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部藝文
詩
落齒 唐韓愈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齒俄然落六七落勢殊未已
余存皆動搖盡落應始止憶初落一時但念豁可恥
及至落二三始憂衰即死每一將落時懔懔恒在己
叉牙妨食物顛倒怯漱水終焉舍我落意與崩山比
今來落既熟見落空相似余存二十余次第知落矣
儻常歲落一自足支兩紀如其落并空與漸亦同指
人言齒之落壽命理難恃我言生有涯長短俱死爾
人言齒之豁左右驚諦視我言莊周云木雁各有喜
語訛默固好嚼廢□還美因歌遂成詩持用詫妻子
齒落辭
并
序
白居易
開成二年予春秋六十六瘠黑衰白老狀具矣而
雙齒又墮慨然感嘆者久之因為齒落辭以自廣
其辭曰
嗟嗟乎雙齒自吾有之爾俾爾嚼肉咀蔬銜杯漱水
豐吾膚革滋吾血髓從幼逮老勤亦至矣幸有輔車
非無斷腭胡然舍我一旦雙落齒雖無情吾豈無情
老與齒別齒隨涕零我老日來爾去不回嗟嗟乎雙
齒孰謂而來哉孰謂而去哉齒不能言請以意宣為
口中之物忽乎六十余年昔君之壯也血剛齒堅今
君之老矣血衰齒寒輔車龂腭日削月朘上參差而
下卼臲曾何足以少安噫君其聽哉女長辭姥臣老
辭主發(fā)衰辭頭葉枯辭樹物無細大功成者去君何
嗟嗟獨不聞諸道經(jīng)我身非我有也蓋天地之委形
君何嗟嗟又不聞諸佛說是身如浮云須臾變滅由
是而言君何有焉所宜委百骸而順萬化胡為乎嗟
嗟于一牙一齒之間吾應曰吾過矣爾之言然
齒落 明吳儼
我年六十一已落第三齒若更活數(shù)年所存知有幾
剛風著唇吻利與劍戟比豈待入腹中而后疾病起
譬若建重門一扉常自啟外侮窺其間孰御而能止
又若筑長堰隙穴不容蟻今已決尋丈不竭安肯已
或言死與生其機不在此不見張相國齒盡乃食乳
髫□若編貝或有短折死此雖釋吾憂終焉非至理
齒落竟何悲不落亦何喜但愿不腫痛叫號動鄰里
食物有所妨肴核宜棄置朝夕啖粥糜其味固自美
出言有所妨對客宜少語況我之所病正在傷煩易
憶我初落時掩口含羞恥只今落已慣與不落相似
作詩記歲月亦漫戲云爾
齒嘆 皇甫汸
齒錄非余望形衰祗自傷未須論舌在詎是為唇亡
守默渾無語歡歌漸有妨閨中罕靈藥何得似張蒼
齒部紀事
拾遺記庖犧龜齒
路史炎帝神農(nóng)氏生三辰而能言五日而能行七朝
而齒具
竹書紀年帝嚳高辛氏生而駢齒有圣德
山海經(jīng)黑齒國帝俊生黑齒按注齒如漆也圣人神
化無方故其后世所降育多有殊類異狀之人
羿與鑿齒戰(zhàn)于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在昆侖墟東羿
持弓矢鑿齒持盾按注鑿齒亦人也齒如鑿長五六
尺因以名云
路史歡頭生三苗氏苗民長齒上下相冒按注崇寧
五年蔡京修第于河北得瓦棺十數(shù)其骸皆長丈余
顱骨不圓而橢牙如犬牙下冒其骸時謂撩牙按述
異記苗氏長齒上下相冒蓋當時自有此一種人虞
氏瓦棺則其時所瘞也
荀子君道篇太公行年七十有二齫然齒墜文王舉
用之
春秋元命苞武王駢齒是謂剛強
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
曰虢虞之表也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
虢之謂也
新序義勇篇宋閔公臣長萬以勇力聞萬與魯戰(zhàn)師
敗為魯所獲囚之宮中數(shù)月歸之宋宋閔公博婦人
在側(cè)公謂萬曰魯君孰與寡人美萬曰魯君美天下
諸侯唯魯君耳宜其為君也閔公矜婦人妒因言曰
爾魯之囚虜爾何知萬怒搏閔公頰齒落于口絕吭
而死仇牧聞君死趨而至遇萬于門攜劍而叱之萬
臂擊仇牧而殺之齒著于門闔
說苑敬慎篇常摐有疾老子往問焉曰先生疾甚矣
無遺教可以語諸弟子者乎常摐張其口而示老子
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齒存乎老子曰亡常摐曰
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
亡也豈非以其剛耶常摐曰嘻是已
路史老子齒六八
神仙傳老君疏齒
太平清話俗傳伍子胥美齒牙避楚至護牙山恐為
人所識以石擊毀其牙山神為震因名護牙下有子
胥廟
孝經(jīng)鉤命決夫子駢齒
莊子盜跖篇孔子往見盜跖曰今將軍身長八尺二
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齒如齊貝音中黃鐘而名曰
盜跖丘竊為將軍恥不取焉
禮記檀弓高子□之執(zhí)親之喪也泣血三年未嘗見
齒君子以為難
左傳哀公六年齊陳僖子召公子陽生十月丁卯立
之將盟鮑子醉而往其臣差車鮑點曰此誰之命也
陳子遂誣鮑子曰子之命也鮑子曰女忘君之為孺
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按注孺子茶也景公嘗
銜繩為牛使荼牽之荼頓地故折其齒
淮南子主術(shù)訓豫讓臣智伯智伯與趙襄子戰(zhàn)于晉
陽之下身死為戮國分為三豫讓欲報趙襄子擿齒
易貌
史記范睢傳睢事魏中大夫須賈賈使齊睢從留數(shù)
月未得報齊襄王聞睢辨口賜睢金及牛酒賈以為
睢持魏陰事告齊故得此饋以告魏相魏齊魏齊大
怒使舍人笞擊睢折脅折齒睢佯死得出
琴操聶政父為韓王冶劍過期不成王殺之時政未
生及長入太山遇仙人學鼓琴漆身為癘吞炭為啞
七年琴成入韓逢其妻從買櫛對妻而笑妻泣曰君
齒何以似政乃入山援石擊落其齒
漢書任敖傳張蒼免相后口中無齒食乳年百余歲
乃卒
東方朔傳朔目若懸珠齒若編貝
后漢書梁冀傳冀妻孫壽色美而善為妖態(tài)作齲齒
笑以為媚惑按注齲齒笑者若齒痛不忻忻
謝承后漢書豫章項誦字叔和為郡主簿太守為屬
縣所誣誦詣獄證要引自掾血出滂流齒皆墮地太
守獲免
晉書周訪傳訪與諸軍共征杜弢弢遣其將張彥陷
豫章訪率其帳下將李午等破之時訪為流矢所中
折其兩齒形色不變
溫嶠傳嶠有齒疾拔之中風而卒
慕容皝載記皝字元真廆第三子也龍顏版齒
慕容垂載記垂字道明皝之第五子也少岐嶷有器
度身長七尺四寸手垂過膝皝甚寵之常目而謂諸
弟曰此兒闊達好奇終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故名
霸字道業(yè)恩遇逾于世子□故□不能平之以滅宇
文之功封都鄉(xiāng)侯垂少好畋游因獵墜馬折齒慕容
□僭即王位改名外以慕卻為名內(nèi)實惡而改
之尋以讖記之文乃去夬以垂為名焉
世說孫子荊年少時欲隱語王武子曰當枕石漱流
誤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
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王子猷詣謝萬林公先在坐瞻矚甚高王曰若林公
須發(fā)并全神情當復勝此不謝曰唇齒相須不可偏
亡
張吳興年八歲虧齒先達知其不常故戲之曰君口
中何為開狗竇張應聲答曰正使君輩從此中出入
晉書謝鯤傳鯤字幼輿鄰家高氏女有美色鯤嘗挑
之女投梭折其兩齒時人為之語曰任達不已幼輿
折齒鯤聞之□然長嘯曰猶不廢我嘯歌
成恭杜皇后傳后少有姿色然長猶無齒有來求婚
者輒中止及帝納采之日一夜齒盡生
博物志荊州極西南界至蜀諸民曰獠子婦人生兒
既長皆拔去上齒牙各一以為身飾
云仙雜記謝靈運半日吟詩百篇頓落十二齒
宋書王元謨傳孝武狎侮群臣隨其狀貌各有比類
顏師伯缺齒號之曰齴
沙州記國人年五十以上四齒皆落由地寒多瘴氣
也
臨海水土志夷州人俗女已嫁皆缺去前上一齒
北齊書神武本紀神武目有精光長頭高顴齒白如
玉
徐之才傳之才好劇談謔語以小史好嚼筆故嘗執(zhí)
管就元文遙口曰借君齒其不遜如此歷事諸帝以
戲狎得寵武成生齻牙問諸醫(yī)尚藥典御鄧宣文以
實對武成怒而撻之后以問之才拜賀曰此是智牙
生智牙者聰明長壽武成悅而賞之
唐書高宗則天皇后傳后圖革命改國號周自稱圣
神皇帝后雖春秋高善自涂澤雖左右不悟其衰俄
而二齒生下詔改元為長壽
張果傳果至東都帝親問治道神仙事帝謂高力士
曰吾聞飲菫無苦者奇士也時天寒因取以飲果三
進頹然曰非佳酒也乃寢頃視齒燋縮顧左右取鐵
如意擊墮之藏帶中更出藥傅其龂良久齒已生粲
然駢潔帝益神之
云仙雜記孔戣好術(shù)藝延接方士多所傳授能口中
現(xiàn)五色牙齒彩色光絢一瞬即改
類雋溫庭筠無行檢過淮南□錢揚子院夜醉為邏
卒擊折齒
酉陽雜俎梵那衍國有金輪玉齒長三寸
西屠俗染齒令黑
讀書鏡宋太祖一日后苑挾弓彈雀有臣僚扣殿稱
有急事請見上急出見之受所聞奏乃常事太祖曰
此事何急對曰亦急于彈雀上怒以鉞斧柄撞口兩
齒墜焉徐伏地取齒置懷中上怒曰汝將此齒去訟
我也對曰臣豈敢訟陛下自有史官書之上怒解賜
金帛慰勞而去
湘山野錄江南李后主煜神骨秀異駢齒一目有重
瞳
清異錄大雪乍晴開明□深爐之會時檐際串脯正
干濕得宜取以侑觴眾賓用小刀削食獨丘侑之左
右咬嚼捷如虎兕一坐嘩云丘主簿口中自有玉版
刀也
盩厔吏魁召士人訓子弟館于門士人素有蛀牙一
日復作左腮掀腫遂張口臥意似瞢騰忽聞有聲發(fā)
于齦腭若切切語言人馬喧哄漸次出口外痛頓止
至半夜卻聞蚤來之聲仍云小都郎回活玉巢也似
訶喝狀頰上蠢蠢然直入口彈指頃齒大痛詰旦具
告主人勸呼巫祝用符水士人從之痛已腫消竟不
知何怪也
宋史西夏傳建隆四年李繼遷生于銀州無定河生
而有齒
墨客揮犀倪彥及朝奉嘗為太原府幕官云太原人
喜食棗無貴賤老少常置棗于懷袖間等閑探取食
之則人之齒皆黃緣食棗故乃驗嵇叔夜齒居晉而
黃之說
夢溪筆談供奉官陳允任衢州監(jiān)酒務日允已老發(fā)
禿齒脫有客候之稱孫希齡衣服甚藍縷贈允藥一
刀圭令揩齒允不甚信之暇日因取揩上齒數(shù)揩而
良久歸家家人見之皆笑曰何為以墨染須允驚以
鑒照之上□黑如漆矣急去巾視童首之發(fā)已長數(shù)
寸脫齒亦隱然有生者予見允時年七十余上□及
發(fā)盡黑而下須如雪
