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太祖姓奇渥溫氏,名鐵木真,韃靼部人。都和林,稱上都,號蒙古。在位二十四年殂,葬起輦谷。子太宗,窩闊臺立,十二年殂,葬起輦谷。定宗貴由,太宗子。太宗殂,皇后乃馬真氏,不奉立孫遺詔,自臨朝稱制。至十七年,乃立帝。三年殂,葬起輦谷。憲宗蒙哥,太祖孫。定宗殂,皇后海迷失臨朝稱制。越四年,手下大將等,奉帝即位。九年圍宋合州殂。忽必烈,憲宗母弟,自鄂州引軍北上,繼帝位,是為世祖,國號曰元,定都燕京。在位三十五年崩,葬起輦谷。改元二(中統(tǒng)、至元)。成宗鐵木耳,世祖孫,太子真金子,在位十三年崩,葬起輦谷,改元二(元真、大德)。武宗海山,世祖曾孫,初封懷寧王,成宗無子,大臣迎帝于北邊,四年崩,葬起輦谷,改元一(至大)。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dá),武宗母弟,初大臣迎武宗未至,先奉帝監(jiān)國。武宗既立,以帝為太子。至大四年,武帝崩,帝即位,在位九年崩,葬起輦谷,改元二(皇慶、延祐)。子英宗,碩德八刺立,三年為鐵失所殺。葬起輦谷,改元一(至治)。泰定帝,也先鐵木耳,世祖曾孫,初嗣封晉王,英帝遇殺,諸王迎帝入都即位。五年崩,葬起輦谷。文宗不為立廟謚,世只稱泰定帝。改元二(泰定、致和)。明宗和世■〈王束〉,武宗子,初封周王。致和二年正月,即位于和寧。未改元。八月,帝自漠北還燕京,中道暴殂,葬起輦谷。文宗圖鐵木耳,明宗母弟,初封懷王。泰定帝崩,大臣燕鐵木耳,方迎立明宗,因道遠(yuǎn)未至,先奉帝即位,下詔稱攝位。明帝即位,遣使立帝為太子。明宗崩,帝繼立。在位共五年崩,葬起輦谷,改元二(天歷、至順)。寧宗懿麟質(zhì)班,明宗子。奉文帝遺命即位。越兩月崩,未改元,葬起輦谷。順宗妥歡鐵木耳,宋少帝子。少帝為僧西域,納胡婦,有身孕。周王鎮(zhèn)漠北,愛而奪之,遂生帝。文宗立,以非明宗子,詔告天下,徙之高麗海島,再移廣西。寧宗崩,文宗皇后弘吉刺氏,迎立之。在位三十六年,明兵克通州,帝遁于漠北。改元三(元統(tǒng)、至元、至正)。
元朝共十四主,凡一百六十三年。
【宮詞】九重深處五云排,麗正門當(dāng)千步街。(街,讀“仄”音)獨樹將軍橋下立,誥封新賜小金牌。
【簡釋】《宸垣識略》載,世皇建都之時,問定大內(nèi)方向。劉秉忠以麗正門外橋南一樹,為向,以對上制。遂封為“獨樹將軍”,賜以金牌。(又)載,千步廊,東西接長安左右二門。
【宮詞】玉階吹笙萬籟應(yīng),大明殿里瑞煙凝。日高鷺分班退,刻漏頻移七寶燈。
【簡釋】《輟耕錄》載,興隆笙在大明殿下,凡宴會之時,此笙一鳴,眾樂皆作。
《元文類》載,郭守敬于世祖朝,進(jìn)七寶燈漏,每朝會,張設(shè)之,應(yīng)時自鳴。
【宮詞】繡幕垂垂白蓋張,瑣窗四面匝回廊?;食菄揄殗?yán)密,鎮(zhèn)殿還頒大漢糧。
【簡釋】《輟耕錄》載,正殿四面朱懸瑣窗,文石甃地,藉以毳裀。中設(shè)扆屏,榻張白蓋簾帷,皆錦繡為之。諸王、百僚、宿衛(wèi)官,侍宴坐床重列左右。
《元史·文宗紀(jì)注》載,舊制,大朝會時,皇城外皆無墻垣,故用軍環(huán)繞,名曰“圍宿”。后相承用之。
《輟耕錄》載,國朝鎮(zhèn)殿將軍,募選身軀長大異常者充。凡有所請給名曰“大漢衣糧”。年過五十,方許出官。
【宮詞】九鈞仙樂隸云和,舞女花冠錦繡拖。宮里不教忘舊俗,白翎雀語入聲歌。
【簡釋】《元詩選注》載,云和署,隸儀鳳司樂,掌天下樂工。(又)載,儀鳳司,天下樂工隸焉。每宴,教坊美女,必花冠錦繡,以備供奉。
《輟耕錄》載,白翎鳥,生于烏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鳴,自得其樂。世皇命伶人,制曲以名之。
【宮詞】左階執(zhí)板右持觴,宴上群工喝盞忙。鼓呼黃昏歸去晚,只孫衣帶御爐香。
【簡釋】《輟耕錄》載,天子凡宴饗,一人執(zhí)酒觴,立于右階,一人執(zhí)拍板,立于左階。眾樂皆作,上飲畢,眾樂皆止。別奏曲,以飲陪位之官,謂之“喝盞”。(又)載,“只孫”宴服,貴臣見饗于天子,則服之。
【宮詞】庭燎輝輝夜未闌,香煙輕繞卷云冠。紅光滿殿明如曙,寶石嵌空是忽蘭。
【簡釋】《元史·輿服志》載,天子戴珠子卷簾冠。
《博物要覽》載,錫蘭國所產(chǎn)紅寶石,夜有光,可代燈燭。元時,遣官采買,得大者一塊,嵌于冠上,每大朝會,黑夜?jié)M殿紅光如曙,名“照殿紅”。
《十駕齋養(yǎng)新錄》載,元人以本國語,命名?;蛉☆伾绮旌闭?,白也。哈喇者,黑也。昔刺者,黃也。忽蘭者,紅也。孛羅者,青也。闊闊者,亦青也。
【宮詞】萬歲山臨太液池,一灣流水注蟠螭。丹墀莎草年年綠,要體先皇誓儉思。
【簡釋】《輟耕錄》載,萬歲山在太液池之陽。引金水河,至其后。汲水至山頂,出石龍口,注方池。
《丹邱生稿》載,世祖建大內(nèi),移沙漠莎草于丹墀,示子孫無忘草地也。草木子,謂之“誓儉草”。
【宮詞】深宮纂組夜遲眠,貼地羊皮步欲穿。漫道江南綾綺好,織方練舊弓弦。
【簡釋】《元史·后妃傳》載,世祖大皇后,名帖古倫宏吉刺氏。率宮人親執(zhí)女紅,拘諸舊弓弦練之。緝?yōu)辋r制衣,其韌密可比綾綺。宣徽院羊臑皮,一向置之不用。后取之合縫為地毯。曰:“天下無棄物!”其勤儉類如此。
【宮詞】守內(nèi)番僧吽語喧,連宵祏室鬧桑門。組鈴扇鼓諸天樂,金椅安排十六尊。
【簡釋】《元史·祭祀志》載,至元六年,命國師薦佛,事于太廟。七晝夜造木質(zhì)金表牌位十六,設(shè)大榻金椅,奉“安祏室”前。為太廟薦佛事之始。
《元·張光弼輦下曲》云:“守內(nèi)番僧日念吽,御廚酒肉按時供,組鈴扇鼓諸天樂,知在龍宮第幾重。”
【宮詞】臣妾簽名謝道青,趙家降表入燕京。無端龍爪爬金柱,感觸君王夢里驚。
【簡釋】《水云集》載,醉歌云:“侍臣已寫歸降表,臣妾簽名謝道青?!?《袁興徹符臺外記》載,宋幼主北遷元,降封為瀛國公。一夕,世祖夢金龍舒爪,纏殿柱。明日瀛國公來朝,立所夢柱下。世祖感其事,欲除之。瀛國公知懼,遂乞從釋號“合尊大師”,往西天受佛法,遂獲免害。
《宋遺民錄》載,余應(yīng)讀“虞集”所草,庚申君,非周王已子之詔,有作云:“皇宋第十六飛龍,元朝降封瀛國公。元君詔公尚公主,時蒙賜宴明光宮。酒酣舒指爬金柱,化為龍爪驚天容。元君含笑語群臣,鳳雛寧與凡禽同。侍臣獻(xiàn)謀將見除,公主夜泣沾酥胸。瀛公晨馳見帝師,大雄門下參禪宗。幸脫虎口走方外,易名合尊沙漠中。是時明宗在沙漠,締交合尊情頗濃。合尊之妻夜生子,明宗隔帳聞笙鏞。乞歸行營養(yǎng)為嗣,皇考崩時年甫童?!?
