逴,遠也。音義同。上林賦:捷垂條,逴希閑?!鯌缡?。史記作踔,郭璞曰:踔,懸擿也。吳都賦:狖鼯猓然,騰趠飛超。按許云遠者,騰擲所到遠也。從走卓聲。敕角切。李善吐教切。今俗語如綽。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yuè
注解:趠□也。三字一句。趠□疊韻字。廣韻:趠□,行皃。方言:□,行也。□卽□字。從走龠聲。以灼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ué
注解:大步也。從走矍聲。丘縛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chì
注解:超特也。廣韻曰:□同跇。按足部有跇字,□也。□,踰也。禮樂志:體容與,迣萬里。迣,迾也。于義隔。史記樂書作跇。吳都賦:跇踰竹柏。李善引如淳曰:跇,超踰也。恥曳切?!跖c跇音義同。從走契聲。丑例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ī
注解:走也。從走幾聲。居衣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fú
注解:走也。篇、韻皆作□,云走皃。從走岪聲。敷勿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ú
注解:狂走也。東京賦:捎魑魅,斮獝狂。薛曰:獝狂,惡戾之鬼。按獝當作□。從走矞聲。余律切。十五部。廣韻□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mán
注解:行遟也。今人通用慢字。從走曼聲。莫還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趉jué
注解:走也。玉篇曰:卒起走也。按今俗語有之。從走出聲。讀若無尾之屈。尾部曰:屈,無尾也。高注淮南云:屈讀如秋雞無尾屈之屈。方言隆屈,郭音屈尾。瞿勿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趜jú
注解:竆也。毛傳:鞫,竆也。說文:□,竆也。□,竆治辠人也。皆于雙聲疊韻求之。廣韻曰:趜,困人也。從走匊聲。居六切。廣韻又巨竹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趑cī
注解:趑趄,行不進也。易:其行次且。釋文:次,本亦作赼,或作□。馬云:卻行不前也。且,本亦作趄,或作跙。馬云:語助也。王肅云:赼趄,行止之礙也。按馬云卻行不前者,于次本字得其義也。云語助者,王風毛傳所云且辭也。馬、鄭同用費氏易,而馬次、鄭趀不同。赼者,后出俗字。趄又因赼而加走旁者也。許斷不錄。鉉之前已有赼字,注曰赼趄。鉉因又□趄篆為十九文之一。今姑皆存之,俟好學者□思焉。從走次聲。取私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趄jūp66上
注解:趑趄也。從走且聲。七余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qiān
注解:蹇行□□也。從走□聲。讀若愆。去虔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quán
注解:行□趢也。廣韻:□,曲走皃。從走雚聲。巨員切。十四部。一曰行曲脊皃。玉篇無行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趢lù
注解:□趢也。東京賦曰:狹三王之趢趗。薛云:趢趗,局小皃也。從走錄聲。力玉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qūn
注解:行速□也。鍇本行速□。□者,行速皃。鉉本改下□為也字,非。攵部曰:夋,行夋夋也。廣雅釋室曰:□,犇也。子綏反。今本綏訛繡。從走夋聲。七倫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qì
注解:側行也。側行者,謹畏也。從走朿聲。資昔切。十六部?!对姟吩唬骸爸^地蓋厚,不敢不□?!毙⊙炮x作蹐,毛曰:蹐,累足也。足部引不敢不蹐。此不同者,葢三家文異也。朿聲脊聲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kuǐ
注解:半步也。今字作跬。司馬法曰:一舉足曰跬,跬三尺?!跖e足曰步,步六尺。從走圭聲。讀若跬同。丘弭切。十六部。讀若跬同。當作讀若圭三字,淺人所改也。伍被傳作窺,同部假借。祭義作頃,異部假借。支與淸轉移次近也。荀□子作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chí
注解:□□,輕薄也?!躜s,周漢人語。從走虒聲。直離切。十六部。讀若池。鍇本作地。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bó
注解:僵也。僵,僨也。此與足部之踣音義并同,未審孰為本字,孰為后增。從走咅聲。讀若匐。朋北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chě
注解:距也。距當作歫。歫,止也。一曰槍也。按跖弩主于□歫,故曰□張。從走□聲。鍇本不曰省聲。五經文字□,□省作厈?!酰至肿鳌?。九經字様□,□省作坼。又鍇本□,鉉作□。是知今本篆作□,云□省聲非也。今正。車者切。古音在五部。《漢令》曰:“□張百人?!笔?、漢申屠嘉傳:材官蹶張。如淳曰:材官之多力能腳蹋強弩張之,故曰蹶張。律有蹶張士。孟康曰:主張強弩,蹶音其月反。漢令蹶張士百人??荚S書□□二字并出,□云跖也,□云歫也。引漢令□張百人。與如、孟引作蹶張不合。今尋繹字義,□者跳起也?!跽?,拓也。如、孟二家作蹶張皆由認蹶□□為一字耳。讀說文者因□厥相似,合□□為一字。篇、韻皆云□同□,正誤合二為一之證也。厥之省不得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lìp66下
注解:動也。篇、韻皆云躒同。大戴禮曰:騏驥一躒,不能千步。從走樂聲。郞擊切。古音在二部。讀若《春秋傳》曰“輔□”。當作春秋傳有輔□六字。見襄卄四年。今傳作躒,又有荀躒。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趡cuǐ
注解:動也。楊雄河東賦曰:神騰鬼趭。師古子□、才□二反。按說文有趡無趭。廣雅釋室:騰趭犇也。曹音子肖。今疑趭恐誤字,子肖恐誤音耳。然大人賦曰:騰而狂趭。師古音醮。吳都賦:狂趭獷猤。李子召反。則古非無趭字矣。從走隹聲。千水切。十五部?!洞呵飩鳌吩唬骸懊擞谮~?!币娀甘吣辍j懘滠壏?。趡,地名。此三字后人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yuán
注解:□田,易居也。周禮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家二百畮,再易之地家三百畮。大鄭云:不易之地歲種之,故美,故家百畮。一易之地休一歲乃復種,地薄,故家二百畮。再易之地休二歲乃復種,故家三百畮。遂人: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頒田里。上地夫一廛,田百畮,萊五十畮。中地夫一廛,田百畮,萊百畮。下地夫一□,田百畮,萊二百畮。注:萊謂休不耕者。公羊何注曰:司空謹別田之高下美惡,分為三品:上田一歲一墾。中田二歲一墾,下田三歲一墾。肥饒不得獨樂,磽埆不得獨苦,故三年一換主易居,財均力平。漢書食貨志曰:民受田,上田夫百畮,中田夫二百畮,下田夫三百畮。歲耕種者為不易上田,休一歲者為一易中田,休二歲者為再易下田。三歲更耕,自爰其處。地理志曰:秦孝公用商君,制轅田。張晏云:周制三年一易,以同美惡。商鞅始割列田地,開立仟佰,令民各有常制。孟康云:三年爰土易居,古制也。末世浸廢,商鞅相秦,復立爰田。上田不易,中田一易,下田再易。爰自在其田,不復易居也。按何云換主易居,班云更耕自爰其處,孟云爰土易居,許云□田易居。爰轅□換四字音義同也。古者每歲易其所耕,則田廬皆易。云三年者,三年而上中下田徧焉。三年后一年仍耕上田,故曰自爰其處。孟康說古制易居為爰田,商鞅自在其田不復易居,為轅田。名同實異,孟說是也。依孟則商鞅田分上中下而少多之。得上田者百畝,得中田者二百畝,得下田者三百者畝,不令得田者彼此相易。其得中田二百畝者,每年耕百畝,二年而徧。得下田三百畝者,亦每年耕百畝,三年而徧。故曰上田不易,中田一易,下田再易。爰自在其田,不復易居。周禮之制,得三等田者彼此相易。今年耕上田百畝,明年耕中田二百畝之百畝,又明年耕下田三百畝之百畝,又明年而仍耕上田百畝,如是乃得有休一歲休二歲之法。故曰三歲更耕,自爰其處。與商鞅法雖異而同也。鞅之害民,在開仟佰。從走亙聲。羽元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diānp67上
注解:走頓也。足部曰:蹎,跋也。此與音義同。從走眞聲。讀若顚。都年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yǒnɡ
注解:喪擗□。今禮經、禮記皆作踴。足部曰:踴,跳也。是二字義殊也。左傳曲踴三百、三踴于幕庭之類當從足。若卽位哭,三踴而出之踴當從走。擗,鉉作辟。詩邶風、爾雅諸家本多作擗。撫心為擗,跳躣為□。從走甬聲。余隴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bì
注解:止行也。今禮誷經皆作蹕。惟大司寇釋文作□,云本亦作蹕。是可見古經多后人改竄,亦有僅存古字也。五經文字曰:□,止行也。梁孝王傳:出稱警,入言□。一曰灶上祭名也。篇、韻皆有□字,云灶上祭。從走畢聲?!跫?,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iàn
注解:進也。按水部漸云:漸水也。則訓進者當專作□。許所見周易卦名當如是矣。從走斬聲。藏濫切。八部。廣韻作□。慈染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趧tí
注解:趧□,四夷之舞各自有曲。趧婁,今周禮作鞮鞻氏。注云:鞻讀為屨。鞮屨,四夷舞者屝也。今時倡?!蹴承姓咦杂袑小0唇裾f文革部:鞮,革履也。無鞻字。釋文引說文:鞮,屨也。字林:鞮,革屨也。鞻者,靲屨。是則字林乃有鞻字,許、鄭周禮所無。鄭注當本作婁,讀為屨。革部之鞮是常用之屨,走部之趧婁乃四夷舞者之屨。曲當作屨,聲之誤也。四夷之舞各自有屨,正與鄭注說同。許意當亦婁讀為屨。從走屨也,故從走。是聲。都兮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趒tiáo
注解:雀行也。今人槩用跳字。從走兆聲。徒遼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趕qián
注解:舉尾走也。從走干聲。巨言切。十四部。按此后人所增,非許書本有也。眾經音義曰:通俗文曰舉尾走曰揵。律文作趕馬走也。然則唐初說文無趕,卽有趕亦不訓舉尾走。都人士鄭箋:□,螫蟲也。尾末揵然,似婦人髪末上曲卷然。釋文引漢書音義:揵,舉也。此舉尾用揵不用趕之證。文八十五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止zhǐp67下
注解:下基也。與丌同部同義。象艸木出有址。止象艸木生有址。屮象艸木初生形?!跸笃H過屮枝莖益大。出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故□止為足。此引伸假借之法。凡以韋為皮韋,以朋為朋黨,以來為行來之來,以西為東西之西,以子為人之偁皆是也。以止為人足之偁與以子為人之偁正同。許書無趾字,止卽趾也。詩麟之止。易賁其止,壯于前止。士昏禮北止。注曰:止,足也。古文止為趾。許同鄭從今文,故不錄趾字。如從今文名,不錄古文銘也?;蛞摄懼寒敒榻裎模巩敒楣盼摹V軐?,自有委曲煩重之字不合于倉頡者。故名止者,古文也。銘趾者,后出之古文也。古文禮今文禮者,猶言古本今本也。古本出于周,從后出之古文。今本行于漢,轉從冣初之故。猶□楷之體,時或有舍小篆用古籒體者也。諸巿切。一部。凡止之屬皆從止。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歱zhǒnɡ
注解:跟也。足部曰:跟,足歱也。跟歱雙聲。釋名曰:足后曰跟,或曰踵。踵,鍾也。上體之所錘聚也,按劉煕作踵。許歱、踵義別。從止重聲。之隴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chēnɡ
注解:歫也。今音丑庚切。古音堂。今俗語亦如堂。考工記:維角□之。大鄭曰:□讀如牚距之牚。牚距,卽□歫字之變體。車□,急就篇、釋名作車棠,說文金部作車樘。木部曰:樘,衺柱也。今俗字□作撐。從止尚聲。丑庚切。古音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歭chí
注解:□也。足部曰:□者,歭□不前也。歭□為雙聲字,此以□釋歭者,雙聲互訓也。心部曰□箸,足部曰蹢躅,毛詩曰踟躕,廣雅曰蹢□、跢跦,皆雙聲□韻而同義。從止寺聲。直離切。按離當作厘。一部。假借以歭為偫,以□為儲。粊誓:峙乃糗糧。峙卽歭,變止為山,如岐作歧,變山為止。非眞有從山之峙,從止之歧也。歭□之歭平聲。峙具峻峙之峙亦作跱,上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歫jù
注解:止也。許無拒字,歫卽拒也。此與彼相抵為拒,相抵則止矣。書傳云:歫,至也。至則止矣。其義一也。漢石經論語:其不可者距之。字作距。許歫與距義別。從止巨聲。其呂切。五部。一曰槍也。木部曰:槍,歫也?!踝只ビ枴屨?,謂抵觸也。一曰超歫。史記:投石超距。超一作拔。漢書:甘延壽投石拔拒,絶于等倫。張晏曰:拔拒,超距也。劉逵曰:拔拒謂□人以手相按,能拔引之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歬qiánp68上
注解:不行而進謂之歬。從止在舟上。昨先切。十二部。按后人以齊□之前為歬后字,又以羽生之翦為前齊字。〖注〗歬加刀為前,前加刀為剪。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歷lì
注解:過也。傳也。引伸為治歷明時之歷。從止歷聲。郞擊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chù
注解:至也。從止叔聲。昌六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bì
注解:人不能行也。王制:瘖聾跛躃。按跛說文作□,蹇也。蹇行□□,是能行而竵邪不正者也。躃,說文作□,有足而不能行者,如有牟子而無見曰蒙也。荀卿書、賈誼傳皆假辟字為之。服虔曰:辟,病躃不能行也。從止辟聲。必益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歸ɡuī
注解:女嫁也。公羊傳、毛傳皆云:婦人謂嫁歸。此非婦人假歸名,乃凡還家者假婦嫁之名也。從止,婦省。當云從婦止,婦省。寫者奪之。婦止者,婦止于是也。□聲。舉韋切。十五部。林罕妄改為追省聲?!?,籒文省。會意。〖注〗□,古文歸。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疌jié
注解:疾也。凡便捷之字當用此。捷,獵也。非其義。豫九四:朋盍簪。子夏傳云:簪,疾也。鄭云:速也。晁說之云:陰弘道按張揖古今字詁,□作撍。埤倉云:撍,疾也。說之案:撍簪同一字。王原叔謂卽詩不寁字。祖感反。玉裁按:釋詁:寁,速也。本或作疌。從又。又,手也。從止。鍇曰:止,足也。手足□為之故疾。屮聲。疾葉切。按屮聲在十五部,疌在八部,合音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niè
注解:機下足所履者?!跽哕b也。從止從又入聲。尼輒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tà
注解:蹈也。從反止。讀若撻。廣韻引文字音義同。他達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歰sè
注解:不滑也。從四止。色立切。七部。〖注〗《字匯補》:歮與澀同。文十四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癶bō
注解:足剌癶也。剌癶□韻字。剌,盧達切。從止□。凡癶之屬皆從癶?!踝冏靼h。讀若撥。北末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癶部
登dēnɡ
注解:上車也。引伸之凡上升曰登。從癶豆。象登車形。都滕切。六部。□,籒文登,從□。按籒文省□之肉。小篆并肉□省之?!甲ⅰ健酰盼牡?。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癶部
癹bá
注解:□足蹋夷艸。周禮夷氏掌殺艸。一作雉氏。從癶從殳。從癶,謂以足蹋夷也。從殳,殺之省也。艸部芟亦從殳。癶亦馨。普活切。十五部?!洞呵飩鳌吩唬骸鞍j夷蘊崇之?!彪L六年左傳。今癹作芟,音衫。又班固荅賓戲:夷險發(fā)荒。晉灼曰:發(fā),開也。今諸本多作芟。按發(fā)亦癹之誤?!甲ⅰ健墩滞ā罚骸?,俗癹字?!?,癹字之訛。文三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癶部
步bùp68下
注解:行也。行部曰:人之步趨也。步徐,趨疾。釋名曰:徐行曰步。從止□相背。止□相并者,上登之象。止□相隨者,行步之象。相背猶相隨也。薄故切。五部。凡步之屬皆從步。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步部
歲suì
注解:木星也。五星:水曰辰星,金曰太白,火曰熒惑,木曰歲星,土曰塡星。越歷二十八宿。歲越□韻。宣徧陰陽。宣歲雙聲。此二句謂十二歲而周十二次也。十二月一次。釋天云:載,歲也。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孫炎云:歲星行一次也。賈公彥引星僃云:歲星一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十二歲而周天。從步,行于天有常,故從步。戌聲。戌,悉也,亦是會意。相銳切。十五部。律歷書名五星為五步。此釋從步之意。漢書律歷志云五步。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步部
此cǐ
注解:止也。釋詁曰:巳,此也。正互相發(fā)明。于物為止之處,于文為止之□。從止匕。匕,相比次也。此釋從匕之故,相比次而止也。雌氏切。十五部。漢人入十六部。凡此之屬皆從此。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此部
啙zǐ
注解:窳也。闕。將此切。十五十六部。按此非許本文。史記貨殖傳云:呰窳偷生,無積聚。漢地理志:啙窳偷生而無積聚。應劭曰:啙,弱也。晉灼曰:啙,病也。窳,惰也。徐廣曰:呰窳,茍且惰懶之謂也。師古曰:呰,短也。窳,弱也。言短力弱才不能勤作。是皆啙窳為雙字,不以窳釋啙。小顏云啙短者,本方言。今說文以窳釋啙,非史、漢文義。又凡云闕者,或闕其義,或闕其音,或闕其形。卽釋為窳,則義非闕也。其音則如淳音紫,其形則從此從吅,此亦聲。皆非葢闕無可言者。許以訾入言部,以呰入口部,惟啙不入吅部,入此部許必審知其說。今本葢許說亡后淺人補之也。釋詁曰茲斯咨呰巳此也。疑呰本作啙,訓此。故許類諸此止也,而入此部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此部
□zuǐp69上
注解:識也。從此朿聲。遵誄切。古音在十六部。一曰藏也。藏,今字也,古作臧。廣雅:石針謂之□。與識訓相近。又□,韏也。與藏訓相近。韏同舒卷之卷。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此部
文三
正zhènɡp69下
注解:是也。從一。一□止。江沅曰:一所□止之也。如乍之止亡,毋之止奸,皆以一止之。之盛切。十一部。凡正之屬皆從正?!酰盼恼?,從二。二,古文上字。此亦同□示辰龍童音章皆比二?!酰盼恼?,從一足。足亦止也。止部曰:止為足。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正部
乏fá
注解:《春秋傳》曰:“反正為乏?!弊髠餍迥晡摹4苏f字形而義在其中矣。不正則為匱□,二字相鄉(xiāng)背也。禮受矢者曰正,拒矢者曰□。以其御矢謂之□,以獲者所容身謂之容。房法切。古音在七部。文二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正部
是shì
注解:直也。直部曰:正見也。從日正。十目燭隠則曰直,以日為正則曰是。從日正會意。天下之物莫正于日也。左傳曰:正直為正,正曲為直。五經文字是入曰部,則唐本從曰也,恐非。承旨切。旨當作紙。十六部。凡是之屬皆從是。□,籒文是。從古文正。按此知籒篆皆從日。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是部
韙wěi
注解:是也。古文尙書曰:時五者來僃。今文尙書作五是來僃。李賢于李云荀爽傳皆引史記五是來僃可證。凡史記多用今文尚書也。荀爽對策曰:五韙咸僃。韙與是義同,六書之轉注也。李云上書曰:五氏來僃。氏與是音同在十六部,六書之叚借也。從是韋聲。于鬼切。十五部?!洞呵飩鳌吩唬骸胺肝宀豁t。”左傳隱十一年文。愇,籒文韙。從心。玉篇云:愇,怨恨也。廣韻引字書:愇,恨也。皆不云同韙。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是部
尟xiǎn
注解:是少也。易□辭:故君子之道鮮矣。鄭本作尟,云少也。又尟不及矣。本亦作鮮。又釋詁:鮮,善也。本或作尠。尠者,尟之俗。是少,俱存也。是少二字,各本訛作尟字。此釋上文是少之意。是,此也。俱存而獨少此,故曰是少。從是少。于其形得其義也。賈侍中說。此字說得諸侍中也。穌典切。十四部。文三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是部
辵chuòp70上
注解:乍行乍止也。公食大夫禮注曰:不拾級而下曰辵。鄭意不拾級而上曰栗階,亦曰歷階。不拾級下曰辵階也。廣雅:辵,奔也。從彳止。彳者乍行,止者乍止。丑略切。古音葢在二部。讀如超。凡辵之屬皆從辵。讀若《春秋傳》曰“辵階而走”。讀若二字衍。春秋傳者,公羊宣二年文。今公羊作躇。何休曰:躇猶超遽不暇以次。〖注〗躇字原從足從箸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跡jī
注解:步處也。莊子云:夫跡,履之所出,而跡豈履也。從辵。亦聲。跡本作□,朿聲,故音在十六部。小篆改為亦聲,則當入五部,而非本部之形聲矣。李陽冰云:李丞相持朿作亦,謂此字也。資昔切。古音在十六部。跡,或從足責。責亦朿聲也。小雅:念彼不跡。毛傳:不跡,不循道也?!酰N文跡,從朿。釋獸:鹿其跡速。釋文:本又作□,素卜反。引字林鹿跡也。按速正□字之誤。周時古本云其□□,□之名不嫌專系鹿也。廣雅:躔□解亢跡也。卽爾雅麋跡躔、鹿跡□、麕跡解、兔跡迒也。曹憲□音匹跡反。集韻云:跡或作□。然則字林從鹿速聲,素卜反之字,紕繆實甚?;蛞愿Z入爾雅,又或以羼入鹿部□麛二字之閑,其誤可不辯自明矣?!甲ⅰ健?,古文跡。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huì
注解:無違也。舛部曰:舝,車軸端鍵也?!跸啾硰拟?。□從舝而曰無違,猶祀從巳而曰祭無巳也。從辵□聲。讀若害。胡葢切。十五部。廣韻音會。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shuài
注解:先道也。道,今之導字?!?,經典假率字為之。周禮燕射:帥射夫以弓矢舞。故書帥為率,鄭司農云:率當為帥。大鄭以漢人帥領字通用帥,與周時用率不同故也。此所謂古今字。毛詩率時農夫,韓詩作帥時。許引周禮率都建旗,鄭周禮作帥都。聘禮注曰古文帥皆為率,皆是也。又釋詁、毛傳皆云:率,循也。此引伸之義。有先導之者,乃有循而行者,亦謂之□也。從辵率聲。疏密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邁mài
注解:遠行也。釋言、毛傳曰:邁,行也。從辵萬聲。莫話切。十五部。萬聲在十四部,合音也?!?,邁或從蠆。按蟲部□字,上不從萬。而□部、廠部□皆從萬從蟲。未聞其詳。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巡xún
注解:視行也。也,各本作皃,今依篇、韻訂。視行者,有所省視之行也。天子適諸矦曰巡狩,巡所守也。視行一作延行。延巡雙聲。從辵川聲。詳遵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jiùp70下
注解:恭謹行也。從辵□聲。讀若九。居又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tú
注解:步行也。賁初九:舍車而徒。引伸為徒搏、徒涉、徒歌、徒擊□。從辵土聲。同都切。五部?!蹼`變作徒。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邎yóu
注解:行邎徑也。玉篇:□,疾行也。按此當作行徑也,或作行由徑也。從辵□聲。以周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zhēnɡ
注解:正行也。釋言、毛傳皆曰:征,行也。許分別之。征為正行,邁為遠行。從辵正聲。形聲包會意。諸盈切。十一部。廴部又有延字,行也,征,□或從彳。引伸為征伐。孟子曰:征之為言正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隨suí
注解:從也。行可委曲從跡,謂之委隨。從辵隋聲。旬為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bó
注解:行皃。從辵□聲。按各本篆文作□,非也。從卽禮切之□,則不得云□聲,云蒲撥切矣。普活切。隸變作巿。廣韻:□,北末切,急走也?!酰褤芮?,行皃?!酰贤?。此三字實一字,二音實一音也。許書言剌癶,癶與□音義同。自下文□訛為□,因改此□為□,而以蒲撥、北末分隸之。其誤久矣。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迋wànɡ
注解:往也。迋往疊韻。從辵王聲。于放切。十部?!洞呵飩鳌吩唬骸白訜o我迋?!弊髠髡褏`一年文。鄭風:無信人之言,人實迋女。毛曰:迋,誑也。傳意謂迋為誑之叚借。左氏此迋正同。迋本訓往,而經傳叚借為誑,故偁之以明依聲托事。如□本人姓,而無有作□借為好字。狟本訓犬行,而尚狟狟借為桓桓?!醣居柣鸩幻鳎贾亍跸铻槭Z字。皆其理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逝shì
注解:往也。釋詁、方言同。方言曰:逝,秦晉語也。從辵折聲。讀若誓。時制切。十五部。各本篆文不從□艸,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cú
注解:往也。釋詁、方言皆曰:徂,往也。按鄭風匪我思且箋云:猶非我思存也。此謂且卽徂之叚借。釋詁又云:徂,存也是也。從辵且聲。全徒切。五部。□,齊語。方言文。徂,□或從彳?!酰N文從虘。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述shù
注解:循也。述循疊韻。述或叚借術為之,如詩報我不述,本作術是也。古文多叚借遹為之。如書柢遹乃文考,詩遹駿有聲,遹追來孝。釋言、毛傳皆曰:遹,述也是也。孫炎曰:遹,古述字。葢古文多以遹為述,故孫云爾,謂今人用述,古人用遹也。凡言古今字者視此。從辵術聲。食聿切。十五部?!?,籒文從秫。術者秫之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遵zūnp71上
注解:循也。遵循疊韻。見釋詁。從辵尊聲。將倫切。十三部?!甲ⅰ健酢ⅰ?,古文遵。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適shì
注解:之也。釋詁:適之往也。方言:逝徂適往也。適,宋魯語也。按此不曰往而曰之,許意葢以之與往稍別。逝、徂、往自發(fā)動言之。適,自所到言之。故變卦曰之卦,女子嫁曰適人。從辵啻聲。施只切。十六部。適,宋魯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過ɡuò
注解:度也。引伸為有過之過。釋言:郵,過也。謂郵亭是人所過,愆郵是人之過,皆是。分別平去聲者,俗說也。從辵咼聲。古禾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遦ɡuàn
注解:習也。此與手部摜音義同。從辵貫聲。工患切。十四部。亦假貫,或假串。左傳曰:貫瀆鬼神。釋詁:貫,習也。毛詩曰:串夷載路。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dú
注解:媟□也。女部作媟嬻,黑部作黷。今經典作瀆。從辵□聲。徒谷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進jìn
注解:登也。從辵,閵省聲。卽刃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造zào
注解:就也。造就疊韻。廣雅:造,詣也。從辵吿聲。七到切。古音在三部。譚長說:造,上士也。王制:升于司徒者不征于鄉(xiāng),升于學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注:造,成也。能習禮則為成士。按依鄭則與就同義。艁,古文造,從舟。釋水:天子造舟。毛傳同。陸氏云:廣雅作艁。按艁者,謂并舟成梁,后引伸為凡成就之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逾yú
注解:□進也?!踹M,有所超越而進也。從辵俞聲。羊朱切。四部?!吨軙吩唬骸盁o敢昏逾?!鳖櫭摹;鑿拿裾哒`。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沓tà
注解:□也。廣韻:□沓,行相及也。文賦:紛葳蕤以馺沓。方言:迨沓,及也。東齊曰迨,關之東西曰沓,或曰及。公羊傳:祖之所逮聞也。漢石經作沓聞。從辵眔聲。目部云:眔,目相及也。是沓亦會意。徒合切。八部。按褱□字皆眔聲,是合韻之理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hé
注解:沓也?!蹴朝B韻。從辵合聲。侯合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迮zé
注解:迮迮,起也。此與人部作音義同。公羊傳: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國。何云:迮,起也。倉卒意,按孟子:乍見孺子將入于井。乍者倉卒意。卽迮之叚借也。引伸訓為迫迮,卽今之窄字也。從辵乍聲。阻革切。古音在五部。子各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逪cuò
注解:□逪也?!醺鞅咀髹E,依廣韻、玉篇正。小雅:獻酬交錯。毛曰:東西為交,邪行為錯。儀禮:交錯以辯,旅酬行禮,一□一逪也。從辵昔聲。倉各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遄chuánp71下
注解:往來□也。數,所角桑谷二切。釋詁曰:遄,疾也,速也。崧高、蒸民傳同。從辵端聲。市緣切。十四部。《易》曰:“巳事遄往?!彼?,依韻會。虞翻曰:祀舊作巳是也。今本鉉作□,鍇作以。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速sù
注解:疾也。見釋詁。從辵束聲。桑谷切。三部。遬,籒文從欶。二傳作速,公羊作遬,如衛(wèi)侯遬、仲孫遬是也。呂覽辨志注:遬,疾也。玉藻:見所尊者齊遬。假遬為肅也。□,古文。從欶從言?;N古皆欶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迅xùn
注解:疾也。見釋詁。迅疾疊韻。從辵卂聲。息進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適kuò
注解:疾也。從辵□聲。讀與括同。古活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逆nì
注解:迎也。逆迎雙聲,二字通用,如禹貢逆河,今文尙書作迎河是也。今人假以為順屰之屰,逆行而屰廢矣。從辵屰聲。宜戟切。古音在五部。關東曰逆,關西曰迎。方言:逢逆迎也。自關而西,或曰迎,或曰逢。自關而東曰逆。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迎yínɡ
注解:逢也。夆,啎也。逢,遇也,其理一也。從辵□聲。疑卿切。古音在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jiāo
注解:會也。東西正相值為□。今人假交脛之交為□會字。從辵交聲。古肴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遇yù
注解:逢也。從辵禺聲。牛具切。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遭zāo
注解:遇也。見釋詁。從辵曹聲。作曹切。古音在三部。一曰邐行。俗云周遭是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遘ɡòu
注解:遇也。見釋詁。易姤卦釋文曰:薛云古文作遘。鄭同。按雜卦傳:遘,遇也,柔遇剛也??梢宰C全經皆當作遘矣。遘遇疊韻。從辵冓聲。古□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逢fénɡ
注解:遇也。見釋詁。從辵夆聲。符容切。九部。按夆,牾也。啎,逆也。此形聲包會意。各本改為峯省聲,誤。說文本無峯。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遻è
注解:相遇驚也。釋詁:遇,遻也。遻,見也。從辵屰,屰亦聲。五各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迪dí
注解:道也。見釋詁。按道兼道路、引導二訓。方言:由迪正也。迪道疊韻。從辵由聲。徒歷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遞dì
注解:更易也。招□。二八侍宿。射遞代些。王云:遞,更也。遞易疊韻。從辵虒聲。特計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通tōnɡ
注解:達也。通達雙聲。達古音同闥。禹貢:達于河。今文尙書作通于河。按達之訓行不相遇也,通正相反。經傳中通達同訓者,正亂亦訓治、徂亦訓存之理。從辵甬聲。他紅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xǐp72上
注解:迻也。從辵止。各本有聲字,非也。止在一部。徙在十六部。從辵止會意者,乍行乍止而竟止則移其所矣。斯氏切?!?,徙或從彳。彳者,行也。□,古文徙。未詳其形聲會意。韻會云:說文古作□,集韻作□、□。然則此字不出《說文》也?!都崱纷煮w亦不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迻yí
注解:遷徙也。今人假禾相倚移之移為遷迻字。從辵多聲。戈支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遷qiān
注解:登也。從辵□聲。七然切。十四部。拪,古文遷,從手西。形聲。〖注〗□、□、□、□,亦古文遷。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運yùn
注解:迻徙也。釋詁:遷、運,徙也。從辵軍聲。王問切。十三部?!甲ⅰ健酰盼倪\。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遁dùn
注解:遷也。此字古音同循,遷延之意。凡逡遁字如此,今之逡巡也。儀禮鄭注用逡遁十有一。一曰逃也。此別一義,以遁同遯。葢淺人所增。從辵盾聲。徒困切。十三部。〖注〗□、□,古文遁。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遜xùn
注解:遁也。從辵孫聲。穌困切。十三部。按六經有孫無遜。大雅孫謀,聘禮孫而說,學記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論語孫以出之,皆愻之叚借也。春秋夫人孫于齊,公孫于齊,詩公孫碩膚,尙書序將孫于位,皆逡遷延之意。故谷梁云:孫之為言猶孫也。公羊云:孫猶孫也。何休云:孫猶遁也。鄭箋云:孫之言孫遁也。釋言云:孫,遁也。釋名曰:孫,遜也。遜遁在后生也,古就孫義引伸,卑下如兒孫,非別有遜字也。至部□字下云:從至,至而孫。孫,遁也。此亦有孫無遜之證。今尙書、左氏經傳、爾雅釋言淺人改為遜。許書遜遁也,葢后人據今本爾雅增之,非本有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返fǎn
注解:還也。返還疊韻。從辵反,反復也。覆復同。反亦聲。扶版切。十四部?!渡虝吩唬骸白嬉练?。”西伯戡黎文。各本作祖甲,今依集韻訂。□,《春秋傳》返從彳。謂左氏傳也。漢書曰:左氏多古字古言。許亦云:左丘明述春秋傳以古文。今左氏無□字者,轉寫改易□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還huán
注解:復也。釋言:還,復返也。今人還繞字用環(huán)。古經傳只用還字。從辵睘聲。戶關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選xuǎn