談苑歐公嘗曰少時有僧相我耳白于面名聞天下
唇不著齒無事得謗其言頗驗耳白于面則眾所共
見唇不著齒余不敢問公不知何也
珍珠船元退處士年逾七十口食無齒咀嚼愈壯常
曰今方知齒為妨物
香案牘鄭思遠每出行乘虎二虎雛負經(jīng)以從橫江
橋逢許隱具暖藥酒虎為拾柴燃火隱患齒痛求虎
須熱插齒間思遠拔之虎帖地不動
辟寒供奉官羅承嗣住州西鄰人每夜聞?chuàng)粑锫曆?br />隙視之乃知寒凍齒相擊耳贈之氈堅不受
明詩小傳李夢陽應詔陳言末及壽寧侯張鶴齡怙
寵殃民系錦衣衛(wèi)獄旋釋之出遇鶴齡大市街乘醉
唾罵揮鞭擊之墮兩齒鶴齡隱忍而止
齒部雜錄
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篇齒如瓠犀按朱注瓠中之子方正
潔白而比次整齊也
魯頌閟宮篇既多受祉黃發(fā)兒齒
禮記曲禮毋刺齒按注口容止不宜以物刺于齒也
濡肉齒決干肉不齒決
韓子揚權(quán)篇唇乎齒乎吾不為始乎齒乎唇乎愈惛
惛乎按注唇齒可以發(fā)言語也吾不為始則彼自為
始吾愈惛惛彼愈昭昭
淮南子原道訓齒堅于舌而先之敝是故柔弱者生
之干也堅強者死之徒也
說文齔毀齒也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
七歲而齔
抱樸子內(nèi)篇或問堅齒之道答曰養(yǎng)以華池漱以濃
液永不動次則服靈非散既脫更生
神仙傳服神丹三百歲齒化為石
物理論夫齒者年也身之寶也藏之斧鑿所以調(diào)諧
五味以安性氣也
字林齒不相值也齒傷酢也□嚙噬也老人齒
如臼也
迂書迂夫病齒呻吟之聲達于四鄰通夕不寐有
道士過之問曰子知病之所來乎曰不知也道士曰
病來于天天且取子之齒以食食骨之蟲而子拒之
是違天也夫天者子之所受命也若之何拒之其必
與之迂叟曰諾于是以齒與蟲惛然而寐一夕而愈
聞見后錄杜祁公齒落詩有剛須饒舌在寒不為唇
亡之句時年八十其警策尚如此
張景岳全書古有晨昏齒之說雖亦可行然而谷
谷震動終非盡善之道余每因勞因酒亦嘗覺齒有
浮突之意則但輕輕咬實務令漸咬漸齊或一二次
或日行二三次而根自固矣又凡欲小解時必先咬
定牙根而后解則腎氣亦賴以攝非但固精亦能堅
齒故余年逾古稀而齒無一損亦大得此二方之力
一金丹全書云今人漱齒每以早晨是倒置也凡一
日飲食之毒積于齒縫當于夜晚刷洗則垢污盡去
齒自不壞故云晨漱不如夜漱此善于養(yǎng)齒者今觀
智者每于飯后必漱則齒至老堅白不壞斯存養(yǎng)之
功可見矣
本草綱目楚人多食酸則齒□謂其水生木水氣弱
木氣盛故齒如是
齒部匯考
素問
上古天真論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
人之初生先從腎始女子七歲腎氣方盛腎主骨
齒者骨之余故齒更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
腎氣者腎藏所生之氣也氣生于精故先天癸至
而后腎氣平腎氣足故真牙生真牙者盡根牙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齒更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
平足也均和也極止也至真牙生而筋骨所長以
至于極矣
五八腎氣衰齒槁
腎為生氣之原男子衰于氣故根氣先衰而齒槁
也
八八則齒去
數(shù)終衰極是以不惟枯槁而更脫落矣
釋名
釋形體
齒始也少長之別始乎此也以齒食多者長也食少
者幼也
牙攄牙也隨形言之也
釋疾病
齲朽也蟲嚙之齒缺朽也
博雅
釋親
毀齒謂之□
宋楊士瀛直指方
齒主于腎
齒者骨之所終髓之所養(yǎng)腎實主之故經(jīng)云腎衰則
齒豁精盛則齒堅虛熱則齒動
元李杲十書
上下齦屬手足陽明
牙齒是手足陽明脈之所過上齦隸于坤土乃足陽
明胃之脈所貫絡(luò)也止而不動下齦嚼物動而不休
手陽明大腸之脈所貫絡(luò)也
危亦林得效方
齒者骨之余
齒者骨之余腎主管養(yǎng)呼吸之門戶也
明王肯堂證治準繩
齒
統(tǒng)屬足少陰腎經(jīng)
素問曰丈夫五八腎氣衰發(fā)墮齒槁又曰腎熱者
色黑而齒槁少陰終者面黑齒長而垢
齒分上下龂
一作齦齒根肉也
上龂
屬足陽明胃經(jīng)
素問曰邪客于足陽明之經(jīng)令人鼽衄上齒寒針
經(jīng)曰上丬痛喜寒而惡熱取足陽明之原沖陽穴
在兩足跗上五寸骨間動脈中注丬判也左半為
丬右半為片朱丹溪曰當灸三里穴三里足陽明
經(jīng)之合穴也在兩膝下外側(cè)輔骨下三指地離
骨外一指許兩筋間宛宛中也
下龂
屬手陽明大腸經(jīng)
張潔古曰秦艽去下牙痛及除本經(jīng)風濕針經(jīng)曰
下丬痛喜熱而惡寒取手陽明之原合谷穴在兩
手大指次指岐骨間陷中朱丹溪曰當灸三間穴
三間手陽明經(jīng)之俞穴也在兩手大指次指本節(jié)
后內(nèi)側(cè)骨上縫中赤白肉際
本草綱目
牙齒釋名
李時珍曰兩旁曰牙當中曰齒腎主骨齒骨之余也
女子七月齒生七歲齒齔三七腎氣平而真牙生七
七腎氣衰齒槁發(fā)素男子八月齒生八歲齒齠三八
腎氣平而真牙生五八腎氣衰齒槁發(fā)墮錢乙云小
兒變蒸蛻齒如花之易苗不及三十六齒者由蒸之
不及其數(shù)也
牙齒氣味
甘咸熱有毒
牙齒主治
陳藏器曰除勞治瘧蠱毒氣入藥燒用李時珍曰治
乳癰未潰痘瘡倒黡
牙齒發(fā)明
李時珍曰近世用人牙治痘瘡陷伏稱為神品然一
概用之貽害不淺夫齒者腎之標骨之余也痘瘡則
毒自腎出方長之際外為風寒穢氣所冒腠理閉塞
血澀不行毒不能出或變黑倒黡宜用此物以酒麝
達之竄入腎經(jīng)發(fā)出毒氣使熱令復行而瘡自紅活
蓋劑也若伏毒在心昏冒不省人事及氣虛色白
癢塌不能作膿熱痱紫泡之證止宜解毒補虛茍誤
用此則郁悶聲啞反成不救可不慎哉高武痘疹管
見云左仲恕言變黑歸腎者宜用人牙散夫既歸腎
矣人牙豈能復治之乎
齒垽氣味
咸溫無毒
齒垽主治
蘇恭曰和黑虱研涂出箭頭及惡刺破癰腫李時珍
曰涂蜂螫
附方
痘瘡倒黡錢氏小兒方用人牙燒存性入麝香少許
溫酒服半錢 聞人規(guī)痘疹論云人牙散治痘瘡方
出風寒外襲或變黑或青紫此倒黡也宜溫肌發(fā)散
使熱氣復行而斑自出用人齒脫落者不拘多少瓦
罐固濟□過出火毒研末出不快而黑陷者□□血
調(diào)下一錢因服涼藥血澀倒陷者入麝香溫酒服之
其效如神 無價散用人牙□牙□牙犬牙等分火
□研末蜜水調(diào)服一匙
乳癰未潰人牙齒燒研酥調(diào)貼之
肘
后方
五般聤耳出膿血水人牙燒存性麝香少許為末吹
之名佛牙散
普
濟方
漏瘡惡瘡干水生肌用人牙灰油發(fā)灰雄雞內(nèi)金灰
各等分為末入麝香輕粉少許油調(diào)傅之
直
指方
陰疽不發(fā)頭凹沉黯不疼無熱服內(nèi)補散不起必用
人牙□過穿山甲炙各一分為末分作兩服用當歸
麻黃煎酒下外以姜汁和傅之 又方川烏頭硫
黃人牙□過為末酒服亦妙
楊仁齋
直指方
古今醫(yī)統(tǒng)
齒候敘論
經(jīng)曰腎衰則齒豁精固則齒堅又曰齒者腎之標骨
之余也
巢元方云齒者骨之所終髓之所養(yǎng)手陽明之支脈
入于齒若髓不足陽明脈虛不能榮于齒則齒病矣
東垣曰夫齒者腎之標口者之竅諸經(jīng)多有會于
口者其牙齒是也手足陽明之所過上龂隸于坤土
乃足陽明胃之脈貫絡(luò)也止而不動下龂嚼物動而
不休手陽明大腸之脈所貫絡(luò)也手陽明惡寒飲而
喜熱足陽明喜寒飲而惡熱其病不一牙者腎之標
亦喜寒寒者堅牢為病不同熱甚則齒動斷搖袒脫
作痛不已故所治療不同也有惡寒冷之物而作痛
者有惡熱物而作痛者又有惡寒熱之物而作痛者
有惡寒飲少熱飲多而作痛者有惡熱飲少寒飲多
而作痛者有牙齒動搖而作痛者有齒袒而為痛者
有齒為疳所蝕缺血出而為痛者有胃風熱齒龂
腫起為痛者有齒疳臭爛穢氣不可近者此火熱之
甚也
諸齒病皆胃火之故
王節(jié)齋云牙□腫痛動搖或黑臭脫落世人皆作腎
虛殊不知此屬陽明經(jīng)濕熱蓋齒雖屬腎而生牙□
上下屬胃與大腸二陽明經(jīng)猶木生于土也腸胃日
受美酒甘肴膏粱之味致濕熱上攻則牙□不清而
為腫為痛或出血或生蟲故齒不安而動搖臭黑脫
落宜瀉陽明之濕熱則牙□清寧而齒自安矣
大抵齒痛皆屬陽明胃火旺之故且齒者骨之精華
骨乃腎之所主外板則為牙內(nèi)□則為齒人若腎氣
強盛則齒自堅衰則齒必為病且手陽明之脈貫頰
入于下齒縫中灌注于牙或風寒熱郁本經(jīng)既病齒
則因之輕者為宣露龂頰浮腫甚者則為疳齲脫
之證齒牙之病在乎手足陽明二經(jīng)動搖龂脫是以
足少陰腎經(jīng)主之此三經(jīng)為齒之所病也病熱則生
風病濕則生蟲齒病不過風寒濕熱蟲也
齒病多為飲食厚味毒穢積塞為患
金丹大全書云今人修養(yǎng)倒置漱齒每以早晨是倒
置也凡一日飲食之毒余積于齒縫中當于夜下洗
刷使垢穢不藏于齒縫齒自不壞矣故云晨漱不若
夜漱此善于養(yǎng)齒者今觀智者每日飯后必漱及晨
晚通有五漱則齒至老堅白不壞斯存養(yǎng)之功可見
矣
走馬牙疳證
牙□腐爛一時脫落不救謂之走馬牙疳言其速也
此蓋熱毒蘊積既久故令一時發(fā)作如火郁于突
之中久矣一發(fā)而勢焰燎然莫之能御病此者十無
一生惟初發(fā)之時急以疳藥搽之漱之內(nèi)瀉陽明胃
火庶可愈者
脈候
右手寸關(guān)脈洪數(shù)或弦而洪腸胃中有風熱齒痛
尺脈洪大而虛者腎虛主齒動□豁相火上炎而痛
治齒病瀉陽明胃火為先
丹溪曰牙齒痛腫或動或血出皆是屬熱宜瀉胃火
胃氣實者用調(diào)胃承氣湯加黃連石膏升麻白芷防
風荊芥薄荷桔梗甘草之類外用四神散加胡桐律
擦之或加麝香
治老人腎虛齒動當以補腎固齒為本
經(jīng)曰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又云五八腎氣衰發(fā)墮
齒槁可見年及四旬急以補腎固齒不可少緩果能