【宮詞】三旬鐘鼓祝延祥,圣誕傳宣啟道場。香案迎門新結(jié)彩,群工同上萬年觴。
【簡釋】《元史·世祖紀(jì)注》載,元典章云:每遇圣誕,先期一日,文武官親詣寺觀,建祝圣壽萬安道場。本日質(zhì)明,朝臣詣闕稱賀。外官則率僚屬、儒生、耆老、僧道人等,結(jié)彩香案百獻(xiàn)夾道。只迎就寺觀,敘班舞蹈,三呼畢,公宴而退。
【宮詞】史院春深晝漏遲,鰲峰長日對吟詩。光天門外分班立,知是編成實錄時。
【簡釋】《石田集》載,“視草堂深白晝遲,瀛州仙子到來時,閣鈴不響文書靜,相對鰲峰日賦詩?!薄兜缊@學(xué)古錄》載,鰲峰者,國史院庭中石名也。
《元史·禮樂志》載,國史院進(jìn)先朝“實錄”。是日,大昕諸司官,具公服,立于光天門外,侍儀使引“實錄”。以入監(jiān)修國史以下,奉隨至光天殿前,分班而立。
【宮詞】劍鍔椒蘭班序分,五華寶殿靄香云。國書譯寫羊皮旨,字雜龍蛇古篆文。
【簡釋】《解酲語》載,國初序朝班,凡執(zhí)政大臣謂“擎天班”。玉堂清署謂“煥璧班”。言官法司謂“劍鍔班”。外戚謂“椒蘭班”。親王謂“瓊枝班”。功臣、將帥謂“豹者班”。其余朝臣謂“隨班”。
《元氏掖庭記》載,五花殿,亦名“五華殿”。東設(shè)吐霓瓶,曰“玉華”。西設(shè)七星云板,曰“金華”。南設(shè)火齊屏風(fēng),曰“珠華”。北設(shè)百蕊龍脈,曰“木華”。并中央木蓮花、紫香花,琪座千鈞。九朵云:蓋為“五華”。
《丹鉛總錄》載,元朝主中國日,用羊皮寫詔,謂之“羊皮圣旨”。其字用蒙古書,中國人亦習(xí)之。張夢浩詩云:“鴻蒙再剖一天地,書契復(fù)見科斗文?!睆埞忮觥遁傁虑吩疲骸昂蛯幧持袚溥o筆,史臣以代鋁槧事,百司譯寫高昌書,龍蛇復(fù)見古文字?!?
【宮詞】次第宮車出禁城,六龍今日幸灤京。大臣跪奏行程記,象背先馱幄殿行。
【簡釋】《廬陵集》載,《輦下曲》云:“當(dāng)年大駕幸灤京,象背先馱幄殿行,國老手爐先引導(dǎo),白頭聯(lián)騎出都城。”
《灤京雜詠》云:“納寶盤營象輦來,畫簾氈帳九重開,大臣奏罷行程記,萬歲聲傳龍虎臺?!?
【宮詞】層層氈帳向陽開,內(nèi)宴同傾馬湩杯。有旨起鑾霜乍落,鴐鵝天上已先回。
【簡釋】《灤京雜詠注》載,馬湩,馬奶子也。每年八月,開“馬奶子宴”,始奏起程。《楊鐵崖宮詞》云:“天上鴐鵝先有信?!泵繗q,鴐鵝鳥先回草原。
【宮詞】翠屏珠閣俯澄泓,日影搖光鹿頂明。齊到流杯亭上座,白鷗朱鷺共傳觥。
【簡釋】《故宮遺錄》載,流杯亭有玉床如玉。刻石為水獸,潛躍其旁,涂以黃金。又皆親制水鳥,浮杯機(jī)動,流轉(zhuǎn)而行。勸罰必盡歡洽。繞河沿流金門,翠屏回闌小閣,多為鹿頂鳳翅重檐。往往于此臨幸。
【宮詞】列圣真容錦織成,春秋祀典最分明。如何太祝升神座,歷喚先朝帝后名。
【簡釋】《元史·阿納噶木傳》載,阿納噶木,尼博羅國人也。善畫塑,及鑄金為像。凡兩京寺觀之像,多出其手。元廟列圣御容,織錦為之,圖畫弗及也。
《元史·成宗紀(jì)》載,大德二年正月,特祭太廟。用馬一、牛一,羊鹿野豕、天鵝各七。余如舊。此為特祭之始。將奠牲盤、酹馬湩。蒙古太祝升詣第一座,呼帝后神諱,致祈語,以次列室如之。
【宮詞】野草閑花插髻螺,鐵番竿下舞婆娑。踏青人睏腰肢軟,自按轅條上駱馱。
【簡釋】《灤京雜詠》云:“鐵番竿下草如茵、淡淡東風(fēng)六月春,高柳豈堪供過客,好花留待踏青人?!蔽佣涮で嗳耍粗笇m人。(又)云:“翎赤王侯部落多,香風(fēng)簇簇錦盤陀,燕姬翠袖顏如玉,自按轅條駕駱馱?!鞭@條車,前有橫木,按之則輕重、前后適均。
《明周定王元宮詞》云:“春游到處景堪夸,厭戴名花插野花,笑語懶行隨鳳輦,內(nèi)官催上駱馱車。”
【宮詞】比甲彎弓喚打圍,晾鷹臺畔馬如飛。上都青草今黃盡,才自和林避暑歸。
【簡釋】《元史·后妃傳》載,世祖后,制一衣,前有裳無衽,后長倍于前,亦無領(lǐng)袖,綴以兩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馬。
《帝京景物略》載,南海子中,有晾鷹臺,元之舊址也。
《元史》載,太祖七年,城和林作“萬安宮”。
《草木子》載,元世祖每年四月,迤北,草青則駕幸上都避暑。
【宮詞】瓊鳥玲瓏萬石攢,天風(fēng)吹動法輪竿。諸王聚會初開宴,宣放獅兒出獸欄。
【簡釋】《輟耕錄》載,萬歲山在大內(nèi)西北,金人名“瓊花島”。中統(tǒng)三年,修繕之。至元八年,賜今名。其山皆迭玲瓏石為之,左右皆有登山之徑,縈紆萬石中,洞府出入宛轉(zhuǎn)相通。
《元史·世祖紀(jì)》載,二十一年二月,立法輪竿于大內(nèi)萬歲山,山高百尺。
《輟耕錄》載,國朝每宴諸王、大臣,謂之“大聚會”。是日,盡出諸獸于萬歲山。若虎豹熊象之類,一一列置訖,然后獅子至。每體短小之獸,如家畜“金毛猱狗”等,皆懼畏俯伏,不敢仰視。氣之相欺者如此。
【宮詞】玉虹金露恃西東,廣殿高寒四面風(fēng)。夜按涼州秋似水,笛聲嘹亮月明中。
【簡釋】《輟耕錄》載,廣寒殿在萬歲山頂,重阿藻井,文石甃地,四面瑣窗板密。其里編綴金紅云:而蟠龍矯蹇于丹楹之上。(又)載,金露亭在廣寒殿東,玉宇亭在廣寒殿西。
《明周定王元宮詞》云:“月宮小殿賞中秋,玉宇銀蟾素色浮,官里猶思舊風(fēng)俗,鷓鴣長笛序梁州?!?
【宮詞】涼閣溫堂夢乍蘇,瞳瞳曉日上金鋪。風(fēng)掀銀蒜簾微卷,靜倚雕奩整顧姑。
【簡釋】《元氏掖庭記》載,大內(nèi)有迎涼之所,曰“清林閣”。又有溫室,曰“春熙堂”。
《天祿識余》載,銀蒜,蓋鑄銀為蒜形,以押簾也。元“經(jīng)世大典”,親王納妃,公主下嫁,皆有銀蒜簾押幾百雙。
《蒙韃備錄》載,凡諸酋之妻,則有顧姑冠。用鐵絲結(jié)成如竹夫人,長三尺許,飾以紅青錦繡,或珠玉。
《草木子》載,元朝后妃及大臣之妻,皆帶顧姑。高圓二尺許,用紅羅蓋金步搖冠之。
《輟耕錄》載,翰林學(xué)士承旨,阿目茄八剌帶罟罟娘子十五人。
《聶碧窗胡婦詩》載,有“爭卷珠簾看顧姑”句。顧姑,也有寫作“罟罟、姑姑、固姑”實一物也。
【宮詞】鳴鞭分明殿東西,鳳蓋龍旗映日低。忽報兩宮升御榻,雞人高唱眾班齊。
【簡釋】《元史·禮樂志》載,元正受朝儀,大昕侍儀使,引導(dǎo)從、護(hù)尉,各服其服,入至寢殿前報外辦?;实鄢鲩w升輦,鳴鞭三。侍儀使并通事舍人,分左右引擎執(zhí)、護(hù)尉、劈正斧中行,導(dǎo)至大明殿外。劈正斧直北門北向立,導(dǎo)從倒卷序立,唯扇置于锜。侍儀使導(dǎo)駕時,引進(jìn)使同內(nèi)侍官,引宮人、擎執(zhí)、導(dǎo)從至殿東門外。引進(jìn)使分退押直,至堊涂之次,引導(dǎo)從倒卷出,俟兩宮升御榻,鳴鞭三。劈正斧退立于露階東,司晨報時雞唱畢,尚引殿前班,皆公服分左右入“日精月華”門,就起居位。朝畢宴饗殿上。
《日下舊聞》載,前代未有帝后并臨朝者,唯元則然。
周憲王《宮詞》云:“大安樓閣縱云霄,列坐三宮御早朝?!贝蟀查w在上都。然則帝巡上都,后亦從朝,必并御也。
《柳制待集·元日朝回書事詩》云:“雪華遙映龍旗動,日色才臨鳳蓋閑?!?
