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產生知識,知識催生信仰。晚清的報刊閱讀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本卷以晚清社會變革為背景,以報刊發(fā)展為線索,以讀者閱讀為中心,在時空交織中建構報刊、讀者和社會變遷的多元圖景。晚清時勢對讀者的報刊閱讀有著直接影響。從早期少數開明士紳通過宗教報刊對世界知識的理解,到甲午之后新學新政的蔓延,乃至清末學生閱讀革命報刊的熱潮,報刊是社會的風向標。讀者在日記中再現閱讀的場景,記錄他們的閱讀經歷和心理體驗,為他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不少情趣。他們的閱讀實踐在日常敘事中得以展現,充滿了豐富的情感經歷和文化想象。晚清社會“書—刊—報”形態(tài)的演變,意味著報刊作為社會的“基礎設施”,其“毛細血管”作用逐步得以顯現。報刊內容從早期的宗教知識、科技知識到新學新政的變化,決定了讀者的閱讀來源,影響了讀者的認知水平,反映了晚清社會新陳代謝的進程。晚清讀者閱讀報刊,接受新聞信息,是“我讀故我思”的呈現方式。他們所書寫的閱讀文本,則是“我在故我寫”的意義延伸,為后人的閱讀史書寫留下“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