于未傷之先固濟則無損壞之理易曰茍得其養(yǎng)無
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此之謂歟
治牙痛有四法
圣惠方云熱者怕冷水宜用牙硝姜黃雄黃荊芥等
治之冷者怕熱湯宜用干姜蓽撥等治之不怕冷熱
乃風牙以□牙皂角僵蠶蜂房草烏治之有孔者為
蛀牙宜用雄黃石灰砂糖等治之用藥了皆以溫水
漱之
治齒間肉壅出
予邑宋汪丞相之寵好食厚味一日熱大作齒間擁
出有肉漸大脹滿口不能閉水漿不入一醫(yī)治之不
日而愈法用生地黃汁一□牙皂角數(shù)挺火上炙熱
醮汁令盡為末敷壅肉上隨即消縮
齒病外因者不治
齒因不知護惜或擊損者或跌撲者或嚙堅物而傷
者或咬重物而傷者此皆外因非藥之可醫(yī)知者不
可不慎
清胃散
和
劑
治陽明熱盛齒痛或因服熱藥及引腦痛皆然
牡丹皮 升麻各一錢 當歸 生地黃
黃連各錢半
右作一服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溫服
玉池散
經(jīng)
驗
治風蛀牙痛腫庠動搖牙龂潰爛宣露出血龂熱
臭氣
當歸 川芎 防風 白芷 □本 細辛
升麻 地骨皮 槐花 甘草各等分
右咀每服五錢水二盞黑豆三十粒姜三片煎一
盞去渣不拘時服漱口吐去咽下亦不妨
清胃飲
秘
驗
治一切風熱濕痰牙痛□腫血出動搖
當歸 生地黃 黃芩 石膏各一錢 白芍藥
青皮 黃連各八分 升麻五分 細莘 藿香
荊芥穗各六分 甘草 牡丹皮各四分 蒼朮
梔子仁各一錢
右水二鍾煎八分食后緩緩含呷之效
神功丸
東
垣
治多食肉人口臭不可近牙齒疳蝕牙龂肉脫血
出
藿香葉 當歸身 木香 升麻各一錢
生地黃酒洗 甘草各三錢 黃連酒洗
縮砂仁各五錢
右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菉豆大每服一百丸
或加至二百丸白湯食遠服 此藥兼治血崩血
痢及下血不止血下褐色或紫或黑及腸澼下血
空心服米湯下其脈洪大而緩者及治麻木血氣
上沖逆氣上行妄聞妄見者皆效
立效餅子
治一切風牙蟲牙疼痛不可忍
良姜 草烏 川芎 蓽撥 胡椒各等分
右為細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捻作餅子每用一餅
咬在患處有涎出立愈
鼻藥
治諸般牙疼
雄黃一錢 乳香 沒藥各五分
右為細末右疼吹左鼻左疼吹右鼻治牙疼有四
法用此并無不愈者先用吹藥次用漱藥次擦藥
次隨證服藥此為四治□施是也
追毒散
治諸般牙疼
貫眾 鶴虱 荊芥 細辛 蜂房各等分
右為粗末每用三錢加川椒五十粒水一鍾煎七
分乘熱漱之
姜黃散
治牙疼不可忍
姜黃 白芷 細辛各等分
為粗末擦患處須臾吐涎鹽湯漱口面赤腫者去
姜黃加川芎立見腫消
蓽撥散
治牙疼最效
蓽撥 細辛 白芷 荊芥穗 升麻 郁金
當歸各等分
右為細末瓦盒貯之緊閉勿令泄氣每用少許擦
痛處后以荊芥湯漱之
蓽撥湯
治齒痛通用
蓽撥 生地黃 當歸尾 荊芥穗 桑白皮炒
白芷 蜂房炒 赤芍藥 姜黃 細辛
□本 甘草各等分
右為粗末每用三錢井水煎漱
椒鹽散
治牙痛用清涼藥不效及甚者宜從治之以此
川椒 蓽撥 薄荷 荊芥穗 細辛 潮腦
青鹽各等分
右為末擦痛牙
齊峰花椒散
治諸牙痛
點紅花椒四錢 潮腦 赤小豆 砂仁各二錢
明礬枯一錢
為末以少許塞患處咽下亦不妨齒痛惟藉花椒
麻痹
升麻散
經(jīng)
驗
治牙疼腮腫
升麻 生地黃 川芎 地骨皮 槐子 皂角
白芷 細辛各五錢 川椒二錢半
為末以少許擦牙有涎吐出用鹽湯漱
犀角升麻湯
治陽明經(jīng)風熱之甚口唇頰車連牙腫痛
犀角一錢半 升麻五分 防風 羌活各六分
川芎 白芷 黃芩 白附子各五分 甘草三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后漱服
驅(qū)毒飲
治熱毒上攻宣露出血牙齦腫痛不可忍
屋游即瓦上青苔不拘多少凈洗
水煎湯澄清入鹽一撮頻頻漱之
立效方
直
指
治牙疼不可忍痛連頭腦頂背微惡寒飲大惡熱
飲
防風一錢 升麻七分 甘草炙三分
龍膽草酒制四分 細辛葉
右水一鍾煎五分去查以匙抄在口中煠痛處待
少時立止如多惡熱飲更加草龍膽一錢此法不
定隨寒熱多少臨時加減若惡風作痛加草豆蔻
黃連各五分除去龍膽草累用得效
荊槐散
良
方
治牙宣出血不止疼痛
荊芥穗 槐花各等分
為細末擦牙患處
郁金散
治牙齒出血疼痛
郁金 白芷 細辛各等分
右為細末擦牙齦疼處含少時有涎吐出
防風散
治牙齒疼痛
防風 鶴虱各三錢
右水二鍾煎一鍾不拘時含漱
梧桐律散
元
戎
治足陽明經(jīng)虛風熱所襲流傳牙齒攻蛀牙龂則
致腫結(jié)妨悶甚者與齦間津液相搏化為膿汁宜
用此藥
梧桐律 石膽礬 黃礬 蘆薈 升麻各半兩
麝香 亂發(fā)各一錢 朱砂 細辛 當歸
川芎 牛膝各二錢半
右為細末先以甘草湯漱口后用藥少許傅之嘗
用擦牙去風熱消腫毒牢固永無牙宣疳血之病
石膏升麻散
治證同前
石膏 升麻 地骨皮 羊脛骨灰
右等分為末每用少許頻擦牙齒根上
獨活散
治風腫牙疼
獨活 羌活 川芎 防風各半兩 細辛
荊芥 薄荷 生地黃各一錢
右咀每服三錢水鍾半煎七分漱咽
細辛散
治風牙痛腮頰浮腫
細辛 荊芥穗各一兩 白芷 草烏各二兩
紅花椒 鶴虱 蓽撥 牙皂角 砂仁各五錢
為末用少許頻擦患處有涎吐之仍用鹽湯漱
如神散
治風牙蟲牙攻注疼痛牙齒搖動連頰浮腫
川椒炒出汗 露蜂房炙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用二錢水煎數(shù)沸熱漱即止
全蝎散
秘
方
治風牙蟲牙疼痛
全蝎 川椒 防風 荊芥 細辛 獨活各等分
右咀每服二錢水鍾半煎一鍾乘熱漱一方為末
擦
川芎石膏散
治風牙痛
川芎 石膏 升麻 細辛 草烏 白芷
防風 羌活
右為末擦牙有涎吐出
赴筵散
治風蟲牙痛
良姜 草烏 細辛 荊芥各等分
右為末如前擦
定痛散
治風牙立效
細辛半兩 白芷 川烏各一兩 乳香一錢
右為細末每用少許擦牙有涎須臾吐出以鹽湯
漱灌
逡巡散
治風牙腫痛亦治腮頰腫痛
良姜二寸 全蝎一枚焙干
右為細末擦牙令熱須臾吐出涎以鹽湯漱口
蟬退散
圣
惠
治風蟲牙痛
蟬退 蜂房 僵蠶 牛膝 草烏 荊芥
細辛 地松各等分
右咀每服二錢水一鍾煎熱漱牙冷則吐出
祛風定痛散
秘
方
治一切風蟲牙疼
細辛 白芷 防風 白蒺藜 川芎 香附子
石膏 沉香 甘松 三柰 沒石子 薄荷葉
旱蓮草 青鹽各二錢 膽礬七分
右為末早晚擦患處少時出涎吐出用鹽湯漱
香鹽散
濟
生
牢牙去風
大香附炒極焦黑三兩 青鹽一兩另研
右為末如常擦牙乃鐵甕先生良方
雙枝散
澹
寮
牢牙去風蟲齲宣露一切齒候并皆治之
槐枝 柳枝各截四十莖切碎 食鹽四兩
大皂角不蛀者七條
右件同入磁瓶內(nèi)固濟糠火燒一夜候冷取出為
末如常擦牙
芫花散
選
要
治風蟲諸牙痛
芫花 細辛 川椒 蘄艾 小麥 細茶各等分
右咀水一鍾煎七分溫漱口三四次吐涎出即愈
草烏頭散
治風牙疼痛
草烏頭米泔浸一宿去粗皮切作片炒一兩
五靈脂 高良姜 白僵蠶 蓽撥
細辛去苗各半兩 乳香另研一錢
右為細末研勻每用一字擦牙合口少時去涎鹽
湯漱口
救苦散
治一切牙齒疼涌及風牙蟲牙并治
川烏 草烏 芫花 良姜 紅豆
細辛各一錢 石膏 官桂各三錢
右為細末每用少許貼牙龂痛處有涎吐出
露蜂房散
治諸牙疼不可忍
川芎 白芷 當歸 赤芍藥 細辛 防風
□本 升麻 蜂房炒各一錢 川椒十粒
作一服水煎乘熱漱冷即吐出
大戟散
治風蟲諸牙疼痛經(jīng)驗如神
大戟三兩 露蜂房炒 細辛各一兩 防風半兩
右咀每服五錢水一鍾煎八分不拘時熱漱
蟾酥膏
治風蛀諸牙疼痛
蟾酥少許 巴豆去油研如泥 杏仁燒
研如泥以綿裹如粟米大如蛀牙扎入蛀處如風
牙扎入牙縫中吐涎即愈
香附子散
治牙齒疼痛往來不歇
香附子四兩 細辛五錢
右銼每服三錢水一鍾煎八分稍熱漱冷即易之
七香散
治風蛀牙痛及牙宣
蔓荊子 荊芥穗 香附子炒 地骨皮 白芷
防風各一錢 草烏三枚 麝香少許研
右咀每服三錢水一大鍾煎八分澄清熱漱
羌活散
東
垣
治客寒犯腦及風寒湊襲腦痛項筋急牙齒痛動
搖肉龂袒脫疼痛
□本 香白芷 桂枝各三錢 蒼朮 升麻
當歸身各六分 草豆蔻一錢 羌活一錢半
羊脛骨灰二錢 麻黃去根 防風各三錢
柴胡五分 細辛少許
右為細末每以少許擦牙患處有涎吐出
白芷散
治大寒犯腦牙齒疼痛
麻黃 草豆蔻各一錢半 黃 升麻各一錢
吳茱萸 白芷各四錢 當歸 熟地黃各五分
□本二分 桂枝二分半 羌活八分
右為細末先用溫水漱凈以藥擦之
丁香散
治寒牙疼
草豆蔻 白芷 細辛 草烏 丁香 蝎梢
右為末如前擦用
雄黃定痛膏
楊
氏
治諸般風蟲牙齒疼痛
盆硝另研一錢 雄黃另研一錢 大蒜一枚
細辛二錢 □牙皂四定
右為末用大蒜一處搗為膏丸如梧桐子大每用
一丸以綿裹藥左邊牙痛放左耳右牙痛放右耳
良久痛止取出一藥可治數(shù)人
牙宣散
子
和
良姜 細辛 胡椒 蓽撥 乳香另研
麝香另研 雄黃另研 青鹽各等分
右為細末先以溫水漱凈牙后以末藥擦患處追
出涎沫吐出漱十余次痛立止忌油鹽二日
砂糖丸
經(jīng)
驗
治蛀牙痛
礦石灰為細末砂糖丸如黃米大塞蛀孔中
雄黃膏
治蟲牙痛
雄黃二錢 乳香 沒藥各一錢 麝香五分
右為細末镕黃蠟和丸入一粒在蛀孔齒中
白礬丸
治牙齒被蟲蝕有蛀孔疼痛牙根朽爛
白礬枯 黃丹各一錢 蝙蝠糞二十?!“投挂?br />粒微炒去皮
右同細研以□粟米飯和丸如粟米大曬干凡有
蛀孔疼痛不可忍者以一丸于痛處咬之立效
瑞竹堂方
治蟲牙疼痛不已
天仙子不拘多少燒煙以竹筒抵牙引煙熏之其蟲
即死
巴豆丸
治蟲牙疼蝕孔空虛
巴豆一枚 花椒五十粒細研
右為極細末飯丸黍米大綿包塞蛀孔
乳香丸
治蟲蛀牙疼
乳香一錢另研 巴豆三枚
右為末以黃蠟溶化丸麻子大每用一丸塞孔中
韭葉膏
經(jīng)
驗
治蟲牙痛
韭葉連根洗凈
搗爛同人家門限下及地板上細泥和勻擦痛處
