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臣部·輔導
三王之教世子也。建師保之職喻之德而歸諸道漢氏之分王子弟亦為選置傅相故儲闈以至於戚藩莫不資賢良之士申輔導之義然後成溫文之德著信厚之質者焉乃有藉其素望以定大計極其誠心以安宗社陳禮義而救其失援法度而窒其邪周旋以盡規(guī)切磋以縫闕以至形於筆述表乎!箴諷皆所以罄??之衷勵蹇蹇之節(jié)蓋夫朋友著忠告之義官師有相規(guī)之訓況乎!委質事人,豈不念納忠而成美哉!
漢東園公與綺里季夏黃公?里先生四人惠帝為太子時高帝欲廢太子立趙王如意呂后用張良計令建成侯呂澤奉太子卑辭迎四人至客建成侯所高帝十一年黥布反高祖疾欲使太子往擊之四人相謂曰:凡來者將以存太子太子將兵事危矣。乃說建成侯請呂后乘間言諸將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將此屬莫肯為用,於是高祖自將而東以良行太子少傅事十二年高祖破布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太傅稱說引古以死爭太子高祖陽許之猶欲易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從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須眉皓白衣冠甚偉(所以謂之四皓)高祖怪問曰:何為者四人皆對各言其姓名上乃驚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辱故恐而亡匿今聞太子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愿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上曰:煩公幸卒調護太子(調謂和平之護謂保之四人為壽已畢趨去高祖目送之(以目瞻之訖而出也。)召戚夫人指視曰:我欲易之彼四人為之輔羽翼已成難動矣。呂氏真?主矣。(乃汝也。)。
叔孫通為太子太傅高帝欲以趙王如意易太子通諫曰:昔者晉獻公以驪姬故廢太子立奚齊晉國亂者數(shù)十年為天下笑秦以不早定扶蘇胡亥詐立自使滅祀此陛下所親見今太子仁孝天下皆聞之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啖當作淡淡謂無味之食言共攻擊勤苦之事而食無味之食)其可背哉!陛下必欲?而立少(?讀曰嫡)臣愿先伏誅以頸血污地高帝曰:公罷矣。吾特戲耳(特。且也。)通曰:太子天下本本壹搖天下震動奈何以天下戲高帝曰:吾聽公。
淮南相(史失姓名)孝景三年吳楚七國反吳使者至淮南王安欲發(fā)兵應之其相曰:王必欲應吳臣愿為將王乃屬之(謂以兵委之也。)相以將兵嬰城守不聽王而為漢漢亦使曲城侯將兵救淮南(曲城侯蠱達之子也。名捷)淮南以故得完。
董仲舒為江都易王相易王帝兄素驕好勇仲舒以禮誼規(guī)正王敬重焉。
史丹為駙馬都尉護太子家時孝成為太子喜酒樂燕元帝不以為能而定陶恭王有材藝母傅昭儀。又愛幸帝以故嘗有意欲以恭王為嗣賴丹護太子家輔助有力帝亦以先帝尤愛太子故得無廢。
後漢公沙穆為繒相時繒侯敞東海恭王之後也。所為多不法廢嫡立庶傲狠放恣穆到官謁曰:臣始除之日京師咸謂臣曰:繒有惡侯以吊小相明侯何因得此?鬼聲之甚也。幸承先人之支體傳茅土之重不戰(zhàn)戰(zhàn)兢兢而違越法度故朝廷使臣為輔愿改往修來自求多福乃上沒敞所侵官民田地廢其庶子還立嫡嗣其蒼頭兒客犯法皆收考之因苦辭諫敞敞涕泣為謝多從其所規(guī)。
何敞為濟南王康太傅康尊貴驕甚敞至國輔康以道義數(shù)引法度諫正之康敬禮焉。
程堅為趙王乾傅先是乾居父喪私聘小妻。又白衣出司馬門坐削五縣及堅為傅輔以禮義乾改悔前過堅列上復所削縣。
魏吳質字季重以才學通博為世子及諸侯所禮為元城令太祖嘗出征世子及臨淄侯植并送路側植稱述功德發(fā)言有章左右屬目太祖亦悅焉世子悵然自失質耳曰:王當行流涕可也。及辭世子泣而拜太祖及左右咸?欷是皆以植辭多華而誠心不及也。
賈詡為大中大夫時文帝為五官將而臨淄侯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帝使人問詡自固之術詡曰:愿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yè)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帝從之深自砥礪。
高堂隆為歷城侯徽相遭太祖喪不哀及游獵馳騁隆以義正諫甚得輔導之節(jié)蜀霍弋為太子中庶子太子?好騎射出入無度弋援引古義盡言規(guī)諫甚得切磋之體。
晉安平王孚初為魏國太子中庶子文帝初聞太祖薨號哭過甚孚諫曰:大行晏駕天下恃殿下為命當上為宗廟下為萬國奈何效匹夫之孝乎!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
