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史是一個不斷回到古典,從經典的作品中吸取營養(yǎng),尋找靈感,然后再創(chuàng)造出新風格的過程。本書收錄溪客舊廬收藏的七十余幅繪畫精品,從繪畫風格的角度,對15世紀至19世紀的中國文人畫史做一個大概的梳理。這七十余幅作品或許能夠作為一個物質證據(jù),勾勒和反映出從15—19世紀中國繪畫史對古典復興的輪廓和脈絡。書中作品并沒有完全按照時間來排序,而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吳門繪畫與十九世紀江南畫壇的吳派趣味”,尤其是指江南畫壇的文人畫家們在走到瓶頸時期時,重新回到吳門去梳理脈絡;第二部分是“晚明與清初的多種風格”,這一時期涌現(xiàn)出很多不同風格的嘗試;第三部分是“清代的正統(tǒng)”,作品最多,集中在“四王”,同時提出乾隆時“詞臣”的概念,強調18世紀對董其昌及四王風格的繼承與發(fā)展。第四部分是“花卉”,展現(xiàn)吳派花鳥繪畫的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