注解:遣也。選遣疊韻。左傳:秦后子有寵于桓。如二君于景,其母曰:弗去。懼選,針適晉,其車千乘。按此選字正訓遣。后子懼遣故適晉,實非出奔也。從辵巺。巺,遣之。巺為風,故云遣之。巺亦聲。思沇切。十四部。一曰擇也。此別一義。邶風:不可選也。毛曰:物有其容,不可數也。小雅:選徒囂囂。毛云:維數車徒者為有聲也。數與擇義通,數與算音同。周禮注曰:算車徒謂數擇之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送sònɡp72下
注解:遣也。從辵,□省。□,送也。是會意。蘇弄切。九部?!?,籒文不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遣qiǎn
注解:縱也。纟部曰:緃,緩也。一曰舍也。從辵□聲。去衍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邐lǐ
注解:行邐邐也。邐邐,縈紆皃。從辵麗聲。力紙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逮dài
注解:唐逮,及也。唐逮雙聲,葢古語也。釋言曰:遏遾逮也。方言曰:東齊曰蝎,北燕曰噬,逮通語也。從辵隸聲。隸部曰:隸,及也。此形聲包會意。徒耐切。古音在十五部?!甲ⅰ藉郑ā酰?,古文逮。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遲chí
注解:徐行也。今人謂稽延為遲,平聲。謂待之為遲,去聲。從辵犀聲。直尼切。十五部?!对姟吩唬骸靶械肋t遲?!壁L文。毛曰:遲遲,舒行皃?!?,遲或從□。按此字疑后人因楊雄傳而增也。甘泉賦曰:靈遟□兮。說者皆云上音棲下音遲?!鯀u遲字也。然文選作迉迡,與漢書異。玉篇、汗□亦皆作迡。集韻引尙書迡任,又未必眞壁中古文也。遟,籒文遲。從屖。兼會意形聲也。五經文字曰:今從籒文。謂唐人經典用遟不用遲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邌lí
注解:徐也?;蚣倮铻橹?。史記衛(wèi)霍傳:遲明。遲,待也。一作黎。傳毅賦:黎收而拜。李注:言舞將罷,徐收斂容態(tài)而拜。引倉頡篇:邌,徐也。又或假犂為之。史記尉佗列傳:犂旦,城中皆降伏。犂旦卽黎明。漢書犂旦為遲旦。晉世家:重耳妻笑曰:犂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益可見犂之為遲也。從辵黎聲。郞奚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遰dì
注解:去也。夏小正:九月遰鴻鴈。遰,往也。從辵帶聲。特計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yuān
注解:行皃。從辵□聲。烏懸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zhù
注解:不行也。不上有馬者誤。從辵□聲。按□,馬小皃,從馬垂聲,讀若棰。則□不得讀若住。倘云會意,則又無取馬小也。疑此字當在十六十七部,下文讀若住三字,當在從辵豆聲之下。豆主同部。讀若住。按住當作侸。人部曰:侸,立也。立部曰:立,住也。住卽侸之俗也。中句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逗dòu
注解:止也。逗□從辵豆聲。田□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qì
注解:曲行也?!跚p聲?!醪吭唬骸跚[蔽。孟康注子虛賦曰:文理茀郁□曲。軍法有逗留,有□橈。光武紀:不拘以逗留法。如淳曰:軍法行而逗留畏偄者,要斬。此謂止而不進者。史、漢韓安國傳:廷尉當恢□橈,當斬。服虔曰:□,音企。應劭曰:□,曲行避敵也。橈,顧望也。軍法語也。此謂有意回遠遲誤者?;茨蠒疲簝绍娤喈?,屈橈者要斬是也。漢書一本作逗橈,蘇林逗,音豆。小顏、小司馬從之。而改服、應之注作逗,不可通矣?!跬ㄗ麒住C魈梦蛔ⅲ鸿讞褐^曲橈之。莊子:吾行卻曲。卻曲卽□曲,異部叚借也。從辵只聲。綺戟切。字林丘亦反。服子愼音企。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逶wēip73上
注解:逶迤,疊韻。衺去皃。從辵委聲。于為切。十六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迤yǐ
注解:衺行也。從辵也聲。移尒切。十六十七部?!断臅吩唬骸皷|迤北,會于匯?!庇碡暋?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遹yù
注解:回辟也。依韻會作辟。小雅:謀猶回遹。毛曰:回邪,遹辟也。按辟僻古今字。大雅兩言回遹,箋皆云:回邪。韓詩遹作穴,或作泬,或作鴥,皆叚借字也。遹古多假為述字。釋言云:遹,述也。言叚借也。釋詁云:遹遵率循。釋訓云:不遹,不跡也。皆謂遹卽述字也,言轉注也。不遹者,今邶風之報我不述也。從辵矞聲。余律切。十五部。
避bì
注解:回也。上文回辟之回訓衺,□之叚借字也。此回依本義訓轉,俗作迥是也。然其義實相近。從辵辟聲。毗義切。十六部。經傳多假辟為避。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違wéi
注解:離也。邶風:中心有違。毛曰:違,離也。從辵韋聲。羽非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遴l(xiāng)ìn
注解:行難也。漢書:遴柬布章。遴□謂難行封也。引伸為遴選。選人必重難也。從辵粦聲。良刃切。十二部?!兑住吩唬骸耙酝??!币娍诓苛呦?。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逡qūn
注解:復也。彳部曰:復,往來也。方言:躔逡循也。日運為躔,月運為逡。從辵夋聲。七倫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dǐ
注解:怒不進也。一曰驇也。惟鍇本有此四字,而驇從鳥則誤。馬部曰:驇,馬重皃?!醪吭唬骸?,驇不行也。從辵氐聲。都禮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達dá
注解:行不相遇也。此與水部滑、泰字音義皆同,讀如撻。今俗說不相遇尙有此言,乃古言也。讀徒葛切。訓通達者,今言也。從辵羍聲。十五部。《詩》曰:“挑兮□兮?!编嶏L文。挑當同又部作□?!?,滑也。達,□或從大。亦形聲也?;蛟坏?。下脫字字?;蛟唬捍说种愺w也。鳥部隼,一曰鷻字?!醪俊?,一曰螟字。彳部□,一曰此與馺同,是其例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逯lùp73下
注解:行謹逯逯也。張衡賦□趗謂局小皃。義與此同。廣雅:□□。眾也。女部:娽,隨從也。蕭相國世家、平原君列傳作錄錄,義皆相近。從辵彔聲。盧谷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迵dònɡ
注解:迵,此復舉字之未□者。迭也。迭當作達。玉篇云:迵,通達也。是也。水部:洞,疾流也。馬部:駧,馳馬洞去也。義皆相同。倉公傳曰:臣意診其脈曰迵風。裴曰:迵音洞,言洞徹入四肢。從辵同聲。徒弄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迭dié
注解:更迭也。或假佚字、迭字、臷字為之。從辵失聲。徒結切。十二部。一曰達。下脫字字。一曰此達字之異體也。葢達迭二字互相為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迷mí
注解:惑也。見釋言。惑,宋本作或。心部曰:惑,亂也。從辵米聲。莫兮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連lián
注解:負車也。負車,各本作贠連,今正。連卽古文輦也。周禮:鄉(xiāng)師輂輦。故書輦作連,大鄭讀為輦。巾車連車,本亦作輦車。管子海王:服連軺輂。立政,□余戮民。不敢服絻,不敢畜連。負車者,人挽車而行,車在后如負也。字從辵車會意,猶輦從□車會意也。人與車相屬不絶,故引伸為連屬字。耳部曰:聯,連也。大宰注曰:古書連作聯。然則聯連為古今字,連輦為古今字。假連為聯,乃專用輦為連。大鄭當云連今之輦字,而云讀為輦者,以今字易古字,令學者易曉也。許不于車部曰連古文輦而入之辵部者,小篆連與輦殊用。故云聯連也者,今義也。云連負車。者,古義也。從辵車。會意。依韻會訂。力延切。古力展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逑qiú
注解:斂聚也。勹部曰:勼,聚也。音義略同。從辵求聲。巨鳩切。三部?!队輹吩唬河輹敱臼翘茣?,轉寫□改之耳。凡許偁堯典曰唐書。說詳禾部?!芭藻襄罟??!苯駡虻渲进F□功也。人部□下作旁救□功。凡儀禮古文作旁,今文作方。凡尙書古文作方,今文作旁。然則此所偁者,今文尙書也。今堯典逑作鳩,說者亦云鳩聚。又曰:“怨匹曰逑?!庇衷慌c一曰同,別一義也。桓二年左傳曰: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謂古者命名之法如是。逑仇古多通用。關睢:君子好逑。亦作仇。兔罝云好仇,毛傳:逑,匹也。釋詁:仇,匹也。孫炎曰:相求之匹。則孫本釋詁亦作逑可知。逑為怨匹而詩多以為美□者,取匹不取怨也。渾言則不別,爾雅仇妃匹也是也。析言則別,左氏嘉耦怨耦異名是也。許所據左氏、爾雅作逑。大玄、方言之□卽逑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bàip74上
注解:□也。攵部曰:□,毀也?!跖c敗音義同。從辵貝聲。薄邁切。十五部?!吨軙吩唬骸拔遗d受其□。”微子文。云周書者,葢許所據不系于商書也。亦見口部咈下?!甲ⅰ健?,古文□。今敗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逭huàn
注解:逃也。緇衣引大甲曰:天作孽可違也,自作孽不可以□?!醣居肿麇铡`嵶ⅲ哄?,逃也。亦見釋言。從辵官聲。胡玩切。十四部?!?,逭或從雚從兆。從兆者,從逃省也。從雚者,雚聲也?!甲ⅰ健酰盼腻?。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遯dùn
注解:逃也。鄭注周易曰:遯者,逃去之名。從辵豚聲。徒困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逋bū
注解:亡也。亡部曰:亡,逃也。訟九二曰:歸而逋。從辵甫聲。博孤切。五部?!?,籒文逋,從捕。亦形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遺yí
注解:亡也。廣韻:失也,贈也,加也。按皆遺亡引伸之義也。從辵貴聲。以追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遂suì
注解:亡也。廣韻:達也,進也,成也,安也,止也,往也,從志也。按皆引伸之義也。從辵□聲。徐醉切。十五部。□,古文遂。按不得其所從。疑是從艸木□孛之□?!甲ⅰ健鯊霓u桼?!?、□、□,也古文遂。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逃táo
注解:亡也。亡逃互訓。從辵兆聲。徒刀切。二部?!甲ⅰ健酰盼奶?。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追zhuī
注解:逐也。詩、禮假為治金玉之錘。從辵□聲。陟隹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逐zhú
注解:追也。從辵,豖省聲。按鉉本作從豚省,鍇本、韻會作豕省,二字正豖省聲三字之誤也。直六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逎qiú
注解:迫也。大雅:似先公酋矣。正義:酋作遒。按酋者,遒之叚借字。釋詁、毛傳皆曰:酋,終也。終與迫義相成。逎與揫義略同也。從辵酉聲。字秋切。三部。遒,逎或從酋。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近jìn
注解:附也。許附為附婁字,坿為坿益字。疑附近當作坿也。經典釋文:遠近上聲,近之去聲。古無此分別。從辵斤聲。渠遴切。古音十三部。廣韻其謹巨靳切?!酰盼慕?。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邋liè
注解:拹也。手部曰:拹,折也。公羊傳曰:拹干而殺之。邋拹疊韻。從辵巤聲。良涉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迫pò
注解:近也。釋言曰:逼,迫也。逼本又作偪。許無逼偪字,葢只用畐。從辵白聲。博陌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rì
注解:近也。釋言:驲,傳也。郭云:本或作□。按此假□為驲也。聲類云:□亦驲字。則附會爾雅或本而合為一字。從辵臸聲。按至部:臸,到也。重至與并至一也。人質切。十二部?!甲ⅰ街刂僚c臸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邇ěrp74下
注解:近也。見釋詁、小雅毛傳。從辵爾聲。兒氏切。三百篇在十五部。漢人在十六部。邇,古文邇。以尒形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遏è
注解:微止也。釋詁:遏,止也。按微者,細密之意。從辵曷聲。讀若桑蟲之蝎。之字衍。烏割切。十五部。桑蟲蝎見蟲部,蜀也,亦名蝤蠐。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遮zhē
注解:遏也。從辵庶聲。止車切。古音在五部。易用錫馬蕃庶,鄭讀為藩遮。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yàn
注解:遮□也。此當是□遮也之倒,□復字之僅存者。從辵羨聲。于線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迣zhì
注解:迾也。晉趙曰迣。鮑宣傳:部落□鳴,男女遮迣。此其義也。禮樂志:體容與,迣萬里。孟康迣音逝,此叚借也。從辵世聲。讀若寘。按許有窴無寘。寘者窴之誤。凡寘彼周行、寘諸河之干皆當作窴。眞聲而入十五部者,合音也。迣,征例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迾liè
注解:遮也。周禮假厲為之。山虞,澤虞,卝人,跡人厲禁。大鄭云:遮,列守之是也。禮記假列為之。玉藻:山澤列而不賦。鄭云:列之言遮列也是也。漢書假迣為之。禮樂志:鮑宣傳晉灼云:迣,古迾字是也。西京賦:迾卒淸□。李引禮記注:迾,遮也。此可證玉藻注本作列之言迾遮也。今本誤。從辵列聲。良薛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遷qiān
注解:登也。從辵□聲。七然切。十四部。拪,古文遷,從手西。形聲?!甲ⅰ健酢ⅰ?、□、□,亦古文遷。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qiān
注解:過也。本義此為經過之過,心部愆、□、諐為有過之過,然其義相引伸也。故漢書劉輔傳云:元首無失道之□。從辵侃聲。去虔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遱lóu
注解:連遱也。連遱雙聲。集韻:連遱謂不絶皃。從辵婁聲。洛侯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zhì
注解:前頓也。從辵枼聲。各本篆作□,汲古改本作□,解說作巿聲,皆非也。今依玉篇正。廣韻入三十怗,先頰切,云□□走也。賈侍中說:一讀若拾,一疑衍。鍇本作一曰。又若郅。手部揲字。易音有時設、息列,思頰三反不同。此讀若拾,則在七部。讀若郅,則在十二部。猶□□音皆岐也。玉篇口黠、竹季二切,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jiā
注解:□牙,令不得行也。牙各本作互,今依玉篇正。□牙今音疊韻,古音雙聲。行,篇、韻皆作進。從辵枷聲。古牙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yuèp75上
注解:踰也。足部曰:踰,□也。踰與逾義小別。從辵戉聲。王伐切。十五部。《易》曰:“雜而不□?!薄蹀o傳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逞chěnɡ
注解:通也。方言曰:逞,快也。自山而東或曰逞,江淮陳楚之閑曰逞。又曰:逞,疾也。楚曰逞。又曰:逞,解也。從辵呈聲。丑郢切。十一部。楚謂疾行為逞。本方言?!洞呵飩鳌吩唬骸昂嗡怀延??!弊髠髡咽哪晡摹?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遼liáo
注解:遠也。小雅:山川悠遠,維其勞矣。箋云:其道里長遠,邦域又勞勞廣闊。勞者,遼之叚借也。從辵尞聲。洛蕭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遠yuǎn
注解:遼也。從辵袁聲。云阮切。十四部。□,古文遠?!甲ⅰ健?,古文遠或從彳。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逖tì
注解:遠也。釋詁:逷,遠也。按集韻云:說文引詩舍爾介逖,王伯厚詩考因之。考大雅作介狄,毛訓遠也。葢謂狄同逖,言叚借也。用逷蠻方。云逷,遠也。則言轉注也。集韻所據不足信。從辵狄聲。他歷切。十六部。逷,古文逖。大雅:用逷蠻方。牧誓:逷矣西土之人。郭樸注爾雅、顏之推觀我生賦、李善文選注引書皆作逷,衛(wèi)包始改為逖也。左傳古字后人多妄改,如襄十四年豈敢離逷用古文,僖卄八年糾逖王慝則用小篆,豈非改之不畫一乎。易狄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迥jiǒnɡ
注解:遠也。見釋詁。大雅:泂酌彼行潦。毛曰:泂,遠也。謂泂為迥之叚借也。從辵冋聲。戶穎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逴chuò
注解:遠也。哀時命曰:處逴逴而日遠。九章曰:道逴遠而日忘。從辵卓聲。敕角切。古音在二部。一曰蹇也。此別一義。蹇,□也。莊子:□謂蚿曰:吾以一足踸踔而行。謂腳長短也。踔卽逴字。今莊子作趻卓。讀若掉苕之掉。掉苕未聞?;蛟唬很嬲吣┮?。禽獸之趠于木杪曰掉茗。葢漢時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迂yū
注解:避也。迂曲回避,其義一也。從辵于聲。憶俱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jiān
注解:自進極也?!踹M疊韻。埤倉云:□,至也。從辵□聲。子僊切。古音在十二部。廣韻則前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邍yuán
注解:高平曰邍,此依韻會。各本作高平之野,非也。大司徒:山林川澤丘陵墳衍邍隰。鄭云:下平曰衍,高平曰原,下濕曰隰。釋地:廣平曰原,高平曰陸。此及鄭注皆以高平釋原者,謂大野廣平偁原,高而廣平亦偁原。下文所謂可食者曰原也。凡陸□陵阿皆高地,其可種谷給食之處皆曰原,是之謂高平曰原也。序官邍師注云:邍,地之廣平者。與大司徒注不同者,單言原則為廣平。墳衍原隰并言則衍為廣平,原為高平也。邍字后人以水泉本之原代之,惟見周禮。人所登。從辵備錄。闕。此八字疑有脫誤。當作從辵,從略省,從彔,人所登也,故從辵十四字。今本淺人所亂耳。人所登,蒙高解從辵之意也。略者,土地可經略也。彔者,土地如刻木彔彔然。西都賦溝塍刻鏤是也。葢從三字會意。愚袁切。十四部?!甲ⅰ浇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道dàop75下
注解:所行道也。毛傳每云行道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謂之行。道之引伸為道理,亦為引道。從辵首,首者,行所達也。道亦聲。徒晧切。古音在三部。一達謂之道。釋宮文:行部偁四達謂之衢,九部偁九達謂之馗。按許三偁當是一例。當作一達謂之道。從辵首。道人所行也,故從辵。此猶上文邍人所登故從辵也。自邍以下字皆不系于人,故發(fā)其例如此。許書多經淺人改竄,遂不可讀矣?!酰盼牡?,從首寸。從寸者如九軌七軌五軌?!甲ⅰ叫p、□,亦古文道。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遽jù
注解:傳也。釋言:驲遽傳也。孫炎曰:傳車,驛馬也。左傳僖卅三年:使遽吿于鄭。遽興姜戎。昭二年:乘遽而至。傳中戀反。一曰窘也。窘迫也。從辵豦聲。其倨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迒hánɡ
注解:獸跡也。釋獸:兔跡迒。按序曰: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是凡獸跡皆偁迒,不專謂兔也。從辵亢聲。胡郞切。十部?!?,迒或從足更。亦形聲。更亢同在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dì
注解:至也。從辵吊聲。都歷切。古音在二部。小雅、盤庚皆作吊。釋詁、毛傳皆云:吊,至也。至者,吊中引伸之義。加辵乃后人為之。許葢本無此字,如本有之,則不當與邍道遽迒為伍。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biān
注解:行垂崖也。釋詁曰:邊,垂也。土部曰:垂,遠邊也。廠部曰:厓,山邊也。屵部曰:崖,高邊也。行于垂崖曰邊,因而垂崖謂之邊,然則邊不當廁于此。從辵□聲。布賢切。十二部?!甲ⅰ健?,古文邊。文一百一十八 重三十張次立注小徐本曰:重二十七。補遺蟡僯二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彳chìp76上
注解:小步也。象人脛三屬相連也。三屬者,上為股,中為脛,下為足也。單舉脛者,舉中以該上下也。脛動而股與足隨之。丑亦切。李斯作?。筆跡小變也。凡彳之屬皆從彳。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德dé
注解:□也?!醍斪鞯恰^u部曰:遷,登也。此當同之。德訓登者,公羊傳:公曷為遠而觀魚,登來之也。何曰:登讀言得。得來之者,齊人語。齊人名求得為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唐人詩:千水千山得得來。得卽德也。登德雙聲。一部與六部合韻又冣近。今俗謂用力徙前曰德,古語也。從彳□聲。多則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徑jìnɡ
注解:步道也。周禮:夫閑有遂,遂上有徑。鄭曰:徑容牛馬,畛容大車。涂容乘車一軌,道容二軌,路容三軌。此云步道,謂人及牛馬可步行而不容車也。從彳巠聲。居正切。十一部。按辵部道、足部路皆廁部末,此廁部首,不同者,錯見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復fù
注解:往來也。辵部曰:返,還也。還,復也。皆訓往而仍來。今人分別入聲去聲,古無是分別也。從彳□聲。房六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rǒu
注解:復也。此字引伸為狃忕之義,故玉篇云:習也,忕也?;蚺c狃同。按狃行而□廢矣。左傳有愎字。愎者,狃忕之意,卽復字之變也。復之引伸之義亦為狃忕。從彳柔聲。人九切。三部。按廣韻女久切,習也。從廣韻是。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徎chěnɡ
注解:徑行也。廣韻丈井切,雨后徑也。玉篇力整、丈井二切,徑也。從彳呈聲。丑郢切。十一部。按依今本說文音義則徎與逞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往wǎnɡ
注解:之也。從彳□聲。于兩切。十部。迬,古文從辵。按左辵右□?!?,古文□也。汗□云:□,尚書往字。甘泉賦曰:□□離宮,般以相燭。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忂qú
注解:行皃。此與足部躣音義同。走部又有□。從彳瞿聲。其俱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彼bǐ
注解:往有所加也。彼加疊韻。從彳皮聲。補委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徼jiào
注解:循也。百官表曰:中尉掌徼循京師。如淳曰:所謂游徼循禁僃盜賊也。按引伸為徼求,為邊徼。今人分平去,古無是也。從彳敫聲。古堯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循xún
注解:行也。各本作行順也,淺人妄增耳。依大誓正義、眾經音義所引訂。行今音讀下孟反,如月令循行國邑,出行田原,循行縣鄙,周禮注行夜皆是也。釋詁:遹遵率循也。引伸為撫循,為循循有序。從彳盾聲。詳遵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彶jíp76下
注解:急行也。急彶疊韻。凡用汲汲字,乃彶彶之叚借也。從彳及聲。居立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sà
注解:行皃。吳都賦:□譶澩□?!醍攺尼堋V韻:□,眾行皃。從彳歰聲。穌合切。七部。一曰此與馺同。一說□卽馺字也。馺,馬行相及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微wēi
注解:隱行也?!跤栱?。微從彳,訓隱行。叚借通用微而□不行。邶風:微我無酒。又假微為非。從彳□聲。無非切。十五部?!洞呵飩鳌吩唬骸鞍坠渫轿⒅!弊髠靼晡?。杜曰:微,匿也。與釋詁匿,微也互訓,皆言隱,不言行,□之叚借字也。此偁傳說叚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徥shì
注解:徥徥,行皃也。方言:徥用行也。郭曰:徥皆行,度揩反。集韻曰:徍徥,行皃。于佳、度皆二切。從彳是聲。是支切。十六部?!稜栄拧吩唬骸皬剩瑒t也。”今本釋言作是則也。葢古爾雅假徥為是也。此偁爾雅說叚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徐xú
注解:安行也。從彳余聲。似魚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yí
注解:行平易也。廣雅:□□行也。按凡平訓皆當作□。今則夷行□廢矣。從彳夷聲。以脂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pīnɡ
注解:使也。疑使上當有□□二字。周頌:莫予荓蜂。蜂本又作夆。毛曰:荓夆,□曳也。釋訓作甹夆,□曳也。□□,葢甹夆之正字?!跻氛?,使之也。大雅傳曰:荓,使也。從彳□聲。按此疑誤,言部無□。當作從彳,從言,甹聲。普丁切。十一部。玉篇云:俗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fēnɡ
注解:使也。疑當作□□也三字。從彳夆聲。□容切。九部。讀若□。各本作螽,誤?!跽?,蠭之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jiàn
注解:跡也。豳風?;e豆有踐。箋云:踐,行列皃。按踐同□,故云行列皃。從彳戔聲。慈衍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彷bànɡ
注解:附行也。牛人:共兵車之牛與其牽彷。注曰:牽彷,在轅外挽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牽,居其旁曰彷。按傍,附也,從人。彷,附行也,從彳。此音同義微別也。從彳旁聲。蒲浪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徯xī
注解:待也。孟子引書徯我后,趙曰:徯,待也。從彳奚聲。胡計切。十六部。按書孟音義、廣韻、玉篇、集韻、說文篆韻諩皆上聲,疑胡計誤。蹊,徯或從足。左傳:牽牛以蹊人之田。孟子:山徑之蹊。月令:塞徯徑。凡始行之以待后行之徑曰蹊,引伸之義也。今人畫為二字,音則徯上蹊平,誤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待dài
注解:竢也。立部曰:竢,待也。從彳寺聲。徒在切。一部。今人易其語曰等。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díp77上
注解:行□也?!跞懪c小弁踧踧同,行平易也,皆徒歷切。玉篇云:□,除又切,與宙同。古往今來無極之名。從彳由聲。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徧biàn
注解:帀也。帀部曰:帀,□也。勹部曰:□,帀徧也。從彳扁聲。比薦切。十二部。禮、禮記多假辯字為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徦jiǎ
注解:至也。方言曰:徦□至也。邠唐冀兗之閑曰徦,或曰□。按□古格字。徦今本方言作假,非也,集韻四十禡可證。毛詩三頌假字或訓大也,或訓至也。訓至則為徦之假借。尙書古文作格,今文作假,如假于上下是也。亦假之假借。從彳叚聲。古雅切。五部。郭樸音駕。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tuì
注解:卻也。從彳日攵。彳,行也。行而日日遲曳,是退也。攵,行遲曳攵攵也。他內切。十五部。一曰行遲。四字疑后增?!酰趸驈膬?。退,古文從辵。今字多用古文,不用小篆?!甲ⅰ健?、□、□,亦古文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后hòu
注解:遲也。從彳幺攵。幺攵者,后也。各本奪二字,今補。幺者小也。小而行遲,后可知矣,故從幺攵會意。胡口切。四部。□,古文后,從辵。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徲tí
注解:久也。久疑當作攵。從彳犀聲。讀若遲。杜兮切。十五部。按廣韻□杜奚切,久待也。無徲字。玉篇、集韻有徲無□。未知孰是。廣雅:徲徲往來也,丈尸反。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很hěn
注解:不聽從也。一曰行難也。從彳□聲。胡□切。十三部。一曰盭也。盭,弼戾也。韻會無此四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zhǒnɡ
注解:相跡也。后跡與前跡相繼也?!鯌硝唷鯙橐蛔帧尼苤芈?。之隴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得dé
注解:行有所□也?!酰鞅咀鞯?,誤,今正。見部曰:□,取也。行而有所取,是曰得也。左傳曰:凡獲器用曰得。從彳□聲。多則切。一部?!酰盼氖♂?。按此字已見于見部。與得并為小篆,義亦少異。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徛jì
注解:舉脛有渡也。釋宮曰:石杠謂之徛。郭曰:聚石水中以為步渡彴也,音居義反。從彳奇聲。去奇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xùn
注解:行示也。大司馬:斬牲以左右徇陳曰:不用命者斬之。小子,凡師田,斬牲以左右徇陳。陸德明引古今字詁曰:徇,巡也。按如項羽傳:徇廣陵,徇下縣。李奇曰:徇,略也。如淳曰:徇音撫循之循。此古用循巡字、漢用徇字之證。此古今字詁之義也。從彳勻聲。古勻旬同用,故亦作徇。詞閏切。十二部?!端抉R法》:“斬以□。”許引司馬法者凡八。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律lǜp77下
注解:均布也。均律雙聲。均古音同勻也。易曰:師出以律。尙書:正日,同律度量衡。爾雅:坎律銓也。律者所以笵天下之不一而歸于一,故曰均布也。從彳聿聲。呂戌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御yù
注解:使馬也。周禮六藝:四曰五馭。大宰注曰:凡言馭者,所以□之內之于善。此引伸之義也。從彳缷。按缷亦聲。牛據切。五部。馭,古文御。從又馬。惟見周禮。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亍chù
注解:步止也。魏都賦曰:澤馬亍阜。赭白馬賦曰:秀騏齊亍。從反彳。讀若畜。丑玉切。三部。文三十七 重七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廴yǐn
注解:長行也。玉篇曰:今作引。是引弓字行而廴廢也。從彳引之。引長之也。余忍切。十二部。凡廴之屬皆從廴。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廴部
廷tínɡ
注解:朝中也。朝中者,中于朝也。古外朝、治朝、燕朝,皆不屋,在廷。故雨沾服失容則廢。從廴□聲。特丁切。十一部。甘祿字書、佩觿音定。廣韻同。〖注〗□、壬形近易混。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廴部
□zhēnɡ
注解:行也。此與辵部□征字音義同。漢武帝年號延和字如此作。今漢書多誤為以然切之延,又或改為從辵之□,亦非也。從廴正聲。諸盈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廴部
建jiàn
注解:立朝律也。今謂凡豎立為建。許云:立朝律也。此必古義,今未考出。從聿,律省也。從廴。廷省也。居萬切。十四部。文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廴部
□chān
注解:安步□也。從廴止。引而復止,是安步也。丑連切。十四部。魏志:錘會兄子毅及峻□下獄。裴曰:□,勑連反。按卽□之也。止之隸變作山。凡□之屬皆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部
延yán
注解:長行也。本義訓長行,引伸則專訓長。方言曰:延,長也。凡施于年者謂之延。又曰:延,徧也。從□□聲?!醪吭唬合髵w引之形。余制切。虒延曳皆以為聲。今篆體各異,非也?!跹犹屢饭乓粼谑?,故大雅施于條枚,呂氏春秋、韓詩外傳、新序皆作延于條枚。延音讀如移也,今音以然切。則十四部。0290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部
行xínɡp78上
注解:人之步趨也。步,行也。趨,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謂之行。統(tǒng)言之也。爾雅: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析言之也。引伸為巡行、行列、行事、德行。從彳亍。彳,小步也。亍,步止也。戶庚切。古音在十部。凡行之屬皆從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術shù
注解:邑中道也。邑,國也。引伸為技術。從行術聲。食聿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街jiē
注解:四通道也。風俗通曰:街,攜也,離也。四出之路,攜離而別也。按此以疊韻為訓。從行圭聲。古膎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衢qú
注解:四達謂之衢。釋宮文。釋名曰:四達曰衢。齊魯閑謂四齒杷為欋,欋杷地則有四處。,此道似之也。按中山經:宣山桑枝四衢。少室山木曰帝休,枝五衢。天問:靡萍九衢?;茨蠒耗敬髣t根欋。皆謂□逪岐出。從行瞿聲。其俱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chōnɡ
注解:通道也。沖通疊韻。引伸之義為當也,向也,突也。從行童聲。昌容切。九部。今作沖?!洞呵飩鳌吩唬骸凹啊跻該糁?。”左傳昭元年文。各本以下有戈字,李燾本無。按上云子南執(zhí)戈逐之,則云以擊之,不再出戈是也。今傳作擊之以戈,亦是淺人所改。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衕tónɡ
注解:通街也。衕通疊韻。今京師胡衕字如此作。從行同聲。徒弄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jiàn
注解:跡也。此與彳部□音義同。從行戔聲。才線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衙yú
注解:衙衙,依廣韻九魚補二字。行皃。九辯:導飛廉之衙衙。王注:風伯次且而埽塵也。按衙衙是行列之意,后人因以所治為衙。從行吾聲。魚舉切。又音牙。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衎kàn
注解:行喜皃。小雅毛傳曰:衎,樂也。從行干聲??蘸登?。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xuàn
注解:行且賣也。周禮:飾行儥慝。大鄭云:儥,賣也。慝,惡也。謂行且賣奸偽惡物者。后鄭云:謂使人行賣惡物于市,巧飾之令欺誑買者。從行言。黃絢切。十四部。言亦聲也。衒,□或從□。依或字諧聲。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shuài
注解:將□也?!跻?,今本作衛(wèi)也,誤。將,如鳥將雛之將,古不分平去也?!?,導也,循也。今之率字,率行而□廢矣。率者,捕鳥畢也。將帥字古只作將□。帥行而□又廢矣。帥者,佩巾也?!跖c辵部□音義同。從行率聲。所律切。十五部?!甲ⅰ健酰盼摹?。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衛(wèi)wèi
