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禮五六

宋會要輯稿 作者:清·徐松


朝會
【宋會要】
大朝會:其日,準擇時刻,陳布將士填街,及左右金吾、六軍、諸衛(wèi)勒所部,列黃麾大仗屯門及陳于殿庭,如常儀。文武百寮及 官、客使等俱入朝,文武常參官朝服,陪位官等公服。近仗就陳于合下。太樂令、樂工、協(xié)律郎俱入就位,中書侍郎以諸方鎮(zhèn)表案、給事中以所奏祥瑞案,俱俟于大慶門外之左右。諸侍衛(wèi)之官各服其器服,符寶郎奉寶,俱詣合門奉迎。 官、客使、陪位官俱入就位立定,侍中版奏請中嚴,又奏外辦。聞鳴鞭,宮縣撞黃鍾之鍾,右五鍾皆應。殿上承旨索扇,皇帝服袞冕,御輿以出,曲直華蓋侍衛(wèi)如常儀。協(xié)律郎舉麾,宮縣奏《干安》樂,鼓吹振作?;实鄯柮幔瑘?zhí)珪,出自西房,即御座,南向。扇開,協(xié)律郎偃麾戛敔,樂止。符寶郎奉寶置于御座前,文武三品以上、尚書省四品自大慶門入。三品以上官初入門,奏《正安》之樂,至位,樂止。中書侍郎、給事中押表案、祥瑞案入,詣東西階下相對立。侍郎、給事置表、瑞案訖,各還侍臣班,俟起居訖還表、瑞案位。中書門下、學士、兩省、御史臺、供奉官橫行北向,樂止。典儀贊再拜,在位官拜舞起居訖,太尉將升,中書令、門下侍郎俱降至兩階下。太尉詣西階下,太尉升降皆禮官、通事舍人引,余官止通事舍人引之。又太尉每行,樂作,至位,樂止。解劍脫舄升殿。中書令、門下侍郎各于案取所奏之文詣褥位,解劍脫舄,以次升,分東西立以俟。太尉詣御座前,北向跪奏稱

賀云,俛伏,興,降階,佩劍納(寫)[舄],余官升降劍舄并準此。還位。在位官俱再拜舞蹈訖,侍中進當御座前承旨,稱制宣答。橫行官分班序立,中書令、門下侍郎升詣御座前,各奏諸方鎮(zhèn)表及祥瑞訖,戶部尚書就承制位跪奏諸州貢物,請付所司。侍中承旨稱制可,退。次禮部尚書奏諸蕃貢物,請付所司,司天監(jiān)奏云物祥瑞,請付史館,皆如上儀。侍中進當御座前,奏禮畢,殿上承旨索扇,宮縣撞蕤賓之鍾,左五鍾皆應。協(xié)律郎舉麾,宮縣奏《干安》樂,鼓吹振作。皇帝降座,御輿入自東房,扇開,偃麾戛敔,樂止。侍中奏解嚴,文武百僚相次退還次,諸州客使、陪位官、蕃客等并退。
仗衛(wèi)排列如舊,以俟上壽。中書門下、文武百僚立班如朝賀儀,并朝服。侍中版奏中嚴外辦,聞鳴鞭撞鍾,殿上索扇,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御輿以出,舉麾,奏樂、鼓吹。皇帝即御座,扇開,偃麾戛敔。中書門下、文武百寮橫行拜舞、分班,并如賀儀。光祿卿詣橫街南奏請允群官上壽,侍中承旨稱制可,文武百寮并橫行拜舞。太尉升殿,詣壽樽所,北向。尚食奉御酌御酒一爵授太尉奉:原作「奏」,據(jù)《宋史》卷一一六《禮志》一九改。,太尉搢笏執(zhí)爵,詣御座前跪進?;实蹐?zhí)爵,太尉執(zhí)笏,俛伏,興,少退,跪奏稱上千萬歲壽云,降階。在位官皆拜舞。公王詣東西階升殿,劍履者各解脫于階下。 官升東西廊,并立于席后。群臣解劍脫舄并于席位。太樂令引歌者及琴瑟至階下升,就位座,其笙管者進階。尚食奉御進酒,殿中監(jiān)省酒以進,

