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元曲概況
元曲蓬勃興起的歷史背景
元雜劇形成、發(fā)展與繁盛
一、 回顧與反思
二、 元代士人的出路問題
三、 縱向探索
四、 元雜劇地域、分期及作品存佚
散曲——古代韻文文學的最后形態(tài)
一、 元散曲產生的遞嬗脈絡
二、 北曲套數的形成
三、 散曲文學的文體意義
四、 元散曲的分期及流派
元人悲劇辨析
元人喜劇述略
第二講名曲詳釋
劇曲
竇娥冤第三折關漢卿
單刀會第四折關漢卿
詐妮子調風月第三折關漢卿
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王實甫
梧桐雨第四折白樸
漢宮秋第三折馬致遠
看錢奴第二折鄭廷玉
風光好第一折戴善夫
風光好第三折戴善夫
倩女離魂第二折鄭光祖
張生煮海第二折李好古
竹葉舟第三折范康
凍蘇秦第四折無名氏
西游記第五本第十八出迷路問仙楊訥
散曲小令
〔仙呂〕醉中天詠大蝴蝶王和卿
〔南呂〕四塊玉別情關漢卿
〔雙調〕沉醉東風關漢卿〔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
王實甫
〔仙呂〕寄生草飲白樸
〔中呂〕陽春曲題情白樸
〔雙調〕駐馬聽吹白樸
〔越調〕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雙調〕清江引野興馬致遠
〔雙調〕壽陽曲山寺晴嵐馬致遠
〔雙調〕蟾宮曲盧摯
〔雙調〕折桂令金陵懷古盧摯
〔黃鐘〕人月圓為細君壽魏初
〔雙調〕蟾宮曲夢中作鄭光祖
〔雙調〕殿前歡貫云石
〔雙調〕殿前歡貫云石
〔雙調〕折桂令過金山寺張養(yǎng)浩
〔中呂〕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yǎng)浩
〔雙調〕雁兒落兼得勝令退隱
張養(yǎng)浩
〔越調〕憑闌人閨怨(二首)
王元鼎
〔雙調〕水仙子尋梅喬吉
〔雙調〕折桂令荊溪即事喬吉
〔商調〕碧梧秋出金陵喬吉
〔雙調〕殿前歡登江山第一樓
喬吉〔中呂〕喜春來金華客舍張可久
〔中呂〕普天樂秋懷張可久
〔雙調〕水仙子秋思張可久
〔雙調〕水仙子西湖廢圃張可久
〔雙調〕殿前歡離思張可久
〔雙調〕折桂令九日張可久
〔雙調〕折桂令次韻張可久
〔雙調〕落梅風客金陵張可久
〔中呂〕朝天子西湖徐再思
〔中呂〕普天樂垂虹夜月徐再思
〔中呂〕朝天子常山江行徐再思
〔中呂〕普天樂西山夕照徐再思
〔中呂〕陽春曲皇亭晚泊徐再思
〔越調〕憑闌人春情徐再思
〔雙調〕水仙子春情徐再思
〔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閨中聞杜鵑曾瑞
〔正宮〕叨叨令道情鄧玉賓
〔雙調〕蟾宮曲周德清
〔中呂〕喜春來過普天樂趙巖
〔黃鐘〕人月圓倪瓚
〔雙調〕水仙子無名氏
〔雙調〕水仙子遣懷無名氏
〔正宮〕醉太平無名氏散曲套數
〔南呂〕一枝花不伏老關漢卿
〔南呂〕一枝花贈朱簾秀關漢卿
〔商調〕集賢賓退隱王實甫
〔雙調〕夜行船秋思馬致遠