注解:宿衛(wèi)也。宮正:夕擊柝而比之。注:暮行夜以比直宿者。宮伯:掌王宮之士庶子凡在版者。大鄭云:庶子,宿衛(wèi)之官。后鄭云:衛(wèi)王宮者必居四角四中,于徼□便也。漢有衛(wèi)尉掌宮門衛(wèi)屯兵。從韋帀行。韋者,圍之省,圍守也。帀,□也。韋亦聲。于歲切。十五部。行,列也。依韻會訂。此釋從行之意。行者,列也。今音讀如杭,別于步趨之行。韻從三字會意。文十二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齒chǐ
注解:口龂骨也。鄭注周禮曰:人生齒而體僃。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齒。象口齒之形,□者,象齒。余口字也。止聲。昌里切。一部。凡齒之屬皆從齒。□,從小徐也。大徐本誤。古文齒字。古文獨體象形,不加聲旁。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龂yín
注解:齒本肉也。各本無肉?!鯌獌梢鼾X肉也,篇、韻皆作齒根肉也,今補。龂為肉,故上文齒為龂骨。此骨出肉外,故肉為骨本。魯世家:甚矣魯道之衰也。洙泗之閑龂龂如也。地理志云:魯濱洙泗,其民涉渡,幼者扶老者而代其任。俗既薄,長老不自安,與幼者相讓,故曰魯道衰,洙泗之閑龂龂如也。按彼此爭辭,露其齒本,故曰龂龂。徐廣五艱反。又按曲禮:□不至矧。鄭云:齒本曰矧,大□則見。矧正龂之近部叚借字也。從齒斤聲。魚斤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齔chèn
注解:毀齒也。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從齒匕。各本篆作齔,云從齒從七,初忍初覲二音。殆傅會七聲為之。今按其字從齒□,□,變也。今音呼□切,古音如貨。本命曰:陰以陽化,陽以陰變。故男以八月生齒,八歲而毀。女七月生齒,七歲而毀。毀與化義同音近?!鯌獣砦澹糊Z,舊音差貴切。卷十一:舊音羌貴切。然則古讀如未韻之□,葢本從匕,匕亦聲。轉入寘至韻也。自誤從七旁?!鯌瞥跞糖?,孫愐云初堇切,廣韻乃初觀切,集韻乃初問、恥問二切。其形唐宋人又訛齓從乚,絶不可能矣。今當依舊音差貴切。古音葢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zép79上
注解:齒相值也。今左傳作幘,訛字也。古無幘,則述傳時無此字也。杜云:齒上下相值也。按謂上下齒整齊相對。詩所云如瓠屖。從齒責聲。士革切。十六部。一曰嚙也。別一義?!洞呵飩鳌吩唬骸梆酢!倍ň拍晡?。按皙謂人色白,與□二事。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齜chái
注解:齒相齘也。齘各本誤龂,李本不誤。廣韻:□□,齒不正。上士佳,下五佳切。玉篇曰:□亦作□。一曰開口見齒之皃。管子曰:東郭有狗啀啀,旦莫欲嚙我椵。啀啀,露齒之皃。從齒此聲。各本作柴省聲,淺人改也。讀若柴。仕街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齘xiè
注解:齒相切也。謂上下齒緊相摩切也。相切則有聲,故三倉云:齘,鳴齒也。函人為甲,衣之欲其無齘也。大鄭云:齘謂如齒齘,不齘則隨人身便利。方言:齘,怒也。郭曰:言噤齘也。噤亦作□,篇、韻皆云:□齘,切齒怒。從齒介聲。胡介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齞yǎn
注解:張口見齒也。依文選注訂。登徒子好色賦:齞唇歷齒。從齒只聲。研繭切。古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yàn
注解:齒差也。差當作齹。從齒兼聲。五緘切。七部。廣韻語廉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齺zōu
注解:齒拹也。拹,今本作搚。手部曰:拹,一曰拉也。齒拉者,謂齒折也。一曰馬口中橜也。司馬相如傳:猶時有銜橜之變。張揖曰:銜,馬勒銜也。橜,騑馬口長銜也。司馬貞曰:周遷輿服志云:鉤逆上者為橜,橜在銜中,以鐵為之,大如雞子。鹽鐵論云:無銜橜而御悍馬是也。從齒芻聲。側鳩切。四部。廣雅、廣韻及管子注士角切。一曰齰也。廣雅齺嚙也本此。按管子:車轂□騎,連伍而行。荀卿子:齺然上下相信,而天下莫之敢當。二書于齰義差近,嚙則齒近物。廣韻曰:齺,齒相近皃。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齱zōu
注解:齱齵,疊韻。齒不正也。廣韻齱下曰:齱齲,齒偏。齵下曰:齱齵。從齒取聲。側鳩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齵óu
注解:齱齵也。從齒禺聲。五婁切。四部。按二字各本訛亂,今依廣韻正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zhā
注解:□齬,疊韻。齒不相值也。廣韻曰:齟齬,不相當也?;蜃縻I铻。上床呂切,下魚巨切。按金部□下云:鉏□也?!趸蜃麒?。周禮注作鉏牙。左傳西鉏吾以鉏吾為名。牙吾古音皆在九魚。古齟字有單用者。東方朔傳曰:齟者,齒不正也。許書各本□訓齬齒也,齬訓齒不相值也,二篆自當類廁,各本離之甚遠。又□側加切,齬魚舉切,全失古語疊韻之理。葢由□之字變?yōu)辇e,齬之字變?yōu)辇\,因以□齖并入麻韻,而與齬畫分異處耳。今從齱齵之例正之,不為專輒也。從齒虘聲。大徐側加切。按古音在五部,當依廣韻床呂切。篆韻諩鉏阻反。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齬yǔp79下
注解:□齬也。從齒吾聲。魚舉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cuó
注解:齒差跌皃。差者,不值也。跌者,踼也。齒差跌,謂參差踼跌不平正也。從齒佐聲。鉉曰:佐當是□,傳寫之誤。說文無佐字。昨何切。十七部。《春秋傳》曰:“鄭有子□?!币娮髠髡咽?,今傳作齹,實一字也。釋文曰:齹,字林才可士知二反。說文作□,云齒差跌也,在河千多二反。是字林始有齹。各本說文乃以齹篆先□,而別為音義,誤甚,今□之。古人名字相應,或以相反為相應。齹者不齊,故為嬰齊之字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齤quán
注解:缺齒也。一曰曲齒。缺齒者,□也。曲齒者,上云齒差跌,今俗云齒□也。按淮南道應訓:若士齤然而□。謂露其齒病而□也。從齒□聲。讀又若權。按云又者,謂□讀若書卷,齤讀同,又讀若權也。大徐□又,非。巨贠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齳yǔn
注解:無齒也。韓詩外傳:以為姣好邪。則大公年七十二,齳然而齒墮矣。從齒軍聲。魚吻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齾yà
注解:缺齒也。引伸凡缺皆曰□。左傳曰:兩軍之士皆未慭也。杜曰:慭,缺也。釋文:慭,魚覲反,又魚轄反。按慭得有魚轄反者,正因本或作□,陸氏失于不分別言之耳。正義曰:慭者缺之皃。今人猶謂缺為慭。所據本必作□。故如此云。下文葢有一本作慭之語,亦為淺人□之矣。從齒獻聲。五轄切。十五部。獻聲在十四部。合音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jù
注解:龂腫也。從齒巨聲。巨主切。五部。廣韻其呂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齯ní
注解:老人齒。魯頌:黃發(fā)兒齒。釋詁曰:黃發(fā)齯齒,壽也。釋名曰:九十或曰齯齒。大齒落□,更生細者,如小兒齒也。按毛詩作兒,古文。他書作齯,今文也。從齒兒聲。此形聲包會意。五雞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齮yǐ
注解:嚙也。史、漢田儋傳:齮龁用事者墳墓。如淳曰:齮龁,猶齚嚙也。龁,齩也。按凡從奇之字多訓偏,如掎訓偏引,齮訓側嚙。索隠注高紀云:許慎以為側嚙。從齒奇聲。魚綺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zhíp80上
注解:齚齒也。謂齚物而外露之齒也,故從齒出。從齒出聲。仕乙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齰zé
注解:嚙也。漢書灌夫傳:齰舌自殺。鄧通傳:使大子齰癰。從齒昔聲。側革切。古音在五部。齚,齰或從乍。乍聲亦五部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jiān
注解:嚙也。從齒咸聲。工咸切。廣韻苦洽切。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齦kěn
注解:嚙也。此與豕部豤音義同。疑古只作豤,齦者后出分別之字也。今人又用為龂字矣。從齒□聲。康很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yǎn
注解:齒見皃。廣韻曰:□□,齒不正。從齒干聲。五版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zú
注解:□,此復舉字之未□者。齚也。從齒卒聲。昨□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là
注解:齒分骨聲。從齒□聲。篇、韻皆作□。讀若剌。盧達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齩yǎo
注解:嚙骨也。俗以鳥鳴之咬為齩嚙。從齒交聲。五巧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qiè
注解:齒差也。此與□訓齒差義異,謂齒相摩切也。齒與齒相切,必參差上下之。差卽今磋磨字也。引伸之義,摩物曰□。衛(wèi)風:如切如瑳,如琢如摩。釋器曰:骨謂之切,象謂之瑳,玉謂之琢,石謂之摩。切亦作□,瑳亦作磋,摩亦作磨。差者正字,瑳磋皆加偏旁字也。從齒屑聲。讀若切。千結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xiá
注解:嚙堅聲。嚙各本作齒,今依玉篇訂。石部曰:硈,石堅也。皆于吉聲知之。從齒吉聲。赫轄切。十五部。按自齮至齩九文幷□十文皆謂嚙也,宜移廁□文之上。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ái
注解:□牙也?!跹廓q差齒也,亦引伸為摩器之名。刀部曰:剴,一曰摩也。皆于豈聲知之。從齒豈聲。五來切。古音在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齝chī
注解:吐而噍也。噍卽嚼字也,見口部。釋獸郭注曰:食之已久,復出嚼之。從齒臺聲。丑之切。一部?!稜栄拧吩唬骸芭T积c。”釋獸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龁hé
注解:嚙也。如淳注漢書曰:龁,齩也。曲禮:庶人龁之。從齒氣聲。戶骨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lián
注解:齒見皃。從齒聯聲。力延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嚙niè
注解:噬也。口部曰;噬,啖也。釋名曰:鳥曰啄,獸曰嚙。嚙,□也。所臨則禿□也。從齒□聲。五結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齭chǔ
注解:齒傷酢也。酢者今之醋字,酸澀也。從齒所聲。讀若楚。創(chuàng)舉切。五部。亦作齼。凡言痛憷,儊澀意皆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齨jiùp80下
注解:老人齒如臼也。如臼者,齒坳。從齒臼,臼亦聲。其久切。三部。一曰馬八歲也。馬八歲曰□。齒亦如臼,俗名之齨,亦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齛xiè
注解:羊粻也。釋獸曰:羊曰齛。郭曰:齛音漏泄。按唐人諱世作齥?;?,米部無此字。食部引歭乃糇粻。從齒世聲。私列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齸yì
注解:鹿麋粻。釋獸曰:麋鹿曰齸。釋文云:字或作嗌。按嗌,咽也。咽,喉也。郭云:□食之所在因名之。是也。然則齛與齝同,言其自喉出復嚼,故字從齒。嗌嗉嗛則皆自其藏食之處言之,字只從口??卩苫蜃鼾~者,葢亦謂出嚼之也。從齒益聲。伊昔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zhì
注解:嚙堅也。玉篇:嚙堅皃。廣韻:嚙聲。各本嚙作齒,恐誤。從齒至聲。陟栗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huá
注解:嚙骨聲。曲禮曰:毋嚙骨。鄭云:為有聲響不敬。從齒骨,骨亦聲。戶八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kuò
注解:噍聲。廣韻曰:骨端。從齒□聲。古活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bó
注解:噍堅也。口部:□,□,噍皃。廣韻曰:□同□。從齒尃聲。補莫切。五部。按此葢□之或字,后人竄入者也。文四十四今□齹字則四十三?!≈囟?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牙yá
注解:□齒也。壯各本訛作牡。今本篇、韻皆訛,惟石刻九經字□不誤,而馬氏版本妄改之。士部曰:壯,大也。壯齒者,齒之大者也。統(tǒng)言之皆偁齒,偁牙。析言之則前當唇者偁齒,后在輔車者偁牙,牙較大于齒,非有牝牡也。釋名:牙樝牙也。隨形言之也。輔車或曰牙車,牙所載也。詩誰謂雀無角,誰謂鼠無牙,謂雀本無角,鼠本無牙,而穿屋穿墻似有角牙者然。鼠齒不大,故謂無牙也。東方朔說騶牙曰:其齒前后若一,齊等無牙。此為齒小牙大之明證。象上下相錯之形。五加切。古音在五部。凡牙之屬皆從牙?!?,古文牙。從齒而象其形也?!?,古文齒。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牙部
□qī
注解:虎牙也?;⒁槐咀魑?,避唐諱耳。今俗謂門齒外出為虎牙,古語也。大招云:靨輔奇牙,宜□嫣只?;茨显疲浩嫜莱?,□□搖。高注:將□故好齒出也。按奇牙所謂□也??刹吭唬浩?,異也。一曰不耦□而露其齒獨好,故曰奇牙。從牙奇,奇亦聲。去奇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牙部
□qǔp81上
注解:齒蠧也。釋名曰:□,朽也。蟲嚙之缺朽也。史記:齊中大夫病齲齒?;茨希簲勰居x。司馬彪五行志:桓帝元嘉中:京都婦女作齲齒□。從牙禹聲。邱禹切。五部。齲,□或從齒。文三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牙部
足zú
注解:人之足也。在體下。從口止。依玉篇訂。口猶人也,舉口以包足已上者也。齒,上止下口。次之以足,上口下止。次之以疋,似足者也。次之以品,從三口。今各本從囗,非也。卽玉切。三部。凡足之屬皆從足。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蹏tí
注解:足也。俗作蹄。從足虒聲。杜兮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跟ɡēn
注解:足歱也。歱,各本作踵,誤。止部曰:歱,跟也。釋名曰:足后曰跟。一體任之,象本根也。從足□聲。古痕切。十三部。□,跟或從止。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踝huái
注解:足踝也。釋名曰:踝,確也。居足兩旁磽確然也。按踝者,人足左右骨隆然圜者也。在外者謂之外踝,在內謂之內踝。丮部曰:□,擊踝也。從足果聲。胡瓦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跖zhí
注解:足下也。今所謂腳掌也。史記曰:跖勁弩。按弩以足蹋張之,故曰跖。跖或借跖為之。又作□。賈誼傳曰:病非徒瘇也。又苦□盭?!?,跖字之異者也。足跖,反戾不可行。從足石聲。之石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踦qī
注解:一足也。管子:俈堯之時,一踦腓,一踦屨,而當死。謂一足剕,一足屨當死罪也。引伸之凡物單曰踦。方言:倚踦奇也。自關而西凡全物而體不具謂之倚,梁楚之閑謂之踦,雍梁之西郊凡嘼支體不具者謂之踦。公羊傳:匹馬只輪無反者。何曰:匹馬,一馬也。只,踦也。又相與踦閭而語。何云:閉一扇,開一扇。一人在內,一人在外。戰(zhàn)國策:必有踦重者矣。踦重,偏重也。若衣部曰:襱,绔踦也。毛傳曰:蟰蛸,長踦也。則皆謂足,不必一足。從足奇聲。去奇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跪ɡuì
注解:拜也。手部曰:□,首至手也。按跪與拜二事,不當一之。疑當云所以拜也,后人不達此書所以字,往往□之。釋名:跪,危也。兩膝隱地,體危隉也。從足危聲。去委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跽jì
注解:長跽也。長跽各本作長跪,今正。按系于拜曰跪,不系于拜曰跽。范睢傳四言秦王跽,而后乃云秦王再拜是也。長跽乃古語。長俗作□。人安坐則形弛,敬則小跪聳體若加長焉,故曰長跽。方言:東齊海岱北燕之郊跪謂之□□。郭曰:今東郡人亦呼長跽為□□。釋名:跽,忌也。見所敬忌不敢自安也。徐廣注滑稽傳鞠□曰:□,其紀反,與跽同。謂小跪也。廣雅:□□,跪拜也。此統(tǒng)言之。許跪跽析言之。從足忌聲。渠幾切。古音在一部。徐廣音是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踧díp81下
注解:行平易也。小雅毛傳曰:踧踧,平易也。從足叔聲。子六切。三部。《詩》曰:“踧踧周道?!毙≯汀?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躣qú
注解:行皃。九辯:右蒼龍之躣躣。從足瞿聲。其俱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踖jí
注解:長脛行也。小雅:執(zhí)爨踖踖。毛曰:踖踖,言爨灶有容也。從足昔聲。資昔切。古音在五部。一曰踧踖。見論語鄉(xiāng)黨,馬融曰:恭敬皃也。廣韻一屋曰:踧踖,行而謹敬。按左傳石碏。漢石經公羊作石踖,從石,誤字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踽jǔ
注解:疏行皃。唐風:獨行踽踽。毛曰:踽踽,無所親也。按許合經傳云爾。疏,通也。引伸為親疏。孟子:行何為踽踽涼涼。義同。從足禹聲。區(qū)主切。五部?!对姟吩唬骸蔼毿絮狨??!?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qiānɡ
注解:行皃。聘禮:眾介北面蹌焉。鄭云:容皃舒揚。曲禮:天子穆穆,諸侯皇皇,大夫濟濟,士蹌蹌。鄭曰:皆行容止之皃也。按許□為行皃。蹌訓動也。然則禮言行容者皆□為正字,蹌為叚借字。廣雅:蹡蹡,走也。從足將聲。七羊切。十部。《詩》曰:“管磬□□?!敝茼炍?,今詩作磬筦將將。毛曰:將將,集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duàn
注解:踐處也。此與疃同義。田部曰:疃,禽獸所踐處也。王逸九思:鹿蹊兮□。亦作□。按只云踐處,別于疃字,專屬禽獸。從足,□省聲。不云□聲者,□,古文絶也。徒管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fù
注解:趣越皃。趣,疾也。小徐作趨?!跖c赴音義略同。從足卜聲。芳遇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踰yú
注解:越也。越,度也。踰與逾音義略同。從足俞聲。羊朱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yuè
注解:輕也。廣韻:□,輕也。字從女。從足戉聲。王伐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蹻qiāo
注解:舉足小高也。蹻高疊韻。各本作行高,晉灼注漢書高帝紀作小高?!鯌姆f曰:蹻猶翹也。又引三蒼解詁云:蹻,舉足也。丘消切。按今俗語猶然。從足喬聲。丘肖切。大徐居勺切,非也。二部?!对姟吩唬骸靶∽榆F蹻?!贝笱盼?。毛曰:蹻蹻,驕皃。此引伸之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跾shūp82上
注解:疾也,長也。二義相反而相成。易:其欲逐逐?!踉疲核僖?。子夏傳作攸攸,荀作悠悠。劉作跾,云遠也。按方言透,驚也,式竹切。吳都賦:驚透沸亂。透卽跾字,音義正同。今人以為透漏字。他□切。從足攸聲。式竹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蹌qiānɡ
注解:動也。從足倉聲。七羊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艸部
萑zhuī
注解:艸多皃。此從鍇本廁此。鉉本以萑廁蓷篆后,非也,詳蓷下。從艸隹聲。職追切。十五部?;N文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艸部
葏jiān
注解:艸皃。集韻一先曰。詩葏葏者莪。李舟說。從艸津聲。子僊切。古音十二部?;N文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艸部
□cóng
注解:艸叢生皃。叢,聚也。槩言之?!鮿t專謂艸,今人但知用業(yè)字而已。爾雅釋魚音義引說文:□,艸眾生也。從艸叢聲。此形聲包會意。徂紅切。九部?;N文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艸部
草zào
注解:草斗,櫟實也。一曰象斗。木部:栩,□也。其皁一曰樣。又曰:□,栩也。又曰:樣,栩實也。按此言櫟者,卽栩也。陸璣云:栩今柞櫟也。徐州人謂櫟為杼?;蛑^之栩,其子為皁,或言皁斗。其殼為汁,可以染皁。今京洛及河內多言杼汁,或云橡斗。按草斗之字俗作皁,作皂,于六書不可通。象斗字當從木部作樣,俗作橡。從艸早聲。自□切。古音在三部。周禮大司徒:其植物宜早物。假借早晚字為之?;N文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艸部
菆zōup47下
注解:麻蒸也。此不與上文蒸字類廁者,以篆籒別之。西征賦曰:感市閭之菆井。東方朔七諌曰:菎蕗雜于黀蒸。王逸注枲翮曰:黀一作菆。按枲翮,枲莖也。麻部出黀字云麻□也,鍇本無之,俗添之耳。從艸取聲。側鳩切。三部。籒文作□。一曰蓐也。此別一義。蓐見下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艸部
蓄xù
注解:積也。從艸畜聲。丑六切。三部?;N文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艸部
萅chūn
注解:推也。此于雙聲求之。鄉(xiāng)飲酒義曰:東方者春,春之為言蠢也。尚書大傳曰:春,出也,萬物之出也。從日艸屯,日艸屯者,得時艸生也。屯字象艸木之初生。屯亦聲。會意兼形聲。此七字依韻會,今二徐本皆亂以鍇語。昌純切。十三部?;N文作?。文四百四十五 重三十一按鉉本文四百四十五,鍇本少莒蓩蒢□蓨萃六字,則為四百三十九。今仍鉉本,惟復審定□□□三字確是誤體,□去,是為四百四十二。其列字之次第,類聚羣分,皆有意義。雖少為后人所亂,而大致可稽,如荃之非香艸,于上下文得之也。重三十一,鍇少蕿字,今亦仍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艸部
蓐rù
注解:陳艸復生也。從艸辱聲。而蜀切。三部。一曰蔟也。此別一義。艸部曰:蔟,行蠶蓐也。蓐訓陳艸復生,引伸為薦席之蓐,故蠶蔟亦呼蓐。凡蓐之屬皆從蓐?!?,籒文蓐,從茻。此不與艸部五十三文為類而別立蓐部者,以有薅字從蓐故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蓐部
薅hāo
注解:拔田艸也。大徐作拔去田艸。眾經音義作除田艸。經典釋文、玉篇、五經文字作拔田艸。惟系傳舊本作披,不誤。披者,迫地削去之也。木部曰:槈,薅器也。從蓐,好省聲。呼毛切。古音在三部。□,籒文薅省。茠,薅或從休。古好聲、休聲同在三部?!对姟吩唬骸皵捿鞭ぁ!敝茼炍?,今詩作以薅。文二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蓐部
茻mǎng
注解:眾艸也。按經傳艸莽字當用此。從四屮。凡茻之屬皆從茻,讀若與岡同。謂其讀若與岡之讀若同也。模朗切。十部?!甲ⅰ綄W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茻部
莫mùp48上
注解:日且冥也。且冥者,將冥也。木部曰:杳者,冥也。夕部曰:夕,莫也。引伸之義為有無之無。從日在茻中,會意。茻亦聲。此于雙聲求之。莫故切,又慕各切。五部?!甲ⅰ健?,□,□,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茻部
莽mǎng
注解:南昌謂犬善逐兔艸中為莽。從犬茻,此字犬在茻中,故偁南昌方言,說其會意之恉也。引伸為鹵莽。茻亦聲。謀朗切。十部。古音讀如模上聲。在五部。取諸雙聲也?!甲ⅰ街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茻部
葬zàng
注解:臧也。見檀弓。從死在茻中。一,其中所□薦之。薦各本作薦,今正。薦,艸席也,有藉義,故凡藉于下者用此字。《易》曰:“古者葬,厚衣之以薪。”此引易□辭,說從死在茻中之意也。上古厚衣以薪,故其字上下皆艸。茻亦聲。此于疊韻得之。則浪切。十部?!甲ⅰ健?,□,□,□,□古文。
文四此部不與五十三文同類者,彼小篆從艸,此小篆有從茻也。
十四部 文六百七十二 重八十 凡萬六百三十九字此第一篇部文、重文、解說字之都數也,每篇末識之,以得十四篇數,識于敘目之后云。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說凡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是也。自二徐每篇分上下,乃移之冠篇首,非是。小徐書轉寫尤舛誤,今復其舊云。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茻部
小xiǎop48下
注解:物之微也。從八,丨見而分之。八,別也。象分別之形,故解從八為分之。丨才見而輒分之,會意也。凡□物分之則小。私兆切。二部。凡小之屬皆從小。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小部
少shǎo
注解:不多也。不多則小,故古少小互訓通用。從小丿聲。丿,右戾也。房密、匹蔑二切。又于小切。按:上二切近是。少之形聲,葢于古雙聲求之。書沼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小部
尐jié
注解:少也。方言曰:尐,杪,小也。孟子:力不能勝一尐雛。趙注尐為小,與方言同。孫宣公音義得之。作匹者,非。髟部曰:□,束髪尐小也。廣韻十六□曰:□尐,小也。方言懱爵,注言懱□也。懱□卽□尐。從小乀聲。乀,左戾也。讀若輟。子結切。十五部。今俗語說小,往往言子結切之音。文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小部
八bā
注解:別也。此以雙聲□韻說其義。今江浙俗語以物與人謂之八,與人則分別矣。象分別相背之形。凡八之屬皆從八。博拔切。古音在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分fēn
注解:別也。從八刀。會意。刀□分別物也。此釋從刀之意也。甫文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尒ěr
注解:□之必然也?!?,今作詞。說文字體本作□。尒之言如此也。后世多以爾字為之。凡曰果爾、不爾、云爾、莞爾、鏗爾、卓爾、鼎鼎爾、猶猶爾、聊復爾耳、故人心尙爾皆訓如此。亦有單訓此者,如公羊焉爾之為于此,孟子然而無乎爾,則亦有乎爾是也。語助有用耳者,與爾絶殊,三國志云生女耳是也。耳之言而已也。近人爾耳不分,如論語女得人焉爾乎,唐石經訛為焉耳。詩陳風箋梅之樹善惡自爾,宋本訛為善惡自耳。皆是也。古書尒字,淺人多改為爾。如手部引《論語》鏗尒,考工記揱尒,小徐本不誤,是也。從丨八,八象氣之分散。從丨八,與小同異。入聲。今本無此二字。上文作從入丨八,此依韻會所引小徐本訂正。入聲在七部,而尒在十一、十六部閑者,于雙聲求之也。兒氏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曾zēnɡp49上
注解:□之舒也。曰部曰:朁,曾也。詩:朁不畏明,胡朁莫懲。毛鄭皆曰:朁,曾也。按曾之言乃也。詩曾是不意,曾是在位,曾是在服,曾是莫聽,論語曾是以為孝乎,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孟子爾何曾比予于管仲,皆訓為乃則合語氣。趙注孟子曰:何曾猶何乃也。是也。是以朁訓為曾。朁不畏明者,乃不畏明也?;寿┱撜Z疏曰:曾猶嘗也。嘗是以為孝乎,絕非語氣。葢曾字古訓乃,子登切。后世用為曾經之義,讀才登切。此今義今音,非古義古音也。至如曾祖、曾孫,取益層絫之意,則曾層皆可讀矣。從八,從曰。從八者,亦象氣之分散。□聲?!跽撸瑖韫盼?。囪在九部,此合韻之理也。昨棱切。六部。昨當為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尚shànɡ
注解:曾也。尚之□亦舒,故釋尚為曾。曾,重也。尚,上也。皆積絫加高之意。義亦相通也。庶幾也。釋言曰:庶幾,尚也。從八亦象氣之分散。向聲。時亮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suì
注解:從意也。從,相聽也?!跽?,聽從之意。司部曰:□者,意內而言外也。凡全書說解,或言□,或言意,義或錯見。言從意,則知□者從□也。言□之必然,則知尒者必然意也。隨從字當作□。后世皆以遂為□矣。從八有所從則有所背,故從八。豕聲。豕在十六部,□、遂在十五部,合韻冣近也。徐醉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詹zhān
注解:多言也。莊子曰:小言詹詹。從言,從八。多故可分。從厃。此當作厃聲。淺人所改也。廠部曰:屋梠,秦謂之楣,齊謂之厃。木部曰:屋櫋聯泰謂之楣,齊謂之檐,楚謂之梠。厃與檐同字同音。詹,厃聲。職廉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介jiè
注解:畫也。畫部曰:畫,畍也。按畍也當是本作介也。介與畫互訓。田部畍字葢后人增之耳。介、畍古今字。分介則必有閑,故介又訓閑。禮擯介,左傳介人之寵,皆其引伸之義也。一則云介特,兩則云閑介。從人從八。人各守其所分也。此依韻會所引。古拜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bié
注解:分也。此卽今之兆字也。廣韻兆,治小切,引說文分也。此可證孫愐以前□卽兆矣。又云:□,灼□坼也。出文字指歸。文字指歸者曹憲所作。此可證孫愐以前十部無兆、□字矣。顧野王玉篇八部有□,兵列切。卜部之后出兆部。又云:□同兆。此可證顧氏始不謂□卽兆字矣。虞翻說尙書分北三苗云:北,古別字。不知其所本。要與重八之□無涉,豈□馮始牽合而岐誤與。治說文者乃于卜部增□為小篆,兆為古文。于□下增之云:八,別也,亦聲,兵列切。以證其非兆字。而說文之面目全非矣?!鯊闹匕苏?,分之甚也。龜兆其一也。凡言朕兆者如舟之縫,如龜之坼。從重八。此下□八別也亦聲五字。會意。治小切。二部。楚金云:或本音兆。按此相承古說也。《孝經說》曰:孝經說者,孝經緯也。后鄭注經引緯亦曰某經說。鄭志。荅張逸曰:當為注時,時在文網中。嫌引秘書。故諸所牽圖讖皆謂之說。故上下有別。此引緯說字形重八之意也。上別下別則二八矣。集韻改為上下有□,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公ɡōnɡp49下
注解:平分也。從八厶。八厶背私也。今本從八從厶。凡此等從字皆淺人所增。八猶背也。鄭注堯典分北三苗云:北猶別也。證以韋昭吳語注云:北,古之背字。然則許鄭之語正互相發(fā)明,分別之乃相僢背,其義相因相足。故許不云八,背也,而云猶背。鄭不云北,別也,而云猶別。凡古訓故之言猶者視此。古紅切。九部。韓非曰:背厶為公。五蠹篇。倉頡之作書也,自環(huán)者謂之私,背私者謂之公。自環(huán)為厶,六書之指事也。八厶為公,六書之會意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必bì
注解:分極也。極猶凖也。木部棟極二字互訓。橦字下云:帳極也。凡高處謂之極,立表為分判之凖,故云分極。引伸為□之必然。從八弋。樹臬而分也。弋,今字作杙。八亦聲。八,各本誤弋,今正。古八與必同讀也。卑吉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余yú
注解:語之舒也。語,匡謬正俗引作□。左氏傳: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此正□之舒。虧部曰:虧,于也。象氣之舒虧。然則余虧異字而同音義。釋詁云:余,我也。余身也。孫炎曰:余,舒遲之身也。然則余之引伸訓為我。詩書用予不用余。左傳用余不用予。曲禮下篇:朝諸矦分職授政任功,曰:予一人。注云:覲禮曰伯父寔來,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凡言古今字者,主謂同音,而古用彼今用此異字。若禮經古文用余一人,禮記用予一人。余、予本異字異義,非謂予、余本卽一字也。顏師古匡謬正俗不逹斯恉,且又以予上聲、余平聲為分別,又不知古音平上不甚區(qū)分,重悂貤繆。儀禮漢讀考糾之詳矣。從八,象氣之分散。舍省聲。以諸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yú
注解:二余也。讀與余同。五部。按易困九四來徐徐,子夏作荼荼,王肅作余余,皆舒意也。許言□之形,未言其義,舉此以補之。文十二當云十三?!≈匾话创硕终`衍?!踔袅x同余。非卽余字也。惟□從二余。則說文之例當別余為一部。上篇蓐薅不入艸部是也。容有省倂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八部
釆biànp50上
注解:辨別也。象獸指爪分別也。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跡,知文理之可相別異也,遂造晝契,釆字取獸指爪分別之形。凡釆之屬皆從釆。讀若辨。蒲莧切。十四部?!酰盼尼??;菔蠗澰疲簩瑫秸缕街龋阶纸援斪鳌?,與古文平相似而誤。按此肊測不可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釆部
番fán
注解:獸足謂之番。從釆,田象其掌。下象掌,上象指爪,是為象形。許意先有釆字,乃后從釆而象其形,則非獨體之象形,而為合體之象形也。附袁切。十四部?!?,番或從足,從煩。此形聲也?!?,古文番。按九歌:□芳椒兮成堂。王注:布香椒于堂上也。□,一作播。丁度、洪興祖皆云:□,古播字。按播以番為聲。此屈賦假番為播也。〖注〗□,亦古文番。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釆部
宷shěn
注解:悉也,知宷諦也。諦,廣韻引作諟。古同部假借也。從宀釆。鍇曰:宀,覆也。釆,別也。能包覆而□別之也。按此與、核字從襾敫同意。式荏切。七部。審,篆文宷從番。然則宷,古文籒文也。不先篆文者,從部首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釆部
悉xī
注解:詳盡也。從心釆。會意。息七切。十二部?!酰盼南?。此亦會意。從心囧。囧者,窻牖麗廔闿明也。。〖注〗□、怸,亦古文悉。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釆部
釋shì
注解:解也。廣韻曰:舍也,解也,散也,消也,廢也,服也。按其實一解字足以包之。從釆。釆,取其分別。從睪聲??脊び浺詽蔀獒?,史記以醳為釋。皆同聲假借也。古音在五部。音轉則廣韻在二十二昔,施只切是也。徐鉉所引唐韻賞職切。文五 重五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釆部
半bàn
注解:物中分也。從八,從牛。牛為物大,可□分也。故取牛會意。凡半之屬皆從半。博幔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半部
胖pàn
注解:半體也。各本半體肉也,今依□應訂。周官經臘人注曰:鄭大夫云:胖,讀為判。杜子春讀胖為版。又云:膴、胖,皆謂夾脊肉。又云:禮家以胖為半體,元謂胖宜如脯而腥。胖之言片也,析肉意也。按許用禮家說。一曰廣肉。此別一義胖之言般也。般,大也。大學:心廣體胖。其引伸之義也。從肉半,半亦聲。普半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半部
叛pànp50下
注解:半反也。反,覆也。反者叛之全,叛者反之半。以半反釋叛,如以是少釋尟。從半反,半亦聲。按各本云:半也。從半反聲。轉寫者多奪字耳。薄半切。十四部。古多假畔為叛。文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半部
牛niú
