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詩》、《書》既成,而毛、孔立傳。傳之時義,以訓(xùn)詁為主,亦猶《春秋》之傳,配經(jīng)而行也。降及中古,始名傳曰注。蓋傳者轉(zhuǎn)也,轉(zhuǎn)授于無窮;注者流也,流通而靡絕。進此二名,其歸一揆。如韓、戴、服、鄭,鉆仰《六經(jīng)》,裴、李、應(yīng)、晉,訓(xùn)解《三史》,開導(dǎo)后學(xué),發(fā)明先義,古今傳授,是曰儒宗。
既而史傳小書,人物雜記,若摯虞之《三輔決錄》,陳壽之《季漢輔臣》,周處之《陽羨風(fēng)土》,常璩之《華陽》士女,文言美辭列于章句,委曲敘事存于細書。此之注釋,異夫儒士者矣。
次有好事之子,思廣異聞,而才短力微,不能自達,庶憑驥尾,千里絕群,遂乃掇眾史之異辭,補前書之所闕。若裴松之《三國志》,陸澄、劉昭《兩漢書》,劉彤《晉紀》,劉孝標《世說》之類是也。
亦有躬為史臣,手自刊補,雖志存該博,而才闕倫敘,除煩則意有所吝,畢載則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列為子注。若蕭大園《淮海亂離志》,羊之《洛陽伽藍記》,宋孝王《關(guān)東風(fēng)俗傳》,王劭《齊志》之類是也。
榷其得失,求其利害,少期集注《國志》,以廣承祚所遺,而喜聚異同,不加刊定,恣其擊難,坐長煩蕪。觀其書成表獻,自此蜜蜂兼采,但甘苦不分,難以味同萍實者矣。陸澄所注班史,多引司馬遷之書,若此缺一言,彼增半句,皆采摘成注,標為異說,有昏耳目,難為披覽。竊惟范曄之刪《后漢》也,簡而且周,疏而不漏,蓋云備矣。而劉昭采其所捐,以為補注,言盡非要,事皆不急。譬夫人有吐果之核,棄藥之滓,而愚者乃重加捃拾,潔以登薦,持此為工,多見其無識也。孝標善于攻繆,博而且精,固以察及泉魚,辨窮河豕。嗟乎!以峻之才識,足堪遠大,而不能探賾彪、嶠、網(wǎng)羅班、馬,方復(fù)留情于委巷小說,銳思于流俗短書。可謂勞而無功,費而無當(dāng)者矣。自茲已降,其失逾甚。若蕭、羊之瑣雜,王、宋之鄙碎,言殊揀金,事比雞肋,異體同病,焉可勝言。大抵撰史加注者,或因人成事,或自我作故,記錄無限,規(guī)檢不存,難以成一家之格言,千載之楷則。凡諸作者,可不詳之?
至若鄭玄、王肅、述《五經(jīng)》而各異,何休、馬融,論《三傳》而競爽。欲加商榷,其流實繁。斯則義涉儒家,言非史氏,今并不書于此焉。
韓戴服鄭《漢儒林傳》:韓嬰,燕人,推詩人之意,作《內(nèi)》、《外傳》數(shù)萬言。又:《后蒼曲臺記》,授梁戴德延君、戴圣次君,德號大戴,圣號小戴,以博士論石渠?!逗鬂h儒林傳》:服虔字子慎,滎陽人。作《春秋左傳解》,又以《左傳》駁何休之所駁?!多嵭鳌罚盒挚党桑呙苋?。所注《易》、《書》、《詩》、《儀禮》、《禮記》、《論語》、《孝經(jīng)》、《尚書大傳》,又著《禮帝袷義》、《六藝論》、《毛詩譜》,凡百余萬言。鄭興父子傳:興字少贛,開封人。少學(xué)《公羊》,尤明《左氏》、《周官》,自杜林,桓譚、衛(wèi)宏之屬,莫不斟酌焉。子眾,字仲師,從父受《左氏春秋》,作《難記條例》,兼通《易》、《詩》,為大司農(nóng),作《春秋刪》十九篇。
裴李應(yīng)晉裴《史記集解敘注》:《索隱》曰:字龍駒,宋兵曹參軍?!墩x》曰:采經(jīng)史及眾書之目而注《史記》。顏師古《漢書注敘例》:李斐,不詳所出。李奇,南陽人。應(yīng)劭,后漢太山太守。晉灼,河南人,晉尚書郎。
摯虞三輔摯虞注趙岐《三輔決錄》,見《書志》篇。
陳壽季漢《蜀志楊戲傳》:戲著《季漢輔臣贊》,其所頌述,今多載于《蜀書》。其贊而不作傳者,余皆注疏本末于其辭下。