【宮詞】連日君王御講筵,明仁殿啟曉風(fēng)前。儒臣奏進(jìn)黃綾本,正譯虞書第二篇。
【簡釋】《玩齋集·明仁殿進(jìn)講詩》云:“黃綾寫本奏經(jīng)筵,正是虞書第二篇?!?《元史》載,亦憐直班經(jīng)筵進(jìn)講,每讀譯文,必被嘉納。
【宮詞】龍盤穴底噴珠泉,綺戶玲瓏九室連。浴罷溫湯人意懶,柳蔭分坐晚涼天。
【簡釋】《故宮遺錄》載,萬歲山左數(shù)十步,萬柳中有浴室。為室凡九,皆極明透,交為窟穴,至迷所出路。中穴有盤龍,左底邛首而吞吐一丸于上,注以溫泉。九室交融,香霧從龍口中出,奇巧莫辨。
【宮詞】春衣已向臘前催,內(nèi)苑人人賜襖材。制得宮袍連夜就,明朝好著拜年來。
【簡釋】《丹丘生稿注》載,臘前分賜近臣襖材。謂之“拜年段子”。
【宮詞】詐馬宴開集百官,風(fēng)搖雉尾下金鞍。陰晴六天渾難定,上起番僧止雨壇。
【簡釋】《元詩選注》載,每年六月三日,“詐馬宴”席,所以喻其盛事。千官以雉尾篩馬入宴。(又)載,西番種類不一,每即殊禮。燕享大會,則設(shè)止雨壇于殿隅。
【宮詞】大安樓閣靄晴煙,忽報鑾輿入御天。導(dǎo)至御階歌舞在,太平天下字當(dāng)前。
【簡釋】《灤京雜詠》云:“大安閣下晚風(fēng)收?!贝蟀查w在上京大內(nèi)也。(又)云:“又是宮車入御天,麗姝歌舞太平年。侍臣稱賀天顏喜,壽酒諸王次弟傳?!鼻Ч僦劣扉T,俱下馬繞行。獨至尊騎馬直入,前有教坊舞女引導(dǎo),且歌且舞。舞出“太平天下”字樣,至玉階乃止。內(nèi)門曰“御天之門”。
【宮詞】紅門曉啟旭暉明,放走群爭腳力輕。急跪御前稱萬歲,賞銀誰得占頭名。
【簡釋】《故宮遺錄》載,南麗正門內(nèi),千步廊??善甙俨浇`星門。門建蕭墻,周回可二十里,俗呼“紅門”。
《山居新話》載,皇朝貴由赤,每歲試其腳力,名之“放走”。監(jiān)臨者封記其發(fā),以一繩纜定,俟齊去繩,走之大都。自河西務(wù)起,至大內(nèi)。上都自泥河兒起,至內(nèi)中。越三時,行一百八十里,直至御前,稱萬歲,禮拜而止。額頭者,賞銀一錠,第二名賞緞子四表里,第三名賞二表里,余者各一表里。
【宮詞】佛戒嚴(yán)森應(yīng)帝符,帳房金碧煥宏殊。詞臣草就西番詔,粉字光明網(wǎng)細(xì)珠。
【簡釋】《湛然居士集》載,每新君立,另設(shè)一帳房,極金碧之盛。
《輟耕錄》載,累朝踐祚之始,必布告天下。唯詔西番者,以粉書詔文,青繒而繡以白絨,網(wǎng)以珍珠。至御寶處,則用珊瑚,遺使持至彼國。(又)載,累朝皇帝,必先受戒九次,方正大寶。
【宮詞】紫駝黃鼠大廚房,鳳髓茶清乳酒香。膳畢群工齊入奏,印花小碗賜羊湯。
【簡釋】《薩天錫宮詞》云:“紫駝銀甕賜諸王?!?《霏雪錄》載,北方黃鼠味極肥美,元朝恒為玉食之獻(xiàn),置官守其處。
《灤京雜詠》云:“南土至奇夸鳳髓,北陲異品是黃羊?!兵P髓,乃茶名。(又)云:“皮囊乳酒羅鍋肉?!庇皬N常膳有曰“小廚房”、“大廚房”之別?!靶N房”則內(nèi)人,八珍之奉是也?!按髲N房”則宣徽所掌,湯羊是也。由內(nèi)及外,外膳既畢,群臣始入奏事。每湯羊一膳,具數(shù)十六餐,余必賜左右。大臣日以為常。
《格古要論》載,御土窯者,體薄而潤。元朝燒小足印花者,內(nèi)有“樞府”字者佳。
【宮詞】圓殿紛紛聚茜冠,君王親自拜僧官。佛門不用慈悲法,日索羊心供戒壇。
【簡釋】《解酲語》載,國初,起圓殿于西宮中,以居西僧。僧官皆著“茜帽”。
《輟耕錄》載,今上入戒壇,見佛前有羊心,曰:“曾聞用人心肝者,有諸刺馬。”答曰:“凡人萌歹心害人,事覺則以其心肝作供耳!”上曰:“此羊害人乎?”僧官無答。
【宮詞】弱腕纖腰麹弋工,蘭苕殿啟暮春中。碧鸞衫子秋云帕,萼席橫斜滾落紅。
【簡釋】《解酲語》載,成宗春暮,命宮人掃落花,鋪蘭苕,殿施金帳,諸嬪穿碧鸞朱綃半袖衫,頭纏吉貝錦,臂系秋云紫絳帕,成群相逐,滾蕊翻花。帝曰:“上燦黃金,下設(shè)萼席,使美人為弋流蹌之戲?!?
【宮詞】衰病侵尋損玉顏,天家內(nèi)奉尚分頒。琵琶一曲曾邀寵,不以明妃出玉關(guān)。
【簡釋】《秋宜集》載,李夫人《琵琶引》序云:“鄠縣亢主薄言,有李宮人者,善琵琶。至元十九年,以良家子入宮,得幸,比之王昭君。至大中,入侍興圣宮,比以足疾,乃得賜歸侍母,給內(nèi)奉如故”。
【宮詞】滿苑梨花月一輪,紫斑石上見熊嬪?;ㄍで夷Q聯(lián)縞,翻恐名花遜美人。
【簡釋】《元氏掖庭記》載,熊嬪,性耐寒。嘗月夜游梨花亭,坦露坐紫斑石。元帝見其身與梨花同色,因名其亭曰“聯(lián)縞亭”。
【宮詞】寶婺星明耀紫垣,六宮獻(xiàn)壽各邀恩。腕闌自是南朝物,猶帶胭脂井上痕。
【簡釋】《元氏掖庭記》載,元妃靜懿皇后,誕日受賀。六宮嬪妃,以次獻(xiàn)慶禮。時南朝宮人,有選入后宮者,亦以所珍進(jìn)獻(xiàn)。一人獻(xiàn)柳金簡翠腕闌,是景陽宮胭脂井物,疑為張麗華所墜。
【宮詞】數(shù)百昭儀盡控鸞,巾袍輪日侍雕欄?;ㄩ_禁苑頻催宴,才罷澆紅又潑寒。
【簡釋】《元氏掖庭記》載,后妃侍從各有定制。后二百八十人,冠步光泥金帽,衣翻鴻獸錦袍。妃二百人,冠懸梁七曜巾,衣云肩絳繒袍。嬪八十人,冠文谷巾,衣青絲縷金袍。并謂之“控鸞昭儀”。(又)載,宮中飲宴不常,名色亦異。碧桃盛開,舉杯相賞,名曰“愛嬌之宴”。紅梅初發(fā),攜尊對酌,名曰“澆紅之宴”。海棠謂之“暖妝”,瑞香謂之“潑寒”。牡丹謂之“惜香”。至于落花之飲,名為“戀春”。催花之設(shè),名曰“奪秀”。
【宮詞】竹風(fēng)亭繞碧瑯玕,暖雨初晴細(xì)筍攢。換舌羹調(diào)新玉板,盛來還點杏花酸。
【簡釋】《元氏掖庭記》載,清林閣四面植喬松修竹,旁立二亭。東名“松聲”,西名“竹風(fēng)”。(又)載,宮中以玉板筍及白兔胎作羹,極佳,名“換舌羹”。(又)載,酸有“杏花酸”,“脆棗酸”。
【宮詞】一曲新涼月上時,鶴團(tuán)鳳隊兩軍值。夜深戰(zhàn)罷龍歸洞,誰道瑤池勝液池。