注解:事也,理也。事也者,謂能事其事也。牛任耕。理也者,謂其文理可分析也。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卻,道大窾。牛、事、理三字同在古音第一部,此與羊,祥也;馬,怒也;武也,一例。自淺人不知此義,乃改之云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與吳字下□增之曰姓也,亦郡也,同一紕繆。象角頭三、封尾之形也。角頭三者,謂上三岐者象兩角與頭,為三也。牛角與頭而三,馬足與尾而五。封者,謂中畫象封也。封者,肩甲墳起之處。字亦作犎。尾者,謂直畫下垂像□也。羊、豕、馬、象皆像其四足。牛略之者,可思而得也。語求切。古音讀如疑。凡牛之屬皆從牛。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牡mǔ
注解:畜父也。從牛土聲。按土聲、求之□韻雙聲,皆非是。葢當是從土,取土為水牡之意。或曰:土當作士,士者,夫也。之韻、尤韻合音冣近。從士則為會意兼形聲。莫厚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犅ɡānɡ
注解:特也。今本作特牛也,依詩正義訂。公羊傳曰:魯祭周公,何以為牲。周公用白牡,魯公用骍犅,羣公不毛。何休云:骍犅赤脊。按說文岡訓山脊,故何謂犅為牛脊。但毛詩只作剛,許說犅同特。與何異。從牛岡聲。亦可云從剛省。會意。古郎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特tè
注解:特牛也。鉉本云:樸特,牛父也。按天問:許說犅同特,焉得夫樸牛。洪氏引說文:特牛,牛父也。言其樸特。皆與鍇本異。葢言其樸特,乃注說文者語,鉉本改竄上移耳。王逸、張揖皆云:樸,大也。玉篇□訓特牛。廣韻□訓牛未□。此因古有樸特之語而制□字。特本訓牡,陽數奇,引伸之為凡單獨之偁。一與一為耦,故實維我特,求爾新特,毛云:特,匹也。從牛寺聲。徒得切。一部。亦作犆。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牝pìn
注解:畜母也。從牛。匕聲。毗忍切。古音在十五部。經典舊音多云扶死反,是也?!兑住吩唬骸靶箨蚺?,吉?!彪x卦辭也。牝為凡畜母之偁,而牝牛冣吉,故其字從牛也。按鍇本無牝篆,自是奪去耳。麀字下曰:從牝省。則非無牝字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犢dúp51上
注解:牛子也。見釋嘼。從牛,賣聲。徒谷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bèi
注解:二歲牛?!踝忠姞栄裴屝螅sw長也。許君則曰:二歲牛。按犙字從參,故為三歲牛。牭字從四,故為四歲牛。則□字從貳,當為二歲牛矣。而謂□為籒文牭字。二、四旣不同數,且四之籒文作亖,則牭之籒文當作〈牜亖〉。凡此乖剌,當由轉寫脫繆。如鼎部鼏、馬部□、□,衣部袗□,今皆奪其一,其明譣也。宜易之曰:□,牛體長也。□,二歲牛。犙,三歲牛。牭。四歲牛?!礌珌仭担N文牭。則可讀矣。而非可無征尃輒也。從牛巿聲。博葢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犙sān
注解:三歲牛。從牛參聲。穌含切。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牭sì
注解:四歲牛。從牛四,四亦聲。息利切。十五部?!酰N文牭從貳。按鍇本此下有仁至反三字,與十三篇二字反語同。是朱翱不謂□卽牭字,而謂□乃二歲牛之正字也。疑鍇本本不誤,后人用鉉本改之,未刪朱氏切音耳。龍龕手鑒引玉篇直利反。顧野王亦不云籒文牭。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犗jiè
注解:騬牛也。馬部曰:騬,犗馬也。謂今之騸馬。從牛害聲。古拜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牻mánɡ
注解:白黑雜毛牛。古謂雜色不純?yōu)閷?,亦作駹。古文假作龍,亦作蒙。周易說卦傳、毛詩小戎、周禮牧人、巾車玉人皆可證也。牻訓為白黑雜毛,然則凡謂雜色不純亦可用牻字。從牛尨聲。此以形聲包會意。莫江切。古音在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liánɡ
注解:牻牛也。從牛京聲。呂張切。十部?!洞呵飩鳌吩唬骸盃健?。”閔二年傳,本作尨涼。葢許引之證此二字所以從尨從京也。京者,涼之省也。牻、□同義,如尨涼一理相似,傳寫誤為春秋傳曰牻□。殊不可通。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犡lì
牛白脊也。從牛厲聲。洛帶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tú
注解:黃?;⑽?。從牛余聲。讀若涂。涂當作涂。同都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犖luò
注解:駁牛也。馬色不純曰駁。駁、犖同部□韻。廣雅牛屬。郭□,丁犖,桓譚新論作郭椒,丁櫟。□、椒,犖、櫟皆同韻也。從牛,勞省聲。呂角切。古音讀如遼,在二部。天官書:此其犖犖大者。謂寥甚少者也。又卓犖,超絶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lièp51下
注解:牛白脊也。牛惟脊白,是亦駁屬。廣韻曰:□出字林。不言出說文,何也。從牛寽聲。力輟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pēnɡ
注解:牛駁如星。駁文似星點。從牛平聲。普耕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犥piāo
注解:牛黃白色。黃馬發(fā)白色曰驃。票麃同聲。然則犥者,黃牛發(fā)白色也。內則鳥皫色,亦謂發(fā)白色。從牛麃聲。補嬌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犉rún
注解:黃牛黑唇也。釋畜云:“黑唇犉。”毛傳云:“黃牛黑唇曰犉?!睜栄挪谎渣S牛者,牛以黃為正色。凡不言何色皆謂黃牛也。從牛□聲。如勻切。十三部?!对姟吩唬骸熬攀錉??!币娦⊙?。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yuè
注解:白牛也。白部曰:□,鳥之白也。此同聲同義。從牛隺聲。五角切。古音在二部。讀如堯。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jiānɡ
注解:牛長脊也。廣韻:□,牛長脊。一曰白脊牛。按一曰五字疑亦出《說文》,今佚。從牛畺聲。居良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tāo
注解:牛徐行也。俗謂舒遟曰□□。從牛?!趼暋Wx若滔。土刀切。二部。按舀聲字,周時在尤幽部,漢時已讀入蕭豪部,故許云□讀若滔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犫chōu
注解:牛息聲。心部曰:息,喘也。從牛讎聲。赤周切。三部。按今本皆作犨,雔聲。而經典釋文,唐石經作犫玉篇韻皆作犫,云:犨同。五經文字且云:犫作犨,訛。葢唐以前所據說文無不從言者。凡形聲多兼會意。讎從言。故牛息聲之字從之。鍇、鉉本皆誤也。今正。一曰:牛名。此別一義。廣韻,手鑒皆云白色牛。晉大夫卻犫,不知取何義也。初學記名作鳴。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牟móu
注解:牛鳴也。從牛。厶象其聲氣從口出。此合體象形。與□同意。韓愈詩曰:“椎肥牛呼牟?!睏P宗元賦曰:牟然而鳴,黃鍾滿脰。莫浮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chǎn
注解:畜□,畜牲也。依廣韻、手鑒訂。左傳、內則皆云:名子不以畜牲。從牛產聲。所簡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牲shēnɡ
注解:牛完全也。引伸為凡畜之偁。周禮庖人注:始養(yǎng)之曰畜,將用之曰牲。按如鼷鼠食郊牛角,則非完全。從牛生聲。所庚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牷quán
注解:牛純色。牧人注:鄭司農曰:牷,純也。按凡時事之牲用牷物,凡外祭毀事用尨。以尨與牷對舉,則牷為純色可知也。大鄭注釋牷為純也,為許所本。后鄭則訓犧為純毛,牷為體完具,與許異。禮。上脫周字。祭祀牷牲。此是引牧人祭祀之牲牷,依韻會補。從牛全聲。疾緣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牽qiānp52上
注解:引而前也。牽、引□韻。引伸之,挽牛之具曰牽,牛人牽彷是也。牲,腥曰餼,生曰牽。又凡聮貫之□曰牽。從牛,冂象引牛之縻也。玄聲??鄨郧?。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牿ɡù
注解:牛馬牢也。從牛吿聲。古屋切。三部?!吨軙吩唬骸敖裎╆雠qR。”粊誓。今惟淫舍牿牛馬。大小徐本皆無淫舍二字,今刊本□增之。此許偶遺二字,非必許所據尙書少二字也。惟大放牿牢之牛馬,故令無以擭穽傷牛馬。若牛馬在牢中,擭穽安得傷之。周易:僮牛之牿。許及九家作吿。鄭作梏。劉陸作角,不訓牢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牢láo
注解:閑也。也字今補。養(yǎng)牛馬圈也。充人注曰:牢,閑也。必有閑者,防禽獸觸嚙。牲繋于牢,故牲謂之牢,如粊誓呼牛馬為牿,禮呼牲為牽也。從牛,冬省。取其四周帀。從古文冬省也。冬取完固之意,亦取四周象形。引伸之為牢不可破。魯刀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犓chú
注解:□芻莝養(yǎng)圈牛也。今本莝誤□,脫圈字,依文□注訂。莝,斬芻也。趙岐注孟子曰:艸生曰芻,谷餋曰豢。韋注國語曰:艸食曰芻,榖食曰豢。孟子正義引說文:牛馬曰芻,犬豕曰豢。今說文無此語。經傳犓豢字,今皆作芻豢。從牛芻,芻亦聲。測愚切。古音在四部。《春秋國語》曰:“犓豢幾何。”見楚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rǎo
注解:牛柔謹也。玉篇曰:尙書□而毅字如此。按凡馴擾字當作此?!踝鳌酰瑥V雅:□,柔也,善也。從牛夒聲。而沼切。古音在三部。按此以貪獸之夒為聲。爾雅注犪牛,以有角之夔為聲。陸德明誤為一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bèi
注解:《易》曰:“犕牛乘馬?!贝巳懪c革部之鞁同義。鞁,車駕具也。故玉篇云:犕,服也,以鞍裝馬也。從牛,□聲。□辭今作服。古音□聲、□聲同在第一部,故服犕皆扶逼反。以車駕牛馬之字當作犕,作服者假借耳。左傳:王使伯服如鄭請滑,史記:鄭世家作伯犕。后漢書皇甫嵩傳:義眞犕未乎。北史魏收嘲陽休之,義眞服未。正作服字。此皆通用之證也。今韻犕,平秘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lí
注解:耕也。《山海經》曰:后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郭傳:始用牛犂也。按耒部耕訓□,是□耕二字互訓,皆謂田器。今人分別,誤也。仲尼弟子列傳:冉耕,字伯牛。司馬耕,字子牛?!墩撜Z》:司馬牛??鬃⒃唬核嗡抉R犂也。此可證司馬牛名耕,一名犂也。葢其始人耕者謂之耕,牛耕者謂之犂。其后互名之。從牛黎聲。郞奚切。十五部。俗省作犂。《論語》:犂牛之子?;首ⅲ籂酪糌傌?,雜文也。張參曰:犂,洛西反。《論語》借以為力之反,張謂借犂為貍文也。犂貍異部而相借,如《爾雅》釋騋牝為驪牝。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fèip52下
注解:兩壁耕也。壁當作辟。辟是旁側之語。莊卄一年左傳:鄭伯享王于闕西辟。服□云:西辟,西偏也?!醣俑^一田中兩牛耕,一從東往,一從西來也。此耕字自人牛言之。與木部六叉犂自器言之不同。從牛非聲。此形聲包會意,非從飛下翄取其相背。非尾切。十五部。廣韻入去聲。一曰覆耕穜也。此別一義。未聞。讀若匪。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tāo
注解:牛羊無子也。從?!趼暋Wx若糗糧之糗。糗糧見粊誓。徒刀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抵dǐ
注解:觸也。角部曰:觸,抵也。亦作抵抵。從牛氐聲。都禮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wèi
注解:牛踶□也。廣韻曰:踶□,牛展足。按展足二字乃□字之誤?!跬櫋W悴吭唬痕y者,躛也?!跖c〈衛(wèi)下足〉互訓。踶□猶踐蹋也。從牛衛(wèi)聲。于歲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qiǎn
注解:牛很不從牽也。從牛臤。臤者,堅也。故從牛臤。會意。臤亦聲。吃善切。古音在十二部。一曰大皃。別一義。讀若賢。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牼kēnɡ
注解:牛厀下骨也。牛脛也。脛者,骹也。從牛巠聲??谇o切。十一部?!洞呵飩鳌罚骸八嗡抉R牼字牛?!卑础吨倌岬茏恿袀鳌罚核嗡抉R耕字牛?!蹲髠鳌贰醢哪?,兩書司馬牛,不偁其名。許云:司馬牼,豈卽司馬耕與。外此昭卄年、卄一年宋有華牼,孟子書有宋牼,皆不傳其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jìn
注解:牛舌病也。廣韻作牛舌下病。舌病則噤閉不成聲。亦作□。從牛今聲。巨禁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犀xī
注解:徼外牛。各本有南字,今依韻會。楚語曰:巴浦之犀、牦、兕、象,其可盡乎。后漢章帝紀:蠻夷獻生犀、白雉。一角在鼻,一角在頂。《爾雅》、《山海經》郭注、劉欣期交州記皆云有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頟上,一在鼻上,鼻上角短小。按晉語:角犀豐盈。孟子注:頟角犀厥地。戰(zhàn)國策:眉目準頞權衡,犀角偃月。此皆謂人自鼻至頂豐滿。如相書所云伏犀貫頂也。佀豕。見釋獸。劉欣期云:其毛如豕,頭如馬。郭璞云:形似水牛,豬頭。說各不同也。從牛尾聲。先稽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牣rènp53上
注解:牣,此復字□之未□者。滿也。見大雅毛傳。從牛刃聲。而震切。古音在十三部。《詩》曰:“于牣魚躍?!庇谌缱?。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物wù
注解:萬物也。牛為大物。牛為物之大者,故物從牛,與半同意。天地之數,起于牽牛。戴先生原象曰:周人以□、牽牛為紀首,命曰星紀。自周而上,日月之行不起于□、牽牛也。按許說物從牛之故,又廣其義如此。故從牛。勿聲。文弗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犧xī
注解:宗廟之牲也。魯頌:享以骍犧。《毛傳》:犧,純也。曲禮:天子以犧牛。鄭云:犧,純毛也。牧人:祭祀□其犧牲。鄭云:犧牲,毛羽完具也。偽孔注微子云:色純曰犧,體完曰牷。杜注左傳又云:牷,純色完全也。說犧皆與許異。從牛羲聲。許羈切。古音在十七部。賈侍中說他皆偁名,獨賈逵偁官者,尊其師也。此非古字。魯頌毛傳曰:犧尊有沙羽飾也。明堂位注曰:犧尊以沙羽為畫飾。鄭注,荅張逸曰:刻畫鳳皇之象于尊,其形娑娑然,故曰沙。按沙、娑、羲古音三字同在十七部。犧牲、犧尊,葢本只假羲為之,漢人乃加牛旁。故賈云非古字。許廁諸部末。文四十五 鍇四十四。重一此部列字次第大致井井可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牛部
牦límáo
注解:西南夷長髦牛也。今四川雅州府淸溪縣大相嶺之外有地名旄牛,產旄牛。而淸溪縣南抵寧遠府,西抵打箭爐,古西南夷之地,皆產旄牛。如郭樸注《山海經》所云:背、厀及胡、尾皆有長毛者。小角,其體純黑,土俗用為菜,其尾臘之可為拂子。云長髦者,謂背、厀、胡、尾皆有長毛。下文牦字乃專謂尾也。此牛名牦牛,音如貍。楚語:巴浦之犀牦。上林賦:□旄貘牦。以其長髦也。故《史記□西南夷傳》謂之髦牛,以其尾名牦也。故周禮樂師注謂之牦牛,以牦可飾旄也。故禮注、爾雅注、北山經、上林賦注、漢書西南夷傳皆謂之旄牛。牦、髦、旄三字音同,因之讀牦如毛,非也。據上林賦則旄、牦異物。中山經:荊山多牦牛。郭曰:旄牛屬。從牛□聲。里之切。一部。按牦切里之,牦切莫交。徐用唐韻不誤,而俗本誤易之。凡牦之屬皆從牦。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牦部
牦máop53下
注解:牦牛尾也。凡經云干旄、建旄,設旄、右秉白旄,羽旄、齒革干戚羽旄,今字或有誤作毛者,古注皆云旄牛尾也。旄牛卽牦牛。牦牛之尾名牦。以牦為幢曰旄,因之呼牦為旄。凡云注旄干首者是也。呼牦牛為旄牛。凡云旄牛尾者是也。從牦省,從毛。莫交切。二部。按周禮樂師音義:牦,舊音毛。但許不言毛亦聲。而左傳晏牦,外傳作晏萊。后漢書魏郡輿人歌:岑煕狗吠不驚,足下生牦。與災時茲三字韻,則是牦省亦聲,在弟一部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牦部
斄lái
注解:強曲毛也。也依廣韻補??伞躞缙鹨隆s缤?,裝衣也?!锻趺鳌罚阂躁笱b衣。師古曰:毛之強曲者曰牦,以裝褚衣,今其張起也。按此牦皆斄之誤。劉屈牦亦當本作屈斄,屈斄謂強曲毛也。從牦省,來聲。洛哀切。舊音力之切。一部?!酰盼臄潦?。文三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牦部
吿ɡào
注解:牛觸人,角箸橫木,所□吿人也。從口從牛。如許說則吿卽楅衡也,于牛之角寓人之口為會意。然牛與人口非一體,??跒槲?,未見吿義,且字形中無木,則吿意未□。且如所云是未嘗用口,是吿可不用口也,何以為一切吿字見義哉。愚謂此許因童牛之吿而曲為之說,非字意,故木部楅下不與此為轉注。此字當入口部。從口牛聲。??扇肼曌x玉也。廣韻:吿上曰吿,發(fā)下曰誥。古沃切。三部。音轉古到切。又汪氏龍曰:此因嚳字,故立吿部。愚謂誠然,嚳從吿斆亦教也,教之故急急吿之,吿亦聲。然則當立斆部,嚳屬焉,不當有吿部。《易》曰:“僮牛之吿。”大畜爻辭。僮牛,僮昏之牛也。吿,九家同,王弼作牿。凡吿之屬皆從吿。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吿部
嚳kù
注解:急吿之甚也。急吿猶吿急也。吿急之甚,謂急而又急也。釋□應說嚳與酷音義皆同。按白虎通云:謂之帝嚳者何也。嚳者,極也,教令竆極也。竆極,卽急吿引伸之義。從吿,學省聲。苦沃切。三部。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吿部
口kǒup54上
注解:人所□言食也。言語、飮食者,口之□大端。舌下亦曰:口,所以言、別味也?!额T象傳》曰:君子以愼言語,節(jié)飮食。象形。苦厚切。四部。凡口之屬皆從口。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噭jiào
注解:口也??谒妆居灪?。今正。史、漢貨殖傳皆云:馬蹄噭千。徐廣曰:噭,馬八髎也。小顏云:噭,口也。蹄與口□千則為馬二百也。按以口釋噭,此必本說文。說文以口建首,下噭、噣、喙、吻字皆與口字轉注相接,此全書之例也。通俗文、□倉皆曰:尻骨謂之八髎,惟《史記》噭字從口,故徐以八髎釋之。尻亦得謂之口也。各本史記作躈,乃誤字耳。噭與竅音義相同,俗本說文作吼者,葢或識孔字于口字之旁,因誤并為一字。從口敫聲。徐廣苦吊反。小顏江吊、口釣二反。唐韻古吊切。二部。一曰噭,呼也。此別一義,呼當作嘑,字之誤也。嘑,號也。曲禮毋噭應。鄭曰:噭,號呼之聲也。呼亦當作嘑,俗寫通用耳。昭卄五年公羊傳曰:昭公于是噭然而哭。注:噭然,哭聲皃。釋文皆古吊反。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噣zhòu
注解:喙也。曹風:不濡其咮。毛曰:咮,喙也。玉篇引不濡其噣。咮、噣二同,朱聲、蜀聲同部也。亦假借作注,爾雅咮星,《史記》、《考工記》注作注是也。亦作啄,詩韓奕傳:厄,烏噣也。厄同軛。烏噣,釋名、小爾雅作烏啄。從口蜀聲。陟救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喙huì
注解:口也。說卦傳:為黔喙。左傳:□目而豭喙。叚借為困極之義。廣韻引昆夷□矣,今詩作喙矣。郭注方言引外傳余病□矣,今外傳作余病喙。郭云:江東呼極為□,亦作□。從口彖聲。許穢切。十五部。彖聲在十四部,合韻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吻wěn
注解:口邊也。曲禮注云:口旁曰咡?!稄V雅》云:咡謂之吻??脊び洠轰J喙,決吻。鄭曰:吻,口腃也。釋名曰:吻,免也。抆也,卷也。從口勿聲。武粉切。十三部。勿聲在十五部,合韻也?!?,吻或從肉從昏?;杪曇?。凡昏,皆從氏,不從民。字亦作□,作脗,皆□之俗也。凡言脗,合當用此。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嚨lónɡ
注解:喉也。釋鳥曰:亢,鳥嚨。郭曰:謂喉嚨。從口龍聲。盧紅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hóu
注解:咽也。從口矦聲。乎鉤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噲kuài
注解:咽也。噲者,會也。聲氣所會也。從口會聲?;蜃x若快??鄩?。十五部。小雅:噲噲其正。箋云:噲噲猶快快也。謂同音假借。盧氏文弨云:淮南精神訓:噲然得臥。宋書樂志:吳□吹曲,我皇多噲事。皆與快同。一曰噲,嚵也。此別一義。噲亦復舉字也。凡一曰之下多復舉本字。俗本作嚵噲也,非集韻作一曰嚵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吞tūnp54下
注解:咽也。今人以呑吐對舉。據此則咽□本名吞。俗云□吞是也。猶之□本名咽。平聲。今人以為下□字。一見切。從口天聲。土根切。古音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咽yān
注解:嗌也。咽者,因也。言食因于是以上下也。從口因聲。烏前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嗌yì
注解:咽也。嗌者,扼也。扼要之處也。咽、嗌雙聲。漢書:昌邑王嗌痛。《爾雅》注云:江東名咽為嗌。從口益聲。伊昔切。十六部。□,籒文嗌,上象口,下象頸脈理也。此象形字,與亢略同。漢百官公□表曰:□作朕虞。劭曰:□,伯益也。師古日:□,古益字也。按此假借?;N文嗌為益。如九歌假借古文番為播也。趙宋時古文尙書益作□,此本諸漢表耳?!鹩职捶惭皂楊I頸亢胡者,自外言之。言嚨□噲呑咽嗌者,自內言之。故皆從口,自口而入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喗y(tǒng)ǔn
注解:大口也。從口軍聲。牛殞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哆chǐ
注解:張口也。小雅:哆兮侈兮。毛曰:哆,大皃。從口多聲。釋玄應□引說文殆可切。此本音隠。唐韻丁可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呱ɡū
注解:小兒嗁聲,咎繇謨:啟呱呱而泣。從口瓜聲。古乎切。五部?!对姟吩唬骸昂箴⑦梢印!薄洞笱拧?。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啾jiū
注解:小兒聲也。倉頡篇:啾,眾聲也。三年問,啁噍之頃。此假噍為啾也。從口秋聲。卽由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喤huánɡ
注解:小兒聲。啾謂小兒小聲,喤謂小兒大聲也。如離騷鳴玉鑾之啾啾,詩錘□喤喤,喤喤厥聲,則泛謂小聲大聲。從口皇聲。乎光切。十部。《詩》曰:“其泣喤喤。”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咺xuǎn
注解:朝鮮謂兒泣不止曰咺。方言:咺,痛也。凡哀泣而不止曰咺。朝鮮洌水之閑少兒泣而不止曰咺。從口亙聲。此依韻會。況晚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唴qiànɡ
注解:秦晉謂兒泣不止曰唴。方言:自□而西秦晉之閑。凡大人少兒泣而不止謂之唴,哭極音絶亦謂之唴。平原謂啼極無聲謂之唴哴。從口羌聲。丘尚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咷táo
注解:楚謂兒泣不止曰噭咷。方言:楚謂之噭咷。按噭字見上。從口兆聲。徒刀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喑yīnp55上
注解: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方言:齊宋之閑謂之喑,或謂之惄。按喑之言瘖也,謂啼極無聲。從口音聲。于今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yì
注解:小兒有知也?!洞笱拧罚嚎酸酸?。毛曰:岐,知意也。嶷,識也。按此由俗人不識□字。蒙上岐字改從山旁耳。高注淮南曰:軫□之□,讀如克岐克□之□。太□作懝。釋文懝牛力切。又音擬。擬然有所識別也。從口疑聲。魚力切。一部?!对姟吩唬骸翱酸恕??!?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咳hái
注解:小兒□也。內則云。孩而名之。為作小兒□而名之也。從口亥聲。戶來切。一部。孩,古文咳從子。內則孟子皆作此字。按亥部有古文亥,則右當作古文亥。而亦從亥者,亥亦古文也,于史趙之言知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嗛xián
注解:口有所銜也。夏小正曰:田鼠者,嗛鼠也。爾雅鼸鼠,古本亦作嗛。故孫叔然云:嗛者,頰裹也。廣韻曰:嗛,蝯藏食處也。嗛鼠食積于頰,人食似之,故頰車?;蛟积E車假借為銜字,如佞幸傳大后由此嗛韓嫣是也。亦假借為歉字,商銘嗛嗛之食,嗛嗛之德是也。亦假借為謙字,如子夏周易、漢藝文志謙卦作嗛是也。志云:合于易之嗛嗛,一嗛而四益。轉寫下句從言,遂滋異說。從口兼聲。戶監(jiān)切。古音葢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咀jǔ
注解:含味也。含而味之。凡湯酒膏藥舊方皆云□咀。廣韻九麌云:□咀,嚼也。按□卽哺字。古父甫通用,后人不知為一字矣。含味之上似當有哺咀二字。從口且聲。慈呂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啜chuò
注解:嘗也?!睹献印罚和金J啜也。從口叕聲。昌說切。十五部。一曰喙也。此別一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jí
注解:噍也。也當作兒。從口集聲。讀若集。雧省作集。子入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嚌jì
注解:嘗也。見儀禮。從口齊聲。在詣切。十五部?!吨軙吩唬骸按蟆跏芡绹潯!鳖櫭?。儀禮多言嚌肺啐酒,據周書則酒至齒亦云嚌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噍jiào
注解:嚙也。少儀:侍食于君子,小飯而亟之,□噍。按□噍句絶,所謂亟之也。從口焦聲。才肖切。二部。古讀平聲,如嚼復嚼,今年尙可后年饒是也。嚼,噍或從爵。古焦爵同部同音,唐韻乃分噍切才□,嚼切才爵矣。今北音去聲。南音入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吮shǔn
注解:欶也。欠部云:欶,吮也。從口允聲。徂沇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shuìp55下
注解:小□也。士冠禮注曰:古文啐為呼。按呼與啐音義皆隔,必是誤字。當是古文啐為□之誤,如古文酳作□,今禮□皆誤酌也。從口率聲。讀若□。所劣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嚵chán
注解:小□也。從口毚聲。士或切。八部。一曰喙也。此別一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簭shì
注解:啖也,喙也。喙上當有一曰二字。各本作噬,今正。說文有簭無筮,則筮者□變,不當為用諧聲。周禮梓人:攫殺援簭。正作簭,從□聲而省吅也。又周禮卜筮字皆作簭,此則假借也。從口□聲。時制切。十五部。按詩噬肯適我,毛曰:噬,逮也。此謂噬為逮之假借也。釋言作遾,方言亦作噬?!甲ⅰ胶徸鳌跸驴凇?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啖dàn
注解:食也。從口臽聲。徒濫切。八部。讀與含同。與今音異。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嘰jī
注解:小食也。大人賦曰:嘰瓊華。按皀部有旣字,云小食也。嘰與旣音義皆同而各字。玉藻進禨少儀注曰巳沐飮曰禨皆當作此嘰。從口幾聲。居衣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bó
注解:噍皃。按釋□應書三引說文皆云:□,噍皃也。廣韻十九鐸卄六緝皆云:□,噍皃。釋行均書同。說文古本當先□字,云□,噍皃也。次□字,云□也。今□字□字廁□處,無□之語,葢口部脫誤多矣。從口尃聲。補各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含hán
注解:嗛也。從口今聲。胡男切。古音在七部。禮樂志:吟青黃。以吟為含。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哺bǔ
注解:哺咀也。哺咀葢□韻字。釋□應引許淮南注曰:哺,口中嚼食也。又引字林:哺咀,食也。凡含物以飼曰哺。爾雅:生哺□。從口甫聲。薄故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味wèi
注解:滋味也。滋言多也。從口未聲。無沸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嚛hù
注解:食辛嚛也。嚛謂辛螫?;鸩恳軙何缎炼粺?。呂覽本味:味辛而不烈。嚛與熮烈同義。玉篇云:伊尹曰:酸而不嚛。此古伊尹書之僅存者。酸疑當作辛。辛而不嚛,卽本味之辛而不烈也。從口樂聲?;鹞智小9乓粼诙?。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zhuó
注解:口滿食。從口窡聲。丁滑切。十五部?!甲ⅰ秸f文字頭作〔口窡〕。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噫ǎi
注解:飽出息也。各本作飽食,今依玉篇、眾經音義訂。息,鼻息也。內則:在父母舅姑之所,不敢噦噫。莊子:大塊噫氣,其名曰風。靈樞經曰:五藏氣心主噫。按噫字亦作餩,見廣雅。玉篇、廣韻于北、烏克二反。高注淮南書曰:垓讀如人飮食太多,以思下垓之垓。以思下垓之垓,乃以息上餩之餩之誤。高注多言心中滿該,亦謂此也。從口意聲。于介切。古音在一部?!墩撜Z》:子曰:噫,天喪予。鄭氏毛詩:噫此皇父。噫厥哲婦。皆為有所痛傷之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啴tānp56上
注解:喘息也。《小雅傳》曰:啴啴,喘息也。馬勞則喘息。一曰喜也。樂記:其樂心感者,其聲啴以緩。注:啴,寛綽皃。從口單聲。他干切。十四部?!对姟吩唬骸皢畣橊R。”證前一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唾tuò
注解:口液也。曲禮:讓食不唾。內則:不敢唾洟。從口□聲。湯臥切。十七部。涶,唾或從水。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咦yí
注解:南陽謂大呼曰咦。呼,外息也。大呼,大息也。從口夷聲。以之切。古音在六脂。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呬xì
注解:東夷謂息為呬。方言:呬,息也。東齊曰呬。釋詁郭注亦云:今東齊謂息為呬。疑許襲方言。東夷當作東齊,字之誤也。從口四聲。虛器切。十五部。按大雅:民之攸墍,毛曰:墍,息也。墍不訓息。此正謂墍卽呬之假借。《爾雅》:呬,息也。某氏引詩:民之攸呬。葢三家詩作呬,毛詩作墍。說文□部有□字,鼻部有齂字,皆臥息也。亦皆虛器切。凡古休息與鼻息同義。《詩》曰:犬夷呬矣?!洞笱拧罚夯煲尿D矣,維其喙矣。合二句為一句,舉日部引東方昌矣相似?;熳魅棺鲄?,葢亦用三家詩。馬部引昆夷駾矣,則毛詩也。毛云:喙,困也。方言:□、喙、呬,息也。按人之安寧與困極皆驗諸息。故假樂、綿之呬,不嫌異義同偁。喙與呬,不嫌異字同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喘chuǎn
注解:疾息也。此分別言之。息下曰:喘也。渾言之也。從口端聲。昌沇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呼hū
注解:外息也。外息,出其息也。從口乎聲。荒烏切。五部。今人用此為號嘑、□召字,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吸xī
注解:內息也。內息,納其息也。從口及聲。許及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噓xū
注解:吹也。從口虛聲。朽居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吹chuī
注解:噓也。從口欠??谇穭t氣出。會意。昌垂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喟kuì
注解:大息也。《論語》:□云喟然嘆曰:謂大息而吟嘆也。何晏云:喟然,嘆聲也。殊非是。從口胃聲。丘貴切。十五部。嘳,喟或從貴。胃貴聲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啍tūn
注解:口氣也。從口□聲。他昆切。十三部?!对姟吩唬骸按筌噯攩敗!蓖躏L。毛云:啍啍,重遟之皃。按啍言口氣之緩,故引伸以為重遟之皃?!甲ⅰ健酢?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嚏tìp56下
注解:悟解氣也。悟解氣者,欠字下云張口氣悟是也。悟,覺也。解,散也。通俗文曰:張口運氣謂之欠□。鄭注《周易》百果艸木皆甲坼曰:皆,讀為人倦解之解。郭注方言蛤解曰:解,讀解悟聲之解。皆是許意。嚏與欠異音同義。玉裁按:許說嚏義非是,不必曲侚。嚏之見于月令、內則者各一。鄭氏終風箋曰:疐讀當為不敢嚏咳之嚏。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遺語也。月令:民多鼽嚏。謂鼻塞而妨嚏。說文噴下一曰□鼻,而釋嚏為欠,直以其字從口不從鼻故耳。殊不思內則旣云不敢嚏。又云不敢欠,其為二事憭然。素問說五氣所病,腎為欠為嚏,亦分二事。倘云嚏卽是欠,則內則、素問皆不可通矣。故嚏解當改云歕鼻也為安??谂c鼻同時氣出,此字之所以從口也。至若詩愿言則疐,毛傳云:疐,跲也。釋文疐作疌,跲作劫,自是古字通叚。觀狼跋傳疐,跲也,而其疐本又作疌??勺C。崔靈恩集注乃改劫為□。訓以今俗人體倦則伸,志倦則□,音丘據反。是葢以附合許之嚏解,而不知許自解嚏,非解毛之疐也。改疐為嚏,自鄭君始。許在鄭前,安得從鄭易毛。各本有詩曰愿言則嚏六字,休寧汪氏龍以為后人妄增者,是也。今□。學者可以知毛、許于詩本無□說。唐石經作嚏者,乃從鄭,非從毛。從口疐聲。都計切。古音在十二部?!对姟吩唬骸霸秆詣t嚏?!倍加嬊?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zhì
注解:野人之言。《論語》曰:質勝文則野。此字會意兼形聲。從口質聲。之日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唫jìn
注解:口急也。從口金聲。巨錦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噤jìn
注解:口閉也。史淮陰矦傳: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此假吟為噤也,吟噤義相似。從口禁聲。巨禁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名mínɡ
注解:自命也。祭統(tǒng)曰:夫鼎有銘。銘者,自名也。此許所本也。周禮小祝故書作銘,今書或作名。士喪禮古文作銘,今文皆為名。按死者之銘,以緇長半幅,緽末長終幅,廣三寸,書名于末曰:某氏某之柩。此正所謂自名。其作器刻銘,亦謂稱先祖之德,著己名于下,皆只云名已足,不必加金旁。故許君于金部不□銘字,從周官今書、禮今文也。許意凡經傳銘字皆當作名矣。鄭君注經乃釋銘為刻。劉煕乃云:銘,名也。記名其功也。呂忱乃云:銘,題勒也。不用許說。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冥,幽也。故□口自名。故從夕口會意。武并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吾wú
注解:我自偁也。偁各本作稱,誤。釋詁曰:吾,我也。從口五聲。五乎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哲zhép57上
注解:知也。釋言曰:哲,智也?!斗窖浴吩唬赫?,知也。古智知通用。從口□聲。按凡從折之字皆當作斤□艸。各本篆文皆作手旁,用□改篆也,今悉正之。陟列切。十五部。悊,哲或從心。韻會引說文古以此為哲字。按心部云:悊,敬也。疑敬是本義,以為哲是假借。嚞,古文哲從三吉?;蚴≈鲉?。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君jūn