嵇喜為齊王攸司馬攸居文帝喪哀毀過禮左右以稻米乾飯雜理中丸進之攸泣而不受喜諫曰:毀不滅性圣人之教。且大王地即密親任惟元輔匹夫猶惜其命以為祖宗況荷天下之大業(yè)負帝室之重任而可盡無極之哀與顏閔爭孝不可令賢人笑愚人幸也。喜躬自進食攸不得已為之強飯喜退攸謂左右曰:嵇司馬將令我不忘居喪之節(jié)得存區(qū)區(qū)之身耳。
丁綏為高密王泰司空祭酒楚王瑋之被收泰嚴兵將救之綏諫曰:公為宰相不可輕動。且夜中倉卒宜遣人參審定問泰從之。
王修為東平王?長史惠帝北征以?都督徐州率眾赴鄴湯陰之役東海王越奔于下邳?不納越乃還國帝既西幸越總兵謀迎大駕?甚懼修說曰:東海宗室重望今將興義公宜舉徐州以授之此克讓之美也。?從之。
卞?為明帝東中郎長史。又為世子師?前後居師佐之任盡裨輔之節(jié)一府貴而憚焉。
溫嶠為太子中庶子數(shù)陳規(guī)諷。又獻侍臣箴甚有弘益(嶠。又與阮放等共勸太子游談老莊不教以經(jīng)史太子甚敬之)。
華廙為太子少傅動遵禮典得輔導之義。
梁江革為武陵王長史王憚之雅相欽重每至侍宴言論必以詩書王因此?學好文典簽沈熾文以王所制詩呈高祖高祖謂仆射徐勉曰:江革果稱職乃除都官尚書。
後魏游雅為太子少傅時恭宗總百揆監(jiān)國雅上疏曰:殿下親覽百揆經(jīng)營內外昧旦而興諮詢國老臣職忝凝承司是獻替漢武時始啟河右四郡議諸疑罪而擿徙之十數(shù)年後邊郡充實并修農(nóng)戍孝宣因之以服北方此近世之事也。帝王之於罪人非怒而誅之欲其從善而懲惡擿徙之苦其懲亦深自非大逆正刑皆可從徙雖舉家投遠忻喜赴路力役終事不敢言苦。且遠流分離心或思善如此奸邪可息邊陲足備恭宗善其言然未之行。
楊昱為詹事丞于時孝明在懷抱之中至於出入左右乳母而已不令宮寮聞知昱諫曰:陛下不以臣等凡淺備位宮臣太子動止宜令翼從然自此以來輕爾出入進無二傅輔導之美退闕群寮陪侍之式非所謂示民儀軌著君臣之義陛下。若召太子必降手詔令臣下咸知為後世法,於是詔曰:自今已後。若非朕手敕勿令兒輒出宮臣在直者從至萬歲門。
程駿為任城王?郎中令進箴於王王納而嘉焉。
裴瑗為汝南王悅郎中令悅散費無常每王俸初入一日之中分贈極意瑗每隨例常辭多受少伺悅虛竭還來奉貢悅雖性情不常然亦相賞愛。
宗欽初仕沮渠蒙遜為世子洗馬欽上東宮侍臣箴北齊邢峙為國子助教授皇太子經(jīng)廚宰進太子食有菜曰:邪蒿峙命去之曰:此菜有不正之名非殿下所宜食文襄聞而嘉之賜以被褥縑纟廣拜國子博士王?為常山王友時文宣昏亂王以切諫為文宣所撻王從容謂?曰:主上起居不常卿耳目所具吾,豈可以前逢一怒遂爾結舌卿宜為撰諫草吾當伺便極諫?遂條十馀事以呈切諫王曰:今朝廷乃爾欲學介子匹夫輕一朝之命狂藥令人不自覺刀箭豈復識親疏一旦禍出理外將奈殿下家業(yè)何奈皇太后何乞。且將順日慎一日王?欷不自勝曰:乃至是乎!明日見?曰:吾長夜九思今便息意便命火對?焚之。
後周伊婁穆初為衛(wèi)公直長史武帝建德初授荊州復以穆為總管府長史穆頻貳戚藩甚得裨贊之譽蕭圓肅建德中為太子少傅以任當師傅調護是職乃作少傅箴太子見而悅之致書勞問。
鄭譯為太子宮尹時太子多失德內史中大夫烏丸軌每勸帝廢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常不自安其後詔太子西征吐谷渾太子陰乃謂譯曰:秦王上愛子也。烏丸軌上信臣也。今吾此行得無扶蘇之事乎!譯曰:愿殿下勉著仁孝無失子道而已勿為他慮太子然之。
隋裴政為太子勇左庶子多所規(guī)正見稱純愨東宮凡有大事皆以委之。
唐孔[A13C]達為右庶子皇太子承乾始自幼小太宗令[A13C]達專侍讀書[A13C]達性真正每讀書至可規(guī)誡必反覆引諭然以早居侍奉意頗狎之雖心有不平而免於憎忿時左庶子于志寧。又受詔輔導承乾志寧正色直道多所補益撰諫苑二十卷以進承乾太宗并嘉之二人各賜帛百疋黃金一斤以厲承乾之意仍遷志寧為詹事。
王?為禮部尚書兼魏王師王問?以忠孝?答曰:陛下王之君也。事君思盡忠陛下王之父也。事父思盡孝忠孝之道可以立身可以成名當年可以享天?馀芳可以垂後葉王曰:忠孝之道已聞教矣。愿聞所習?答曰:漢東平王蒼云:為善最樂太宗謂侍臣曰:古來帝子生於宮闥及其成人無不驕逸是以傾覆相踵少能自濟我今嚴教子弟欲令皆得安全王?我久驅使是所諳悉以其意存忠孝選為子師爾宜語泰汝之待?如事我也??梢詿o過泰每為之先拜?亦以師道自居物議善之。
蘇?少以明經(jīng)累授徐王府記室參軍王好畋獵?每諫止之劉憲睿宗景?初為太子詹事玄宗在東宮留意經(jīng)籍憲因上啟曰:自古及今皆重于學至于光輝盛德發(fā)楊令問安靜身心保寧家國無以加焉殿下居副君之位有絕人之才豈假尋章摘句蓋止略知大意用功甚少為利極多伏愿克成美志無棄暇日上以慰至尊之心下以答庶寮之望侍讀褚無量經(jīng)明行修耆年宿望時賜召問以察其言幸甚褚無量為國子司業(yè)景?初玄宗在春宮無量兼皇太子侍讀嘗撰翼善記以進之太子降書嘉勞賚絹四十疋。
◎宮臣部·講習
夫先王之教子也。建師保之職申誨諭之道莫不先之以禮樂遵之以典法使其近正人而聞正言達古義而式古訓化與心會習與性成然後德智長而治道得矣。漢氏而下學術尤盛名儒碩生乘時間出乃有奉持素業(yè)入?yún)⒅v議敷暢經(jīng)旨進對宴說以師道而自處蒙體貌之殊等博約浸潤以敦乎!藝文切磋琢磨以成乎!德范自非誦說有法進退可度秉踐言之善行富博古之多聞者疇以充是選哉!
