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高祖戚夫人,乃定陶人,生得天姿秀麗,容光照人,善能鼓瑟擊筑,又能為翹袖折腰之舞,歌唱《出塞》、《人塞》、《望歸》之曲。高祖為漢王時,路過定陶,納入后宮,甚得寵愛,常侍左右,日以管弦歌舞為娛樂。隨身侍女數(shù)百人,皆習音樂,每當歌曲之際,一齊舉首高唱,聲徹云霄,高祖甚悅。
戚夫人生一子,取名如意,至年八歲。高祖立之為代王。如今移為趙王,年才十歲,高祖甚是珍愛。因其年幼,雖然封王,未令就國,留在左右,高祖每往洛陽,戚夫人與趙王如意,常隨從同往。呂后與太子盈,多留居長安,平日甚少見面,因此愈覺疏遠。
戚夫人見自己母子得寵,便希望如意得立為太子,日夜在高祖面前,哭泣要求。高祖為色所迷,不免心動。又覺得太子盈生性柔弱,將來嗣位,恐不能制服臣民;如意年雖幼小,性情與己相似,立為太子,必能繼承基業(yè)。高祖想罷,立即升殿,欲下詔廢太子盈,立如意為太子。群臣皆出諫阻,高祖不聽。
旁有御史大夫周昌,見高祖不從諸臣之諫,心中大怒,立在殿廷力爭。
原來周昌乃是周苛從弟,亦系沛縣人氏,初與周苛同隨高祖入關。高祖為漢王,以周苛為御史大夫,周昌為中尉。后來周苛奉命留守滎陽,城破為項羽所執(zhí),被烹而死。高祖念周苛死事甚烈,因命周昌接領兄職,為御史大夫,封汾陰侯。周昌為人,強直敢言,同班中如蕭何、曹參等,皆尊敬之。嘗有一日,高祖閑坐宮中,周昌因事入宮面奏。行到宮前,卻望見高祖正抱著戚夫人,取笑作樂。周昌連忙回頭走出,卻早被高祖一眼瞧見,撇了戚夫人,飛步而出,竟將周昌追及。周昌見高祖到來,只得停住腳步,轉身作禮。高祖趁勢便將周昌按伏在地,兩足騎他項上,向周昌問道:“我算是何等君主?”周昌仰面說道:“陛下即是桀紂之主?!备咦媛勓源笮?,放他起來,從此覺得周昌方嚴不茍,心中更加敬憚。
及至此次欲廢太子,周昌比諸人爭得尤力,高祖便要他說出所爭理由。周昌正在怒氣勃勃,更兼平素有了口吃之病,一時說不出理由,急得滿面通紅,唇吻亂動,卻說不出一字來,半晌方始說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备咦嬉娝睍r說話不清,夾著許多“期期”,忍不住放聲大笑,遂將廢立之事罷議,起駕回宮。
當日君臣會議此事,早有人報與呂后得知。呂后聞信大驚,親自出來,藏在殿之東廂,留心竊聽,所有君臣問答語言,一一聽得清楚,末后見所議不成,心中方才稍安。及至高祖入內(nèi),呂后望見周昌,心中十分感激,不覺對之下跪,口中謝道:“今日若無周君,太子幾乎被廢?!敝懿坏棉o謝退出。
高祖回到宮中,心想此事群臣多數(shù)反對,若要實行,未免有拂眾心,因此將廢立之意,減了一半。戚夫人聞事不成,大失所望,自然又來纏擾高祖,說是此事已被呂后知得,心中定然懷恨如意,若不立之為嗣,將來必為呂后所害。高祖聞說,暗想此言亦屬實情,須得覓一善法,保全趙王如意,免致將來受害。誰知尋思半日,竟無一計,只是頻頻嘆息,不發(fā)一語,想得心中煩躁,便命戚夫人擊筑,自己唱歌,聊以解悶。