注解:尊也。此羊祥也,門聞也,戶護也,發(fā)拔也之例。從尹口,尹,治也??凇醢l(fā)號。此依韻會,又補一口字。尹亦聲。舉云切。十三部?!酰盼南缶?。小徐本作?〖注〗□,亦古文君字?!酰莆浜笏凭?。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命mìnɡ
注解:使也。從口令。令者,發(fā)號也,君事也。非君而口使之,是亦令也。故曰:命者,天之令也。眉病切。古音在十二部。令亦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咨zī
注解:謀事曰咨?!蹲髠鳌吩唬涸L問于善為咨。毛傳同。從口次聲。卽夷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召zhào
注解:□也。言部曰:□,召也。從口刀聲。直少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問wèn
注解:訊也。言部曰:訊,問也。引伸為禮之聘問。從口門聲。亾運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唯wěi
注解:諾也。此渾言之。玉藻曰:父命呼,唯而不諾。析言之也。從口隹聲。以水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唱chànɡ
注解:導也。鄭風曰:唱予和女。從口昌聲。尺亮切。十部。古多以倡字為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和hè
注解:相應也。從口禾聲。古唱和字不讀去聲。戶戈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咥xì
注解:大□也。衛(wèi)風毛傳曰:咥咥然□?!吨芤住罚郝幕⑽?,不咥人。馬云:龁也。此別一義。從口至聲。許旣切。又直結切。古音在十二部?!对姟吩唬骸皢A其□矣?!?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啞è
注解:□也。馬融曰:啞啞,□聲。鄭云:樂也。從口亞聲。于革切。古音在五部。按字林云:謚□聲。呼益反。此由□言啞啞字音形皆變而云然。啞俗訓為瘖。幺下切?!兑住吩唬骸啊跹詥??!闭鹭赞o。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噱jué
注解:大□也。從口豦聲。其虐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唏xī
注解:□也。廣雅:唏唏,□也。從口□聲。依韻會訂。虛豈切。十五部。一曰哀痛不泣曰唏,《方言》:唏,痛也。凡哀而不泣曰唏。于方則楚言哀曰唏。十二諸矦年表曰:紂為象箸而箕子唏。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聽yǐn
注解:□皃也。司馬相如賦:亾是公聽然而□。從口斤聲。宜引切。古音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呭yìp57下
注解:多言也?!睹献印?、《毛傳》皆曰:泄泄猶沓沓也。曰部云:沓,語多沓沓也。言部又云:詍,多言也。引詩無然詍詍。從口世聲。余制切。十五部?!对姟吩唬骸盁o然呭呭?!贝笱沤褡餍剐埂?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jiāo
注解:聲□□也。周禮大祝注:祈□也。謂為有災變,號呼吿神以求福。□,陸音叫。從口□聲。古堯切。二部。按玉篇有□無□,□,古吊反。聲也。此以倒□之□為聲,卽□字也。廣韻引漢刑法志□首,今志作□首。地理志巨鹿郻縣,今說文作鄡縣。鄡與□疑皆淺人改作,非許書本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咄duō
注解:相謂也。謂欲相語而先驚之之□。凡言咄嗟、咄唶、咄咄怪事者皆取猝乍相驚之意。倉頡篇曰:咄,啐也。說文:啐,驚也。李善注曹植贈彪詩引說文:咄,□也。從口出聲。當□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唉āi
注解:應也?!斗窖浴罚簹G,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曰欸,或曰□。按廣雅欸□然譍也,本方言。許以唉訓應,欠部欸訓訾,與《方言》異。葢唉、欸古通用也。□應書引作譍聲也。從口矣聲。讀若塵埃。烏開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哉zāi
注解:言之閑也。釋詁:孔□哉延虛無之言閑也。許分別釋之曰:哉為言之閑。鍇云:若左傳遠哉遙遙,《論語》君子哉若人是,哉為閑隔之□。按如鍇說,則必句中乃為言之閑,豈句末者非耶。句中哉字皆可□句。凡□者之際曰閑,一者之竟亦曰閑,一之竟卽□之際也。言之閑歇多用哉字。若哉生明,初哉首基,則又訓哉為始,凡竟卽為始。從口□聲。將來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噂zǔn
注解:聚語也。《小雅》傳曰:噂猶噂噂,沓猶沓沓。從口尊聲。子損切。十三部。《詩》曰:“噂沓背憎?!比瞬坑忠妰V沓背憎。詩釋文曰:噂,說文作僔。五經文字亦云:僔,詩小雅作噂。陸、張皆不云說文有噂,則知淺人依詩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咠qì
注解:聶語也。耳部曰:聶,附耳私小語也。按聶取□耳附一耳,咠取口附耳也。從口耳。七入切。七部?!对姟吩唬骸皡齾︶??!毕锊拢壕兙凈骠?,四章:捷捷幡幡。許引當云咠咠翩翩。而云咠咠幡幡者,誤合二章為一耳。咠咠,今詩作緝緝。毛云:緝緝,口舌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呷xiā
注解:吸呷也。司馬相如賦曰:翕呷萃蔡。張揖曰:翕呷,衣起張也。海賦:猶尚呀呷,余波獨涌。李善曰:呀呷,波相呑之皃。吳都賦曰:誼嘩喤呷。廣韻:喤呷,眾聲也。從口甲聲。呼甲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嘒huìp58上
注解:小聲也?!缎⊙拧罚簡栩鑷G嘒。毛曰:嘒嘒,聲也。按商頌:嘒嘒管聲。毛曰:嘒嘒,和也。從口彗聲。呼惠切。十五部?!对姟吩唬骸皣G彼小星?!眹?,或從慧。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嘫rán
注解:語聲也?!斗窖浴罚簹G,然也。廣雅:欸□然也。按然卽嘫,應聲也。從口然聲。如延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唪běnɡ
注解:大□也。《玉篇》、《手鑒》皆作大聲。從口奉聲。讀若《詩》曰“瓜瓞菶菶”。方蠓切。九部。按今生民作瓜瓞唪唪,而玉、口二部□引皆作菶菶。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嗔tián
注解:盛氣也。門部曰:闐,盛皃。聲羲與此同。今毛詩振旅闐闐,許所據作嗔嗔。玉藻:盛氣顚實。注云:顚讀為闐。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睹献印罚禾钊还闹?。是則聲同得相假借也。古音陳。今俗以為謓恚字。從口眞聲。待年切。十二部。《詩》曰:“振旅嗔嗔?!薄缎⊙拧?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嘌piāo
注解:疾也。檜風:匪車嘌兮。毛曰:嘌嘌,無節(jié)度也。按無節(jié)度者,卽上章所云疾驅,非有道之車也。從口票聲。撫招切。二部?!对姟吩唬骸胺塑囙奄??!?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嘑hū
注解:號也。號部曰:號,嘑也。是為轉注。雞人夜嘑旦以嘂百官,此嘑字之僅存者也。若銜枚氏嘂呼嘆嗚,《大雅》式號式呼,以及諸書云叫呼者其字皆當作嘑,不當用外息之字。嘑或作謼,崔靈恩毛詩:式號式謼。從口虖聲。荒烏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喅yù
注解:音聲喅喅然。從口昱聲。余六切。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嘯xiào
注解:吹聲也。召南箋曰:嘯,蹙口而出聲也。從口肅聲。穌吊切。古音在三部。嘯,籒文嘯。從欠。欠部重出嘯字,引詩其嘯也謌。今詩惟條其嘯矣作嘯。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臺yí
注解:說也。臺說者,今之怡悅字。說文怡訓和,無悅字。今文尚書:舜讓于德不臺。見《漢書□王莽傳》、《班固□典引》。而《五帝本紀》本之作舜讓于德不臺懌。自序曰:唐堯遜位,虞舜不臺?;葜珈B,諸呂不臺。皆謂不為百姓所悅也。古文禹貢:祇臺德先。鄭注:敬悅天子之德旣先。從口□聲。與之切。一部。按湯誓、高宗彤日、西伯戡黎皆云如臺,殷本紀皆作柰何,釋詁臺予同訓我,此皆以雙聲為用,何、予、臺三字雙聲也?!甲ⅰ浇疋?。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嗂yáo
注解:喜也。從口□聲。余招切。二部。此字與□羲相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啟qǐ
注解:開也。按后人用啟字訓開,乃廢啟不行矣。啟,教也。玉篇引堯典:胤子朱啟明。釋天:明星謂之啟明。從戶口。會意??刀Y切。十五部。此字不入戶部者,以口戶為開戶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嗿tǎnp58下
注解:聲也。周頌傳曰:嗿,眾皃。按許以字從口,故釋與毛異。從口貪聲。他感切。古音在七部?!对姟吩唬骸坝袉漶@?!?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咸xián
注解:皆也,悉也。咸,皆也。見釋詁。從口從戌。會意。胡監(jiān)切。古音在七部。戌,悉也。此從戌之故,戌為悉者,同音假借之理。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呈chénɡ
注解:平也。今義云示也,見也。從口□聲。直貞切。十一部。壬之言挺也,故訓平。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右yòu
注解:助也。從口又。又者手也。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今人以左右為?又字,則又制佐佑為左右字。于救切。古音在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啻chì
注解:語時不啻也?!鯌齻}頡篇曰:不啻,多也。按不啻者,多之□也。秦誓曰:不啻若自其口出。世說新語云:王文度弟阿智,惡乃不啻。玉篇云:買賣云不啻也。可知為市井常談矣。不啻如楚人言伙頤。啻亦作翅,支聲帝聲同部也。疒部疧下曰:病不翅。孟子曰:奚翅食重。從口帝聲。施智切。十六部。一曰啻,諟也。言部曰:諟,理也。亦用諟為寀諦字。讀若鞮。疑此謂后一義之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吉jí
注解:善也。從士口。居質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周zhōu
注解:密也。密,山部曰山如堂者,引伸訓為周致也。左傳:晏子曰:淸濁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以周與疏反對。又襄二十七年:春,胥梁帶使諸喪邑者,具車徒以受地,必周。杜皆云:周,密也。按忠信為周,謂忠信之人無不周密者。從用口。善用其口則密。不密者皆由于口。職留切。三部?!?,古文周字。從古文及。及之者,周至之意。〖注〗□,亦古文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唐tánɡ
注解:大言也。引伸為大也,如說沿書者云:唐之為言蕩蕩也。見論衡。又為空也,如梵書云:福不唐捐。凡陂塘字古皆作唐,取虛而多受之意?!醪吭唬旱蹋埔?。從口庚聲。徒郞切。十部。啺,古文唐從口昜。亦形聲?!甲ⅰ健?、□,亦古文唐。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chóu
注解:誰也。從口□,又聲。□,古文疇。按此篆疑有誤。白部曰:□,□也。從白□聲。引唐書帝曰□咨。與此音義大同,但其字從口□聲足矣,不當兼從又聲。又在一部,非聲也。老部□、酉部□、巾部□皆從□聲,竹部籌、火部燾、言部诪,邑部□皆從□聲。絶無從□聲之字,可知此正當作□,為□之聲。直由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嘾dànp59上
注解:含□也。莊子曰:大甘而嘾。從口覃聲。徒感切。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噎yē
注解:飯窒也。王風:中心如噎。毛曰:謂噎憂不能息也。噎、憂雙聲。憂卽終曰號而不嚘之嚘,氣逆也。今本毛傳訛脫,惟玉篇不誤。鄭風傳:憂不能息。憂亦讀為嚘。欠部曰:欭,嚘也。欭嚘卽噎憂。劉氏臺拱說。。從口壹聲。烏結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嗢wà
注解:咽也。咽當作噎,聲之誤也。欠部曰:□,咽中息不利也。與嗢音義同?!踉茊爨逭撸瑔煸凇踔?,噱在口也。從口□聲。烏□切?!趼曉谑浚c十五部合音冣近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哯xiàn
注解:不歐而吐也。欠部曰:歐,吐也。渾言之。此云不歐而吐也者,析言之。歐以匈□言,吐以出口言也。有匈□不作惡而已吐出者,謂之哯。玉篇、廣韻作不顧而唾,非也。從口見聲。胡典切。古音在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吐tǔ
注解:寫也。從口土聲。他魯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噦yuē
注解:氣啎也。啎,逆也。通俗文曰:氣逆曰噦。內則曰:不敢噦噫。靈樞經說六府氣,胃為氣逆噦。從口歲聲。于月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咈fú
注解:違也。違與韋同,相背也。從口弗聲。符弗切。十五部?!吨軙吩唬喊凑f文引微子篇咈其耇長,我興受其□皆纟周書。引予顚躋,則曰商書。未知孰是誤字。洪范一篇商、周說異,微子則必是商書也。咈其耇長。玉篇引易:咈經于丘。今易作拂,葢誤。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嚘yōu
注解:語未定皃。東方朔傳曰:伊憂亞者,辭未定也。集韻云:憂或作嚘。又老子:終日號而不嗄。玉篇作不嚘,云嚘,氣逆也。太□:柔兒于號,三日不嚘。傳奕挍定老子作□,□同嚘。從口憂聲。于求切。三部。師古一矦反。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吃jī
注解:言蹇難也。從口氣聲。居乙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嗜shì
注解:喜欲之也。此依韻會本。喜當作憙。憙,悅也。經傳多假耆為嗜。從口耆聲。常利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啖dàn
注解:噍啖也。荀子王霸篇:啖啖常欲之有。注:啖啖,并呑之皃。從口炎聲。徒敢切。八部。一曰噉。韻會無此三字,云或作噉。按口部無噉字。玉篇、廣韻皆正作噉,云啖同,以犫字例之,葢說文本作噉。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哽ɡěnɡ
注解:語為舌所介也。哽介雙聲。漢書:祝哽在前。從口更聲。讀若井汲綆。古杏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嘐xiāop59下
注解:夸語也。孟子:何以謂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從口翏聲。古肴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啁zhāo
注解:啁,此復舉字未□者。嘐也。楚語:鹍雞啁哳而悲嗚。啁,大聲。哳,小聲也。從口周聲。陟交切。古音在三部。倉頡篇:啁,調也。謂相戲調也。今人啁作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哇wā
注解:諂聲也。淫哇也。王莽傳又假□為哇。從口圭聲。于佳切。古音在十六部。讀若醫(yī)。醫(yī)在第一部,相隔遠甚。疑是翳字,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è
注解:語相訶歫也。歫,今之拒字。訶歫者,訶而拒之。從口□。音愆。□,惡聲也??凇?,以口拒惡聲也。讀若櫱。五葛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吺dōu
注解:讘吺,多言也。言部曰:讘,多言也。讘吺,玉篇作□吺。從口殳聲。當矦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呧dǐ
注解:苛也??琳撸X之假借字。漢人多用荷為訶,亦用苛為訶。從口氐聲。都禮切。十五部。按言部有詆字,云訶也??诓繀嗨茝统觥<嵲g呧為一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呰zǐ
注解:苛也??烈喈斪髟X?!鯌髟X。凡言呰毀當用呰。喪服四制:呰者莫不知禮之所生也。鄭云:口毀曰呰?!鯌绱?。今禮記作訾。按少儀注□云訾,思也。從口此聲。將此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嗻zhè
注解:遮也。廣韻:嗻,多語之皃。然則遮者,謂多言遏遮人言也。從口庶聲。之夜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唊jiá
注解:妄語也。廣韻:唊唊,多言也。從口夾聲。讀若莢。古葉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嗑kè
注解:多言也。從口盍聲。讀若甲?!鯓}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嗙bēnɡ
注解:訶聲。嗙喻也。從口旁聲。補盲切。十部。司馬相如說淮南宋蔡舞嗙喻也。上林賦:巴渝宋蔡,淮南于遮。此所偁非賦文,葢凡將之一句也。劉逵引黃潤纖美宜制襌,歐陽詢引鐘磬竽笙筑坎矦,知凡將七言為句。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噧xiè
注解:高氣多言也。廣韻曰:高聲皃。又多言。從口,蠆省聲。按篆文作□。此直云□聲可矣,不當云省。訶介切。十五部。《春秋傳》曰:“噧言?!蔽匆娝?。惟公羊襄十四年經鄭公孫囆,二傳作蠆。疑噧言二字有誤,當云鄭公孫囆。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叴qiú
注解:高氣也。從口九聲。巨鳩切。三部。詩叴矛,是此叴字。臨淮有叴猶縣。見地理志。按韓子伯伐仇猶,非此縣地。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嘮chāop60上
注解:嘮呶,讙也。從口勞聲。敕交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呶náo
注解:讙聲也。從口奴聲。女交切。古音在五部。《詩》曰:“載號載呶?!币娦⊙拧C唬禾柡?,呶讙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叱chì
注解:訶也。訶,大言而怒也。從口七聲。昌栗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噴pēn
注解:咤也。從口賁聲。普□切。十三部。一曰□鼻。此別一義。許釋嚏為欠,以□鼻系之噴。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咤zhà
注解:噴也,叱怒也。此三字明叱噴咤三字互訓也。曲禮曰:毋咤食。謂當食而叱怒他事,嫌于怒食,故注云嫌薄之?;搓幊@傳曰:項王喑惡叱咤,千人皆廢。從口乇聲。陟駕切。古音在五部。亦作咤。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噊yù
注解:危也。見釋詁。從口矞聲。余律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啐cuì
注解:驚也。從口卒聲。七外切。十五部。儀禮今文以為□酒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唇zhēn
注解:驚也。后人以震字為之。從口辰聲。側鄰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吁xū
注解:驚也。從口虧聲。況于切。五部。按此篆當□,說見虧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嘵xiāo
注解:懼聲也。豳風毛傳曰:嘵嘵,懼也。從口堯聲。許幺切。二部《詩》曰:“予維音之嘵嘵?!庇衿V韻作予維音之嘵嘵,本說文也。今本說文作唯予之嘵嘵。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嘖zé
注解:大呼也。呼當作嘑。廣韻:□嘖,叫也。左傳定四年:嘖有煩言。從口責聲。士革切。十六部。謮,嘖或從言。百官公卿表:典客,太初元年更名大鴻臚。應劭曰:郊廟行禮謮九賓,鴻聲臚傳之也。今漢書訛贊。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嗷áo
注解:眾口愁也。董仲舒?zhèn)鳎簢虈炭嗖蛔?。食貨志:天下謷謷。陳湯傳:熬熬苦之。皆同音假借字也。從口敖聲。五牢切。二部。按此字五經文字、玉篇、廣韻、經典釋文皆下口上敖,本說文也。今說文作嗷,后人所□改?!对姟吩唬骸鞍Q嗷嗷。”小雅。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念diàn
注解:念吚,呻也。今本無念者,淺人以為復字而□之。無呻者,淺人所改也。今依全書通例補正。從口念聲。都見切。古音在七部。郭音坫。今切都見者,因詩作殿也?!对姟吩唬骸懊裰侥睢?。”大雅文。今作殿屎。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吚yī
注解:念吚也。釋訓:殿屎,呻也。毛傳:殿屎,呻吟也。陸氏詩、爾雅音義皆云:殿屎,說文作念吚。從口伊省聲。依詩、爾雅音義。五經文字云:屎,說文作吚。然則今本說文作□者。俗人□改也。以蟲部□字例之,亦為伊省聲。馨伊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yánp60下
注解:呻也。從口嚴聲。五銜切。八部。廣韻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呻shēn
注解:吟也。按呻者吟之舒,吟者呻之急,渾言則不別也。從口申聲。失人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吟yín
注解:呻也。從口今聲。魚音切。七部。□,吟或從音。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嗞zī
注解:嗟也。嗟言部作□,云□嗞也。與此為互訓。今本言部作咨也,淺人□改耳。謀事曰咨,音義皆殊。戰(zhàn)國策秦策五:平原令見諸公,必為言之曰:嗟嗞乎,司空馬。詩綢繆:子兮如兮,如此良人何。毛傳:子兮者,嗟茲也。茲當作嗞。古言□嗞,今人作嗟咨,非也。廣韻:嗞嗟,憂聲也。從口茲聲。子之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哤mánɡ
注解:哤異之言。齊語曰:四民者勿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哤,其事易。韋注:哤,亂也。從口尨聲。莫江切。九部。一曰雜語。漢人多用雜為集字。集語猶聚語也。讀若尨?!趿x讀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叫jiào
注解:嘑也。從口丩聲。古吊切,古音在三部。按□部嘂、言部訆皆訓大嘑,與此音同義小異。疑叫字淺人所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嘅kài
注解:嘆也。從口旣聲??嗳懬小J宀??!对姟吩唬骸皢鋰@矣?!蓖躏L。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唌xián
注解:語唌嘆也。梁鴻傳:競舉枉兮措直,咸先佞兮唌唌。注:唌音延,讒言捷急之皃。郭注爾雅:假為□字。夕連切。從口延聲。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嘆tàn
注解:吞嘆也。九經字□作呑聲也,非。按嘆嘆二字今人通用,毛詩中□體錯出,依說文則義異。嘆近于喜,嘆近于哀,故嘆訓吞嘆,吞其嘆而不能發(fā)。詳欠部。從口嘆省聲。他案切。十四部。一曰大息也。此別一義。與喟義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喝yè
注解:□也。疑當作□音也,今脫音字耳。莊子庚桑楚:終日嗥而嗌不嗄。崔譔本作不喝,云啞也。子虛賦:榜人歌聲流喝。郭璞曰:言悲嘶也。又謝□□文:喝邊簫于松霧。從口曷聲。于介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哨shào
注解:不容也。鄭注考工記曰:哨頃,小也。記投壷曰:某有枉矢哨壷。從口肖聲。才□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吪é
注解:動也。見釋詁、毛詩傳。從口化聲。五禾切。十七部?!对姟吩唬骸吧忻聼o吪?!蓖躏L。又小雅或寢或吪,今本作訛,非也。訛卽訛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噆cǎnp61上
注解:嗛也?!鯌縻曇?。嗛銜音義同。從口朁聲。子荅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吝lìn
注解:恨惜也。慳吝亦恨惜也。從口文聲。按此字葢從口文會意。凡恨惜者多文之以口,非文聲也。良刃切。十二部?!兑住吩唬骸啊跬摺!泵沙趿侈o。按辵部引以往遴,不同者,許易偁孟氏,或兼?zhèn)犓?,或孟易有或本,皆未可知也?!?,古文吝從彣?!甲ⅰ健?、□,亦古文吝?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各ɡè
注解:異□也。□者意內而言外。異為意,各為言也。從口攵。陟侈切。夊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意。攵部曰:從后至也,象人□脛后有致之者。致之止之,義相反而相成也。古洛切。五部。古洛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否fǒu
注解:不也。從口不。按否字見不部,此誤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唁yàn
注解:吊生也。庸風:歸唁衛(wèi)矦。春秋:齊矦唁公于野井。谷梁傳、毛傳皆云:吊失國曰唁。此言吊生者,以吊生為唁,別于吊死為吊也。何注公羊云:吊亡國曰唁,吊死曰吊。與此相發(fā)明。今本公羊注吊死國曰吊,衍國字。從口言聲。魚變切。十四部?!对姟吩唬骸皻w唁衛(wèi)侯?!濒~變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哀āi
注解:閔也。閔,吊者在門也。引伸之凡哀皆曰閔。從口衣聲。烏開切。古音在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嗁tí
注解:號也。號各本作號,今正。號下曰:痛聲也。此可證嗁號與嘑號不同字也。號,痛聲???,哀聲。痛在內,哀形于外,此嗁與哭之別也。喪大記: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婦人哭踴。注:悲哀有□淺也,若嬰兒中路失母,能勿啼乎。按鄭用雜記語也。嗁俗作啼。士喪禮作諦。古多假諦為嗁。從口虒聲。杜兮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嗀hù
注解:歐皃。今俗語如此。從口□聲。許角切。三部?!洞呵飩鳌吩唬骸熬龑刂??!弊蟀`五年文。之,玉篇作焉。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咼kuā
注解:口戾不正也。通俗文:斜戾曰咼。從口冎聲。苦媧切。古音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jì
注解:□嗼也。三字一句。俗本□□字,非也。宀部曰:寂,無人聲也。從口叔聲。前歴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嗼mò
注解:□嗼也。按歺部云寂□,義略同。爾雅釋詁曰:嗼,定也。呂覽首時篇嗼然,高注:嗼然,無聲也。今毛詩:求民之莫。毛曰:莫,定也。又貉其德音。左傳、韓詩貉皆作莫。韓云:莫,定也。從口莫聲。莫各切。五部。玉篇亾格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ɡuā
注解:塞口也。廣雅釋詁曰:□,塞也。易巛六二:□囊無咎。□卽□字也。從口,氒*省聲。氒*卽氏部氒字,□變或作氒,或作□。凡□聲字□變皆為舌,如括刮之類。古活切。十五部?!?,古文從甘。戴先生曰:古文氒*不省,誤為從甘。按汗□、古文四聲韻云:□、〈氐下口〉皆同厥。出古尙書。〈氐下口〉卽□字不省者也。@@氒*字從氏從丿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嗾sǒup61下
注解:使犬聲。見左傳宣二年。使犬者,作之噬也。方言曰:秦晉之西鄙自冀隴而西使犬曰哨。郭晉騒。哨與嗾一聲之轉。公羊疏云:今呼犬謂之屬。從口族聲。穌奏切。三部。釋文素口反?!洞呵飩鳌吩唬骸肮辗蜷??!卑脆辗咀魅?,云取嗾也。嗾夫獒,使之噬盾也。今本釋文、正義皆訛亂,取誤為□。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吠fèi
注解:犬鳴。從口犬??谌撸瑒涌谥?。字林作□,則為形聲字。太□曰:鴟鳩在林,□彼眾經。文選注引戰(zhàn)國策作□,亦是形聲字。符廢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咆páo
注解:嗥也。廣韻曰:咆虓,熊虎聲。從口包聲。薄交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嗥háo
注解:咆也。廣韻:噑,熊虎聲。左傳曰:狐貍所居,豺狼所噑。從口皋聲。乎刀切。古音在三部。獔,譚長說嗥從犬。公羊春秋經:趙盾試其君夷獔。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喈jiē
注解:鳥鳴聲也。從口皆聲。古諧切。十五部。一曰鳳皇鳴聲喈喈。按此八字葢后人所增,鳳皇亦鳥耳。詩風雨曰:雞鳴喈喈。卷阿曰:邕邕喈喈。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哮xiāo
注解:豕驚聲也。按哮亦作豞。許角切。吳都吳賦曰:封豨□。李云:□,豨聲。呼學切。亦卽哮字,但字形有訛耳。從口孝聲。許交切,亦許角切。古音在三部?!甲ⅰ健踝衷髌H下狵。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喔wō
注解:雞聲也。從口屋聲。于角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呝è
注解:喔也。呝喔雙聲。射雉賦:良游呃喔,引之規(guī)里。廣韻卄一麥曰:呝喔,鳥聲。疑□篆文下本皆云呝喔,后人亂之耳。從口戹聲。鳥格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咮zhòu
注解:鳥口也。今人噣咮啄三字同音通用,許分別甚明,人口不曰咮。從口朱聲。章俱切。古音在四部。按廣韻十虞曰:詟咮,多言皃。四十九宥曰:咮,鳥口。然則大徐用章俱一切,誤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嚶yīnɡ
注解:鳥鳴也。小雅:鳥鳴嚶嚶。毛曰:嚶嚶,驚懼也。釋訓曰:丁丁嚶嚶,相切直也。鄭曰:嚶嚶,□鳥聲也。按詩:鳥鳴嚶嚶,出自幽谷。本不言何鳥。昔人因嚶嚶似離黃之聲,出谷遷喬亦似離黃出蟄土而登樹,故就嚶改鶯為倉庚之名。唐試士以鶯出谷命題,本毛詩也。古者倉庚名離黃,名□黃,名楚雀,名黃栗留、黃鸝留,不名黃鶯,亦無鶯字也。惟高誘注呂覽曰:含桃,鶯桃,鶯鳥所含。陸璣詩疏云:黃鸝留,幽州人謂之黃鶯。鶯字始見。要因其聲制字耳。果名,依高誘作鶯桃為是。鄭注月令作櫻桃者,乃俗人所改。詩交交桑扈,有鶯其羽。毛公云:鶑然有文章也。鶑絶非鶯。唐人耕韻鶯注:鳥羽文也。鶯注:黃鶯也。一韻中可并用。舊本唐詩黃鶯字皆如此。元明以后淺人乃謂古無鶯字,□改為鶯,而鶯失其本義,而昔人因嚶制鶯之理晦矣。玉篇:鶯,鳥有文。鶯,黃鳥也。分別亦是。而謂倉庚為黃鳥,失詩之訓。毛詩黃鳥,非倉庚也。至集韻、類篇乃皆合鶯鶯為一字,斯謂不識字。從口嬰聲。烏莖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啄zhuóp62上
注解:鳥食也。鳥咮銳,食物似琢。吳都賦說水鳥曰:雕琢蔓藻。從口豖聲。丁角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唬xiāo
注解:虎聲也。鍇本不誤。鉉本改為嗁聲。誤甚。自吠篆已下,皆言鳥獸矣。通俗文曰:虎聲謂之哮?;.斪x呼去聲,亦讀如罅字。從虎口,虎亦聲也。五部。從口虎。與吠意同,主于說口,故不入犬、虎部?!鸫讼洛|有一曰虎聲四字,鉉本此四字在從口之上,皆淺人誤增。讀若暠。說文無此字。鉉用唐韻呼訝切,玉篇呼交切,與此讀合。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呦yōu
注解:鹿鳴聲也。見小雅。從口幼聲。伊虬切。三部?!?,呦或從欠。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噳yǔ
注解:麋鹿羣口相聚皃。大雅:麀鹿噳噳。毛曰:噳噳然眾也。小雅:麀鹿麌麌。毛曰:麌麌,眾多也。按毛意麌麌卽噳噳之假借也。說文無麌。從口虞聲。魚矩切。五部。《詩》曰:“麀鹿噳噳。”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喁yónɡ
注解:魚口上見。師古、□應皆作眾口,按魚是也。淮南書:水濁則魚噞喁。劉逵注吳都賦曰:噞喁,魚在水中羣出動口皃。喁本狀魚,引伸他用。如論語素王受命讖莫不喁喁延頸歸德,淮南書羣生莫不喁喁然仰其德,司馬相如傳延頸舉踵喁喁然,皆是也。從口禺聲。魚容切。葢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局jú
注解:促也。以□韻為訓。從口在尺下復局之。尺所以指厈規(guī)榘事也??谠诔呦?,三緘其口之意。一曰博所□行棊。象形。博當作簙。簙,局戲也。六箸十二棊,簙有局以行十二棊。局之字象其形。此別一義。渠錄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yǎn
注解:山閑陷泥地。閑,玉篇作□。陷當作淊,字之誤。水部曰:淊,泥水淊淊也。從口。謂山閑。從水敗皃。謂淊泥。谷字、酋字皆從水半見?!跻鄰乃胍?,出于口也。水敗土而淊泥多,是曰□。讀若沇州之沇。按漢□沇州字已多作兗。以轉切。十四部。九州島之渥地也。毛傳曰:渥,厚也。故□沇名焉。此釋州名之意。沇為九州島之渥地,如□為山閑之渥地,其義同,其音亦同也?!酰盼摹?。按下葢從谷,上從列骨之殘□字。□象水敗也。漢人作兗字者,葢合和□沇二字為之。文一百八十 鍇一百八十二。重二十一張次立曰:重二十。補遺訡一字,共重二十一。按訡字今不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凵kǎnp62下
注解:張口也。象形。也,廣韻作皃??诜盖?。八部。凡凵之屬皆從凵。文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凵部
吅xuān
注解:驚嘑也。玉篇云:吅與讙通。按言部讙嘩二字互訓,與驚嘑義別。從二口。凡吅之屬皆從吅。讀若讙。況袁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吅部
□nínɡ
注解:亂也。從爻工交吅。疑有訛脫。寸部□,釋理也。從口從工從又從寸。工口亂也,又寸分理之。彡聲。與□同意。是則從吅從爻從工者亦亂也,從已分理之?!醪辉评恚醪辉苼y者,互見其義也。乙部曰:亂,治也。□部曰:□,治也。幺子相亂□治之。凡言亂而治在正焉,易竆則變也。莊子在宥傖囊,崔譔作戕囊,云戕囊猶搶攘。晉灼注漢書曰:搶攘,亂皃也。搶攘□韻,本在陽唐韻,轉人庚韻。攘卽□之假借。凡髪亂曰鬇鬤,艸亂曰□薴,皆搶攘同意。一曰窒□?!?,玉篇作穰,葢誤。窒□葢充塞之意,周、漢人語也。讀若穰?!趿x同讀。在十部。唐韻女庚切。□,籒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吅部
咢è
注解:嘩訟也。引伸為徒擊□曰咢。又韋賢傳:咢咢黃髪。從吅屰。屰亦聲。五各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吅部