漢瑕丘江公受?梁春秋及詩於魯申公武帝時江公與董仲舒并為博士仲舒通五經(jīng)能持論善屬文江公訥於口上使與仲舒議不如仲舒而丞相公孫弘本為公羊學比輯其議卒用董生,於是帝因尊公羊家詔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興太子既通復私聞?梁而善之。
歐陽地馀其先歐陽生事伏生授倪寬寬授歐陽生子世世相傳地馀宣帝時為太子中庶子授太子蕭望之為太傅以。《論語》禮傳授皇太子。
張禹元帝初元中立皇太子而博士鄭寬中以尚書授太子薦言禹善。《論語》令禹授太子?!墩撜Z》由是遷光祿大夫。
孔霸事太傅夏侯勝傳尚書之學為大中大夫授太子。
鄭寬中有雋材事小夏侯建傳尚書為博士授太子後漢桓榮門徒嘗四百馀人何湯為高第明帝始立為皇太子選求明經(jīng)乃擢湯為虎賁中郎將以尚書授太子光武從容問湯本師為誰湯對曰:事沛國桓榮帝即召榮令說尚書甚善之拜為議郎。
劉昆受施氏易於戴賓光武時代杜林為光祿勛乃令入授皇太子及諸王小侯五十馀人。
包咸習?!墩撜Z》舉孝廉為郎中建武中入授皇太子?!墩撜Z》。
鍾興習嚴氏春秋明帝時為左中郎將詔令定春秋章句去其復重以授皇太子。又使宗室諸侯從興受章句召馴習韓詩章帝時為左中郎將入授諸王音複魏應習魯詩建初四年拜五官中郎將詔入授千乘王伉。
蜀尹默為仆射以。《左氏傳》授太子(太子後主也。)。
吳張休字叔嗣大帝以子登為太子欲登讀?!稘h書》習知近代之事以張昭有師法重煩勞之乃令休從昭受請還以授登(休弱冠與諸葛恪顧譚等俱為太子登僚友以漢授登)。
晉徐邈為中書侍郎武帝時皇太子尚幼帝甚鍾心文武之選皆一時之俊以邈為前衛(wèi)率領本郡大中正授太子經(jīng)帝謂邈曰:雖未敕以師禮相待然不以博士不相遇也。魏晉以來使人教授號為博士不復尊以為師故帝有云:
阮放字思度為太子中舍人遷庶子時雖戎車屢駕而放侍太子常說老莊不及軍國明帝甚友愛之。
鄧攸以儒學嘗授皇太子詩。
庾亮為中書郎領著作侍講東宮其所論釋多見稱述。
宋何承天為率更令領國子博士皇太子講孝經(jīng)承天與中庶子顏延之同為執(zhí)經(jīng)。
蔡茂之侍廬陵王義真讀書官至彭城王義康驃騎從事中郎。
南齊伏曼容字公儀武帝永明初為太子率更令侍皇太子講。
王儉為少傅文惠太子於崇政殿講孝經(jīng)儉令摘句太仆周?撰為義疏。
梁何佟之初仕齊明帝建武中為鎮(zhèn)北記室參軍侍皇太子講。
張譏為士林館學士簡文在東宮每有降集必使召之及侯景寇逆於圍城之中猶侍哀太子武德後殿講老莊。
庾黔婁為尚書金部郎遷中軍表記室參軍東宮建以本官侍皇太子講甚見知重詔與太子中庶子殷均中舍人到洽國子博士明山賓等迎日為太子講五經(jīng)義。
賀革為湘東王府諮議參軍。
顧越聰慧有口辯說毛氏詩傍通異議解褐揚州議曹吏兼太子左衛(wèi)率丞越於義理精妙尤善持論與會稽賀文發(fā)俱為梁南平王偉所重引為賓客尋補五經(jīng)博士遷國子博士世祖即位除始興王諮議參軍侍東宮講讀世祖以敦篤厚遇之。
許懋年十四入大學領師說尤曉故事文惠太子聞而召之侍讀于崇明殿仆射江祏重之號為經(jīng)史笥陳沈文阿文帝時為通直散騎常侍兼國子博士領羽林監(jiān)仍令於東宮講孝經(jīng)。《論語》。
沈德威篤學無倦遂治經(jīng)業(yè)天嘉元年徵出都侍太子講禮傳。
王元規(guī)為鄱陽王記室參軍領國子助教後主在東宮引為學士親授禮記。《左傳》喪服等義賞賜優(yōu)厚國子祭酒新安王伯固嘗因入宮?會元規(guī)將講乃啟請執(zhí)經(jīng)時論以為榮。
姚察入隋為員外散騎常侍。又敕侍晉王講讀煬帝初在東宮數(shù)被召見訪以史籍。