從此高祖將此事橫在心上,日常郁郁不樂,左右近臣見高祖顏色慘淡,大異平日,不知他所憂何事,不敢動問。獨有掌管符璽御史趙堯,年紀尚少,甚屬聰明伶俐,知得高祖意思。
一日趁著無人在旁,便進言道:“陛下近多不樂,莫非為趙王年少,戚夫人與呂后有隙,恐萬歲之后,趙王不能保全?”高祖答道:“汝所料甚是,吾因此事,心中憂悶,不知計將安出?!壁w堯說道:“陛下惟有為趙王置一剛強國相,選擇呂后、太子及群臣素所敬憚之人充之,方保無事。”高祖道:“此計甚是,我心中亦欲如此,但群臣中何人可任?”趙堯道:“御史大夫周昌,為人堅忍質直,且為呂后太子群臣所敬憚,惟有此人可任。”高祖稱善。于是遣人召到周昌,對之說道:“吾有一事,定要煩君,君可為我相趙,輔佐趙王?”周昌聞說,心中不愿,因泣道:“臣相從陛下已久,陛下如何中道棄臣,令為諸侯之相?”高祖道:“吾原知諸侯相不及御史大夫之貴,但吾深為趙王憂慮,思來想去,除君之外,更無他人,只得屈君勉強為我一行?!敝懿坏靡眩绞荚手Z。高祖遂下詔,移御史大夫周昌為趙相。周昌奉命,繳還御史大夫印綬,起程前赴趙國。
高祖便將御史大夫之印,持在手中,玩弄片刻,口中自問道:“何人可為御史大夫?”此時趙堯侍立左右,高祖轉過頭來,兩眼對著趙堯,熟視良久,又自答道:“更無勝過趙堯之人?!奔慈毡惆葳w堯為御史大夫。說起符璽御史,秩僅六百石,本御史大夫屬官。御史大夫,位在丞相之次,親近用事,兩下官職尊卑,相去甚遠。如今趙堯竟因數(shù)句言語,超遷高位。先是趙人有方與公者,曾對周昌說道:“君之史趙堯,年紀雖少,乃是奇才,君必須另眼相看,此人不久將代君之位?!敝懿娬f,心中不信,笑道:“趙堯年少,不過刀筆之吏,何能如是?”及至此時,周昌到了趙國,聞說趙堯果然為了御史大夫,始信方與公之言不謬。
過了數(shù)月,周昌因事忽又回京求見。高祖召入,問其來意。
周昌因屏人說道:“代相陳豨,領兵居代數(shù)年,多招賓客,臣恐其謀為不軌,故特趕回奏聞?!备咦媛勛啵懿曰刳w國防守,一面遣人前往代地查辦。
原來陳豨乃宛胸人,初從高祖人關,以將軍定代地,破臧荼,封陽夏侯。高祖甚加寵信。及高祖由平城回,因代地關系緊要,乃命陳豨為代相,統(tǒng)領邊兵,防備匈奴。陳豨性好豪俠,常仰慕魏公子無忌之為人,今既為將守邊,遂多招賓客,收養(yǎng)門下,無論其人貧富貴賤,一律平等看待。而且謙恭下士,如同布衣之交,所以遠近之人,爭來趨附。到得賓客既多,賢愚不等,不免有一班不肖之徒,倚借勢力,在外招權納賄,種種犯法。但因陳豨身為代相,居在代地,代王如意既不在國,故一任他賓客橫行,也無人來管閑事。
陳豨在代,已有數(shù)年,此次告假歸里,路過趙國邯鄲都城,適遇周昌為趙相。周昌聞得陳豨到來,自然前往拜會。忽見他門下賓客及相隨之人,不計其數(shù),車馬共有千余輛,邯鄲旅舍,盡被占滿。周昌不免驚訝,后來陳豨假滿回代,又過趙國,賓客之多,亦如前時。周昌因此疑其聚眾謀亂,于自己也有干系,故特行入京面告高祖。及至高祖遣人查辦,遂發(fā)覺陳豨賓客許多不法之事,并牽連到陳豨身上,使者據(jù)實回報高祖。高祖見陳豨尚無謀反證據(jù),也就不加深究。