腮上外用紙貼一時取下有細蟲在于泥上可以
除絕病根
韭子湯
治蟲牙
韭子一撮
用□足盛之以火燒煙用小竹梗以下截破四開
紙糊密如瑣吶樣引煙熏蛀齒下牙蛀以韭子煎
濃湯漱蟲自出
八味丸
局
方
治腎虛牙痛
方見
虛損門
安腎丸
三
因
治腎虛牙齒腫痛
桃仁泡去皮尖麩炒 肉蓯蓉酒浸焙 干山藥
破故紙炒 石斛去根 白蒺藜炒去刺 白朮
川萆解 川烏泡去皮尖 巴戟去心各等分
為末煉蜜丸空心鹽湯下七十丸
麝香間玉散
元
戎
滋腎固齒
酸石榴皮 訶子各二兩 蓽撥 青黛各錢半
何首烏 青鹽 百藥煎 五倍子 綠礬枯
升麻 沒石子各半兩 細辛 石膽礬各五錢
白茯苓一兩 荷葉灰 白檀香 川芎 白芷
甘松 零陵香 沉香 茴香 □牙皂角燒灰
藿香 木□子各二錢 麝香五分
右為末用藥后清茶漱
堅牙散
大
典
治牙脫落者用此藥栽之如舊
熟銅末 細辛 防風各半兩 當歸三分
地骨皮半兩
共為細末每用少許熱置齒槽中將牙栽于內(nèi)傅
牙上五日勿動漱勿吃硬物一月如舊
食療方
治牙動及血并效
皂角肥者二定 食鹽一兩
一處□過為末擦牙一月便堅固
經(jīng)驗良方
滋腎固齒
旱蓮草連根一斤 青鹽四兩為末用
七八月取鮮旱蓮草一斤將青鹽四兩腌三宿取
出油膩鍋中炒存性時時將原腌水旋加入炒干
為末每日早晨用一錢擦牙連涎咽下
堅牙散
骨碎補白水洗凈銅刀切片銅鍋內(nèi)炒用槐枝不住
手攪少時退火令冷后又上火炒微枯黑色又住火
冷后又炒至老黑色取起研末不時擦牙不獨固齒
能補腎益精去筋骨中毒治筋骨疼治牙痛除根不
復作痛其效如神
槐鹽散
治食甘□過多牙痛
食鹽半斤 青鹽四兩同上炒干
槐枝半斤銼斷用水五□煎至一□去查將水聽用
右入槐湯于鹽鍋中同煮干取起研末銀盒盛擦
牙固齒最效
西岳華峰方
固齒黑發(fā)
□牙皂角及生姜 西國升麻熟地黃
木律旱蓮槐角子 細辛荷葉要相當
青鹽等分同燒□ 研細將來用最良
揩齒牢牙髭發(fā)黑 誰知世上有仙方
海上方
同前
三月清明折柳花 青鹽等分莫教差
擦牙早晚工無間 華發(fā)朱顏世可夸
加味烏須固齒補腎方
秘
驗
當歸全用酒洗 川芎 熟地黃 川牛膝
枸杞子 香附子 旱蓮草 胡桐律 牙皂角
荊芥穗 細辛各三兩 青鹽六兩
右為細末用粳米一升半煮飯將藥末拌勻分作
七團陰干用桑柴火燒存性為細末銀盒盛之早
晚擦牙藥與水咽下年老牙齒不痛不動極妙
青白散
萬
氏
固齒治一切牙疼
青鹽二兩 白鹽四兩 川椒四兩煎汁
以椒汁拌鹽炒干為末擦牙永無齒疾以漱水洗
面目亦無疾此藥極妙
圣濟總錄方
固牙齒動搖
黑鉛一斤
用鐵鍋炒化成汁以桑條柳木棍炒成砂末候冷
以絹羅為末每早晨擦牙溫水漱在掌內(nèi)洗眼大
能明目黑發(fā)
青鹽煎
秘
方
治腎不足齒動欲墜
嫩槐枝一斤 瓦松一斤 青鹽一斤
右以槐枝瓦松二味切片用清水煮半桶至三四
□許去查內(nèi)青鹽煮干取起研末以磁瓶收置暖
處每日擦牙最效
芎歸散
集
成
擦牙去風生血黑發(fā)滋腎
川芎 當歸 生地黃 青鹽 石膏各一兩
細辛半兩
為末如常擦牙
妙應散
牢牙□風理氣補腎烏須發(fā)
人參 細辛 白茯苓 香附子炒焦 川芎
白蒺藜炒去刺 砂仁 百藥煎 石膏□
白芷 龍骨研 枸杞子各六錢 麝香少許
右為細末早晨擦牙溫水漱之
拜受齒藥
固齒極美
香附子新大者半斤去皮毛細銼以生姜一斤取汁
拌和浸五七日取出去姜汁不用
細辛 鹽各二兩
同以瓦器炒存性為細末每日擦牙
石膏散
治牙黃口臭
石膏□ 白芷 沉香各一兩 寒水石二兩
升麻 □本 細辛各半兩 丹砂一分研
右為細末以柳枝咬頭令□蘸藥擦牙
宣風牢牙散
駐顏補腎牢牙固齒
細辛 青鹽各七錢 川芎 當歸酒洗各一兩
右為末每用少許清晨擦牙滿口漱之連藥咽下
先以溫水漱口凈然后擦藥咽之
御前白牙散
石膏四兩另研 香附子一兩 白芷七錢半
甘松 三柰 藿香 零陵香 沈香
川芎各三錢 細辛 防風各半兩
右為細末先以溫水漱口次擦之妙
白牙散
東
垣
升麻四錢 羊脛骨灰一錢 白芷七分
□石膏三錢 麝香少許
右為細末先以溫水漱口次擦之妙
雄鼠骨散
秘
方
治牙落重生
雄鼠骨生打活雄鼠一個剝?nèi)テとザ莾?nèi)物件用鹽
水浸一時炭火上炙肉自脫取骨然后炙燥入眾藥
內(nèi)同研為末 香附子 白芷 川芎 桑葉
地骨皮 川椒 蒲公英 青鹽 川槿皮
旱蓮草各二錢
右為細末擦齒百日復出固齒無不效
龍齒散
長牙固齒
龍齒□存性 人齒□存性各三錢 枸杞子
人參 破故紙 牛膝 沈香各一兩 旱蓮草
青鹽各二兩 石燕一對□ 小茴香 升麻
麝香研各半兩 花椒三錢 當歸七錢半
桂枝二錢半
右為細末日擦三次良久漱之有津咽下亦不妨
麝礬散
治走馬牙疳危惡證候
麝香少許 膽礬一錢 銅綠半兩
白礬生用一分
右為細末研勻擦牙患處
青金膏
治走馬牙疳蝕損腐爛
青黛二錢 砒霜一錢 粉霜一錢 輕粉
麝香各少許
右為細末少以油旋研如稀糊涂之于夾紙上重
重砑之每用量大小剪貼仍以白紙封護
青金散
治走馬牙疳蝕損唇舌肉腐臭牙落其效如神
銅綠 砒霜各等分
為細末每用些少傅患處
北棗丹
治走馬牙疳
北棗去核每個內(nèi)入信一厘燒存性研細每以些少
傅患處
三仙散
治走馬牙疳一時腐爛即死
婦人溺桶中垢白者火□一錢 銅綠三分
麝香一分
右為極細末傅齒上不可太多
取牙不犯手
本
事
凡齒不便要取去用此
草烏 蓽撥各半兩 川椒 細辛各三兩
右為細末每用少許點在患牙內(nèi)外一時其牙自
落
又方
取牙自落
白馬蛆用夏月白馬頭一個候臭腐自蛆以大者四
十九條曬干同藥為末 蜈蚣一條 良姜
細辛 草烏 蓽撥 胡椒各二錢
右為細末用少許貼患處內(nèi)外須臾其牙自落
齒病門單方
治牙齒動搖血出不止用白蒺藜不拘多少為細末
每擦牙及患處極效
道藏
經(jīng)方
一方治打傷牙動用蒺藜根燒灰貼動牙即固
又方治風蟲牙痛用良姜煨熱咬患牙痛即止
又方治風熱上攻牙齒疼痛以豨薟草霜后收之曬
干為粗末每用三錢以滾湯泡任意漱之醋煎尤妙
一方治風蟲牙痛以菖蒲抵牙痛處咬定或塞縫亦
可
又方霜后老絲瓜燒灰存性為末擦之效
治牙痛以蒼耳子不拘多少水煮濃汁熱含漱之莖
葉亦可或入鹽亦佳
千
金方
又方治蟲牙痛藜蘆為末塞牙孔中勿令咽汁有涎
即吐出大有神效
又方治牙齒疼痛以獨蒜火煨極熱切斷乘熱熨其
痛處冷即易之亦治蟲牙尤妙
又方治牙齒生蟲江南墓置草葉似白楊大纖蔓采
無時取三四錢濃煎湯點眼中須臾引蟲出如三四
分發(fā)絲長大一二分者有之置水中能動牙痛久者
蟲頭黑新者蟲頭紅
又方治牙齦宣露每旦以鹽末擦牙后用湯漱之愈
久后牙堅固
治風蟲牙痛鶴虱以醋擂爛入鹽少許漱口良久吐
出又含又吐其痛即止
外臺
秘要
又方治牙腫痛不可忍及口氣用細辛煮濃汁含乘
熱漱吐之
又方治牙齒腐爛用棘針二百枚水二盞煎一盞頻
頻含漱
又方治牙齒疼用雄黃末蜜丸如棗棘塞齒縫中
又方治蟲牙用杏仁燒煙未盡研如膏綿裹塞孔中
又方治牙痛諸藥不效用甘草濃煎汁含漱三五次
定愈
又方治諸般牙痛用香附子生艾葉等分濃煎湯漱
之治牙齒痛用鮮李根取白皮細切水煮濃汁半□
漱口含之良久吐出又含痛止絕根
千金
翼方
又方用莧菜莖燒灰為末擦牙痛處效一方用茄蒂
燒灰為末搽患處
又方用胡荽子濃煎汁含之
又方用槐白皮一握剉醋一升煮去查入鹽少許溫
含之日數(shù)易之愈
廣
利方
又方用□兒眼草一握搗爛湯泡去滓
又方治牙痛用黑豆一撮□白三莖艾葉一握川椒
數(shù)十粒井花水一□煎七分熱含漱
又方用良姜一塊全蝎一個為末先以酸漿漱牙次
以藥末擦之流出水即愈
又方治齒痛用青蒿一握水一□煎半□溫漱之痛
即止
又方治食酸物多而齒□者用胡桃肉細嚼解之
治齒痛吳茱萸煎酒含之愈
丹
溪方
固齒極妙每日擦牙用香附子炒熟大黃煨各一兩
以橡斗子二十個內(nèi)取十八個裝滿食鹽于砂器內(nèi)
單擺開瓦蓋燒存性與生橡斗二個并香附子大黃
同為末每日擦牙掠髭鬢
又方用仙靈不拘多少為粗末煎湯漱
針灸法
上齒痛取足陽明經(jīng)下齒痛取手陽明經(jīng) 經(jīng)云大
腸手陽明之脈入下齒中是動則病齒痛頸腫視盛
虛寒熱陷下取之又云足陽明脈入上齒針灸齒痛
陽谷取之
足內(nèi)踝二尖治上牙痛灸之
足三里二穴在足陽明經(jīng)膝下三寸骨外大筋內(nèi)
陷中灸四十九壯治上齒痛者灸之愈
手三間二穴在手大指次指本節(jié)后內(nèi)側(cè)陷中手陽
明大腸經(jīng)穴灸七壯治下齒痛者灸之愈
列缺二穴一名童元在手太陰肺經(jīng)與陽明經(jīng)相連
叉手取穴中手盡處看其浮脈手叉之間灸七壯痛
立止永不再發(fā)
合谷二穴治齒齲痛灸之
內(nèi)庭治齒下痛針灸皆可
陽谷治上牙
大淵治風牙
肩二穴取法見中風門灸七壯隨左右灸之
耳垂下盡骨上穴灸三壯痛即止如神
一法治一切牙痛以草量手中指至掌后橫紋止將
折作四分去二分將一分于橫紋后量臂中灸三壯
隨左右痛灸之
導引法
一法常向本命日櫛發(fā)之始叩齒九通陰□曰大帝
散靈五老反真泥丸元華保精長存左回拘月右引
日根六合清練百疾愈因咽唾三過常教行之使齒
不痛腦不痛發(fā)不白
一法向東坐不息四通上下琢齒三十六治齒痛
一法凡人覺脊背皆崛強不問時節(jié)縮咽髆仰面努
髆并向上頭左右兩向按之左右二七一住待血行
氣動定然始更用初緩后急不得先急后緩若無病
人常欲得旦起午時日沒三辰用之三七遍除寒熱
疾脊腰頭項痛風痹口內(nèi)生瘡牙齒風頭眩終盡除
也
治案
張子和治澤州李結(jié)之忽犯牙痛皺眉不語一客見
之曰何不樂也曰牙痛客曰予曾聞戴人云陽明經(jīng)
邪熱有余也宜大下之乃付舟車丸七十粒服畢為
友留飲藥為鹽酒所發(fā)吐之吐畢而痛止患者大服
曰戴人神仙也不三日復痛再服前藥百丸下數(shù)行
遂愈不復作
丹溪治一婦人年三十余病齒痛不可忍口吸涼風
則暫止閉口則復痛此陽明濕熱為患也用黃連胡
桐淚苦寒薄荷荊芥辛涼四味治濕熱為主升麻苦
平行陽明經(jīng)為使牙齒骨之余以羊骨補之為佐
麝香少許為引用共為細末擦之痛減半又以調(diào)胃
承氣去硝加黃連治其本下二三行而止遂不復作