【簡釋】《元氏掖庭記》載,中秋之夜,武宗與諸嬪妃,泛舟于禁苑太液池。舟上各設(shè)女軍,左曰“鳳隊”,右曰“鶴團(tuán)”。又彩帛結(jié)成采菱、采蓮之舟。輕快便捷,往來如飛。當(dāng)其月麗中天,彩云四合,帝乃開宴張樂。令宮女披羅曳縠,前為八展舞,歌《賀新涼》一曲。帝喜,謂嬪妃曰:“昔王母宴穆天子于瑤池,人以為古今未有之樂也。朕今與卿等,際此月圓,共此佳會。液池之樂不減瑤池也。惜無上元夫人在坐,不得聞步元之聲耳!”由是,下令兩軍,水擊為戲。風(fēng)旋云轉(zhuǎn),戟刺戈橫。既畢,軍中樂作,唱“龍歸洞”之歌,而還。
【宮詞】縈縷連針夜未休,星河瞻拜動離愁。明朝斗巧齊開宴,九引臺前起彩樓。
【簡釋】《元氏掖庭記》載,九引臺,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官登臺,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至大中,洪妃寵于后宮,七夕諸妃不得登臺。臺上結(jié)彩為樓,洪妃獨與宮官數(shù)人升焉。剪彩散臺下,令宮嬪拾之,以色艷淡為勝負(fù)。次日設(shè)宴大會,謂之“斗巧宴”,負(fù)巧者罰一席。
【宮詞】侍臣齊罩迭金羅,玉醴晶鹽供奉多。賞到傳呼昔寶赤,今朝開宴是頭鵝。
【簡釋】《天祿識余》載,元仁宗宴長春殿,內(nèi)臣進(jìn)饌有咳病,帝惡其不潔,命為迭金羅半面圍之,許露兩眼,下垂至胸。后以為例。
《元氏掖庭記》載,酒有“瓊?cè)A汁”、“玉團(tuán)春”,鹽有“水晶鹽”、“五色鹽”。
《輟耕錄》載,“昔寶赤”,鷹房之執(zhí)役者。每歲以所養(yǎng)“海青”,獲頭名者,賞黃金一錠。頭鵝,即天鵝也。以首得之,且進(jìn)御膳,故曰“頭”。
【宮詞】楊柳芙蓉簇御舟,人來荷葉殿西頭。內(nèi)家日午添妝罷,胭粉亭前更小留。
【簡釋】《日下舊聞》載,張可久,《一半兒》詞云:“花邊嬌月靜妝樓,葉底滄波冷翠溝,池上好風(fēng)閑御舟??蓱z秋,一半芙蓉,一半柳。”
《輟耕錄》載,圜亭,又曰“胭粉亭”,在荷葉殿稍西。蓋后妃添妝之所也。
【宮詞】龍撥聲高落楝塵,紫檀香暖醉生春。殿前一曲逢君怒,不道批鱗出弄臣。
【簡釋】《席帽山人梧溪集》載,史騾兒,燕人,善琵琶。至治間,蒙上愛幸。上使酒縱威福,無敢諫著。一日,御紫檀殿飲,命騾兒弦而歌之。騾兒以《殿前歡》曲應(yīng)制,有“酒神仙”之句。上怒,命左右殺之。后問騾兒,不在。上悔曰:“騾兒以酒諷我也!”前和州同知李澄,言于蓬。蓬為賦一辭。云:“虎帖耳,豹伏首,青天白日雷電走,尚食黃羊光祿酒,史騾兒曲曲春風(fēng)手。蕭王馬蹴滹沱冰,亞父玉碎鴻門斗,鳳凰斷翮蚌珠剖。趙女舍瑟,秦娥罷缶。飲中八仙方下來,御溝濺赤花飛柳。君不見龍生逆鱗海岳寒。鳴呼,史騾乃敢干。和州孤臣說舊語,梨園子弟更新譜?!?《玉笥集》載,白翎鳥詩句“■〈契,石代大〉然一聲震龍撥”。
【宮詞】犀山春盡牡丹嬌,路入儀天隔水遙。報道鑾輿將北幸,移舟先斷往來橋。
【簡釋】《輟耕錄》載,儀天殿,在池中圓坻上。西為木吊橋,長四百七十尺。中闕之主柱,架梁于二舟,以當(dāng)其空。至車駕行幸,上都留守官,則移舟斷橋,以禁往來。犀山臺,在儀天殿前水中,上植木芍藥。
【宮詞】東風(fēng)暖入萬年枝,棕殿深沉日影遲。宮女傳杯喧細(xì)樂,延香亭下暮春時。
【簡釋】《故宮遺錄》載,延春堂丹墀,皆植青松,即“萬年枝”也。
《元氏掖庭記》載,延香亭春時,宮人各折花,傳杯于此?!对贰ぬ┒ǖ奂o(jì)》載,泰定元年十二月,新作“棕殿”成。二年閏月,作“棕毛殿”。
《蒲庵集·燕京雜詠》云:“阿刺聲高檀板急,棕毛別殿宴春回?!?《周定王元宮詞》云:“梭殿巍巍西內(nèi)中,御宴簫鼓奏薰風(fēng)?!保ㄓ郑┰疲骸皟?nèi)園張蓋三宮宴,細(xì)樂喧天賞牡丹?!?
【宮詞】鴛鴦翡翠戲蘭苕,小景林塘筆細(xì)描。御服盤龍翻舊樣,彩絲繡出滿池嬌。
【簡釋】《丹丘生稿宮詞注》載,天歷間,御衣多為池塘小景,名曰“滿池嬌”。(又)載,御服多以大珠盤龍形,嵌以奇珍。曰“鴉忽”,曰“喇”者,出自西城。有直數(shù)十萬匹者。
【宮詞】門前插艾酒斟蒲,重午三宮拜寵殊。絲扇絨絳猶未品,御詩獨制賜皇姑。
【簡釋】《丹丘生稿宮詞》云:“玉碗調(diào)冰涌雪花,金絲纏扇繡紅紗,彩箋御制題端午,敕送皇姑公主家?!被使谜?,指“魯國大長公主”,皇后之母也。天歷二年端午,上賜甚厚,并御詩贈之。
《灤京雜詠》云:“酬節(jié)涼糕猶末品,內(nèi)家先散小絨絳?!倍宋纾卜Q“重午”。
【宮詞】瑤宮春暖碧云遮,球閣花亭蹕路賂。一顆珠光秋月滿,夜游同望五云車。
【簡釋】《元氏掖庭記》載,宮中制五云車。車有五箱,以火樹為檻,式鳥棱為輪轅,頂懸明珠。中箱為帝坐,外四箱為嬪妃坐。每晦夜,游幸苑中。御此以行,不用燈燭。陳剛中《云車夜游》詩云:“金根云蓋輅移玉,露花不墜瑤草綠,明珠照乘秋月懸,天風(fēng)吹下簫韶曲,萬年枝上青光滿,八鸞導(dǎo)引雙龍管,夜深如晝翠華來,三十六宮碧云暖?!?《故宮遺錄》載,苑西有翠殿、花亭、球閣。
【宮詞】瓊島花深隱繡扃,采芳館內(nèi)玉為欞。暑天博得斑虬殼,睡起涼生六角屏。
【簡釋】《元氏掖庭記》載,順帝為“英英”,起“采芳館”于瓊?cè)A島,內(nèi)設(shè)唐人滿花之席。重樓金線之衾,浮香細(xì)鱗之帳,六角雕羽之屏。(又)載,尾灑夷,得一物,如龍皮鱗。鱗攢簇玉色可愛。暑月對之,涼氣自生。遣人進(jìn)貢,時無識者。胡僧曰:“此斑花玉虬殼也!”
【宮詞】殿前隊仗引旍旄,夾陛花明五色袍。御座紅塵飛不到,幨幨黃幔護(hù)床高。
【簡釋】《元史·輿服志》載,殿下旗杖,分左右以列。左前列,建“天下太平旗”。右前列,建“皇帝萬歲旗”。每旗執(zhí)者一人,護(hù)者四人。皆五色絁生色寶相花袍。
《乃賢宮詞》云:“御床不許紅塵到,黃幔長教窣地垂?!?