周處風(fēng)土即《陽羨風(fēng)土記》,見《書志》篇。
常璩華陽呂大防《華陽國志序》:晉常璩作《華陽國志》,自先漢至?xí)x初,逾四百歲,士女可書者四百人。《晉書》:璩字道將,散騎常侍。按:周、常二書注,皆無考。
松之三國《宋書》:裴松之字世期,中書侍郎。上使注陳壽《三國志》。松之《表》:竊惟繢事以眾色成文,蜜蜂以兼采為味,臣實頑乏,顧慚二物。按:世期,《史通》作少期。北平本云:避唐諱也。
陸澄見《書志》篇?!端褰?jīng)籍志》:《漢書注》一卷,齊金紫光祿大夫陸澄撰?!独W(xué)紀聞》:其書不傳。
劉昭劉彤《南史文學(xué)傳》:劉昭字宣卿。臨川王記室。初,昭伯父彤集眾家《晉書》,注干寶《晉紀》為四十卷。至昭,集《后漢》同異以注范曄《后漢》,世稱博悉,一百八十卷。
孝標世說《世說》見《尚書》家?!读何膶W(xué)傳》:劉峻字孝標。荊州戶曹參軍。高祖招文學(xué)之士,峻不能隨眾沈浮,故不任用。高氏《緯略》:孝標注此書,引援漢、魏諸史,如晉氏一代,凡一百六十七家,皆出于正史之外。
蕭大圜《周書》:大圜字仁顯,梁簡文帝子。客長安,太祖開麟趾殿,招集學(xué)士,大圜預(yù)焉。
《隋志》:《淮海亂離志》四卷,蕭世怡撰,敘侯景之亂。《新》、《舊唐志》并作蕭大圜撰,世怡豈即其人歟?按:本傳缺錄其書,而志亦不言有注。
羊之見《書志》篇。按:《洛陽伽藍記序》:余才非著述,多有遺漏,后之君子,詳其闕焉。亦不言記內(nèi)有注。
萍實《家語》:孔子曰:吾聞童謠曰:"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
王蕭見《尚書》家。
何休《后漢儒林傳》:何休字邵公,任城人。精研《六經(jīng)》,作《春秋公羊解詁》。
馬融《后漢》本傳:拜議郎,著《三傳異同說》,注《孝經(jīng)》、《論語》、《易》、《詩》、《三禮》、《尚書》。融為梁冀草奏李固,頗為正直所羞。
既而史傳小書,人物雜記,若摯虞之《三輔決錄》,陳壽之《季漢輔臣》,周處之《陽羨風(fēng)土》,常璩之《華陽》士女,文言美辭列于章句,委曲敘事存于細書。此之注釋,異夫儒士者矣。
次有好事之子,思廣異聞,而才短力微,不能自達,庶憑驥尾,千里絕群,遂乃掇眾史之異辭,補前書之所闕。若裴松之《三國志》,陸澄、劉昭《兩漢書》,劉彤《晉紀》,劉孝標《世說》之類是也。
亦有躬為史臣,手自刊補,雖志存該博,而才闕倫敘,除煩則意有所吝,畢載則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列為子注。若蕭大園《淮海亂離志》,羊之《洛陽伽藍記》,宋孝王《關(guān)東風(fēng)俗傳》,王劭《齊志》之類是也。
榷其得失,求其利害,少期集注《國志》,以廣承祚所遺,而喜聚異同,不加刊定,恣其擊難,坐長煩蕪。觀其書成表獻,自此蜜蜂兼采,但甘苦不分,難以味同萍實者矣。陸澄所注班史,多引司馬遷之書,若此缺一言,彼增半句,皆采摘成注,標為異說,有昏耳目,難為披覽。竊惟范曄之刪《后漢》也,簡而且周,疏而不漏,蓋云備矣。而劉昭采其所捐,以為補注,言盡非要,事皆不急。譬夫人有吐果之核,棄藥之滓,而愚者乃重加捃拾,潔以登薦,持此為工,多見其無識也。孝標善于攻繆,博而且精,固以察及泉魚,辨窮河豕。嗟乎!以峻之才識,足堪遠大,而不能探賾彪、嶠、網(wǎng)羅班、馬,方復(fù)留情于委巷小說,銳思于流俗短書。可謂勞而無功,費而無當(dāng)者矣。自茲已降,其失逾甚。若蕭、羊之瑣雜,王、宋之鄙碎,言殊揀金,事比雞肋,異體同病,焉可勝言。大抵撰史加注者,或因人成事,或自我作故,記錄無限,規(guī)檢不存,難以成一家之格言,千載之楷則。凡諸作者,可不詳之?