單dānp63上
注解:大也。當為大言也,淺人□言字。如誣加言也,淺人亦□言字。爾雅、廣雅說大皆無單。引伸為雙之反對。大雅:其軍三單。毛云:三單,相襲也。鄭云:丁夫適滿三軍之數,無羨卒也。從吅□。大言故從吅。吅亦聲。都寒切。十四部。闕。當云□闕,謂□形未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吅部
喌zhōu
注解:呼雞重言之。當云喌喌,呼雞重言之也。淺人□之耳。夏小正:正月雞桴粥。粥也者,相粥之時也。案相粥之時也,一本作相粥粥呼也。粥喌古今字。雞聲喌喌,故人效其聲□之。風俗通曰:呼雞朱朱。俗說雞本朱公化而為之。今呼雞曰朱朱也。謹按。說文解字喌從二口,二口為讙,州其聲也。讀若祝。祝者,誘致禽畜和順之意。喌與朱音相似耳。今按應仲遠似當引小正為原本。從吅。從州聲。之六切。三部。讀若祝。依風俗通則祝當重,謂喌喌讀若祝祝也。左傳州吁,谷梁作祝吁。博物志云:祝雞翁善養(yǎng)雞,故呼祝祝。文六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吅部
哭kū
注解:哀聲也。從吅,從獄省聲。苦屋切。三部。按許書言省聲,多有可疑者。取一偏旁,不載全字,指為某字之省,若家之為豭省,哭之從獄省,皆不可信。獄固從□,非從犬。而取□之半,然則何不取□獨倏□之省乎。竊謂從犬之字,如狡獪狂默猝猥□狠獷狀獳狎狃犯猜猛犺□狟戾獨狩臭獘獻類猶卅字皆從犬,而移以言人,安見非哭本謂犬噑,而移以言人也。凡造字之本意有不可得者,如禿之從禾。用字之本義亦有不可知者,如家之從豕,哭之從犬。愚以為家入豕部從豕宀,哭入犬部從犬吅,皆會意,而移以言人。庶可正省聲之勉強皮傅乎??薏慨攷恐蟆7部拗畬俳詮目?。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哭部
喪sànɡ
注解:亡也。亡部曰:亡,逃也。亡非死之謂,故中庸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尙書大傳曰:王之于仁人也,死者封其墓,況于生者乎。王之于賢人也,亡者表其閭,況于在者乎。皆存亡與生死分別言之。兇禮謂之喪者,鄭禮經目錄云不忍言死而言喪。喪者,棄亡之辭。若全居于彼焉,己失之耳。是則死曰喪之義也。公子重耳自偁身喪,魯昭公自偁喪人,此喪字之本義也。凡喪失字本皆平聲,俗讀去聲,以別于死喪平聲,非古也。從哭亡。亡亦聲。此從禮記奔喪之禮釋文所引。息郞切。十部。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哭部
走zǒup63下
注解:趨也。釋名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此析言之。許渾言不別也。今俗謂走徐、趨疾者,非。從夭止。夭者,屈也。依韻會訂。夭,屈也。止部曰:止為足。從夭止者,安步則足胻較直,趨則屈多。子茍切。四部。大雅假本奏為奔走。凡走之屬皆從走?!甲ⅰ健?,《字匯補》古文走?!酰?,《說文》走從夭止。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趨qū
注解:走也。曲禮注曰:行而張足曰趨。按張足過于布武。大雅:左右趣之。毛曰:趣,趨也。此謂假借趣為趨也。從走芻聲。七逾切。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赴fù
注解:趨也。聘禮:赴者未至。士喪禮:赴曰君之臣某死。注皆云:今文赴作訃。按古文訃吿字只作赴者,取急疾之意。今文從言,急疾意轉隠矣。故言部不收訃字者,從古文不從今文也。凡許于禮經從今文則不收古文字,如口部有名,金部無銘是也。從古文則不收今文字,如赴是也。雜記作訃不作赴者,禮記多用今文禮也。左傳作赴者,左丘明述春秋傳以古文,故與古文禮同也。從走卜聲。芳遇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趣qù
注解:疾也。大雅:來朝趣馬。箋云:言其辟惡早且疾也。玉篇所引如是,獨為不誤。早釋來朝,疾釋趣馬也。又濟濟辟王,左右趣之。箋云:左右之諸臣皆促疾于事。周禮趣馬,大鄭曰:趣馬,趣養(yǎng)馬者也。按趣養(yǎng)馬,謂督促養(yǎng)馬。古音七口反,音轉乃有淸須、七句二反。后人言歸趣旨趣者,乃引伸之義。輒讀為七句,以別于七茍,非古義古音也。從走取聲。七句切。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超chāo
注解:跳也。跳一曰躍也。躍,迅也。迅,疾也。然則超與趣同義。從走召聲。敕宵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趫qiāo
注解:善緣木走之士也。依二京賦注、眾經音義訂。吳都賦曰:趫材悍壯,此焉比廬。成公綏洛禊賦曰:趫才逸態(tài),習水善浮。按張注列子說符篇異伎云僑人,郭注山海經長股國言有喬國,今伎家僑人象此。僑人今俗謂之踹僑,僑卽趫字。去囂切。從走喬聲去囂切。二部。。讀若王子蹻。王子蹻,葢卽王子喬,周靈王太子晉也。又有王喬者,蜀武陽人也。淮南齊俗訓:王喬,赤誦子。誦同松。師古注王褒傳僑松云王僑,赤松子。凡辭賦言喬松者皆謂王喬,非王子喬。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赳jiūp64上
注解:輕勁有才力也。周南傳曰:赳赳,武皃。釋訓曰:洸洸赳赳,武也。詩音義引爾雅武作勇。從走丩聲。居黝切。三部。讀若鐈。喬聲在二部,合韻冣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qí
注解:緣大木也。與蚑音義略同。一曰行皃。此別一義。小雅:鹿斯之奔,維足伎伎。玉篇作□。從走支聲。巨之切。之當作支。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趮zào
注解:疾也。考工記:羽豐則遟,羽殺則趮。鄭云:趮,□掉也。按今字作躁。從走喿聲。則到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趯yuè
注解:躍也。召南傳曰:趯趯,躍也。足部曰:躍,迅也。從走翟聲。以灼切。古音在二部。平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ué
注解:跖也?!酰鹨?。足部曰:楚人謂跳躍曰跖。從走厥聲。居月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越y(tǒng)uè
注解:度也。與辵部□字音義同。周頌:對越在天。箋云:越,于也。此假借越為粵也。尙書有越無粵。大誥、文矦之命越字,魏三體石經作粵。說文引粵三日丁亥,今召誥作越三日丁巳。從走戉聲。王伐切。十五部?!甲ⅰ健酢ⅰ?,古文越。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趁chèn
注解:□也。從走□聲。讀若塵。丑忍切。十三部。按趁當平聲,同馬部駗。張人切。今人趁逐字作此。反語為丑刃,非古義古音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zhān
注解:趁也。按趁□卽屯六二屯如亶如。馬融云:難行不進之皃。亶俗本作邅。葉林宗抄宋版釋文、呂祖謙音訓皆作亶。馬部作駗驙。駗驙,馬載重難也。皆雙聲□韻。疑□篆下本皆作趁□也。從走亶聲。張連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趞què
注解:趬趞也。從走昔聲。七雀切。古音在五部。一曰行皃。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趬qiāo
注解:行輕皃。今俗語輕趬,當用此字。從走堯聲。牽遙切。二部。一曰趬,舉足也。今俗語謂舉足正如此。按趬趞雙聲字。疑篆當先趬后趞。趬下曰:趬趞行輕皃。一曰趬舉足也。從走堯馨。趞下云:趬趞也。從走昔聲。今本葢淺人所亂。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xián
注解:急走也。從走弦聲。形聲包會意。從弦有急意也。胡田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趀cī
注解:倉卒也。倉俗從卄,誤。夬九四:其行次且。次鄭作趀。論語:造次必于是。造次,馬云急遽也,鄭云倉卒也。然則次者,趀之假借字。錢氏大昕說。從走□聲。讀若資。取私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piāop64下
注解:輕行也。從走票聲。撫招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qǐn
注解:行皃。從走臤聲。讀若菣。棄忍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趥qiū
注解:行皃。從走酋聲。千牛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zhú
注解:行皃。篇、韻皆曰:小兒行。從走蜀聲。讀若燭。之欲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iànɡ
注解:行皃。從走匠聲。讀若匠。疾亮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xún
注解:走皃。走疾于行。從走叡聲。讀若紃。詳遵切。十三部。按此字今篆作□,說云□聲。溝□字讀若郝,部分絶遠,依廣韻十八諄作□,則與玉部璇□字同一諧聲取韻。詳遵與似沿分十三十四部,而冣近也。玉篇亦作□,祀傳切。今改正。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ié
注解:走意。廣韻走皃。從走薊聲。讀若髽結之結。結者,今之髻字。鄭注經少牢饋食、追師、弁師、雜記用紒字,從禮今文也。許造說文髟部四用結字,此一用結字,從禮古文也。士冠禮采衣紒注云:古文紒為結。許不從今文,故纟部無紒?!酰拧跚?。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yǔn
注解:走意。廣韻走皃。從走囷聲。丘忿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趖suō
注解:走意?;ㄩe詞曰:荳蔲花閑趖晩日。今京師人謂日跌為晌午趖。從走坐聲。蘇和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xiàn
注解:走意。石□詩:□□□□。從走憲聲。許建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biān
注解:走意。從走臱聲。布賢切。十二部。按鍇本作臱省聲,而其篆文不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zhí
注解:走也。從走□聲。讀若《詩》“威儀秩秩”。此偁假樂威儀抑抑,德音秩秩,誤合二句為一。如東方昌矣,昆夷呬矣亦然也。秩秩,李仁甫本作祑祑。少牢饋食禮注曰:古文替為秩。秩或為□與□,讀如秩相似。直質切。十一十二部合韻冣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yòu
注解:走也。篇、韻皆作走皃。從走有聲。讀若又。于救切。古音在一部。〖注〗各本作于救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wǔ
注解:走輕也。從走烏聲。讀若鄔。安古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qú
注解:走顧皃。從走瞿聲。此形聲包會意。瞿,鷹隼之視也。記曰:見似目瞿。讀若劬。其俱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qiān
注解:走皃。從走,寒省聲。今本寒作蹇,誤。篇、韻皆丘言、虛言二切。鉉云九輦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cāi
注解:疑之等□而去也。等,讀若□。等□韻字,濡滯之皃,疑之故等□而去。等在之止韻,音變入哈海韻,音轉入拯等韻。從走才聲。倉才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cǐp65上
注解:淺渡也。從走此聲。雌氏切。十五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赹qiónɡ
注解:獨行也。唐風:獨行煢煢。毛曰:煢煢,無所依也。熒聲勻聲合音冣近,故煢赹同義。從走勻聲。讀若煢。渠營切。十一部。勻聲古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yú
注解:安行也。廣韻九魚:□□,安行皃。按欠部歟,安氣也。心部□,趣步□也。馬部□,馬行徐而疾也。論語曰:與與如也。漢書:長倩懙懙。從走與聲。余呂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起qǐ
注解:能立也。起本發(fā)步之偁,引伸之訓為立,又引伸之為凡始事,凡與作之偁。從走巳聲。五經文字云從辰巳之巳。是。字鑒從戊己之己,非也。墟里切。十五部?!酰盼钠?。從辵?!甲ⅰ健?、□,亦古文起。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hái
注解:留意也。從走里聲。讀若小兒咳??龋癖咀骱?,誤。許用小篆也。戶來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xiònɡ
注解:行也。廣韻一送曰:□□,疲行皃。大人賦說螭虬: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張揖曰:赳螑,申頸低卬也。按赳螑猶□□。從走臭聲。香仲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趛yǐn
注解:低頭疾行也。從走金聲。牛錦切。七部?!甲ⅰ筋z,低頭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趌jí
注解:趌□,怒走也。從走吉聲。去吉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ié
注解:趌□也。凡異部□韻,必部分相近。從走曷聲。居謁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xuān
注解:疾也。齊風:子之還兮。毛曰:還,便捷之皃。按毛以還為□之假借也?;蛎?、許所據詩本作□。從走睘聲。讀若讙。況袁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í
注解:直行也。從走乞聲。魚訖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yì
注解:趨進□如也。有但引經文不釋字義者,如此及詞之□矣,絬衣長短右袂是也。又色艴如也。又足躩如也。從走翼聲。與職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赽jué
注解:踶也。足部曰:踶,躗也。按踶,蹋也。從走,夬聲。各本作決省聲,非。古穴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趩chì
注解:行聲也。石□詩:其來趩趩。從走異聲。讀若敕。丑亦切。一部。一曰不行皃。按趩字鍇本在部末,疑□趩本一字而二之,如水部之潩瀷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趆dī
注解:趨也。玉篇:走皃。廣韻:趨走皃。從走氐聲。都禮切。十五部。篇、韻皆去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趍chí
注解:趍趙,二字句。攵也。攵,行遟曳攵攵也。楚危切。各本皆訛久。玉篇、廣韻不誤。趍趙雙聲字,與歭□、□箸、蹢躅字皆為雙聲轉語。從走多聲。直離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趙zhàop65下
注解:趍趙也。從走肖聲。治小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赾qǐn
注解:行難也。廣雅:赾,難也。按今靳固字當作此赾字。從走斤聲。讀若堇。丘堇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ú
注解:走意也。從走夐聲。讀若繘。居聿切。十五部。夐古音在十四部,合音冣近,故觼□亦同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趠chuò
注解:遠也。辵部曰:逴,遠也。音義同。上林賦:捷垂條,逴希閑?!鯌缡?。史記作踔,郭璞曰:踔,懸擿也。吳都賦:狖鼯猓然,騰趠飛超。按許云遠者,騰擲所到遠也。從走卓聲。敕角切。李善吐教切。今俗語如綽。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yuè
注解:趠□也。三字一句。趠□疊韻字。廣韻:趠□,行皃。方言:□,行也。□卽□字。從走龠聲。以灼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ué
注解:大步也。從走矍聲。丘縛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chì
注解:超特也。廣韻曰:□同跇。按足部有跇字,□也。□,踰也。禮樂志:體容與,迣萬里。迣,迾也。于義隔。史記樂書作跇。吳都賦:跇踰竹柏。李善引如淳曰:跇,超踰也。恥曳切?!跖c跇音義同。從走契聲。丑例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ī
注解:走也。從走幾聲。居衣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fú
注解:走也。篇、韻皆作□,云走皃。從走岪聲。敷勿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ú
注解:狂走也。東京賦:捎魑魅,斮獝狂。薛曰:獝狂,惡戾之鬼。按獝當作□。從走矞聲。余律切。十五部。廣韻□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mán
注解:行遟也。今人通用慢字。從走曼聲。莫還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趉jué
注解:走也。玉篇曰:卒起走也。按今俗語有之。從走出聲。讀若無尾之屈。尾部曰:屈,無尾也。高注淮南云:屈讀如秋雞無尾屈之屈。方言隆屈,郭音屈尾。瞿勿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趜jú
注解:竆也。毛傳:鞫,竆也。說文:□,竆也。□,竆治辠人也。皆于雙聲疊韻求之。廣韻曰:趜,困人也。從走匊聲。居六切。廣韻又巨竹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趑cī
注解:趑趄,行不進也。易:其行次且。釋文:次,本亦作赼,或作□。馬云:卻行不前也。且,本亦作趄,或作跙。馬云:語助也。王肅云:赼趄,行止之礙也。按馬云卻行不前者,于次本字得其義也。云語助者,王風毛傳所云且辭也。馬、鄭同用費氏易,而馬次、鄭趀不同。赼者,后出俗字。趄又因赼而加走旁者也。許斷不錄。鉉之前已有赼字,注曰赼趄。鉉因又□趄篆為十九文之一。今姑皆存之,俟好學者□思焉。從走次聲。取私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趄jūp66上
注解:趑趄也。從走且聲。七余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qiān
注解:蹇行□□也。從走□聲。讀若愆。去虔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quán
注解:行□趢也。廣韻:□,曲走皃。從走雚聲。巨員切。十四部。一曰行曲脊皃。玉篇無行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趢lù
注解:□趢也。東京賦曰:狹三王之趢趗。薛云:趢趗,局小皃也。從走錄聲。力玉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qūn
注解:行速□也。鍇本行速□。□者,行速皃。鉉本改下□為也字,非。攵部曰:夋,行夋夋也。廣雅釋室曰:□,犇也。子綏反。今本綏訛繡。從走夋聲。七倫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qì
注解:側行也。側行者,謹畏也。從走朿聲。資昔切。十六部?!对姟吩唬骸爸^地蓋厚,不敢不□?!毙⊙炮x作蹐,毛曰:蹐,累足也。足部引不敢不蹐。此不同者,葢三家文異也。朿聲脊聲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kuǐ
注解:半步也。今字作跬。司馬法曰:一舉足曰跬,跬三尺?!跖e足曰步,步六尺。從走圭聲。讀若跬同。丘弭切。十六部。讀若跬同。當作讀若圭三字,淺人所改也。伍被傳作窺,同部假借。祭義作頃,異部假借。支與淸轉移次近也。荀□子作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chí
注解:□□,輕薄也?!躜s,周漢人語。從走虒聲。直離切。十六部。讀若池。鍇本作地。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bó
注解:僵也。僵,僨也。此與足部之踣音義并同,未審孰為本字,孰為后增。從走咅聲。讀若匐。朋北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chě
注解:距也。距當作歫。歫,止也。一曰槍也。按跖弩主于□歫,故曰□張。從走□聲。鍇本不曰省聲。五經文字□,□省作厈?!酰至肿鳌?。九經字様□,□省作坼。又鍇本□,鉉作□。是知今本篆作□,云□省聲非也。今正。車者切。古音在五部。《漢令》曰:“□張百人?!笔?、漢申屠嘉傳:材官蹶張。如淳曰:材官之多力能腳蹋強弩張之,故曰蹶張。律有蹶張士。孟康曰:主張強弩,蹶音其月反。漢令蹶張士百人??荚S書□□二字并出,□云跖也,□云歫也。引漢令□張百人。與如、孟引作蹶張不合。今尋繹字義,□者跳起也?!跽?,拓也。如、孟二家作蹶張皆由認蹶□□為一字耳。讀說文者因□厥相似,合□□為一字。篇、韻皆云□同□,正誤合二為一之證也。厥之省不得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lìp66下
注解:動也。篇、韻皆云躒同。大戴禮曰:騏驥一躒,不能千步。從走樂聲。郞擊切。古音在二部。讀若《春秋傳》曰“輔□”。當作春秋傳有輔□六字。見襄卄四年。今傳作躒,又有荀躒。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趡cuǐ
注解:動也。楊雄河東賦曰:神騰鬼趭。師古子□、才□二反。按說文有趡無趭。廣雅釋室:騰趭犇也。曹音子肖。今疑趭恐誤字,子肖恐誤音耳。然大人賦曰:騰而狂趭。師古音醮。吳都賦:狂趭獷猤。李子召反。則古非無趭字矣。從走隹聲。千水切。十五部?!洞呵飩鳌吩唬骸懊擞谮~?!币娀甘吣辍j懘滠壏?。趡,地名。此三字后人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yuán
注解:□田,易居也。周禮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家二百畮,再易之地家三百畮。大鄭云:不易之地歲種之,故美,故家百畮。一易之地休一歲乃復種,地薄,故家二百畮。再易之地休二歲乃復種,故家三百畮。遂人: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頒田里。上地夫一廛,田百畮,萊五十畮。中地夫一廛,田百畮,萊百畮。下地夫一□,田百畮,萊二百畮。注:萊謂休不耕者。公羊何注曰:司空謹別田之高下美惡,分為三品:上田一歲一墾。中田二歲一墾,下田三歲一墾。肥饒不得獨樂,磽埆不得獨苦,故三年一換主易居,財均力平。漢書食貨志曰:民受田,上田夫百畮,中田夫二百畮,下田夫三百畮。歲耕種者為不易上田,休一歲者為一易中田,休二歲者為再易下田。三歲更耕,自爰其處。地理志曰:秦孝公用商君,制轅田。張晏云:周制三年一易,以同美惡。商鞅始割列田地,開立仟佰,令民各有常制。孟康云:三年爰土易居,古制也。末世浸廢,商鞅相秦,復立爰田。上田不易,中田一易,下田再易。爰自在其田,不復易居也。按何云換主易居,班云更耕自爰其處,孟云爰土易居,許云□田易居。爰轅□換四字音義同也。古者每歲易其所耕,則田廬皆易。云三年者,三年而上中下田徧焉。三年后一年仍耕上田,故曰自爰其處。孟康說古制易居為爰田,商鞅自在其田不復易居,為轅田。名同實異,孟說是也。依孟則商鞅田分上中下而少多之。得上田者百畝,得中田者二百畝,得下田者三百者畝,不令得田者彼此相易。其得中田二百畝者,每年耕百畝,二年而徧。得下田三百畝者,亦每年耕百畝,三年而徧。故曰上田不易,中田一易,下田再易。爰自在其田,不復易居。周禮之制,得三等田者彼此相易。今年耕上田百畝,明年耕中田二百畝之百畝,又明年耕下田三百畝之百畝,又明年而仍耕上田百畝,如是乃得有休一歲休二歲之法。故曰三歲更耕,自爰其處。與商鞅法雖異而同也。鞅之害民,在開仟佰。從走亙聲。羽元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diānp67上
注解:走頓也。足部曰:蹎,跋也。此與音義同。從走眞聲。讀若顚。都年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yǒnɡ
注解:喪擗□。今禮經、禮記皆作踴。足部曰:踴,跳也。是二字義殊也。左傳曲踴三百、三踴于幕庭之類當從足。若卽位哭,三踴而出之踴當從走。擗,鉉作辟。詩邶風、爾雅諸家本多作擗。撫心為擗,跳躣為□。從走甬聲。余隴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bì
注解:止行也。今禮誷經皆作蹕。惟大司寇釋文作□,云本亦作蹕。是可見古經多后人改竄,亦有僅存古字也。五經文字曰:□,止行也。梁孝王傳:出稱警,入言□。一曰灶上祭名也。篇、韻皆有□字,云灶上祭。從走畢聲?!跫?,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jiàn
注解:進也。按水部漸云:漸水也。則訓進者當專作□。許所見周易卦名當如是矣。從走斬聲。藏濫切。八部。廣韻作□。慈染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趧tí
注解:趧□,四夷之舞各自有曲。趧婁,今周禮作鞮鞻氏。注云:鞻讀為屨。鞮屨,四夷舞者屝也。今時倡?!蹴承姓咦杂袑小0唇裾f文革部:鞮,革履也。無鞻字。釋文引說文:鞮,屨也。字林:鞮,革屨也。鞻者,靲屨。是則字林乃有鞻字,許、鄭周禮所無。鄭注當本作婁,讀為屨。革部之鞮是常用之屨,走部之趧婁乃四夷舞者之屨。曲當作屨,聲之誤也。四夷之舞各自有屨,正與鄭注說同。許意當亦婁讀為屨。從走屨也,故從走。是聲。都兮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趒tiáo
注解:雀行也。今人槩用跳字。從走兆聲。徒遼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趕qián
注解:舉尾走也。從走干聲。巨言切。十四部。按此后人所增,非許書本有也。眾經音義曰:通俗文曰舉尾走曰揵。律文作趕馬走也。然則唐初說文無趕,卽有趕亦不訓舉尾走。都人士鄭箋:□,螫蟲也。尾末揵然,似婦人髪末上曲卷然。釋文引漢書音義:揵,舉也。此舉尾用揵不用趕之證。文八十五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走部
止zhǐp67下
注解:下基也。與丌同部同義。象艸木出有址。止象艸木生有址。屮象艸木初生形?!跸笃H過屮枝莖益大。出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故□止為足。此引伸假借之法。凡以韋為皮韋,以朋為朋黨,以來為行來之來,以西為東西之西,以子為人之偁皆是也。以止為人足之偁與以子為人之偁正同。許書無趾字,止卽趾也。詩麟之止。易賁其止,壯于前止。士昏禮北止。注曰:止,足也。古文止為趾。許同鄭從今文,故不錄趾字。如從今文名,不錄古文銘也?;蛞摄懼寒敒榻裎模巩敒楣盼摹V軐?,自有委曲煩重之字不合于倉頡者。故名止者,古文也。銘趾者,后出之古文也。古文禮今文禮者,猶言古本今本也。古本出于周,從后出之古文。今本行于漢,轉從冣初之故。猶□楷之體,時或有舍小篆用古籒體者也。諸巿切。一部。凡止之屬皆從止。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歱zhǒnɡ
注解:跟也。足部曰:跟,足歱也。跟歱雙聲。釋名曰:足后曰跟,或曰踵。踵,鍾也。上體之所錘聚也,按劉煕作踵。許歱、踵義別。從止重聲。之隴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chēnɡ
注解:歫也。今音丑庚切。古音堂。今俗語亦如堂。考工記:維角□之。大鄭曰:□讀如牚距之牚。牚距,卽□歫字之變體。車□,急就篇、釋名作車棠,說文金部作車樘。木部曰:樘,衺柱也。今俗字□作撐。從止尚聲。丑庚切。古音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歭chí
注解:□也。足部曰:□者,歭□不前也。歭□為雙聲字,此以□釋歭者,雙聲互訓也。心部曰□箸,足部曰蹢躅,毛詩曰踟躕,廣雅曰蹢□、跢跦,皆雙聲□韻而同義。從止寺聲。直離切。按離當作厘。一部。假借以歭為偫,以□為儲。粊誓:峙乃糗糧。峙卽歭,變止為山,如岐作歧,變山為止。非眞有從山之峙,從止之歧也。歭□之歭平聲。峙具峻峙之峙亦作跱,上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歫jù
注解:止也。許無拒字,歫卽拒也。此與彼相抵為拒,相抵則止矣。書傳云:歫,至也。至則止矣。其義一也。漢石經論語:其不可者距之。字作距。許歫與距義別。從止巨聲。其呂切。五部。一曰槍也。木部曰:槍,歫也?!踝只ビ枴屨?,謂抵觸也。一曰超歫。史記:投石超距。超一作拔。漢書:甘延壽投石拔拒,絶于等倫。張晏曰:拔拒,超距也。劉逵曰:拔拒謂□人以手相按,能拔引之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歬qiánp68上
注解:不行而進謂之歬。從止在舟上。昨先切。十二部。按后人以齊□之前為歬后字,又以羽生之翦為前齊字。〖注〗歬加刀為前,前加刀為剪。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歷lì
注解:過也。傳也。引伸為治歷明時之歷。從止歷聲。郞擊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chù
注解:至也。從止叔聲。昌六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bì
注解:人不能行也。王制:瘖聾跛躃。按跛說文作□,蹇也。蹇行□□,是能行而竵邪不正者也。躃,說文作□,有足而不能行者,如有牟子而無見曰蒙也。荀卿書、賈誼傳皆假辟字為之。服虔曰:辟,病躃不能行也。從止辟聲。必益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歸ɡuī
注解:女嫁也。公羊傳、毛傳皆云:婦人謂嫁歸。此非婦人假歸名,乃凡還家者假婦嫁之名也。從止,婦省。當云從婦止,婦省。寫者奪之。婦止者,婦止于是也。□聲。舉韋切。十五部。林罕妄改為追省聲?!?,籒文省。會意。〖注〗□,古文歸。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疌jié
注解:疾也。凡便捷之字當用此。捷,獵也。非其義。豫九四:朋盍簪。子夏傳云:簪,疾也。鄭云:速也。晁說之云:陰弘道按張揖古今字詁,□作撍。埤倉云:撍,疾也。說之案:撍簪同一字。王原叔謂卽詩不寁字。祖感反。玉裁按:釋詁:寁,速也。本或作疌。從又。又,手也。從止。鍇曰:止,足也。手足□為之故疾。屮聲。疾葉切。按屮聲在十五部,疌在八部,合音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niè
注解:機下足所履者?!跽哕b也。從止從又入聲。尼輒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tà
注解:蹈也。從反止。讀若撻。廣韻引文字音義同。他達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歰sè
注解:不滑也。從四止。色立切。七部。〖注〗《字匯補》:歮與澀同。文十四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止部
癶bō
注解:足剌癶也。剌癶□韻字。剌,盧達切。從止□。凡癶之屬皆從癶?!踝冏靼h。讀若撥。北末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癶部
登dēnɡ
注解:上車也。引伸之凡上升曰登。從癶豆。象登車形。都滕切。六部。□,籒文登,從□。按籒文省□之肉。小篆并肉□省之?!甲ⅰ健酰盼牡?。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癶部
癹bá
注解:□足蹋夷艸。周禮夷氏掌殺艸。一作雉氏。從癶從殳。從癶,謂以足蹋夷也。從殳,殺之省也。艸部芟亦從殳。癶亦馨。普活切。十五部?!洞呵飩鳌吩唬骸鞍j夷蘊崇之?!彪L六年左傳。今癹作芟,音衫。又班固荅賓戲:夷險發(fā)荒。晉灼曰:發(fā),開也。今諸本多作芟。按發(fā)亦癹之誤?!甲ⅰ健墩滞ā罚骸?,俗癹字?!?,癹字之訛。文三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癶部
步bùp68下
注解:行也。行部曰:人之步趨也。步徐,趨疾。釋名曰:徐行曰步。從止□相背。止□相并者,上登之象。止□相隨者,行步之象。相背猶相隨也。薄故切。五部。凡步之屬皆從步。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步部
歲suì
注解:木星也。五星:水曰辰星,金曰太白,火曰熒惑,木曰歲星,土曰塡星。越歷二十八宿。歲越□韻。宣徧陰陽。宣歲雙聲。此二句謂十二歲而周十二次也。十二月一次。釋天云:載,歲也。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孫炎云:歲星行一次也。賈公彥引星僃云:歲星一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十二歲而周天。從步,行于天有常,故從步。戌聲。戌,悉也,亦是會意。相銳切。十五部。律歷書名五星為五步。此釋從步之意。漢書律歷志云五步。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步部
此cǐ
注解:止也。釋詁曰:巳,此也。正互相發(fā)明。于物為止之處,于文為止之□。從止匕。匕,相比次也。此釋從匕之故,相比次而止也。雌氏切。十五部。漢人入十六部。凡此之屬皆從此。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此部
啙zǐ
注解:窳也。闕。將此切。十五十六部。按此非許本文。史記貨殖傳云:呰窳偷生,無積聚。漢地理志:啙窳偷生而無積聚。應劭曰:啙,弱也。晉灼曰:啙,病也。窳,惰也。徐廣曰:呰窳,茍且惰懶之謂也。師古曰:呰,短也。窳,弱也。言短力弱才不能勤作。是皆啙窳為雙字,不以窳釋啙。小顏云啙短者,本方言。今說文以窳釋啙,非史、漢文義。又凡云闕者,或闕其義,或闕其音,或闕其形。卽釋為窳,則義非闕也。其音則如淳音紫,其形則從此從吅,此亦聲。皆非葢闕無可言者。許以訾入言部,以呰入口部,惟啙不入吅部,入此部許必審知其說。今本葢許說亡后淺人補之也。釋詁曰茲斯咨呰巳此也。疑呰本作啙,訓此。故許類諸此止也,而入此部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此部
□zuǐp69上
注解:識也。從此朿聲。遵誄切。古音在十六部。一曰藏也。藏,今字也,古作臧。廣雅:石針謂之□。與識訓相近。又□,韏也。與藏訓相近。韏同舒卷之卷。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此部
文三
正zhènɡp69下
注解:是也。從一。一□止。江沅曰:一所□止之也。如乍之止亡,毋之止奸,皆以一止之。之盛切。十一部。凡正之屬皆從正?!酰盼恼?,從二。二,古文上字。此亦同□示辰龍童音章皆比二?!酰盼恼?,從一足。足亦止也。止部曰:止為足。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正部
乏fá
注解:《春秋傳》曰:“反正為乏?!弊髠餍迥晡摹4苏f字形而義在其中矣。不正則為匱□,二字相鄉(xiāng)背也。禮受矢者曰正,拒矢者曰□。以其御矢謂之□,以獲者所容身謂之容。房法切。古音在七部。文二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正部
是shì
注解:直也。直部曰:正見也。從日正。十目燭隠則曰直,以日為正則曰是。從日正會意。天下之物莫正于日也。左傳曰:正直為正,正曲為直。五經文字是入曰部,則唐本從曰也,恐非。承旨切。旨當作紙。十六部。凡是之屬皆從是。□,籒文是。從古文正。按此知籒篆皆從日。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是部
韙wěi