徐孝克初為散騎常侍陳亡入隋授國子博士後侍東宮講禮傳後魏梁越為禮經(jīng)博士太祖以其謹厚舉動可則拜上大夫會授諸皇子經(jīng)書。
谷洪少受學中書太武令洪入授太子經(jīng)位至尚書李郁字永穆為廣平王懷友懷深相禮遇時學士徐遵明教授山東生徒甚盛懷徵遵明在館令郁問其五經(jīng)義例十馀條遵明所答數(shù)條而已。
劉芳為中書侍郎與邢產(chǎn)入授皇太子經(jīng)遷太子庶子從駕洛陽自在路及旋京師嘗侍坐講讀。
高允為秦王翰傅後敕以經(jīng)授恭宗甚見禮待。
孫惠蔚自宣武在東宮為博士侍讀及世宗即位之後常在左右敷訓經(jīng)典自冗從仆射遷秘書丞。
董徵為四門小學博士後宣武詔徵入?旋華宮令孫惠蔚問以六經(jīng)仍詔徵教授京兆清河廣平汝南四王。
盧辨孝武時為太子少傅太子及諸王等皆行束?之禮受業(yè)於辨。
北齊馬敬德世祖時為後主擇師傅為侍講後主既不好學敬德侍講甚疏時以春秋入授。
後周樂遜為太尉李弼府諮議參軍太祖召遜教授諸子在館六年與諸儒分經(jīng)授業(yè)遜講孝經(jīng)?!墩撜Z》毛詩及服虔所注春秋?!蹲笫蟼鳌沸翍c之以經(jīng)明行?與盧誕等。
斛斯徵為司樂中大夫高祖以徵治經(jīng)有師法詔令教授皇太子宣帝時為魯公與諸皇子等咸服青衿行束?之禮受業(yè)於徵仍并呼徵為夫子儒者榮之隋元善洛陽人通涉五經(jīng)尤明。《左氏傳》初仕後周武帝甚禮之以為太子宮尹賜爵江陽縣公每執(zhí)經(jīng)以授太子。
楊汪字元度勤學專精?!蹲笫蟼鳌吠ㄈY初仕周冀王侍讀王甚重之每曰:楊侍讀德業(yè)優(yōu)深孤之穆生也。唐孔[A13C]達武德中為秦府文學館學士以經(jīng)授中山王承乾。
陸德明為秦府文學館學士命中山王承乾從其受業(yè)。
馬嘉連武德中為崇賢館學士與洗馬秦?等侍講殿中恩禮甚渥。
王元感濮州鄄城人也。少舉明經(jīng)累補博城縣丞兗州都督紀王慎深禮之命其子東平王續(xù)從元感受學。
蕭?為太子太保貞觀十七年十一月甲辰誕皇太孫太宗幸東宮謂皇太子曰:爾國之儲貳府藏是同金玉綺羅不足為賜但先圣典籍可為鏡誡耳因賜尚書毛詩孝經(jīng)各一部?跪而言曰:臣道德才術無一可稱徒以犬馬之年謬當求舊之舉擢其朽質以保儲皇塵露之資實慚無效五經(jīng)義訓臣頗聞之今所賜書請陳其要太宗許之?乃先說孝經(jīng)次述尚書末敘毛詩咸舉其要旨申明義趣可為深誡者皆委曲言之太宗大悅以為保傅得人。
高智周高宗時為蘭臺大夫時孝敬在東宮智周與司文郎中賀凱司經(jīng)大夫王真儒等俱以儒學受詔為侍讀。
吳文?為道士以儒學善教誘童孺大歷中代宗召入宮太子及諸王嘗受經(jīng)藝。
王起為皇太子侍讀文宗開成二年正月詔起及陳夷行再入長生院對皇太子講讀劉仲武橋庶十日對諸王講讀二月詔起夷行三日入長生院對皇太子講讀仲武庶八日入內見諸王授書三月詔起夷行五日一入長生院對太子講讀仲武間日入對諸王授經(jīng)四月甲午朔皇太子於長生殿對起夷行諸王對仲武。
竇宗直為秘書少監(jiān)開成二年七月以宗直為太子侍讀三年七月詔宗直及周敬復令每遇雙日入對皇太子九月。又詔宗直敬復依前隔日入少陽院。
三王之教世子也。建師保之職喻之德而歸諸道漢氏之分王子弟亦為選置傅相故儲闈以至於戚藩莫不資賢良之士申輔導之義然後成溫文之德著信厚之質者焉乃有藉其素望以定大計極其誠心以安宗社陳禮義而救其失援法度而窒其邪周旋以盡規(guī)切磋以縫闕以至形於筆述表乎!箴諷皆所以罄??之衷勵蹇蹇之節(jié)蓋夫朋友著忠告之義官師有相規(guī)之訓況乎!委質事人,豈不念納忠而成美哉!