誰知陳豨因此心中恐懼,知得韓王信與其將王黃、曼丘臣等現(xiàn)在匈奴中,因暗遣賓客前往交結王黃、曼丘臣二人,彼此往來通信,立下盟約,預備將來事急時,聯(lián)合舉兵。高祖尚屑不知,到了十年秋七月,太上皇駕崩櫟陽宮,高祖借著喪事,遣使往召陳豨。陳豨聞召大驚,以為此去定遭究治,遂托言病重,不肯來京。一面遣人與王黃、曼丘臣約期聚會。及至九月,王黃等引眾到來,陳豨遂舉兵叛漢,自稱代王,迫劫代地官吏人民,使之從己。高祖聞信,先下詔盡赦代地被劫吏民,以離其黨羽,自率諸將,星夜前進,到得邯鄲。周昌迎入城中,具報陳豨舉動。高祖大喜道:“陳豨不知北據(jù)邯鄲,南阻漳水,吾知其無能為矣。”周昌因奏道:“常山一郡,共有二十五城,現(xiàn)竟失去二十城,已將該郡守尉拿到,應請即行斬首,以正其罪?!备咦娴溃骸霸摽な匚?,是否通同造反?”周昌道:“并未造反?!备咦娴溃骸凹任丛旆矗贿^因力量不足,以致失守,并無大罪,即命將守尉赦出,仍令各回本任。”
高祖又遣周昌就趙地壯士中,選擇可以為將之人,以便任用。周昌奉命選得四人,帶領入見。高祖見了謾罵道:“豎子安能為將!”四人被罵,俯伏地上,不敢做聲。高祖罵了一場,卻仍授為將軍,且各封一千戶。左右進諫道:“諸將士相從入漢伐楚,有功尚未盡賞,今此四人何功,竟得受封?”高祖道:“此非汝等所知,陳豨造反,邯鄲以北之地,皆為彼所據(jù),吾以羽檄召集天下之兵,尚未有一處到來,如今惟有邯鄲本地軍隊,吾何惜此四千戶,以慰趙地子弟之心。”左右聞言,盡皆稱善。高祖又問陳豨部將是誰,左右對道:“多系從前曾為商賈之人?!备咦娴溃骸拔嵋阎幹弥??!彼烨踩硕嘤媒疱X收買陳豨部將,并懸出賞格,有能擒得王黃、曼丘臣來獻者,各賞千金。布置既定,專待諸路兵到,安排進攻。未知此去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戚夫人生一子,取名如意,至年八歲。高祖立之為代王。如今移為趙王,年才十歲,高祖甚是珍愛。因其年幼,雖然封王,未令就國,留在左右,高祖每往洛陽,戚夫人與趙王如意,常隨從同往。呂后與太子盈,多留居長安,平日甚少見面,因此愈覺疏遠。
戚夫人見自己母子得寵,便希望如意得立為太子,日夜在高祖面前,哭泣要求。高祖為色所迷,不免心動。又覺得太子盈生性柔弱,將來嗣位,恐不能制服臣民;如意年雖幼小,性情與己相似,立為太子,必能繼承基業(yè)。高祖想罷,立即升殿,欲下詔廢太子盈,立如意為太子。群臣皆出諫阻,高祖不聽。
旁有御史大夫周昌,見高祖不從諸臣之諫,心中大怒,立在殿廷力爭。
原來周昌乃是周苛從弟,亦系沛縣人氏,初與周苛同隨高祖入關。高祖為漢王,以周苛為御史大夫,周昌為中尉。后來周苛奉命留守滎陽,城破為項羽所執(zhí),被烹而死。高祖念周苛死事甚烈,因命周昌接領兄職,為御史大夫,封汾陰侯。周昌為人,強直敢言,同班中如蕭何、曹參等,皆尊敬之。嘗有一日,高祖閑坐宮中,周昌因事入宮面奏。行到宮前,卻望見高祖正抱著戚夫人,取笑作樂。周昌連忙回頭走出,卻早被高祖一眼瞧見,撇了戚夫人,飛步而出,竟將周昌追及。周昌見高祖到來,只得停住腳步,轉身作禮。高祖趁勢便將周昌按伏在地,兩足騎他項上,向周昌問道:“我算是何等君主?”周昌仰面說道:“陛下即是桀紂之主?!备咦媛勓源笮?,放他起來,從此覺得周昌方嚴不茍,心中更加敬憚。