皇帝舉第二爵,登歌作《甘露之曲》。飲訖,樂止?;实埏嬘櫍钪斜O(jiān)受虛爵。中書門下殿上橫行,通事舍人曰「各賜酒」,上下群官拜呼萬歲,就坐,搢笏受酒,宮縣作《正安之樂》。飲酒巡周,凡行酒訖,并太官令奏巡周。樂止。尚食奉御進食,升階,以次置御座前。又設(shè)群官食訖,凡設(shè)食訖,太官令奏食遍。太樂丞引《盛德升聞之舞》入,作三變止。殿中監(jiān)進皇帝第三爵,群官立席后,登歌作《瑞木成文之曲》瑞:原作「端」,據(jù)《宋史》卷一一六《禮志》一九改。。飲訖,群官皆座。又行群官酒、作樂、進食、設(shè)群官食,如上儀。太樂丞引《天下大定之舞》,作三變,止。殿中監(jiān)進皇帝第四爵酒,登歌奏《嘉禾之曲》,如第三爵之儀?;实鬯谋K,百僚三盞,其食即兩度進設(shè),二舞各作三變。通事舍人曰可起,百僚皆立于席后。群官皆佩劍納舄,候升殿官降即降。侍中進御座前跪(奉)[奏]禮畢,俛伏,興,群官俱降階復位,北向立班,拜舞,分班序立。次殿上索扇,太樂撞鍾、舉麾,(奉)[奏]《干安樂》,鼓吹振作?;实劢底浫胱詵|房,扇開,戛敔,樂止。侍中奏解嚴,所司承旨放仗,文武百僚再拜訖,相次退。《文昌雜錄》:舊儀,宰臣、兩省、學士、待制至殿中侍御史先就丹墀位,乘輿升御座,方引諸司三品、四品入大慶偏門,《正安之樂》作。按李德?!秲沙I贊錄》云:「每遇正、至,與兩省官侍立香案兩邊,終朝會無拜賀之禮。嘗奏請自今且立香案南,俟扇開,贊拜,再拜,出班致詞賀,又再拜訖,分香案東西侍立?!鼓颂苾x丹墀祗是兩省供奉官侍立之地,宰相一員攝太尉,與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列于殿門,樂作就位。蓋宮架立樂,本為上公。今元會新儀,百官就位,皇帝升座,禮官乃引宰相、親王、使相押文武三品等官分東西門入,《正安之樂》作。雖刊正謬誤,而兩省供奉官猶拜賀于丹墀,未復侍立之制。詳定所上《朝會儀注》二卷,《令式》四十卷,其詳密如此,恐尚未有立者焉。
太祖建隆元年五月朔,有司請受朝。時司天上言日當食,故罷。視