漢東園公與綺里季夏黃公?里先生四人惠帝為太子時高帝欲廢太子立趙王如意呂后用張良計令建成侯呂澤奉太子卑辭迎四人至客建成侯所高帝十一年黥布反高祖疾欲使太子往擊之四人相謂曰:凡來者將以存太子太子將兵事危矣。乃說建成侯請呂后乘間言諸將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將此屬莫肯為用,於是高祖自將而東以良行太子少傅事十二年高祖破布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太傅稱說引古以死爭太子高祖陽許之猶欲易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從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須眉皓白衣冠甚偉(所以謂之四皓)高祖怪問曰:何為者四人皆對各言其姓名上乃驚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辱故恐而亡匿今聞太子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愿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上曰:煩公幸卒調護太子(調謂和平之護謂保之四人為壽已畢趨去高祖目送之(以目瞻之訖而出也。)召戚夫人指視曰:我欲易之彼四人為之輔羽翼已成難動矣。呂氏真?主矣。(乃汝也。)。
叔孫通為太子太傅高帝欲以趙王如意易太子通諫曰:昔者晉獻公以驪姬故廢太子立奚齊晉國亂者數(shù)十年為天下笑秦以不早定扶蘇胡亥詐立自使滅祀此陛下所親見今太子仁孝天下皆聞之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啖當作淡淡謂無味之食言共攻擊勤苦之事而食無味之食)其可背哉!陛下必欲?而立少(?讀曰嫡)臣愿先伏誅以頸血污地高帝曰:公罷矣。吾特戲耳(特。且也。)通曰:太子天下本本壹搖天下震動奈何以天下戲高帝曰:吾聽公。
淮南相(史失姓名)孝景三年吳楚七國反吳使者至淮南王安欲發(fā)兵應之其相曰:王必欲應吳臣愿為將王乃屬之(謂以兵委之也。)相以將兵嬰城守不聽王而為漢漢亦使曲城侯將兵救淮南(曲城侯蠱達之子也。名捷)淮南以故得完。
董仲舒為江都易王相易王帝兄素驕好勇仲舒以禮誼規(guī)正王敬重焉。
史丹為駙馬都尉護太子家時孝成為太子喜酒樂燕元帝不以為能而定陶恭王有材藝母傅昭儀。又愛幸帝以故嘗有意欲以恭王為嗣賴丹護太子家輔助有力帝亦以先帝尤愛太子故得無廢。
後漢公沙穆為繒相時繒侯敞東海恭王之後也。所為多不法廢嫡立庶傲狠放恣穆到官謁曰:臣始除之日京師咸謂臣曰:繒有惡侯以吊小相明侯何因得此?鬼聲之甚也。幸承先人之支體傳茅土之重不戰(zhàn)戰(zhàn)兢兢而違越法度故朝廷使臣為輔愿改往修來自求多福乃上沒敞所侵官民田地廢其庶子還立嫡嗣其蒼頭兒客犯法皆收考之因苦辭諫敞敞涕泣為謝多從其所規(guī)。
何敞為濟南王康太傅康尊貴驕甚敞至國輔康以道義數(shù)引法度諫正之康敬禮焉。
程堅為趙王乾傅先是乾居父喪私聘小妻。又白衣出司馬門坐削五縣及堅為傅輔以禮義乾改悔前過堅列上復所削縣。
魏吳質字季重以才學通博為世子及諸侯所禮為元城令太祖嘗出征世子及臨淄侯植并送路側植稱述功德發(fā)言有章左右屬目太祖亦悅焉世子悵然自失質耳曰:王當行流涕可也。及辭世子泣而拜太祖及左右咸?欷是皆以植辭多華而誠心不及也。
賈詡為大中大夫時文帝為五官將而臨淄侯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帝使人問詡自固之術詡曰:愿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yè)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帝從之深自砥礪。
高堂隆為歷城侯徽相遭太祖喪不哀及游獵馳騁隆以義正諫甚得輔導之節(jié)蜀霍弋為太子中庶子太子?好騎射出入無度弋援引古義盡言規(guī)諫甚得切磋之體。
晉安平王孚初為魏國太子中庶子文帝初聞太祖薨號哭過甚孚諫曰:大行晏駕天下恃殿下為命當上為宗廟下為萬國奈何效匹夫之孝乎!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
嵇喜為齊王攸司馬攸居文帝喪哀毀過禮左右以稻米乾飯雜理中丸進之攸泣而不受喜諫曰:毀不滅性圣人之教。且大王地即密親任惟元輔匹夫猶惜其命以為祖宗況荷天下之大業(yè)負帝室之重任而可盡無極之哀與顏閔爭孝不可令賢人笑愚人幸也。喜躬自進食攸不得已為之強飯喜退攸謂左右曰:嵇司馬將令我不忘居喪之節(jié)得存區(qū)區(qū)之身耳。
