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文物考古中國水下考古出水陶瓷器的科學研究

中國水下考古出水陶瓷器的科學研究

中國水下考古出水陶瓷器的科學研究

定 價:¥198.00

作 者: 李偉東, 何琰, 丁嬈 著
出版社: 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47869178 出版時間: 2025-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相關(guān)研究工作,針對當前水下考古出水陶瓷器基礎(chǔ)研究的不足及瓶頸問題,運用多種科技手段,將模擬實驗與實際案例研究相結(jié)合,深入探索陶瓷文物本體、水下環(huán)境、海浪沖蝕、污染物、海洋生物等因素對出水青瓷、青花瓷、醬釉瓷、鉛釉瓷、紅綠彩瓷劣化過程的作用,探討機械損傷、化學蝕變、生物污損這三者的綜合作用及相互關(guān)聯(lián),探究復雜凝結(jié)物對于陶瓷器劣化的影響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chǔ)上闡明出水陶瓷器的劣化機理。本書的出版,對于出水陶瓷器保存狀態(tài)和劣化機理的科學認知至關(guān)重要,也為進一步開展保護工作奠定了科學基礎(chǔ)。

作者簡介

  李偉東,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xiàn)任古陶瓷科學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副主任,古陶瓷多元信息提取及應(yīng)用文旅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兼任上海古陶瓷科學技術(shù)研究會理事長。專長學科為古陶瓷科學研究和文化遺產(chǎn)保護。在國內(nèi)外發(fā)表論文100余篇,擁有國家發(fā)明專利20余項。曾師從中國著名陶瓷科學家郭景坤院士,中國著名古陶瓷與特種玻璃科學家、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李家治先生。何琰,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海洋出水古代瓷器的劣化機理,曾參與多項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發(fā)表多篇SCI研究論文。丁嬈,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出水/出土古代瓷器的微納結(jié)構(gòu)和劣化機理,參與多項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并發(fā)表多篇SCI論文。

圖書目錄

第1章緒論
1.1水下考古概述001
1.1.1水下考古學的概念001
1.1.2水下考古學的起源和發(fā)展過程001
1.1.3中國水下考古學的發(fā)展002
1.2出水陶瓷005
1.3出水陶瓷的保護方法007
1.4研究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008
1.5本工作的研究思路009
第2章模擬腐蝕實驗研究
2.1古代瓷器樣品的模擬腐蝕實驗011
2.1.1古代瓷器樣品011
2.1.2腐蝕實驗條件和步驟012
2.1.3樣品的化學組成和結(jié)構(gòu)分析013
2.1.4腐蝕前樣品釉的顯微結(jié)構(gòu)分析017
2.1.5古代瓷器樣品在酸性介質(zhì)中的腐蝕機理021
2.1.6古代瓷器樣品在模擬海水介質(zhì)中的腐蝕機理027
2.2鉛釉的模擬腐蝕實驗036
2.2.1鉛玻璃樣品制備036
2.2.2腐蝕實驗條件和步驟037
2.2.3鉛玻璃的化學組成和結(jié)構(gòu)分析037
2.2.4鉛玻璃的腐蝕動力學039
第3章海洋出水陶瓷的劣化機理研究——以青瓷為例
3.1平潭大練島元代沉船出水龍泉青瓷的劣化機理研究043
3.1.1考古背景043
3.1.2樣品信息043
3.1.3胎、釉的化學組成分析046
3.1.4青瓷的劣化形貌及其形成原因047
3.1.5青瓷釉中新物相的形成063
3.2南海出水青瓷的劣化機理研究064
3.2.1考古背景和樣品信息064
3.2.2胎、釉的化學組成分析066
3.2.3表面劣化形貌及其形成原因067
3.2.4顯微結(jié)構(gòu)非均質(zhì)性對劣化的影響071
3.3出土和出水瓷器劣化行為的共性和差異——以汝瓷為例072
3.3.1土壤環(huán)境與水下環(huán)境的對比072
3.3.2樣品信息073
3.3.3出土汝瓷的劣化形貌及其與出水瓷器的對比074
3.3.4土壤環(huán)境對汝瓷劣化的促進作用083
3.3.5汝瓷釉中的外來污染物與黃色土蝕斑的形成原因087
第4章海洋出水陶瓷的劣化機理研究——以青花瓷為例
4.1南海出水青花瓷的劣化機理090
4.1.1樣品信息090
4.1.2胎、釉的化學組成分析092
4.1.3表面劣化形貌及其形成原因094
4.1.4顯微結(jié)構(gòu)非均質(zhì)性對劣化的影響097
4.2 “小白礁I號”沉船出水青花瓷的研究099
4.2.1考古背景099
4.2.2樣品信息100
4.2.3胎、釉的化學組成分析107
4.2.4釉顯微結(jié)構(gòu)和青花料預(yù)處理對青花瓷外觀的影響115
4.2.5青花瓷的劣化形貌及其形成原因123
第5章外來污染物和海洋生物對出水陶瓷劣化的綜合作用研究
5.1海洋生物附著對南海出水青花瓷和青瓷劣化的作用129
5.1.1引言129
5.1.2釉表面附著的海洋生物殘骸129
5.1.3海洋生物附著對胎、釉中新物相形成的作用133
5.2大練島碼頭出水醬釉瓷的復雜凝結(jié)物及劣化機理139
5.2.1考古背景和樣品信息139
5.2.2胎、釉的化學組成和劣化形貌140
5.2.3鐵質(zhì)污染物對釉層蝕變的影響144
5.2.4海洋生物遺骸的化學組成、物相和顯微結(jié)構(gòu)分析148
5.2.5海洋生物附著對瓷器劣化的影響166
5.3東洛島出水青瓷的復雜凝結(jié)物及劣化機理169
5.3.1考古背景169
5.3.2樣品信息170
5.3.3胎、釉的化學組成及劣化形貌分析170
5.3.4海洋生物遺骸的化學組成、物相和顯微結(jié)構(gòu)分析175
5.3.5青瓷表面狀態(tài)對海洋生物附著種類及豐度的影響191
5.3.6海浪沖蝕及海洋生物附著對青瓷劣化的綜合作用192
第6章長江和海洋出水鉛釉瓷和紅綠彩瓷的劣化機理研究
6.1 “長江口二號”沉船出水鉛釉瓷的劣化機理研究195
6.1.1考古背景195
6.1.2樣品信息196
6.1.3胎、釉的化學組成分析197
6.1.4鉛釉的劣化形貌和組成特征198
6.1.5鉛釉的劣化機理211
6.1.6腐蝕層多層結(jié)構(gòu)的形成原因214
6.1.7鉛釉表面不同顏色的產(chǎn)生原因215
6.2“老牛礁I號”沉船出水紅綠彩瓷的劣化機理研究217
6.2.1考古背景217
6.2.2樣品信息217
6.2.3胎、釉的化學組成和形貌分析218
6.2.4彩的化學組成及劣化形貌分析221
6.2.5海浪沖蝕對紅彩脫落的影響242
6.2.6銅離子對綠彩鉛玻璃耐腐蝕性的影響243
6.2.7綠彩兩類層狀腐蝕結(jié)構(gòu)的形成原因244
6.2.8紅綠彩瓷的劣化機理246
參考文獻24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