注解:是也。古文尙書曰:時五者來僃。今文尙書作五是來僃。李賢于李云荀爽傳皆引史記五是來僃可證。凡史記多用今文尚書也。荀爽對策曰:五韙咸僃。韙與是義同,六書之轉注也。李云上書曰:五氏來僃。氏與是音同在十六部,六書之叚借也。從是韋聲。于鬼切。十五部?!洞呵飩鳌吩唬骸胺肝宀豁t。”左傳隱十一年文。愇,籒文韙。從心。玉篇云:愇,怨恨也。廣韻引字書:愇,恨也。皆不云同韙。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是部
尟xiǎn
注解:是少也。易□辭:故君子之道鮮矣。鄭本作尟,云少也。又尟不及矣。本亦作鮮。又釋詁:鮮,善也。本或作尠。尠者,尟之俗。是少,俱存也。是少二字,各本訛作尟字。此釋上文是少之意。是,此也。俱存而獨少此,故曰是少。從是少。于其形得其義也。賈侍中說。此字說得諸侍中也。穌典切。十四部。文三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是部
辵chuòp70上
注解:乍行乍止也。公食大夫禮注曰:不拾級而下曰辵。鄭意不拾級而上曰栗階,亦曰歷階。不拾級下曰辵階也。廣雅:辵,奔也。從彳止。彳者乍行,止者乍止。丑略切。古音葢在二部。讀如超。凡辵之屬皆從辵。讀若《春秋傳》曰“辵階而走”。讀若二字衍。春秋傳者,公羊宣二年文。今公羊作躇。何休曰:躇猶超遽不暇以次。〖注〗躇字原從足從箸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跡jī
注解:步處也。莊子云:夫跡,履之所出,而跡豈履也。從辵。亦聲。跡本作□,朿聲,故音在十六部。小篆改為亦聲,則當入五部,而非本部之形聲矣。李陽冰云:李丞相持朿作亦,謂此字也。資昔切。古音在十六部。跡,或從足責。責亦朿聲也。小雅:念彼不跡。毛傳:不跡,不循道也?!酰N文跡,從朿。釋獸:鹿其跡速。釋文:本又作□,素卜反。引字林鹿跡也。按速正□字之誤。周時古本云其□□,□之名不嫌專系鹿也。廣雅:躔□解亢跡也。卽爾雅麋跡躔、鹿跡□、麕跡解、兔跡迒也。曹憲□音匹跡反。集韻云:跡或作□。然則字林從鹿速聲,素卜反之字,紕繆實甚?;蛞愿Z入爾雅,又或以羼入鹿部□麛二字之閑,其誤可不辯自明矣?!甲ⅰ健?,古文跡。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huì
注解:無違也。舛部曰:舝,車軸端鍵也?!跸啾硰拟?。□從舝而曰無違,猶祀從巳而曰祭無巳也。從辵□聲。讀若害。胡葢切。十五部。廣韻音會。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shuài
注解:先道也。道,今之導字?!?,經典假率字為之。周禮燕射:帥射夫以弓矢舞。故書帥為率,鄭司農云:率當為帥。大鄭以漢人帥領字通用帥,與周時用率不同故也。此所謂古今字。毛詩率時農夫,韓詩作帥時。許引周禮率都建旗,鄭周禮作帥都。聘禮注曰古文帥皆為率,皆是也。又釋詁、毛傳皆云:率,循也。此引伸之義。有先導之者,乃有循而行者,亦謂之□也。從辵率聲。疏密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邁mài
注解:遠行也。釋言、毛傳曰:邁,行也。從辵萬聲。莫話切。十五部。萬聲在十四部,合音也?!?,邁或從蠆。按蟲部□字,上不從萬。而□部、廠部□皆從萬從蟲。未聞其詳。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巡xún
注解:視行也。也,各本作皃,今依篇、韻訂。視行者,有所省視之行也。天子適諸矦曰巡狩,巡所守也。視行一作延行。延巡雙聲。從辵川聲。詳遵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jiùp70下
注解:恭謹行也。從辵□聲。讀若九。居又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tú
注解:步行也。賁初九:舍車而徒。引伸為徒搏、徒涉、徒歌、徒擊□。從辵土聲。同都切。五部?!蹼`變作徒。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邎yóu
注解:行邎徑也。玉篇:□,疾行也。按此當作行徑也,或作行由徑也。從辵□聲。以周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zhēnɡ
注解:正行也。釋言、毛傳皆曰:征,行也。許分別之。征為正行,邁為遠行。從辵正聲。形聲包會意。諸盈切。十一部。廴部又有延字,行也,征,□或從彳。引伸為征伐。孟子曰:征之為言正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隨suí
注解:從也。行可委曲從跡,謂之委隨。從辵隋聲。旬為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bó
注解:行皃。從辵□聲。按各本篆文作□,非也。從卽禮切之□,則不得云□聲,云蒲撥切矣。普活切。隸變作巿。廣韻:□,北末切,急走也?!酰褤芮?,行皃?!酰贤?。此三字實一字,二音實一音也。許書言剌癶,癶與□音義同。自下文□訛為□,因改此□為□,而以蒲撥、北末分隸之。其誤久矣。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迋wànɡ
注解:往也。迋往疊韻。從辵王聲。于放切。十部?!洞呵飩鳌吩唬骸白訜o我迋?!弊髠髡褏`一年文。鄭風:無信人之言,人實迋女。毛曰:迋,誑也。傳意謂迋為誑之叚借。左氏此迋正同。迋本訓往,而經傳叚借為誑,故偁之以明依聲托事。如□本人姓,而無有作□借為好字。狟本訓犬行,而尚狟狟借為桓桓?!醣居柣鸩幻鳎贾亍跸铻槭Z字。皆其理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逝shì
注解:往也。釋詁、方言同。方言曰:逝,秦晉語也。從辵折聲。讀若誓。時制切。十五部。各本篆文不從□艸,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cú
注解:往也。釋詁、方言皆曰:徂,往也。按鄭風匪我思且箋云:猶非我思存也。此謂且卽徂之叚借。釋詁又云:徂,存也是也。從辵且聲。全徒切。五部。□,齊語。方言文。徂,□或從彳?!酰N文從虘。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述shù
注解:循也。述循疊韻。述或叚借術為之,如詩報我不述,本作術是也。古文多叚借遹為之。如書柢遹乃文考,詩遹駿有聲,遹追來孝。釋言、毛傳皆曰:遹,述也是也。孫炎曰:遹,古述字。葢古文多以遹為述,故孫云爾,謂今人用述,古人用遹也。凡言古今字者視此。從辵術聲。食聿切。十五部?!?,籒文從秫。術者秫之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遵zūnp71上
注解:循也。遵循疊韻。見釋詁。從辵尊聲。將倫切。十三部?!甲ⅰ健酢ⅰ?,古文遵。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適shì
注解:之也。釋詁:適之往也。方言:逝徂適往也。適,宋魯語也。按此不曰往而曰之,許意葢以之與往稍別。逝、徂、往自發(fā)動言之。適,自所到言之。故變卦曰之卦,女子嫁曰適人。從辵啻聲。施只切。十六部。適,宋魯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過ɡuò
注解:度也。引伸為有過之過。釋言:郵,過也。謂郵亭是人所過,愆郵是人之過,皆是。分別平去聲者,俗說也。從辵咼聲。古禾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遦ɡuàn
注解:習也。此與手部摜音義同。從辵貫聲。工患切。十四部。亦假貫,或假串。左傳曰:貫瀆鬼神。釋詁:貫,習也。毛詩曰:串夷載路。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dú
注解:媟□也。女部作媟嬻,黑部作黷。今經典作瀆。從辵□聲。徒谷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進jìn
注解:登也。從辵,閵省聲。卽刃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造zào
注解:就也。造就疊韻。廣雅:造,詣也。從辵吿聲。七到切。古音在三部。譚長說:造,上士也。王制:升于司徒者不征于鄉(xiāng),升于學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注:造,成也。能習禮則為成士。按依鄭則與就同義。艁,古文造,從舟。釋水:天子造舟。毛傳同。陸氏云:廣雅作艁。按艁者,謂并舟成梁,后引伸為凡成就之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逾yú
注解:□進也?!踹M,有所超越而進也。從辵俞聲。羊朱切。四部?!吨軙吩唬骸盁o敢昏逾?!鳖櫭摹;鑿拿裾哒`。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沓tà
注解:□也。廣韻:□沓,行相及也。文賦:紛葳蕤以馺沓。方言:迨沓,及也。東齊曰迨,關之東西曰沓,或曰及。公羊傳:祖之所逮聞也。漢石經作沓聞。從辵眔聲。目部云:眔,目相及也。是沓亦會意。徒合切。八部。按褱□字皆眔聲,是合韻之理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hé
注解:沓也?!蹴朝B韻。從辵合聲。侯合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迮zé
注解:迮迮,起也。此與人部作音義同。公羊傳: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國。何云:迮,起也。倉卒意,按孟子:乍見孺子將入于井。乍者倉卒意。卽迮之叚借也。引伸訓為迫迮,卽今之窄字也。從辵乍聲。阻革切。古音在五部。子各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逪cuò
注解:□逪也?!醺鞅咀髹E,依廣韻、玉篇正。小雅:獻酬交錯。毛曰:東西為交,邪行為錯。儀禮:交錯以辯,旅酬行禮,一□一逪也。從辵昔聲。倉各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遄chuánp71下
注解:往來□也。數,所角桑谷二切。釋詁曰:遄,疾也,速也。崧高、蒸民傳同。從辵端聲。市緣切。十四部。《易》曰:“巳事遄往?!彼?,依韻會。虞翻曰:祀舊作巳是也。今本鉉作□,鍇作以。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速sù
注解:疾也。見釋詁。從辵束聲。桑谷切。三部。遬,籒文從欶。二傳作速,公羊作遬,如衛(wèi)侯遬、仲孫遬是也。呂覽辨志注:遬,疾也。玉藻:見所尊者齊遬。假遬為肅也。□,古文。從欶從言?;N古皆欶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迅xùn
注解:疾也。見釋詁。迅疾疊韻。從辵卂聲。息進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適kuò
注解:疾也。從辵□聲。讀與括同。古活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逆nì
注解:迎也。逆迎雙聲,二字通用,如禹貢逆河,今文尙書作迎河是也。今人假以為順屰之屰,逆行而屰廢矣。從辵屰聲。宜戟切。古音在五部。關東曰逆,關西曰迎。方言:逢逆迎也。自關而西,或曰迎,或曰逢。自關而東曰逆。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迎yínɡ
注解:逢也。夆,啎也。逢,遇也,其理一也。從辵□聲。疑卿切。古音在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jiāo
注解:會也。東西正相值為□。今人假交脛之交為□會字。從辵交聲。古肴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遇yù
注解:逢也。從辵禺聲。牛具切。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遭zāo
注解:遇也。見釋詁。從辵曹聲。作曹切。古音在三部。一曰邐行。俗云周遭是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遘ɡòu
注解:遇也。見釋詁。易姤卦釋文曰:薛云古文作遘。鄭同。按雜卦傳:遘,遇也,柔遇剛也??梢宰C全經皆當作遘矣。遘遇疊韻。從辵冓聲。古□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逢fénɡ
注解:遇也。見釋詁。從辵夆聲。符容切。九部。按夆,牾也。啎,逆也。此形聲包會意。各本改為峯省聲,誤。說文本無峯。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遻è
注解:相遇驚也。釋詁:遇,遻也。遻,見也。從辵屰,屰亦聲。五各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迪dí
注解:道也。見釋詁。按道兼道路、引導二訓。方言:由迪正也。迪道疊韻。從辵由聲。徒歷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遞dì
注解:更易也。招□。二八侍宿。射遞代些。王云:遞,更也。遞易疊韻。從辵虒聲。特計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通tōnɡ
注解:達也。通達雙聲。達古音同闥。禹貢:達于河。今文尙書作通于河。按達之訓行不相遇也,通正相反。經傳中通達同訓者,正亂亦訓治、徂亦訓存之理。從辵甬聲。他紅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xǐp72上
注解:迻也。從辵止。各本有聲字,非也。止在一部。徙在十六部。從辵止會意者,乍行乍止而竟止則移其所矣。斯氏切?!?,徙或從彳。彳者,行也。□,古文徙。未詳其形聲會意。韻會云:說文古作□,集韻作□、□。然則此字不出《說文》也?!都崱纷煮w亦不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迻yí
注解:遷徙也。今人假禾相倚移之移為遷迻字。從辵多聲。戈支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遷qiān
注解:登也。從辵□聲。七然切。十四部。拪,古文遷,從手西。形聲。〖注〗□、□、□、□,亦古文遷。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運yùn
注解:迻徙也。釋詁:遷、運,徙也。從辵軍聲。王問切。十三部?!甲ⅰ健酰盼倪\。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遁dùn
注解:遷也。此字古音同循,遷延之意。凡逡遁字如此,今之逡巡也。儀禮鄭注用逡遁十有一。一曰逃也。此別一義,以遁同遯。葢淺人所增。從辵盾聲。徒困切。十三部。〖注〗□、□,古文遁。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遜xùn
注解:遁也。從辵孫聲。穌困切。十三部。按六經有孫無遜。大雅孫謀,聘禮孫而說,學記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論語孫以出之,皆愻之叚借也。春秋夫人孫于齊,公孫于齊,詩公孫碩膚,尙書序將孫于位,皆逡遷延之意。故谷梁云:孫之為言猶孫也。公羊云:孫猶孫也。何休云:孫猶遁也。鄭箋云:孫之言孫遁也。釋言云:孫,遁也。釋名曰:孫,遜也。遜遁在后生也,古就孫義引伸,卑下如兒孫,非別有遜字也。至部□字下云:從至,至而孫。孫,遁也。此亦有孫無遜之證。今尙書、左氏經傳、爾雅釋言淺人改為遜。許書遜遁也,葢后人據今本爾雅增之,非本有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返fǎn
注解:還也。返還疊韻。從辵反,反復也。覆復同。反亦聲。扶版切。十四部?!渡虝吩唬骸白嬉练?。”西伯戡黎文。各本作祖甲,今依集韻訂。□,《春秋傳》返從彳。謂左氏傳也。漢書曰:左氏多古字古言。許亦云:左丘明述春秋傳以古文。今左氏無□字者,轉寫改易□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還huán
注解:復也。釋言:還,復返也。今人還繞字用環(huán)。古經傳只用還字。從辵睘聲。戶關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選xuǎn
注解:遣也。選遣疊韻。左傳:秦后子有寵于桓。如二君于景,其母曰:弗去。懼選,針適晉,其車千乘。按此選字正訓遣。后子懼遣故適晉,實非出奔也。從辵巺。巺,遣之。巺為風,故云遣之。巺亦聲。思沇切。十四部。一曰擇也。此別一義。邶風:不可選也。毛曰:物有其容,不可數也。小雅:選徒囂囂。毛云:維數車徒者為有聲也。數與擇義通,數與算音同。周禮注曰:算車徒謂數擇之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送sònɡp72下
注解:遣也。從辵,□省。□,送也。是會意。蘇弄切。九部?!?,籒文不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遣qiǎn
注解:縱也。纟部曰:緃,緩也。一曰舍也。從辵□聲。去衍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邐lǐ
注解:行邐邐也。邐邐,縈紆皃。從辵麗聲。力紙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逮dài
注解:唐逮,及也。唐逮雙聲,葢古語也。釋言曰:遏遾逮也。方言曰:東齊曰蝎,北燕曰噬,逮通語也。從辵隸聲。隸部曰:隸,及也。此形聲包會意。徒耐切。古音在十五部?!甲ⅰ藉郑ā酰?,古文逮。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遲chí
注解:徐行也。今人謂稽延為遲,平聲。謂待之為遲,去聲。從辵犀聲。直尼切。十五部?!对姟吩唬骸靶械肋t遲?!壁L文。毛曰:遲遲,舒行皃?!?,遲或從□。按此字疑后人因楊雄傳而增也。甘泉賦曰:靈遟□兮。說者皆云上音棲下音遲?!鯀u遲字也。然文選作迉迡,與漢書異。玉篇、汗□亦皆作迡。集韻引尙書迡任,又未必眞壁中古文也。遟,籒文遲。從屖。兼會意形聲也。五經文字曰:今從籒文。謂唐人經典用遟不用遲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邌lí
注解:徐也?;蚣倮铻橹?。史記衛(wèi)霍傳:遲明。遲,待也。一作黎。傳毅賦:黎收而拜。李注:言舞將罷,徐收斂容態(tài)而拜。引倉頡篇:邌,徐也。又或假犂為之。史記尉佗列傳:犂旦,城中皆降伏。犂旦卽黎明。漢書犂旦為遲旦。晉世家:重耳妻笑曰:犂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益可見犂之為遲也。從辵黎聲。郞奚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遰dì
注解:去也。夏小正:九月遰鴻鴈。遰,往也。從辵帶聲。特計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yuān
注解:行皃。從辵□聲。烏懸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zhù
注解:不行也。不上有馬者誤。從辵□聲。按□,馬小皃,從馬垂聲,讀若棰。則□不得讀若住。倘云會意,則又無取馬小也。疑此字當在十六十七部,下文讀若住三字,當在從辵豆聲之下。豆主同部。讀若住。按住當作侸。人部曰:侸,立也。立部曰:立,住也。住卽侸之俗也。中句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逗dòu
注解:止也。逗□從辵豆聲。田□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qì
注解:曲行也?!跚p聲?!醪吭唬骸跚[蔽。孟康注子虛賦曰:文理茀郁□曲。軍法有逗留,有□橈。光武紀:不拘以逗留法。如淳曰:軍法行而逗留畏偄者,要斬。此謂止而不進者。史、漢韓安國傳:廷尉當恢□橈,當斬。服虔曰:□,音企。應劭曰:□,曲行避敵也。橈,顧望也。軍法語也。此謂有意回遠遲誤者?;茨蠒疲簝绍娤喈?,屈橈者要斬是也。漢書一本作逗橈,蘇林逗,音豆。小顏、小司馬從之。而改服、應之注作逗,不可通矣?!跬ㄗ麒住C魈梦蛔ⅲ鸿讞褐^曲橈之。莊子:吾行卻曲。卻曲卽□曲,異部叚借也。從辵只聲。綺戟切。字林丘亦反。服子愼音企。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逶wēip73上
注解:逶迤,疊韻。衺去皃。從辵委聲。于為切。十六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迤yǐ
注解:衺行也。從辵也聲。移尒切。十六十七部?!断臅吩唬骸皷|迤北,會于匯?!庇碡暋?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遹yù
注解:回辟也。依韻會作辟。小雅:謀猶回遹。毛曰:回邪,遹辟也。按辟僻古今字。大雅兩言回遹,箋皆云:回邪。韓詩遹作穴,或作泬,或作鴥,皆叚借字也。遹古多假為述字。釋言云:遹,述也。言叚借也。釋詁云:遹遵率循。釋訓云:不遹,不跡也。皆謂遹卽述字也,言轉注也。不遹者,今邶風之報我不述也。從辵矞聲。余律切。十五部。
避bì
注解:回也。上文回辟之回訓衺,□之叚借字也。此回依本義訓轉,俗作迥是也。然其義實相近。從辵辟聲。毗義切。十六部。經傳多假辟為避。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違wéi
注解:離也。邶風:中心有違。毛曰:違,離也。從辵韋聲。羽非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遴l(xiāng)ìn
注解:行難也。漢書:遴柬布章。遴□謂難行封也。引伸為遴選。選人必重難也。從辵粦聲。良刃切。十二部?!兑住吩唬骸耙酝??!币娍诓苛呦?。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逡qūn
注解:復也。彳部曰:復,往來也。方言:躔逡循也。日運為躔,月運為逡。從辵夋聲。七倫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dǐ
注解:怒不進也。一曰驇也。惟鍇本有此四字,而驇從鳥則誤。馬部曰:驇,馬重皃?!醪吭唬骸?,驇不行也。從辵氐聲。都禮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達dá
注解:行不相遇也。此與水部滑、泰字音義皆同,讀如撻。今俗說不相遇尙有此言,乃古言也。讀徒葛切。訓通達者,今言也。從辵羍聲。十五部。《詩》曰:“挑兮□兮?!编嶏L文。挑當同又部作□?!?,滑也。達,□或從大。亦形聲也?;蛟坏?。下脫字字?;蛟唬捍说种愺w也。鳥部隼,一曰鷻字?!醪俊?,一曰螟字。彳部□,一曰此與馺同,是其例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逯lùp73下
注解:行謹逯逯也。張衡賦□趗謂局小皃。義與此同。廣雅:□□。眾也。女部:娽,隨從也。蕭相國世家、平原君列傳作錄錄,義皆相近。從辵彔聲。盧谷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迵dònɡ
注解:迵,此復舉字之未□者。迭也。迭當作達。玉篇云:迵,通達也。是也。水部:洞,疾流也。馬部:駧,馳馬洞去也。義皆相同。倉公傳曰:臣意診其脈曰迵風。裴曰:迵音洞,言洞徹入四肢。從辵同聲。徒弄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迭dié
注解:更迭也。或假佚字、迭字、臷字為之。從辵失聲。徒結切。十二部。一曰達。下脫字字。一曰此達字之異體也。葢達迭二字互相為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迷mí
注解:惑也。見釋言。惑,宋本作或。心部曰:惑,亂也。從辵米聲。莫兮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連lián
注解:負車也。負車,各本作贠連,今正。連卽古文輦也。周禮:鄉(xiāng)師輂輦。故書輦作連,大鄭讀為輦。巾車連車,本亦作輦車。管子海王:服連軺輂。立政,□余戮民。不敢服絻,不敢畜連。負車者,人挽車而行,車在后如負也。字從辵車會意,猶輦從□車會意也。人與車相屬不絶,故引伸為連屬字。耳部曰:聯,連也。大宰注曰:古書連作聯。然則聯連為古今字,連輦為古今字。假連為聯,乃專用輦為連。大鄭當云連今之輦字,而云讀為輦者,以今字易古字,令學者易曉也。許不于車部曰連古文輦而入之辵部者,小篆連與輦殊用。故云聯連也者,今義也。云連負車。者,古義也。從辵車。會意。依韻會訂。力延切。古力展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逑qiú
注解:斂聚也。勹部曰:勼,聚也。音義略同。從辵求聲。巨鳩切。三部?!队輹吩唬河輹敱臼翘茣?,轉寫□改之耳。凡許偁堯典曰唐書。說詳禾部?!芭藻襄罟??!苯駡虻渲进F□功也。人部□下作旁救□功。凡儀禮古文作旁,今文作方。凡尙書古文作方,今文作旁。然則此所偁者,今文尙書也。今堯典逑作鳩,說者亦云鳩聚。又曰:“怨匹曰逑?!庇衷慌c一曰同,別一義也。桓二年左傳曰: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謂古者命名之法如是。逑仇古多通用。關睢:君子好逑。亦作仇。兔罝云好仇,毛傳:逑,匹也。釋詁:仇,匹也。孫炎曰:相求之匹。則孫本釋詁亦作逑可知。逑為怨匹而詩多以為美□者,取匹不取怨也。渾言則不別,爾雅仇妃匹也是也。析言則別,左氏嘉耦怨耦異名是也。許所據左氏、爾雅作逑。大玄、方言之□卽逑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bàip74上
注解:□也。攵部曰:□,毀也?!跖c敗音義同。從辵貝聲。薄邁切。十五部?!吨軙吩唬骸拔遗d受其□。”微子文。云周書者,葢許所據不系于商書也。亦見口部咈下?!甲ⅰ健?,古文□。今敗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逭huàn
注解:逃也。緇衣引大甲曰:天作孽可違也,自作孽不可以□?!醣居肿麇铡`嵶ⅲ哄?,逃也。亦見釋言。從辵官聲。胡玩切。十四部?!?,逭或從雚從兆。從兆者,從逃省也。從雚者,雚聲也?!甲ⅰ健酰盼腻?。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遯dùn
注解:逃也。鄭注周易曰:遯者,逃去之名。從辵豚聲。徒困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逋bū
注解:亡也。亡部曰:亡,逃也。訟九二曰:歸而逋。從辵甫聲。博孤切。五部?!?,籒文逋,從捕。亦形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遺yí
注解:亡也。廣韻:失也,贈也,加也。按皆遺亡引伸之義也。從辵貴聲。以追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遂suì
注解:亡也。廣韻:達也,進也,成也,安也,止也,往也,從志也。按皆引伸之義也。從辵□聲。徐醉切。十五部。□,古文遂。按不得其所從。疑是從艸木□孛之□?!甲ⅰ健鯊霓u桼?!?、□、□,也古文遂。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逃táo
注解:亡也。亡逃互訓。從辵兆聲。徒刀切。二部?!甲ⅰ健酰盼奶?。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追zhuī
注解:逐也。詩、禮假為治金玉之錘。從辵□聲。陟隹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逐zhú
注解:追也。從辵,豖省聲。按鉉本作從豚省,鍇本、韻會作豕省,二字正豖省聲三字之誤也。直六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逎qiú
注解:迫也。大雅:似先公酋矣。正義:酋作遒。按酋者,遒之叚借字。釋詁、毛傳皆曰:酋,終也。終與迫義相成。逎與揫義略同也。從辵酉聲。字秋切。三部。遒,逎或從酋。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近jìn
注解:附也。許附為附婁字,坿為坿益字。疑附近當作坿也。經典釋文:遠近上聲,近之去聲。古無此分別。從辵斤聲。渠遴切。古音十三部。廣韻其謹巨靳切?!酰盼慕?。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邋liè
注解:拹也。手部曰:拹,折也。公羊傳曰:拹干而殺之。邋拹疊韻。從辵巤聲。良涉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迫pò
注解:近也。釋言曰:逼,迫也。逼本又作偪。許無逼偪字,葢只用畐。從辵白聲。博陌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rì
注解:近也。釋言:驲,傳也。郭云:本或作□。按此假□為驲也。聲類云:□亦驲字。則附會爾雅或本而合為一字。從辵臸聲。按至部:臸,到也。重至與并至一也。人質切。十二部?!甲ⅰ街刂僚c臸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邇ěrp74下
注解:近也。見釋詁、小雅毛傳。從辵爾聲。兒氏切。三百篇在十五部。漢人在十六部。邇,古文邇。以尒形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遏è
注解:微止也。釋詁:遏,止也。按微者,細密之意。從辵曷聲。讀若桑蟲之蝎。之字衍。烏割切。十五部。桑蟲蝎見蟲部,蜀也,亦名蝤蠐。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遮zhē
注解:遏也。從辵庶聲。止車切。古音在五部。易用錫馬蕃庶,鄭讀為藩遮。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yàn
注解:遮□也。此當是□遮也之倒,□復字之僅存者。從辵羨聲。于線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迣zhì
注解:迾也。晉趙曰迣。鮑宣傳:部落□鳴,男女遮迣。此其義也。禮樂志:體容與,迣萬里。孟康迣音逝,此叚借也。從辵世聲。讀若寘。按許有窴無寘。寘者窴之誤。凡寘彼周行、寘諸河之干皆當作窴。眞聲而入十五部者,合音也。迣,征例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迾liè
注解:遮也。周禮假厲為之。山虞,澤虞,卝人,跡人厲禁。大鄭云:遮,列守之是也。禮記假列為之。玉藻:山澤列而不賦。鄭云:列之言遮列也是也。漢書假迣為之。禮樂志:鮑宣傳晉灼云:迣,古迾字是也。西京賦:迾卒淸□。李引禮記注:迾,遮也。此可證玉藻注本作列之言迾遮也。今本誤。從辵列聲。良薛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遷qiān
注解:登也。從辵□聲。七然切。十四部。拪,古文遷,從手西。形聲?!甲ⅰ健酢ⅰ?、□、□,亦古文遷。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qiān
注解:過也。本義此為經過之過,心部愆、□、諐為有過之過,然其義相引伸也。故漢書劉輔傳云:元首無失道之□。從辵侃聲。去虔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遱lóu
注解:連遱也。連遱雙聲。集韻:連遱謂不絶皃。從辵婁聲。洛侯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zhì
注解:前頓也。從辵枼聲。各本篆作□,汲古改本作□,解說作巿聲,皆非也。今依玉篇正。廣韻入三十怗,先頰切,云□□走也。賈侍中說:一讀若拾,一疑衍。鍇本作一曰。又若郅。手部揲字。易音有時設、息列,思頰三反不同。此讀若拾,則在七部。讀若郅,則在十二部。猶□□音皆岐也。玉篇口黠、竹季二切,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jiā
注解:□牙,令不得行也。牙各本作互,今依玉篇正。□牙今音疊韻,古音雙聲。行,篇、韻皆作進。從辵枷聲。古牙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yuèp75上
注解:踰也。足部曰:踰,□也。踰與逾義小別。從辵戉聲。王伐切。十五部。《易》曰:“雜而不□?!薄蹀o傳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逞chěnɡ
注解:通也。方言曰:逞,快也。自山而東或曰逞,江淮陳楚之閑曰逞。又曰:逞,疾也。楚曰逞。又曰:逞,解也。從辵呈聲。丑郢切。十一部。楚謂疾行為逞。本方言?!洞呵飩鳌吩唬骸昂嗡怀延??!弊髠髡咽哪晡摹?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遼liáo
注解:遠也。小雅:山川悠遠,維其勞矣。箋云:其道里長遠,邦域又勞勞廣闊。勞者,遼之叚借也。從辵尞聲。洛蕭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遠yuǎn
注解:遼也。從辵袁聲。云阮切。十四部。□,古文遠?!甲ⅰ健?,古文遠或從彳。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逖tì
注解:遠也。釋詁:逷,遠也。按集韻云:說文引詩舍爾介逖,王伯厚詩考因之。考大雅作介狄,毛訓遠也。葢謂狄同逖,言叚借也。用逷蠻方。云逷,遠也。則言轉注也。集韻所據不足信。從辵狄聲。他歷切。十六部。逷,古文逖。大雅:用逷蠻方。牧誓:逷矣西土之人。郭樸注爾雅、顏之推觀我生賦、李善文選注引書皆作逷,衛(wèi)包始改為逖也。左傳古字后人多妄改,如襄十四年豈敢離逷用古文,僖卄八年糾逖王慝則用小篆,豈非改之不畫一乎。易狄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迥jiǒnɡ
注解:遠也。見釋詁。大雅:泂酌彼行潦。毛曰:泂,遠也。謂泂為迥之叚借也。從辵冋聲。戶穎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逴chuò
注解:遠也。哀時命曰:處逴逴而日遠。九章曰:道逴遠而日忘。從辵卓聲。敕角切。古音在二部。一曰蹇也。此別一義。蹇,□也。莊子:□謂蚿曰:吾以一足踸踔而行。謂腳長短也。踔卽逴字。今莊子作趻卓。讀若掉苕之掉。掉苕未聞?;蛟唬很嬲吣┮?。禽獸之趠于木杪曰掉茗。葢漢時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迂yū
注解:避也。迂曲回避,其義一也。從辵于聲。憶俱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jiān
注解:自進極也?!踹M疊韻。埤倉云:□,至也。從辵□聲。子僊切。古音在十二部。廣韻則前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邍yuán
注解:高平曰邍,此依韻會。各本作高平之野,非也。大司徒:山林川澤丘陵墳衍邍隰。鄭云:下平曰衍,高平曰原,下濕曰隰。釋地:廣平曰原,高平曰陸。此及鄭注皆以高平釋原者,謂大野廣平偁原,高而廣平亦偁原。下文所謂可食者曰原也。凡陸□陵阿皆高地,其可種谷給食之處皆曰原,是之謂高平曰原也。序官邍師注云:邍,地之廣平者。與大司徒注不同者,單言原則為廣平。墳衍原隰并言則衍為廣平,原為高平也。邍字后人以水泉本之原代之,惟見周禮。人所登。從辵備錄。闕。此八字疑有脫誤。當作從辵,從略省,從彔,人所登也,故從辵十四字。今本淺人所亂耳。人所登,蒙高解從辵之意也。略者,土地可經略也。彔者,土地如刻木彔彔然。西都賦溝塍刻鏤是也。葢從三字會意。愚袁切。十四部?!甲ⅰ浇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道dàop75下
注解:所行道也。毛傳每云行道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謂之行。道之引伸為道理,亦為引道。從辵首,首者,行所達也。道亦聲。徒晧切。古音在三部。一達謂之道。釋宮文:行部偁四達謂之衢,九部偁九達謂之馗。按許三偁當是一例。當作一達謂之道。從辵首。道人所行也,故從辵。此猶上文邍人所登故從辵也。自邍以下字皆不系于人,故發(fā)其例如此。許書多經淺人改竄,遂不可讀矣?!酰盼牡?,從首寸。從寸者如九軌七軌五軌?!甲ⅰ叫p、□,亦古文道。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遽jù
注解:傳也。釋言:驲遽傳也。孫炎曰:傳車,驛馬也。左傳僖卅三年:使遽吿于鄭。遽興姜戎。昭二年:乘遽而至。傳中戀反。一曰窘也。窘迫也。從辵豦聲。其倨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迒hánɡ
注解:獸跡也。釋獸:兔跡迒。按序曰: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是凡獸跡皆偁迒,不專謂兔也。從辵亢聲。胡郞切。十部?!?,迒或從足更。亦形聲。更亢同在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dì
注解:至也。從辵吊聲。都歷切。古音在二部。小雅、盤庚皆作吊。釋詁、毛傳皆云:吊,至也。至者,吊中引伸之義。加辵乃后人為之。許葢本無此字,如本有之,則不當與邍道遽迒為伍。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biān