【宮詞】宮門曉啟腰輿出,日照云屏七寶光。導(dǎo)至堊涂齊倒卷,紫衣小隊夾成行。
【簡釋】《元史·輿服志》載,腰輿制以香木,后背作“山”字,牙嵌七寶妝,云龍屏風(fēng)。
《元史·禮樂志》載,元正受朝儀,引進(jìn)使同內(nèi)侍官,引宮人、擎執(zhí)、導(dǎo)從入至皇后宮庭。皇后出閣升輦,導(dǎo)至殿東門外,引進(jìn)使分退押直,至涂堊之次,引導(dǎo)從倒卷出。
《元史·輿服志》載,中宮導(dǎo)從,宮人凡二十二人,各分左右行。冠鳳翅縷金帽,銷金緋羅襖、紫羅衫。
《山居新話》載,《薩都刺宮詞》云:“深夜宮車出建章,紫衣小隊兩三行。”擎執(zhí)宮人紫衣,大朝賀則于侍儀司法物庫關(guān)用,平日則無有也。
【宮詞】內(nèi)廷視草拜恩新,翰院班中寄掃鄰。八府員皆稱宰相,從知勛貴異群臣。
【簡釋】《元史·百官志》載,內(nèi)八府宰相,掌諸王朝覲儐介之事,遇有詔令,則與蒙古翰林院官同譯寫而潤色之。謂之宰相云者,其中似侍中,其近似門下,故特寵之。以是名。
《山居新話》載,皇朝設(shè)內(nèi)八府,宰相八員,悉以勛貴子弟為之。祿秩章服,并同二品。寄位于翰林院官掃鄰,所職視草制詞。
《輟耕錄》載,星拱門南有御膳亭,亭東有拱宸堂。蓋百官會集之所,曰“掃鄰”。
【宮詞】大成雅樂律初融,暖入長春柳色同。太上來歆應(yīng)降福,箭韶新奏玉華宮。
【簡釋】《元史·禮樂志》載,中統(tǒng)五年,以新制雅樂,定名曰“大成”。(又)載,樂隊皆奏《長春柳》之曲。(又)載,皇慶二年,秋九月,用《登歌樂》祀太上皇睿宗于真定玉華宮。自是,歲用之。
【宮詞】有誰說法落天花,新入燕姬鬢似鴉。名註樂音王隊后,纖腰穩(wěn)稱錦袈裟。
【簡釋】《元史·禮樂志》載,說法隊、引隊禮官、樂工大樂,官服并同樂音王隊。次二隊婦女十八人,冠僧伽帽,服紫禪衣皂條。次婦女一人,服錦袈裟。
【宮詞】繡帽宮人口詔傳,聽差常過御樓邊。象牙牌子腰間掛,那許金吾禁不前。
【簡釋】《貢師泰灤陽納缽即事詩》云:“繡帽宮人傳旨出?!?《張翥口號》云:“教坊日日聽差回?!?《楊允孚灤京雜詠》云:“羊湯內(nèi)膳曰差排,紅帖呼名到玉階,底事金吾呵不住,腰間懸得象牙牌?!?
【宮詞】教坊有旨趣興和,鳳管鸞笙宛轉(zhuǎn)歌。一曲涼州翻舊譜,海東青下攫天鵝。
【簡釋】《元史·百官志》載,教坊司秩從五品,掌承應(yīng)樂人,及管領(lǐng)“興和”等署。
《灤京雜詠》云:“為愛琵琶調(diào)有情,月高不放酒杯亭,新腔翻得涼州曲,彈出天鵝避海青?!边@里所云“天鵝避海青”乃曲調(diào)名也。
【宮詞】圣駕春搜出近郊,采旗隊護(hù)柘黃袍。外人指道中書令,龍種由來勝鳳毛。
【簡釋】《元史·兵制》載,冬春之交,天子或親幸近郊,縱鷹隼博擊,以為游豫之度,前鋒樹皂纛,或施彩旗。
《元史·百官制》載,中書令一員,銀印。太宗以相臣為之。世祖以皇太子兼之。至元十年,立皇太子行中書省令。大德十一年,以皇太子領(lǐng)中書令。延祐三年,復(fù)以皇太子行中書令。置屬監(jiān)印二員。
《薩天錫觀駕春搜詩》云:“日奏云間紫鳳簫,春隨天上柘黃袍?!庇衷疲骸笆逃我嘤兄袝?,七寶雕籠看綠毛?!庇衷疲骸皩m娥不識中書令,笑問誰家美少年?!?
【宮詞】一年納寶幾營盤,龍虎臺前暑欲殘。駕到黑圍天步轉(zhuǎn),飛龍原避上槍竿。
【簡釋】《灤京雜詠》載,龍虎臺,納寶地也。凡車駕行幸,宿頓之所,謂之“納寶”,又名“納缽”。(又)載,黑圍,地名,大駕經(jīng)由之所。俗云“龍上槍竿,由是,御駕不經(jīng)此處。
【宮詞】火失氈房絡(luò)繹開,車如流水滾香埃。行人競避南坡路,駞鼓聲聲夾蹕耒。
【簡釋】《灤京雜詠》載,“火失氈房”,乃累朝后妃之宮車也。(又)載,南坡,納寶地也。故游人罕至焉。(又)載,文宗曾開宴于南坡。駞鼓,乃駱駝鼓也。
《元史·兵志》載,凡行幸,先鳴鼓于駝,以威振遠(yuǎn)邇。
【宮詞】羽獵歸來獻(xiàn)白狼,金釵開宴綺羅香。貢余分得皆珍味,不數(shù)山陰橘綠羊。
【簡釋】《灤京雜詠》云:“羽獵山陰射白狼,太平天子狩封疆?!保ㄓ郑┰疲骸傲芾煳戳私疴O宴,中使傳宣御酒來。”凡御膳及民間者,謂之“貢余?!?《灤京雜詠》云:“皮囊乳酒羅鍋肉,奴視山陰對羊角?!睂茄?,亦“橘綠羊”?;蛩慕?、六角者,謂之“迭角羊”。以其角之相對,故曰“對角”。毛角雖奇,香味稍別,故不升之鼎俎??梢娫袷巢坏炔钜?。
【宮詞】芍藥生苗入饌初,東風(fēng)吹暖遍穹廬。內(nèi)園花發(fā)紅如斗,共道揚(yáng)州遜不如。
【簡釋】《灤京雜詠》載,草地芍藥初生,軟而美,居人多采食之。(又)載,內(nèi)園芍藥多植“迷望亭”。亭直上數(shù)尺許,花大如斗。俗云“揚(yáng)州芍藥稱第一”,較之莫如上京也。
【宮詞】望陵馬酒灑遙山,連日西風(fēng)催駕還。助祭人來同縞素,駿奔原是世臣班。
【簡釋】《周伯奇立秋日書事詩注》載,國朝歲以七月七日,或九日,天子與后,素服望祭北方陵園,奠馬酒。執(zhí)事者皆世臣子弟。是日,擇路南行。
【宮詞】七寶浮圖耀日晶,重樓復(fù)道接蓬瀛。大安閣是熙春閣,誰向灤京憶汴京。
【簡釋】《周伯奇扈從上京學(xué)宮紀(jì)事詩》云:“曾甍復(fù)閣接青冥,金色浮圖七寶楹,當(dāng)日熙春今避暑,灤河不比漢昆明?!贝蟀查w,故宋汴京“熙春閣”也,元時遷建上京。
【宮詞】恩頒衣幣下丹墀,試院開宴賞有資。得士慶逢麟鳳榜,天顏喜動唱名時。
【簡釋】《周伯奇紀(jì)事詩》載,至正十一年,歲辛卯,二月十二日,禮帷揭榜,傳宣開宴,各賜衣幣。榜魁曰“李國鳳”、“趙麟”,故稱“鳳麟榜”。又有三家兄弟聯(lián)中,故稱“棣萼榜”,皆前所未有也。
【宮詞】碧眼黃須拜玉除,拂郎款塞貢龍雛。丹青奏入慈仁殿,奴視曹生九馬圖。
【簡釋】《周伯奇天馬行應(yīng)制詩序》載,至正二年,西域拂郎國,遺使獻(xiàn)馬一匹。高八尺三寸,修如其數(shù)而加半。色膝黑,后二蹏白,曲項昂首,神駿超逸。視他西域馬可稱者,皆在髃下。馭者,其國人,黃須碧眼,服二色窄衣,凡七渡海洋,始達(dá)中國。相臣奏進(jìn),上御慈仁殿臨觀,稱嘆。遂命育于“天閑”,敕工畫者,圖之。而直學(xué)士臣揭希斯,贊曰:“蓋自有國以來,未嘗見者。正古所稱天馬也!”
【宮詞】法書名畫各紛羅,妙選奎章俊彥多。群玉府中方暴直,牙牌已報未時過。
【簡釋】《元史·謝端傳》載,文宗建“奎章閣”,搜羅中外才俊置其中。
《日下舊聞考》載,仙居柯九思,遇文宗于潛邸。及即位,置奎章閣,特授學(xué)士院鑒書博士。凡內(nèi)府所藏法書名畫、金石鼎彝之器,咸命鑒定。賜牙章,得通禁署。
《柯九思宮詞注》載,凡御覽法書、名畫,群玉內(nèi)史掌之。
《柯九思宮詞》云:“儒臣春直奎章閣,玉陛牙牌報未時?!鄙嫌麻w,報未時,則還內(nèi)殿矣!
【宮詞】文石屏風(fēng)錦作圍,淋漓御筆壁生輝。承平曲宴留圖本,漫把天章比宋徽。
【簡釋】《道園學(xué)古錄》載,天子在奎章閣,有獻(xiàn)文石者,平直如砥,厚不及寸。丹碧光彩有云氣、人物、山川、屋邑之形。敕命攻材制匡廓,植以為屏焉。
《書史會要》載,文宗開奎章閣,自寫閣記,甚有晉人法度,云漢昭回。非臣庶所能及也。
《研北雜志》載,奎章閣壁,有宋徽宗畫《承平殿曲宴圖》,并書自制“曲宴記?!?
