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從三個常識說起
常識一:漢初以十月為首
常識二:新天子即位次年改元
常識三:年號的由來
建元年間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初招賢良
跋扈的祖母
第一次尊儒嘗試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
祖母的反擊
作為著作家的淮南王
衛(wèi)子夫蒙寵
帝王的陵邑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
卑微的諸侯王
七國之亂的影響
天子好兵
第一次出使西域
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
天子的男寵
消失的《今上本紀》
南方的另一個武帝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
從“坑儒”說起
獨崇五經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
再度興兵
董仲舒和災異論
兩項人事任免
附錄一:建元六年淮南王劉安諫漢武帝用兵閩越書
元光年間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
李廣與程不識
天人三策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
失敗的馬邑之謀
鬼神之祀
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
黃河改道
灌夫之禍
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
竇田之死
丞相和御史大夫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
河間獻王:更佳的天子人選
第一次巫蠱案
公孫弘的復出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
初征車船稅
衛(wèi)青亮相
司馬相如難蜀父老
附錄二:司馬相如《難蜀父老》
元朔年間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
皇子初生
再戰(zhàn)匈奴
大漢的入仕之路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陽謀“推恩令”
奪回河南地與初置朔方郡
大俠郭解
主父偃的結局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
張騫回來了
《春秋》決獄
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
混亂的衡山國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
白衣丞相
奇襲右賢王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
絕幕大戰(zhàn)和進擊的霍去病
二十等軍功爵和武功爵
附錄三:公孫弘與吾丘壽王辯“禁民間弓弩”
元狩年間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
淮南太子引發(fā)的血案
元狩二年 (公元前121年)
霍去病兩征河西
李廣右北平之戰(zhàn)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
元狩年間史事紀年考
帝國的財政危機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鹽鐵專賣
漠北大決戰(zhàn)
祥瑞麒麟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宦海悲歌 / 265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
方術、疾病與死亡
附錄四:終軍“祥瑞”對
元鼎年間
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
算緡與告緡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
張湯之敗
張騫又回來了
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
大廣關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后土祠與天命寶鼎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
南越王國消亡史
戰(zhàn)爭的幕后插曲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南方大定
傾國傾城
附錄五:漢樂府《有所思》
元封年間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封禪大典
兩個黃帝
被封禪影響的人與事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天下
循吏與酷吏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
東征朝鮮
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
大民潰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南巡與射蛟
初置刺史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
死在異鄉(xiāng)的公主
附錄六:司馬談《論六家要旨》
太初年間
太初元年(公元前 104 年)
太初改歷
漢朝的馬政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
西征大宛與再戰(zhàn)匈奴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再戰(zhàn)大宛
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
大宛戰(zhàn)略之尾聲
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
附錄七:匈奴冒頓單于與漢高后往來書信
天漢年間
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
蘇武牧羊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
李陵兵敗
天下大亂
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
初榷酒酤
長安城的防衛(wèi)系統(tǒng)
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
李陵與蘇武的后事
附錄八:《漢書·李廣蘇建傳》節(jié)選
太始年間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
秦漢刑罰制度
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
田仁與任安
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
趙地、趙國與趙人
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
寂寞的獨白:《報任少卿書》
附錄九:《報任少卿書》
征和年間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
巨變的前奏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
長安城里的巫術
巫蠱之禍
謎團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
余波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
輪臺詔
附錄十:《輪臺詔》
后元年間
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
撲朔迷離的最后時光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
落幕
輔政疑云
蓋棺難論定
附錄十一:甘肅玉門花海漢代烽燧出土疑似漢武帝遺詔
附錄十二:《漢書·武帝紀》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