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1
圖像的焦慮 / 1
一 到“前線”去 : 胡一川對革命工人的視覺建構 / 3
二 黃新波與 1930 年代的義勇軍圖像 / 31
三 蛙聲十里出山泉:齊白石筆下的畫外音 / 53
想象民族國家 / 85
四 會師東京:國家象征與徐悲鴻的抗戰(zhàn)圖像 / 87
五 “鋼鐵長城”:廖冰兄 1938 年漫畫中的國家理想 / 118
六 邊城廢墟:風景中的民族寓言 / 144
與時代對話 / 179
七 體制內外:葉淺予中國畫的“新”與“舊” / 181
八 “新”開發(fā)的公路:1950 年代的公路圖像及其話語空間 / 208
九 裝飾畫:張仃與中國 1960 年代的“現代主義” / 237
書寫歷史 / 257
十 “五四”攝影:圖像的附會、挪用與真實性問題 / 261
十一 南京解放:歷史、圖像與媒介 / 287
十二 重寫“黃河” / 309
后記 /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