詩
落齒 唐韓愈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齒俄然落六七落勢殊未已
余存皆動搖盡落應始止憶初落一時但念豁可恥
及至落二三始憂衰即死每一將落時懔懔恒在己
叉牙妨食物顛倒怯漱水終焉舍我落意與崩山比
今來落既熟見落空相似余存二十余次第知落矣
儻常歲落一自足支兩紀如其落并空與漸亦同指
人言齒之落壽命理難恃我言生有涯長短俱死爾
人言齒之豁左右驚諦視我言莊周云木雁各有喜
語訛默固好嚼廢□還美因歌遂成詩持用詫妻子
齒落辭
并
序
白居易
開成二年予春秋六十六瘠黑衰白老狀具矣而
雙齒又墮慨然感嘆者久之因為齒落辭以自廣
其辭曰
嗟嗟乎雙齒自吾有之爾俾爾嚼肉咀蔬銜杯漱水
豐吾膚革滋吾血髓從幼逮老勤亦至矣幸有輔車
非無斷腭胡然舍我一旦雙落齒雖無情吾豈無情
老與齒別齒隨涕零我老日來爾去不回嗟嗟乎雙
齒孰謂而來哉孰謂而去哉齒不能言請以意宣為
口中之物忽乎六十余年昔君之壯也血剛齒堅今
君之老矣血衰齒寒輔車龂腭日削月朘上參差而
下卼臲曾何足以少安噫君其聽哉女長辭姥臣老
辭主發(fā)衰辭頭葉枯辭樹物無細大功成者去君何
嗟嗟獨不聞諸道經(jīng)我身非我有也蓋天地之委形
君何嗟嗟又不聞諸佛說是身如浮云須臾變滅由
是而言君何有焉所宜委百骸而順萬化胡為乎嗟
嗟于一牙一齒之間吾應曰吾過矣爾之言然
齒落 明吳儼
我年六十一已落第三齒若更活數(shù)年所存知有幾
剛風著唇吻利與劍戟比豈待入腹中而后疾病起
譬若建重門一扉常自啟外侮窺其間孰御而能止
又若筑長堰隙穴不容蟻今已決尋丈不竭安肯已
或言死與生其機不在此不見張相國齒盡乃食乳
髫□若編貝或有短折死此雖釋吾憂終焉非至理
齒落竟何悲不落亦何喜但愿不腫痛叫號動鄰里
食物有所妨肴核宜棄置朝夕啖粥糜其味固自美
出言有所妨對客宜少語況我之所病正在傷煩易
憶我初落時掩口含羞恥只今落已慣與不落相似
作詩記歲月亦漫戲云爾
齒嘆 皇甫汸
齒錄非余望形衰祗自傷未須論舌在詎是為唇亡
守默渾無語歡歌漸有妨閨中罕靈藥何得似張蒼
齒部紀事
拾遺記庖犧龜齒
路史炎帝神農(nóng)氏生三辰而能言五日而能行七朝
而齒具
竹書紀年帝嚳高辛氏生而駢齒有圣德
山海經(jīng)黑齒國帝俊生黑齒按注齒如漆也圣人神
化無方故其后世所降育多有殊類異狀之人
羿與鑿齒戰(zhàn)于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在昆侖墟東羿
持弓矢鑿齒持盾按注鑿齒亦人也齒如鑿長五六
尺因以名云
路史歡頭生三苗氏苗民長齒上下相冒按注崇寧
五年蔡京修第于河北得瓦棺十數(shù)其骸皆長丈余
顱骨不圓而橢牙如犬牙下冒其骸時謂撩牙按述
異記苗氏長齒上下相冒蓋當時自有此一種人虞
氏瓦棺則其時所瘞也
荀子君道篇太公行年七十有二齫然齒墜文王舉
用之
春秋元命苞武王駢齒是謂剛強
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
曰虢虞之表也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
虢之謂也
新序義勇篇宋閔公臣長萬以勇力聞萬與魯戰(zhàn)師
敗為魯所獲囚之宮中數(shù)月歸之宋宋閔公博婦人
在側(cè)公謂萬曰魯君孰與寡人美萬曰魯君美天下
諸侯唯魯君耳宜其為君也閔公矜婦人妒因言曰
爾魯之囚虜爾何知萬怒搏閔公頰齒落于口絕吭
而死仇牧聞君死趨而至遇萬于門攜劍而叱之萬
臂擊仇牧而殺之齒著于門闔
說苑敬慎篇常摐有疾老子往問焉曰先生疾甚矣
無遺教可以語諸弟子者乎常摐張其口而示老子
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齒存乎老子曰亡常摐曰
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
亡也豈非以其剛耶常摐曰嘻是已
路史老子齒六八
神仙傳老君疏齒
太平清話俗傳伍子胥美齒牙避楚至護牙山恐為
人所識以石擊毀其牙山神為震因名護牙下有子
胥廟
孝經(jīng)鉤命決夫子駢齒
莊子盜跖篇孔子往見盜跖曰今將軍身長八尺二
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齒如齊貝音中黃鐘而名曰
盜跖丘竊為將軍恥不取焉
禮記檀弓高子□之執(zhí)親之喪也泣血三年未嘗見
齒君子以為難
左傳哀公六年齊陳僖子召公子陽生十月丁卯立
之將盟鮑子醉而往其臣差車鮑點曰此誰之命也
陳子遂誣鮑子曰子之命也鮑子曰女忘君之為孺
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按注孺子茶也景公嘗
銜繩為牛使荼牽之荼頓地故折其齒
淮南子主術(shù)訓豫讓臣智伯智伯與趙襄子戰(zhàn)于晉
陽之下身死為戮國分為三豫讓欲報趙襄子擿齒
易貌
史記范睢傳睢事魏中大夫須賈賈使齊睢從留數(shù)
月未得報齊襄王聞睢辨口賜睢金及牛酒賈以為
睢持魏陰事告齊故得此饋以告魏相魏齊魏齊大
怒使舍人笞擊睢折脅折齒睢佯死得出
琴操聶政父為韓王冶劍過期不成王殺之時政未
生及長入太山遇仙人學鼓琴漆身為癘吞炭為啞
七年琴成入韓逢其妻從買櫛對妻而笑妻泣曰君
齒何以似政乃入山援石擊落其齒
漢書任敖傳張蒼免相后口中無齒食乳年百余歲
乃卒
東方朔傳朔目若懸珠齒若編貝
后漢書梁冀傳冀妻孫壽色美而善為妖態(tài)作齲齒
笑以為媚惑按注齲齒笑者若齒痛不忻忻
謝承后漢書豫章項誦字叔和為郡主簿太守為屬
縣所誣誦詣獄證要引自掾血出滂流齒皆墮地太
守獲免
晉書周訪傳訪與諸軍共征杜弢弢遣其將張彥陷
豫章訪率其帳下將李午等破之時訪為流矢所中
折其兩齒形色不變
溫嶠傳嶠有齒疾拔之中風而卒
慕容皝載記皝字元真廆第三子也龍顏版齒
慕容垂載記垂字道明皝之第五子也少岐嶷有器
度身長七尺四寸手垂過膝皝甚寵之常目而謂諸
弟曰此兒闊達好奇終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故名
霸字道業(yè)恩遇逾于世子□故□不能平之以滅宇
文之功封都鄉(xiāng)侯垂少好畋游因獵墜馬折齒慕容
□僭即王位改名外以慕卻為名內(nèi)實惡而改
之尋以讖記之文乃去夬以垂為名焉
世說孫子荊年少時欲隱語王武子曰當枕石漱流
誤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
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王子猷詣謝萬林公先在坐瞻矚甚高王曰若林公
須發(fā)并全神情當復勝此不謝曰唇齒相須不可偏
亡
張吳興年八歲虧齒先達知其不常故戲之曰君口
中何為開狗竇張應聲答曰正使君輩從此中出入
晉書謝鯤傳鯤字幼輿鄰家高氏女有美色鯤嘗挑
之女投梭折其兩齒時人為之語曰任達不已幼輿
折齒鯤聞之□然長嘯曰猶不廢我嘯歌
成恭杜皇后傳后少有姿色然長猶無齒有來求婚
者輒中止及帝納采之日一夜齒盡生
博物志荊州極西南界至蜀諸民曰獠子婦人生兒
既長皆拔去上齒牙各一以為身飾
云仙雜記謝靈運半日吟詩百篇頓落十二齒
宋書王元謨傳孝武狎侮群臣隨其狀貌各有比類
顏師伯缺齒號之曰齴
沙州記國人年五十以上四齒皆落由地寒多瘴氣
也
臨海水土志夷州人俗女已嫁皆缺去前上一齒
北齊書神武本紀神武目有精光長頭高顴齒白如
玉
徐之才傳之才好劇談謔語以小史好嚼筆故嘗執(zhí)
管就元文遙口曰借君齒其不遜如此歷事諸帝以
戲狎得寵武成生齻牙問諸醫(yī)尚藥典御鄧宣文以
實對武成怒而撻之后以問之才拜賀曰此是智牙
生智牙者聰明長壽武成悅而賞之
唐書高宗則天皇后傳后圖革命改國號周自稱圣
神皇帝后雖春秋高善自涂澤雖左右不悟其衰俄
而二齒生下詔改元為長壽
張果傳果至東都帝親問治道神仙事帝謂高力士
曰吾聞飲菫無苦者奇士也時天寒因取以飲果三
進頹然曰非佳酒也乃寢頃視齒燋縮顧左右取鐵
如意擊墮之藏帶中更出藥傅其龂良久齒已生粲
然駢潔帝益神之
云仙雜記孔戣好術(shù)藝延接方士多所傳授能口中
現(xiàn)五色牙齒彩色光絢一瞬即改
類雋溫庭筠無行檢過淮南□錢揚子院夜醉為邏
卒擊折齒
酉陽雜俎梵那衍國有金輪玉齒長三寸
西屠俗染齒令黑
讀書鏡宋太祖一日后苑挾弓彈雀有臣僚扣殿稱
有急事請見上急出見之受所聞奏乃常事太祖曰
此事何急對曰亦急于彈雀上怒以鉞斧柄撞口兩
齒墜焉徐伏地取齒置懷中上怒曰汝將此齒去訟
我也對曰臣豈敢訟陛下自有史官書之上怒解賜
金帛慰勞而去
湘山野錄江南李后主煜神骨秀異駢齒一目有重
瞳
清異錄大雪乍晴開明□深爐之會時檐際串脯正
干濕得宜取以侑觴眾賓用小刀削食獨丘侑之左
右咬嚼捷如虎兕一坐嘩云丘主簿口中自有玉版
刀也
盩厔吏魁召士人訓子弟館于門士人素有蛀牙一
日復作左腮掀腫遂張口臥意似瞢騰忽聞有聲發(fā)
于齦腭若切切語言人馬喧哄漸次出口外痛頓止
至半夜卻聞蚤來之聲仍云小都郎回活玉巢也似
訶喝狀頰上蠢蠢然直入口彈指頃齒大痛詰旦具
告主人勸呼巫祝用符水士人從之痛已腫消竟不
知何怪也
宋史西夏傳建隆四年李繼遷生于銀州無定河生
而有齒
墨客揮犀倪彥及朝奉嘗為太原府幕官云太原人
喜食棗無貴賤老少常置棗于懷袖間等閑探取食
之則人之齒皆黃緣食棗故乃驗嵇叔夜齒居晉而
黃之說
夢溪筆談供奉官陳允任衢州監(jiān)酒務日允已老發(fā)
禿齒脫有客候之稱孫希齡衣服甚藍縷贈允藥一
刀圭令揩齒允不甚信之暇日因取揩上齒數(shù)揩而
良久歸家家人見之皆笑曰何為以墨染須允驚以
鑒照之上□黑如漆矣急去巾視童首之發(fā)已長數(shù)
寸脫齒亦隱然有生者予見允時年七十余上□及
發(fā)盡黑而下須如雪
談苑歐公嘗曰少時有僧相我耳白于面名聞天下
唇不著齒無事得謗其言頗驗耳白于面則眾所共
見唇不著齒余不敢問公不知何也