朔御殿,非古也。唐德宗以數(shù)術(shù)之說肇行斯禮說:原脫,據(jù)《玉?!肪砥摺鹧a。,憲(中)[宗]元和中以其不經(jīng),罷之。后唐同光中,復詔舉行。至是猶循舊例。
十一月冬至,帝親征揚州,不受朝,宰臣率百官詣行宮拜表稱賀。自是凡正、冬及五月朔,皆太常禮院奏請。其無事而罷會者,下敕但云不御殿,至日宰臣文武百官詣合門拜表稱賀。五月朔亦無拜表之禮。其無事而罷會,不錄。
二年正月朔,御崇元殿受朝賀,服袞冕,設(shè)宮懸、仗衛(wèi)如儀。仗退,常服御廣德殿,群臣上壽,用教坊樂?!锻肌罚赫掏?,群臣詣皇太后宮門奉賀。
五月朔,御崇元殿受朝,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宮縣、仗衛(wèi)如式。
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昭憲皇太后始祔廟故也。
四年十一月冬至,行郊祀之禮,群臣詣齋宮拜表稱賀。自(俊)[后]凡冬至日值行禮者,皆拜表賀。
干德二年正月朔,不受朝,以孝明皇后在殯故也。
十一月冬至,不受朝。
三年正月朔,不受朝。皆以王師在蜀故也。
十一月冬至,受朝賀于文明殿。帝服通天冠、絳紗袍,余如元會之儀。
四年正月朔,御文明殿受賀,退詣崇德殿上壽。
十一月冬至,御干元殿,退御文明殿,群臣上壽,始用雅樂登歌、二舞,賜群臣酒,五行而罷?!队窈!罚菏悄暾?、至朝會,撰二十四曲,《白龜》、《甘露》、《紫芝》、《嘉禾》、《玉免》。
開寶三年正月朔,不受朝,雨雪故也。
四年正月朔,不受朝,王師征嶺南故也。
五年正月朔,不受朝,雨雪故也。
七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八年正月朔不受朝,十一月冬至不受朝,皆以出師江南故也?!队窈!罚洪_寶

九年正月戊寅朔,受朝干元殿,降王在列,聲容大備,知制誥扈蒙上《圣功頌》述其事,詔褒之。
九年太宗即位未改元。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太祖梓宮在殯故也。太平興國二年正月朔亦然。
十二月二十二日,帝服袞冕御干元殿,百官朝服班于位,六軍、諸衛(wèi)、殿中省仗服如元會之儀,太??h而不作,百官稱賀,大赦,改元為太平興國。宣制畢,御大明殿上壽。是年十月二十日,帝即位,至是始朝會,改元。
太平興國二年十一月冬至,御(朝)[干]元殿受朝賀,退御(大)[文]明殿上壽,復用教坊樂。
三年五月朔,御(朝)[干]元殿受朝,如冬至之儀。時以陳洪進、錢俶來朝故也。
雍熙五年正月朔,不受朝,以將有事耕籍故也?!队窈!罚骸蔡脚d國〕五年正月丙(寅)[字]朔,御干元殿受朝賀,退御大明殿上壽。淳化元年正月戊寅朔,御朝元殿受朝賀,下詔改元。
淳化三年正月朔淳化:原脫,據(jù)《長編》卷三三、《玉?!肪砥咭谎a。,服袞冕御朝元殿受朝賀。禮畢,改通天冠、絳紗袍升座,受群臣上壽。帝即位以來,每朝賀畢退御大明殿,常服上壽,奏教坊樂。至是,(司)[始]命有司約《開元禮》定上壽儀,皆以法服行禮,設(shè)宮懸、萬舞,酒三行而罷,復舊制也。又取嗣位以來祥瑞作《祥麟》、《丹鳳》、《白龜》、《河清》、《瑞麥》五曲用之。
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許王薨日近故也。
五年十一月冬至,詔以劍南用兵,罷朝會。
真宗至道三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喪制中故也。自是至咸平二年皆然。
咸平三年正月朔,駐蹕天雄軍,群臣詣行宮拜表稱賀。
五月朔前一日,所司于朝元殿陳仗衛(wèi),質(zhì)明,將受朝,以雨沾服,命合門使宣放仗,百僚常服起居于長春殿,退詣?wù)昧嘈?