丁綏為高密王泰司空祭酒楚王瑋之被收泰嚴兵將救之綏諫曰:公為宰相不可輕動。且夜中倉卒宜遣人參審定問泰從之。
王修為東平王?長史惠帝北征以?都督徐州率眾赴鄴湯陰之役東海王越奔于下邳?不納越乃還國帝既西幸越總兵謀迎大駕?甚懼修說曰:東海宗室重望今將興義公宜舉徐州以授之此克讓之美也。?從之。
卞?為明帝東中郎長史。又為世子師?前後居師佐之任盡裨輔之節(jié)一府貴而憚焉。
溫嶠為太子中庶子數(shù)陳規(guī)諷。又獻侍臣箴甚有弘益(嶠。又與阮放等共勸太子游談老莊不教以經(jīng)史太子甚敬之)。
華廙為太子少傅動遵禮典得輔導之義。
梁江革為武陵王長史王憚之雅相欽重每至侍宴言論必以詩書王因此?學好文典簽沈熾文以王所制詩呈高祖高祖謂仆射徐勉曰:江革果稱職乃除都官尚書。
後魏游雅為太子少傅時恭宗總百揆監(jiān)國雅上疏曰:殿下親覽百揆經(jīng)營內外昧旦而興諮詢國老臣職忝凝承司是獻替漢武時始啟河右四郡議諸疑罪而擿徙之十數(shù)年後邊郡充實并修農(nóng)戍孝宣因之以服北方此近世之事也。帝王之於罪人非怒而誅之欲其從善而懲惡擿徙之苦其懲亦深自非大逆正刑皆可從徙雖舉家投遠忻喜赴路力役終事不敢言苦。且遠流分離心或思善如此奸邪可息邊陲足備恭宗善其言然未之行。
楊昱為詹事丞于時孝明在懷抱之中至於出入左右乳母而已不令宮寮聞知昱諫曰:陛下不以臣等凡淺備位宮臣太子動止宜令翼從然自此以來輕爾出入進無二傅輔導之美退闕群寮陪侍之式非所謂示民儀軌著君臣之義陛下。若召太子必降手詔令臣下咸知為後世法,於是詔曰:自今已後。若非朕手敕勿令兒輒出宮臣在直者從至萬歲門。
程駿為任城王?郎中令進箴於王王納而嘉焉。
裴瑗為汝南王悅郎中令悅散費無常每王俸初入一日之中分贈極意瑗每隨例常辭多受少伺悅虛竭還來奉貢悅雖性情不常然亦相賞愛。
宗欽初仕沮渠蒙遜為世子洗馬欽上東宮侍臣箴北齊邢峙為國子助教授皇太子經(jīng)廚宰進太子食有菜曰:邪蒿峙命去之曰:此菜有不正之名非殿下所宜食文襄聞而嘉之賜以被褥縑纟廣拜國子博士王?為常山王友時文宣昏亂王以切諫為文宣所撻王從容謂?曰:主上起居不常卿耳目所具吾,豈可以前逢一怒遂爾結舌卿宜為撰諫草吾當伺便極諫?遂條十馀事以呈切諫王曰:今朝廷乃爾欲學介子匹夫輕一朝之命狂藥令人不自覺刀箭豈復識親疏一旦禍出理外將奈殿下家業(yè)何奈皇太后何乞。且將順日慎一日王?欷不自勝曰:乃至是乎!明日見?曰:吾長夜九思今便息意便命火對?焚之。
後周伊婁穆初為衛(wèi)公直長史武帝建德初授荊州復以穆為總管府長史穆頻貳戚藩甚得裨贊之譽蕭圓肅建德中為太子少傅以任當師傅調護是職乃作少傅箴太子見而悅之致書勞問。
鄭譯為太子宮尹時太子多失德內史中大夫烏丸軌每勸帝廢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常不自安其後詔太子西征吐谷渾太子陰乃謂譯曰:秦王上愛子也。烏丸軌上信臣也。今吾此行得無扶蘇之事乎!譯曰:愿殿下勉著仁孝無失子道而已勿為他慮太子然之。
隋裴政為太子勇左庶子多所規(guī)正見稱純愨東宮凡有大事皆以委之。
唐孔[A13C]達為右庶子皇太子承乾始自幼小太宗令[A13C]達專侍讀書[A13C]達性真正每讀書至可規(guī)誡必反覆引諭然以早居侍奉意頗狎之雖心有不平而免於憎忿時左庶子于志寧。又受詔輔導承乾志寧正色直道多所補益撰諫苑二十卷以進承乾太宗并嘉之二人各賜帛百疋黃金一斤以厲承乾之意仍遷志寧為詹事。
王?為禮部尚書兼魏王師王問?以忠孝?答曰:陛下王之君也。事君思盡忠陛下王之父也。事父思盡孝忠孝之道可以立身可以成名當年可以享天?馀芳可以垂後葉王曰:忠孝之道已聞教矣。愿聞所習?答曰:漢東平王蒼云:為善最樂太宗謂侍臣曰:古來帝子生於宮闥及其成人無不驕逸是以傾覆相踵少能自濟我今嚴教子弟欲令皆得安全王?我久驅使是所諳悉以其意存忠孝選為子師爾宜語泰汝之待?如事我也??梢詿o過泰每為之先拜?亦以師道自居物議善之。
蘇?少以明經(jīng)累授徐王府記室參軍王好畋獵?每諫止之劉憲睿宗景?初為太子詹事玄宗在東宮留意經(jīng)籍憲因上啟曰:自古及今皆重于學至于光輝盛德發(fā)楊令問安靜身心保寧家國無以加焉殿下居副君之位有絕人之才豈假尋章摘句蓋止略知大意用功甚少為利極多伏愿克成美志無棄暇日上以慰至尊之心下以答庶寮之望侍讀褚無量經(jīng)明行修耆年宿望時賜召問以察其言幸甚褚無量為國子司業(yè)景?初玄宗在春宮無量兼皇太子侍讀嘗撰翼善記以進之太子降書嘉勞賚絹四十疋。
◎宮臣部·講習
夫先王之教子也。建師保之職申誨諭之道莫不先之以禮樂遵之以典法使其近正人而聞正言達古義而式古訓化與心會習與性成然後德智長而治道得矣。漢氏而下學術尤盛名儒碩生乘時間出乃有奉持素業(yè)入?yún)⒅v議敷暢經(jīng)旨進對宴說以師道而自處蒙體貌之殊等博約浸潤以敦乎!藝文切磋琢磨以成乎!德范自非誦說有法進退可度秉踐言之善行富博古之多聞者疇以充是選哉!