珍珠船元退處士年逾七十口食無齒咀嚼愈壯常
曰今方知齒為妨物
香案牘鄭思遠每出行乘虎二虎雛負經(jīng)以從橫江
橋逢許隱具暖藥酒虎為拾柴燃火隱患齒痛求虎
須熱插齒間思遠拔之虎帖地不動
辟寒供奉官羅承嗣住州西鄰人每夜聞?chuàng)粑锫曆?br />隙視之乃知寒凍齒相擊耳贈之氈堅不受
明詩小傳李夢陽應詔陳言末及壽寧侯張鶴齡怙
寵殃民系錦衣衛(wèi)獄旋釋之出遇鶴齡大市街乘醉
唾罵揮鞭擊之墮兩齒鶴齡隱忍而止
齒部雜錄
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篇齒如瓠犀按朱注瓠中之子方正
潔白而比次整齊也
魯頌閟宮篇既多受祉黃發(fā)兒齒
禮記曲禮毋刺齒按注口容止不宜以物刺于齒也
濡肉齒決干肉不齒決
韓子揚權(quán)篇唇乎齒乎吾不為始乎齒乎唇乎愈惛
惛乎按注唇齒可以發(fā)言語也吾不為始則彼自為
始吾愈惛惛彼愈昭昭
淮南子原道訓齒堅于舌而先之敝是故柔弱者生
之干也堅強者死之徒也
說文齔毀齒也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
七歲而齔
抱樸子內(nèi)篇或問堅齒之道答曰養(yǎng)以華池漱以濃
液永不動次則服靈非散既脫更生
神仙傳服神丹三百歲齒化為石
物理論夫齒者年也身之寶也藏之斧鑿所以調(diào)諧
五味以安性氣也
字林齒不相值也齒傷酢也□嚙噬也老人齒
如臼也
迂書迂夫病齒呻吟之聲達于四鄰通夕不寐有
道士過之問曰子知病之所來乎曰不知也道士曰
病來于天天且取子之齒以食食骨之蟲而子拒之
是違天也夫天者子之所受命也若之何拒之其必
與之迂叟曰諾于是以齒與蟲惛然而寐一夕而愈
聞見后錄杜祁公齒落詩有剛須饒舌在寒不為唇
亡之句時年八十其警策尚如此
張景岳全書古有晨昏齒之說雖亦可行然而谷
谷震動終非盡善之道余每因勞因酒亦嘗覺齒有
浮突之意則但輕輕咬實務令漸咬漸齊或一二次
或日行二三次而根自固矣又凡欲小解時必先咬
定牙根而后解則腎氣亦賴以攝非但固精亦能堅
齒故余年逾古稀而齒無一損亦大得此二方之力
一金丹全書云今人漱齒每以早晨是倒置也凡一
日飲食之毒積于齒縫當于夜晚刷洗則垢污盡去
齒自不壞故云晨漱不如夜漱此善于養(yǎng)齒者今觀
智者每于飯后必漱則齒至老堅白不壞斯存養(yǎng)之
功可見矣
本草綱目楚人多食酸則齒□謂其水生木水氣弱
木氣盛故齒如是
齒部匯考
素問
上古天真論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
人之初生先從腎始女子七歲腎氣方盛腎主骨
齒者骨之余故齒更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
腎氣者腎藏所生之氣也氣生于精故先天癸至
而后腎氣平腎氣足故真牙生真牙者盡根牙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齒更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
平足也均和也極止也至真牙生而筋骨所長以
至于極矣
五八腎氣衰齒槁
腎為生氣之原男子衰于氣故根氣先衰而齒槁
也
八八則齒去
數(shù)終衰極是以不惟枯槁而更脫落矣
釋名
釋形體
齒始也少長之別始乎此也以齒食多者長也食少
者幼也
牙攄牙也隨形言之也
釋疾病
齲朽也蟲嚙之齒缺朽也
博雅
釋親
毀齒謂之□
宋楊士瀛直指方
齒主于腎
齒者骨之所終髓之所養(yǎng)腎實主之故經(jīng)云腎衰則
齒豁精盛則齒堅虛熱則齒動
元李杲十書
上下齦屬手足陽明
牙齒是手足陽明脈之所過上齦隸于坤土乃足陽
明胃之脈所貫絡(luò)也止而不動下齦嚼物動而不休
手陽明大腸之脈所貫絡(luò)也
危亦林得效方
齒者骨之余
齒者骨之余腎主管養(yǎng)呼吸之門戶也
明王肯堂證治準繩
齒
統(tǒng)屬足少陰腎經(jīng)
素問曰丈夫五八腎氣衰發(fā)墮齒槁又曰腎熱者
色黑而齒槁少陰終者面黑齒長而垢
齒分上下龂
一作齦齒根肉也
上龂
屬足陽明胃經(jīng)
素問曰邪客于足陽明之經(jīng)令人鼽衄上齒寒針
經(jīng)曰上丬痛喜寒而惡熱取足陽明之原沖陽穴
在兩足跗上五寸骨間動脈中注丬判也左半為
丬右半為片朱丹溪曰當灸三里穴三里足陽明
經(jīng)之合穴也在兩膝下外側(cè)輔骨下三指地離
骨外一指許兩筋間宛宛中也
下龂
屬手陽明大腸經(jīng)
張潔古曰秦艽去下牙痛及除本經(jīng)風濕針經(jīng)曰
下丬痛喜熱而惡寒取手陽明之原合谷穴在兩
手大指次指岐骨間陷中朱丹溪曰當灸三間穴
三間手陽明經(jīng)之俞穴也在兩手大指次指本節(jié)
后內(nèi)側(cè)骨上縫中赤白肉際
本草綱目
牙齒釋名
李時珍曰兩旁曰牙當中曰齒腎主骨齒骨之余也
女子七月齒生七歲齒齔三七腎氣平而真牙生七
七腎氣衰齒槁發(fā)素男子八月齒生八歲齒齠三八
腎氣平而真牙生五八腎氣衰齒槁發(fā)墮錢乙云小
兒變蒸蛻齒如花之易苗不及三十六齒者由蒸之
不及其數(shù)也
牙齒氣味
甘咸熱有毒
牙齒主治
陳藏器曰除勞治瘧蠱毒氣入藥燒用李時珍曰治
乳癰未潰痘瘡倒黡
牙齒發(fā)明
李時珍曰近世用人牙治痘瘡陷伏稱為神品然一
概用之貽害不淺夫齒者腎之標骨之余也痘瘡則
毒自腎出方長之際外為風寒穢氣所冒腠理閉塞
血澀不行毒不能出或變黑倒黡宜用此物以酒麝
達之竄入腎經(jīng)發(fā)出毒氣使熱令復行而瘡自紅活
蓋劑也若伏毒在心昏冒不省人事及氣虛色白
癢塌不能作膿熱痱紫泡之證止宜解毒補虛茍誤
用此則郁悶聲啞反成不救可不慎哉高武痘疹管
見云左仲恕言變黑歸腎者宜用人牙散夫既歸腎
矣人牙豈能復治之乎
齒垽氣味
咸溫無毒
齒垽主治
蘇恭曰和黑虱研涂出箭頭及惡刺破癰腫李時珍
曰涂蜂螫
附方
痘瘡倒黡錢氏小兒方用人牙燒存性入麝香少許
溫酒服半錢 聞人規(guī)痘疹論云人牙散治痘瘡方
出風寒外襲或變黑或青紫此倒黡也宜溫肌發(fā)散
使熱氣復行而斑自出用人齒脫落者不拘多少瓦
罐固濟□過出火毒研末出不快而黑陷者□□血
調(diào)下一錢因服涼藥血澀倒陷者入麝香溫酒服之
其效如神 無價散用人牙□牙□牙犬牙等分火
□研末蜜水調(diào)服一匙
乳癰未潰人牙齒燒研酥調(diào)貼之
肘
后方
五般聤耳出膿血水人牙燒存性麝香少許為末吹
之名佛牙散
普
濟方
漏瘡惡瘡干水生肌用人牙灰油發(fā)灰雄雞內(nèi)金灰
各等分為末入麝香輕粉少許油調(diào)傅之
直
指方
陰疽不發(fā)頭凹沉黯不疼無熱服內(nèi)補散不起必用
人牙□過穿山甲炙各一分為末分作兩服用當歸
麻黃煎酒下外以姜汁和傅之 又方川烏頭硫
黃人牙□過為末酒服亦妙
楊仁齋
直指方
古今醫(yī)統(tǒng)
齒候敘論
經(jīng)曰腎衰則齒豁精固則齒堅又曰齒者腎之標骨
之余也
巢元方云齒者骨之所終髓之所養(yǎng)手陽明之支脈
入于齒若髓不足陽明脈虛不能榮于齒則齒病矣
東垣曰夫齒者腎之標口者之竅諸經(jīng)多有會于
口者其牙齒是也手足陽明之所過上龂隸于坤土
乃足陽明胃之脈貫絡(luò)也止而不動下龂嚼物動而
不休手陽明大腸之脈所貫絡(luò)也手陽明惡寒飲而
喜熱足陽明喜寒飲而惡熱其病不一牙者腎之標
亦喜寒寒者堅牢為病不同熱甚則齒動斷搖袒脫
作痛不已故所治療不同也有惡寒冷之物而作痛
者有惡熱物而作痛者又有惡寒熱之物而作痛者
有惡寒飲少熱飲多而作痛者有惡熱飲少寒飲多
而作痛者有牙齒動搖而作痛者有齒袒而為痛者
有齒為疳所蝕缺血出而為痛者有胃風熱齒龂
腫起為痛者有齒疳臭爛穢氣不可近者此火熱之
甚也
諸齒病皆胃火之故
王節(jié)齋云牙□腫痛動搖或黑臭脫落世人皆作腎
虛殊不知此屬陽明經(jīng)濕熱蓋齒雖屬腎而生牙□
上下屬胃與大腸二陽明經(jīng)猶木生于土也腸胃日
受美酒甘肴膏粱之味致濕熱上攻則牙□不清而
為腫為痛或出血或生蟲故齒不安而動搖臭黑脫
落宜瀉陽明之濕熱則牙□清寧而齒自安矣
大抵齒痛皆屬陽明胃火旺之故且齒者骨之精華
骨乃腎之所主外板則為牙內(nèi)□則為齒人若腎氣
強盛則齒自堅衰則齒必為病且手陽明之脈貫頰
入于下齒縫中灌注于牙或風寒熱郁本經(jīng)既病齒
則因之輕者為宣露龂頰浮腫甚者則為疳齲脫
之證齒牙之病在乎手足陽明二經(jīng)動搖龂脫是以
足少陰腎經(jīng)主之此三經(jīng)為齒之所病也病熱則生
風病濕則生蟲齒病不過風寒濕熱蟲也
齒病多為飲食厚味毒穢積塞為患
金丹大全書云今人修養(yǎng)倒置漱齒每以早晨是倒
置也凡一日飲食之毒余積于齒縫中當于夜下洗
刷使垢穢不藏于齒縫齒自不壞矣故云晨漱不若
夜漱此善于養(yǎng)齒者今觀智者每日飯后必漱及晨
晚通有五漱則齒至老堅白不壞斯存養(yǎng)之功可見
矣
走馬牙疳證
牙□腐爛一時脫落不救謂之走馬牙疳言其速也
此蓋熱毒蘊積既久故令一時發(fā)作如火郁于突
之中久矣一發(fā)而勢焰燎然莫之能御病此者十無
一生惟初發(fā)之時急以疳藥搽之漱之內(nèi)瀉陽明胃
火庶可愈者
脈候
右手寸關(guān)脈洪數(shù)或弦而洪腸胃中有風熱齒痛
尺脈洪大而虛者腎虛主齒動□豁相火上炎而痛
治齒病瀉陽明胃火為先
丹溪曰牙齒痛腫或動或血出皆是屬熱宜瀉胃火
胃氣實者用調(diào)胃承氣湯加黃連石膏升麻白芷防
風荊芥薄荷桔梗甘草之類外用四神散加胡桐律
擦之或加麝香
治老人腎虛齒動當以補腎固齒為本
經(jīng)曰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又云五八腎氣衰發(fā)墮
齒槁可見年及四旬急以補腎固齒不可少緩果能
于未傷之先固濟則無損壞之理易曰茍得其養(yǎng)無
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此之謂歟