焉。
十一月冬至,御朝元殿受朝賀,群臣上壽。又詣萬安宮進名賀皇太后。時宰臣張(齋)[齊]賢已下檢詳建隆二年正月朔受朝賀,仗退,百僚詣皇太后宮稱慶故事,又詔禮官詳定而行之。《玉?!罚壕暗略甏赫卤缢?,御朝元殿受朝,改元,大赦。三年,撰《祥麟》、《丹鳳》、《河清》等十三曲。四年正月己亥朔,御朝元殿受朝賀,群臣上壽,諸道進奉,契丹諸蕃使在焉,下詔肆眚。司天言日抱戴佳氣覆宮闕,上作《九日會朝》詩賜近臣,屬和。祥符元年,撰《醴泉》、《祥芝》〔等〕五曲。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冬至,車駕次澶州,群臣詣行宮拜表稱賀。
二年正月朔,不受朝,召輔臣至內(nèi)殿朝拜天書。自是歲以為常。
三年正月朔,不受朝,以晉國公主喪故也。
五年閏十月一日,詔以來年正月一日御朝元殿受朝賀。先是,詔用冬至受朝賀,時以圣祖降慶,設(shè)道場一月于朝元殿,而冬至在恭謝玉皇致齋之內(nèi),故有是詔。
八年正月朔,帝詣玉清昭應宮上玉皇圣號,禮畢還宮,常服御崇德殿,群臣稱賀。
干興元年十一月仁宗即位未改元。冬至,不受朝,以喪制故也。自是至天圣二年皆然。
仁宗天圣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國信所言:「正旦朝會,契丹使未審赴班否?!苟Y官請如舊儀設(shè)位于龍墀上,次節(jié)度使之南,升殿坐位如侍宴之儀。從之?!队窈!罚禾焓ト晁脑?,(閏)〔上問〕五月一日御殿故事,王欽若對:「唐以陰氣始盛,設(shè)君臣相見之儀,然近歲未嘗行。」
十六日,帝諭宰臣曰:「元正御殿,緣北朝人使自遠而來,為皇太后上壽,朕欲至時先率百官赴會慶殿上皇太后壽酒訖,然后御天安殿。」皇太后曰:「元日御殿立仗之儀,帝王舊式,余并不得輕議。」王曾等再拜

賀曰:「皇帝以孝治之德上奉母儀,皇太后以謙尊之美深全國體,中外聞之,誰不感悅 實宗社之休,生民之福也?!挂钊?,帝手詔付中書門下,元日先率百官上皇太后壽酒訖,然后赴天安殿,仍令太常禮院依此修定儀制。
七年十月,御史臺言:「冬至御殿舊儀,公卿自殿門外敘班以入。今緣文班三品、四品以上并闕,又左右金吾上將軍、大將軍各二員,將軍各四員,分左右立班。今同判左金吾張斌久病在假,南班見止二員,并望差官充攝?!乖t樞密直學士李諮、知制誥李仲容攝公卿,左千牛衛(wèi)將軍符承煦與西京左藏庫副使石孝孫等七人分攝左右金吾。
慶歷六年十二月十五日,管勾西驛所言:「夏國進奉人未經(jīng)正月一日御殿稱賀,未審赴班否。」詔首領(lǐng)等赴,習儀稱賀。
嘉佑元年正月朔,御大慶殿受朝。前一夕,殿庭設(shè)仗衛(wèi)既具,而大雨雪,至壓宮架折。帝于禁中跣而告天,至是日雖開霽,然帝暴感風眩,促行禮而罷。
英宗治平四年正月朔,詔罷元會,只受冊尊號。先是,詔會朝上冊尊號,英宗不豫,遂罷會。
神宗熙寧二年三月二十五日,詔罷五月一日御大慶殿受朝,太常禮院今后無復申請。
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上御大慶殿受朝。是日,宰臣、文武百官又詣內(nèi)東門賀太皇太后、皇太后。
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右諫議大夫宋敏求言:「淳化