注解:行垂崖也。釋詁曰:邊,垂也。土部曰:垂,遠邊也。廠部曰:厓,山邊也。屵部曰:崖,高邊也。行于垂崖曰邊,因而垂崖謂之邊,然則邊不當廁于此。從辵□聲。布賢切。十二部?!甲ⅰ健?,古文邊。文一百一十八 重三十張次立注小徐本曰:重二十七。補遺蟡僯二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彳chìp76上
注解:小步也。象人脛三屬相連也。三屬者,上為股,中為脛,下為足也。單舉脛者,舉中以該上下也。脛動而股與足隨之。丑亦切。李斯作?。筆跡小變也。凡彳之屬皆從彳。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德dé
注解:□也?!醍斪鞯恰^u部曰:遷,登也。此當同之。德訓登者,公羊傳:公曷為遠而觀魚,登來之也。何曰:登讀言得。得來之者,齊人語。齊人名求得為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唐人詩:千水千山得得來。得卽德也。登德雙聲。一部與六部合韻又冣近。今俗謂用力徙前曰德,古語也。從彳□聲。多則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徑jìnɡ
注解:步道也。周禮:夫閑有遂,遂上有徑。鄭曰:徑容牛馬,畛容大車。涂容乘車一軌,道容二軌,路容三軌。此云步道,謂人及牛馬可步行而不容車也。從彳巠聲。居正切。十一部。按辵部道、足部路皆廁部末,此廁部首,不同者,錯見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復fù
注解:往來也。辵部曰:返,還也。還,復也。皆訓往而仍來。今人分別入聲去聲,古無是分別也。從彳□聲。房六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rǒu
注解:復也。此字引伸為狃忕之義,故玉篇云:習也,忕也?;蚺c狃同。按狃行而□廢矣。左傳有愎字。愎者,狃忕之意,卽復字之變也。復之引伸之義亦為狃忕。從彳柔聲。人九切。三部。按廣韻女久切,習也。從廣韻是。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徎chěnɡ
注解:徑行也。廣韻丈井切,雨后徑也。玉篇力整、丈井二切,徑也。從彳呈聲。丑郢切。十一部。按依今本說文音義則徎與逞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往wǎnɡ
注解:之也。從彳□聲。于兩切。十部。迬,古文從辵。按左辵右□?!?,古文□也。汗□云:□,尚書往字。甘泉賦曰:□□離宮,般以相燭。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忂qú
注解:行皃。此與足部躣音義同。走部又有□。從彳瞿聲。其俱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彼bǐ
注解:往有所加也。彼加疊韻。從彳皮聲。補委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徼jiào
注解:循也。百官表曰:中尉掌徼循京師。如淳曰:所謂游徼循禁僃盜賊也。按引伸為徼求,為邊徼。今人分平去,古無是也。從彳敫聲。古堯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循xún
注解:行也。各本作行順也,淺人妄增耳。依大誓正義、眾經音義所引訂。行今音讀下孟反,如月令循行國邑,出行田原,循行縣鄙,周禮注行夜皆是也。釋詁:遹遵率循也。引伸為撫循,為循循有序。從彳盾聲。詳遵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彶jíp76下
注解:急行也。急彶疊韻。凡用汲汲字,乃彶彶之叚借也。從彳及聲。居立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sà
注解:行皃。吳都賦:□譶澩□?!醍攺尼堋V韻:□,眾行皃。從彳歰聲。穌合切。七部。一曰此與馺同。一說□卽馺字也。馺,馬行相及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微wēi
注解:隱行也?!跤栱?。微從彳,訓隱行。叚借通用微而□不行。邶風:微我無酒。又假微為非。從彳□聲。無非切。十五部?!洞呵飩鳌吩唬骸鞍坠渫轿⒅!弊髠靼晡?。杜曰:微,匿也。與釋詁匿,微也互訓,皆言隱,不言行,□之叚借字也。此偁傳說叚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徥shì
注解:徥徥,行皃也。方言:徥用行也。郭曰:徥皆行,度揩反。集韻曰:徍徥,行皃。于佳、度皆二切。從彳是聲。是支切。十六部?!稜栄拧吩唬骸皬剩瑒t也。”今本釋言作是則也。葢古爾雅假徥為是也。此偁爾雅說叚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徐xú
注解:安行也。從彳余聲。似魚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yí
注解:行平易也。廣雅:□□行也。按凡平訓皆當作□。今則夷行□廢矣。從彳夷聲。以脂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pīnɡ
注解:使也。疑使上當有□□二字。周頌:莫予荓蜂。蜂本又作夆。毛曰:荓夆,□曳也。釋訓作甹夆,□曳也。□□,葢甹夆之正字?!跻氛?,使之也。大雅傳曰:荓,使也。從彳□聲。按此疑誤,言部無□。當作從彳,從言,甹聲。普丁切。十一部。玉篇云:俗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fēnɡ
注解:使也。疑當作□□也三字。從彳夆聲。□容切。九部。讀若□。各本作螽,誤?!跽?,蠭之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jiàn
注解:跡也。豳風?;e豆有踐。箋云:踐,行列皃。按踐同□,故云行列皃。從彳戔聲。慈衍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彷bànɡ
注解:附行也。牛人:共兵車之牛與其牽彷。注曰:牽彷,在轅外挽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牽,居其旁曰彷。按傍,附也,從人。彷,附行也,從彳。此音同義微別也。從彳旁聲。蒲浪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徯xī
注解:待也。孟子引書徯我后,趙曰:徯,待也。從彳奚聲。胡計切。十六部。按書孟音義、廣韻、玉篇、集韻、說文篆韻諩皆上聲,疑胡計誤。蹊,徯或從足。左傳:牽牛以蹊人之田。孟子:山徑之蹊。月令:塞徯徑。凡始行之以待后行之徑曰蹊,引伸之義也。今人畫為二字,音則徯上蹊平,誤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待dài
注解:竢也。立部曰:竢,待也。從彳寺聲。徒在切。一部。今人易其語曰等。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díp77上
注解:行□也?!跞懪c小弁踧踧同,行平易也,皆徒歷切。玉篇云:□,除又切,與宙同。古往今來無極之名。從彳由聲。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徧biàn
注解:帀也。帀部曰:帀,□也。勹部曰:□,帀徧也。從彳扁聲。比薦切。十二部。禮、禮記多假辯字為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徦jiǎ
注解:至也。方言曰:徦□至也。邠唐冀兗之閑曰徦,或曰□。按□古格字。徦今本方言作假,非也,集韻四十禡可證。毛詩三頌假字或訓大也,或訓至也。訓至則為徦之假借。尙書古文作格,今文作假,如假于上下是也。亦假之假借。從彳叚聲。古雅切。五部。郭樸音駕。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tuì
注解:卻也。從彳日攵。彳,行也。行而日日遲曳,是退也。攵,行遲曳攵攵也。他內切。十五部。一曰行遲。四字疑后增?!酰趸驈膬?。退,古文從辵。今字多用古文,不用小篆?!甲ⅰ健?、□、□,亦古文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后hòu
注解:遲也。從彳幺攵。幺攵者,后也。各本奪二字,今補。幺者小也。小而行遲,后可知矣,故從幺攵會意。胡口切。四部。□,古文后,從辵。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徲tí
注解:久也。久疑當作攵。從彳犀聲。讀若遲。杜兮切。十五部。按廣韻□杜奚切,久待也。無徲字。玉篇、集韻有徲無□。未知孰是。廣雅:徲徲往來也,丈尸反。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很hěn
注解:不聽從也。一曰行難也。從彳□聲。胡□切。十三部。一曰盭也。盭,弼戾也。韻會無此四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zhǒnɡ
注解:相跡也。后跡與前跡相繼也?!鯌硝唷鯙橐蛔帧尼苤芈?。之隴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得dé
注解:行有所□也?!酰鞅咀鞯?,誤,今正。見部曰:□,取也。行而有所取,是曰得也。左傳曰:凡獲器用曰得。從彳□聲。多則切。一部?!酰盼氖♂?。按此字已見于見部。與得并為小篆,義亦少異。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徛jì
注解:舉脛有渡也。釋宮曰:石杠謂之徛。郭曰:聚石水中以為步渡彴也,音居義反。從彳奇聲。去奇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xùn
注解:行示也。大司馬:斬牲以左右徇陳曰:不用命者斬之。小子,凡師田,斬牲以左右徇陳。陸德明引古今字詁曰:徇,巡也。按如項羽傳:徇廣陵,徇下縣。李奇曰:徇,略也。如淳曰:徇音撫循之循。此古用循巡字、漢用徇字之證。此古今字詁之義也。從彳勻聲。古勻旬同用,故亦作徇。詞閏切。十二部?!端抉R法》:“斬以□。”許引司馬法者凡八。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律lǜp77下
注解:均布也。均律雙聲。均古音同勻也。易曰:師出以律。尙書:正日,同律度量衡。爾雅:坎律銓也。律者所以笵天下之不一而歸于一,故曰均布也。從彳聿聲。呂戌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御yù
注解:使馬也。周禮六藝:四曰五馭。大宰注曰:凡言馭者,所以□之內之于善。此引伸之義也。從彳缷。按缷亦聲。牛據切。五部。馭,古文御。從又馬。惟見周禮。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亍chù
注解:步止也。魏都賦曰:澤馬亍阜。赭白馬賦曰:秀騏齊亍。從反彳。讀若畜。丑玉切。三部。文三十七 重七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廴yǐn
注解:長行也。玉篇曰:今作引。是引弓字行而廴廢也。從彳引之。引長之也。余忍切。十二部。凡廴之屬皆從廴。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廴部
廷tínɡ
注解:朝中也。朝中者,中于朝也。古外朝、治朝、燕朝,皆不屋,在廷。故雨沾服失容則廢。從廴□聲。特丁切。十一部。甘祿字書、佩觿音定。廣韻同。〖注〗□、壬形近易混。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廴部
□zhēnɡ
注解:行也。此與辵部□征字音義同。漢武帝年號延和字如此作。今漢書多誤為以然切之延,又或改為從辵之□,亦非也。從廴正聲。諸盈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廴部
建jiàn
注解:立朝律也。今謂凡豎立為建。許云:立朝律也。此必古義,今未考出。從聿,律省也。從廴。廷省也。居萬切。十四部。文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廴部
□chān
注解:安步□也。從廴止。引而復止,是安步也。丑連切。十四部。魏志:錘會兄子毅及峻□下獄。裴曰:□,勑連反。按卽□之也。止之隸變作山。凡□之屬皆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部
延yán
注解:長行也。本義訓長行,引伸則專訓長。方言曰:延,長也。凡施于年者謂之延。又曰:延,徧也。從□□聲?!醪吭唬合髵w引之形。余制切。虒延曳皆以為聲。今篆體各異,非也?!跹犹屢饭乓粼谑?,故大雅施于條枚,呂氏春秋、韓詩外傳、新序皆作延于條枚。延音讀如移也,今音以然切。則十四部。0290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部
行xínɡp78上
注解:人之步趨也。步,行也。趨,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謂之行。統(tǒng)言之也。爾雅: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析言之也。引伸為巡行、行列、行事、德行。從彳亍。彳,小步也。亍,步止也。戶庚切。古音在十部。凡行之屬皆從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術shù
注解:邑中道也。邑,國也。引伸為技術。從行術聲。食聿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街jiē
注解:四通道也。風俗通曰:街,攜也,離也。四出之路,攜離而別也。按此以疊韻為訓。從行圭聲。古膎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衢qú
注解:四達謂之衢。釋宮文。釋名曰:四達曰衢。齊魯閑謂四齒杷為欋,欋杷地則有四處。,此道似之也。按中山經:宣山桑枝四衢。少室山木曰帝休,枝五衢。天問:靡萍九衢?;茨蠒耗敬髣t根欋。皆謂□逪岐出。從行瞿聲。其俱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chōnɡ
注解:通道也。沖通疊韻。引伸之義為當也,向也,突也。從行童聲。昌容切。九部。今作沖?!洞呵飩鳌吩唬骸凹啊跻該糁?。”左傳昭元年文。各本以下有戈字,李燾本無。按上云子南執(zhí)戈逐之,則云以擊之,不再出戈是也。今傳作擊之以戈,亦是淺人所改。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衕tónɡ
注解:通街也。衕通疊韻。今京師胡衕字如此作。從行同聲。徒弄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jiàn
注解:跡也。此與彳部□音義同。從行戔聲。才線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衙yú
注解:衙衙,依廣韻九魚補二字。行皃。九辯:導飛廉之衙衙。王注:風伯次且而埽塵也。按衙衙是行列之意,后人因以所治為衙。從行吾聲。魚舉切。又音牙。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衎kàn
注解:行喜皃。小雅毛傳曰:衎,樂也。從行干聲??蘸登?。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xuàn
注解:行且賣也。周禮:飾行儥慝。大鄭云:儥,賣也。慝,惡也。謂行且賣奸偽惡物者。后鄭云:謂使人行賣惡物于市,巧飾之令欺誑買者。從行言。黃絢切。十四部。言亦聲也。衒,□或從□。依或字諧聲。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shuài
注解:將□也?!跻?,今本作衛(wèi)也,誤。將,如鳥將雛之將,古不分平去也?!?,導也,循也。今之率字,率行而□廢矣。率者,捕鳥畢也。將帥字古只作將□。帥行而□又廢矣。帥者,佩巾也?!跖c辵部□音義同。從行率聲。所律切。十五部?!甲ⅰ健酰盼摹?。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衛(wèi)wèi
注解:宿衛(wèi)也。宮正:夕擊柝而比之。注:暮行夜以比直宿者。宮伯:掌王宮之士庶子凡在版者。大鄭云:庶子,宿衛(wèi)之官。后鄭云:衛(wèi)王宮者必居四角四中,于徼□便也。漢有衛(wèi)尉掌宮門衛(wèi)屯兵。從韋帀行。韋者,圍之省,圍守也。帀,□也。韋亦聲。于歲切。十五部。行,列也。依韻會訂。此釋從行之意。行者,列也。今音讀如杭,別于步趨之行。韻從三字會意。文十二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齒chǐ
注解:口龂骨也。鄭注周禮曰:人生齒而體僃。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齒。象口齒之形,□者,象齒。余口字也。止聲。昌里切。一部。凡齒之屬皆從齒。□,從小徐也。大徐本誤。古文齒字。古文獨體象形,不加聲旁。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龂yín
注解:齒本肉也。各本無肉?!鯌獌梢鼾X肉也,篇、韻皆作齒根肉也,今補。龂為肉,故上文齒為龂骨。此骨出肉外,故肉為骨本。魯世家:甚矣魯道之衰也。洙泗之閑龂龂如也。地理志云:魯濱洙泗,其民涉渡,幼者扶老者而代其任。俗既薄,長老不自安,與幼者相讓,故曰魯道衰,洙泗之閑龂龂如也。按彼此爭辭,露其齒本,故曰龂龂。徐廣五艱反。又按曲禮:□不至矧。鄭云:齒本曰矧,大□則見。矧正龂之近部叚借字也。從齒斤聲。魚斤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齔chèn
注解:毀齒也。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從齒匕。各本篆作齔,云從齒從七,初忍初覲二音。殆傅會七聲為之。今按其字從齒□,□,變也。今音呼□切,古音如貨。本命曰:陰以陽化,陽以陰變。故男以八月生齒,八歲而毀。女七月生齒,七歲而毀。毀與化義同音近?!鯌獣砦澹糊Z,舊音差貴切。卷十一:舊音羌貴切。然則古讀如未韻之□,葢本從匕,匕亦聲。轉入寘至韻也。自誤從七旁?!鯌瞥跞糖?,孫愐云初堇切,廣韻乃初觀切,集韻乃初問、恥問二切。其形唐宋人又訛齓從乚,絶不可能矣。今當依舊音差貴切。古音葢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zép79上
注解:齒相值也。今左傳作幘,訛字也。古無幘,則述傳時無此字也。杜云:齒上下相值也。按謂上下齒整齊相對。詩所云如瓠屖。從齒責聲。士革切。十六部。一曰嚙也。別一義?!洞呵飩鳌吩唬骸梆酢!倍ň拍晡?。按皙謂人色白,與□二事。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齜chái
注解:齒相齘也。齘各本誤龂,李本不誤。廣韻:□□,齒不正。上士佳,下五佳切。玉篇曰:□亦作□。一曰開口見齒之皃。管子曰:東郭有狗啀啀,旦莫欲嚙我椵。啀啀,露齒之皃。從齒此聲。各本作柴省聲,淺人改也。讀若柴。仕街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齘xiè
注解:齒相切也。謂上下齒緊相摩切也。相切則有聲,故三倉云:齘,鳴齒也。函人為甲,衣之欲其無齘也。大鄭云:齘謂如齒齘,不齘則隨人身便利。方言:齘,怒也。郭曰:言噤齘也。噤亦作□,篇、韻皆云:□齘,切齒怒。從齒介聲。胡介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齞yǎn
注解:張口見齒也。依文選注訂。登徒子好色賦:齞唇歷齒。從齒只聲。研繭切。古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yàn
注解:齒差也。差當作齹。從齒兼聲。五緘切。七部。廣韻語廉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齺zōu
注解:齒拹也。拹,今本作搚。手部曰:拹,一曰拉也。齒拉者,謂齒折也。一曰馬口中橜也。司馬相如傳:猶時有銜橜之變。張揖曰:銜,馬勒銜也。橜,騑馬口長銜也。司馬貞曰:周遷輿服志云:鉤逆上者為橜,橜在銜中,以鐵為之,大如雞子。鹽鐵論云:無銜橜而御悍馬是也。從齒芻聲。側鳩切。四部。廣雅、廣韻及管子注士角切。一曰齰也。廣雅齺嚙也本此。按管子:車轂□騎,連伍而行。荀卿子:齺然上下相信,而天下莫之敢當。二書于齰義差近,嚙則齒近物。廣韻曰:齺,齒相近皃。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齱zōu
注解:齱齵,疊韻。齒不正也。廣韻齱下曰:齱齲,齒偏。齵下曰:齱齵。從齒取聲。側鳩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齵óu
注解:齱齵也。從齒禺聲。五婁切。四部。按二字各本訛亂,今依廣韻正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zhā
注解:□齬,疊韻。齒不相值也。廣韻曰:齟齬,不相當也?;蜃縻I铻。上床呂切,下魚巨切。按金部□下云:鉏□也?!趸蜃麒?。周禮注作鉏牙。左傳西鉏吾以鉏吾為名。牙吾古音皆在九魚。古齟字有單用者。東方朔傳曰:齟者,齒不正也。許書各本□訓齬齒也,齬訓齒不相值也,二篆自當類廁,各本離之甚遠。又□側加切,齬魚舉切,全失古語疊韻之理。葢由□之字變?yōu)辇e,齬之字變?yōu)辇\,因以□齖并入麻韻,而與齬畫分異處耳。今從齱齵之例正之,不為專輒也。從齒虘聲。大徐側加切。按古音在五部,當依廣韻床呂切。篆韻諩鉏阻反。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齬yǔp79下
注解:□齬也。從齒吾聲。魚舉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cuó
注解:齒差跌皃。差者,不值也。跌者,踼也。齒差跌,謂參差踼跌不平正也。從齒佐聲。鉉曰:佐當是□,傳寫之誤。說文無佐字。昨何切。十七部。《春秋傳》曰:“鄭有子□?!币娮髠髡咽?,今傳作齹,實一字也。釋文曰:齹,字林才可士知二反。說文作□,云齒差跌也,在河千多二反。是字林始有齹。各本說文乃以齹篆先□,而別為音義,誤甚,今□之。古人名字相應,或以相反為相應。齹者不齊,故為嬰齊之字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齤quán
注解:缺齒也。一曰曲齒。缺齒者,□也。曲齒者,上云齒差跌,今俗云齒□也。按淮南道應訓:若士齤然而□。謂露其齒病而□也。從齒□聲。讀又若權。按云又者,謂□讀若書卷,齤讀同,又讀若權也。大徐□又,非。巨贠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齳yǔn
注解:無齒也。韓詩外傳:以為姣好邪。則大公年七十二,齳然而齒墮矣。從齒軍聲。魚吻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齾yà
注解:缺齒也。引伸凡缺皆曰□。左傳曰:兩軍之士皆未慭也。杜曰:慭,缺也。釋文:慭,魚覲反,又魚轄反。按慭得有魚轄反者,正因本或作□,陸氏失于不分別言之耳。正義曰:慭者缺之皃。今人猶謂缺為慭。所據本必作□。故如此云。下文葢有一本作慭之語,亦為淺人□之矣。從齒獻聲。五轄切。十五部。獻聲在十四部。合音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jù
注解:龂腫也。從齒巨聲。巨主切。五部。廣韻其呂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齯ní
注解:老人齒。魯頌:黃發(fā)兒齒。釋詁曰:黃發(fā)齯齒,壽也。釋名曰:九十或曰齯齒。大齒落□,更生細者,如小兒齒也。按毛詩作兒,古文。他書作齯,今文也。從齒兒聲。此形聲包會意。五雞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齮yǐ
注解:嚙也。史、漢田儋傳:齮龁用事者墳墓。如淳曰:齮龁,猶齚嚙也。龁,齩也。按凡從奇之字多訓偏,如掎訓偏引,齮訓側嚙。索隠注高紀云:許慎以為側嚙。從齒奇聲。魚綺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zhíp80上
注解:齚齒也。謂齚物而外露之齒也,故從齒出。從齒出聲。仕乙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齰zé
注解:嚙也。漢書灌夫傳:齰舌自殺。鄧通傳:使大子齰癰。從齒昔聲。側革切。古音在五部。齚,齰或從乍。乍聲亦五部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jiān
注解:嚙也。從齒咸聲。工咸切。廣韻苦洽切。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齦kěn
注解:嚙也。此與豕部豤音義同。疑古只作豤,齦者后出分別之字也。今人又用為龂字矣。從齒□聲。康很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yǎn
注解:齒見皃。廣韻曰:□□,齒不正。從齒干聲。五版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zú
注解:□,此復舉字之未□者。齚也。從齒卒聲。昨□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là
注解:齒分骨聲。從齒□聲。篇、韻皆作□。讀若剌。盧達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齩yǎo
注解:嚙骨也。俗以鳥鳴之咬為齩嚙。從齒交聲。五巧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qiè
注解:齒差也。此與□訓齒差義異,謂齒相摩切也。齒與齒相切,必參差上下之。差卽今磋磨字也。引伸之義,摩物曰□。衛(wèi)風:如切如瑳,如琢如摩。釋器曰:骨謂之切,象謂之瑳,玉謂之琢,石謂之摩。切亦作□,瑳亦作磋,摩亦作磨。差者正字,瑳磋皆加偏旁字也。從齒屑聲。讀若切。千結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xiá
注解:嚙堅聲。嚙各本作齒,今依玉篇訂。石部曰:硈,石堅也。皆于吉聲知之。從齒吉聲。赫轄切。十五部。按自齮至齩九文幷□十文皆謂嚙也,宜移廁□文之上。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ái
注解:□牙也?!跹廓q差齒也,亦引伸為摩器之名。刀部曰:剴,一曰摩也。皆于豈聲知之。從齒豈聲。五來切。古音在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齝chī
注解:吐而噍也。噍卽嚼字也,見口部。釋獸郭注曰:食之已久,復出嚼之。從齒臺聲。丑之切。一部?!稜栄拧吩唬骸芭T积c。”釋獸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龁hé
注解:嚙也。如淳注漢書曰:龁,齩也。曲禮:庶人龁之。從齒氣聲。戶骨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lián
注解:齒見皃。從齒聯聲。力延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嚙niè
注解:噬也。口部曰;噬,啖也。釋名曰:鳥曰啄,獸曰嚙。嚙,□也。所臨則禿□也。從齒□聲。五結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齭chǔ
注解:齒傷酢也。酢者今之醋字,酸澀也。從齒所聲。讀若楚。創(chuàng)舉切。五部。亦作齼。凡言痛憷,儊澀意皆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齨jiùp80下
注解:老人齒如臼也。如臼者,齒坳。從齒臼,臼亦聲。其久切。三部。一曰馬八歲也。馬八歲曰□。齒亦如臼,俗名之齨,亦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齛xiè
注解:羊粻也。釋獸曰:羊曰齛。郭曰:齛音漏泄。按唐人諱世作齥?;?,米部無此字。食部引歭乃糇粻。從齒世聲。私列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齸yì
注解:鹿麋粻。釋獸曰:麋鹿曰齸。釋文云:字或作嗌。按嗌,咽也。咽,喉也。郭云:□食之所在因名之。是也。然則齛與齝同,言其自喉出復嚼,故字從齒。嗌嗉嗛則皆自其藏食之處言之,字只從口??卩苫蜃鼾~者,葢亦謂出嚼之也。從齒益聲。伊昔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zhì
注解:嚙堅也。玉篇:嚙堅皃。廣韻:嚙聲。各本嚙作齒,恐誤。從齒至聲。陟栗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huá
注解:嚙骨聲。曲禮曰:毋嚙骨。鄭云:為有聲響不敬。從齒骨,骨亦聲。戶八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kuò
注解:噍聲。廣韻曰:骨端。從齒□聲。古活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bó
注解:噍堅也。口部:□,□,噍皃。廣韻曰:□同□。從齒尃聲。補莫切。五部。按此葢□之或字,后人竄入者也。文四十四今□齹字則四十三?!≈囟?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牙yá
注解:□齒也。壯各本訛作牡。今本篇、韻皆訛,惟石刻九經字□不誤,而馬氏版本妄改之。士部曰:壯,大也。壯齒者,齒之大者也。統(tǒng)言之皆偁齒,偁牙。析言之則前當唇者偁齒,后在輔車者偁牙,牙較大于齒,非有牝牡也。釋名:牙樝牙也。隨形言之也。輔車或曰牙車,牙所載也。詩誰謂雀無角,誰謂鼠無牙,謂雀本無角,鼠本無牙,而穿屋穿墻似有角牙者然。鼠齒不大,故謂無牙也。東方朔說騶牙曰:其齒前后若一,齊等無牙。此為齒小牙大之明證。象上下相錯之形。五加切。古音在五部。凡牙之屬皆從牙?!?,古文牙。從齒而象其形也?!?,古文齒。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牙部
□qī
注解:虎牙也?;⒁槐咀魑?,避唐諱耳。今俗謂門齒外出為虎牙,古語也。大招云:靨輔奇牙,宜□嫣只?;茨显疲浩嫜莱?,□□搖。高注:將□故好齒出也。按奇牙所謂□也??刹吭唬浩?,異也。一曰不耦□而露其齒獨好,故曰奇牙。從牙奇,奇亦聲。去奇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牙部
□qǔp81上
注解:齒蠧也。釋名曰:□,朽也。蟲嚙之缺朽也。史記:齊中大夫病齲齒?;茨希簲勰居x。司馬彪五行志:桓帝元嘉中:京都婦女作齲齒□。從牙禹聲。邱禹切。五部。齲,□或從齒。文三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牙部
足zú
注解:人之足也。在體下。從口止。依玉篇訂。口猶人也,舉口以包足已上者也。齒,上止下口。次之以足,上口下止。次之以疋,似足者也。次之以品,從三口。今各本從囗,非也。卽玉切。三部。凡足之屬皆從足。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蹏tí
注解:足也。俗作蹄。從足虒聲。杜兮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跟ɡēn
注解:足歱也。歱,各本作踵,誤。止部曰:歱,跟也。釋名曰:足后曰跟。一體任之,象本根也。從足□聲。古痕切。十三部。□,跟或從止。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踝huái
注解:足踝也。釋名曰:踝,確也。居足兩旁磽確然也。按踝者,人足左右骨隆然圜者也。在外者謂之外踝,在內謂之內踝。丮部曰:□,擊踝也。從足果聲。胡瓦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跖zhí
注解:足下也。今所謂腳掌也。史記曰:跖勁弩。按弩以足蹋張之,故曰跖。跖或借跖為之。又作□。賈誼傳曰:病非徒瘇也。又苦□盭?!?,跖字之異者也。足跖,反戾不可行。從足石聲。之石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踦qī
注解:一足也。管子:俈堯之時,一踦腓,一踦屨,而當死。謂一足剕,一足屨當死罪也。引伸之凡物單曰踦。方言:倚踦奇也。自關而西凡全物而體不具謂之倚,梁楚之閑謂之踦,雍梁之西郊凡嘼支體不具者謂之踦。公羊傳:匹馬只輪無反者。何曰:匹馬,一馬也。只,踦也。又相與踦閭而語。何云:閉一扇,開一扇。一人在內,一人在外。戰(zhàn)國策:必有踦重者矣。踦重,偏重也。若衣部曰:襱,绔踦也。毛傳曰:蟰蛸,長踦也。則皆謂足,不必一足。從足奇聲。去奇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跪ɡuì
注解:拜也。手部曰:□,首至手也。按跪與拜二事,不當一之。疑當云所以拜也,后人不達此書所以字,往往□之。釋名:跪,危也。兩膝隱地,體危隉也。從足危聲。去委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跽jì
注解:長跽也。長跽各本作長跪,今正。按系于拜曰跪,不系于拜曰跽。范睢傳四言秦王跽,而后乃云秦王再拜是也。長跽乃古語。長俗作□。人安坐則形弛,敬則小跪聳體若加長焉,故曰長跽。方言:東齊海岱北燕之郊跪謂之□□。郭曰:今東郡人亦呼長跽為□□。釋名:跽,忌也。見所敬忌不敢自安也。徐廣注滑稽傳鞠□曰:□,其紀反,與跽同。謂小跪也。廣雅:□□,跪拜也。此統(tǒng)言之。許跪跽析言之。從足忌聲。渠幾切。古音在一部。徐廣音是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踧díp81下
注解:行平易也。小雅毛傳曰:踧踧,平易也。從足叔聲。子六切。三部。《詩》曰:“踧踧周道?!毙≯汀?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躣qú
注解:行皃。九辯:右蒼龍之躣躣。從足瞿聲。其俱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踖jí
注解:長脛行也。小雅:執(zhí)爨踖踖。毛曰:踖踖,言爨灶有容也。從足昔聲。資昔切。古音在五部。一曰踧踖。見論語鄉(xiāng)黨,馬融曰:恭敬皃也。廣韻一屋曰:踧踖,行而謹敬。按左傳石碏。漢石經公羊作石踖,從石,誤字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踽jǔ
注解:疏行皃。唐風:獨行踽踽。毛曰:踽踽,無所親也。按許合經傳云爾。疏,通也。引伸為親疏。孟子:行何為踽踽涼涼。義同。從足禹聲。區(qū)主切。五部?!对姟吩唬骸蔼毿絮狨??!?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qiānɡ
注解:行皃。聘禮:眾介北面蹌焉。鄭云:容皃舒揚。曲禮:天子穆穆,諸侯皇皇,大夫濟濟,士蹌蹌。鄭曰:皆行容止之皃也。按許□為行皃。蹌訓動也。然則禮言行容者皆□為正字,蹌為叚借字。廣雅:蹡蹡,走也。從足將聲。七羊切。十部。《詩》曰:“管磬□□?!敝茼炍?,今詩作磬筦將將。毛曰:將將,集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duàn
注解:踐處也。此與疃同義。田部曰:疃,禽獸所踐處也。王逸九思:鹿蹊兮□。亦作□。按只云踐處,別于疃字,專屬禽獸。從足,□省聲。不云□聲者,□,古文絶也。徒管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fù
注解:趣越皃。趣,疾也。小徐作趨?!跖c赴音義略同。從足卜聲。芳遇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踰yú
注解:越也。越,度也。踰與逾音義略同。從足俞聲。羊朱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yuè
注解:輕也。廣韻:□,輕也。字從女。從足戉聲。王伐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蹻qiāo
注解:舉足小高也。蹻高疊韻。各本作行高,晉灼注漢書高帝紀作小高?!鯌姆f曰:蹻猶翹也。又引三蒼解詁云:蹻,舉足也。丘消切。按今俗語猶然。從足喬聲。丘肖切。大徐居勺切,非也。二部?!对姟吩唬骸靶∽榆F蹻?!贝笱盼?。毛曰:蹻蹻,驕皃。此引伸之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跾shūp82上
注解:疾也,長也。二義相反而相成。易:其欲逐逐?!踉疲核僖?。子夏傳作攸攸,荀作悠悠。劉作跾,云遠也。按方言透,驚也,式竹切。吳都賦:驚透沸亂。透卽跾字,音義正同。今人以為透漏字。他□切。從足攸聲。式竹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蹌qiānɡ
注解:動也。從足倉聲。七羊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