【宮詞】天武池前地百弓,春風(fēng)滿苑麥芃芃。圣心最重三推典,觀畫時來鹿殿中。
【簡釋】《日下舊聞考》載,“析津志”云:厚載門乃禁中之苑囿也。內(nèi)有水碾,引水自元武池,灌溉種花木。自有熟地八頃,內(nèi)有小殿五所。上曾執(zhí)耒耜以耕,擬于耤田也。
《元史·英宗紀(jì)》載,至治二年八月,詔畫《蠶麥圖》于“鹿頂?shù)睢北?,以時觀之。
【宮詞】萬元巑岏一水環(huán),樓臺掩映翠微間。金源遺跡供宸賞,望氣移來絕塞山。
【簡釋】《山居新話》載,內(nèi)苑萬歲山太液池,非我國筑建,乃亡金之沼囿也。初圣朝,起朔庭。絕塞有一山,形勢雄壯,峰巒秀異。金人望氣者言:“此山有五氣,當(dāng)出異人,非金人之利?!币蛲幸匀胴暈檗o,愿求此山之土為報,眾皆鄙笑而許之。金人遂掘其山,挽運(yùn)至幽州城北,積壘成山。開掘海子,栽植花木,營構(gòu)臺殿,以為游幸之所。未幾,金亡。世祖皇帝登大寶,改筑京城。山適在禁苑之中。興衰之兆,天已點定,豈人力可能為也!
【宮詞】貝闕珠宮鏡面鋪,三千歌棹駐蓬壺。玉娥笑道山如畫,可及金陵粉本元。
【簡釋】《日下舊聞考》載,元陳孚“太液池”詩:“一鏡拭開秋萬頃,碧天倒浸琉璃影。寒飚夜卷雪波去,貝闕珠宮黛光冷。三千歌棹搖綠煙,濕環(huán)吹壓黃金蟬。琪樹颼颼紅鯉躍,袞龍正宴瑤池仙?!毕愕?,在石假山上。石假山,明韓雍“賜游西苑記”稱“賽蓬萊?!?《輟耕錄》載,文宗居金陵潛邸時,命臣房大年,畫京都萬歲山。大年辭以未嘗至其地。上索紙為運(yùn)筆布畫位置,令按稿圖上,大年得稿,敬藏之。意匠經(jīng)營,格法通整,雖積學(xué)專工,所莫能及。
【宮詞】欲從弓匠問良弓,國匠誰能翊九重。捧到金槽休勸酒,至尊方戒進(jìn)三鐘。
【簡釋】《輟耕錄》載,中書令,耶律文正公楚材,金亡歸于我朝,從太祖征伐諸國。夏人常八斤者,以治弓見知。一日語楚材曰:“本朝尚武,而明公欲以文進(jìn),不已左乎?”楚材曰:“治弓尚須弓匠,豈治天下不用治天下匠也!”太祖聞知甚喜,自是用楚材更密益。(又)載,太宗素嗜酒,晚年尤甚,日與大臣酣飲,耶律文正公數(shù)言之,不聽。一日,持酒槽之金口,以進(jìn)。曰:“此乃鐵耳,為酒所蝕尚致如此,況人之五贓,有不損乎!”太宗悅,賜以金帛。乃敕左右曰:“日進(jìn)酒唯三鐘而已”。
【宮詞】一段千金付所司,紫絨翠羽斗新姿。琵琶更有西京物,同畀黃門送太師。
【簡釋】《山居新話》載,至元四年,天歷太皇命將作院官,以紫絨金線翠毛孔雀翎織一衣段,賜伯顏太師。其值計一千三百錠金。(又)官庫有昭君琵琶,天歷太后以賜伯顏太師妻。
【宮詞】句麗世子沐恩波,異卵驚看鳥是駝。香殿詩成同賜酒,春風(fēng)醺及海東多。
【簡釋】《日下舊聞考》載,“高麗使列傳”曰:“帝召見世子于紫檀殿,鄭可臣從,帝使之坐,仍命脫笠曰:‘秀才不須編發(fā),宜著巾?!盖坝形?,大圓小銳,色潔而貞。高尺有五寸,內(nèi)可受酒數(shù)斗。云摩訶缽國所獻(xiàn),駱駝鳥卵也。帝命世子觀之,仍賜世子及從臣酒。命可臣賦詩。可臣獻(xiàn)詩云:‘有卵大如甕,中藏不老春,顧將千萬壽,醺及海東人?!奂沃?,輟賜御羹?!?
【宮詞】相臣鴛會樂無央,締結(jié)宗枝聚眾芳。興圣宮西巫峽夢,錯疑賜第是昭陽。
【簡釋】《元史·燕帖木耳傳》載,至順二年,為建第于興圣宮之西南,賜鷹房百人。先是,自秉權(quán)以來,肆意無忌,娶泰定后為夫人。前后尚宗室女四十人,或有交矣,三日遽遣歸者。一日,宴趙世延家,男女雜坐,名“鴛鴦會”。至是,荒淫日甚。除泰定后外,尚有亦憐真八刺皇后、忽刺皇后、也速皇后、卜顏怯里迷皇后、失烈帖木耳皇后、鐵你皇后。
【宮詞】宣文閣下圖書靜,端本堂前草木榮。記取東宮傳口教,喧呼休溷讀書聲。
【簡釋】《輟耕錄》載,皇太子方在端木堂讀書,近侍之嘗以飛放從者,輒臂鷹至廊廡間,喧呼馳逐,以惑亂之,將勾引出游為樂。太子受業(yè)畢,徐令左右戒之曰:“此讀書之所,先生長者在前,汝輩安敢狎褻如此!急引去,忽召責(zé)也!”眾皆驚懼而退。此乃貢尚書師泰授經(jīng),宣文閣下,日所目見之景形。
【宮詞】上京秋莫賦車攻,千里涼亭正朔風(fēng)。捷足舊夸鷹背犬,御閑飛豹更稱雄。
【簡釋】《周伯奇書事詩》云:“涼亭千里內(nèi),相望列東西?!鄙暇┲畺|五十里,有東涼亭。西一百五十里,有西涼亭。其地饒水草,有禽、魚、山獸,置離宮巡守至此,歲必獵校焉。
《輟耕錄》載,北方皂鵬所在,官司必令窮巢探卵。如一巢三卵者,置卒守護(hù)。及其成鳥,取之與狗同養(yǎng),進(jìn)于朝。田獵之際,鵬則戾天,狗則走陸,所逐同至,名曰“鷹背狗”。
《湛然居士集》載,扈從東狩詩注云:“御閑有訓(xùn)豹,縱之以摶野獸。”
【宮詞】別制新茗厭旗槍,進(jìn)御瓊芽賽雪香。陸羽茶經(jīng)有遺憾,吳儂原未到灤陽。
【簡釋】《黃溍日損齋稿》載,灤陽邢君隱,以藥制芍藥芽代茗飲,號曰“瓊芽”。先朝嘗以進(jìn)御。
【宮詞】詞臣滾滾侍彤廷,政要偏聞出授經(jīng)。同列漫笑新婦老,獻(xiàn)書圖已播丹青。
【簡釋】《元詩選·秋宜集注》載,文宗御奎章閣日,學(xué)士虞集、博士柯九思,常侍從以討論書畫為事。授經(jīng)郎揭希斯?jié)撝粫弧犊抡芬赃M(jìn)。萬幾之暇,每賜披覽。及晏朝,有畫《授經(jīng)郎獻(xiàn)書圖》行于世。蓋有深意存焉。虞嘗謂揭詩“如三日新婦”,己詩如“漢廷老吏”。揭聞之不悅,故憶昨詩,有“學(xué)士詩成每自夸”句。虞得詩,因答以詩,并題其后云:“今日新婦老矣!”
【宮詞】西宮巍煥并東宮,上苑鶯聲睍睆?fù)?。白發(fā)詞臣無賦賣,誰將冷暖問春風(fēng)。
【簡釋】《元史·后妃傳》載,伯顏忽都皇后,宏吉刺氏。性儉節(jié),不妒忌,動以禮法自持。第三皇后奇氏,素有寵,居興圣西宮。帝希幸東內(nèi)后無幾,微怨望意。
《薩天錫西宮春日詩》云:“九重春色金銀闕,冠帶將軍盡羽林,上苑春鶯隨柳囀,西宮午漏隔花深,天開閶闔收金鎖,簾卷奎章聽玉音,白發(fā)儒臣賣詞賦,長門應(yīng)費萬黃金?!?