二年,詔來年正月一日御殿,皇帝更衣再坐,執(zhí)圭,候太尉進酒,差官受圭。第四盞畢,卻進圭。后來有司失于奏請,再坐上壽,遂不執(zhí)圭。今欲乞并依舊儀。又正冬御殿,朝臣自太子中舍、洗馬而上并攝南班官,皆得赴坐賜酒,惟皇親大將軍以上至率府副率獨不與坐,亦無侍立明文。當賜酒之時,徘徊階陛,班列不肅。又緣其日宗室正任以上亦皆赴坐,今欲乞令將軍以上并赴坐,其率府副率以下隨班上壽訖,先退?!共闹?
九年七月二十一日,詔合門,近許上壽赴坐宗室,大慶殿朝會亦令與。
元豐元年十一月十九日,詔龍圖閣直學士、右諫議大夫、史館修撰、修國史宋敏求,右諫議大夫、權(quán)御史中丞蔡確,西上合門使、樞密副都承旨張誠一,太常博士、集賢校理、同修起居注、直舍人院、權(quán)同判太常寺李清臣,詳定正旦御殿儀注。先是,令宋敏求同合門、御史臺看詳,上批以「逐處官多,議論難一,恐曠日持久不能畢,宜于御史臺、合門、太常禮院各差一員,與敏求詳定」。既而詳定正旦御殿儀注所言:「《周禮》王執(zhí)鎮(zhèn)圭,釋以為祭天地、宗廟及朝日夕月則執(zhí)之。若朝覲,諸侯受玉于王,但受玉撫玉而已?!犊脊び洝?,天子執(zhí)冒四寸以朝諸侯。蓋諸侯執(zhí)圭以受天子,天子以冒圭邪刻之處冒諸侯之圭,以齊瑞信,如后世之

合符,然未有臨臣子而執(zhí)鎮(zhèn)圭者。唐興,殿中監(jiān)掌御服之事,凡大祭祀則進大圭、鎮(zhèn)圭,若元正、冬至大朝會,止有進爵之禮?!堕_寶通禮》始著元會執(zhí)圭,出自西房。淳化中又以上壽進酒,以內(nèi)侍捧圭。臣等遠稽周制,近考唐禮,皆向未合,其元會受朝賀,伏請不執(zhí)鎮(zhèn)圭,上壽準此。」從之。
二十三〔日〕,詳定正旦御殿儀注所奏:「正旦朝會用黃麾仗及以車輅輿輦充庭,乞先頒降,以本所祗應職掌及諸司排儀仗班次等人,赴大慶殿豫審度容布儀仗輦輅等地,具圖以聞?!乖t車輅未設(shè),余依所請。
二年十一月冬至二年:原無,據(jù)后「朝賀二」門同條補。,不受朝,以慈圣光獻皇后喪制故也。
十二月六日,詔元日御殿,執(zhí)儀仗人均差天武神衛(wèi)。
三年五月二十八日,詳定朝會儀注所言:「今定大慶殿之后門內(nèi)東西設(shè)幄為合,又于殿扆左右設(shè)帟為東西房帟:原作「帝」,據(jù)《長編》卷三○四改。,以為乘輿出入所由之地。」又言:「朝會所陳平輦、逍遙,舊設(shè)于西朵殿西:原作「四」,據(jù)《長編》卷三○四改。,今宗室一坐西朵殿賜酒,欲移平輦等于東西龍墀上?!共闹??!端某尽罚喝?,詳定所又言:「昨定(昨)[朝]會圖,于大慶殿橫街止陳大輦、逍遙、平輦,而與未成也,當增腰(于)[輿]一,改制偏扇、團方扇為三等繡維?!?
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詔:「正旦朝會日,引駕殿前左右班及人員,俟至殿閣,即分立于殿東西,夾行門立于龍墀東西勾欄內(nèi)門:原作「間」,據(jù)《長編》卷三三一改。,起居郎、舍人、左右巡使并就本位拜。其起居郎郎:原無,據(jù)《長編》卷三三一補。、舍人朔日視朝拜亦準此。」