至若鄭玄、王肅、述《五經(jīng)》而各異,何休、馬融,論《三傳》而競爽。欲加商榷,其流實繁。斯則義涉儒家,言非史氏,今并不書于此焉。
韓戴服鄭《漢儒林傳》:韓嬰,燕人,推詩人之意,作《內(nèi)》、《外傳》數(shù)萬言。又:《后蒼曲臺記》,授梁戴德延君、戴圣次君,德號大戴,圣號小戴,以博士論石渠?!逗鬂h儒林傳》:服虔字子慎,滎陽人。作《春秋左傳解》,又以《左傳》駁何休之所駁?!多嵭鳌罚盒挚党桑呙苋?。所注《易》、《書》、《詩》、《儀禮》、《禮記》、《論語》、《孝經(jīng)》、《尚書大傳》,又著《禮帝袷義》、《六藝論》、《毛詩譜》,凡百余萬言。鄭興父子傳:興字少贛,開封人。少學(xué)《公羊》,尤明《左氏》、《周官》,自杜林,桓譚、衛(wèi)宏之屬,莫不斟酌焉。子眾,字仲師,從父受《左氏春秋》,作《難記條例》,兼通《易》、《詩》,為大司農(nóng),作《春秋刪》十九篇。
裴李應(yīng)晉裴《史記集解敘注》:《索隱》曰:字龍駒,宋兵曹參軍?!墩x》曰:采經(jīng)史及眾書之目而注《史記》。顏師古《漢書注敘例》:李斐,不詳所出。李奇,南陽人。應(yīng)劭,后漢太山太守。晉灼,河南人,晉尚書郎。
摯虞三輔摯虞注趙岐《三輔決錄》,見《書志》篇。
陳壽季漢《蜀志楊戲傳》:戲著《季漢輔臣贊》,其所頌述,今多載于《蜀書》。其贊而不作傳者,余皆注疏本末于其辭下。
周處風(fēng)土即《陽羨風(fēng)土記》,見《書志》篇。
常璩華陽呂大防《華陽國志序》:晉常璩作《華陽國志》,自先漢至?xí)x初,逾四百歲,士女可書者四百人。《晉書》:璩字道將,散騎常侍。按:周、常二書注,皆無考。
松之三國《宋書》:裴松之字世期,中書侍郎。上使注陳壽《三國志》。松之《表》:竊惟繢事以眾色成文,蜜蜂以兼采為味,臣實頑乏,顧慚二物。按:世期,《史通》作少期。北平本云:避唐諱也。
陸澄見《書志》篇?!端褰?jīng)籍志》:《漢書注》一卷,齊金紫光祿大夫陸澄撰?!独W(xué)紀聞》:其書不傳。
劉昭劉彤《南史文學(xué)傳》:劉昭字宣卿。臨川王記室。初,昭伯父彤集眾家《晉書》,注干寶《晉紀》為四十卷。至昭,集《后漢》同異以注范曄《后漢》,世稱博悉,一百八十卷。
孝標世說《世說》見《尚書》家?!读何膶W(xué)傳》:劉峻字孝標。荊州戶曹參軍。高祖招文學(xué)之士,峻不能隨眾沈浮,故不任用。高氏《緯略》:孝標注此書,引援漢、魏諸史,如晉氏一代,凡一百六十七家,皆出于正史之外。
蕭大圜《周書》:大圜字仁顯,梁簡文帝子。客長安,太祖開麟趾殿,招集學(xué)士,大圜預(yù)焉。
《隋志》:《淮海亂離志》四卷,蕭世怡撰,敘侯景之亂。《新》、《舊唐志》并作蕭大圜撰,世怡豈即其人歟?按:本傳缺錄其書,而志亦不言有注。
羊之見《書志》篇。按:《洛陽伽藍記序》:余才非著述,多有遺漏,后之君子,詳其闕焉。亦不言記內(nèi)有注。
萍實《家語》:孔子曰:吾聞童謠曰:"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
王蕭見《尚書》家。
何休《后漢儒林傳》:何休字邵公,任城人。精研《六經(jīng)》,作《春秋公羊解詁》。
馬融《后漢》本傳:拜議郎,著《三傳異同說》,注《孝經(jīng)》、《論語》、《易》、《詩》、《三禮》、《尚書》。融為梁冀草奏李固,頗為正直所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