【宮詞】妒寵曾教犯火星,閑翻彤史問儀型。花箋細(xì)劈春膏滑,不寫禪經(jīng)寫孝經(jīng)。
【簡釋】《庚申外史》載,太師女伯牙吾氏,為后。見帝寵祁氏,心不平之,日夜捶礎(chǔ)。一夕,又跪祁氏于前,加烙其體。翌日,司天奏:“昨夕火星犯后妃”!帝雖不言,心甚責(zé)之。祁氏,即奇氏。
《元史》載,順帝后奇氏,高麗人,主供茗飲。及后遇害,立為第三后,居興圣官。后故能矯飾,每暇則取女孝經(jīng)、史書,訪問歷代皇后之賢行者為法。
《輟耕錄》載,皇太子在端本堂。忽一日,帝師來啟母后曰:“向者太子學(xué)佛法,頓覺開悟,今乃習(xí)孔子之教,恐壞太子真性。”后曰:“我雖居深宮,不明道德。嘗聞自古至今,治天下者須用孔子之道。舍此他求,即為異端。佛法雖好,乃余事也!不可以治天下,安可使太子不讀書?”帝師赧然而退。
《潛確類書》載,元有“春膏”、“冰玉”二箋,多寫大藏經(jīng),傳于世。
【宮詞】富貴浮云過眼忙,百年歌舞樂偏長。煙霞自掌瓊花洞,七貴聯(lián)翩共遣光。
【簡釋】《元氏掖庭記》載,順帝自稱“玉宸館佩瓊花第一洞,煙霞小仙”。于萬歲山筑垣,號“紫霓城”。建玉宸館,迭石為瓊花洞,居焉。(又)載,與諸嬪嬉戲后宮,常曰:“百歲光陰,等于馳電。日夜為樂,猶不滿十萬。況其間,疾病相侵年壽難,必如白云有期,富貴皆非我有矣!何為自苦,虛度一生乎!”由是,長歌大舞,自暮達(dá)旦,號曰“遣光”。(又)載,宮嬪進(jìn)御,無紀(jì)佩夫人印者,不下百數(shù),。淑妃則龍瑞嬌、程一寧、戈小娥,麗嬪則張阿元、支祁氏,才人則英英、凝香兒,尤其寵愛。官中稱為“七貴”。
【宮詞】宮袍大小品階分,針線親操課績勤。手內(nèi)共擎三套纈,肩頭先比四垂云。
【簡釋】《輟耕錄》載,針線殿,在寢殿后,周廡一百七十二間。侍女直廬五所,在針線殿后。又有侍女室七十二間,在直廬后。
《丹鋁總錄》載,元時,染工有夾纈之名。別有“檀纈”、“蜀纈”、“漿水纈”、“三套纈”、“綠絲班纈”諸名。
《元史·順帝本紀(jì)》載,帝有“云肩合袖天衣”。云肩制有四垂,云青絲黃羅五色嵌金為之。
【宮詞】日上龍墀樂隊開彩幢寶蓋護(hù)樓臺。千官鵠立天顏霽,殿下徐牽舞象來。
【簡釋】《元氏掖庭記》載,九龍墀,龍形九曲,金髯玉鱗。
《續(xù)文獻(xiàn)通考》載,元樂舞,用“樂音王隊”。男子三人,戴青面具舞蹈。次為“飛天夜叉隊”,舞蹈而進(jìn)。又以婦女二十人,執(zhí)牡丹花舞唱,又以婦女搖日月金腔稍子鼓,舞唱相合。次男子五人,作五方菩薩相。一人作樂音王,相歌舞。其“壽星隊”,用男子執(zhí)金字牌,或執(zhí)梅、竹、松椿石,或作飛鴉之像,具各歌舞而進(jìn)。又有執(zhí)寶蓋、日月棕毛扇,或漁鼓簡子、龍竹犁杖,齊唱舞而前。“禮樂隊”用童子五人,執(zhí)香花,婦女二十人,分為四行,鞠躬拜興舞蹈,或執(zhí)孔雀幢,舞唱。男子八人,披金甲、執(zhí)金戟。一人冠平頂冠,執(zhí)圭,齊唱舞而前。《閑中今古錄》載,元順帝時,有一象,宴朝臣時,拜舞為儀。
【宮詞】鳳麟寶錦出龍梭,左掖門前萬段羅。繡市人來爭認(rèn)帖,誰家麗色得春多。
【簡釋】《元氏掖庭記》載,淑妃龍瑞嬌,貪而且妒。帝嘗賜金帛,比他妃有加。麒麟、鳳凰、白兔、靈芝、雙角五爪龍、萬壽福壽字、赭黃等緞,以巨萬數(shù)。嬌乃開市于右掖門內(nèi),發(fā)賣諸色錦緞。如有買者,仍給一帖,令不相禁。宦官牛大,輔掌之時,呼為“繡市”,又號“麗色多春”之市。
【宮詞】縹緲輕袍翠欲流,昆侖巾上蝴蝶稠。月宮仙子饒?zhí)烨?,進(jìn)御親裁絞布裘。
【簡釋】《元氏掖庭記》載,麗嬪張阿元,性號機(jī)敏。私制一昆侖巾,上起三層,中有樞轉(zhuǎn)。又制蜂蝶雜處其中,作攢蕊之狀。又制飛瓊流翠之袍,趨步之際,飄渺如月宮仙子。又為帝制繡絲絞布之裘,雪迭三山之履,以進(jìn)御。帝服其裘,穿其履,冠“春陽一線巾”。巾乃方士所進(jìn),云是“東海長生公”所服。
【宮詞】水上迎祥動樂歌,九龍華蓋映澄波。爽心宴里群爭寵,妒殺夭桃戈小娥。
【簡釋】《元氏掖庭記》載,每遇上已日,令諸嬪妃,祓于內(nèi)園迎祥亭之漾碧池。上置紫云九龍華蓋,四面施幃,幃皆蜀錦為之??绯厝龢?,橋上結(jié)錦為亭。中匾“集鸞”,左匾“凝霞”,右匾“承霄”。三亭雁形相望。又設(shè)一橫橋,接三亭之上,以通往來。祓畢,宴飲于中,謂之“爽心宴”。池旁有潭,曰“香泉”。池中置溫玉狻猊、白晶鹿、紅石馬等物。嬪妃澡浴之余,則騎以為戲。或執(zhí)蘭蕙,或擊球筑,謂之“水上迎祥之樂”。唯淑妃戈小娥,體白而紅,著水如桃花含露。帝曰:“此夭桃也!”遂呼為“賽桃夫人”,寵愛有加焉。
【宮詞】龍炬輝煌簇鳳樓,柏香堂里為勾留。天廚已設(shè)開顏宴,玉笛還封圓聚侯。
【簡釋】《元氏掖庭記》載,程一寧未得幸時,嘗于春夜登翠鸞樓,倚闌弄玉龍之笛,吹一詞云:“蘭徑香銷玉輦蹤,梨花不忍負(fù)春風(fēng),綠窗深鎖無人見,自碾朱砂養(yǎng)守宮。”帝忽于月下聞之,問宮人曰:“此何人吹也?”有知者對曰:“程才人所吹。”帝雖知之,未召也。及后夜,帝復(fù)游之,又聞歌一詞云云:帝遂乘金根車至其所。寧見龍炬簇?fù)?,遂趨出叩頭俯伏,帝親以手扶之。曰:“卿非玉笛中自道其意,朕安得至此!”攜手至柏香堂,命寶光天祿廚,設(shè)“開顏宴”。笑謂寧曰:“今夕之夕,情圓意聚。然玉笛,卿之三青也!可封為‘圓聚侯’!”自是,寵愛日隆,改樓為“奉御樓”,堂為“天怡堂”。
【宮詞】蕩槳西湖月色澄,玉泉深處冷于冰。翻冠飛履香兒舞,一派歌聲唱采菱。
【簡釋】《元氏掖庭記》載,凝香兒,本部下官妓也。以才藝選入宮,遂充才人。善鼓瑟,曉音律,能為“翻冠飛履”之舞。京城北,有玉泉山。帝于夏月,嘗避暑于北山之下,曰:“西湖者,其中多荷蒲菱芡!”帝作采菱小船,命宮娥乘之以采菱,為水戲。時香兒亦在焉,帝命制“采菱曲”,使篙人歌之。
【宮詞】十六天魔舞袖垂,穆青閣里斗腰肢。夜深密秘傳心法,共學(xué)西僧演渫兒。
【簡釋】《元史》載,順帝荒于游宴,以宮女三圣奴、妙樂奴、方殊奴等十六人按舞,名:“十六天魔舞”。首垂發(fā)數(shù)瓣,戴象牙佛冠,身披纓絡(luò)大紅銷金長短裙,金雜襖,云肩合袖天衣。(又)載,重建“穆青閣”。帝行西僧秘密運(yùn)氣術(shù),號“演渫兒法”。又以宮女十六人,作天魔舞。遇宮中贊佛,則按舞奏樂。宮中非受秘密戒者,不得與。
【宮詞】魯班天子擅奇才,宵旰親操斧削耒。屋樣描成頒匠氏,九重尺木起樓臺。
【簡釋】《庚申外史》載,帝嘗為近侍建宅。自畫屋樣,又自削木構(gòu)宮。高尺余,棟、梁、楹、榱宛轉(zhuǎn)皆具。付匠者,按此式為之。京師遂稱“魯班天子”。
【宮詞】東國名姬貌似花,中宮分賞大臣家。衣衫盡仿高麗樣,方領(lǐng)過腰半臂斜。