八年正月朔,不受朝,以上寢疾故也。
二月二十七日,詔諸朝會,殿中侍御史闕,牒監(jiān)察御史;又闕,牒在京職事官。起居舍人闕,牒著作、秘書郎、著作佐郎;又闕,牒中書舍人。其余執(zhí)事官闕,牒班內(nèi)官攝,并報合門。
哲宗即位,禮部言:「冬至、正旦在諒闇,當罷朝賀,欲令群臣于東上合門、內(nèi)東門表賀。」從之。
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喪制故也。自是至元佑二年正月朔皆然。
元佑八年四月六日,禮部言:「秘書省正字、兼權(quán)太常博士陳祥道言祥:原作「詳」,據(jù)《宋史》卷一一六《禮志》一九改。禮文,有合改正。按貴人賤馬,古今所同。故覲禮馬在庭,而侯氏升堂致命 :伏侯:原作「俟」,據(jù)《宋史》卷一一六《禮志》一九改。;聘禮亦馬在庭,而賓升常私覿。今元會儀,御馬立于龍墀之上,而特進以下立于庭,是不稱尊賢才稱:原作「相」,據(jù)《宋史》卷一一六《禮志》一九改。、體群臣之意。按元會儀,車輅皆在庭中,御輦、御馬在龍墀之上,輦、馬不相須。兼車輅已在庭中,今以御馬乃在庭,儀物別無未稱。又公王、侍從班在丹墀,雖居馬上,而特進以下皆在沙墀,實居馬下。若以御馬在庭,以明尊賢賤馬之意,于義為允?!箯闹?。
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宣仁圣烈皇后〔喪〕制故也。自是至紹圣二年皆然。
元符元年四月八日,禮部、太常寺言:「今五月朔于故事當大朝會,乞就是日行受寶之禮,依上尊號寶冊儀,前一日上齋于內(nèi)殿,翌日上服通天冠御大慶殿,降坐受寶,群臣上壽稱賀?!箯闹?
十二月二十一日,禮部言:「將來正旦御大慶殿朝會,奉迎天

授傳國受命寶。」從之,仍著為令。
二年正月朔,不受朝,雨雪故也。
二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喪制故。自是至崇寧元年正月朔亦然。
徽宗崇寧元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欽成皇后喪故也。
大觀元年十一月十一日,詔來年元日御大慶殿恭(授)[受]八寶。
二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顯恭皇后喪故也。
政和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冬至,受元圭于大慶殿。
三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昭懷皇后喪故也。《四朝志》:其年議禮局上大慶殿大朝會儀衛(wèi),黃麾大仗五千二十五人,文德殿視朝黃麾半仗二千二百六十五人,文德殿發(fā)冊黃麾細仗一千四百二人。
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太常寺言:「來年正月一日,皇帝御大慶殿受文武百僚朝賀??睍段宥Y新儀》,大慶殿元正大朝會上壽,系上公。檢會去年十一月三十日敕,皇太子在三公之上,凡慶會上壽,依天禧之制,押百僚于外殿。及昨皇太子受冊畢開宴日上壽,系皇太子升殿上壽?!乖t上壽差上公,皇太子內(nèi)殿稱賀。
八年正月一日,御大慶殿受定命寶。
宣和三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明節(jié)皇后喪故也。
六年正月一日,皇帝御大慶殿受朝賀,次詣明堂布政,還大慶殿上壽。
紹興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輔臣進呈金使李永壽等正旦入見故事,百官俱入。上曰:「金盛之時,神京會同,朝

廷之尊,百官之富,所以夸示夷狄。今暫駐于此,事從簡便,舊日禮數(shù),豈可盡行 無庸俱入。兼元日亦未嘗受賀也?!菇ㄑ字?,鑾輿南幸,庶事未備,而朝會之儀未暇舉焉。正、至但循例,宰臣率文武百官拜表稱賀而已。紹興改元,以道君皇帝、淵圣皇帝北狩,權(quán)宜皇帝躬率百僚遙拜畢,次御常御殿,朝參官起居。至是,臣僚建言,詔命有司舉行之。
禮 宋會要輯稿 禮五六 皇帝朝德壽宮

皇帝朝德壽宮
【宋會要】
淳熙元年九月四日,宰執(zhí)內(nèi)殿奏事畢,上顧謂曾懷等曰:「前日詣德壽宮,太上皇帝飲酒樂甚。太上皇帝年將七十,而步履飲食如壯年時。每侍太上皇帝行苑囿間,