治牙痛有四法
圣惠方云熱者怕冷水宜用牙硝姜黃雄黃荊芥等
治之冷者怕熱湯宜用干姜蓽撥等治之不怕冷熱
乃風牙以□牙皂角僵蠶蜂房草烏治之有孔者為
蛀牙宜用雄黃石灰砂糖等治之用藥了皆以溫水
漱之
治齒間肉壅出
予邑宋汪丞相之寵好食厚味一日熱大作齒間擁
出有肉漸大脹滿口不能閉水漿不入一醫(yī)治之不
日而愈法用生地黃汁一□牙皂角數(shù)挺火上炙熱
醮汁令盡為末敷壅肉上隨即消縮
齒病外因者不治
齒因不知護惜或擊損者或跌撲者或嚙堅物而傷
者或咬重物而傷者此皆外因非藥之可醫(yī)知者不
可不慎
清胃散
和
劑
治陽明熱盛齒痛或因服熱藥及引腦痛皆然
牡丹皮 升麻各一錢 當歸 生地黃
黃連各錢半
右作一服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溫服
玉池散
經(jīng)
驗
治風蛀牙痛腫庠動搖牙龂潰爛宣露出血龂熱
臭氣
當歸 川芎 防風 白芷 □本 細辛
升麻 地骨皮 槐花 甘草各等分
右咀每服五錢水二盞黑豆三十粒姜三片煎一
盞去渣不拘時服漱口吐去咽下亦不妨
清胃飲
秘
驗
治一切風熱濕痰牙痛□腫血出動搖
當歸 生地黃 黃芩 石膏各一錢 白芍藥
青皮 黃連各八分 升麻五分 細莘 藿香
荊芥穗各六分 甘草 牡丹皮各四分 蒼朮
梔子仁各一錢
右水二鍾煎八分食后緩緩含呷之效
神功丸
東
垣
治多食肉人口臭不可近牙齒疳蝕牙龂肉脫血
出
藿香葉 當歸身 木香 升麻各一錢
生地黃酒洗 甘草各三錢 黃連酒洗
縮砂仁各五錢
右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菉豆大每服一百丸
或加至二百丸白湯食遠服 此藥兼治血崩血
痢及下血不止血下褐色或紫或黑及腸澼下血
空心服米湯下其脈洪大而緩者及治麻木血氣
上沖逆氣上行妄聞妄見者皆效
立效餅子
治一切風牙蟲牙疼痛不可忍
良姜 草烏 川芎 蓽撥 胡椒各等分
右為細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捻作餅子每用一餅
咬在患處有涎出立愈
鼻藥
治諸般牙疼
雄黃一錢 乳香 沒藥各五分
右為細末右疼吹左鼻左疼吹右鼻治牙疼有四
法用此并無不愈者先用吹藥次用漱藥次擦藥
次隨證服藥此為四治□施是也
追毒散
治諸般牙疼
貫眾 鶴虱 荊芥 細辛 蜂房各等分
右為粗末每用三錢加川椒五十粒水一鍾煎七
分乘熱漱之
姜黃散
治牙疼不可忍
姜黃 白芷 細辛各等分
為粗末擦患處須臾吐涎鹽湯漱口面赤腫者去
姜黃加川芎立見腫消
蓽撥散
治牙疼最效
蓽撥 細辛 白芷 荊芥穗 升麻 郁金
當歸各等分
右為細末瓦盒貯之緊閉勿令泄氣每用少許擦
痛處后以荊芥湯漱之
蓽撥湯
治齒痛通用
蓽撥 生地黃 當歸尾 荊芥穗 桑白皮炒
白芷 蜂房炒 赤芍藥 姜黃 細辛
□本 甘草各等分
右為粗末每用三錢井水煎漱
椒鹽散
治牙痛用清涼藥不效及甚者宜從治之以此
川椒 蓽撥 薄荷 荊芥穗 細辛 潮腦
青鹽各等分
右為末擦痛牙
齊峰花椒散
治諸牙痛
點紅花椒四錢 潮腦 赤小豆 砂仁各二錢
明礬枯一錢
為末以少許塞患處咽下亦不妨齒痛惟藉花椒
麻痹
升麻散
經(jīng)
驗
治牙疼腮腫
升麻 生地黃 川芎 地骨皮 槐子 皂角
白芷 細辛各五錢 川椒二錢半
為末以少許擦牙有涎吐出用鹽湯漱
犀角升麻湯
治陽明經(jīng)風熱之甚口唇頰車連牙腫痛
犀角一錢半 升麻五分 防風 羌活各六分
川芎 白芷 黃芩 白附子各五分 甘草三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后漱服
驅(qū)毒飲
治熱毒上攻宣露出血牙齦腫痛不可忍
屋游即瓦上青苔不拘多少凈洗
水煎湯澄清入鹽一撮頻頻漱之
立效方
直
指
治牙疼不可忍痛連頭腦頂背微惡寒飲大惡熱
飲
防風一錢 升麻七分 甘草炙三分
龍膽草酒制四分 細辛葉
右水一鍾煎五分去查以匙抄在口中煠痛處待
少時立止如多惡熱飲更加草龍膽一錢此法不
定隨寒熱多少臨時加減若惡風作痛加草豆蔻
黃連各五分除去龍膽草累用得效
荊槐散
良
方
治牙宣出血不止疼痛
荊芥穗 槐花各等分
為細末擦牙患處
郁金散
治牙齒出血疼痛
郁金 白芷 細辛各等分
右為細末擦牙齦疼處含少時有涎吐出
防風散
治牙齒疼痛
防風 鶴虱各三錢
右水二鍾煎一鍾不拘時含漱
梧桐律散
元
戎
治足陽明經(jīng)虛風熱所襲流傳牙齒攻蛀牙龂則
致腫結(jié)妨悶甚者與齦間津液相搏化為膿汁宜
用此藥
梧桐律 石膽礬 黃礬 蘆薈 升麻各半兩
麝香 亂發(fā)各一錢 朱砂 細辛 當歸
川芎 牛膝各二錢半
右為細末先以甘草湯漱口后用藥少許傅之嘗
用擦牙去風熱消腫毒牢固永無牙宣疳血之病
石膏升麻散
治證同前
石膏 升麻 地骨皮 羊脛骨灰
右等分為末每用少許頻擦牙齒根上
獨活散
治風腫牙疼
獨活 羌活 川芎 防風各半兩 細辛
荊芥 薄荷 生地黃各一錢
右咀每服三錢水鍾半煎七分漱咽
細辛散
治風牙痛腮頰浮腫
細辛 荊芥穗各一兩 白芷 草烏各二兩
紅花椒 鶴虱 蓽撥 牙皂角 砂仁各五錢
為末用少許頻擦患處有涎吐之仍用鹽湯漱
如神散
治風牙蟲牙攻注疼痛牙齒搖動連頰浮腫
川椒炒出汗 露蜂房炙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用二錢水煎數(shù)沸熱漱即止
全蝎散
秘
方
治風牙蟲牙疼痛
全蝎 川椒 防風 荊芥 細辛 獨活各等分
右咀每服二錢水鍾半煎一鍾乘熱漱一方為末
擦
川芎石膏散
治風牙痛
川芎 石膏 升麻 細辛 草烏 白芷
防風 羌活
右為末擦牙有涎吐出
赴筵散
治風蟲牙痛
良姜 草烏 細辛 荊芥各等分
右為末如前擦
定痛散
治風牙立效
細辛半兩 白芷 川烏各一兩 乳香一錢
右為細末每用少許擦牙有涎須臾吐出以鹽湯
漱灌
逡巡散
治風牙腫痛亦治腮頰腫痛
良姜二寸 全蝎一枚焙干
右為細末擦牙令熱須臾吐出涎以鹽湯漱口
蟬退散
圣
惠
治風蟲牙痛
蟬退 蜂房 僵蠶 牛膝 草烏 荊芥
細辛 地松各等分
右咀每服二錢水一鍾煎熱漱牙冷則吐出
祛風定痛散
秘
方
治一切風蟲牙疼
細辛 白芷 防風 白蒺藜 川芎 香附子
石膏 沉香 甘松 三柰 沒石子 薄荷葉
旱蓮草 青鹽各二錢 膽礬七分
右為末早晚擦患處少時出涎吐出用鹽湯漱
香鹽散
濟
生
牢牙去風
大香附炒極焦黑三兩 青鹽一兩另研
右為末如常擦牙乃鐵甕先生良方
雙枝散
澹
寮
牢牙去風蟲齲宣露一切齒候并皆治之
槐枝 柳枝各截四十莖切碎 食鹽四兩
大皂角不蛀者七條
右件同入磁瓶內(nèi)固濟糠火燒一夜候冷取出為
末如常擦牙
芫花散
選
要
治風蟲諸牙痛
芫花 細辛 川椒 蘄艾 小麥 細茶各等分
右咀水一鍾煎七分溫漱口三四次吐涎出即愈
草烏頭散
治風牙疼痛
草烏頭米泔浸一宿去粗皮切作片炒一兩
五靈脂 高良姜 白僵蠶 蓽撥
細辛去苗各半兩 乳香另研一錢
右為細末研勻每用一字擦牙合口少時去涎鹽
湯漱口
救苦散
治一切牙齒疼涌及風牙蟲牙并治
川烏 草烏 芫花 良姜 紅豆
細辛各一錢 石膏 官桂各三錢
右為細末每用少許貼牙龂痛處有涎吐出
露蜂房散
治諸牙疼不可忍
川芎 白芷 當歸 赤芍藥 細辛 防風
□本 升麻 蜂房炒各一錢 川椒十粒
作一服水煎乘熱漱冷即吐出
大戟散
治風蟲諸牙疼痛經(jīng)驗如神
大戟三兩 露蜂房炒 細辛各一兩 防風半兩
右咀每服五錢水一鍾煎八分不拘時熱漱
蟾酥膏
治風蛀諸牙疼痛
蟾酥少許 巴豆去油研如泥 杏仁燒
研如泥以綿裹如粟米大如蛀牙扎入蛀處如風
牙扎入牙縫中吐涎即愈
香附子散
治牙齒疼痛往來不歇
香附子四兩 細辛五錢
右銼每服三錢水一鍾煎八分稍熱漱冷即易之
七香散
治風蛀牙痛及牙宣
蔓荊子 荊芥穗 香附子炒 地骨皮 白芷
防風各一錢 草烏三枚 麝香少許研
右咀每服三錢水一大鍾煎八分澄清熱漱
羌活散
東
垣
治客寒犯腦及風寒湊襲腦痛項筋急牙齒痛動
搖肉龂袒脫疼痛
□本 香白芷 桂枝各三錢 蒼朮 升麻
當歸身各六分 草豆蔻一錢 羌活一錢半
羊脛骨灰二錢 麻黃去根 防風各三錢
柴胡五分 細辛少許
右為細末每以少許擦牙患處有涎吐出
白芷散
治大寒犯腦牙齒疼痛
麻黃 草豆蔻各一錢半 黃 升麻各一錢
吳茱萸 白芷各四錢 當歸 熟地黃各五分
□本二分 桂枝二分半 羌活八分
右為細末先用溫水漱凈以藥擦之
丁香散
治寒牙疼
草豆蔻 白芷 細辛 草烏 丁香 蝎梢
右為末如前擦用
雄黃定痛膏
楊
氏
治諸般風蟲牙齒疼痛
盆硝另研一錢 雄黃另研一錢 大蒜一枚
細辛二錢 □牙皂四定
右為末用大蒜一處搗為膏丸如梧桐子大每用
一丸以綿裹藥左邊牙痛放左耳右牙痛放右耳
良久痛止取出一藥可治數(shù)人
牙宣散
子
和
良姜 細辛 胡椒 蓽撥 乳香另研
麝香另研 雄黃另研 青鹽各等分
右為細末先以溫水漱凈牙后以末藥擦患處追
出涎沫吐出漱十余次痛立止忌油鹽二日
砂糖丸
經(jīng)
驗
治蛀牙痛
礦石灰為細末砂糖丸如黃米大塞蛀孔中
雄黃膏
治蟲牙痛
雄黃二錢 乳香 沒藥各一錢 麝香五分
右為細末镕黃蠟和丸入一粒在蛀孔齒中
白礬丸
治牙齒被蟲蝕有蛀孔疼痛牙根朽爛
白礬枯 黃丹各一錢 蝙蝠糞二十?!“投挂?br />粒微炒去皮
右同細研以□粟米飯和丸如粟米大曬干凡有
蛀孔疼痛不可忍者以一丸于痛處咬之立效
瑞竹堂方
治蟲牙疼痛不已
天仙子不拘多少燒煙以竹筒抵牙引煙熏之其蟲
即死
巴豆丸
治蟲牙疼蝕孔空虛
巴豆一枚 花椒五十粒細研
右為極細末飯丸黍米大綿包塞蛀孔
乳香丸
治蟲蛀牙疼
乳香一錢另研 巴豆三枚
右為末以黃蠟溶化丸麻子大每用一丸塞孔中
韭葉膏
經(jīng)
驗
治蟲牙痛
韭葉連根洗凈
搗爛同人家門限下及地板上細泥和勻擦痛處
腮上外用紙貼一時取下有細蟲在于泥上可以
除絕病根
韭子湯
治蟲牙
韭子一撮
用□足盛之以火燒煙用小竹梗以下截破四開