【簡釋】《庚申外史》載,祁后宮,多蓄高麗美人。大臣有權(quán)者,輒以此女送之。自至正以來,宮中給事使令,大半為高麗女。以故,四方衣服、靴帽、器物,皆依高麗樣子。
《元張昱宮中詞》云:“宮衣新尚高麗樣,方領(lǐng)過腰半臂裁,連夜內(nèi)家爭借看,為曾著過御前來。
【宮詞】玉女金神報漏遲,百花宮里晝長時。宰臣莫守移宮例,地道巡游未許知。
【簡釋】《元氏掖庭記》載,順帝自制宮漏,設(shè)玉女捧時刻籌。時至,輒浮水而上。左右立二金甲神人,一懸鐘,一懸鉦。夜則神人自能按更而擊。
《庚申外傳》載,建“清寧殿”,外為“百花宮”環(huán)繞殿側(cè)。帝以舊例,五日一移宮,不厭其所欲。又酷嗜天魔舞女,恐宰相以舊例為言,乃掘地道,盛飾其中。從地道數(shù)往,就天魔舞女,以晝作夜,外人初不知也。
附:偽周
偽周,張士誠,泰州白駒場人。至正十三年,陷泰州,據(jù)高郵,僭王號,稱周。十六年,元兵急圍之,潰圍走。輕兵襲破平江,據(jù)之,分陷浙東西諸州。后降元,拜太尉。二十六年,自稱吳王。二十七年,徐達(dá)討平之,執(zhí)送金陵,自縊死。改元一(天祐)。
【宮詞】白墡階墀似雪明,玉鱗攢簇浪花生。觀風(fēng)樓上開燈宴,自定新詩望太平。
【簡釋】《壟起雜事》載,四飛山產(chǎn)白墡,膩滑精細(xì)。士誠取之作階面之飾,有“水云白”、“雪浪花”、“玉鱗墀”等名。(又)載,元夕張燈,士誠登“觀風(fēng)樓”,開賞燈宴,令從者賦詩,號“望太平”。
【宮詞】香桐芳蕙綺羅叢,春錦園中望幸同。一曲采芳齊鼓,歌聲飛入錦帆風(fēng)。
【簡釋】《壟起雜事》載,丞相士信守湖州,妝二美姬以進(jìn)。士誠起“香桐”、“芳蕙”二館居之。又選三吳良家女八十余人充內(nèi)使。時宮闕未備,就于府。后起重樓實用邃閣數(shù)十間,以為閨帷之所,總名之“春錦園”。(又)載,城內(nèi)淤川,士誠嘗以彩漆金花舟,施錦帆,載美人泛此。列妓女于上,使唱“尋香采芳”之曲。
【宮詞】廷專心重女靈氛,手折桃花插鬢云。無那三蛆繇未協(xié),虛教撰冊命參軍。
【簡釋】《金姬傳》載,姬名金兒,章丘人,李素女也。父精于醫(yī)卜,悉以其術(shù)授之。遂自極元妙,言人禍福,皆驗應(yīng)。父死從母,為金姓。張士誠陷泗州,李生一家,均被游兵所掠。金兒時年尚未及笄,分配偽太妃曹氏帳中,為侍兒。帳中以金兒言驗,稱為“姑姑”。(又)載,士誠追憶金兒占驗之語,使人召之。時士誠見金兒于狼山,屬軍旅遽匆,危疑未安。又為金兒危言所恐,心竊敬畏,未敢他有所論。及金兒入舟,發(fā)容明麗,進(jìn)止端莊。幃幄侍御,人人自失,不覺心動,試之曰:“我已默有所禱,汝試卜之。”金兒為卜吉卦,卻得大畜之觀。進(jìn)曰:“卜辭不協(xié),不敢以告!”士誠曰:“試舉其詞?!蹦艘贼磉M(jìn)曰:“三蛆逐蠅,陷墜釜中,灌沸殪,與母長訣?!笔空\曰:“吾聞神龜知吉兇,而骨植空枯,卜可盡信哉?”自起,取桃花簪其鬢,笑曰:“以此為聘!”金兒曰:“吾卜處吉兇,別然否,多中于人。昔獻(xiàn)公貪驪姬之色,卜而兆有口象,其禍競流五世。主公方將受命,而豈忍心以妾為驪姬乎?”士誠不聽,盡出所得曹氏珠翠錦繡賜之。立命參軍王敬夫,撰冊金姬詞。且曰:“俟他日,加妃號,位次劉氏?!苯饍嚎噢o不可,忽輕翠已羅體矣,知不能免,乃悉召其父母所親,各敘訖。忽就舟中,啟其故匣,出香焚之。向天列拜,長跪私祝,須臾閉目,奄然無語。父母所親驚抱齊呼,已絕氣息矣!
附:偽漢
偽漢,陳友諒,沔陽漁家子。初事徐壽輝。至正二十年,陷太平,殺其主壽輝于舟中,僭號稱漢,徙居武昌。二十三年,兵敗于鄱陽,中流矢死。子理,奔武昌,仍僭立。二十四年,明太祖討降之,封歸德侯,后徙高麗。友諒改元一(大義)。
【宮詞】紅粉從軍思不禁,苕華妝駕受恩深。無情最是猴溪水,嗚咽猶如奏月琴。
【簡釋】《云蕉館紀(jì)談》載,友諒愛姬苕華夫人,善月琴。友諒出師,必以隨,呼為“妝駕”。未幾,物故,葬于右耳峰猴溪橋側(cè),樹石月琴,以表之。至今人名“月琴冢”。
【宮詞】鹿囿臨江錦繡明,金鞍紛綴瑟珠纓。宮人花下肩輿出,剪彩春風(fēng)散滿城。
【簡釋】《云蕉館紀(jì)談》載,友諒蓄鹿數(shù)百,于南昌城章江門外,謂之“鹿囿”。嘗自跨一角蒼鹿,綴瑟珠為纓絡(luò),縷金為花鞍。群鹿皆錦繡,遨游江上。(又)載,友諒在江州時,嘗以春暮,結(jié)彩為花樹,自府邸夾道,植至匡山。又剪繡于道上,與宮人乘肩輿而行。黃信詩云:“錦繡鋪張春色滿,小車花下麗人行。”
【宮詞】珍館宏開貴客迎,鏤床寶帳紫霞明。宮袍新賜金絲紐,御膳頻調(diào)玉葉羹。
【簡釋】《云蕉館紀(jì)談》載,友諒開寶市于都。招至海商大賈,造“尊珍館”,以待有寶者。設(shè)賓客卿使之名,得其絕色以進(jìn),則封為“奇貨上賓”。得珠玉以進(jìn),則封為“珍精貴客”。又有華卿麗使,亞于賓客也。(又)載,有桑妃者,陳所至愛。海賈所進(jìn)金絲紐花襖、紫霞帳、水晶樓鳳箱,皆以賜之。(又)載,陳氏喜食玉葉羹,以西山羅漢菜,曲江金花魚為之。
《明史》載,陳友諒造鏤金床,甚精工。
附:偽夏
偽夏,明玉珍,隨州玉沙村人。初為徐壽輝將。至正二十三年,據(jù)成都,僭號稱夏。后徙重慶,二十六年死。子昇嗣。洪武四年,廖永忠討降之,封歸義侯,后徙高麗。玉珍改元一(大統(tǒng))。改元一(開列)。
【宮詞】搗錦亭邊制錦箋,銀輝館側(cè)貢華鋁。滿宮裝束饒花粉,御史香分井底泉。
【簡釋】《云蕉館紀(jì)談》載,浣花溪,自唐薛濤后,能以溪水造箋者,絕少。珍守蜀時,有郡人陸子良,能之。珍于溪上建“搗錦亭”,置箋戶十余家。箋有桃花、鳳彩、云樣、錦幅等名。(又)載,城西清水穴,亦名“粉水井”。巴人以為粉,則膏膩鮮明。昇建“銀輝館”于側(cè),置官掌之,以供公用。號為“花粉御史”。
【宮詞】蘇薰錦褥艷宮妝,四面風(fēng)輪竹簟涼。碾出新茶清似雪,一杯花泛海棠香。
【簡釋】《云蕉館紀(jì)談》載,昇畏暑,作露帳。四面駕風(fēng)輪,以花竹簟臥其中。宮庭侈甚,席地以蘇薰薦鋪錦褥于上。宮人不用凳兀,以此為坐。(又)在重慶,取涪江青■〈蟲麻〉石,為茶磨。令宮人以武隆“雪錦茶”碾之,焙以大足懸“香霏亭”。海棠花味倍于常海棠,稱為香焙茶,甚妙。
【宮詞】甕中琥珀吸香醪,荔劈新紅助飲豪。宴罷酒酣思卻醉,金罌盛進(jìn)紫梨糕。
【簡釋】《云蕉館紀(jì)談》載,昇能飲。宴會不用杯盞,用甕盛酒,以忠州引藤,一吸半甕。(又)載,昇于荔枝熟時,設(shè)“荔枝宴”。有詩云:“香浮琥珀御醿酒,色重雞冠新荔紅?!保ㄓ郑┹d,廣州出紫梨,昇取其汁,和紫藤粉為糕,名“云液紫霜”,食之能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