及至此次欲廢太子,周昌比諸人爭得尤力,高祖便要他說出所爭理由。周昌正在怒氣勃勃,更兼平素有了口吃之病,一時說不出理由,急得滿面通紅,唇吻亂動,卻說不出一字來,半晌方始說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备咦嬉娝睍r說話不清,夾著許多“期期”,忍不住放聲大笑,遂將廢立之事罷議,起駕回宮。
當日君臣會議此事,早有人報與呂后得知。呂后聞信大驚,親自出來,藏在殿之東廂,留心竊聽,所有君臣問答語言,一一聽得清楚,末后見所議不成,心中方才稍安。及至高祖入內(nèi),呂后望見周昌,心中十分感激,不覺對之下跪,口中謝道:“今日若無周君,太子幾乎被廢?!敝懿坏棉o謝退出。
高祖回到宮中,心想此事群臣多數(shù)反對,若要實行,未免有拂眾心,因此將廢立之意,減了一半。戚夫人聞事不成,大失所望,自然又來纏擾高祖,說是此事已被呂后知得,心中定然懷恨如意,若不立之為嗣,將來必為呂后所害。高祖聞說,暗想此言亦屬實情,須得覓一善法,保全趙王如意,免致將來受害。誰知尋思半日,竟無一計,只是頻頻嘆息,不發(fā)一語,想得心中煩躁,便命戚夫人擊筑,自己唱歌,聊以解悶。
從此高祖將此事橫在心上,日常郁郁不樂,左右近臣見高祖顏色慘淡,大異平日,不知他所憂何事,不敢動問。獨有掌管符璽御史趙堯,年紀尚少,甚屬聰明伶俐,知得高祖意思。
一日趁著無人在旁,便進言道:“陛下近多不樂,莫非為趙王年少,戚夫人與呂后有隙,恐萬歲之后,趙王不能保全?”高祖答道:“汝所料甚是,吾因此事,心中憂悶,不知計將安出?!壁w堯說道:“陛下惟有為趙王置一剛強國相,選擇呂后、太子及群臣素所敬憚之人充之,方保無事。”高祖道:“此計甚是,我心中亦欲如此,但群臣中何人可任?”趙堯道:“御史大夫周昌,為人堅忍質直,且為呂后太子群臣所敬憚,惟有此人可任。”高祖稱善。于是遣人召到周昌,對之說道:“吾有一事,定要煩君,君可為我相趙,輔佐趙王?”周昌聞說,心中不愿,因泣道:“臣相從陛下已久,陛下如何中道棄臣,令為諸侯之相?”高祖道:“吾原知諸侯相不及御史大夫之貴,但吾深為趙王憂慮,思來想去,除君之外,更無他人,只得屈君勉強為我一行?!敝懿坏靡眩绞荚手Z。高祖遂下詔,移御史大夫周昌為趙相。周昌奉命,繳還御史大夫印綬,起程前赴趙國。
高祖便將御史大夫之印,持在手中,玩弄片刻,口中自問道:“何人可為御史大夫?”此時趙堯侍立左右,高祖轉過頭來,兩眼對著趙堯,熟視良久,又自答道:“更無勝過趙堯之人?!奔慈毡惆葳w堯為御史大夫。說起符璽御史,秩僅六百石,本御史大夫屬官。御史大夫,位在丞相之次,親近用事,兩下官職尊卑,相去甚遠。如今趙堯竟因數(shù)句言語,超遷高位。先是趙人有方與公者,曾對周昌說道:“君之史趙堯,年紀雖少,乃是奇才,君必須另眼相看,此人不久將代君之位?!敝懿娬f,心中不信,笑道:“趙堯年少,不過刀筆之吏,何能如是?”及至此時,周昌到了趙國,聞說趙堯果然為了御史大夫,始信方與公之言不謬。
過了數(shù)月,周昌因事忽又回京求見。高祖召入,問其來意。