紙糊密如瑣吶樣引煙熏蛀齒下牙蛀以韭子煎
濃湯漱蟲自出
八味丸
局
方
治腎虛牙痛
方見
虛損門
安腎丸
三
因
治腎虛牙齒腫痛
桃仁泡去皮尖麩炒 肉蓯蓉酒浸焙 干山藥
破故紙炒 石斛去根 白蒺藜炒去刺 白朮
川萆解 川烏泡去皮尖 巴戟去心各等分
為末煉蜜丸空心鹽湯下七十丸
麝香間玉散
元
戎
滋腎固齒
酸石榴皮 訶子各二兩 蓽撥 青黛各錢半
何首烏 青鹽 百藥煎 五倍子 綠礬枯
升麻 沒石子各半兩 細辛 石膽礬各五錢
白茯苓一兩 荷葉灰 白檀香 川芎 白芷
甘松 零陵香 沉香 茴香 □牙皂角燒灰
藿香 木□子各二錢 麝香五分
右為末用藥后清茶漱
堅牙散
大
典
治牙脫落者用此藥栽之如舊
熟銅末 細辛 防風各半兩 當歸三分
地骨皮半兩
共為細末每用少許熱置齒槽中將牙栽于內(nèi)傅
牙上五日勿動漱勿吃硬物一月如舊
食療方
治牙動及血并效
皂角肥者二定 食鹽一兩
一處□過為末擦牙一月便堅固
經(jīng)驗良方
滋腎固齒
旱蓮草連根一斤 青鹽四兩為末用
七八月取鮮旱蓮草一斤將青鹽四兩腌三宿取
出油膩鍋中炒存性時時將原腌水旋加入炒干
為末每日早晨用一錢擦牙連涎咽下
堅牙散
骨碎補白水洗凈銅刀切片銅鍋內(nèi)炒用槐枝不住
手攪少時退火令冷后又上火炒微枯黑色又住火
冷后又炒至老黑色取起研末不時擦牙不獨固齒
能補腎益精去筋骨中毒治筋骨疼治牙痛除根不
復作痛其效如神
槐鹽散
治食甘□過多牙痛
食鹽半斤 青鹽四兩同上炒干
槐枝半斤銼斷用水五□煎至一□去查將水聽用
右入槐湯于鹽鍋中同煮干取起研末銀盒盛擦
牙固齒最效
西岳華峰方
固齒黑發(fā)
□牙皂角及生姜 西國升麻熟地黃
木律旱蓮槐角子 細辛荷葉要相當
青鹽等分同燒□ 研細將來用最良
揩齒牢牙髭發(fā)黑 誰知世上有仙方
海上方
同前
三月清明折柳花 青鹽等分莫教差
擦牙早晚工無間 華發(fā)朱顏世可夸
加味烏須固齒補腎方
秘
驗
當歸全用酒洗 川芎 熟地黃 川牛膝
枸杞子 香附子 旱蓮草 胡桐律 牙皂角
荊芥穗 細辛各三兩 青鹽六兩
右為細末用粳米一升半煮飯將藥末拌勻分作
七團陰干用桑柴火燒存性為細末銀盒盛之早
晚擦牙藥與水咽下年老牙齒不痛不動極妙
青白散
萬
氏
固齒治一切牙疼
青鹽二兩 白鹽四兩 川椒四兩煎汁
以椒汁拌鹽炒干為末擦牙永無齒疾以漱水洗
面目亦無疾此藥極妙
圣濟總錄方
固牙齒動搖
黑鉛一斤
用鐵鍋炒化成汁以桑條柳木棍炒成砂末候冷
以絹羅為末每早晨擦牙溫水漱在掌內(nèi)洗眼大
能明目黑發(fā)
青鹽煎
秘
方
治腎不足齒動欲墜
嫩槐枝一斤 瓦松一斤 青鹽一斤
右以槐枝瓦松二味切片用清水煮半桶至三四
□許去查內(nèi)青鹽煮干取起研末以磁瓶收置暖
處每日擦牙最效
芎歸散
集
成
擦牙去風生血黑發(fā)滋腎
川芎 當歸 生地黃 青鹽 石膏各一兩
細辛半兩
為末如常擦牙
妙應散
牢牙□風理氣補腎烏須發(fā)
人參 細辛 白茯苓 香附子炒焦 川芎
白蒺藜炒去刺 砂仁 百藥煎 石膏□
白芷 龍骨研 枸杞子各六錢 麝香少許
右為細末早晨擦牙溫水漱之
拜受齒藥
固齒極美
香附子新大者半斤去皮毛細銼以生姜一斤取汁
拌和浸五七日取出去姜汁不用
細辛 鹽各二兩
同以瓦器炒存性為細末每日擦牙
石膏散
治牙黃口臭
石膏□ 白芷 沉香各一兩 寒水石二兩
升麻 □本 細辛各半兩 丹砂一分研
右為細末以柳枝咬頭令□蘸藥擦牙
宣風牢牙散
駐顏補腎牢牙固齒
細辛 青鹽各七錢 川芎 當歸酒洗各一兩
右為末每用少許清晨擦牙滿口漱之連藥咽下
先以溫水漱口凈然后擦藥咽之
御前白牙散
石膏四兩另研 香附子一兩 白芷七錢半
甘松 三柰 藿香 零陵香 沈香
川芎各三錢 細辛 防風各半兩
右為細末先以溫水漱口次擦之妙
白牙散
東
垣
升麻四錢 羊脛骨灰一錢 白芷七分
□石膏三錢 麝香少許
右為細末先以溫水漱口次擦之妙
雄鼠骨散
秘
方
治牙落重生
雄鼠骨生打活雄鼠一個剝?nèi)テとザ莾?nèi)物件用鹽
水浸一時炭火上炙肉自脫取骨然后炙燥入眾藥
內(nèi)同研為末 香附子 白芷 川芎 桑葉
地骨皮 川椒 蒲公英 青鹽 川槿皮
旱蓮草各二錢
右為細末擦齒百日復出固齒無不效
龍齒散
長牙固齒
龍齒□存性 人齒□存性各三錢 枸杞子
人參 破故紙 牛膝 沈香各一兩 旱蓮草
青鹽各二兩 石燕一對□ 小茴香 升麻
麝香研各半兩 花椒三錢 當歸七錢半
桂枝二錢半
右為細末日擦三次良久漱之有津咽下亦不妨
麝礬散
治走馬牙疳危惡證候
麝香少許 膽礬一錢 銅綠半兩
白礬生用一分
右為細末研勻擦牙患處
青金膏
治走馬牙疳蝕損腐爛
青黛二錢 砒霜一錢 粉霜一錢 輕粉
麝香各少許
右為細末少以油旋研如稀糊涂之于夾紙上重
重砑之每用量大小剪貼仍以白紙封護
青金散
治走馬牙疳蝕損唇舌肉腐臭牙落其效如神
銅綠 砒霜各等分
為細末每用些少傅患處
北棗丹
治走馬牙疳
北棗去核每個內(nèi)入信一厘燒存性研細每以些少
傅患處
三仙散
治走馬牙疳一時腐爛即死
婦人溺桶中垢白者火□一錢 銅綠三分
麝香一分
右為極細末傅齒上不可太多
取牙不犯手
本
事
凡齒不便要取去用此
草烏 蓽撥各半兩 川椒 細辛各三兩
右為細末每用少許點在患牙內(nèi)外一時其牙自
落
又方
取牙自落
白馬蛆用夏月白馬頭一個候臭腐自蛆以大者四
十九條曬干同藥為末 蜈蚣一條 良姜
細辛 草烏 蓽撥 胡椒各二錢
右為細末用少許貼患處內(nèi)外須臾其牙自落
齒病門單方
治牙齒動搖血出不止用白蒺藜不拘多少為細末
每擦牙及患處極效
道藏
經(jīng)方
一方治打傷牙動用蒺藜根燒灰貼動牙即固
又方治風蟲牙痛用良姜煨熱咬患牙痛即止
又方治風熱上攻牙齒疼痛以豨薟草霜后收之曬
干為粗末每用三錢以滾湯泡任意漱之醋煎尤妙
一方治風蟲牙痛以菖蒲抵牙痛處咬定或塞縫亦
可
又方霜后老絲瓜燒灰存性為末擦之效
治牙痛以蒼耳子不拘多少水煮濃汁熱含漱之莖
葉亦可或入鹽亦佳
千
金方
又方治蟲牙痛藜蘆為末塞牙孔中勿令咽汁有涎
即吐出大有神效
又方治牙齒疼痛以獨蒜火煨極熱切斷乘熱熨其
痛處冷即易之亦治蟲牙尤妙
又方治牙齒生蟲江南墓置草葉似白楊大纖蔓采
無時取三四錢濃煎湯點眼中須臾引蟲出如三四
分發(fā)絲長大一二分者有之置水中能動牙痛久者
蟲頭黑新者蟲頭紅
又方治牙齦宣露每旦以鹽末擦牙后用湯漱之愈
久后牙堅固
治風蟲牙痛鶴虱以醋擂爛入鹽少許漱口良久吐
出又含又吐其痛即止
外臺
秘要
又方治牙腫痛不可忍及口氣用細辛煮濃汁含乘
熱漱吐之
又方治牙齒腐爛用棘針二百枚水二盞煎一盞頻
頻含漱
又方治牙齒疼用雄黃末蜜丸如棗棘塞齒縫中
又方治蟲牙用杏仁燒煙未盡研如膏綿裹塞孔中
又方治牙痛諸藥不效用甘草濃煎汁含漱三五次
定愈
又方治諸般牙痛用香附子生艾葉等分濃煎湯漱
之治牙齒痛用鮮李根取白皮細切水煮濃汁半□
漱口含之良久吐出又含痛止絕根
千金
翼方
又方用莧菜莖燒灰為末擦牙痛處效一方用茄蒂
燒灰為末搽患處
又方用胡荽子濃煎汁含之
又方用槐白皮一握剉醋一升煮去查入鹽少許溫
含之日數(shù)易之愈
廣
利方
又方用□兒眼草一握搗爛湯泡去滓
又方治牙痛用黑豆一撮□白三莖艾葉一握川椒
數(shù)十粒井花水一□煎七分熱含漱
又方用良姜一塊全蝎一個為末先以酸漿漱牙次
以藥末擦之流出水即愈
又方治齒痛用青蒿一握水一□煎半□溫漱之痛
即止
又方治食酸物多而齒□者用胡桃肉細嚼解之
治齒痛吳茱萸煎酒含之愈
丹
溪方
固齒極妙每日擦牙用香附子炒熟大黃煨各一兩
以橡斗子二十個內(nèi)取十八個裝滿食鹽于砂器內(nèi)
單擺開瓦蓋燒存性與生橡斗二個并香附子大黃
同為末每日擦牙掠髭鬢
又方用仙靈不拘多少為粗末煎湯漱
針灸法
上齒痛取足陽明經(jīng)下齒痛取手陽明經(jīng) 經(jīng)云大
腸手陽明之脈入下齒中是動則病齒痛頸腫視盛
虛寒熱陷下取之又云足陽明脈入上齒針灸齒痛
陽谷取之
足內(nèi)踝二尖治上牙痛灸之
足三里二穴在足陽明經(jīng)膝下三寸骨外大筋內(nèi)
陷中灸四十九壯治上齒痛者灸之愈
手三間二穴在手大指次指本節(jié)后內(nèi)側(cè)陷中手陽
明大腸經(jīng)穴灸七壯治下齒痛者灸之愈
列缺二穴一名童元在手太陰肺經(jīng)與陽明經(jīng)相連
叉手取穴中手盡處看其浮脈手叉之間灸七壯痛
立止永不再發(fā)
合谷二穴治齒齲痛灸之
內(nèi)庭治齒下痛針灸皆可
陽谷治上牙
大淵治風牙
肩二穴取法見中風門灸七壯隨左右灸之
耳垂下盡骨上穴灸三壯痛即止如神
一法治一切牙痛以草量手中指至掌后橫紋止將
折作四分去二分將一分于橫紋后量臂中灸三壯
隨左右痛灸之
導引法
一法常向本命日櫛發(fā)之始叩齒九通陰□曰大帝
散靈五老反真泥丸元華保精長存左回拘月右引
日根六合清練百疾愈因咽唾三過常教行之使齒
不痛腦不痛發(fā)不白
一法向東坐不息四通上下琢齒三十六治齒痛
一法凡人覺脊背皆崛強不問時節(jié)縮咽髆仰面努
髆并向上頭左右兩向按之左右二七一住待血行
氣動定然始更用初緩后急不得先急后緩若無病
人常欲得旦起午時日沒三辰用之三七遍除寒熱
疾脊腰頭項痛風痹口內(nèi)生瘡牙齒風頭眩終盡除
也
治案
張子和治澤州李結(jié)之忽犯牙痛皺眉不語一客見
之曰何不樂也曰牙痛客曰予曾聞戴人云陽明經(jīng)
邪熱有余也宜大下之乃付舟車丸七十粒服畢為
友留飲藥為鹽酒所發(fā)吐之吐畢而痛止患者大服
曰戴人神仙也不三日復痛再服前藥百丸下數(shù)行
遂愈不復作
丹溪治一婦人年三十余病齒痛不可忍口吸涼風
則暫止閉口則復痛此陽明濕熱為患也用黃連胡
桐淚苦寒薄荷荊芥辛涼四味治濕熱為主升麻苦
平行陽明經(jīng)為使牙齒骨之余以羊骨補之為佐
麝香少許為引用共為細末擦之痛減半又以調(diào)胃
承氣去硝加黃連治其本下二三行而止遂不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