登降皆不假扶掖。朕見太上皇帝壽康如此,喜固不可言?!够仡櫥侍釉趥?cè),曰:「時和歲豐,中外無事,人情熙熙,三世同此安榮,其樂有不可形容者。」懷等奏曰:「此皆陛下圣德圣孝昭格天地,有以致之。」
二年十二月十七日,皇帝帥文武百僚詣德壽宮行慶壽禮。十三年正月十日同此。
九年九月十三日,皇帝詣明堂行禮畢,帥文武百僚詣德壽宮起居上壽,飲福稱賀。恭承太上皇帝圣旨,為泥濘免到宮。
十年十二月十六日,皇帝詣德壽宮起居,行太上皇后慶壽禮。
禮 宋會要輯稿 禮五六 命婦內(nèi)朝

命婦內(nèi)朝
【宋會要】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七月一日,內(nèi)東門司言:「皇親諸命婦應入宮庭覲見者,承前未嘗豫奏,不待報而入謁,有司無由致詰。自今望令前一日具奏待報?!乖t長公主不須待報,但令以隨從女仆人數(shù)具奏。又言:「戚里及臣僚家尊長亡歿后,其息女子婦,恩旨悉令入見,自是承例于宮庭貢獻。今請止令家長入謁?!箯闹F渲T婦、息女舊當入貢者,并特賜時服。
仁宗天圣三年三月,詔皇城司:「自今內(nèi)夫人并使臣及尚書內(nèi)省文字,于宮院宣喚人入內(nèi),更不令下帖子,便隨所宣指揮入內(nèi)。」
寶元二年五月九日,臣僚上言:「乞自今后除皇親國戚之家許奉朝請外,其余一切臣僚之家并女冠尼寺等人,并不許入內(nèi)。如遇朔望,命婦之家

只令進表起居?!乖t入內(nèi)內(nèi)侍省,除親王、長公主依舊外,余皇親之家遇節(jié)序、圣節(jié)、南郊慶賀許依例進奉入內(nèi),非次不得妄作名目告求入內(nèi),永為定式。
十二月五日,詔外命婦每歲孟冬朔及因事上禮,唯見任、前任并斃歿執(zhí)政之臣,及節(jié)度使以上、見任入內(nèi)內(nèi)侍省內(nèi)侍都知、押班妻,許中參奉獻,余皆罷。先是,外戚疏遠之家因緣歲時,并入宮掖,有賞錫煩費、干祈祝托之弊。上封事者言其失,乃 三司使晏殊詳定,至是從其請。
康定二年九月二十七日,贈武勝軍節(jié)度使任福妻王氏乞賜妾并子婦入內(nèi)朝謁,詔聽王氏及子懷亮婦時節(jié)入內(nèi)。
皇佑四年九月八日,詔:「臣僚之家自外到闕入內(nèi),合進土儀物色者,許依舊例?;视H戚里遇節(jié)序慶賀及干元節(jié)、南郊,方許入內(nèi)進奉,其朔望更不得入內(nèi)。臣僚命婦(并命婦)并女冠尼寺院等,非遇干元節(jié)、南郊及慶賀,毋得妄作名目告求入內(nèi)。
治平四年三月十九日,神宗即位未改元。太常禮院言:「檢會干興元年干元節(jié),以真宗梓宮在殯,所有在京臣僚、內(nèi)外命婦等進奉并權(quán)罷?!乖t如舊例。
哲宗元佑元年二月二十九日,禮部〔言〕:「神宗皇帝小祥,欲比附故事,是日外命婦并詣神御前奠酹,及奉慰太皇太后、皇太后訖,退?!箯闹?
十一月一日,禮部言:「將來冬年節(jié),命婦賀太皇太后,合比附坤成節(jié)例,改箋為表。」從

之。
禮 宋會要輯稿 禮五七 朝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