漢瑕丘江公受?梁春秋及詩於魯申公武帝時江公與董仲舒并為博士仲舒通五經(jīng)能持論善屬文江公訥於口上使與仲舒議不如仲舒而丞相公孫弘本為公羊學比輯其議卒用董生,於是帝因尊公羊家詔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興太子既通復私聞?梁而善之。
歐陽地馀其先歐陽生事伏生授倪寬寬授歐陽生子世世相傳地馀宣帝時為太子中庶子授太子蕭望之為太傅以。《論語》禮傳授皇太子。
張禹元帝初元中立皇太子而博士鄭寬中以尚書授太子薦言禹善。《論語》令禹授太子?!墩撜Z》由是遷光祿大夫。
孔霸事太傅夏侯勝傳尚書之學為大中大夫授太子。
鄭寬中有雋材事小夏侯建傳尚書為博士授太子後漢桓榮門徒嘗四百馀人何湯為高第明帝始立為皇太子選求明經(jīng)乃擢湯為虎賁中郎將以尚書授太子光武從容問湯本師為誰湯對曰:事沛國桓榮帝即召榮令說尚書甚善之拜為議郎。
劉昆受施氏易於戴賓光武時代杜林為光祿勛乃令入授皇太子及諸王小侯五十馀人。
包咸習?!墩撜Z》舉孝廉為郎中建武中入授皇太子?!墩撜Z》。
鍾興習嚴氏春秋明帝時為左中郎將詔令定春秋章句去其復重以授皇太子。又使宗室諸侯從興受章句召馴習韓詩章帝時為左中郎將入授諸王音複魏應習魯詩建初四年拜五官中郎將詔入授千乘王伉。
蜀尹默為仆射以。《左氏傳》授太子(太子後主也。)。
吳張休字叔嗣大帝以子登為太子欲登讀?!稘h書》習知近代之事以張昭有師法重煩勞之乃令休從昭受請還以授登(休弱冠與諸葛恪顧譚等俱為太子登僚友以漢授登)。
晉徐邈為中書侍郎武帝時皇太子尚幼帝甚鍾心文武之選皆一時之俊以邈為前衛(wèi)率領本郡大中正授太子經(jīng)帝謂邈曰:雖未敕以師禮相待然不以博士不相遇也。魏晉以來使人教授號為博士不復尊以為師故帝有云:
阮放字思度為太子中舍人遷庶子時雖戎車屢駕而放侍太子常說老莊不及軍國明帝甚友愛之。
鄧攸以儒學嘗授皇太子詩。
庾亮為中書郎領著作侍講東宮其所論釋多見稱述。
宋何承天為率更令領國子博士皇太子講孝經(jīng)承天與中庶子顏延之同為執(zhí)經(jīng)。
蔡茂之侍廬陵王義真讀書官至彭城王義康驃騎從事中郎。
南齊伏曼容字公儀武帝永明初為太子率更令侍皇太子講。
王儉為少傅文惠太子於崇政殿講孝經(jīng)儉令摘句太仆周?撰為義疏。
梁何佟之初仕齊明帝建武中為鎮(zhèn)北記室參軍侍皇太子講。
張譏為士林館學士簡文在東宮每有降集必使召之及侯景寇逆於圍城之中猶侍哀太子武德後殿講老莊。
庾黔婁為尚書金部郎遷中軍表記室參軍東宮建以本官侍皇太子講甚見知重詔與太子中庶子殷均中舍人到洽國子博士明山賓等迎日為太子講五經(jīng)義。
賀革為湘東王府諮議參軍。
顧越聰慧有口辯說毛氏詩傍通異議解褐揚州議曹吏兼太子左衛(wèi)率丞越於義理精妙尤善持論與會稽賀文發(fā)俱為梁南平王偉所重引為賓客尋補五經(jīng)博士遷國子博士世祖即位除始興王諮議參軍侍東宮講讀世祖以敦篤厚遇之。
許懋年十四入大學領師說尤曉故事文惠太子聞而召之侍讀于崇明殿仆射江祏重之號為經(jīng)史笥陳沈文阿文帝時為通直散騎常侍兼國子博士領羽林監(jiān)仍令於東宮講孝經(jīng)。《論語》。
沈德威篤學無倦遂治經(jīng)業(yè)天嘉元年徵出都侍太子講禮傳。
王元規(guī)為鄱陽王記室參軍領國子助教後主在東宮引為學士親授禮記。《左傳》喪服等義賞賜優(yōu)厚國子祭酒新安王伯固嘗因入宮?會元規(guī)將講乃啟請執(zhí)經(jīng)時論以為榮。