周昌因屏人說道:“代相陳豨,領兵居代數(shù)年,多招賓客,臣恐其謀為不軌,故特趕回奏聞?!备咦媛勛啵懿曰刳w國防守,一面遣人前往代地查辦。
原來陳豨乃宛胸人,初從高祖人關,以將軍定代地,破臧荼,封陽夏侯。高祖甚加寵信。及高祖由平城回,因代地關系緊要,乃命陳豨為代相,統(tǒng)領邊兵,防備匈奴。陳豨性好豪俠,常仰慕魏公子無忌之為人,今既為將守邊,遂多招賓客,收養(yǎng)門下,無論其人貧富貴賤,一律平等看待。而且謙恭下士,如同布衣之交,所以遠近之人,爭來趨附。到得賓客既多,賢愚不等,不免有一班不肖之徒,倚借勢力,在外招權納賄,種種犯法。但因陳豨身為代相,居在代地,代王如意既不在國,故一任他賓客橫行,也無人來管閑事。
陳豨在代,已有數(shù)年,此次告假歸里,路過趙國邯鄲都城,適遇周昌為趙相。周昌聞得陳豨到來,自然前往拜會。忽見他門下賓客及相隨之人,不計其數(shù),車馬共有千余輛,邯鄲旅舍,盡被占滿。周昌不免驚訝,后來陳豨假滿回代,又過趙國,賓客之多,亦如前時。周昌因此疑其聚眾謀亂,于自己也有干系,故特行入京面告高祖。及至高祖遣人查辦,遂發(fā)覺陳豨賓客許多不法之事,并牽連到陳豨身上,使者據(jù)實回報高祖。高祖見陳豨尚無謀反證據(jù),也就不加深究。
誰知陳豨因此心中恐懼,知得韓王信與其將王黃、曼丘臣等現(xiàn)在匈奴中,因暗遣賓客前往交結王黃、曼丘臣二人,彼此往來通信,立下盟約,預備將來事急時,聯(lián)合舉兵。高祖尚屑不知,到了十年秋七月,太上皇駕崩櫟陽宮,高祖借著喪事,遣使往召陳豨。陳豨聞召大驚,以為此去定遭究治,遂托言病重,不肯來京。一面遣人與王黃、曼丘臣約期聚會。及至九月,王黃等引眾到來,陳豨遂舉兵叛漢,自稱代王,迫劫代地官吏人民,使之從己。高祖聞信,先下詔盡赦代地被劫吏民,以離其黨羽,自率諸將,星夜前進,到得邯鄲。周昌迎入城中,具報陳豨舉動。高祖大喜道:“陳豨不知北據(jù)邯鄲,南阻漳水,吾知其無能為矣。”周昌因奏道:“常山一郡,共有二十五城,現(xiàn)竟失去二十城,已將該郡守尉拿到,應請即行斬首,以正其罪?!备咦娴溃骸霸摽な匚?,是否通同造反?”周昌道:“并未造反?!备咦娴溃骸凹任丛旆矗贿^因力量不足,以致失守,并無大罪,即命將守尉赦出,仍令各回本任。”
高祖又遣周昌就趙地壯士中,選擇可以為將之人,以便任用。周昌奉命選得四人,帶領入見。高祖見了謾罵道:“豎子安能為將!”四人被罵,俯伏地上,不敢做聲。高祖罵了一場,卻仍授為將軍,且各封一千戶。左右進諫道:“諸將士相從入漢伐楚,有功尚未盡賞,今此四人何功,竟得受封?”高祖道:“此非汝等所知,陳豨造反,邯鄲以北之地,皆為彼所據(jù),吾以羽檄召集天下之兵,尚未有一處到來,如今惟有邯鄲本地軍隊,吾何惜此四千戶,以慰趙地子弟之心。”左右聞言,盡皆稱善。高祖又問陳豨部將是誰,左右對道:“多系從前曾為商賈之人?!备咦娴溃骸拔嵋阎幹弥??!彼烨踩硕嘤媒疱X收買陳豨部將,并懸出賞格,有能擒得王黃、曼丘臣來獻者,各賞千金。布置既定,專待諸路兵到,安排進攻。未知此去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