姚察入隋為員外散騎常侍。又敕侍晉王講讀煬帝初在東宮數(shù)被召見訪以史籍。
徐孝克初為散騎常侍陳亡入隋授國子博士後侍東宮講禮傳後魏梁越為禮經(jīng)博士太祖以其謹厚舉動可則拜上大夫會授諸皇子經(jīng)書。
谷洪少受學中書太武令洪入授太子經(jīng)位至尚書李郁字永穆為廣平王懷友懷深相禮遇時學士徐遵明教授山東生徒甚盛懷徵遵明在館令郁問其五經(jīng)義例十馀條遵明所答數(shù)條而已。
劉芳為中書侍郎與邢產(chǎn)入授皇太子經(jīng)遷太子庶子從駕洛陽自在路及旋京師嘗侍坐講讀。
高允為秦王翰傅後敕以經(jīng)授恭宗甚見禮待。
孫惠蔚自宣武在東宮為博士侍讀及世宗即位之後常在左右敷訓經(jīng)典自冗從仆射遷秘書丞。
董徵為四門小學博士後宣武詔徵入?旋華宮令孫惠蔚問以六經(jīng)仍詔徵教授京兆清河廣平汝南四王。
盧辨孝武時為太子少傅太子及諸王等皆行束?之禮受業(yè)於辨。
北齊馬敬德世祖時為後主擇師傅為侍講後主既不好學敬德侍講甚疏時以春秋入授。
後周樂遜為太尉李弼府諮議參軍太祖召遜教授諸子在館六年與諸儒分經(jīng)授業(yè)遜講孝經(jīng)?!墩撜Z》毛詩及服虔所注春秋?!蹲笫蟼鳌沸翍c之以經(jīng)明行?與盧誕等。
斛斯徵為司樂中大夫高祖以徵治經(jīng)有師法詔令教授皇太子宣帝時為魯公與諸皇子等咸服青衿行束?之禮受業(yè)於徵仍并呼徵為夫子儒者榮之隋元善洛陽人通涉五經(jīng)尤明。《左氏傳》初仕後周武帝甚禮之以為太子宮尹賜爵江陽縣公每執(zhí)經(jīng)以授太子。
楊汪字元度勤學專精?!蹲笫蟼鳌吠ㄈY初仕周冀王侍讀王甚重之每曰:楊侍讀德業(yè)優(yōu)深孤之穆生也。唐孔[A13C]達武德中為秦府文學館學士以經(jīng)授中山王承乾。
陸德明為秦府文學館學士命中山王承乾從其受業(yè)。
馬嘉連武德中為崇賢館學士與洗馬秦?等侍講殿中恩禮甚渥。
王元感濮州鄄城人也。少舉明經(jīng)累補博城縣丞兗州都督紀王慎深禮之命其子東平王續(xù)從元感受學。
蕭?為太子太保貞觀十七年十一月甲辰誕皇太孫太宗幸東宮謂皇太子曰:爾國之儲貳府藏是同金玉綺羅不足為賜但先圣典籍可為鏡誡耳因賜尚書毛詩孝經(jīng)各一部?跪而言曰:臣道德才術無一可稱徒以犬馬之年謬當求舊之舉擢其朽質以保儲皇塵露之資實慚無效五經(jīng)義訓臣頗聞之今所賜書請陳其要太宗許之?乃先說孝經(jīng)次述尚書末敘毛詩咸舉其要旨申明義趣可為深誡者皆委曲言之太宗大悅以為保傅得人。
高智周高宗時為蘭臺大夫時孝敬在東宮智周與司文郎中賀凱司經(jīng)大夫王真儒等俱以儒學受詔為侍讀。
吳文?為道士以儒學善教誘童孺大歷中代宗召入宮太子及諸王嘗受經(jīng)藝。
王起為皇太子侍讀文宗開成二年正月詔起及陳夷行再入長生院對皇太子講讀劉仲武橋庶十日對諸王講讀二月詔起夷行三日入長生院對皇太子講讀仲武庶八日入內見諸王授書三月詔起夷行五日一入長生院對太子講讀仲武間日入對諸王授經(jīng)四月甲午朔皇太子於長生殿對起夷行諸王對仲武。
竇宗直為秘書少監(jiān)開成二年七月以宗直為太子侍讀三年七月詔宗直及周敬復令每遇雙日入對皇太子九月。又詔宗直敬復依前隔日入少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